CN114316679A -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6679A
CN114316679A CN202111155366.2A CN202111155366A CN114316679A CN 114316679 A CN114316679 A CN 114316679A CN 202111155366 A CN202111155366 A CN 202111155366A CN 114316679 A CN114316679 A CN 114316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nionic
cationic
pigment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5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田宪司
矢野健
内藤信一
菊池健太
保刈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16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2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2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9D11/104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D06P1/5271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Alkyd resi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D06P1/5285Polyurethanes; Polyurea; Polyguan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1Special chemical aspects of printing textile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20Physical treatments affecting dyeing, e.g. ultrasonic or electric
    • D06P5/2066Thermic treatments of textile materials
    • D06P5/2077Thermic treatments of textile materials after dye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30Ink 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组合物的凝聚不取决于被记录介质的表面电荷状态、在不进行以提高显色性为目的的前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印染物的良好显色性和优异的摩擦牢度(耐磨性)的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喷墨油墨组,具有: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阴离子油墨;以及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阳离子油墨,所述阴离子油墨和所述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所述阴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阴离子树脂包覆,所述阳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阳离子树脂包覆,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Description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从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墨头的喷嘴喷出微小的油墨液滴并在被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不仅对喷墨记录装置而且对所使用的油墨组合物的研究盛行。近年来,也在使用喷墨记录方法对布等进行染色(印染)。以往,作为对于布(织布、无纺布)的印染方法,使用丝网印染法、辊印染法等,但是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率和即时印刷性等观点考虑,应用喷墨记录方法是有利的,因此进行了各种研究。
在这样的使用喷墨记录方法进行印染的方法中,为了得到印染物良好的显色性,利用阳离子化合物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处理(前处理)。通过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前处理,当包含阴离子分散颜料等的油墨组合物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时,能够使油墨组合物凝聚。于是,油墨组合物容易滞留在被记录介质的表面附近,因此得到良好的显色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颜料印染油墨组合物附着到利用含有阳离子有机化合物的前处理液处理后的布上而进行印染的喷墨印染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03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中,为了得到印染物良好的显色性,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前处理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经过用于提高显色性的前处理工序使喷墨印染方法变得繁杂。因此,要求在油墨组合物的凝聚不依赖于被记录介质的表面电荷状态、不进行以提高显色性为目的的前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印染物良好的显色性和优异的摩擦牢度(耐刮擦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喷墨油墨组,其中,所述喷墨油墨组具有:
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阴离子油墨;以及
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阳离子油墨,
所述阴离子油墨和所述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
所述阴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阴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阳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阳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一个方式为使用上述方式的喷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所述阴离子油墨从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的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和
使所述阳离子油墨从所述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
附着有所述阴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与附着有所述阳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2…喷墨头、3…IR加热器、4…板式加热器、5…固化加热器、6…冷却风扇、7…预热器、8…换气扇、M…被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例子进行说明。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任何限定,也包含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构成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
1.喷墨油墨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为一种喷墨油墨组,其中,所述喷墨油墨组具有: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阴离子油墨;以及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阳离子油墨,所述阴离子油墨和所述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所述阴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阴离子树脂包覆,所述阳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阳离子树脂包覆,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通过具有包含被阴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的阴离子油墨和包含被阳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的阳离子油墨,能够通过将这两种油墨混合而使油墨组合物凝聚。即,与通过油墨组合物附着到利用阳离子化合物等处理后的被记录介质上而发生凝聚的机理不同,能够通过阴离子油墨与阳离子油墨的混合而使油墨组合物凝聚。由此,无论被记录介质有无前处理,都能够使油墨组合物凝聚,能够得到良好的显色性。此外,通过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能够拓宽能够凝聚的颜色的区域。即,仅在将不同的两种颜色混合时发生凝聚的技术方案所不能实现的、即使是在混合前的各颜色的状态下也凝聚而得到良好的显色性的情况变成可能。
另外,当油墨组合物凝聚时,其滞留在被记录介质的表面附近,因此摩擦牢度趋于不优良,但是通过阴离子树脂和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能够使摩擦牢度也变得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是指阴离子油墨的色相角度与阳离子油墨的色相角度之差在30度以内。该情况下的“色相角度”是指在Lab表色系的色度图中将红色方向设为0度时逆时针方向、即正方向的角度。根据Lab表色系的色度图,以0度至360度的范围的色相角度规定所有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色相角度基于在被记录介质上利用各油墨实施印刷后的结果判断。详细而言,向白色的棉布上喷出各油墨以使得涂布密度达到39mg/inch2,然后使用M&R公司制造的输送带式干燥炉“Economax D”在160℃下实施5分钟加热干燥处理,恢复至25℃,从而得到了印染物。对于所得到的印染物,使用测色仪“Spectrolino”(Gretag公司)测定了色相角度。
以下,对于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中所含的各成分,分为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进行说明。
1.1.阴离子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该阴离子油墨与后述的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该阴离子油墨中的该颜料被该阴离子树脂包覆,该阴离子树脂和该阳离子油墨中所含的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1.1.1.颜料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含有颜料。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无机颜料、有机颜料。作为无机颜料,除了氧化钛和氧化铁以外,还能够使用通过接触法、炉法、热解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的炭黑。
作为有机颜料,能够使用例如:偶氮颜料、多环式颜料、硝基颜料、亚硝基颜料、苯胺黑等。作为偶氮颜料,可列举例如:偶氮色淀、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螯合偶氮颜料等。作为多环式颜料,可列举例如:酞菁颜料、苝颜料、紫环酮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颜料等。
作为用于黑色油墨的颜料,可列举例如炭黑。作为炭黑,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炉黑、灯黑、乙炔黑或槽法炭黑等(C.I.颜料黑7)、以及作为市售品的No.2300、900、MCF88、No.20B、No.33、No.40、No.45、No.52、MA7、MA8、MA77、MA100、No.2200B等(以上全部为商品名,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Colour Black FW1、FW2、FW2V、FW18、FW200、S150、S160、S170、Printex 35、U、V、140U、Special Black 6、5、4A、4、250等(以上全部为商品名,德固赛公司制造)、Conductex SC、Raven1255、5750、5250、5000、3500、1255、700等(以上全部为商品名,Columbian Carbon公司制造)、Regal 400R、330R、660R、Mogul L、Monarch 700、800、880、900、1000、1100、1300、1400、Elftex 12等(以上全部为商品名,Cabot公司制造)。
作为用于白色油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C.I.颜料白6、18、21、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氧化锑、氧化镁和氧化锆这样的白色无机颜料。除了该白色无机颜料以外,还能够使用白色的中空树脂粒子和聚合物粒子等白色有机颜料颜料。
作为用于黄色油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0、151、153、154、155、167、172、180、185。
作为用于品红色油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或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50。
作为用于青色油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34、15:4、16、18、22、25、60、65、66、C.I.还原蓝4、60。
另外,作为用于除了品红色、青色和黄色以外的彩色油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C.I.颜料绿7、10、36;C.I.颜料棕3、5、25、26;C.I.颜料橙1、2、5、7、13、14、15、16、24、34、36、38、40、43、63。
作为珠光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二氧化钛包覆云母、鱼鳞箔、氯氧化铋等具有珍珠光泽或干涉光泽的颜料。
作为金属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包含铝、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铜等的单质或合金的粒子。
相对于阴离子油墨的总质量,阴离子油墨中能够含有的颜料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一方面,相对于阴离子油墨的总质量,阴离子油墨中能够含有的颜料的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通过颜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耐水性、耐气体性、耐光性等优异,并且保存性良好。
1.1.2.阴离子树脂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含有阴离子树脂,该阴离子树脂和后述的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摩擦牢度变得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聚氨酯型骨架”是指含有异氰酸酯基与其它反应性基团例如羟基、氨基、氨基甲酸酯键基团、羧基等反应而形成的、氨基甲酸酯键、脲键、脲基甲酸酯键等的骨架。另外,在本发明中,“聚酯型骨架”是指包含通过二元醇单元与二元羧酸单元的缩聚反应而得到的结构体的骨架中、除了聚氨酯型骨架以外的骨架。需要说明的是,阴离子树脂和后述的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和聚酯型骨架即可。
作为阴离子树脂,只要在阴离子油墨中显示出阴离子性,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阴离子树脂、多元羧酸类阴离子树脂、烯烃类阴离子树脂等。这些树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在这些树脂中,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牢度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
1.1.2.1.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
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为通过使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和用于赋予阴离子基团的单体反应而合成的聚合物。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链状的脂肪族异氰酸酯;1,3-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1,4-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氯-4,4’-联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1,5-四氢萘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在合成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时,上述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牢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聚氨酯型骨架含有选自聚碳酸酯、聚醚和聚酯中的一种以上。因此,作为多元醇,能够列举聚碳酸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等。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等二元醇类与碳酰氯、碳酸二甲酯等碳酸二烷基酯或碳酸亚乙酯等环式碳酸酯的反应产物。这些聚碳酸酯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者以上。
作为聚醚多元醇,可列举:以具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等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四氢呋喃或环氧氯丙烷等环状醚化合物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进行开环聚合等而得到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等。这些聚醚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者以上。
作为聚酯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使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等二元酸或它们的二烷基酯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与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等二醇类或它们的混合物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这些聚酯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者以上。
作为用于赋予阴离子基团的单体,可列举例如具有羧基或磺基的单体。作为这样的单体,可列举:乳酸等单羟基羧酸;α,α-二羟甲基乙酸、α,α-二羟甲基丙酸、α,α-二羟甲基丁酸等二羟基羧酸;3,4-二氨基丁磺酸、3,6-二氨基-2-甲苯磺酸等二氨基磺酸等。
1.1.2.2.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
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为通过使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缩聚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在合成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时,上述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多元羧酸,具体而言,可列举:草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己二酸等。在合成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时,上述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1.2.3.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阴离子树脂
另外,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牢度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中的阴离子树脂可以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封端异氰酸酯基是指作为可交联基团的异氰酸酯基被化学保护、即封端或封闭的基团。封端异氰酸酯基通过施加热而脱保护并活化,从而形成键例如氨基甲酸酯键、脲键、脲基甲酸酯键等。
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阴离子树脂优选为在上述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中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阴离子树脂。这样的阴离子树脂具有摩擦牢度变得更良好的倾向。另外,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阴离子树脂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优选在一分子中设置3个以上,通过封端异氰酸酯基脱保护而活化并反应从而形成交联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中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阴离子树脂可以通过使多异氰酸酯和/或封端异氰酸酯、多元醇和用于赋予阴离子基团的单体反应而合成。
封端异氰酸酯(被化学保护的异氰酸酯)含有异氰酸酯基被封端剂封闭的潜在异氰酸酯基,例如能够通过使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封端剂反应而得到。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多异氰酸酯单体、多异氰酸酯衍生物等。作为多异氰酸酯单体,可列举例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多异氰酸酯等。这些多异氰酸酯单体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多异氰酸酯衍生物,可列举例如: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的多聚体(例如二聚体、三聚体(例如异氰脲酸酯改性物、亚氨基噁二嗪二酮改性物)、五聚体、七聚体等)、脲基甲酸酯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与后述的低分子量多元醇的反应而生成的脲基甲酸酯改性物等)、多元醇改性物(例如通过多异氰酸酯单体与后述的低分子量多元醇的反应而生成的多元醇改性物(醇加合物)等)、缩二脲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与水或胺类的反应而生成的缩二脲改性物等)、脲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二元胺的反应而生成的脲改性物等)、噁二嗪三酮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而生成的噁二嗪三酮等)、碳二亚胺改性物(通过上述多异氰酸酯单体的脱羧缩合反应而生成的碳二亚胺改性物等)、异氰酸酯二聚体改性物、脲酮亚胺改性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并用两种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制造封端异氰酸酯时使两种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同时反应,也可以将分别使用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得到的封端异氰酸酯混合。
封端剂一方面通过将异氰酸酯基封闭而使其钝化,另一方面在解封后使异氰酸酯基再生或活化,另外,在将异氰酸酯基封闭的状态和解封后的状态下,封端剂还具有使异氰酸酯基活化的催化作用。
作为封端剂,可列举:咪唑类化合物、咪唑啉类化合物、嘧啶类化合物、胍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活性亚甲基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亚胺类化合物、肟类化合物、氨基甲酸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酰胺类(内酰胺类)化合物、酰亚胺类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硫醇类化合物、亚硫酸氢盐等。
作为咪唑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咪唑(解离温度100℃)、苯并咪唑(解离温度120℃)、2-甲基咪唑(解离温度70℃)、4-甲基咪唑(解离温度100℃)、2-乙基咪唑(解离温度70℃)、2-异丙基咪唑、2,4-二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等。
作为咪唑啉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甲基咪唑啉(解离温度110℃)、2-苯基咪唑啉等。
作为嘧啶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甲基-1,4,5,6-四氢嘧啶等。
作为胍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3,3-二甲基胍等3,3-二烷基胍;例如1,1,3,3-四甲基胍(解离温度120℃)等1,1,3,3-四烷基胍;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等。
作为醇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正丁醇、仲丁醇、2-乙基己醇、1-或2-辛醇、环己醇、乙二醇、苯甲醇、2,2,2-三氟乙醇、2,2,2-三氯乙醇、2-(羟甲基)呋喃、2-甲氧基乙醇、甲氧基丙醇、2-乙氧基乙醇、正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氧基乙醇、2-乙氧基丁氧基乙醇、丁氧基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基乙醇、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N,N-二丁基-2-羟基乙酰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N-吗啉乙醇、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4-甲醇、3-噁唑烷乙醇、2-羟甲基吡啶(解离温度140℃)、糠醇、12-羟基硬脂酸、三苯基硅醇、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
作为酚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苯酚、甲酚、乙基苯酚、正丙基苯酚、异丙基苯酚、正丁基苯酚、仲丁基苯酚、叔丁基苯酚、正己基苯酚、2-乙基己基苯酚、正辛基苯酚、正壬基苯酚、二正丙基苯酚、二异丙基苯酚、异丙基甲酚、二正丁基苯酚、二仲丁基苯酚、二叔丁基苯酚、二正辛基苯酚、二(2-乙基己基)苯酚、二正壬基苯酚、硝基苯酚、溴苯酚、氯苯酚、氟苯酚、二甲基苯酚、苯乙烯化苯酚、水杨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苄酯、羟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4-[(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4-[(二甲基氨基)甲基]壬基苯酚、双(4-羟基苯基)乙酸、2-羟基吡啶(解离温度80℃)、2-或8-羟基喹啉、2-氯-3-吡啶酚、吡啶-2-硫醇(解离温度70℃)等。
作为活性亚甲基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米氏酸、丙二酸二烷基酯(例如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叔丁酯、丙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二酸甲酯正丁酯、丙二酸乙酯正丁酯、丙二酸甲酯仲丁酯、丙二酸乙酯仲丁酯、丙二酸甲酯叔丁酯、丙二酸乙酯叔丁酯、甲基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苄酯、丙二酸二苯酯、丙二酸苄酯甲酯、丙二酸乙酯苯酯、丙二酸叔丁酯苯酯、丙二酸亚异丙酯等)、乙酰乙酸烷基酯(例如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正丁酯、乙酰乙酸叔丁酯、乙酰乙酸苄酯、乙酰乙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2-乙酰乙酰氧基乙酯、乙酰丙酮、氰乙酸乙酯等。
作为胺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丁胺、二苯胺、苯胺、N-甲基苯胺、咔唑、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胺、二正丙胺、二异丙胺(解离温度130℃)、异丙基乙基胺、2,2,4-或2,2,5-三甲基六亚甲基胺、N-异丙基环己基胺(解离温度140℃)、二环己基胺(解离温度130℃)、双(3,5,5-三甲基环己基)胺、哌啶、2,6-二甲基哌啶(解离温度130℃)、叔丁基甲基胺、叔丁基乙基胺(解离温度120℃)、叔丁基丙基胺、叔丁基丁基胺、叔丁基苄基胺(解离温度120℃)、叔丁基苯基胺、2,2,6-三甲基哌啶、2,2,6,6-四甲基哌啶(解离温度80℃)、(二甲基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2,2,6,6-四甲基-4-哌啶、6-甲基-2-哌啶、6-氨基己酸等。
作为亚胺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亚乙基亚胺、聚亚乙基亚胺、1,4,5,6-四氢嘧啶、胍等。
作为肟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甲醛肟、乙醛肟、乙酰肟、甲乙酮肟(解离温度130℃)、环己酮肟、二乙酰一肟、二苯甲酮肟、2,2,6,6-四甲基环己酮肟、二异丙基酮肟、甲基叔丁基酮肟、二异丁基酮肟、甲基异丁基酮肟、甲基异丙基酮肟、甲基2,4-二甲基戊基酮肟、甲基3-乙基庚基酮肟、甲基异戊基酮肟、正戊基酮肟、2,2,4,4-四甲基-1,3-环丁烷二酮一肟、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肟、2-庚酮肟等。
作为氨基甲酸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N-苯基氨基甲酸苯酯等。
作为脲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脲、硫脲、亚乙基脲等。
作为酰胺类(内酰胺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乙酰苯胺、N-甲基乙酰胺、乙酰胺、ε-己内酰胺、δ-戊内酰胺、γ-丁内酰胺、吡咯烷酮、2,5-哌嗪二酮、月桂内酰胺等。
作为酰亚胺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
作为三唑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1,2,4-三唑、苯并三唑等。
作为吡唑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吡唑、3,5-二甲基吡唑(解离温度120℃)、3,5-二异丙基吡唑、3,5-二苯基吡唑、3,5-二叔丁基吡唑、3-甲基吡唑、4-苄基-3,5-二甲基吡唑、4-硝基-3,5-二甲基吡唑、4-溴-3,5-二甲基吡唑、3-甲基-5-苯基吡唑等。
作为硫醇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丁硫醇、十二烷基硫醇、己硫醇等。
作为亚硫酸氢盐,可列举例如:亚硫酸氢钠等。
此外,作为封端剂,不限于上述物质,还可列举例如:苯并噁唑酮、靛红酸酐、乙酸四丁基鏻等其它封端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例示的一些化合物,一并记载了解离温度作为使异氰酸酯基再生的温度。
这样的封端剂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两种以上。封端剂的解离温度能够适当选择。解离温度例如为60℃以上且230℃以下,优选为8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上且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且160℃以下。如果在该温度范围内,则能够充分延长阴离子油墨的适用期,并且能够使得加热工序中的温度不过高。
1.1.3.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
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中,上述颜料被上述阴离子树脂包覆。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利用阴离子树脂包覆的目的在于使颜料分散在水中。只要能够使颜料分散在水中,则能够视为被阴离子树脂充分包覆。
作为被阴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以下也称为“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的优选制造方法,能够列举相转化乳化法。应用于相转化乳化法的阴离子树脂优选通过溶液聚合合成。另外,优选通过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溶液聚合合成。通过溶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分散液也能够原样用于颜料分散工序。作为相转化乳化法的一例,能够具有如下颜料分散工序:制备包含聚合物、颜料、有机溶剂和相对于该有机溶剂过量的水的混合液,以所述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包覆所述颜料的状态使其分散在该混合液的水相中。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使用这样得到的颜料分散液的所述水相中存在的聚合物和颜料与所述水相的至少一部分一起或者以从所述水相分离后的状态制备阴离子油墨。在相转化乳化时,能够蒸馏出有机溶剂。
颜料分散工序例如能够如下进行。即,通过使颜料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制备颜料分散液(有机溶剂),制备使聚合物分散或溶解在水中而得到的聚合物分散液,并将颜料分散液(有机溶剂)和聚合物分散液混合。如此,能够使聚合物富集在颜料表面附近而在水相中形成(相转化乳化)包覆颜料的状态。另外,通过制备包含颜料和聚合物的有机溶剂的分散液(适当含有中和剂、水和表面活性剂中的任一种或者组合含有这些物质),将其与大量的水(优选相对于有机溶剂过量)混合,从而使颜料和聚合物从有机溶剂相转移到水相中,由此能够在水相中形成由聚合物包覆(内包)颜料的状态。
在颜料分散工序中,为了使颜料分散在水相中,通过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使用各种分散单元对颜料进行搅拌等而进行。颜料的分散除了使用超声波以外,还能够适当选择使用高压均质机、超高压均质机、高速混合机、砂磨机、珠磨机或辊磨机等。上述相转化乳化法中的颜料分散工序优选使用在施加适当的剪切的同时进行混合搅拌的装置进行,以使得聚合物与颜料接触并且聚合物能够附着到颜料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所述颜料分散液的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蒸馏出最终的有机溶剂的容易性,优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能够列举例如:丙酮、甲乙酮等酮类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酯类有机溶剂;乙醇、异丙醇等醇类有机溶剂;苯等芳香族烃类有机溶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具有羧基等酸性基团的聚合物溶解或分散在水中,能够使用各种无机碱以及各种有机胺作为中和剂,优选使用无机碱。
为了从水相分离出聚合物和颜料(聚合物包覆颜料),除了通过加热等方法从具有分散有被阴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的水相的颜料分散液中除去有机溶剂以外,还能够适当选择离心分离、水洗、超滤、压滤等方法进行。
另外,作为制造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的方法,优选使用利用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
(i)得到聚氨酯预聚物(T)的工序。
(ii)将使聚氨酯预聚物(T)溶解在有机溶剂(L)中的溶液与颜料(P0)混合,通过机械破碎进行细化,从而得到有机溶剂系颜料浆料(S)的工序。
(iii)利用中和剂(K)进行中和的工序。
(iv)使所得到的中和产物分散在水中,利用扩链剂(H)、反应终止剂(J)和/或水使其反应,然后根据需要除去有机溶剂(L)的工序。
<制造工序(i)>
聚氨酯预聚物(T)通过将聚酯多元醇(A1)和/或聚碳酸酯多元醇(A2)和/或聚醚多元醇(A3)、脂肪族异氰酸酯(B1)和/或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异氰酸酯(B2)以及具有羧基的单体(D)在能够加热的设备中进行加热并反应而得到。可列举例如:在容器中投入(A1)和/或(A2)和/或(A3)、(B1)和/或(B2)、(D)并均匀搅拌,然后在加热干燥机或加热炉中在不搅拌的条件下加热的方法;利用简易加压反应装置(高压釜)、烧瓶、单轴或双轴混炼机、Plastomill或万能混炼机等在搅拌或混炼的同时加热并反应的方法等。其中,在搅拌或混炼的同时加热并反应的方法具有所得到的(T)的均质性高、所得到的覆膜的机械性质、耐久性、耐化学品性和耐磨性等更优异的倾向,因此是优选的。
关于在制造聚氨酯预聚物(T)时的反应温度,从(T)中的脲基甲酸酯基和缩二脲基的含量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120℃,更优选为60℃~110℃,最优选为60℃~100℃。另外,在制造(T)时的时间能够根据使用的设备适当选择,通常优选为1分钟~100小时,更优选为3分钟~30小时,特别优选为5分钟~20小时。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得到能够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T)。
聚氨酯预聚物(T)能够使用有机溶剂(L)进行稀释。作为有机溶剂(L),可列举:酮类溶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等)、酯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γ-丁内酯等)、醚类溶剂(THF等)、酰胺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简称为DMF)、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和N-甲基己内酰胺等]、醇类溶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等)和芳香族烃类溶剂(甲苯和甲苯等)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其中,从聚氨酯预聚物(T)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酰胺类溶剂。
有机溶剂(L)可以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前、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中、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后、乳化前的任意一个时期添加,从反应体系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前使用。
为了控制氨基甲酸酯化反应速度,能够使用公知的反应催化剂(辛酸锡和辛酸铋等)和反应阻滞剂(磷酸等)等。这些催化剂或反应阻滞剂的添加量基于(T)的重量优选为0.001~3重量%,更优选为0.005~2重量%,特别优选为0.01~1重量%。
<制造工序(ii)>
作为将聚氨酯预聚物(T)和颜料(P0)混合的装置,能够原样使用在(T)的合成中使用的装置。作为在通过机械破碎将颜料(P0)细化时使用的分散机,能够列举例如油漆摇动器、球磨机、砂磨机、纳米磨机。具体而言,SC磨机(日本Coke&Engineering公司制造)、TSU-6U(IMEX公司制造)、LABSTAR Mini HFM02(Ashizawa Finetech公司制造)等。
<制造工序(iii)>
根据需要利用中和剂(K)将引入到该聚氨酯预聚物(T)中的羧基部分中和。中和剂(K)可以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前、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中、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后、乳化前、乳化中或乳化水性介质分散后的任意一个时期添加,从聚氨酯树脂的稳定性和油墨用复合粒子分散液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乳化前或乳化中添加。
用作(K)的中和剂可以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前、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中、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后、水分散工序前、水分散工序中或水分散后的任意一个时期添加,从聚氨酯树脂的稳定性和水性分散液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水分散工序前或水分散工序中添加。另外,可以在脱溶剂后追加在脱溶剂时挥发的中和剂,追加的中和剂的种类能够从上述记载的中和剂中自由选择。
关于(K)的使用量,从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水分散液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调节使得基于聚氨酯树脂(U)的重量的具有羧基的单体的含量为23~80mg/g。从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中和工序中的羧基的中和率优选为20%~100%,进一步优选为60%~100%。
<制造工序(iv)>
作为将在工序(iii)中得到的中和产物进行乳化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如下方法:根据需要在有机溶剂(L)、分散剂(e)、扩链剂(H)和反应终止剂(J)的存在下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使其反应(利用水、(H)的扩链以及根据需要利用(J)的反应终止)直至实质上不再存在异氰酸酯基,并蒸馏出根据需要使用的有机溶剂(L)。
本发明中的水性介质是指水以及水与所述有机溶剂(L)的混合物。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用作水性介质的有机溶剂优选为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在使用有机溶剂(L)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在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水性分散液的制造中和/或制造后将其蒸馏除去。
作为分散剂(e),可列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其它乳化分散剂。(e)可以单独使用,也能够并用两种以上。
在对浆料(S)进行搅拌的同时添加水并使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P)分散的装置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1)锚式搅拌方式;(2)转子-定子方式[例如高速搅拌机(亚速旺公司制造)]、(3)连续磨方式[例如连续流混合器]、(4)静止管混合式[例如静态混合器]、(5)振动式[例如“VIBRO MIXER”(冷化工业公司制造)]、(6)超声波冲击式[例如超声波均质器]、(7)高压冲击式[例如高林均质机(高林公司制造)]、(8)膜乳化式[例如膜乳化模块]和(9)离心薄膜接触式[例如“FILMIX”(PRIMIX公司制造)]等乳化机。其中,优选为(2)。
1.1.4.水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含有水作为主溶剂。作为水,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特别是使用通过紫外线照射或添加过氧化氢等而进行了杀菌处理的水从能够防止霉菌、细菌的产生从而实现油墨组合物的长期保存的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水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阴离子油墨的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40质量%以上。
1.1.5.其它成分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可以含有除了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以下示出这样的成分的例子。
<润湿剂>
为了防止喷墨头的喷嘴附近的堵塞,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优选含有具有润湿效果的有机溶剂。
作为润湿剂,可列举例如:甘油、1,2,6-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1,5-戊二醇、1,3-丙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数均分子量为2000以下的聚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异丁二醇、2-丁烯-1,4-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赤藓糖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类;以及葡萄糖、甘露糖、果糖、核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糖酸、葡萄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糖类;糖醇类、透明质酸和脲类等所谓的固体润湿剂;以及乙醇、甲醇、丁醇、丙醇和异丙醇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醇类;以及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甲酰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山梨糖醇、失水山梨糖醇、醋精、二醋精、三醋精和环丁砜等。
润湿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阴离子油墨的总质量,润湿剂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当润湿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有时能够确保阴离子油墨的适当的物性值(粘度等),并且能够确保记录的品质、可靠性。
<表面活性剂>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够用作用于通过降低阴离子油墨的表面张力而调节对被记录介质的润湿性、即渗透性的润湿剂。另外,通过阴离子油墨含有表面活性剂,由此确保从喷墨头的喷出稳定性。
作为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任一种,此外,也可以将它们并用。另外,在表面活性剂中,优选能够使用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和含氟表面活性剂。
作为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Sufynol(注册商标)104、104E、104H、104A、104BC、104DPM、104PA、104PG-50、104S、420、440、465、485、SE、SE-F、504、61、DF37、CT111、CT121、CT131、CT136、TG、GA、DF110D(以上为商品名,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Olfine(注册商标)B、Y、P、A、STG、SPC、E1004、E1010、PD-001、PD-002W、PD-003、PD-004、PD-005、EXP.4001、EXP.4300、EXP.4036、EXP.4051、AF-103、AF-104、AK-02、SK-14、AE-3(以上为商品名,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ACETYLENOL(注册商标)E00、E00P、E40、E100(以上为商品名,川研精细化工株式会社制造)。
作为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可列举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作为该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作为该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的市售品,可列举例如:BYK(注册商标)-306、BYK-307、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8、BYK-349(以上为商品名,BYK公司制造);KF-351A、KF-352A、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40、KF-642、KF-643、KF-6020、X-22-4515、KF-6011、KF-6012、KF-6015、KF-6017(以上为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氟改性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BYK(注册商标)-340(商品名,毕克化学日本株式会社制造)。
在阴离子油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其合计含量相对于阴离子油墨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其它>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阴离子油墨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含有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螯合剂、粘度调节剂、抗氧化剂、脲类、胺类、糖类等。
1.2.阳离子油墨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阳离子油墨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该阳离子油墨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该阳离子油墨中的该颜料被该阳离子树脂包覆,该阳离子树脂和该阴离子油墨中所含的阴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1.2.1.颜料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阳离子油墨含有颜料。作为颜料,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1.2.2.阳离子树脂
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阳离子油墨含有阳离子树脂,该阳离子树脂和前述的阴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通过为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摩擦牢度变得良好。
作为阳离子树脂,只要是在阳离子油墨中显示出阳离子性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丙烯酸类阳离子树脂、聚铵盐类阳离子树脂、烯烃类阳离子树脂等。这些树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这些树脂中,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牢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
1.2.2.1.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
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为通过使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和用于赋予阳离子性的化合物反应而合成的聚合物。
作为多异氰酸酯,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作为多元醇,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作为用于用于赋予阳离子性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伯铵盐、仲铵盐、叔铵盐、季铵盐等各种铵盐等,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单)烷基胺盐、二烷基胺盐、三烷基胺盐、四烷基胺盐、苯扎氯铵盐、烷基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等。
1.2.2.2.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
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为通过使多元醇和阳离子聚合物缩聚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在合成具有聚酯型骨架的阴离子树脂时,上述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阳离子聚合物,可列举例如:在分子内具有伯胺~叔胺、季铵盐的高分子,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亚乙基多胺或聚亚丙基多胺等聚亚烷基多胺类或其衍生物;具有仲胺、叔胺、季铵盐的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胺、聚乙烯脒类、以双氰胺-甲醛缩聚物为代表的双氰类阳离子树脂、以双氰胺-二亚乙基三胺缩聚物为代表的多胺类阳离子树脂、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加聚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二烯丙基胺盐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烯丙基胺盐聚合物、(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乙酯季铵盐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盐共聚物、聚乙烯醇-阳离子单体接枝聚合物等。
1.2.2.3.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阳离子树脂
另外,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牢度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中的阳离子树脂可以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阳离子树脂优选为在上述具有聚氨酯型骨架的阳离子树脂中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阳离子树脂。这样的阳离子树脂具有摩擦牢度更良好的倾向。
关于用于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封端剂等,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1.2.3.阳离子树脂包覆颜料
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阳离子油墨中,上述颜料被上述阳离子树脂包覆。
作为被阳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以下,也称为“阳离子树脂包覆颜料”)的优选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阴离子树脂包覆颜料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关于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油墨组的阳离子油墨中所含的水或可能含有的其它成分,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一样,因此省略记载。
1.3.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通过将前述的成分以任意的顺序混合并根据需要进行过滤等除去杂质而得到。作为各成分的混合方法,优选使用在具有机械搅拌器、磁力搅拌器等搅拌装置的容器中依次添加材料并进行搅拌混合的方法。作为过滤方法,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离心过滤、过滤器过滤等。
1.4.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物性
本实施方式中,从图像品质与作为喷墨记录用油墨的可靠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20℃下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更优选为20mN/m以上且35mN/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表面张力的测定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自动表面张力计CBVP-Z(商品名、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确认在20℃的环境下利用油墨润湿铂板时的表面张力来测定。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中,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20℃下的粘度优选为3mPa·s以上且10mPa·s以下,更优选为3mPa·s以上且8mPa·s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粘度的测定例如能够使用粘弹性试验仪MCR-300(商品名、Pysica公司制造)测定20℃的环境下的粘度。
2.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为使用上述方式的喷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将所述阴离子油墨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的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和将所述阳离子油墨从所述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附着有所述阴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与附着有所述阳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即使在不为了提高显色性而对被记录介质利用阳离子化合物等进行前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印染物的良好的显色性和优异的摩擦牢度(耐磨性)。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能够省去需要主要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的繁杂的前处理工序,能够实现记录方法工序的连续化。另外,通过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的混合而油墨组合物发生凝聚,因此,无论被记录介质有无前处理、即不取决于被记录介质的表面电荷状态,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显色性和减少混色。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按照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被记录介质、记录方法的各工序的顺序进行说明。
2.1.喷墨记录装置
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喷墨头2、IR加热器3、板式加热器4、固化加热器5、冷却风扇6、预热器7和换气扇8。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未图示的控制部,利用控制部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整体的操作。
喷墨头2为喷出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以下将它们统称为“油墨组合物”或简称为“油墨”)并使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M上的单元。
喷墨头2具有喷出油墨组合物的喷嘴(未图示)。作为从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可列举例如:在喷嘴与置于喷嘴前方的加速电极之间施加强电场,从喷嘴连续地喷出液滴状的油墨,在油墨液滴在偏转电极间飞行期间对应于记录信息信号喷出的方式(静电吸引方式);利用小型泵对油墨施加压力,利用晶体振荡器等使喷嘴机械振动,由此强制地喷出油墨液滴的方式;利用压电元件对油墨同时施加压力和记录信息信号,喷出油墨液滴并记录的方式(压电方式);根据记录信息信号利用微电极使油墨加热发泡,喷出油墨液滴并记录的方式(热喷射方式)等。
作为喷墨头2,能够使用行式喷墨头、串行式喷墨头中的任一种。
在此,具有串行式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是指通过进行多次在使记录用喷墨头相对于被记录介质相对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组合物的扫描(道次)而进行记录的装置。作为串行式喷墨头的具体例,可列举在沿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即与被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架上搭载有喷墨头,通过喷墨头随着滑动架的移动而移动而向被记录介质上喷出液滴的喷墨头。
另一方面,具有行式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是指通过进行一次在使记录用喷墨头相对于被记录介质相对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组合物的扫描(道次)而进行记录的装置。作为行式喷墨头的具体例,可列举比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更宽地形成喷墨头,在记录用喷墨头不移动的情况下向被记录介质上喷出液滴的喷墨头。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串行式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并且使用利用压电方式作为从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的喷墨头2。
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用于在从喷墨头2喷出油墨组合物时加热被记录介质M、即一次加热或一次干燥用的IR加热器3和板式加热器4。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油墨组合物附着工序中加热被记录介质M时,可以使用IR加热器3和板式加热器4中的至少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IR加热器3时,能够从喷墨头2一侧加热被记录介质M。由此,虽然喷墨头2容易同时被加热,但是与板式加热器4等从被记录介质M的背面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受被记录介质M的厚度影响地升温。另外,当在加热被记录介质M时使用板式加热器4时,能够从与喷墨头2一侧相反的一侧加热被记录介质M。由此,喷墨头2比较不易被加热。
利用IR加热器3和板式加热器4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上限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另外,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由此,受到来自IR加热器3和板式加热器4的辐射热少或者不受到来自IR加热器3和板式加热器4的辐射热,因此能够抑制喷墨头2内的油墨组合物的干燥和组成变动,并且能够抑制在喷墨头2的内壁上油墨或树脂的熔接。另外,能够使油墨快速固定,能够提高画质。
固化加热器5为使附着在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干燥和固化、即二次加热或二次干燥用的加热器。固化加热器5通过对记录图像后的被记录介质M进行加热而使得油墨组合物中所含的水分等更快速地蒸发飞散,从而由油墨组合物中所含的树脂形成油墨膜。如此,在被记录介质M上油墨膜牢固地固定或胶粘从而成膜性优异,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优异且高画质的图像。利用固化加热器5的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上限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另外,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通过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高画质的图像。
喷墨记录装置1可以具有冷却风扇6。在使记载在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干燥后,利用冷却风扇6使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冷却,由此能够在被记录介质M上形成密合性良好的油墨涂膜。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可以具有在油墨组合物附着到被记录介质M上之前预先对被记录介质M进行加热的预热器7。此外,记录装置1可以具有换气扇8以使得附着在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更有效地干燥。
2.2.被记录介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能够用于对各种被记录介质的记录。
作为被记录介质,没有特别限制,不仅能够使用油墨吸收性高的棉、丝绸、聚酯、聚氨酯、尼龙和上述不同纤维的混纺等布、普通纸、喷墨专用纸;中等程度吸收性的高级纸、复印用纸;还能够使用低吸收性或非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优选使用布。
作为低吸收性被记录介质,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在表面上涂布涂料而设置涂布层的涂布纸。作为涂布纸,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美术纸、铜版纸、亚光纸等印刷用纸。
作为非吸收性被记录介质,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不具有油墨吸收层的塑料膜、在纸等基材上涂布塑料或者胶粘塑料膜而得到的记录介质等。作为在此所说的塑料,可列举: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等。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油墨低吸收性或非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是指在“布里斯托(Bristow)中从开始接触到30msec1/2为止的水吸收量为10mL/m2以下的记录介质”。该布里斯托法是作为短时间内的液体吸收量的测定方法最常见的方法,也被日本纸浆技术协会(JAPAN TAPPI)采用。在“JAPAN TAPPI纸浆试验方法2000年版”的标准No.51“纸和纸板-液体吸收性试验方法-布里斯托法”中记载了试验方法的详细内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处理液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处理液”)对布进行处理。处理液组合物通过在喷墨印染时预先附着到作为印染物的基材的布上而使用,例如含有阳离子化合物和上述的水或有机溶剂。
阳离子化合物具有使油墨组合物中的成分凝聚的功能。因此,当使油墨组合物附着到附着了处理液的布上时,阳离子化合物促进油墨粒子的凝聚,提高油墨的粘度,从而抑制向构成布的纤维的间隙或内部的吸收。如此,阳离子化合物使油墨保持在布的表面上,因此印染物的油墨的显色性提高。另外,会抑制渗色或混色。
作为阳离子化合物,可列举:钙盐和镁盐等多价金属盐;阳离子型的聚氨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烯丙基胺类树脂等阳离子树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机酸或有机酸等。其中,从提高颜料的显色性和适合于棉布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多价金属盐。这些阳离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处理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化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处理液的总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另外,关于处理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处理液的总量,优选为4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以下。通过阳离子化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会抑制处理液中的阳离子化合物的析出或分离等,促进油墨中的颜料的凝聚,抑制向构成布的纤维的间隙或内部的吸收。由此,色料透过至印染面的背面方向的现象减少,印染物的显色性提高。
2.3.各工序
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各工序,列举使用上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油墨组进行记录的例子进行说明。
2.3.1.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
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为使上述的阴离子油墨从图1的喷墨头2喷出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M上的工序。通过该工序而在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上赋予阴离子油墨。
被记录介质M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阴离子油墨的最大附着量优选为5mg/inch2以上,更优选为7mg/inch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g/inch2以上。被记录介质的每单位面积的阴离子油墨的附着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20mg/inch2以下,优选为18mg/inch2以下,特别优选为16mg/inch2以下。
关于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在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之前或在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的同时可以具有利用IR加热器3或板式加热器4对被记录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优选对利用加热工序加热后的被记录介质M进行。由此,能够在被记录介质M上使油墨迅速干燥,能够抑制混色。另外,能够形成画质优良的图像,并且能够提供VOC产生量少的记录方法。
赋予阴离子油墨时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一次加热温度)的上限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8℃以下。通过赋予阴离子油墨时的被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对喷墨头2的由热产生的影响,能够防止喷墨头2或喷嘴的堵塞。另外,喷墨记录时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特别优选为32℃以上。通过喷墨记录时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被记录介质M上使油墨迅速干燥从而尽快固定,能够抑制混色,能够形成耐磨性、画质优良的图像。
2.3.2.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
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为以与在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中赋予了或将要赋予阴离子油墨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方式使上述的阳离子油墨附着到被记录介质M上的工序。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可以在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之后或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之前或者与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同时进行。
在此,“赋予了或将要赋予阴离子油墨的区域”是指附着了或者将要附着阴离子油墨的墨点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在称为“区域”的情况下,是指附着到该区域上的油墨组合物的附着量大致恒定的在被记录介质上占一定面积的部分。一个区域为目视能够辨认为相同颜色的区域,例如具有1mm2以上的面积。另外,附着量大致恒定是指:例如在Duty(占空比)低的情况下,滴落有油墨组合物的墨点的位置与未滴落油墨组合物的墨点的位置严格来说油墨组合物的附着量不同,但是区域是指比一个墨点的面积大的宏观的范围,宏观上在区域内油墨组合物的附着量恒定,无视由墨点的附着有无引起的附着量的不均匀。
另外,在Duty低的情况下,即使是附着了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两者的区域,微观上(例如喷墨法中的液滴(滴落的墨点)的尺度)也可能存在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不重叠的部位,但是宏观上观察到的油墨组合物重叠,无视存在以墨点单位观察时墨点不重叠的部位。因此,在此认为附着区域是作为整个该区域的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重叠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Duty”为由下式(1)计算出的值。Duty(%)={实际打印点数/(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100…(1)(式中、“实际打印点数”为每单位面积的实际打印点数,“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分别为每单位面积的分辨率。)
在以与赋予了阴离子油墨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方式使阳离子油墨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只要以与赋予了阴离子油墨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附着阳离子油墨即可。具体而言,阳离子油墨优选以与赋予了阴离子油墨的区域的50%以上重叠的方式附着,更优选以与赋予了阴离子油墨的区域的60%以上重叠的方式附着,进一步优选以与赋予了阴离子油墨的区域的70%以上重叠的方式附着。通过这样赋予阳离子油墨,能够有效地使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混合,具有显色性和耐磨性变得良好的倾向。
被记录介质M上的每单位面积的阳离子油墨的最大附着量优选为5mg/inch2以上,更优选为7mg/inch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g/inch2以上。被记录介质的每单位面积的油墨组合物的附着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20mg/inch2以下,优选为18mg/inch2以下,特别优选为16mg/inch2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中,也与上述的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一样,可以在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之前或在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的同时具有利用IR加热器3或板式加热器4对被记录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优选对利用加热工序加热后的被记录介质M进行。由此,能够在被记录介质M上使油墨迅速干燥。
附着阳离子油墨时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上限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8℃以下。通过附着油墨时的被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对喷墨头2的由热产生的影响,能够防止喷墨头2或喷嘴的堵塞。另外,喷墨记录时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特别优选为32℃以上。通过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被记录介质M上使油墨迅速干燥从而尽快固定。
2.3.3.其它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中,在上述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和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之后,可以具有利用图1所示的固化加热器5对附着有油墨组合物的被记录介质M进行加热的二次加热工序。由此,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中所含的固定树脂等熔融而形成油墨膜,在被记录介质M上油墨膜牢固地固定(胶粘)从而成膜性优异,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耐磨性优异且高画质的图像。
利用固化加热器5的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上限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另外,被记录介质M的表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通过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高画质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次加热工序之后,可以具有利用图1所示的冷却风扇6对被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组合物进行冷却的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可以具有通过除了用于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的压力产生单元以外的单元、即并非喷墨头2所具有的用于为了记录而喷出油墨的机构的其它机构来使油墨组合物排出的清洁工序。
作为喷墨头2所具有的用于为了记录而喷出油墨的机构,可列举设置在压力室(未图示)中对油墨施加压力的压电元件或加热器元件。该清洁工序可以为从外部对喷墨头2施加压力并从喷嘴排出油墨组合物或处理液的工序。通过具有该工序,即使在树脂有可能与喷墨头2的内壁熔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情况,能够使喷出稳定性更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其它机构,可列举施加抽吸(负压)、从喷墨头的上游施加正压等施加压力的机构。这些机构并非利用喷墨头自身的功能排出油墨(冲洗)。即,并非使用在记录时从喷墨头喷出油墨的功能的排出。
3.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以下,除非另有说明,“%”和“份”为质量基准。
3.1.分散液的制备
以达到下表1~3中所示的配合量的方式制备了阴离子型分散液1~17、阳离子型分散液1~17和其它分散液1~6。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颜料和分散剂,示出按固体含量换算的值。需要说明的是,下表1~3中,“Y”表示黄色、“M”表示品红色、“C”表示青色、“K”表示黑色、“W”表示白色。需要说明的是,下表1~3中,“PCD”表示聚碳酸酯二醇、“PES”表示聚酯二醇、“PE”表示聚醚二醇,“BI”表示含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物质。
[表1]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331
[表2]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341
[表3]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351
以下,记载各分散液的详细的制备方法。
3.1.1.阴离子型分散液
<阴离子型分散液1>
在具有搅拌机和加热装置的简易加压反应装置中投入作为聚碳酸酯二醇“UH-200”(宇部兴产制造、商品名)57.8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5份、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和甲乙酮30份,在85℃下搅拌10小时而进行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从而制造了聚氨酯预聚物的甲乙酮溶液。接着,加入作为颜料的C.I.颜料蓝15:3(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B15:3”)17.5份,加入氧化锆珠“YTZ-01”(Nikkato公司制造、商品名)282份,然后利用颜料分散机“LABSTAR Mini HFM02”(Ashizawa Finetech公司制造)破碎4小时,从而得到了颜料浆料。
在颜料浆料235份加入作为中和剂的三乙胺1.0份并进行均质化,然后在以200rpm搅拌的同时加入离子交换水38份,从而使混合物分散。在所得到的分散液中加入作为扩链剂的10重量%的二亚乙基三胺水溶液5.2份,在减压下在65℃下用8小时蒸馏出甲乙酮,并除去氧化锆珠,从而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被聚氨酯树脂包覆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
<阴离子型分散液2>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聚碳酸酯二醇57.8份而变为聚酯二醇“SANESTER 4620”(商品名、三洋化成工业制造)57.8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2。
<阴离子型分散液3>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聚碳酸酯二醇57.8份而变为聚醚二醇“PTMG2000”(商品名、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Mn=2000的聚(氧四亚甲基)二醇)57.8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3。
<阴离子型分散液4>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在中和后,加入作为扩链剂的10重量%的二亚甲基三胺水溶液5.2份,加入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1.0份,在减压下在65℃下用8小时蒸馏出甲乙酮,过滤除去氧化锆珠,从而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被聚氨酯树脂包覆的阴离子型分散液4。
<阴离子型分散液5>
使用有机溶剂(甲乙酮)20质量份、聚合链转移剂(2-巯基乙醇)0.03质量份、聚合引发剂、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基=9)15质量份、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基=7、环氧乙烷基=5)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2质量份、苯乙烯单体50质量份、苯乙烯大分子单体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苄酯10份,加入到充分进行氮气置换后的反应容器内,在75℃搅拌下进行聚合,然后加入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体成分溶解在40质量份甲乙酮中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0.9质量份,在80℃下熟化1小时,从而得到了聚合物溶液。
使上述得到的水不溶性聚合物7.5质量份溶解在甲乙酮45质量份中,在其中加入规定量的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剂)而中和成盐基团,再加入20质量份作为颜料的PB15:3,利用珠磨机混炼2小时。在这样得到的混炼物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20质量份并搅拌,然后在减压下在6℃下除去甲乙酮,再除去一部分水,由此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5。
<阴离子型分散液6>
对具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管和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进行氮气置换,然后将丙烯酸环己酯2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15质量份、丙烯酸月桂酯10质量份、丙烯酸2质量份、叔十二烷基硫醇0.3质量份混合。将该混合液在70℃下加热,将另行准备的丙烯酸苄酯150质量份、丙烯酸1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50质量份、叔十二烷基硫醇1质量份、甲乙酮20质量份和偶氮二异戊腈1质量份加入滴液漏斗中,在用4小时滴加到反应容器中的同时使分散聚合物进行聚合反应。接着,在反应容器中添加甲乙酮,从而制作了40质量%浓度的分散聚合物溶液。
将上述分散聚合物溶液40质量份、颜料蓝15:3(酞菁铜颜料、科莱恩公司制造)30质量份、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质量份和甲乙酮30质量份混合,利用均质机搅拌30分钟。然后,添加离子交换水300质量份,再搅拌1小时。然后,使用旋转蒸发器蒸馏出全部甲乙酮和一部分水,利用0.1mol/L的氢氧化钠中和而调节至pH9,然后利用0.3μm的膜滤器过滤,利用离子交换水调节,从而得到了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被多元羧酸包覆的阴离子型分散液6。
<阴离子型分散液7>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C.I.色素黄74(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Y74”),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7。
<阴离子型分散液8>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C.I.色素红122(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R122”),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8。
<阴离子型分散液9>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作为市售的炭黑的S170(德固赛公司制造、商品名),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9。
<阴离子型分散液10>
在带有冷凝管、搅拌机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槽中加入1,2-丙二醇714份(2.00摩尔份)、对苯二甲酸679份(0.87摩尔份)、己二酸89份(0.13摩尔份)、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双三乙醇胺二异丙基钛酸酯5份,在180℃下在氮气气流下蒸馏出生成的水的同时反应12小时。接着,在缓慢升温至230℃的同时,在氮气气流下除去生成的水的同时反应4小时,再在5~20mmHg的减压下进行反应,在软化点达到99℃的时刻进行冷却。回收的1,2-丙二醇为338份(0.95摩尔份)。接着,冷却至180℃,加入偏苯三酸酐29份(0.03摩尔份),在常压下反应1小时,然后在5~20mmHg的减压下蒸馏出水的同时在相同温度下反应1小时。取出合成材料70份,添加甲乙酮30份,接着,加入作为颜料的C.I.颜料蓝15:3(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B15:3”)17.5份,加入氧化锆珠“YTZ-01”(Nikkato公司制造、商品名)282份,然后利用颜料分散机“LABSTAR Mini HFM02”(Ashizawa Finetech公司制造)破碎4小时,从而得到了颜料浆料。
在颜料浆料235份中加入作为中和剂的三乙胺1.0份并进行均质化,然后在以200rpm进行搅拌的同时加入离子交换水38份,从而使混合物分散。在减压下在65℃下用8小时蒸馏出甲乙酮,过滤除去氧化锆珠,从而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被聚氨酯树脂包覆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0。
<阴离子型分散液11>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聚碳酸酯二醇57.8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5份和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分别变为聚碳酸酯二醇19.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5份和2,2-二羟甲基丙酸0.57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1。
<阴离子型分散液12>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聚碳酸酯二醇57.8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5份和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分别变为聚碳酸酯二醇77.1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份和2,2-二羟甲基丙酸2.3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20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2。
<阴离子型分散液13>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PY74,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3。
<阴离子型分散液14>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PR122,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4。
<阴离子型分散液15>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作为市售的炭黑的S170(德固赛公司制造、商品名),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5。
<阴离子型分散液16>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氧化钛“R62N”(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6。
<阴离子型分散液17>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氧化钛“R62N”(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阴离子型分散液17。
3.1.2.阳离子型分散液
<阳离子型分散液1>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
<阳离子型分散液2>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2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2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2。
<阳离子型分散液3>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3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3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3。
<阳离子型分散液4>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4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4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4。
<阳离子型分散液5>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5的制造中,代替甲基丙烯酸12质量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4-乙烯基吡啶12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5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5。
<阳离子型分散液6>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6的制造中,代替第一丙烯酸2质量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4-乙烯基吡啶2份,而且代替第二丙烯酸15质量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4-乙烯基吡啶15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6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6。
<阳离子型分散液7>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7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7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7。
<阳离子型分散液8>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8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8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8。
<阳离子型分散液9>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9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9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9。
<阳离子型分散液10>
在带有冷凝管、搅拌机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槽中加入N-甲基二乙醇胺1120份(2.00摩尔份)、对苯二甲酸679份(0.87摩尔份)、己二酸89份(0.13摩尔份)、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双三乙醇胺二异丙基钛酸酯5份,在180℃下在氮气气流下蒸馏出生成的水的同时反应12小时。接着,在缓慢升温至230℃的同时,在氮气气流下除去生成的水的同时反应4小时,再在5~20mmHg的减压下进行反应,在软化点达到99℃的时刻进行冷却。回收的N-甲基二乙醇胺为532份(0.95摩尔份)。然后,在5~20mmHg的减压下蒸馏出水的同时在相同温度下反应1小时。取出合成材料70份,添加甲乙酮30份,接着,加入作为颜料的C.I.颜料蓝15:3(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B15:3”)17.5份,加入氧化锆珠“YTZ-01”(Nikkato公司制造、商品名)282份,然后利用颜料分散机“LABSTAR Mini HFM02”(AshizawaFinetech公司制造)破碎4小时,从而得到了颜料浆料。
在颜料浆料235份中加入作为中和剂的硫酸二甲酯1.0份并进行均质化,然后在以200rpm进行搅拌的同时加入离子交换水38份,从而使混合物分散。在减压下在65℃下用8小时蒸馏出甲乙酮,过滤除去氧化锆珠,从而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被聚氨酯树脂包覆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0。
<阳离子型分散液11>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1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0.5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0.5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1。
<阳离子型分散液12>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2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2.3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2.3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2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20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2。
<阳离子型分散液13>
在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C.I.颜料黄74(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Y74”)17.5,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3。
<阳离子型分散液14>
在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C.I.颜料红122(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以下也称为“PR122”),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4。
<阳离子型分散液15>
在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作为市售的炭黑的S170(德固赛公司制造、商品名),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5。
<阳离子型分散液16>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6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单体的N-甲基二乙醇胺1.7份,并且将三乙胺1.0份变为硫酸二甲酯1.0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6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6。
<阳离子型分散液17>
在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氧化钛“R62N”(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阳离子型分散液10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阳离子型分散液17。
3.1.3.其它(非离子型)分散液
<其它分散液1>
代替聚氨酯预聚物而使用PE108(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造)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1。
<其它分散液2>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2,2-二羟甲基丙酸1.7份而变为2,2-二羟甲基丙酸聚乙二醇酯1.7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2。需要说明的是,“2,2-二羟甲基丙酸聚乙二醇酯”是指2,2-二羟甲基丙酸与聚乙二醇的酯化合物。
<其它分散液3>
在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5的制造中,代替甲基丙烯酸12质量份而变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2份,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阴离子型分散液5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3。
<其它分散液4>
在上述其它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PY74,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其它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4。
<其它分散液5>
在上述其它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PR122,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其它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5。
<其它分散液6>
在上述其它分散液1的制造中,代替17.5份的PB15:3而变为17.5份的作为市售的炭黑的S170(德固赛公司制造、商品名),除此之外,利用与上述其它分散液1同样的制造方法得到了以固体含量计颜料浓度为10质量%且分散剂浓度为15质量%的其它分散液6。
3.2.油墨和油墨组的制作
使用上述得到的各分散液,以下表4~6中所示的含量将各成分混合,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使用孔径5μm的膜滤器进行过滤,由此得到了下表4~6中记载的各油墨组合物。另外,将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制备的下表7中记载的各油墨组合物如下表7所示组合,从而制作了油墨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下表4~7中的油墨的颜色,“Y”表示黄色,“M”表示品红色,“C”表示青色,“K”表示黑色,“W”表示白色。
[表4]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471
[表5]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481
[表6]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491
[表7]
Figure BDA0003288287720000501
需要说明的是,表4~7中的表面活性剂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BYK348(商品名、毕克化学日本株式会社制造、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
另外,“未前处理的布”是指未利用阳离子化合物进行处理的布,“经前处理的布”是指利用后述的作为阳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进行了处理的布,“非吸收性介质”是指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的非吸收性被记录介质。
3.3.记录方法
作为被记录介质,关于“未前处理的布”,使用白色的棉布。另外,关于“经前处理的布”,使用对白色的棉布利用轧染法以70%的吸尽率轧染包含作为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的“UNISENCE 104L”(商品名、SENKA株式会社制造)6.7份、水93.3份的前处理剂,然后在120℃干燥5分钟,并恢复至25℃后的布。另外,关于“非吸收性介质”,使用塑料膜(FUTAMURA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FOR-BT”)。接着,准备将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造的打印机(商品名“SC-F2000”)改造成能够将上述得到的各油墨组合物或各油墨组以上表4~7中记载的组合进行印刷的装置(商品名“SC-F2000”的改装机)作为喷墨记录装置。
3.4.评价方法
3.4.1.物性稳定性的评价
将上述得到的各油墨组合物或各油墨组的温度调节为25℃,使用Pysica公司制造的粘弹性试验仪“MCR-300”以200(1/s)的剪切速度测定了静态粘度。然后,利用螺纹管瓶密封后,进行70℃、10天的高温放置,然后放置使得达到25℃,同样地测定了静态粘度。根据放置前后的粘度的变化率按以下标准判断物性稳定性。
(评级标准)
S:(变化率)≤3%
AA:3%<(变化率)≤5%
A:5%<(变化率)≤7.5%
B:7.5%<(变化率)≤10%
C:10%<(变化率)≤15%
D 15%<(变化率)
3.4.2.显色性的评价
在上述改造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中填充上述得到的各油墨组合物或各油墨组以使得能够以上表4~7中记载的组合进行印刷。接着,将各油墨组合物喷出到上述各被记录介质的一个面上以使得涂布密度达到39mg/inch2。然后,使用M&R公司制造的输送带式干燥炉“Economax D”在160℃下实施5分钟加热干燥处理,恢复至25℃,从而得到了印染物。对于所得到的印染物,基于使用测色仪“Spectrolino”(Gretag公司)测定的OD(光学浓度)值,按照下述评级标准进行评价。
(评级标准)
S:OD值为1.5以上
AA:OD值小于1.5且为1.4以上
A:OD值小于1.4且为1.3以上
B:OD值小于1.3且为1.2以上
C:OD值小于1.2且为1.0以上
D:OD值小于1.0
另外,评价了△E作为色差的指标。具体而言,使用测色仪“Spectrolino”(Gretag公司)对附着有阴离子油墨的区域α的色调(L*α、a*α、b*α)和附着有阳离子油墨的区域β的色调(L*β、a*β、b*β)进行测定,计算出△E(delta E),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E的计算使用下式(1)。
△E=((L*α-L*β)2+(a*α-a*β)2+(b*α-b*β)2)1/2···(1)
(评级标准)
○:ΔE≤1
×:ΔE>1
3.4.3.耐磨性的评价
<经前处理的布和未前处理的布>
在上述改造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中填充上述得到的各油墨组合物或各油墨组以使得能够以上表4~7中记载的组合进行印刷。接着,将各油墨组合物喷出到经前处理的布和未前处理的布的一个面上以使得涂布密度达到39mg/inch2。然后,使用M&R公司制造的输送带式干燥炉“Economax D”在160℃下实施5分钟加热干燥处理,恢复至25℃,从而得到了印染物。
使所得到的印染物充分干燥,使用TESTER产业公司制造的学振型摩擦牢度试验机“AB-301S”进行在200g载荷下摩擦100次的摩擦牢度试验。根据确认油墨的剥离情况的日本工业标准(JIS)JIS L0849,以干燥(Dry)的水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评级标准)
S:4-5级
AA:4级
A:3.5-4级
B:3.5级
C:2.5-3.5级
D:2.5级以下
<非吸收性介质>
在上述经前处理的布和未前处理的布的耐磨性的评价中,代替在160℃下进行5分钟加热干燥处理而变为在100℃下进行10分钟加热干燥处理,除此之外,利用同样的步骤和评级标准进行判断。
3.5.评价结果
将评价试验的结果示于上表4~7中。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在实施例1~33中,通过将包含被阴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的阴离子油墨和包含被阳离子树脂包覆的颜料的阳离子油墨混合,无论被记录介质有无前处理,都能够使油墨组合物凝聚,能够得到良好的显色性。另外,通过阴离子树脂和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能够使摩擦牢度(耐磨性)也变得良好。
与此相对,在未将阴离子油墨和阳离子油墨混合的比较例1~11中,无论被记录介质有无前处理,都不能得到优异的显色性。即,油墨组合物的凝聚取决于被记录介质的表面状态,当油墨组合物与被记录介质不适合时,不能得到优异的显色性。另外,在阴离子树脂和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不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的比较例12、13中,摩擦牢度(耐磨性)差,在油墨不是同色系的颜色的比较例14、15中,得到了色差大、显色性差的结果。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推导出以下的内容。
喷墨油墨组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喷墨油墨组,其中,
所述喷墨油墨组具有:
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阴离子油墨;以及
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阳离子油墨,
所述阴离子油墨和所述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
所述阴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阴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阳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阳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上述喷墨油墨组的方式中,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可以具有所述聚氨酯型骨架。
上述喷墨油墨组的方式中,
所述聚氨酯型骨架可以含有选自聚碳酸酯、聚醚和聚酯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喷墨油墨组的方式中,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可以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
记录方法的一个方式为使用上述方式的喷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其中,
所述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所述阴离子油墨从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的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和
使所述阳离子油墨从所述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
附着有所述阴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与附着有所述阳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含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替换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的部分后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替换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的部分后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能够取得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中增加公知技术后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喷墨油墨组,其特征在于,具有:
含有阴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阴离子油墨;以及
含有阳离子树脂、颜料和水的阳离子油墨,
所述阴离子油墨和所述阳离子油墨彼此为同色系的颜色,
所述阴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阴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阳离子油墨中的所述颜料被所述阳离子树脂包覆,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聚氨酯型骨架或聚酯型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油墨组,其中,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具有所述聚氨酯型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油墨组,其中,
所述聚氨酯型骨架含有选自聚碳酸酯、聚醚和聚酯中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油墨组,其中,
所述阴离子树脂和所述阳离子树脂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
5.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使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
所述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所述阴离子油墨从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被记录介质上的阴离子油墨附着工序、和
使所述阳离子油墨从所述喷墨头喷出并附着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阳离子油墨附着工序,
附着有所述阴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与附着有所述阳离子油墨的所述被记录介质上的区域一部分或全部重叠。
CN202111155366.2A 2020-09-30 2021-09-29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Pending CN1143166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5274 2020-09-30
JP2020165274A JP2022057162A (ja) 2020-09-30 2020-09-30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679A true CN11431667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0823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5366.2A Pending CN114316679A (zh) 2020-09-30 2021-09-29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8424A1 (zh)
JP (1) JP2022057162A (zh)
CN (1) CN1143166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7071A (zh) * 2022-10-28 2022-12-30 广州赛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墨水显色性的水性阳离子喷墨墨水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385A1 (en) * 2000-09-14 2002-06-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set therefor
JP2004285348A (ja) * 2003-03-06 2004-10-14 Kao Corp インクセット
JP2013221141A (ja) * 2012-04-19 2013-10-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捺染方法
JP2018003184A (ja) * 2016-06-29 2018-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セット
JP2020002266A (ja) * 2018-06-28 2020-01-0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385A1 (en) * 2000-09-14 2002-06-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set therefor
JP2004285348A (ja) * 2003-03-06 2004-10-14 Kao Corp インクセット
JP2013221141A (ja) * 2012-04-19 2013-10-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捺染方法
JP2018003184A (ja) * 2016-06-29 2018-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セット
JP2020002266A (ja) * 2018-06-28 2020-01-0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7071A (zh) * 2022-10-28 2022-12-30 广州赛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墨水显色性的水性阳离子喷墨墨水的制备工艺
CN115537071B (zh) * 2022-10-28 2023-09-01 广州赛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墨水显色性的水性阳离子喷墨墨水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7162A (ja) 2022-04-11
US20220098424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1507B1 (en) Treatment liquid composition for ink jet pigment textile printing, treatment liquid composition set for ink jet pigment textile printing, and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method
US9493001B2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jet recorded matter,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EP3546643B1 (en) Pigment printing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and pigment printing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120249705A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180305863A1 (en) Ink-Jet Printing Process
KR20170098243A (ko) 잉크
JP7013980B2 (ja) 顔料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顔料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10597548B2 (en) Recording method
KR20170098245A (ko) 잉크
JP63577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2847286B1 (en) Ink composition,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ink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a water soluble resin and use thereof in an ink composition
CN110997830B (zh) 印花用白色喷墨油墨组合物
JP2018053170A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JP2018053171A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EP3524728B1 (en) Pigment textile printing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pigment textile printing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set, and ink jet pigment textile printing method
CN114316679A (zh) 喷墨油墨组和记录方法
JP66107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8053172A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US10738210B2 (en) Ink
JP202017622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EP3702421B1 (en) Ink-jet ink composition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220063276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