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4493A -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4493A
CN114314493A CN202210017328.9A CN202210017328A CN114314493A CN 114314493 A CN114314493 A CN 114314493A CN 202210017328 A CN202210017328 A CN 202210017328A CN 114314493 A CN114314493 A CN 114314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control
control unit
cashmere
unit
c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7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4493B (zh
Inventor
孟根其其格
乌日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00173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4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4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4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4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4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羊绒被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包括:使用筛选单元筛除羊毛中的死毛;使用清洗单元对羊毛进行洗涤;使用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开毛和分梳;使用处理单元对羊绒进行处理;使用加工单元对羊绒进行加工以完成羊绒被的制备。本发明通过设置中控单元,检测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进行检测,当中控单元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从而有效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绒被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羊绒具有不规则的稀而深的卷曲,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纤维横截面近似圆形,直径比细羊毛还要细,平均细度多在14-16um,细度不匀率小,约为20%,长度一般为35-45mm,强伸长度、吸湿性优于绵羊毛,集纤细、轻薄、柔软、滑糯、保暖于一身。纤维强力适中,富有弹性,并具有一种天然柔和的色泽。山羊绒对酸、碱、热的反应比细羊毛敏感,即使在较低的温度和较低浓度酸、碱液的条件下,纤维损伤也很显著,对含氯的氧化剂尤为敏感。
然而,现有的羊绒被制备技术中针对羊毛分梳成羊绒的过程中,无法针对分梳后的单层羊绒的厚度进行精准把控,导致分梳后形成的羊绒密度不均匀,从而导致制备的羊绒密度不均匀,质量不符合标准,并降低了现有技术制备羊绒被的制备效率。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分梳密度均匀的羊绒导致的羊绒被的制备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s1,将团状的羊毛添加至第一送料单元,筛选单元在第一送料单元输送羊毛时筛除羊毛中的死毛;
步骤s2,所述第一送料单元将经过筛选的羊毛输送至清洗单元,清洗单元对羊毛进行洗涤并将洗涤后的羊毛输送至第二送料单元,第二送料单元将羊毛输送至分梳单元;
步骤s3,所述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开毛和分梳,当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分梳时,中控单元根据收毛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判定是否需对分梳单元中锡林的转速进行调节,当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临界值仍无法使收毛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调节后的锡林转速将梳理部件与锡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收毛滚筒表面羊绒的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将羊绒输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防缩处理、柔软处理、抗菌处理以及防蛀处理;
步骤s5,将处理完成的羊绒输送至加工单元,加工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剪裁、加棉布缝制、封口以及锁边以完成对抗菌羊绒被的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设定D0(Dmin,Dmax),其中,Dmin为预设厚度最小增长量,Dmax为预设厚度最大增长量,当所述分梳单元分梳羊毛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位于分梳单元出料口处的厚度检测器周期性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并根据D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是否符合标准,
若D∈D0,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符合标准;
Figure BDA0003460306570000021
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将D依次与Dmin和Dmax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锡林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调节所述锡林的转速Vx,当D>Dmax时,设定△D=D-Dmax,当D<Dmin时,设定△D=Dmin-D,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1、第二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2、第一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1、第二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2以及第三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3,其中,△D1<△D2,0.8<α1<α2<α3<1;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3对Vx进行调节;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2对Vx进行调节;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1对Vx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i对Vx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若D>Dmax,中控单元使用αi增加Vx,增加后的锡林转速记为Vxa’,设定Vxa’=Vx×(2-αi),若D<Dmin,中控单元使用αi降低Vx,降低后的锡林转速记为Vxb’,设定Vxb’=Vx×αi;
当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所述锡林的转速的调节时,中控单元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若
Figure BDA0003460306570000031
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重新调节所述锡林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高转速值Vxmax,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增加至Vxa”时,中控单元将Vxa”与Vxmax进行比对,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a”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若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a”与Vxmax的差值△Va并根据△Va调节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设定△Va=Vxa”-Vxmax。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a将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降低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1、第二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2、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其中,△Va1<△Va2,0.75<β3<β2<β1<1;
若△Va≤△Va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1<△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j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j=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b’,设定Hb’=Hb×βj。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低转速值Vxmin,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时,中控单元将Vxb”与Vxmin进行比对,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b”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若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b”与Vxmin的差值△Vb并根据△Vb调节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设定△Vb=Vxmin-Vxb”。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b将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增加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1、第二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3,其中,△Vb1<△Vb2,0.25<γ1<γ2<γ3<0.3;
若△Vb≤△Vb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1<△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3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k将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时,设定k=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a’,设定Ha’=Ha×(1+γk)。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且Vxb”≥Vxmin时,所述中控单元检测所述收料滚筒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以计算所述分毛单元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羊绒的长度L,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羊绒输出长度标准L0,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毛单元单位时间输出的羊绒量符合标准并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逐渐增加所述锡林的转速直至L≥L0,若此时中控单元判定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的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1”、第二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3,其中,△D1”<△D2”,1.1<e1<e2<e3<1.5;当所述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D”=Dmin-△D”,中控单元将△D”依次与各所述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1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2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3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n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n=1,2,3,调节后的梳理部件的转速记为Vs’,设定Vs’=Vs×(2-en)。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筛选单元使用机械手去除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羊毛中的死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中控单元,检测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进行检测,当中控单元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从而有效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当所述分梳单元分梳羊毛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位于分梳单元出料口处的厚度检测器周期性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并根据D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是否符合标准,本发明通过设置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作为判定基准,能够使中控单元对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是否符合标准作出更加精准的判定,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调节所述锡林的转速Vx,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根据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与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中对应临界值的差值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以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能够有效避免调节后的锡林的转速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无法完全将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密度调节至对应区间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高转速值Vxmax,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增加至Vxa”时,中控单元将Vxa”与Vxmax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调节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本发明通过调节两紧压辊的间距,能够对分毛单元输出的单层羊绒的厚度进行微调,从而有效保证了分毛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a将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降低至对应值,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转速过高差值以及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能够使中控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紧压辊的间距调节至对应值,从而在进一步避免调节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过大或过小导致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低转速值Vxmin,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时,中控单元将Vxb”与Vxmin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调节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本发明通过调节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能够对锡林与梳理部件制得的羊绒的厚度进行微调,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分毛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b将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增加至对应值,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转速过低差值以及预设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能够使中控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将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调节至对应值,从而在进一步避免调节后梳理部件与锡林制得的羊绒厚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且Vxb”≥Vxmin时,所述中控单元检测所述收料滚筒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以计算所述分毛单元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羊绒的长度L并根据L判定是否增加锡林的转速,本发明通过设置预设羊绒输出长度标准,通过将L与该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增加锡林的转速,能够有效避免调节后锡林转速过低导致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量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所述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使用本发明所述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送料单元11,用以输送羊毛;
筛选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单元11上方,用以筛除第一送料单元11输送羊毛中的死毛;在筛选单元中设有用以采集所述第一送料单元11上羊毛的图像信息的第一视觉检测器32和用以抓取死毛的机械手31;
清洗单元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单元11输出端,用以清洗羊毛;
第二送料单元12,其设置在所述清洗单元2输出单,用以输送清洗单元2清洗完成的羊毛;
分梳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单元12的输出端,用以将第二送料单元12输出的羊毛进行开毛和分毛处理;
中控单元(图中未画出),其分别与各所述单元中的部件相连,用以根据系统制备的羊绒的平均厚度对各单元中对应部件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
当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第一送料单元11将羊毛输送至所述清洗单元2,所述第一视觉检测器32实时采集测第一送料单元11输送的羊毛的图像信息,所述机械手31筛除第一送料单元11输送的羊毛中的死毛以使第一送料单元11将符合标准的羊毛输送至所述清洗单元2,当清洗单元2完成对羊毛的清洗时,机械手31将清洗后的羊毛输送至第二送料单元12,第二送料单元12将羊毛输送至分梳单元,分梳单元依次对羊毛进行开处理和分梳处理以制备羊绒。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分梳单元包括:
开毛装置41,其设置在所述分梳单元入口处,用以接受所述第二送料单元12输送的羊毛并对羊毛进行开毛处理;
若干送料罗拉42,其设置在所述开毛装置41输出端,用以输送开毛装置41输出的羊绒;
锡林43,其设置在所述送料罗拉42输出端,在锡林43上方设有梳理部件44,用以与锡林43配合以梳理开毛完成的羊毛;
道夫45,其设置在所述锡林43远离所述送料罗拉42的一侧,用以输送锡林43分梳完成的羊绒,在道夫45远离锡林43的一侧设有剥离罗拉46,用以剥离道夫45表面附着的羊绒;
紧压辊组47,其设置在所述剥离罗拉46远离所述道夫45的一侧,包括两个间距可调的紧压辊,用以对剥离罗拉46输出的羊绒进行初步压实;
收毛滚筒48,其设置在所述紧压辊组47的输出端,用以收集紧压辊组47输出的羊绒,在收毛滚筒48上方设有第二视觉检测器49,用以检测收毛滚筒48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当所述分梳单元运行时,所述开毛装置41对所述第二送料单元12输出的羊毛进行开毛处理,所述送料罗拉42将开毛装置41输出的开毛完成的羊毛输送至所述锡林43,锡林43与所述分梳装置配合以完成对羊毛的分梳,所述道夫45和所述剥离罗拉46配合以将锡林43分梳完成的羊绒输送至所述紧压辊组47,紧压辊组47对羊绒初步压实后将羊绒输送至所述收毛滚筒48,所述第二视觉检测器49检测收毛滚筒48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并将检测值输送至所述中控单元,中控的纳元根据检测值判定分梳单元制备的羊绒的平均密度是否符合标准。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本发明所述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团状的羊毛添加至第一送料单元11,筛选单元在第一送料单元11输送羊毛时筛除羊毛中的死毛;
步骤s2,所述第一送料单元11将经过筛选的羊毛输送至清洗单元2,清洗单元2对羊毛进行洗涤并将洗涤后的羊毛输送至第二送料单元12,第二送料单元12将羊毛输送至分梳单元;
步骤s3,所述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开毛和分梳,当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分梳时,中控单元根据收毛滚筒48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判定是否需对分梳单元中锡林43的转速进行调节,当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临界值仍无法使收毛滚筒48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调节后的锡林43转速将梳理部件44与锡林43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收毛滚筒48表面羊绒的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将羊绒输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防缩处理、柔软处理、抗菌处理以及防蛀处理;
步骤s5,将处理完成的羊绒输送至加工单元,加工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剪裁、加棉布缝制、封口以及锁边以完成对抗菌羊绒被的制备。
本发明通过设置中控单元,检测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进行检测,当中控单元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从而有效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设定D0(Dmin,Dmax),其中,Dmin为预设厚度最小增长量,Dmax为预设厚度最大增长量,当所述分梳单元分梳羊毛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位于分梳单元出料口处的厚度检测器周期性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并根据D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是否符合标准,
若D∈D0,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符合标准;
Figure BDA0003460306570000101
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将D依次与Dmin和Dmax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
本发明通过设置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作为判定基准,能够使中控单元对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是否符合标准作出更加精准的判定,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当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调节所述锡林43的转速Vx,当D>Dmax时,设定△D=D-Dmax,当D<Dmin时,设定△D=Dmin-D,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1、第二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2、第一预设锡林43转速调节系数α1、第二预设锡林43转速调节系数α2以及第三预设锡林43转速调节系数α3,其中,△D1<△D2,0.8<α1<α2<α3<1;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3对Vx进行调节;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2对Vx进行调节;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1对Vx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i对Vx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若D>Dmax,中控单元使用αi增加Vx,增加后的锡林43转速记为Vxa’,设定Vxa’=Vx×(2-αi),若D<Dmin,中控单元使用αi降低Vx,降低后的锡林43转速记为Vxb’,设定Vxb’=Vx×αi;
当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所述锡林43的转速的调节时,中控单元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若
Figure BDA0003460306570000111
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重新调节所述锡林43的转速。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根据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与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中对应临界值的差值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以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能够有效避免调节后的锡林43的转速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无法完全将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密度调节至对应区间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43最高转速值Vxmax,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43的转速增加至Vxa”时,中控单元将Vxa”与Vxmax进行比对,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a”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ax,若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a”与Vxmax的差值△Va并根据△Va调节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设定△Va=Vxa”-Vxmax。
本发明通过调节两紧压辊的间距,能够对分毛单元输出的单层羊绒的厚度进行微调,从而有效保证了分毛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当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a将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降低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1、第二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2、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其中,△Va1<△Va2,0.75<β3<β2<β1<1;
若△Va≤△Va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将所述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1<△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将所述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将所述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j将所述紧压辊组47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j=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b’,设定Hb’=Hb×βj。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转速过高差值以及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能够使中控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紧压辊的间距调节至对应值,从而在进一步避免调节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过大或过小导致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43最低转速值Vxmin,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43的转速降低至Vxb”时,中控单元将Vxb”与Vxmin进行比对,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b”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in,若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b”与Vxmin的差值△Vb并根据△Vb调节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Ha,设定△Vb=Vxmin-Vxb”。
本发明通过调节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能够对锡林43与梳理部件44制得的羊绒的厚度进行微调,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分毛单元输出的羊绒的平均密度,在进一步避免分梳单元制备的单层羊绒厚度不符合标准导致的制得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当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43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b将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增加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1、第二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3,其中,△Vb1<△Vb2,0.25<γ1<γ2<γ3<0.3;
若△Vb≤△Vb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1<△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3将所述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γk将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时,设定k=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a’,设定Ha’=Ha×(1+γk)。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预设转速过低差值以及预设设梳理部件44间距调节系数,能够使中控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将梳理部件44与所述锡林43的间距调节至对应值,从而在进一步避免调节后梳理部件44与锡林43制得的羊绒厚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羊绒密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具体而言,当本发明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43的转速降低至Vxb”且Vxb”≥Vxmin时,所述中控单元检测所述收料滚筒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以计算所述分毛单元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羊绒的长度L,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羊绒输出长度标准L0,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毛单元单位时间输出的羊绒量符合标准并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逐渐增加所述锡林43的转速直至L≥L0,若此时中控单元判定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43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的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1”、第二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44转速调节系数e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44转速调节系数e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44转速调节系数e3,其中,△D1”<△D2”,1.1<e1<e2<e3<1.5;当所述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43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D”=Dmin-△D”,中控单元将△D”依次与各所述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1调节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44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2调节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44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3调节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44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n调节所述梳理部件44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44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n=1,2,3,调节后的梳理部件44的转速记为Vs’,设定Vs’=Vs×(2-en)。
本发明通过设置预设羊绒输出长度标准,通过将L与该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增加锡林43的转速,能够有效避免调节后锡林43转速过低导致分梳单元输出的羊绒量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工艺的羊绒被制备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筛选单元使用机械手31去除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羊毛中的死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将团状的羊毛添加至第一送料单元,筛选单元在第一送料单元输送羊毛时筛除羊毛中的死毛;
步骤s2,所述第一送料单元将经过筛选的羊毛输送至清洗单元,清洗单元对羊毛进行洗涤并将洗涤后的羊毛输送至第二送料单元,第二送料单元将羊毛输送至分梳单元;
步骤s3,所述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开毛和分梳,当分梳单元对羊毛进行分梳时,中控单元根据收毛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判定是否需对分梳单元中锡林的转速进行调节,当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临界值仍无法使收毛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调节后的锡林转速将梳理部件与锡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收毛滚筒表面羊绒的厚度达到预设值时,将羊绒输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防缩处理、柔软处理、抗菌处理以及防蛀处理;
步骤s5,将处理完成的羊绒输送至加工单元,加工单元依次对羊绒进行剪裁、加棉布缝制、封口以及锁边以完成对抗菌羊绒被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厚度增长量区间D0,设定D0(Dmin,Dmax),其中,Dmin为预设厚度最小增长量,Dmax为预设厚度最大增长量,当所述分梳单元分梳羊毛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位于分梳单元出料口处的厚度检测器周期性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并根据D判定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是否符合标准,
若D∈D0,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符合标准;
Figure FDA0003460306560000011
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将D依次与Dmin和Dmax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锡林的转速调节至对应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梳单元在该周期内分梳的羊绒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调节所述锡林的转速Vx,当D>Dmax时,设定△D=D-Dmax,当D<Dmin时,设定△D=Dmin-D,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1、第二预设厚度增长量差值△D2、第一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1、第二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2以及第三预设锡林转速调节系数α3,其中,△D1<△D2,0.8<α1<α2<α3<1;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3对Vx进行调节;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2对Vx进行调节;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1对Vx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αi对Vx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若D>Dmax,中控单元使用αi增加Vx,增加后的锡林转速记为Vxa’,设定Vxa’=Vx×(2-αi),若D<Dmin,中控单元使用αi降低Vx,降低后的锡林转速记为Vxb’,设定Vxb’=Vx×αi;
当所述中控单元完成对所述锡林的转速的调节时,中控单元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D’,若
Figure FDA0003460306560000021
中控单元计算厚度增加量差值△D’并根据△D’重新调节所述锡林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高转速值Vxmax,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增加至Vxa”时,中控单元将Vxa”与Vxmax进行比对,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a”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a”>Vxmax,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若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a”与Vxmax的差值△Va并根据△Va调节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设定△Va=Vxa”-Vxmax。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ax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a将所述分毛单元出口处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降低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1、第二预设转速过高差值△Va2、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其中,△Va1<△Va2,0.75<β3<β2<β1<1;
若△Va≤△Va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1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1<△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2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若△Va>△Va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3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紧压辊间距调节系数βj将所述紧压辊组中两紧压辊的间距Hb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j=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b’,设定Hb’=Hb×βj。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锡林最低转速值Vxmin,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时,中控单元将Vxb”与Vxmin进行比对,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b”并在调节后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Vxb”<Vxmin,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若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中控单元计算Vxb”与Vxmin的差值△Vb并根据△Vb调节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设定△Vb=Vxmin-Vx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将锡林的转速调节至Vxmin后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仍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根据△Vb将所述分毛单元中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增加至对应值,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第一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1、第二预设转速过低差值△Vb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3,其中,△Vb1<△Vb2,0.25<γ1<γ2<γ3<0.3;
若△Vb≤△Vb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一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1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1<△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二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2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若△Vb>△Vb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三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3将所述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第j预设梳理部件间距调节系数γk将梳理部件与所述锡林的间距Ha增加至对应值时,设定k=1,2,3,降低后的两紧压辊的间距记为Ha’,设定Ha’=Ha×(1+γk)。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锡林的转速降低至Vxb”且Vxb”≥Vxmin时,所述中控单元检测所述收料滚筒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以计算所述分毛单元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羊绒的长度L,所述中控单元中设有预设羊绒输出长度标准L0,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所述分毛单元单位时间输出的羊绒量符合标准并重新检测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若L<L0,所述中控单元逐渐增加所述锡林的转速直至L≥L0,若此时中控单元判定所述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不符合标准时,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的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1”、第二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D2”、第一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1、第二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2以及第三预设梳理部件转速调节系数e3,其中,△D1”<△D2”,1.1<e1<e2<e3<1.5;当所述中控单元计算调节锡林转速后收料滚筒表面羊绒厚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增加量D”与Dmin之间的差值△D”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Vs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D”=Dmin-△D”,中控单元将△D”依次与各所述预设二调厚度增加量差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1”,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1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1”<△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2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若△D”>△D2”,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3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
当所述中控单元使用en调节所述梳理部件的转速以使梳理部件的转速降低至对应值时,设定n=1,2,3,调节后的梳理部件的转速记为Vs’,设定Vs’=Vs×(2-e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筛选单元使用机械手去除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羊毛中的死毛。
CN202210017328.9A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4314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7328.9A CN114314493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7328.9A CN114314493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4493A true CN114314493A (zh) 2022-04-12
CN114314493B CN114314493B (zh) 2023-03-31

Family

ID=8102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7328.9A Active CN114314493B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449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4011A (en) * 1986-12-12 1989-08-08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mpensating density or thickness variations of fiber material at textile machines, such as cards, draw frames and the like
CN101199386A (zh) * 2007-12-05 2008-06-18 山西暖神绒毛精品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羊绒被的制造方法
CN102061539A (zh) * 2010-11-23 2011-05-18 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 纺绒纤维高支半精纺针织纱
CN104695064A (zh) * 2014-07-06 2015-06-10 盐城市贵清电气厂 一种棉卷喂入梳棉机自调匀整方法
CN105386289A (zh) * 2015-09-30 2016-03-09 淮北市安纺毛业有限公司 一种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CN105714417A (zh) * 2016-04-26 2016-06-29 江南大学 一种梳棉方法及其装置
CN207391626U (zh) * 2017-09-14 2018-05-22 江苏淮鑫棉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梳棉机自动调控系统
CN208949460U (zh) * 2018-10-30 2019-06-07 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沙发布纺织用梳棉设备
CN110184692A (zh) * 2018-02-23 2019-08-30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在纺纱准备机器中调节锡林和至少一个相邻工作元件之间的工作间距的设备和方法
CN110629332A (zh) * 2019-10-21 2019-12-31 宁夏联权绒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分梳机
CN110820103A (zh) * 2019-12-07 2020-02-21 桐乡市洲泉建峰制线厂 一种纺制强捻纯涤纶纱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4011A (en) * 1986-12-12 1989-08-08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mpensating density or thickness variations of fiber material at textile machines, such as cards, draw frames and the like
CN101199386A (zh) * 2007-12-05 2008-06-18 山西暖神绒毛精品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羊绒被的制造方法
CN102061539A (zh) * 2010-11-23 2011-05-18 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 纺绒纤维高支半精纺针织纱
CN104695064A (zh) * 2014-07-06 2015-06-10 盐城市贵清电气厂 一种棉卷喂入梳棉机自调匀整方法
CN105386289A (zh) * 2015-09-30 2016-03-09 淮北市安纺毛业有限公司 一种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CN105714417A (zh) * 2016-04-26 2016-06-29 江南大学 一种梳棉方法及其装置
CN207391626U (zh) * 2017-09-14 2018-05-22 江苏淮鑫棉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梳棉机自动调控系统
CN110184692A (zh) * 2018-02-23 2019-08-30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在纺纱准备机器中调节锡林和至少一个相邻工作元件之间的工作间距的设备和方法
CN208949460U (zh) * 2018-10-30 2019-06-07 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沙发布纺织用梳棉设备
CN110629332A (zh) * 2019-10-21 2019-12-31 宁夏联权绒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分梳机
CN110820103A (zh) * 2019-12-07 2020-02-21 桐乡市洲泉建峰制线厂 一种纺制强捻纯涤纶纱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4493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97C (zh) 运用可控的调节气体流直接控制纤维测试方法和装置
US6088882A (en) Regulated sliver drawing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drawing field and method of regulation
CN1089381C (zh) 形成纤维条子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09460B (zh) 珍珠纱的生产方法
CN114314493B (zh) 一种抗菌羊绒被的生产工艺
CN103469382B (zh) 一种四罗拉三粗纱喂入全集聚纺纱装置、纺纱方法和彩纱
CN114842013B (zh) 一种纺织品纤维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337225A (zh) 一种竹炭纤维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03388208B (zh) 竹节弹力针织纱及其制作工艺
DE3924208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dens aus fasermaterial
Shi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cotton spinning machineries
EP3400325B1 (de) Verfahren und überwachungseinheit zur überwachung eines faserstroms
CN116116665B (zh) 一种防雨防污服饰布料制备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209098873U (zh) 条并卷联合机用导棉辊
JP2012036554A (ja) 繊維機械のドラフ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US6543092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setting values for a preliminary draft in a regulated draw frame
CN116971063A (zh) 运行梳理机的方法、梳理机和纺纱准备设备
CN1908262A (zh) 一种用于控制纺织机牵伸区牵伸的方法及纺织机
CN115933564B (zh) 一种纺织纱线生产工艺监测调控系统
CN110172760A (zh) 一种带有梳并联工序的精梳纺纱方法
CN201268739Y (zh) 绢丝纤维开松机
CN116084075B (zh) 一种基于自调节的纺织品制备系统
CN108866683A (zh) 辊距钩针相对位置自动微调控制装置
CN115201225A (zh) 一种精梳条条干检测优化方法及系统
CN220316915U (zh) 一种粗纱张力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