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7215B -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7215B
CN114307215B CN202111549217.4A CN202111549217A CN114307215B CN 114307215 B CN114307215 B CN 114307215B CN 202111549217 A CN202111549217 A CN 202111549217A CN 114307215 B CN114307215 B CN 114307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ene
fluoranthene
phenanthrene
tower
rect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2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7215A (zh
Inventor
王浩强
汪国庆
田兆伟
马志超
王蕾
孙中卫
段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92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7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7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7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7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芘的精馏装置以及芘的精馏方法,该芘的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装置、荧蒽精馏装置以及芘精馏装置。其中,菲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塔,菲精馏塔用于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荧蒽精馏装置包括荧蒽精馏塔,荧蒽精馏塔用于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芘精馏装置包括芘精馏塔,芘精馏塔用于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也就是说,本公开的芘的精馏装置通过彼此连通的菲精馏塔、荧蒽精馏塔以及芘精馏塔依次对粗芘油进行连接精馏,最终获得芘产品,整个精馏过程简单且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芘的精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芘的精馏装置以及芘的精馏方法。
背景技术
粗芘油是粗煤气冷却至180℃后回收的产品,粗芘油通过精馏提取后得到的芘可用于染料、合成树脂、分散性染料、工程塑料、电子零部件、感光材料、医疗等新领域。
目前,芘的提取通常以蒽油为原料,通过减压间歇精馏提取富芘馏分,再通过溶剂结晶获得纯度98%以上的芘。然而,采用间歇精馏方式,需批量操作,使得提取操作复杂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芘的精馏装置以及芘的精馏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芘的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装置、荧蒽精馏装置以及芘精馏装置;
所述菲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塔,所述菲精馏塔具有可供粗芘油进入至所述菲精馏塔内的第一入口,所述菲精馏塔用于对所述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所述菲精馏塔的塔底与所述荧蒽精馏装置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荧蒽精馏装置内;
所述荧蒽精馏装置包括荧蒽精馏塔,所述荧蒽精馏塔具有与所述菲精馏塔的塔底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荧蒽精馏塔用于对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所述荧蒽精馏塔的塔底与所述芘精馏装置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芘精馏装置内;
所述芘精馏装置包括芘精馏塔,所述芘精馏塔具有与所述荧蒽精馏塔的塔底连通的第三入口,所述芘精馏塔用于对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精馏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菲精馏塔顶部的菲塔冷凝器,所述菲精馏塔的塔顶与所述菲塔冷凝器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菲塔冷凝器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菲精馏塔内;
和/或,所述荧蒽精馏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顶部的荧蒽塔冷凝器,所述荧蒽精馏塔的塔顶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荧蒽塔冷凝器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荧蒽精馏塔内;
和/或,所述芘精馏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芘精馏塔顶部的芘塔冷凝器,所述芘精馏塔的塔顶与所述芘塔冷凝器连通,以使所述芘产品进入至所述芘塔冷凝器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芘精馏塔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精馏装置还包括菲塔回流比控制器,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设于所述菲精馏塔与所述菲塔冷凝器之间,且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菲精馏塔和所述菲塔冷凝器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精馏装置还包括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之间,且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荧蒽精馏塔和所述荧蒽塔冷凝器连通;
和/或,所述芘精馏装置还包括芘塔回流比控制器,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设于所述芘精馏塔与所述芘塔冷凝器之间,且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芘精馏塔和所述芘塔冷凝器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菲流体汇集区、菲回流比控制区以及菲流体流动区,且所述菲流体汇集区位于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上方;
所述菲流体流动区分别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菲精馏塔连通,所述菲流体汇集区分别与所述菲塔冷凝器和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连通,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分别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菲流体流动区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轻质油品依次经所述菲流体流动区、所述菲流体汇集区后进入至所述菲塔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菲流体汇集区进入至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
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用于对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第一轻质油品分流至所述菲流体流动区内后经所述菲流体流动区回流至所述菲精馏塔中,且使部分所述第一轻质油品经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排至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荧蒽流体汇集区、荧蒽回流比控制区以及荧蒽流体流动区,且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位于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上方;
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分别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荧蒽精馏塔连通,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分别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和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连通,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分别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轻质油品依次经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后进入至所述荧蒽塔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进入至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
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用于对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第二轻质油品分流至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内后经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回流至所述荧蒽精馏塔中,且使部分所述第二轻质油品经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排至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包括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芘流体汇集区、芘回流比控制区以及芘流体流动区,且所述芘流体汇集区位于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上方;
所述芘流体流动区分别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芘精馏塔连通,所述芘流体汇集区分别与所述芘塔冷凝器和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连通,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分别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和所述芘流体流动区连通,以使得所述芘产品依次经所述芘流体流动区、所述芘流体汇集区后进入至所述芘塔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芘流体汇集区进入至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
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用于对所述芘产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芘产品分流至所述芘流体流动区内后经所述芘流体流动区回流至所述芘精馏塔中,且使部分所述芘产品经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排至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流体汇集区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菲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菲通气道,且所述菲通气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菲通气道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菲塔冷凝器的菲排气道;
和/或,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荧蒽通气道,且所述荧蒽通气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荧蒽通气道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荧蒽塔冷凝器的荧蒽排气道;
和/或,所述芘流体汇集区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芘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芘通气道,且所述芘通气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芘通气道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芘塔冷凝器的芘排气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连通的第一进口,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划分为与所述菲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菲回流室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菲采出室,且所述菲回流室和所述菲采出室均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摆动件,所述第一摆动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摆动件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一进口进入的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输送至所述菲回流室和/或所述菲采出室内;
和/或,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划分为与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菲荧蒽回流室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荧蒽采出室,且所述荧蒽回流区和所述荧蒽采出室均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摆动件,所述第二摆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摆动件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二进口进入的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输送至所述荧蒽回流室和/或所述荧蒽采出室内;
和/或,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连通的第三入口,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内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用于将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划分为与所述芘流体流动区连通的芘回流室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芘采出室,且所述芘回流室和所述芘采出室均与所述第三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入口处设置有第三摆动件,所述第三摆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摆动件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三入口进入的所述芘产品输送至所述芘回流室和/或所述芘采出室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流体流动区内设置有菲流体管道以及菲弧形分布板,所述菲流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菲回流室连通,所述菲流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菲弧形分布板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内设置有荧蒽流体管道以及荧蒽弧形分布板,所述荧蒽流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荧蒽回流室连通,所述荧蒽流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荧蒽弧形分布板连通;
和/或,所述芘流体流动区内设置有芘流体管道以及芘弧形分布板,所述芘流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芘回流室连通,所述芘流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芘弧形分布板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塔冷凝器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菲冷凝段以及第二菲冷凝段,所述第二菲冷凝段位于所述第一菲冷凝段下方,且所述第二菲冷凝段与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塔冷凝器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荧蒽冷凝段以及第二荧蒽冷凝段,所述第二荧蒽冷凝段位于所述第一荧蒽冷凝段下方,且所述第二荧蒽冷凝段与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连通:
和/或,所述芘塔冷凝器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芘冷凝段以及第二芘冷凝段,所述第二芘冷凝段位于所述第一芘冷凝段下方,且所述第二芘冷凝段与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菲精馏装置还包括菲蒸馏釜以及菲加热炉,所述菲蒸馏釜设于所述菲精馏塔的底部且所述菲蒸馏釜的一端与所述菲精馏塔的塔底连通,所述菲蒸馏釜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菲加热炉的一端、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菲加热炉的另一端与所述菲蒸馏釜的上部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精馏装置还包括荧蒽蒸馏釜以及荧蒽加热炉,所述荧蒽蒸馏釜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的底部且所述荧蒽蒸馏釜的一端与所述荧蒽精馏塔的塔底连通,所述荧蒽蒸馏釜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荧蒽加热炉的一端、所述第三入口连通;所述荧蒽加热炉的另一端与所述荧蒽蒸馏釜的上部连通;
和/或,所述芘精馏装置还包括芘蒸馏釜、芘加热炉以及沥青罐,所述芘蒸馏釜设于所述芘精馏塔的底部且所述芘蒸馏釜的一端与所述芘精馏塔的塔底连通,所述芘蒸馏釜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芘加热炉的一端、所述沥青罐连通;所述芘加热炉的另一端与所述芘蒸馏釜的上部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菲塔冷凝器、所述荧蒽塔冷凝器和所述芘塔冷凝器连通,以对所述菲精馏塔和/或所述荧蒽精馏塔和/或所述芘精馏塔的真空尾气进行洗涤。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尾气洗涤部件、溶剂罐以及尾气吸附部件,以使所述菲精馏塔和/或所述荧蒽精馏塔和/或所述芘精馏塔的真空尾气依次经所述尾气洗涤部件、所述溶剂罐和所述尾气吸附部件进行清洗吸附。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利用芘的精馏装置提取芘的精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粗芘油输送至菲精馏塔内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以及第一重质油品,并将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输送至荧蒽精馏装置内;
所述荧蒽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所述荧蒽精馏装置内的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以及第二重质油品,并将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输送至芘精馏装置内;
所述芘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所述芘精馏装置内的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以及沥青。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芘的精馏装置以及芘的精馏方法,其中该芘的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装置、荧蒽精馏装置以及芘精馏装置。其中,菲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塔,菲精馏塔用于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荧蒽精馏装置包括荧蒽精馏塔,荧蒽精馏塔用于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芘精馏装置包括芘精馏塔,芘精馏塔用于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也就是说,本公开的芘的精馏装置通过彼此连通的菲精馏塔、荧蒽精馏塔以及芘精馏塔依次对粗芘油进行连接精馏,最终获得芘产品,整个精馏过程简单且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装置的菲塔回流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装置的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装置的芘塔回流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装置的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芘的精馏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1、菲精馏装置;11、菲精馏塔;111、第一入口;12、原料罐;13、菲塔冷凝器;131、第一菲冷凝段;132、第二菲冷凝段;14、菲产品罐;15、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1、第一外壳;152、菲流体汇集区;1521、菲通气道;1522、第一盖板;1523、菲排气道;1524、第一轻质油品存储空间;153、菲回流比控制区;1531、第一隔板;1532、菲回流室;1533、菲采出室;1534、第一摆动件;154、菲流体流动区;1541、菲流体管道;1542、菲弧形分布板;16、菲蒸馏釜;17、菲加热炉;2、荧蒽精馏装置;21、荧蒽精馏塔;211、第二入口;22、荧蒽塔冷凝器;221、第一荧蒽冷凝段;222、第二荧蒽冷凝段;23、荧蒽产品罐;24、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1、第二外壳;242、荧蒽流体汇集区;2421、荧蒽通气道;2422、第二盖板;2423、荧蒽排气道;2424、第二轻质油品存储空间;243、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1、第二隔板;2432、荧蒽回流室;2433、荧蒽采出室;2434、第二摆动件;244、荧蒽流体流动区;2441、荧蒽流体管道;2442、荧蒽弧形分布板;25、荧蒽蒸馏釜;26、荧蒽加热炉;3、芘精馏装置;31、芘精馏塔;311、第三入口;32、芘塔冷凝器;321、第一芘冷凝段;322、第二芘冷凝段;33、芘产品罐;34、菲塔回流比控制器;341、第三外壳;342、芘流体汇集区;3421、芘通气道;3422、第三盖板;3423、芘排气道;3424、芘产品存储空间;343、芘回流比控制区;3431、第三隔板;3432、芘回流室;3433、芘采出室;3434、第三摆动件;344、芘流体流动区;3441、芘流体管道;3442、芘弧形分布板;35、芘蒸馏釜;36、芘加热炉;37、沥青罐;4、控制系统;41、电磁阀;42、电控箱;5、尾气处理装置;51、尾气洗涤部件;511、外环管;512、连接管;513、喷头;52、溶剂罐;53、尾气吸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芘的精馏装置,包括菲精馏装置1、荧蒽精馏装置2以及芘精馏装置3。
其中,菲精馏装置1包括菲精馏塔11,菲精馏塔11具有可供粗芘油进入至菲精馏塔11内的第一入口111,菲精馏塔11用于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菲精馏塔11的塔底与荧蒽精馏装置2连通,以使第一重质油品进入至荧蒽精馏装置2内。
需要说明的是,粗芘油的组成为:芘(62.3%)、菲(5.3%)、荧蒽(3.7%)、萘(3.0%)、蒽(0.05%)、芴(0.06%),其他组分包括苯并(k)荧蒽、苯并芘、联苯等,共占比25.6%。
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与第一入口111连通的原料罐12,原料罐12内存储粗芘油,且原料罐12内可以设置搅拌装置,使得粗芘油可以经第一入口111输送至菲精馏塔11内进行精馏,从而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并上升至菲精馏塔11的塔顶,以在菲精馏塔11的塔顶获得第一轻质油品进行后续利用,而获得的第一重质油品则降落在菲精馏塔11的塔底进而输送至荧蒽精馏装置2内进行进一步地精馏提取。
其中,荧蒽精馏装置2包括荧蒽精馏塔21,荧蒽精馏塔21具有与菲精馏塔11的塔底连通的第二入口211,经菲精馏塔11内精馏获得的第一重质油品则通过第二入口211进入至荧蒽精馏塔21中进行精馏,从而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第二轻质油品则上升至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进行后续利用,而第二重质油品则降落在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进而输送至芘精馏装置3内进行进一步地精馏提取。
其中,芘精馏装置3包括芘精馏塔31,芘精馏塔31具有与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连通的第三入口311,芘精馏塔31用于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也就是说,经荧蒽精馏塔21精馏获得的第二重质油品经第三入口311进去至芘精馏塔31内进行精馏,芘馏分上升至芘精馏塔31的塔顶并进行收集,即为最终提取获得的纯度较高的芘产品。
具体而言,菲精馏塔11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去除粗芘油内的菲成分,然后精馏得到的含菲成分的第一轻质油品可以进行收集利用,除去菲成分后的第一重质油品则输送至荧蒽精馏塔21内。接下来,荧蒽精馏塔21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去除第一重质油品中的荧蒽成分,然后精馏得到含荧蒽成分的第二轻质油品可以进行收集利用,除去荧蒽成分后的第二重质油品则输送至芘精馏塔31内,芘精馏塔31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从而提取出含芘量较高的芘产品,整个操作过程连续、简单且效率较高。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芘的精馏装置,通过菲精馏塔11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再通过荧蒽精馏塔21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最后通过芘精馏塔31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芘的精馏装置通过彼此连通的菲精馏塔11、荧蒽精馏塔21以及芘精馏塔31依次对粗芘油进行连接精馏,最终获得芘产品,整个精馏过程简单且效率较高。
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菲精馏装置1还包括设于菲精馏塔11顶部的菲塔冷凝器13,菲精馏塔11的塔顶与菲塔冷凝器13连通,以使第一轻质油品进入至菲塔冷凝器13进行冷凝后回送至菲精馏塔11内。
也就是说,菲精馏塔11对粗芘油进行精馏得到第一轻质油品时,第一轻质油品上升至菲精馏塔11的塔顶,并从菲精馏塔11的塔顶进入至菲塔冷凝器13中进行冷凝,经菲塔冷凝器13冷凝后的第一轻质油品中的一部分可以排至菲产品罐14内进行收集利用,另一部分则可以回流至菲精馏塔11内,既可以减少了易堵塞管道和阀门的数量,且第一轻质油品直接流向菲精馏塔11内,保证实现连续操作,通过菲精馏塔11和菲塔冷凝器13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可以使得整个芘的精馏装置的布置紧凑、占地少。
参照图1所示,荧蒽精馏装置2还包括设于荧蒽精馏塔21顶部的荧蒽塔冷凝器22,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与荧蒽塔冷凝器22连通,以使第二轻质油品进入至荧蒽塔冷凝器22进行冷凝后回送至荧蒽精馏塔21内。
也就是说,荧蒽精馏塔21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得到第二轻质油品时,第二轻质油品上升至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并从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进入至荧蒽塔冷凝器22中进行冷凝,经荧蒽塔冷凝器22冷凝后的第二轻质油品中的一部分可以排至荧蒽产品罐23内进行收集利用,另一部分则可以回流至荧蒽精馏塔21内,既可以减少了易堵塞管道和阀门的数量,且第二轻质油品直接流向荧蒽精馏塔21内,保证实现连续操作,通过荧蒽精馏塔21和荧蒽塔冷凝器22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可以使得整个芘的精馏装置的布置紧凑、占地少。
参照图1所示,芘精馏装置3还包括设于芘精馏塔31顶部的芘塔冷凝器32,芘精馏塔31的塔顶与芘塔冷凝器32连通,以使芘产品进入至芘塔冷凝器32进行冷凝后回送至芘精馏塔31内。
也就是说,芘精馏塔31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得到芘产品时,芘馏分上升至芘精馏塔31的塔顶,并从芘精馏塔31的塔顶进入至芘塔冷凝器32中进行冷凝,经芘塔冷凝器32冷凝后的芘馏分中的一部分可以排至芘产品罐33内进行收集利用,另一部分则可以回流至芘精馏塔31内。
参照图1所示,菲精馏装置1还包括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设于菲精馏塔11与菲塔冷凝器13之间,且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分别与菲精馏塔11和菲塔冷凝器13连通。
具体实现时,经菲精馏塔11精馏得到的第一轻质油品可以经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输送至菲塔冷凝器13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第一轻质油品则进入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内进行分流,使得一定比例的第一轻质油品排出至菲产品罐14内进行收集利用,一定比例的第一轻质油品则经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回送至菲精馏塔11内。
参照图2-1所示,针对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的结构具体为: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包括第一外壳151,第一外壳15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菲流体汇集区152、菲回流比控制区153以及菲流体流动区154,且菲流体汇集区152位于菲回流比控制区153上方。
更具体的,菲流体流动区154分别与菲流体汇集区152和菲精馏塔11连通,菲流体汇集区152分别与菲塔冷凝器13和菲回流比控制区153连通,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分别与菲流体汇集区152和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以使得第一轻质油品依次经菲流体流动区154、菲流体汇集区152后进入至菲塔冷凝器13中进行冷凝后经菲流体汇集区152进入至菲回流比控制区153。
更加具体的,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用于对第一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第一轻质油品分流至菲流体流动区154内后经菲流体流动区154回流至菲精馏塔11中,且使部分第一轻质油品经菲回流比控制区153排至菲产品罐14内。
具体实现时,菲流体汇集区152的中部形成有与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的菲通气道1521,且菲通气道15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1522,第一盖板1522与菲通气道15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菲塔冷凝器13的菲排气道1523,以使得菲精馏塔11内精馏得到的第一轻质油品进入至菲流体流动区154内后输送至菲通气道1521,并经与菲通气道1521连通的菲排气道1523输送至菲塔冷凝器13内进行后续冷凝操作。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菲通气道1521,使得菲流体汇集区152划分成菲通气道1521和第一轻质油品存储空间1524,菲通气道1521位于菲流体汇集区152的中心,菲通气道1521的截面优选为圆形,其直径为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内径的1/6~1/2,具体可以为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内径的1/4,避免过高的气速对第一轻质油品形成较大的冲击,从而使第一轻质油品向下流动不稳定、造成回流不连续,同时避免菲通气道1521截面过大压缩菲流体汇集区152的空间,容易造成液面上涨过快,以致高于菲通气道1521,使第一轻质油品直接从菲通气道1521下降,不能进行回流比的调节,以致影响操作的连续性。
菲通气道1521的上部设置伞形的第一盖板1522,第一盖板1522水平投影完全覆盖菲通气道1521的横截面,且第一盖板1522水平的投影面积是菲通气道1521的1~1.5倍,具体可以为1.25倍,此设置避免了回流的第一轻质油品直接进入菲通气道1521向下流动,使回流的第一轻质油品能顺利进入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实现连续地操作控制。
具体实现时,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的顶部形成与菲流体汇集区152连通的第一进口,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531,第一隔板1531用于将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划分为与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的菲回流室1532以及与菲产品罐14连通的菲采出室1533,且菲回流室1532和菲采出室1533均与第一进口连通。第一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摆动件1534,第一摆动件1534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第一摆动件1534摆动,以控制经第一进口进入的第一轻质油品输送至菲回流室1532和/或菲采出室1533内。
具体的,参照图2-1所示,控制系统4包括电磁阀41、电控箱42以及仪表空气。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的左侧为菲回流室1532,右侧为菲采出室1533。当需要调节第一轻质油品的回流比时,通过控制电磁阀41的通断,利用仪表空气驱动第一摆动件1534左右动作,实现第一轻质油品在菲回流室1532和菲采出室1533分配量的调节。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的回流比的控制范围为1:99~99:1。采用气动控制的形式,可避免普通电磁阀41高温退磁的影响,从而实现连续控制。
具体实现时,菲流体流动区154内设置有菲流体管道1541以及菲弧形分布板1542,菲流体管道1541的一端与菲回流室1532连通,菲流体管道1541的另一端与菲弧形分布板1542连通,以使得经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分流至菲回流室1532内的第一轻质油品依次经菲流体管道1541、菲弧形分布板1542回送至菲流体流动区154后,再经菲流体流动区154回送至菲精馏塔11内。
具体的,菲弧形分布板154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小孔优选为圆孔,圆孔沿菲弧形分布板1542的中心向两侧的直径之间增大,小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小孔个数30-50个。通过具有多孔的菲弧形分布板1542可使下降的第一轻质油品的一部分直接向下流动,一部分先向四周流动再向下流动,保证液体分布均匀,使第一轻质油品的气液接触更为良好,利于提高产品纯度。
示例性的,菲弧形分布板1542的水平投影为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的直径的2/1~3/4,具体可以为2/3,从而可以防止菲弧形分布板1542的面积过小使第一轻质油品的分布效果不佳,同时防止菲弧形分布板1542的面积过大使第一轻质油品向四周流动后大部分沿壁面向下流动,同样造成第一轻质油品的气液传质不均,从而对产品纯度造成不利影响。菲弧形分布板1542的端部切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60°,具体可以为45°,使第一轻质油品经过菲弧形分布板1542后仍有一定向下流动的空间,角度过大则第一轻质油品最终向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的壁面汇集并沿壁面向下流动,造成气液传质不均,而角度过小则会导致菲弧形分布板1542与壁面之间的空白区域过大,无法实现第一轻质油品在整个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截面上的均匀分布。
参照图1所示,荧蒽精馏装置2还包括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设于荧蒽精馏塔21与荧蒽塔冷凝器22之间,且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分别与荧蒽精馏塔21和荧蒽塔冷凝器22连通。
具体实现时,经荧蒽精馏塔21精馏得到的第二轻质油品可以经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输送至荧蒽塔冷凝器22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第二轻质油品则进入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内进行分流,使得一定比例的第二轻质油品排出进行收集利用,一定比例的第二轻质油品则经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回送至荧蒽精馏塔21内。
参照图2-2所示,针对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的结构具体为: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包括第二外壳241,第二外壳24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以及荧蒽流体流动区244,且荧蒽流体汇集区242位于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上方。
更具体的,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分别与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和荧蒽精馏塔21连通,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分别与荧蒽塔冷凝器22和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连通,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分别与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和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以使得第二轻质油品依次经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后进入至荧蒽塔冷凝器22中进行冷凝后经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进入至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
更加具体的,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用于对第二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第二轻质油品分流至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内后经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回流至荧蒽精馏塔21中,且使部分第二轻质油品经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排至外部。
具体实现时,荧蒽流体汇集区242的中部形成有与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的荧蒽通气道2421,且荧蒽通气道242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2422,第二盖板2422与荧蒽通气道24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荧蒽塔冷凝器22的荧蒽排气道2423,以使得荧蒽精馏塔21内精馏得到的第二轻质油品进入至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内后输送至荧蒽通气道2421,并经与荧蒽通气道2421连通的荧蒽排气道2423输送至荧蒽塔冷凝器22内进行后续冷凝操作。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荧蒽通气道2421,使得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划分成荧蒽通气道2421和第二轻质油品存储空间2424,荧蒽通气道2421位于荧蒽流体汇集区242的中心,荧蒽通气道2421的截面优选为圆形,其直径为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内径的1/6~1/2,具体可以为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内径的1/4,避免过高的气速对第二轻质油品形成较大的冲击,从而使第二轻质油品向下流动不稳定、造成回流不连续,同时避免荧蒽通气道2421截面过大压缩荧蒽流体汇集区242的空间,容易造成液面上涨过快,以致高于荧蒽通气道2421,使第二轻质油品直接从荧蒽通气道2421下降,不能进行回流比的调节,以致影响操作的连续性。
荧蒽通气道2421的上部设置伞形的第二盖板2422,第二盖板2422水平投影完全覆盖荧蒽通气道2421的横截面,且第二盖板2422水平的投影面积是荧蒽通气道2421的1~1.5倍,具体可以为1.25倍,此设置避免了回流的第二轻质油品直接进入荧蒽通气道2421向下流动,使回流的第二轻质油品能顺利进入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实现连续地操作控制。
具体实现时,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的顶部形成与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连通的第二进口,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431,第二隔板2431用于将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划分为与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的荧蒽回流室2432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荧蒽采出室2433,且荧蒽回流室2432和荧蒽采出室2433均与第二进口连通。第二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摆动件2434,第二摆动件2434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第二摆动件2434摆动,以控制经第二进口进入的第二轻质油品输送至荧蒽回流室2432和/或荧蒽采出室2433内。
具体的,参照图2-2所示,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的左侧为荧蒽回流室2432,右侧为荧蒽采出室2433。当需要调节第二轻质油品的回流比时,通过控制电磁阀41的通断,利用仪表空气驱动第二摆动件2434左右动作,实现第二轻质油品在荧蒽回流室2432和荧蒽采出室2433分配量的调节。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的回流比的控制范围为1:99~99:1。采用气动控制的形式,可避免普通电磁阀41高温退磁的影响,从而实现连续控制。
具体实现时,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内设置有荧蒽流体管道2441以及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荧蒽流体管道2441的一端与荧蒽回流室2432连通,荧蒽流体管道2441的另一端与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连通,以使得经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分流至荧蒽回流室2432内的第二轻质油品依次经荧蒽流体管道2441、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回送至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后,再经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回送至荧蒽精馏塔21内。
具体的,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小孔优选为圆孔,圆孔沿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的中心向两侧的直径之间增大,小孔之间间距相等,小孔个数30-50个。通过具有多孔的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可使下降的第二轻质油品的一部分直接向下流动,一部分先向四周流动再向下流动,保证液体分布均匀,使第二轻质油品的气液接触更为良好,利于提高产品纯度。
示例性的,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的水平投影为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的直径的2/1~3/4,具体可以为2/3,从而可以防止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的面积过小使第二轻质油品的分布效果不佳,同时防止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的面积过大使第二轻质油品向四周流动后大部分沿壁面向下流动,同样造成第二轻质油品的气液传质不均,从而对产品纯度造成不利影响。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的端部切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60°,具体可以为45°,使第二轻质油品经过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后仍有一定向下流动的空间,角度过大则第二轻质油品最终向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的壁面汇集并沿壁面向下流动,造成气液传质不均,而角度过小则会导致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与壁面之间的空白区域过大,无法实现第二轻质油品在整个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截面上的均匀分布。
参照图1所示,芘精馏装置3还包括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设于芘精馏塔31与芘塔冷凝器32之间,且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分别与芘精馏塔31和芘塔冷凝器32连通。
具体实现时,经芘精馏塔31精馏得到的芘产品可以经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输送至芘塔冷凝器32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芘产品则进入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内进行分流,使得一定比例的芘产品排出至芘产品罐33内进行收集以获得高纯度的芘产品,一定比例的芘产品则经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回送至芘精馏塔31内。
参照图2-3所示,针对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的结构具体为: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包括第三外壳341,第三外壳34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芘流体汇集区342、芘回流比控制区343以及芘流体流动区344,且芘流体汇集区342位于芘回流比控制区343上方。
更具体的,芘流体流动区344分别与芘流体汇集区342和芘精馏塔31连通,芘流体汇集区342分别与芘塔冷凝器32和芘回流比控制区343连通,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分别与芘流体汇集区342和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以使得芘产品依次经芘流体流动区344、芘流体汇集区342后进入至芘塔冷凝器32中进行冷凝后经芘流体汇集区342进入至芘回流比控制区343。
更加具体的,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用于对芘产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芘产品分流至芘流体流动区344内后经芘流体流动区344回流至芘精馏塔31中,且使部分芘产品经芘回流比控制区343排至芘产品罐33内。
具体实现时,芘流体汇集区342的中部形成有与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的芘通气道3421,且芘通气道34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3422,第三盖板3422与芘通气道34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芘塔冷凝器32的芘排气道3423,以使得芘精馏塔31内精馏得到的芘产品进入至芘流体流动区344内后输送至芘通气道3421,并经与芘通气道3421连通的芘排气道3423输送至芘塔冷凝器32内进行后续冷凝操作。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芘通气道3421,使得芘流体汇集区342划分成芘通气道3421和芘产品存储空间3424,芘通气道3421位于芘流体汇集区342的中心,芘通气道3421的截面优选为圆形,其直径为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内径的1/6~1/2,具体可以为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内径的1/4,避免过高的气速对芘产品形成较大的冲击,从而使芘产品向下流动不稳定、造成回流不连续,同时避免芘通气道3421截面过大压缩芘流体汇集区342的空间,容易造成液面上涨过快,以致高于芘通气道3421,使芘产品直接从芘通气道3421下降,不能进行回流比的调节,以致影响操作的连续性。
芘通气道3421的上部设置伞形的第三盖板3422,第三盖板3422水平投影完全覆盖芘通气道3421的横截面,且第三盖板3422水平的投影面积是芘通气道3421的1~1.5倍,具体可以为1.25倍,此设置避免了回流的芘产品直接进入芘通气道3421向下流动,使回流的芘产品能顺利进入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实现连续地操作控制。
具体实现时,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的顶部形成与芘流体汇集区342连通的第三入口311,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内设置有第三隔板3431,第三隔板3431用于将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划分为与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的芘回流室3432以及与芘产品罐33连通的芘采出室3433,且芘回流区和芘采出室3433均与第三入口311连通。第三入口311处设置有第三摆动件3434,第三摆动件3434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第三摆动件3434摆动,以控制经第三入口311进入的芘产品输送至芘回流室3432和/或芘采出室3433内。
具体的,参照图2-3所示,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的左侧为芘回流室3432,右侧为芘采出室3433。当需要调节芘产品的回流比时,通过控制电磁阀41的通断,利用仪表空气驱动第三摆动件3434左右动作,实现芘产品在芘回流室3432和芘采出室3433分配量的调节。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的回流比的控制范围为1:99~99:1。采用气动控制的形式,可避免普通电磁阀41高温退磁的影响,从而实现连续控制。
具体实现时,芘流体流动区344内设置有芘流体管道3441以及芘弧形分布板3442,芘流体管道3441的一端与芘回流室3432连通,芘流体管道3441的另一端与芘弧形分布板3442连通,以使得经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分流至芘回流室3432内的芘产品依次经芘流体管道3441、芘弧形分布板3442回送至芘流体流动区344后,再经芘流体流动区344回送至芘精馏塔31内。
具体的,芘弧形分布板344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小孔优选为圆孔,圆孔沿芘弧形分布板3442的中心向两侧的直径之间增大,小孔之间间距相等,小孔个数30-50个。通过具有多孔的芘弧形分布板3442可使下降的芘产品的一部分直接向下流动,一部分先向四周流动再向下流动,保证液体分布均匀,使芘产品的气液接触更为良好,利于提高产品纯度。
示例性的,芘弧形分布板3442的水平投影为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的直径的2/1~3/4,具体可以为2/3,从而可以防止芘弧形分布板3442的面积过小使芘产品的分布效果不佳,同时防止芘弧形分布板3442的面积过大使芘产品向四周流动后大部分沿壁面向下流动,同样造成芘产品的气液传质不均,从而对产品纯度造成不利影响。芘弧形分布板3442的端部切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60°,具体可以为45°,使芘产品经过芘弧形分布板3442后仍有一定向下流动的空间,角度过大则芘产品最终向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的壁面汇集并沿壁面向下流动,造成气液传质不均,而角度过小则会导致芘弧形分布板3442与壁面之间的空白区域过大,无法实现芘产品在整个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截面上的均匀分布。
综上可知,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以及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均采用内回流型式,使得相应的第一轻质油品或第二轻质油品或芘产品的回流或采出更加稳定、连续。此外,菲回流比控制区153、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以及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的回流比控制区均采用气动控制,避免了传统电磁阀41高温退磁的风险,使控制过程连续稳定。进一步地,菲流体流动区154、荧蒽流体流动区244以及芘流体流动区344均采用弧形带孔的弧形分布板,且孔径由中心向端部逐渐增加,从而可以改善液体分布效果,更有利于气液分布,提高传质分离效果。
参照图1所示,菲塔冷凝器13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菲冷凝段131以及第二菲冷凝段132,第二菲冷凝段132位于第一菲冷凝段131下方,且第二菲冷凝段132与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连通,以使得经菲精馏塔11精馏得到的第一轻质油品依次经第二菲冷凝段132和第一菲冷凝段131冷凝后回送至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内,经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进行分流,以使一部分第一轻质油品回送至菲精馏塔11内,另一部分第一轻质油品则排至菲产品罐14内进行后续利用。
同理,荧蒽塔冷凝器22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荧蒽冷凝段221以及第二荧蒽冷凝段222,第二荧蒽冷凝段222位于第一荧蒽冷凝段221下方,且第二荧蒽冷凝段222与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连通,以使得经荧蒽精馏塔21精馏得到的第二轻质油品依次经第二荧蒽冷凝段222和第一荧蒽冷凝段221冷凝后回送至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内,经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进行分流,以使一部分第二轻质油品回送至荧蒽精馏塔21内,另一部分第二轻质油品则排出进行后续利用。
同理,芘塔冷凝器32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芘冷凝段321以及第二芘冷凝段322,第二芘冷凝段322位于第一芘冷凝段321下方,且第二芘冷凝段322与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连通,以使得经芘精馏塔31精馏得到的芘产品依次经第二芘冷凝段322和第一芘冷凝段321冷凝后回送至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内,经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进行分流,以使一部分芘产品回送至芘精馏塔31内,另一部分芘产品则排出进行后续利用。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菲塔冷凝器13、荧蒽塔冷凝器22以及芘塔冷凝器32均为上下两段型式,上下两段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下段换热器管程走塔顶油气,壳程走溶剂,上段换热器管程走循环水,壳程走溶剂。菲塔冷凝器13、荧蒽塔冷凝器22以及芘塔冷凝器32的上下两段所用溶剂为一种物质,其沸点在140-170℃之间,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DMF)。DMF在下段换热器吸收菲精馏塔11、荧蒽精馏塔21或芘精馏塔31的塔底油气的热量发生相变成为蒸汽,蒸汽进入上段换热器,被循环水冷凝成为液体后,向下流至下段换热器,由此循环往复,实现下段换热器蒸发,上段换热器冷凝的操作,实现溶剂的循环利用。且采用两段式的冷凝器,避免了传统一段冷凝器冷却介质的温度不易匹配、流量调节频繁、造成芘、菲等高熔点产品容易过冷堵塞系统等缺点,使芘、菲等组分冷凝后始终保持液相状态,回流顺畅连续。
参照图1所示,菲精馏装置1还包括菲蒸馏釜16以及菲加热炉17,菲蒸馏釜16设于菲精馏塔11的底部且菲蒸馏釜16的一端与菲精馏塔11的塔底连通,菲蒸馏釜16的另一端分别与菲加热炉17的一端、第二入口211连通;菲加热炉17的另一端与菲蒸馏釜16的上部连通。也就是说,经菲精馏塔11精馏得到的第一重质油品自菲精馏塔11的塔底降落至菲蒸馏釜16内,并且进入至菲蒸馏釜16内的第一重质油品的一部分经菲加热炉17加热后回送至菲蒸馏釜16内,另一部分第一重质油品则经第二入口211进入至荧蒽精馏塔21中进行进一步精馏操作。
同理,荧蒽精馏装置2还包括荧蒽蒸馏釜25以及荧蒽加热炉26,荧蒽蒸馏釜25设于荧蒽精馏塔21的底部且荧蒽蒸馏釜25的一端与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连通,荧蒽蒸馏釜25的另一端分别与荧蒽加热炉26的一端、第三入口311连通;荧蒽加热炉26的另一端与荧蒽蒸馏釜25的上部连通。也就是说,经荧蒽精馏塔21精馏得到的第二重质油品自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降落至荧蒽蒸馏釜25内,并且进入至荧蒽蒸馏釜25内的第二重质油品的一部分经荧蒽加热炉26加热后回送至荧蒽蒸馏釜25内,另一部分第二重质油品则经第三入口311进入至芘精馏塔31中进行进一步精馏操作。
同理,芘精馏装置3还包括芘蒸馏釜35、芘加热炉36以及沥青罐37,芘蒸馏釜35设于芘精馏塔31的底部且芘蒸馏釜35的一端与芘精馏塔31的塔底连通,芘蒸馏釜35的另一端分别与芘加热炉36的一端、沥青罐37连通;芘加热炉36的另一端与芘蒸馏釜35的上部连通。也就是说,经芘精馏塔31精馏得到的沥青自芘精馏塔31的塔底降落至芘蒸馏釜35内,并且进入至芘蒸馏釜35内的沥青的一部分经芘加热炉36加热后回送至芘荧蒽蒸馏釜25内,另一部分沥青则经排至沥青罐37内进行收集。
综上,菲蒸馏装置、荧蒽精馏装置2以及芘精馏装置3的热量均由相应的菲加热炉17、荧蒽加热炉26或者芘加热炉36提供。此外,由于第一轻质油品、第二轻质油品以及芘产品中所含油品组分的凝固点都较高,尤其是芘的凝固高达为156℃,因此本实施例的芘的精馏装置中含有油气的设备或管道均采用蒸汽加热或伴热,可有效保证油品或气体流通顺畅,也可采用导热油或电伴热。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菲精馏塔11的精馏条件以及获得的第一轻质油品和第一重质油品的组分具体为:
菲精馏塔11的精馏条件是:菲精馏塔11的塔顶压力3kPa-4kPa(绝对压力):菲精馏塔11的温度192-195℃:菲蒸馏釜16的温度255-258℃,且菲精馏塔11控制器控制第一轻质油品流至菲回流室1532和菲采集室内的第一轻质油品的回流比3:1~4:1。
本实施例中,当设置菲精馏塔11的塔顶压力3.2kPa(绝对压力),菲精馏塔11温度193.7℃,菲精馏塔11的温度256.5℃,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的回流比3:1,此时经菲精馏塔11精馏得到的第一轻质油品的组分为菲(77.7%)、芴(11.5%)、萘(8.5%)、蒽(0.6%)、其余组分1.7%,第一轻质油品中菲的占比较大,可进一步通过精馏或结晶制取高纯度菲产品。第一重质油品的组分为芘(67.5%)、荧蒽(4.0%)、菲(2.2%)、蒽(0.03%),其余为苯并(k)荧蒽、苯并芘等重组分。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荧蒽精馏塔21的精馏条件以及获得的第二轻质油品和第二重质油品的组分具体为:
荧蒽精馏塔21的精馏条件是: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压力3-4kPa(绝对压力),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温度226-229℃,荧蒽蒸馏釜25的温度268-271℃,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的回流比4:1~5:1。
当精馏条件为:荧蒽精馏塔21的第二进料口与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距离为整个荧蒽精馏塔21的填料段高度的2/5,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压力3.0kPa(绝对压力),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温度227.7℃,荧蒽蒸馏釜25的温度269.5℃,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的回流比3.3:1时,第二轻质油品的组分为荧蒽(52.7%)、菲(28.1%)、芘(14.6%)、其余组分占比4.6%。第二重质油品的组分为芘(71.6%)、苯并(k)荧蒽(10.7%)、苯并芘(12.4%)、荧蒽(0.25%)、其余重组分占比5.05%。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芘精馏塔31的精馏条件以及获得的芘产品和沥青的组分具体为:
芘精馏塔31的精馏条件是:芘精馏塔31的塔顶压力3-4kPa(绝对压力),芘精馏塔31的塔顶温度243-246℃,芘蒸馏釜35的温度315-318℃,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的回流比3:1~4:1。
当精馏条件为:芘精馏塔31的第三入口311设置在芘精馏塔31的中部,芘精馏塔31的塔顶压力3.0kPa(绝对压力),芘精馏塔31的塔顶温度244.4℃,芘蒸馏釜35的温度316.3℃,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的回流比3:1时,芘产品的组分为芘(99.2%)、荧蒽(0.36%)、其余重组分占比0.44%。沥青的组分为苯并(k)荧蒽(32.3%)、苯并芘(41.1%)、荧蒽(9%)、其余重组分占比17.6%。可见,连续逐级精馏后得到的芘产品中的芘的占比为99.2%,即为纯度大于99%的高纯度的芘产品。
本实施例中,芘的精馏装置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5,尾气处理装置5分别与菲塔冷凝器13、荧蒽塔冷凝器22和芘塔冷凝器32连通,以对菲精馏塔11和/或荧蒽精馏塔21和/或芘精馏塔31的真空尾气进行洗涤。也就是说,菲精馏塔11和/或荧蒽精馏塔21和/或芘精馏塔31的真空尾气中的芘、菲等易于冷凝堵塞的物质可以及时被尾气处理装置5洗涤下来,从而保证精馏的连续进行。
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和图3所示,尾气处理装置5包括依次连通的尾气洗涤部件51、溶剂罐52以及尾气吸附部件53,以使菲精馏塔11和/或荧蒽精馏塔21和/或芘精馏塔31的真空尾气依次经尾气洗涤部件51、溶剂罐52和尾气吸附部件53进行清洗吸附。尾气处理装置5还可以包括溶剂泵和真空泵。
参照图3所示,尾气洗涤部件51具体可以包括尾气管道、外环管511和连接管512,连接管512连接尾气管道和外环管511。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12可以设置为4根,4根连接管512之间相互呈90°排列,且4根连接管512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利于连接管512中的溶剂对准尾气管道的中心。每根连接管512均伸入尾气管道的内部,连接管512末的端均设置有一个喷头513,当洗涤溶剂由溶剂泵送入尾气环管后,经4根连接管512平均分配至4个喷头513。4根连接管512成90°排列且每根连接管512末端分别设置一个喷头513,使4个喷头513同时喷出雾化液滴并且对撞于尾气管道的中心,高速气流对尾气形成卷吸,液滴与尾气充分剪切、碰撞接触的过程中,实现尾气的洗涤。喷头513出口流速10m/s,保证雾化效果。同时,连接管512和喷头513数量如果更少,喷头513对撞效果会有所下降;数量如果更多,则当采用相同数量溶剂时,每个喷头513的流速会下降,导致溶剂雾化效果下降,造成对于尾气的洗涤效果下降,因此对于连接管512和喷头513的数目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仅作示例参考。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芘的精馏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实施例的芘的精馏装置的部分或者全部执行,以提高芘的产量。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芘的精馏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具体包括:
S101:将粗芘油输送至菲精馏塔内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以及第一重质油品,并将第一重质油品输送至荧蒽精馏装置内。
S102:荧蒽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荧蒽精馏装置内的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以及第二重质油品,并将第二重质油品输送至芘精馏装置内。
S103:芘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芘精馏装置内的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以及沥青。
具体的精馏过程为:先通过菲精馏塔对粗芘油进行精馏,以去除粗芘油内的菲成分,然后精馏得到的含菲成分的第一轻质油品可以进行收集利用,除去菲成分后的第一重质油品则输送至荧蒽精馏塔内。接下来,荧蒽精馏塔对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去除第一重质油品中的荧蒽成分,然后精馏得到含荧蒽成分的第二轻质油品可以进行收集利用,除去荧蒽成分后的第二重质油品则输送至芘精馏塔内,芘精馏塔对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从而提取出含芘量较高的芘产品,整个操作过程连续、简单且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菲精馏装置(1)、荧蒽精馏装置(2)以及芘精馏装置(3);
所述菲精馏装置(1)包括菲精馏塔(11),所述菲精馏塔(11)具有可供粗芘油进入至所述菲精馏塔(11)内的第一入口(111),所述菲精馏塔(11)用于对所述粗芘油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及第一重质油品;所述菲精馏塔(11)的塔底与所述荧蒽精馏装置(2)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荧蒽精馏装置(2)内;其中,所述粗芘油的组成为:芘62.3%、菲5.3%、荧蒽3.7%、萘3.0%、蒽0.05%、芴0.06%,苯并(k)荧蒽、苯并芘、联苯共占比25.6%;
所述荧蒽精馏装置(2)包括荧蒽精馏塔(21),所述荧蒽精馏塔(21)具有与所述菲精馏塔(11)的塔底连通的第二入口(211),所述荧蒽精馏塔(21)用于对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及第二重质油品;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与所述芘精馏装置(3)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芘精馏装置(3)内;所述芘精馏装置(3)包括芘精馏塔(31),所述芘精馏塔(31)具有与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连通的第三入口(311),所述芘精馏塔(31)用于对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及沥青;
所述菲精馏塔(11)的顶部、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顶部以及所述芘精馏塔(31)的顶部均设置有冷凝器,所述菲精馏塔(11)与相应的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荧蒽精馏塔(21)与相应的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及所述芘精馏塔(31)与相应的所述冷凝器之间均设置有回流比控制器;
所述回流比控制器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流体汇集区、回流比控制区以及流体流动区,所述回流比控制区的顶部形成与流体汇集区连通的进口,所述回流比控制区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回流比控制区划分为与所述流体流动区连通的回流室以及与外部连通的采出室,且所述回流室和所述采出室均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进口处设置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电磁阀、电控箱以及仪表空气,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所述仪表空气根据所述电磁阀的通断驱动所述摆动件摆动,以控制经所述进口进入的所述第一轻质油品、或所述第二轻质油品或所述芘产品输送至所述回流室和/或所述采出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设于所述菲精馏塔(11)顶部的菲塔冷凝器(13),所述菲精馏塔(11)的塔顶与所述菲塔冷凝器(13)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菲塔冷凝器(13)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菲精馏塔(11)内;
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21)顶部的荧蒽塔冷凝器(22),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塔顶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进入至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荧蒽精馏塔(21)内;和/或,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芘精馏塔(31)顶部的芘塔冷凝器(32),所述芘精馏塔(31)的塔顶与所述芘塔冷凝器(32)连通,以使所述芘产品进入至所述芘塔冷凝器(32)进行冷凝后回送至所述芘精馏塔(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比控制器包括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设于所述菲精馏塔(11)与所述菲塔冷凝器(13)之间,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分别与所述菲精馏塔(11)和所述菲塔冷凝器(13)连通;
所述回流比控制器还包括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21)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之间,且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分别与所述荧蒽精馏塔(21)和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连通;
所述回流比控制器还包括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设于所述芘精馏塔(31)与所述芘塔冷凝器(32)之间,且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分别与所述芘精馏塔(31)和所述芘塔冷凝器(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包括第一外壳(151),所述第一外壳(15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菲流体汇集区(152)、菲回流比控制区(153)以及菲流体流动区(154),且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位于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上方;
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分别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和所述菲精馏塔(11)连通,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分别与所述菲塔冷凝器(13)和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连通,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分别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和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轻质油品依次经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后进入至所述菲塔冷凝器(13)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进入至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
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用于对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第一轻质油品分流至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内后经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回流至所述菲精馏塔(11)中,且使部分所述第一轻质油品经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排至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包括第二外壳(241),所述第二外壳(24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以及荧蒽流体流动区(244),且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位于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上方;
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分别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和所述荧蒽精馏塔(21)连通,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分别与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和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连通,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分别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和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轻质油品依次经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后进入至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进入至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
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用于对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第二轻质油品分流至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内后经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回流至所述荧蒽精馏塔(21)中,且使部分所述第二轻质油品经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排至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包括第三外壳(341),所述第三外壳(341)内沿竖直方向依次形成芘流体汇集区(342)、芘回流比控制区(343)以及芘流体流动区(344),且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位于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上方;
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分别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和所述芘精馏塔(31)连通,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分别与所述芘塔冷凝器(32)和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连通,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分别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和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以使得所述芘产品依次经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后进入至所述芘塔冷凝器(32)中进行冷凝后经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进入至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
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用于对所述芘产品进行分流,以使部分所述芘产品分流至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内后经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回流至所述芘精馏塔(31)中,且使部分所述芘产品经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排至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的菲通气道(1521),且所述菲通气道(15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1522),所述第一盖板(1522)与所述菲通气道(15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菲塔冷凝器(13)的菲排气道(1523);
和/或,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的荧蒽通气道(2421),且所述荧蒽通气道(242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2422),所述第二盖板(2422)与所述荧蒽通气道(24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的荧蒽排气道(2423);
和/或,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的芘通气道(3421),且所述芘通气道(34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盖板(3422),所述第三盖板(3422)与所述芘通气道(3421)的顶部之间形成可连通所述芘塔冷凝器(32)的芘排气道(342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菲流体汇集区(152)连通的第一进口,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531),所述第一隔板(1531)用于将所述菲回流比控制区(153)划分为与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连通的菲回流室(1532)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菲采出室(1533),且所述菲回流室(1532)和所述菲采出室(1533)均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摆动件(1534),所述第一摆动件(1534)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摆动件(1534)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一进口进入的所述第一轻质油品输送至所述菲回流室(1532)和/或所述菲采出室(1533)内;
和/或,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荧蒽流体汇集区(242)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431),所述第二隔板(2431)用于将所述荧蒽回流比控制区(243)划分为与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连通的荧蒽回流室(2432)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荧蒽采出室(2433),且所述荧蒽回流区和所述荧蒽采出室(2433)均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摆动件(2434),所述第二摆动件(2434)与所述控制系统(4)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摆动件(2434)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二进口进入的所述第二轻质油品输送至所述荧蒽回流室(2432)和/或所述荧蒽采出室(2433)内;
和/或,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的顶部形成与所述芘流体汇集区(342)连通的第三入口(311),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内设置有第三隔板(3431),所述第三隔板(3431)用于将所述芘回流比控制区(343)划分为与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连通的芘回流室(3432)以及与外部连通的芘采出室(3433),且所述芘回流室(3432)和所述芘采出室(3433)均与所述第三入口(311)连通;所述第三入口(311)处设置有第三摆动件(3434),所述第三摆动件(3434)与所述控制系统(4)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摆动件(3434)摆动,以控制经所述第三入口(311)进入的所述芘产品输送至所述芘回流室(3432)和/或所述芘采出室(343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流体流动区(154)内设置有菲流体管道(1541)以及菲弧形分布板(1542),所述菲流体管道(1541)的一端与所述菲回流室(1532)连通,所述菲流体管道(1541)的另一端与所述菲弧形分布板(1542)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流体流动区(244)内设置有荧蒽流体管道(2441)以及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所述荧蒽流体管道(2441)的一端与所述荧蒽回流室(2432)连通,所述荧蒽流体管道(2441)的另一端与所述荧蒽弧形分布板(2442)连通;
和/或,所述芘流体流动区(344)内设置有芘流体管道(3441)以及芘弧形分布板(3442),所述芘流体管道(3441)的一端与所述芘回流室(3432)连通,所述芘流体管道(3441)的另一端与所述芘弧形分布板(344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塔冷凝器(13)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菲冷凝段(131)以及第二菲冷凝段(132),所述第二菲冷凝段(132)位于所述第一菲冷凝段(131)下方,且所述第二菲冷凝段(132)与所述菲塔回流比控制器(15)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荧蒽冷凝段(221)以及第二荧蒽冷凝段(222),所述第二荧蒽冷凝段(222)位于所述第一荧蒽冷凝段(221)下方,且所述第二荧蒽冷凝段(222)与所述荧蒽塔回流比控制器(24)连通:
和/或,所述芘塔冷凝器(32)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芘冷凝段(321)以及第二芘冷凝段(322),所述第二芘冷凝段(322)位于所述第一芘冷凝段(321)下方,且所述第二芘冷凝段(322)与所述芘塔回流比控制器(34)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精馏装置(1)还包括菲蒸馏釜(16)以及菲加热炉(17),所述菲蒸馏釜(16)设于所述菲精馏塔(11)的底部且所述菲蒸馏釜(16)的一端与所述菲精馏塔(11)的塔底连通,所述菲蒸馏釜(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菲加热炉(17)的一端、所述第二入口(211)连通;所述菲加热炉(17)的另一端与所述菲蒸馏釜(16)的上部连通;
和/或,所述荧蒽精馏装置(2)还包括荧蒽蒸馏釜(25)以及荧蒽加热炉(26),所述荧蒽蒸馏釜(25)设于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底部且所述荧蒽蒸馏釜(25)的一端与所述荧蒽精馏塔(21)的塔底连通,所述荧蒽蒸馏釜(2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荧蒽加热炉(26)的一端、所述第三入口(311)连通;所述荧蒽加热炉(26)的另一端与所述荧蒽蒸馏釜(25)的上部连通;
和/或,所述芘精馏装置(3)还包括芘蒸馏釜(35)、芘加热炉(36)以及沥青罐(37),所述芘蒸馏釜(35)设于所述芘精馏塔(31)的底部且所述芘蒸馏釜(35)的一端与所述芘精馏塔(31)的塔底连通,所述芘蒸馏釜(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芘加热炉(36)的一端、所述沥青罐(37)连通;所述芘加热炉(36)的另一端与所述芘蒸馏釜(35)的上部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5),所述尾气处理装置(5)分别与所述菲塔冷凝器(13)、所述荧蒽塔冷凝器(22)和所述芘塔冷凝器(32)连通,以对所述菲精馏塔(11)和/或所述荧蒽精馏塔(21)和/或所述芘精馏塔(31)的真空尾气进行洗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5)包括依次连通的尾气洗涤部件(51)、溶剂罐(52)以及尾气吸附部件(53),以使所述菲精馏塔(11)和/或所述荧蒽精馏塔(21)和/或所述芘精馏塔(31)的真空尾气依次经所述尾气洗涤部件(51)、所述溶剂罐(52)和所述尾气吸附部件(53)进行清洗吸附。
14.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芘的精馏装置提取芘的精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粗芘油输送至菲精馏塔内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一轻质油品以及第一重质油品,并将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输送至荧蒽精馏装置内;
所述荧蒽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所述荧蒽精馏装置内的所述第一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第二轻质油品以及第二重质油品,并将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输送至芘精馏装置内;
所述芘精馏装置用于对输送至所述芘精馏装置内的所述第二重质油品进行精馏,以获得芘产品以及沥青。
CN202111549217.4A 2021-12-17 2021-12-17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Active CN114307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217.4A CN114307215B (zh) 2021-12-17 2021-12-17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217.4A CN114307215B (zh) 2021-12-17 2021-12-17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7215A CN114307215A (zh) 2022-04-12
CN114307215B true CN114307215B (zh) 2023-09-08

Family

ID=8105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217.4A Active CN114307215B (zh) 2021-12-17 2021-12-17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7215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18624A (en) * 1938-09-30 1940-10-22 Standard Oil Dev Co Reflux ratio control for fractionating columns
GB801907A (en) * 1955-08-29 1958-09-24 Ruetgerswerke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distillation of coal tar
JP2005095721A (ja) * 2003-09-22 2005-04-14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内部還流式の多目的蒸留塔とこれを使用する回分式蒸留法
CN201437051U (zh) * 2009-07-01 2010-04-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内回流精馏塔回流比自动控制装置
CN101780343A (zh) * 2010-03-08 2010-07-21 沈阳金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有害溶剂动态纯化再生器及其应用
CN102304013A (zh) * 2011-07-21 2012-01-04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以粗蒽为原料生产精蒽和精咔唑的新工艺
JP2012110825A (ja) * 2010-11-24 2012-06-14 Matsui Machine Ltd 蒸留塔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911004A (zh) * 2012-11-01 2013-02-06 鞍山市天长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芘的提取装置及方法
CN104045506A (zh) * 2014-06-30 2014-09-17 李信成 蒽油中菲、荧蒽、芘产品提取装置及工艺
CN204121796U (zh) * 2014-08-11 2015-01-28 张建设 回流比调节器
CN105169734A (zh) * 2015-08-14 2015-12-23 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真空精馏装置及其精馏方法
CN205182233U (zh) * 2015-11-02 2016-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流分配器
CN205649876U (zh) * 2016-05-11 2016-10-19 金溪县绿萃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回流比控制器
CN205759807U (zh) * 2016-04-13 2016-1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蒸馏塔回流比控制器
CN206934789U (zh) * 2017-05-25 2018-01-30 上海万香日化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回流比调节装置
CN109206293A (zh) * 2018-10-29 2019-01-15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荧蒽的精制方法
CN209662655U (zh) * 2019-01-25 2019-11-22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依靠重力提供回流的精馏塔
CN110551524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油品精制方法
CN112250539A (zh) * 2020-11-13 2021-01-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品分离精制方法
CN112457151A (zh) * 2020-11-24 2021-03-0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加氢气化油品的精制系统以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18624A (en) * 1938-09-30 1940-10-22 Standard Oil Dev Co Reflux ratio control for fractionating columns
GB801907A (en) * 1955-08-29 1958-09-24 Ruetgerswerke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distillation of coal tar
JP2005095721A (ja) * 2003-09-22 2005-04-14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内部還流式の多目的蒸留塔とこれを使用する回分式蒸留法
CN201437051U (zh) * 2009-07-01 2010-04-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内回流精馏塔回流比自动控制装置
CN101780343A (zh) * 2010-03-08 2010-07-21 沈阳金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有害溶剂动态纯化再生器及其应用
JP2012110825A (ja) * 2010-11-24 2012-06-14 Matsui Machine Ltd 蒸留塔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304013A (zh) * 2011-07-21 2012-01-04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以粗蒽为原料生产精蒽和精咔唑的新工艺
CN102911004A (zh) * 2012-11-01 2013-02-06 鞍山市天长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芘的提取装置及方法
CN104045506A (zh) * 2014-06-30 2014-09-17 李信成 蒽油中菲、荧蒽、芘产品提取装置及工艺
CN204121796U (zh) * 2014-08-11 2015-01-28 张建设 回流比调节器
CN105169734A (zh) * 2015-08-14 2015-12-23 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真空精馏装置及其精馏方法
CN205182233U (zh) * 2015-11-02 2016-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流分配器
CN205759807U (zh) * 2016-04-13 2016-1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蒸馏塔回流比控制器
CN205649876U (zh) * 2016-05-11 2016-10-19 金溪县绿萃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回流比控制器
CN206934789U (zh) * 2017-05-25 2018-01-30 上海万香日化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回流比调节装置
CN109206293A (zh) * 2018-10-29 2019-01-15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荧蒽的精制方法
CN209662655U (zh) * 2019-01-25 2019-11-22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依靠重力提供回流的精馏塔
CN110551524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油品精制方法
CN112250539A (zh) * 2020-11-13 2021-01-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品分离精制方法
CN112457151A (zh) * 2020-11-24 2021-03-0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加氢气化油品的精制系统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7215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6931U (zh) 集装密闭式高温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4756853U (zh) 纯蒸汽发生器
CN102249203A (zh) 一种磷酸蒸发工艺及其装置
CN108558629A (zh) 一种精制环己酮的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14307215B (zh) 芘的精馏装置及芘的精馏方法
CN108530264A (zh) 一种环己醇生产中新的热能利用系统和热能利用方法
CN211133043U (zh) 一种精馏塔余热回收装置
CN209456273U (zh) 污泥脱水干化脱氮一体设备
CN209438075U (zh) 四效蒸发设备
CN208959348U (zh) 一种料液的蒸发浓缩装置
CN208493265U (zh) 高效降膜提浓蒸发器系统
CN207805082U (zh) 一种高效降膜蒸发器设备
CN208356129U (zh) 一种微膜蒸发器及包含微膜蒸发器的精馏系统
CN103182194A (zh) 一体式液体汽化分离罐装置
CN202315342U (zh) 一种水平管降膜蒸发塔
CN104147800B (zh) 一种两段式甲醇蒸发塔及甲醇蒸发工艺方法
CN111450561B (zh) 节能型载气提馏系统及提馏工艺
CN209685643U (zh) 一种环己醇生产中新的热能利用系统
CN208482035U (zh) 偏苯三酸三辛酯的酯化分离装置
CN209221520U (zh) 一种用于氯化钙生产的蒸发设备
CN207738708U (zh) 一种煤气冷却分离装置
CN205269094U (zh) 辐射式废酸精馏装置
CN207575801U (zh) 双级mvr蒸发设备
CN206428215U (zh) 一种经脱溶后糠粕的混合油回收装置
CN105435485B (zh) 一种辐射式废酸精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