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4719A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4719A
CN114294719A CN202210044050.4A CN202210044050A CN114294719A CN 114294719 A CN114294719 A CN 114294719A CN 202210044050 A CN202210044050 A CN 202210044050A CN 114294719 A CN114294719 A CN 114294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stage
electric heating
current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40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4719B (zh
Inventor
冉明士
王喜成
车雯
杨伟
刘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0440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4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4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4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4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4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该方案,通过在空调器的整机温度处于低温状态时,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带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冬季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空调器大多处于停机状态,空调器外机长时间静置于低温环境,致使空调器冷媒温度偏低;同时,在室内无供暖条件的夏热冬冷地区,由于空调器整机长时间静置,室内换热器管温也趋于环境温度,整机管路均处于低温状态。若此时开机,冷媒携带的热量在进入室内换热器前被沿程管路大量吸收,需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室内换热器管温升至内风机启动温度,影响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以解决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整机温度极低,开机并启动后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使室内换热器管温升至内风机启动温度,影响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的问题,达到通过在空调器的整机温度处于低温状态时,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高室内换热器管温的升温速度,提升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主体、出气管、进气管和电加热管;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连接管路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具有冷媒管,记为加热冷媒管;所述蓄热主体,具有容置腔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的加热冷媒管,设置在该容置腔体中;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的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冷媒管,以设定形式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的容置腔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和感温元件中的至少之一;其中,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的情况下,所述过载保护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处,用于对所述电加热管进行过载保护;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感温元件的情况下,所述感温元件,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以实现对所述电加热装置进行过温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开机并启动后利用该电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室内换热器管温的预热速度,从而,通过在空调器的整机温度处于低温状态时,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高室内换热器管温的升温速度,提升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防冷风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制热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化霜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8为电加热装置的防冷风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电加热装置的制热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电加热装置的化霜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1-出气管;102-过载保护器;103-电加热管;104-感温元件;105-进气管;106-蓄热主体;201-电加热装置;302-获取单元;3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冬季空调器长期置于冰冷环境,整机温度极低,若此时启动,需要大量的热量对整机管路进行预热,开机并启动后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使室内换热器管温升至内风机启动温度,影响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另外,在对整机管路进行预热的过程中,相关方案中的防冷风控制系统退出防冷风后室内换热器管温仍然较低,有冷风吹人的风险,影响用户的热舒适性。还有,相关方案中的防冷风控制系统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内风机会迅速切换至用户设定风档,则会存在冷风吹人的风险。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有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当然,所述空调器,还具有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等空调器必备设备。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201),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主体106、出气管101、进气管105和电加热管103。
其中,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连接管路中。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之间具有冷媒管,记为加热冷媒管。
所述蓄热主体106,具有容置腔体。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之间的加热冷媒管,设置在该容置腔体中。
所述电加热管103,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侧壁。
图6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该电加热装置安装于室内换热器入口处。进气管105与出气管101分别布置于电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201)的两侧,便于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烧焊连接即可。
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电加热管103布置于电加热装置两侧,当电加热装置启动时,电加热管103启动,对电加热装置进行蓄热。蓄热主体106可选用铝或铝合金等质轻、且导热效果佳的金属或合金。蓄热主体106可采用压铸等一体式成型方式,以保证电加热管103及内部冷媒管与蓄热主体106紧密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冷媒管,以设定形式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容置腔体中。
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进气管105为冷媒进气管,出气管101为冷媒出气管。进气管105与出气管101之间的冷媒管,在电加热装置内以设定形状如S形、蛇形等有利于增加长度的方式排布,以增加冷媒管(具体可以采用铜管作为冷媒管)在电加热装置内的长度,并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102和感温元件104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102的情况下,所述过载保护器102设置在所述出气管101处,具体地,所述过载保护器102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中靠近所述出气管101处,用于对所述电加热管103进行过载保护。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感温元件104的情况下,所述感温元件104,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以实现对所述电加热装置进行过温保护。
如图6所示,冷媒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包括:出气管101、过载保护器102、电加热管103、感温元件104、进气管105、蓄热主体106组成。出气管101和进气管105,分别设置在蓄热主体106的两端。电加热管103设置在蓄热主体106的侧壁。过载保护器102和感温元件104,均设置在蓄热主体106上。
过载保护器102安装于靠近出气管101侧,当出气管101的温度过高时,过载保护器102会立即熔断,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其中,过载保护器检测的是出气管一侧的温度,靠近出气管,与电加热装置内的冷媒管接触,温度过高熔断保护。与电加热管之间不直接接触,中间隔着蓄热主体。
感温元件104布置于电加热装置的表面,当检测到电加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时,可控制电加热装置立即断电,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电加热装置表面设有过载保护器及感温元件,当电加热装置过负荷运行时,可将电加热装置及时关闭,提升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
在步骤S120处,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
在步骤S130处,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有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在整机处于低温状态时,可以利用该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提高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速度,提高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同时,本发明的方案,也提出了一种带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保障冷媒加热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系统安全及可靠性。
对于该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的方案根据制热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了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化霜阶段三种不同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电加热装置可在空调器运行的不同阶段(防冷风、制热运行、化霜)启动,从而实现制热全周期的舒适性改善及提升。防冷风阶段默认自动开启电加热装置,制热运行和化霜时当管温和频率满足设定条件时才开启。通过控制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器运行的不同阶段(防冷风、制热运行、化霜)启动,从而实现制热全周期的舒适性改善及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防冷风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
下面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防冷风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防冷风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
步骤S220,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步骤S230,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
图8为电加热装置的防冷风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加热装置的防冷风阶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空调器进入防冷风功能时,控制电加热装置自动开启,并实时获取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11、当排气温度T≥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设定温度ΔT时,控制电加热装置中的电加热元件(如电加热管103)关闭,并记录此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与排气温度T之间的温度差值,记为第一温度差值ΔT1。设定温度ΔT,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例如:此时T内环为20℃,设定ΔT为20℃,当排气温度低于40℃时,表明系统的制热量不足,需要电加热装置补充热量,提高内管温度,避免管温过低导致出风温度低从而引起冷风吹人。当排气温度超过40℃时,系统的制热量充足,此时管温足够高,吹出的是热风,可关闭电加热。
设定温度ΔT的确定与空调系统的配置有关,不同机型的配置一般有差异,具体数值需要进行试验确认。同等工况下,有些空调排气温度40℃即可满足制热需求,那么ΔT可设置的小一些,而油的空调排其温度达到60℃时才满足制热需求,那么ΔT就需要大一些。
步骤S12、在防冷风阶段在第一设定时间t1内运行时,判断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满足如下判定条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若是,则执行步骤S13。否则,执行步骤S14。
步骤S13、若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则启动内风机。
步骤S14、若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则在防冷风阶段持续运行至第一设定时间t1后,当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满足如下判定条件:T内管≥T内风机启动温度,则启动内风机。
其中,若不满足,则内风机不启动,直至到t1时间后判断内管与内风机启动温度。例如:比如t1时间定位为5min,T内风机启动温度为30℃,第一温度差值ΔT1为2℃。在5min之内,若检测到T内管达到32℃则内风机启动,若达不到则内风机不启动。5min之后,当检测到T内管达到30℃时风机即可启动。
在图8所示的控制逻辑中,电加热装置在进入防冷风控制时默认开启,提高防冷风过程中进入室内换热器冷媒的温度,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蓄热量,从而缩短防冷风时长,提高出风温度,强化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电加热装置开启过程中,通过对排气温度T及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进行检测,当排气温度T较高时,可自动关闭电加热装置,防止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过负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制热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
下面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制热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制热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步骤S320,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
图9为电加热装置的制热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制热阶段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空调器制热运行期间,实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压缩机运行频率F、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21、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同时满足以下判定条件时,则电加热元件开启:
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设定温度ΔT,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第一设定温度T1,压缩机运行频率F>第一设定频率F1
其中,设定温度ΔT、第一设定温度T1、第一设定频率F1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步骤S22、电加热装置开启过程中,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关闭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T>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T过负荷保护温度,T内管>第二设定温度T2,压缩机运行频率F>第二设定频率F2
其中,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频率F2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例如:当内管温度55℃时,管温过高,系统会报保护停机,当内管温低于30℃,此时出风温度过低,当管温达到40℃时,不吹冷风。此时第一设定温度T1为30℃,第二设定温度T2为40℃。当内管低于30℃时,开启电加热,加快管温上升,当内管温度达到40℃时,不需要电加热辅助,关闭电加热,也避免管温升的过快导致管温超标。第一设定频率F1为30Hz(可以认为低频停留点),第二设定频率F2为50Hz。当压缩机运行频率达到30Hz时,系统初步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制热量还不足,需要电加热装置辅助;当频率达到50Hz时,系统制热量充足,关闭电加热。
图9所示的控制逻辑,主要用于当室内外环境接近或室内环境温度偏低时,由于开机初期室内换热器管温T偏低,出风温度较低,而导致室内供热量不足,制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同时,该控制逻辑将压缩机运行频率F作为电加热装置开启的判定条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冷媒循环流量足够,防止因流量过小而导致电加热装置出气温度过冲,而导致系统过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化霜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
下面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化霜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化霜阶段控制电加热装置和室内风机的过程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
步骤S410,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无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步骤S420,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
步骤S430,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
图10为电加热装置的化霜阶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化霜阶段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空调器进入化霜后,获取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31、判断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满足如下判定条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T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不开启电加热元件。
步骤33、开启电加热元件,之后执行步骤S34。
步骤34、电加热装置已开启的过程中,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立即关闭电加热装置,之后执行步骤S35:
T内管>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T过负荷保护温度,T内管>第一设定温度T1,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t电加热装置运行时长>第一设定时间t1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T2T1、第一设定时间t1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例如:化霜过程中电加热开启,此时第一设定温度T1为35℃,第一设定时间t1为7min,T过负荷保护温度为50℃。此时化霜过程相当于制冷模式,内风机不转,电加热装置开启对室内机冷媒进行加热,避免室内机管温过低从室内吸热导致室温降低,同时提高系统可靠性。第一设定温度T1为35℃,当此时电加热装置加热内管达到35℃时,内管温度超过室内温度,不会从室内吸热,可关闭电加热装置。
当电加热开启7min后,化霜即将结束,可关闭电加热,等待系统重新转向制热。第一设定时间t1可结合不同空调化霜时间进行确认。当控制程序中无第一设定温度T1时,判断内管温是否超过50℃,当超过50℃时即关闭电加热装置。
步骤35、空调退出化霜模式时,电加热装置关闭,并按照制热阶段控制方式运行。
化霜过程中,由于内风机不转动,室内换热器会逐渐结霜,系统回液量增大,为提升化霜速度并减少回液量,可通过开启电加热装置,适当提高进入室内换热器冷媒的温度,在提高化霜速度的同时,可提高系统化霜时的运行可靠性。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适用于空调中的家用壁挂机,能够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多条件耦合控制。在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多条件耦合控制中,能够梯级调整内风机转速,实现分级控制。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案,将室内环境温度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优化后的防冷风控制逻辑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判断所处温度区间,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防冷风期间内风机转速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等控制参数梯度调节,可向室内供给少量热量,提升用户的热舒适性。在退出防冷风后,内风机转速耦合室内环境参数及用户设定风档梯度控制,减少快速切换风档过程导致的冷风吹人风险。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开机并启动后利用该电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室内换热器管温的预热速度,从而,通过在空调器的整机温度处于低温状态时,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高室内换热器管温的升温速度,提升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当然,所述空调器,还具有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等空调器必备设备。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201),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
图6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该电加热装置安装于室内换热器入口处。进气管105与出气管101分别布置于电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201)的两侧,便于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烧焊连接即可。
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电加热管103布置于电加热装置两侧,当电加热装置启动时,电加热管103启动,对电加热装置进行蓄热。蓄热主体106可选用铝或铝合金等质轻、且导热效果佳的金属或合金。蓄热主体106可采用压铸等一体式成型方式,以保证电加热管103及内部冷媒管与蓄热主体106紧密接触。
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进气管105为冷媒进气管,出气管101为冷媒出气管。进气管105与出气管101之间的冷媒管,在电加热装置内以设定形状如S形、蛇形等有利于增加长度的方式排布,以增加冷媒管(具体可以采用铜管作为冷媒管)在电加热装置内的长度,并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
如图6所示,冷媒加热装置如电加热装置,包括:出气管101、过载保护器102、电加热管103、感温元件104、进气管105、蓄热主体106组成。出气管101和进气管105,分别设置在蓄热主体106的两端。电加热管103设置在蓄热主体106的侧壁。过载保护器102和感温元件104,均设置在蓄热主体106上。
过载保护器102安装于靠近出气管101侧,当出气管101的温度过高时,过载保护器102会立即熔断,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感温元件104布置于电加热装置的表面,当检测到电加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时,可控制电加热装置立即断电,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电加热装置表面设有过载保护器及感温元件,当电加热装置过负荷运行时,可将电加热装置及时关闭,提升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有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在整机处于低温状态时,可以利用该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提高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速度,提高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同时,本发明的方案,也提出了一种带冷媒加热装置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以保障冷媒加热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系统安全及可靠性。
对于该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的方案根据制热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了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化霜阶段三种不同的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电加热装置可在空调器运行的不同阶段(防冷风、制热运行、化霜)启动,从而实现制热全周期的舒适性改善及提升。防冷风阶段默认自动开启电加热装置,制热运行和化霜时当管温和频率满足设定条件时才开启。通过控制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器运行的不同阶段(防冷风、制热运行、化霜)启动,从而实现制热全周期的舒适性改善及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图8为电加热装置的防冷风阶段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加热装置的防冷风阶段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S10、空调器进入防冷风功能时,控制电加热装置自动开启,并实时获取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11、当排气温度T≥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设定温度ΔT时,控制电加热装置中的电加热元件(如电加热管103)关闭,并记录此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与排气温度T之间的温度差值,记为第一温度差值ΔT1。设定温度ΔT,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步骤S12、在防冷风阶段在第一设定时间t1内运行时,判断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满足如下判定条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若是,则执行步骤S13。否则,执行步骤S14。
步骤S13、若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则启动内风机。
步骤S14、若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内风机启动温度T内风机启动温度+第一温度差值ΔT1,则在防冷风阶段持续运行至第一设定时间t1后,当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满足如下判定条件:T内管≥T内风机启动温度,则启动内风机。
在图8所示的控制逻辑中,电加热装置在进入防冷风控制时默认开启,提高防冷风过程中进入室内换热器冷媒的温度,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蓄热量,从而缩短防冷风时长,提高出风温度,强化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电加热装置开启过程中,通过对排气温度T及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进行检测,当排气温度T较高时,可自动关闭电加热装置,防止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过负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图9为电加热装置的制热阶段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制热阶段电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S20、空调器制热运行期间,实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压缩机运行频率F、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21、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同时满足以下判定条件时,则电加热元件开启:
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设定温度ΔT,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第一设定温度T1,压缩机运行频率F>第一设定频率F1
其中,设定温度ΔT、第一设定温度T1、第一设定频率F1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步骤S22、电加热装置开启过程中,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关闭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T>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T过负荷保护温度,T内管>第二设定温度T2,压缩机运行频率F>第二设定频率F2
其中,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频率F2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图9所示的控制逻辑,主要用于当室内外环境接近或室内环境温度偏低时,由于开机初期室内换热器管温T偏低,出风温度较低,而导致室内供热量不足,制热舒适性差的问题。同时,该控制逻辑将压缩机运行频率F作为电加热装置开启的判定条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冷媒循环流量足够,防止因流量过小而导致电加热装置出气温度过冲,而导致系统过负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无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30。
图10为电加热装置的化霜阶段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化霜阶段电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S30、空调器进入化霜后,获取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
步骤S31、判断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满足如下判定条件:室内换热器管温T内管<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T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不开启电加热元件。
步骤33、开启电加热元件,之后执行步骤S34。
步骤34、电加热装置已开启的过程中,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立即关闭电加热装置,之后执行步骤S35:
T内管>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T过负荷保护温度,T内管>第一设定温度T1,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t电加热装置运行时长>第一设定时间t1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T2、第一设定时间t1可根据空调器机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步骤35、空调退出化霜模式时,电加热装置关闭,并按照制热阶段控制方式运行。
化霜过程中,由于内风机不转动,室内换热器会逐渐结霜,系统回液量增大,为提升化霜速度并减少回液量,可通过开启电加热装置,适当提高进入室内换热器冷媒的温度,在提高化霜速度的同时,可提高系统化霜时的运行可靠性。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适用于空调中的家用壁挂机,能够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多条件耦合控制。在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多条件耦合控制中,能够梯级调整内风机转速,实现分级控制。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案,将室内环境温度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优化后的防冷风控制逻辑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判断所处温度区间,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防冷风期间内风机转速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等控制参数梯度调节,可向室内供给少量热量,提升用户的热舒适性。在退出防冷风后,内风机转速耦合室内环境参数及用户设定风档梯度控制,减少快速切换风档过程导致的冷风吹人风险。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开机并启动后利用该电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室内换热器管温的预热速度,提高用户开机初期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开机并启动后利用该电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室内换热器管温的预热速度,并能对电加热装置进行过载保护,能够提升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将该电加热装置串接于室内换热器入口的连接管上,冬季空调器整机长期至于冰冷环境的情况下,开机并启动后利用该电加热装置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能够提升室内换热器管温的预热速度,通过控制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器运行的不同阶段(防冷风、制热运行、化霜)启动,从而实现制热全周期的舒适性改善及提升。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
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主体(106)、出气管(101)、进气管(105)和电加热管(103);
其中,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连接管路中;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之间具有冷媒管,记为加热冷媒管;
所述蓄热主体(106),具有容置腔体;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1)之间的加热冷媒管,设置在该容置腔体中;
所述电加热管(103),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媒管,以设定形式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容置腔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102)和感温元件(104)中的至少之一;其中,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器(102)的情况下,所述过载保护器(102)设置在所述出气管(101)处,用于对所述电加热管(103)进行过载保护;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感温元件(104)的情况下,所述感温元件(104),设置在所述蓄热主体(106)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以实现对所述电加热装置进行过温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
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
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
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加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制热阶段和化霜阶段中任一阶段;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防冷风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动;
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并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与所述排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在第一设定时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与所述温度差值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否则,在所述防冷风阶段运行至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室内风机启动管温,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风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制热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制热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制热阶段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温度,所述运行频率小于第二设定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化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化霜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为防冷风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阶段、以及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当前运行阶段的当前运行参数中的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闭,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进入化霜阶段后,若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加热元件开启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
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的情况下,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则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设定的过负荷保护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运行时长大于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
在所述空调器退出化霜阶段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阶段。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210044050.4A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94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050.4A CN114294719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4050.4A CN114294719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4719A true CN114294719A (zh) 2022-04-08
CN114294719B CN114294719B (zh) 2023-01-06

Family

ID=8097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4050.4A Active CN114294719B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47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3351A (zh) * 2022-05-31 2022-08-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升温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992818A (zh) * 2022-06-20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5164388A (zh) * 2022-08-09 2022-10-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热防冷风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2249A (ja) * 1989-04-11 1990-11-0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430127A (zh) * 2008-11-27 2009-05-1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在室内制热状态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4089443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电热式制冷剂加热器
CN104110780A (zh) * 2013-10-22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电辅热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96647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防冷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75456A (zh) * 2019-06-12 2019-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采暖机组的辅助热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51567A (zh) * 2021-06-09 2021-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2249A (ja) * 1989-04-11 1990-11-0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430127A (zh) * 2008-11-27 2009-05-1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在室内制热状态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4110780A (zh) * 2013-10-22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电辅热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96647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防冷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089443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电热式制冷剂加热器
CN110375456A (zh) * 2019-06-12 2019-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采暖机组的辅助热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51567A (zh) * 2021-06-09 2021-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3351A (zh) * 2022-05-31 2022-08-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升温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992818A (zh) * 2022-06-20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5164388A (zh) * 2022-08-09 2022-10-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热防冷风控制方法
CN115164388B (zh) * 2022-08-09 2024-02-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热防冷风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4719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94719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US606248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ergy recovery in an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US5911747A (en) HVAC system control incorporating humidity and carbon monoxide measurement
CN10744906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4633838A (zh) 防止空调内机开机时滴水的控制方法
JP201323482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063246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109990486B (zh) 燃气热水器的防冻方法及防冻燃气热水器
CN111912038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和除霜方法
CN110567121B (zh) 一种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机组
JP685298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制限システム
CN110207328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204313551U (zh) 一种风冷冰箱化霜系统及风冷冰箱
CN204648801U (zh) 一种排水管及具有该排水管的冰箱
JP2003056907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H08128762A (ja) 室外機の除霜装置
JP3154947B2 (ja) 温水床暖房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403024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594870B (zh)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7588539A (zh) 热水器、加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JP3111659B2 (ja) ショーケースの風量制御装置
CN115972851A (zh) 一种空调器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CN110836445B (zh) 用于定频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
JP3128519B2 (ja) 複合温水暖房システムの温度制御装置
JPH06249512A (ja) 循環保温式給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