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3374A -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3374A
CN114293374A CN202111661567.XA CN202111661567A CN114293374A CN 114293374 A CN114293374 A CN 114293374A CN 202111661567 A CN202111661567 A CN 202111661567A CN 114293374 A CN114293374 A CN 11429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cot
cotton fabric
cyclodextrin
d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15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3374B (zh
Inventor
姚慧芳
周吉
叶勇
董夏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Hu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Hu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Priority to CN2021116615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3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3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3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在染料吸附和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属于功能材料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具有分离特性且化学结构相似的棉织物和β‑环糊精通过化学键合集成后实现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改性。并且,本发明利用β‑CD修饰的棉织物作为TLC板中的固定相,探究了β‑CD修饰的棉织物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据此,探究出合适的流动相,成功对混合染料进行分离,同时证实了β‑CD修饰的棉织物材料的可循环层析分离特性,证实了环糊精改性棉织物作为TLC板固定相的潜在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在染料吸附和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以涂布在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该技术因其操作简单、设备简单低廉、溶剂消耗量少、分离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鉴定与代谢物分离分析,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监控以及化学品(如环境污染物、食品禁用添加剂、膳食补充剂、有机染料)的分析检测等相关专业领域。在实际应用中,薄层色谱分离包括制板、点样、展开和显色等操作。根据分离后样品点与参照物比移值的比对即可定性样品点的化学组成,结合紫外可见或荧光光谱扫描,还能定量或半定量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薄层色谱分离技术所采用的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和纤维素等,一般需要通过粘合剂固定在玻璃基板上,粘合剂的存在会导致与流动相的次级相互作用以及分离效率的下降,且多为一次性使用,无法实现可循环再生利用。因此亟需开发新的固定相多孔材料改善薄层色谱板的性能并拓展多功能的应用。
基于上述理由,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染料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
棉纤维是一类天然纤维材料,具有吸湿性、高亲水性和高反应活性。棉纤维内部有腰圆形中腔,中空的结构使得棉纤维像多根毛细管一样,样品分子可以通过“毛细效应”被迁移。本发明以β-环糊精(β-CD)改性棉纤维织物为固定相,在层析缸中展开,样品分子与β-环糊精改性棉纤维和流动相之间吸附性能的差异,导致不同样品分子随着棉织物导流至不同位置,实现了以β-CD改性棉织物为固定相的层析分离。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其中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室温下,按配比将磷酸二氢钾(KH2PO4)、多元羧酸和β-环糊精(β-CD)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混匀;将所得混合物置于140℃条件下恒温水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按配比向所得产物中加入次磷酸钠(NaH2PO2·H2O,SHP),搅拌均匀,得到浸渍液;室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2)将棉织物(Pri-Cot)裁剪成合适的尺寸,洗涤,干燥,然后置于步骤(1)所述浸渍液中浸渍,压干去除多余浸渍液后,转移至烘箱,在150~190℃条件下恒温固化1~10min;固化结束后,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多元羧酸为1,2,3,4-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等中的任意一种,例如所述多元羧酸可以为一水合柠檬酸(C6H8O7·H2O)。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磷酸二氢钾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多元羧酸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0.5~1.0):1。
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磷酸二氢钾、多元羧酸和β-环糊精的均匀分散即可,例如所述β-环糊精与去离子水的用量比可以为(1~3)质量份:(20~100)体积份,其中:所述质量份与体积份之间是以g:mL作为基准的。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次磷酸钠与产物的用量比为(2~6)质量份:(5~15)体积份,其中:所述质量份与体积份之间是以g:mL作为基准的。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浸渍时间为1~10min,较优选为5min。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平面板较优选为玻璃板。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固化过程中,β-CD通过与多元羧酸(如柠檬酸等)酯化交联改性棉织物。所述固化温度优选为180℃,固化时间优选为10min。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如下:
本发明中,首先,在磷酸二氢钾催化作用下,多元羧酸(柠檬酸)上的羧基与环糊精上的羟基发生酯化交联反应并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柠檬酸交联β-CD聚合物。此聚合物含有大量的表面羧基官能基团。进一步的,对棉织物进行焙烘固化整理时,在次磷酸钠催化作用下,羧基官能基团与纤维素大分子发生酯化反应,从而通过分子间的酯键将织物和环糊精聚合物连接,这些酯键使环糊精牢固地固着在织物上。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层色谱(TLC)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固定相,所述固定相为上述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板优选为玻璃板,例如载玻片等。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所述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在染料吸附、或作为固定相在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在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的应用中,所述染料为由孔雀石绿(MG)和苏丹Ⅲ(SudanⅢ)组成的混合染料;或是由罗丹明B(RhB)和苏丹Ⅲ(SudanⅢ)组成的混合染料。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过程中,采用的流动相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
更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流动相中,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3:1。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所述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作为固定相在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制板、点样、展开、显色等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将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均匀地粘在载玻片表面;然后用毛细管将待分离混合染料溶液点样在所述棉织物Cot@β-CD上;再转移至含有流动相的层析缸中,等待流动相将样品展开,直至流动相到达预设位置;取出,自然干燥,拍摄数码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待分离混合染料溶液的浓度为1×10-4~1×10- 2mol/L,较优选为1×10-3mol/L。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经吸附或层析分离后的棉织物Cot@β-CD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方法,步骤如下:
将经吸附或层析分离后的棉织物Cot@β-CD浸泡在由稀盐酸和无水乙醇组成的混合溶液中3~4h,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室温下干燥,得到再生棉织物Cot@β-CD;将所述再生棉织物Cot@β-CD再次用于染料吸附或混合染料的层析分离。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无水乙醇与稀盐酸的体积比优选为4:3。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优选为0.1~1mol/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具有分离特性且化学结构相似的棉织物和β-环糊精通过化学键合集成后实现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改性,结合了棉织物固有的毛细管流体分离能力和环糊精的主客体识别分离吸附特性,实现了两种混合染料的分离,且该改性棉织物还具有吸附再生和可循环层析分离性能,在可持续绿色应用和增值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方面具有创新性。
附图说明
图1中(a)为未经修饰的棉织物的扫描电镜(SEM)图片;(b)、(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在不同倍率条件下的扫描电镜(SEM)图片;
图2为未经修饰的棉织物(Pri-Cot)和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比图;
图3为未经修饰的棉织物(Pri-Cot)和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XRD对比图;
图4为四种染料溶液在吸附前、和分别经未改性的棉织物(Pri-Cot)、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吸附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对比图;其中:a代表孔雀石绿;b代表罗丹明B、c代表刚果红、d代表苏丹Ⅲ;
图5为Cot@β-CD织物上四种染料在不同极性溶剂(1.环己烷:乙酸乙酯(4:1,v/v),2.二氯甲烷:甲醇(3:1,v/v)和3.正丁醇:乙醇:1%氨(3:1:1,v/v/v))中的TLC图像,(a)MG,(b)RhB,(c)CR和(d)SDⅢ;
图6为通过使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在Cot@β-CD织物上的混合染料a)MG/SDⅢ(通过吸收可见),b)RhB/SDⅢ(通过荧光可见)的TLC分离对比图;各图从左到右的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分别为7:2、3:1、3:2;
图7为10-4M MG染料在Cot@β-CD和Pri-Cot上吸附-脱附五个循环的去除率对比数据;
图8是MG/SudanⅢ在Cot@β-CD(a)和Pri-Cot(b)层析板上分离-洗脱三个循环后的TLC分离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发明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发明具有创造性,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案例。
根据本申请包含的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本发明的精确描述进行各种改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所限定的过程、性质或组分,因为这些实施方案以及其他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本发明的特定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申请中所用的表示用量、百分比的所有数字、以及其他数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应理解为以词语“大约”所修饰。因此,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说明书中所列出的数字参数都是近似值,其可能会根据试图获得的理想性质的不同而加以改变。各个数字参数至少应被看作是根据所报告的有效数字和通过常规的四舍五入方法而获得的。
棉织物是一类天然纤维材料,价格低廉,具有吸湿性、高亲水性、高反应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纤维内部有腰圆形中腔,中空的结构使得棉纤维像多根毛细管一样,样品分子可以通过“毛细效应”被迁移,在样品储存和收集、样品分离和样品预浓缩等领域的应用被广泛关注。β-环糊精(β-CD)价格低廉、易制备,是最常见的市售环糊精,由七个葡萄糖分子环合而成。β-环糊精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在手性分离领域应用广泛。β-CD固定相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度好、理化性质稳定等优点。将具有分离特性且化学结构相似的棉织物和β-环糊精通过化学键合集成后,结合了棉织物固有的毛细管流体分离能力和环糊精的主客体识别分离吸附特性,实现了两种混合染料的分离,且该改性棉织物还具有吸附再生和可循环层析分离性能,在可持续绿色应用和增值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方面具有创新性。
本发明利用β-CD修饰的棉织物作为TLC板中的固定相,探究了β-CD修饰的棉织物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据此,探究出合适的流动相,成功对两种混合染料进行分离,同时证实了β-CD修饰的棉织物材料的吸附再生和可循环层析分离性能,证实了环糊精改性棉织物作为TLC板固定相的潜在应用价值。
下述实施例中保留因子(Rf)根据分离样品点的迁移距离计算。保留因子(Rf)值定义为分离样品移动的距离除以溶剂移动的距离。每种织物都被展开了三次,记录分离的样品点和Rf。
棉织物的去除效率(η%)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3447571130000061
其中,Co和C分别为水相中染料的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
术语解释: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以涂布在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0.5g磷酸二氢钾,1.09g一水合柠檬酸,2.0gβ-环糊精(β-CD)依次加入到45mL去离子水中,持续搅拌5min,混匀;将所得混合物置于140℃条件下恒温水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浅黄色;取10mL所得产物,加入4g次磷酸钠(SHP),混匀,得到浸渍液,室温避光保存;
(2)将棉织物(Pri-Cot)在50℃条件下振荡水洗3min,室温下晾干后,剪成1.0cm×7.5cm大小(质量为88.75mg),备用;然后将所述棉织物浸入步骤(1)所得浸渍液中浸渍5min,再将浸渍好的棉织物置于两个玻璃板之间,挤压两次,挤压出多余的浸渍液后,转移至烘箱,在180℃下固化10min,固化过程中通过分子间的酯键将织物和环糊精聚合物连接,这些酯键使环糊精牢固地固着在织物上。固化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洗3次,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一)结构表征
本发明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未经改性的棉织物纤维原料和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表面形态;并进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4000~650cm-1)、X射线衍射的表征。
从图1可以看出,用环糊精修饰后的棉织物,棉织物纤维表面有明显的片层物质存在,可以证实环糊精成功接枝在棉织物上。
图2显示了未经改性的棉织物纤维原料和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ATR-FTIR光谱对照图。在3200-3500cm-1处出现一个宽谱带,归属于O-H拉伸振动;2919和2852cm-1处的两个峰归属于长烷基链中亚甲基(-CH2-)的不对称和对称拉伸振动;1500-800cm-1指纹区的谱带归属于C-H、O-H、C-O和C-O-C的振动。用β-CD接枝后,与Pri-Cot光谱对照,在1720cm-1处出现了明显的新峰,该新峰的出现证实了β-CD通过酯化反应成功接枝到棉纤维上。
图3显示了未经改性的棉织物纤维原料和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XRD图谱。未经改性的棉织物在2θ为14.8、16.8和22.8出现明显的峰,这些峰是纤维素I晶型的特征峰。而用环糊精处理的棉织物的XRD图谱,没有任何特征峰的变化,表明环糊精与棉纤维进行交联不会改变纤维素原有的有序晶体结构。
(二)吸附性能测试
为了研究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染料吸附性能,本发明以四种不同电荷的代表性有机染料作为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评价染料与改性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四种有机染料分别为:带正电荷的孔雀石绿(MG+),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RhB+),带负电荷的刚果红(CR-),和不带电的苏丹Ⅲ(SD0)。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四种染料溶液的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MG,RhB和CR是水溶性染料,用去离子水配成的10-2M的水溶液,然后进一步稀释成10-4M的水溶液;苏丹Ⅲ不溶于水,先利用无水乙醇将苏丹Ⅲ配制成10-2M的母液,然后继续用无水乙醇将母液稀释成10-4M。
量取1mL各染料溶液两份。称取4份1.0cm×7.5cm大小(质量为88.75mg)未经改性的棉织物(Pri-Cot)、4份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分别加入到上述量取好的1mL 1×10-4mol/L的染料溶液中,静置吸附24h。四种染料溶液在经棉织物处理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如图4所示。
图4显示了未经吸附的有机染料溶液和分别经Pri-Cot、Cot@β-CD织物静置吸附24h后的残留染料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果织物能吸附更多的染料,溶液中残留的染料就很少,因此会观察到较低的吸收峰。从图4a和b中,观察到MG+和RhB+的吸收峰强度用Cot@β-CD织物处理后快速下降,用Pri-Cot处理后下降缓慢。与带正电的MG+和RhB+不同,CR-则观察到相反的结果(图4c)。用Cot@β-CD织物静置吸附后,残留染料溶液的吸收峰强度略有下降,而用Pri-Cot静置吸附后,残留染料溶液的吸收峰强度下降较多。对于SD0,两种织物均无明显的吸附。由此可见,β-CD的存在增强了阳离子染料分子的吸附能力。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促成:(i)使用β-CD宿主分子络合染料分子,(ii)β-CD处理织物上表面大量羧酸基团的负电荷与正电荷染料的静电吸附作用。静电和主客体相互作用促进了阳离子染料MG和RhB在β-CD修饰棉织物上的吸附。
应用实施例1
对流动相溶剂的优化
在薄层色谱法的展开阶段,流动相溶剂渗透到薄层色谱板中,并沿着色谱板的固定相运输样品。混合物、流动相溶剂和薄层色谱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因此,本应用实施例首先对流动相进行了优化。将四种染料溶液分别点样在Cot@β-CD上。展开后,用吸光度或荧光观察色谱图中的斑点。
四种染料溶液的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MG,RhB和CR是水溶性染料,用去离子水配成的10-2M的水溶液,然后进一步稀释成10-3M的水溶液;苏丹Ⅲ不溶于水,先利用无水乙醇将苏丹Ⅲ配制成10-2M的母液,然后继续用无水乙醇将母液稀释成10-3M。
使用三种不同极性的流动相溶剂对0.5mL浓度为10-3M的四种染料溶液评估其展开效果:1)环己烷:乙酸乙酯(4:1,v/v),2)二氯甲烷:甲醇(3:1,v/v)和3)正丁醇:乙醇:1%氨(3:1:1,v/v/v)。TLC展开后光学图片如图5所示(a:MG,b:RhB,c:CR和d:SDⅢ)。对于低极性溶剂1,MG、RhB和CR分子被织物捕获,很难与流动相溶剂一起被运输,而SDⅢ与溶剂一起快速运行并靠近溶剂前沿,伴随着严重的扩散。在高极性溶剂3中,RhB和SDⅢ分子沿着流动相溶剂运输并伴有明显的全程拖尾,而MG和SDⅢ分子显示出轻微爬升。并且,起始点样位置还有很多MG分子从棉织物上脱落溶解到溶剂中,表现为起始位置颜色变浅。在中等极性的溶剂2中,观察到CR不会移动太多,而其他三种染料根据相互作用的差异会被流动相运输到不同的展开距离。由此可见,Cot@β-CD(固定相)和溶剂系统(流动相)对不同染料分子存在明显的竞争。因此,根据上述对比结果,选择采用二氯甲烷:甲醇的混合溶剂作为展开溶剂用于两组混合染料(MG/SD和RhB/SDⅢ)的薄层色谱分离应用。
(参见图6)。
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作为固定相用于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具体方法如下:
取起始浓度为10-3M MG染料水溶液和10-3M苏丹Ⅲ的无水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合,起始浓度为10-3M RhB染料水溶液和10-3M苏丹Ⅲ的无水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了MG/苏丹Ⅲ混合溶液和RhB/苏丹Ⅲ混合溶液;然后将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棉织物Cot@β-CD均匀地粘在载玻片的表面。使用直径为0.6mm的毛细管将染料混合溶液点在距处理织物底部10mm的位置。样品溶液点样3次。然后将TLC基板放入装有2mL流动相混合溶剂的饱和层析缸中。在密封的层析缸中分离5-10分钟后染料混合溶液在棉织物Cot@β-CD展开,取出后用铅笔画出溶剂前沿线,待棉织物上的溶剂自然蒸发后,分离的样品点通过吸光度或荧光可视化。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并记录每种染料的保留因子。保留因子(Rf)值定义为分离样品移动的距离除以溶剂移动的距离。为了获得最佳分离度,评估了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以实现更好的分离。可以看出,增加二氯甲烷的体积分数,两种染料没有完全分离,而增加甲醇的体积分数,分离的斑点扩散严重。将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调节为3:1时,混合染料可以较好分离且斑点集中。计算得到MG的Rf值为0.85,RhB为0.83,SD为0.78。相对较高的Rf值表明分析物与优化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
Cot@β-CD织物的吸附和薄层层析性能再生
改性织物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是可持续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环糊精化学结构稳定,酯化交联也可以提高β-CD与纤维的坚牢度。因此,β-CD改性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具有实现可回收吸附和层析分离的潜在能力。以MG染料为例,将Cot@β-CD织物浸入10-4M MG染料水溶液中达到吸附平衡后,取出棉织物用无水乙醇和0.5mol/L HCl(v/v=4:3)洗涤4小时后实现棉织物的再生。与Pri-Cot相比,Cot@β-CD织物在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染料吸附性能(图7)。
由于Cot@β-CD织物的吸附可再生特性,我们对改性棉织物的层析分离再生也展开了研究。第一次层析分离后的织物采用洗涤剂无水乙醇和0.5mol/L HCl(v/v=4:3)洗涤后,可以再重复开展层析分离两次,如图8所示,混合染料(MG/SudanⅢ)在Cot@β-CD(a)和Pri-Cot(b)上进行三次层析分离实验后,cotton@β-CD分离结果都比较好(参见图8),而Pri-Cot可能是由于洗涤过程中表面性质的改变,导致染料分离的点不够清晰(参见图8),印证了cotton@β-CD可循环层析分离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简单绿色的方式制得功能性织物cotton@β-CD,并依据对不同染料吸附作用力的不同,成功替代传统硅胶板对混合染料进行分离,作为TLC固定相它具有廉价、制备方便以及可循环使用的特点。所以,基于β-CD改性的棉织物在薄层色谱分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室温下,按配比将磷酸二氢钾(KH2PO4)、多元羧酸和β-环糊精(β-CD)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混匀;将所得混合物置于140℃条件下恒温水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按配比向所得产物中加入次磷酸钠(NaH2PO2·H2O,SHP),搅拌均匀,得到浸渍液;室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2)将棉织物(Pri-Cot)裁剪成合适的尺寸,洗涤,干燥,然后置于步骤(1)所述浸渍液中浸渍,压干去除多余浸渍液后转移至烘箱,在150~190℃条件下恒温固化1~10min;固化结束后,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元羧酸为1,2,3,4-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磷酸二氢钾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所述多元羧酸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0.5~1.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5.一种薄层色谱(TLC)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固定相,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相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在染料吸附、或作为固定相在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的应用中,所述染料为由孔雀石绿(MG)和苏丹Ⅲ(SudanⅢ)组成的混合染料;或是由罗丹明B(RhB)和苏丹Ⅲ(SudanⅢ)组成的混合染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色谱法分离染料的应用中,采用的流动相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其中: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3: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色谱法分离染料的应用方法包括制板、点样、展开、显色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将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均匀地粘在载玻片表面;然后用毛细管将待分离混合染料溶液点样在所述棉织物Cot@β-CD上;再转移至含有流动相的层析缸中,等待流动相将样品展开,直至流动相到达预设位置;取出,自然干燥,拍摄数码照片。
10.一种棉织物Cot@β-CD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将权利要求6经吸附或层析分离后的棉织物Cot@β-CD浸泡在由稀盐酸和无水乙醇组成的混合溶液中3~4h,然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室温下干燥,得到再生棉织物Cot@β-CD;将所述再生棉织物Cot@β-CD再次用于染料吸附或混合染料的层析分离。
CN202111661567.XA 2021-12-30 2021-12-30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293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1567.XA CN114293374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1567.XA CN114293374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374A true CN114293374A (zh) 2022-04-08
CN114293374B CN114293374B (zh) 2024-02-13

Family

ID=8097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1567.XA Active CN114293374B (zh) 2021-12-30 2021-12-30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337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0329A (zh) * 2017-05-17 2017-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巯基β‑环糊精功能化SERS纸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0329A (zh) * 2017-05-17 2017-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巯基β‑环糊精功能化SERS纸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N XIAO等: "Recent development of cyclodextrin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pages 52 - 68 *
李晶等: ""柠檬酸-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研究",李晶等,印染助剂,第25卷第11期,第41-44页", 印染助剂, vol. 25, no. 11, pages 41 - 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3374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a et al. Hemoglobin recognition by imprinting in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hydrogel based on polyacrylamide and chitosan
Goto et al. Polymer nanoparticles covered with phosphorylcholine groups and immobilized with antibody for high-affinity separation of proteins
DE102008018734B4 (de) Hydrophobe Cellulose-Membra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in der hydrophoben Interaktionschromatographie
Yu et al. Self-assembled and covalently linked capillary coating of diazoresin and cyclodextrin-derived dendrimer for analysis of protein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N109078614B (zh) 一种基于枝状硼酸的糖蛋白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940916B (zh) 魔芋葡甘聚糖基质蛋白质分子印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58089A (zh) 一种超声辅助巯基改性纤维素气凝胶及制备方法
CN106238016A (zh) 一种胆红素去除用血液灌流树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Guo et al. ZIF-based boronic acid 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the enrichment of cis-diol-containing luteolin from food samples prior to HPLC
WO2018137975A1 (de) Chromatographiemedium mit gebundenen mikroglobuli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14293374B (zh) 基于环糊精改性的棉织物Cot@β-C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08088830A2 (en) Chiral separating agents with active support
Hu et al. Multilayer affinity adsorption of albumin on polymer brushes modified membranes in a continuous-flow system
CN110655601B (zh) 一种丙烯酸吸附树脂及其紫外光聚合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5104139A1 (de) Responsives hydrogel für den nachweis von biomolekülen
Ji et al. Superhydrophil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ased on a single cross-linking monomer for the recognition of iridoid glycosides in Di-huang pills
JPH073415B2 (ja) 液体分析要素の製造方法
US20100230339A1 (en) Particulate chiral separation material
WO2004016360A1 (en) Imprinting a substrate for separation of a target molecule from a fluid medium
CN114805861A (zh) 一种亲水性生物分离用聚苯乙烯微球制备方法
CN114279792B (zh) 环糊精/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棉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4739B (zh) 一种ptfe微滤膜及ptfe微滤膜亲水改性方法
CN102814153B (zh) 一种具有变色能力的复合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3713772A (zh) Pcn-222作为吸附剂在吸附水体里pfos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07398094A (zh) 一种抗蛋白吸附的毛细管柱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