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8855A -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8855A
CN114288855A CN202111415826.0A CN202111415826A CN114288855A CN 114288855 A CN114288855 A CN 114288855A CN 202111415826 A CN202111415826 A CN 202111415826A CN 114288855 A CN114288855 A CN 114288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branched
polymer
membrane
coated
sulfonyl flu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5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8855B (zh
Inventor
程庚
夏丰杰
刘昊
赵壮
张�林
陈玉娇
李道喜
刘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vd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pic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vd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pic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vd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pic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vdo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58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8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8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8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磺酰氟树脂与氟碳疏水溶剂混合制得磺酰氟分散液;b将磺酰氟分散液通过红外热诱导涂布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两侧,其中,在增强基材的一面进行涂布时,背面不进行涂布,在背面进行红外辐射照射,涂布面不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两面涂布后经干燥热压得到磺酰氟涂布基材;c将步骤b得到的磺酰氟涂布基材依次同碱溶液、酸溶液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之后洗涤干燥得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d在步骤c得到的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干燥热压得到水电解膜。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水电解膜具有多相界面结合好、树脂填充率高、气体渗透率低、膜面平整度高、电解水效率高和安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以其作为载体的氢能经济早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利用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水制氢(简称PEM电解水制氢)的工艺流程操作灵活,可动部分较少,且不会产生污染,制备得到的产品纯度也较高,一般可达99%-99.99%,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清洁的制氢技术,也被认为是走向氢经济的最佳途径。水电解膜是PEM电解水制氢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水电解器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常用的水电解膜是以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系列膜为代表的全氟磺酸均质膜,厚度约100μm-200μm。其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尺寸稳定性差、工作介质渗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全氟磺酸树脂价格昂贵,过厚的均质水电解膜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会极大的增加水解启动电压,降低电解效率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减少全氟磺酸树脂的用量、制薄PEM电解水制氢中水电解膜厚度的同时,提高PEM电解水制氢中水电解膜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和降低其气体渗透性等性能成为了PEM电解水制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引进增强相与全氟磺酸树脂进行复合以来制备增强型水电解膜。最有代表的增强相就是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ePTFE)。该方法实现了提高水电解膜在工作介质中的尺寸稳定性,降低全氟磺酸树脂的用量。但该工艺最大的问题在于膨化聚四氟乙烯拥有强烈的疏水性,而全氟磺酸树脂溶液为亲水性体系,这造成了材料在复合过程中容易发生界面相分离,树脂溶液不易充分填充到孔径只有微米级的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基材中,膜材料的气密性得不到保障。因此,解决增强型水电解膜多相界面结合、树脂填充微孔的问题,对提升增强型水电解膜的气密性和促进PEM电解水制氢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水电解膜具有多相界面结合好、树脂填充率高、气体渗透率低、膜面平整度高、电解水效率高和安全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磺酰氟树脂与氟碳疏水溶剂混合后制得磺酰氟分散液;
b、将磺酰氟分散液通过红外热诱导涂布分别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两侧,其中,在增强基材的一面进行涂布时,背面不进行涂布,在背面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且涂布面不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两面涂布后经干燥、热压得到磺酰氟涂布基材;
c、将步骤b得到的磺酰氟涂布基材依次同碱溶液、酸溶液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之后洗涤、干燥得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
d、在步骤c得到的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随后干燥热压得到水电解膜。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带来的优点和技术效果,1、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采用涂布同时外加红外照射的方式,将磺酰氟分散液涂布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两侧,能够使膜材正反两面产生温差,使树脂溶液快速致密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中,提高了树脂的填充度,有效降低了气体渗透率;2、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在制得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后继续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有效改善了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表面由于碱水解转化造成的表面粗糙问题;3、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减少了全氟磺酸树脂的用量,并且在降低PEM电解水制氢中水电解膜厚度的同时,提高了水电解膜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水电解膜的气体渗透性,能够满足PEM电解水制氢的环境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磺酰氟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酰氟、短支链全氟磺酰氟、长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短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长支链烃类磺酰氟、短支链烃类磺酰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碳疏水溶剂包括全氟有机溶剂、部分氟化有机溶剂、含卤素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红外热诱导涂布中红外辐射加热速率为50℃/min-500℃/min,加热温度为50℃-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热压的温度为80℃-250℃,压力为0-5MPa,时间为5min-6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包括聚丙烯微孔膜、聚乙烯微孔膜、聚醚酮微孔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孔隙率为10%-90%,厚度为5~5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至少一种,碱溶液的浓度为3-40wt%,水解反应温度为20℃-100℃,水解时间为5min-240min;所述酸溶液包括硫酸溶液、盐酸溶液、磷酸溶液、硝酸溶液中的至少一种,酸溶液的浓度为3-40wt%,酸化反应温度为20℃-100℃,酸化时间为5min-24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是由醇类有机溶剂、磺化聚合物树脂或羧化聚合物树脂、水混合制得,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40wt%,其中,所述磺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羧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所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采用红外热诱导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所述干燥处理后,在80℃-250℃和0-5MPa下,进行热压处理5-6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电解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得。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多相界面结合好,树脂填充率高,结构致密,并且气体渗透率低,膜面平整度高,电解水效率高,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得的水电解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磺酰氟树脂与氟碳疏水溶剂混合后制得磺酰氟分散液;
b、将磺酰氟分散液通过红外热诱导涂布分别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两侧,其中,在增强基材的一面进行涂布时,背面不进行涂布,在背面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且涂布面不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两面涂布后经干燥、热压得到磺酰氟涂布基材;
c、将步骤b得到的磺酰氟涂布基材依次同碱溶液、酸溶液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之后洗涤、干燥得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
d、在步骤c得到的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随后干燥热压得到水电解膜。
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水电解膜的结构如图1所示,中间为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在增强基材两侧为磺酰氟转型层,磺酰氟转型层与聚合物电解质层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中,采用涂布同时外加红外照射的方式,将磺酰氟分散液涂布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两侧,能够使膜材正反两面产生温差,使树脂溶液快速致密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中,提高了树脂的填充度,有效降低了气体渗透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在制得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后继续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有效改善了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表面由于碱水解转化造成的表面粗糙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减少了全氟磺酸树脂的用量,并且在降低PEM电解水制氢中水电解膜厚度的同时,提高了水电解膜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水电解膜的气体渗透性,能够满足PEM电解水制氢的环境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对磺酰氟树脂和氟碳疏水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磺酰氟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酰氟、短支链全氟磺酰氟、长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短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长支链烃类磺酰氟、短支链烃类磺酰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碳疏水溶剂包括全氟有机溶剂、部分氟化有机溶剂、含卤素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红外热诱导涂布中红外辐射加热速率为50℃/min-500℃/min,加热温度为50℃-300℃。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进一步优选了红外辐射的工艺条件,有利于在增强基材进行涂布磺酰氟分散液时膜材正反两面产生温差,增强了填充的致密性,进一步降低了气体渗透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热压的温度为80℃-250℃,压力为0-5MPa,时间为5min-60min。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涂布磺酰氟分散液以后,进行热压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磺酰氟涂布基材的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对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没有特别限制,常用的多孔高分子基材均可以采用,优选地,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包括聚丙烯微孔膜、聚乙烯微孔膜、聚醚酮微孔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孔隙率为10%-90%,厚度为5~5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碱溶液优选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碱溶液的浓度为3-40wt%,水解反应温度为20℃-100℃,水解时间为5min-240min。所述酸溶液优选包括硫酸、盐酸、磷酸、硝酸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酸溶液的浓度为3-40wt%,酸化温度为20℃-100℃,酸化时间为5min-240min。所述的水洗涤,优选地水洗涤的温度为20℃-100℃,洗涤时间为5min-240min。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步骤b得到的磺酰氟涂布基材进行碱水解、酸酸化处理,将磺酰氟树脂转化成全氟磺酸树脂,并经过水洗后得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对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是由醇类有机溶剂、磺化聚合物树脂或羧化聚合物树脂、水混合制得,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40wt%。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磺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羧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所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采用红外热诱导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具体操作方式同步骤b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在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时也同时进行红外辐射照射,进一步提升了水电解膜的致密性,提高了水电解膜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所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完成后,在80℃-250℃和0-5MPa下,进行热压处理5-60min。本发明实施例中,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完成后进行热处理和热压,进一步提高了水电解膜的平整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电解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得。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膜,多相界面结合好,树脂填充率高,结构致密,并且气体渗透率低,膜面平整度高,电解水效率高,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将30g长链全氟磺酰氟树脂溶液在120℃、3MPa的条件下通过高压釜溶解于70g的全氟氟碳溶剂中,待溶液自然冷却后过滤脱泡,得到待用磺酰氟氟碳溶液。将得到的氟碳溶液通过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ePTFE增强基材上,红外热诱导刮涂过程分为两面刮涂,刮涂增强基材的第一面时,增强基材涂布的背面同时进行红外辐射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100℃/min、加热温度为16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增强基材刮涂第二面时,同样增强基材刮涂的背面同时也进行红外辐射照射,刮涂面无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100℃/min、加热温度为16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两面刮涂之后在200℃下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1MPa、18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60min后,自然冷却。
将热处理和热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浸润在25wt%、9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90min后,采用纯水洗净,再浸润到20wt%、60℃的硫酸溶液中浸润60min,之后纯水洗净,于200℃的烘箱中干燥完全,得到转型后的增强型复合膜材料。
将配备好的全氟磺酸树脂分散液(质量比为全氟磺酸树脂:水:乙醇=25:10:65)通过上述同样条件下的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之后在200℃下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1MPa、18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60min后,自然冷却,制备得到产物水电解膜。
实施例2
将25g长链全氟磺酰氟树脂溶液在100℃、4MPa的条件下通过高压釜溶解于75g的全氟氟碳溶剂中,待溶液自然冷却后过滤脱泡,得到待用磺酰氟氟碳溶液。将得到的氟碳溶液通过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PFA增强基材上,红外热诱导刮涂过程分为两面刮涂,刮涂增强基材的第一面时,增强基材涂布的背面同时进行红外辐射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400℃/min、加热温度为25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增强基材刮涂第二面时,同样增强基材刮涂的背面同时也进行红外辐射照射,刮涂面无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400℃/min、加热温度为22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两面刮涂之后在200℃下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3MPa、16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50min后,自然冷却。
将热处理和热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浸润在25wt%、9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90min后,采用纯水洗净,再浸润到20wt%、60℃的硫酸溶液中浸润60min,之后纯水洗净,于200℃的烘箱中干燥完全,得到转型后的增强型复合膜材料。
将配备好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质量比为全氟磺酸树脂:水:乙醇=25:10:65)通过上述同样条件下的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之后200℃下进行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3MPa、16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50min后,自然冷却,制备得到产物水电解膜。
实施例3
将20g长链全氟磺酰氟树脂溶液在90℃、3MPa的条件下通过高压釜溶解于80g的全氟氟碳溶剂中,待溶液自然冷却后过滤脱泡,得到待用磺酰氟氟碳溶液。将得到的氟碳溶液通过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ePTFE增强基材上,红外热诱导刮涂过程分为两面刮涂,刮涂增强基材的第一面时,增强基材涂布的背面同时进行红外辐射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70℃/min、加热温度为9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增强基材刮涂第二面时,同样增强基材刮涂的背面同时也进行红外辐射照射,刮涂面无照射,红外辐射照射的加热速率为70℃/min、加热温度为90℃,增强基材刮涂面无照射,两面刮涂之后在200℃下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3MPa、18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30min后,自然冷却。
将热处理和热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浸润在15wt%、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90min后,采用纯水洗净,再浸润到10wt%、80℃的硫酸溶液中浸润60min,之后纯水洗净,于200℃的烘箱中干燥完全,得到转型后的增强型复合膜材料。
将配备好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质量比为全氟磺酸树脂:水:乙醇=15:10:75)通过上述同样条件下的红外热诱导刮涂的方式双面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之后在200℃下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将该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在3MPa、180℃的条件下进行在线热处理和热压30min后,自然冷却,制备得到产物水电解膜。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配备好的全氟磺酸树脂分散液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时不进行红外照射。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氟碳溶液涂敷到ePTFE增强基材时不进行红外照射,以及全氟磺酸树脂分散液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时不进行红外照射。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得到转型后的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后不再涂敷全氟磺酸树脂分散液,制得的转型后的增强型复合膜材料即为产物水电解膜。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氟碳溶液涂敷到ePTFE增强基材时进行双面红外照射,以及全氟磺酸树脂分散液涂敷到转型后的增强复合膜材料上时进行双面红外照射。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制得的水电解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溶胀率的测试条件为: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100%、浸泡时间为24h。
表1
Figure BDA0003375709480000071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磺酰氟树脂与氟碳疏水溶剂混合后制得磺酰氟分散液;
b、将磺酰氟分散液通过红外热诱导涂布分别填充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两侧,其中,在增强基材的一面进行涂布时,背面不进行涂布,在背面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且涂布面不进行红外辐射照射,两面涂布后经干燥、热压得到磺酰氟涂布基材;
c、将步骤b得到的磺酰氟涂布基材同碱溶液、酸溶液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之后洗涤、干燥得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
d、在步骤c得到的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随后干燥热压得到水电解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磺酰氟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酰氟、短支链全氟磺酰氟、长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短支链部分氟化磺酰氟、长支链烃类磺酰氟、短支链烃类磺酰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碳疏水溶剂包括全氟有机溶剂、部分氟化有机溶剂、含卤素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红外热诱导涂布中红外辐射加热速率为50℃/min-500℃/min,加热温度为50℃-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热压的温度为80℃-250℃,压力为0-5Mpa,时间为5min-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包括聚丙烯微孔膜、聚乙烯微孔膜、聚醚酮微孔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高分子增强基材的孔隙率为10%-90%,厚度为5~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至少一种,碱溶液的浓度为3-40wt%,水解反应温度为20℃-100℃,水解时间为5min-240min;所述酸溶液包括硫酸溶液、盐酸溶液、磷酸溶液、硝酸溶液中的至少一种,酸溶液的浓度为3-40wt%,酸化反应温度为20℃-100℃,酸化时间为5min-2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是由醇类有机溶剂、磺化聚合物树脂或羧化聚合物树脂、水混合制得,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40wt%,其中,所述磺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磺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磺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磺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羧化聚合物树脂包括长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短支链全氟羧化聚合物、长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短支链部分氟化羧化聚合物、长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短支链烃类羧化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磺酰氟转型涂布基材两侧采用红外热诱导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分散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干燥处理后,在80℃-250℃和0-5MPa下,进行热压处理5-60min。
10.一种水电解膜,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CN202111415826.0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88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826.0A CN11428885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826.0A CN11428885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8855A true CN114288855A (zh) 2022-04-08
CN114288855B CN114288855B (zh) 2023-03-10

Family

ID=8096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5826.0A Active CN11428885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8855B (zh)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7198A (en) * 1979-03-23 1980-08-12 Olin Corporation Coated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 membranes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AU4657589A (en) * 1988-11-30 1990-06-2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abric reinforced membrane
WO1997040924A1 (en) * 1996-04-30 1997-11-06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Integral ion-exchange composite membranes
WO1998051733A1 (en) * 1997-05-09 1998-11-19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composite ion exchange membranes
WO1999010165A1 (en) * 1997-08-29 1999-03-04 Foster-Miller, Inc. Composit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US6130175A (en) * 1997-04-29 2000-10-10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Integral multi-layered ion-exchange composite membranes
JP2003187826A (ja) * 2001-12-20 2003-07-04 Hitachi Ltd 燃料電池、それに用いる高分子電解質及びイオン交換性樹脂
CA2491239A1 (en) * 2002-06-27 2004-01-08 Pemeas Gmbh Proton-conducting membrane and the use thereof
WO2005020362A1 (en) * 2002-12-05 2005-03-03 Hoku Scientific, Inc.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JP2005068396A (ja) * 2003-04-18 2005-03-17 Toyobo Co Ltd 複合イオン交換膜
EP1626109A1 (en) * 2004-08-11 2006-02-15 "VLAAMSE INSTELLING VOOR 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fgekort "V.I.T.O." Web-reinforced separator and continuous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6253124A (ja) * 2005-02-09 2006-09-21 Toray Ind Inc 電解質膜用支持体、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電解質複合膜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処理が施された高分子電解質複合膜、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JP2007115535A (ja) * 2005-10-20 2007-05-10 Nitto Denko Corp 電解質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31653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Lg Chem, Ltd. Reinforced composite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fuel cell
CN101276917A (zh) * 2008-05-14 2008-10-01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成型工艺
CN101316880A (zh) * 2006-08-11 2008-12-03 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溶液铸膜法
CN101752574A (zh) * 2008-11-28 2010-06-23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超薄增强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1906215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杨大伟 一种高强度的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造方法
CN102304234A (zh) * 2011-07-15 2012-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密实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59973A (zh) * 2013-03-29 2013-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高分子增强的全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新工艺
CN106816617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
CN109071852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亚斯通 双极性膜
WO2019135227A1 (en) * 2018-01-02 2019-07-11 Techn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imited Control of the concentration-polarization layer length in a microchannel-membrane system
CN111020630A (zh) * 2019-12-31 2020-04-17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疏气泡功能的超薄全氟羧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806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氯化物电解的增强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40343A (zh) * 2021-04-06 2021-06-11 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全氟磺酸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3234326A (zh) * 2021-05-03 2021-08-10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纳米/亚纳米孔道的离子型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7198A (en) * 1979-03-23 1980-08-12 Olin Corporation Coated 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 membranes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AU4657589A (en) * 1988-11-30 1990-06-2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abric reinforced membrane
WO1997040924A1 (en) * 1996-04-30 1997-11-06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Integral ion-exchange composite membranes
US6130175A (en) * 1997-04-29 2000-10-10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Integral multi-layered ion-exchange composite membranes
WO1998051733A1 (en) * 1997-05-09 1998-11-19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composite ion exchange membranes
WO1999010165A1 (en) * 1997-08-29 1999-03-04 Foster-Miller, Inc. Composit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JP2003187826A (ja) * 2001-12-20 2003-07-04 Hitachi Ltd 燃料電池、それに用いる高分子電解質及びイオン交換性樹脂
CA2491239A1 (en) * 2002-06-27 2004-01-08 Pemeas Gmbh Proton-conducting membrane and the use thereof
WO2005020362A1 (en) * 2002-12-05 2005-03-03 Hoku Scientific, Inc.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JP2005068396A (ja) * 2003-04-18 2005-03-17 Toyobo Co Ltd 複合イオン交換膜
EP1626109A1 (en) * 2004-08-11 2006-02-15 "VLAAMSE INSTELLING VOOR 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fgekort "V.I.T.O." Web-reinforced separator and continuous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6253124A (ja) * 2005-02-09 2006-09-21 Toray Ind Inc 電解質膜用支持体、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電解質複合膜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処理が施された高分子電解質複合膜、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JP2007115535A (ja) * 2005-10-20 2007-05-10 Nitto Denko Corp 電解質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31653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Lg Chem, Ltd. Reinforced composite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fuel cell
CN101316880A (zh) * 2006-08-11 2008-12-03 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溶液铸膜法
CN101276917A (zh) * 2008-05-14 2008-10-01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成型工艺
CN101752574A (zh) * 2008-11-28 2010-06-23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超薄增强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1906215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杨大伟 一种高强度的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造方法
CN102304234A (zh) * 2011-07-15 2012-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密实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59973A (zh) * 2013-03-29 2013-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高分子增强的全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新工艺
CN106816617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
CN109071852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亚斯通 双极性膜
WO2019135227A1 (en) * 2018-01-02 2019-07-11 Techn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imited Control of the concentration-polarization layer length in a microchannel-membrane system
CN111020630A (zh) * 2019-12-31 2020-04-17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疏气泡功能的超薄全氟羧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806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氯化物电解的增强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40343A (zh) * 2021-04-06 2021-06-11 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全氟磺酸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3234326A (zh) * 2021-05-03 2021-08-10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纳米/亚纳米孔道的离子型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YUN KIM ET AL.,: "Highly reinforced pore-filling membranes based on sulfonated poly(arylene ether sulfone)s for high-temperature/low-humidity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JOU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杨昌英等: "Nafion膜内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湖北化工》 *
郭星宇等: "侧链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膜科学与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8855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9973B (zh) 一种多孔高分子增强的全氟磺酸树脂复合膜的制备新工艺
CA2802942C (en) Composite having ion exchange fun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1728549B (zh) 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
US9325027B2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fluorine-containing ionomer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ion exchange function
CN101733016A (zh) 一种功能基团接枝的多孔膜复合全氟离子交换膜
CN11400601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16525900A (zh) 一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8855B (zh) 一种水电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741A (zh) 一种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5680077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
CN100589268C (zh) 一种微孔膜增强的多层含氟交联掺杂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2447B (zh) 含有全氟磺酸树脂的多层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4232B (zh) 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含氟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
CN115991825B (zh) 含氟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21789B1 (ko) 고강도 복합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막-전극 접합체
CN100334750C (zh) 可降低醇类透过的改性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44795B (zh) 一种带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3088059A (zh) 不含离型剂的特种离型膜
CN212366004U (zh) 燃料电池质子膜与承载膜的层合体结构
CN104262665A (zh) 一种可连续化生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16252538B (zh) 一种电解水隔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548399A (zh) 一种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632717B2 (ja) フッ素系高分子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フッ素系高分子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積層体、膜/電極接合体及び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CN112323095B (zh) 氯碱工业用高强度低槽压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3323A (zh) 一种交联的含氟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Geng

Inventor after: Liu Zhen

Inventor after: Xia Fengjie

Inventor after: Liu Hao

Inventor after: Zhou Mingzheng

Inventor after: Tang Haolin

Inventor after: Zhao Zhu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n

Inventor after: Chen Yujiao

Inventor after: Li Daoxi

Inventor before: Cheng Geng

Inventor before: Xia Fengjie

Inventor before: Liu Hao

Inventor before: Zhao Zhu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n

Inventor before: Chen Yujiao

Inventor before: Li Daoxi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