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8398B -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8398B
CN114288398B CN202111640317.8A CN202111640317A CN114288398B CN 114288398 B CN114288398 B CN 114288398B CN 202111640317 A CN202111640317 A CN 202111640317A CN 114288398 B CN114288398 B CN 114288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ncer
vaccine
nano
sol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03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8398A (zh
Inventor
刘密
刁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rshe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rshe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rshe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rshe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8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8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munostimulating additives, e.g. chemical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免疫治疗领域,公开了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利用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递送全细胞组分的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的疫苗系统,因为水溶性部分和/或非水溶性部分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表面,所以细胞组分中因为癌症所产生的变异蛋白质或多肽就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表面。利用全细胞组分中这些因为突变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可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因此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可以制备交叉预防和/或治疗异种癌症的药物。

Description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 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广谱纳米或微米癌症疫苗,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癌症的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的广谱纳米或微米癌症疫苗及其在交叉预防多种其他不同类型的癌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毒和细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近些年来免疫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尤其是癌症的免疫治疗领域。随着对癌症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各类免疫细胞在抑制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强弱和平衡,有望影响和控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最近几年PD-1抗体和CAR-T等疗法相继获批进入临床,其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癌症疫苗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开发癌症疫苗的基础是选择合适的癌症抗原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异常突变的癌细胞的识别,而癌症细胞或者癌症肿瘤组织本身是最好的癌症抗原的来源。科学家曾采用新技术从癌症病人的肿瘤细胞分析鉴别癌症特异性的或癌症相关的抗原多肽,然后体外人工合成以制备癌症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该技术在癌症病人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是该类方法费时费力,花费巨大。而且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只从癌细胞水溶性组分中提取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进而寻找有差异的多肽,因而该类方法和技术只能找到有限的几种水溶性好的抗原多肽,从而极大的限制了该类方法的应用。而人体真实环境中的免疫原性强的抗原蛋白质或多肽很多都是在纯水中不溶的,需要借助与蛋白质结合、吸附或者位于膜上或膜表面以存在于体内,所以这部分不溶于纯水中的非水溶性蛋白质和多肽就非常重要和关键。所以将癌细胞或癌症组织全细胞组分作为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的疫苗的来源是很有前景的方法。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全细胞组分的靶向输送系统,为表面有靶头的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且所述粒子负载有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细胞或组织中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所述非水溶性成分通过增溶剂溶解;所述靶头与特定细胞或组织表面的分子结合进而帮助所述粒子进入细胞或组织;但是其公开的输送系统用于同种癌症的防治。现有技术未见关于采用一种或多种癌症组织或者细胞制备的癌症疫苗交叉预防和治疗不同癌症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负载一种或多种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的微米或纳米疫苗系统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不同种类癌症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癌症疫苗和/或微米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包括全细胞组分、纳米和/或微米粒子;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癌细胞全细胞组分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
全细胞组分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癌细胞全细胞组分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
一种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的疫苗系统,包括癌细胞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纳米和/或微米粒子,所述疫苗系统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不同于制备疫苗所使用的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其他类型癌症。
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提供全细胞组分的癌症与需要防治的癌症不同。现有技术中,提供全细胞组分的癌症与需要防治的癌症都是同种癌症,比如同为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等,本发明首次提出提供全细胞组分的癌症与需要防治的癌症不同,比如采用负载黑色素瘤的全细胞组分的纳米和/或微米粒子组成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系统,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等疾病的防治,实验证实,本发明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具有预料不到性。
本发明中,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癌症疫苗和/或微米癌症疫苗系统还包括免疫增强佐剂。具体的,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癌症疫苗和/或微米癌症疫苗系统内部和/或表面还包括免疫增强佐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中,所述粒子内部和/或表面还包括免疫增强佐剂。所述的免疫增强佐剂的添加方式包括装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或者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或者同时装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及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所述免疫增强佐剂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来源的免疫增强剂、人或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固有免疫激动剂、适应性免疫激动剂、化学合成药物、真菌多糖类、中药及其他类中的至少一类。所述免疫增强佐剂包括但不限于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卡介苗(BCG)、卡介苗细胞壁骨架、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卡介苗胞壁酰二肽、草分枝杆菌、多抗甲素、矿物油、病毒样颗粒、免疫增强的再造流感病毒小体、霍乱肠毒素、皂苷及其衍生物、Resiquimod、胸腺素、新生牛肝活性肽、米喹莫特、多糖、姜黄素、免疫佐剂CpG、免疫佐剂poly(I:C)、免疫佐剂poly ICLC、短小棒状杆菌苗、溶血性链球菌制剂、辅酶Q10、左旋咪唑、聚胞苷酸、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聚肌苷酸、聚腺苷酸、明矾、磷酸铝、羊毛脂、植物油、内毒素、脂质体佐剂、GM-CSF、MF59、双链RNA、双链DNA、铝佐剂、锰佐剂、CAF01、人参、黄芪的有效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免疫增强佐剂也可采用其他可使免疫反应增强的物质。
本发明中,所述制备癌症疫苗的全细胞组分来源于一种或者多种实体瘤癌症或者非实体瘤癌症的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所述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的异种癌症为不同于制备疫苗的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癌症;所述异种癌症为一种或多种实体瘤癌症或者非实体瘤癌症。
本发明中,癌症为实体瘤癌症或者非实体瘤癌症,比如内分泌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免疫系统肿瘤、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皮肤系统肿瘤。癌症为实体瘤或者血液系统肿瘤,比如内分泌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免疫系统肿瘤、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皮肤系统肿瘤。
本发明中,全细胞组分为水溶性成份和/或非水溶性成份。所述全细胞组分按照在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可分为两部分: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所述水溶性成分为可溶于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的原水溶性部分,所述非水溶性成分为在纯水中不溶的原非水溶性部分,采用适当增溶方法由在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不溶变为在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或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部分。所述全细胞组分中的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都可以被含增溶剂的增溶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溶解。所述增溶剂为可以增加蛋白质或多肽在水溶液中溶解性的增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可以溶解蛋白质或多肽的有机溶剂。所述增溶剂包括但不限于尿素、盐酸胍、脱氧胆酸钠、SDS、甘油、pH大于7的碱性溶液、pH小于7的酸性溶液、各类蛋白质降解酶、白蛋白、卵磷脂、高浓度无机盐、Triton、吐温、DMSO、乙腈、乙醇、甲醇、DMF、丙醇、异丙醇、醋酸、胆固醇、氨基酸、糖苷、胆碱、BrijTM -35、Octaethylene glycol monododecyl ether、CHAPS、Digitonin、lauryldimethylamine oxide、IGEPAL®CA-6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非水溶性成分也可采用其他可使蛋白质和多肽片段增溶的方法由在纯水中不溶变为可溶。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DMSO、乙腈、乙醇、甲醇、DMF、异丙醇、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有机溶剂也可采用其他可使蛋白质和多肽片段增溶的含有机溶剂的方法。
本发明中,全细胞组分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内部和/或表面,具体的,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别或同时被包载于纳米和/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分别或同时负载于纳米和/或微米粒子表面。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别或同时被包载于粒子内部,和/或分别或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所述负载方式为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分别或同时被包载于粒子内部,和/或分别或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具体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和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和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非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只有非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只有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而且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
本发明中,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表面可以不连接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靶头或者连接有主动靶向功能的靶头。所述靶头可带领输送系统靶向到特定细胞;所述特定细胞或组织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NKT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结、胸腺、脾脏、骨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nm~1000nm,优选为50nm~800nm,进一步优选为100nm~600nm;所述微米粒子的粒径为1μm~1000μm,优选为1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μm~10μm,更优选为1μm~5μm。由纳米粒子构建的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为纳米疫苗,由微米粒子构建的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为微米疫苗。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疫苗的粒径为1nm~1000nm,优选为50nm~800nm,进一步优选为100nm~600nm;所述微米疫苗的粒径为1μm~1000μm,优选为1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μm~10μm,更优选为1μm~5μm。本发明的纳米尺寸粒子或微米尺寸粒子表面可为电中性,带负电或者带正电。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和/或微米粒子的制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无机材料。所述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LGA、PLA、PGA、PEG、PCL、Poloxamer、PVA、PVP、PEI、PTMC、聚酸酐、PDON、PPDO、PMMA、聚氨基酸、合成多肽、合成脂质、合成核酸;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卵磷脂、胆固醇、脂类、海藻酸钠、蛋白质、核酸、明胶、细胞膜成分、淀粉、糖类、多肽;所述的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碳酸钙、磷酸钙。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和/或微米粒子的形状为常见的任意形状,制备的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的形状为常见的任意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球形、椭球形、桶形、多角形、棒状、片状、线形、蠕虫形、方形、三角形、蝶形或圆盘形。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纳米或微米的癌症疫苗可以交叉预防多种其他不同类型的癌症,该负载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用于交叉治疗或交叉预防多种其他癌症时,由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和所述粒子负载的全细胞组分组成或者由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和所述粒子负载的全细胞组分、免疫增强佐剂组成,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癌细胞或肿瘤组织中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
本发明首次将来自于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不同种类的癌症,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的其他癌症类型可为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可以按照纳米尺寸粒子和微米尺寸粒子已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包括但不仅限于常见的溶剂挥发法、透析法、挤出法、热熔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所述基于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在预防或治疗疾病时可以同时使用只负载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和只负载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使用只负载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使用只负载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或者使用同时负载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递送细胞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的疫苗系统,以及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非同种癌症的药物。因为相关细胞或组织的全细胞组分按照在纯水中的溶解性被分为两部分,可溶于纯水的水溶性部分和在纯水中不溶的非水溶性部分,并且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表面,所以细胞组分中因为癌症所产生的变异蛋白质或多肽就大部分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表面。细胞组分中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囊括了整个细胞的成分;细胞组分中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也可以同时被含有增溶剂的水溶液溶解。其中与正常细胞成分相同未突变的蛋白质、多肽和基因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耐受不会引起免疫反应;而因为癌症等产生的基因、蛋白质和多肽的突变因为没有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耐受因而具有免疫原性且可激活免疫反应。利用全细胞组分中这些因为疾病突变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可用于癌症的治疗。
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广谱癌症疫苗系统用于制备交叉预防和/或治疗其他不同种类癌症的疫苗。在用作癌症疫苗以交叉预防和治疗癌症时,本发明所述的疫苗可以在癌症发生前或癌症发生后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多次给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延缓癌症的进展、治疗癌症或者预防癌症的复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图8为载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细胞组分的纳米尺寸粒子或微米尺寸疫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2,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3,免疫增强佐剂;4,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5:纳米粒子中的内核部分。
图9-图19为主动靶向靶头修饰的载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2: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3:免疫佐剂;4: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5:纳米粒子中的内核部分;6:可以靶向特定细胞或者组织的靶头。
图20-29分别为实施例1-10中用一种或多种癌症肿瘤组织制备的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种类癌症时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和生存期实验结果;a,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癌症时的肿瘤生长速度实验结果 (n≥8);b, 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癌症时的小鼠生存期实验结果(n≥8),每个数据点为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SEM);a图中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的显著性差异采用ANOVA法分析,b图中显著性差异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 test 分析;**表示该组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5,有显著性差异;##代表该组与空白纳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相比p<0.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该组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05,有显著性差异;###代表该组与空白纳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相比p<0.0005,有显著性差异。
图30表示本发明所述疫苗的制备过程及应用领域示意图;a: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分别收集和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的示意图;b:采用含有增溶剂的增溶液溶解全细胞组分和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系统并应用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其他不同类型的癌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基于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或微米疫苗系统的全细胞组分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癌细胞或肿瘤组织制备,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不同于制备所使用的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其他癌症类型,用于交叉预防或交叉治疗的其他癌症类型可为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在将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后首先获取在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可溶的水溶性组分,尔后采用含有增溶剂的增溶水溶液将水不溶性的组分溶解于增溶液中,这样就可将所有的细胞组分都转变为可在水溶液中溶解的组分并进而将其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外以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细胞或组织裂解后直接采用含有增溶剂的增溶水溶液溶解全细胞组分而不分别收集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并采用增溶水溶液溶解后的全细胞组分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
本发明通过采用含有增溶剂的水溶液将细胞中不溶于纯水或不含增溶剂水溶液的组分转化为在特定增溶溶液中可溶并可被用于制备纳米粒子和微米粒子,从而提高了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所负载的抗原物质或成分的全面性和免疫原性。
本发明将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中全细胞组分分为可在纯水或不含增溶剂水溶液中溶解的水溶性部分和可用一定增溶剂溶解于水溶液中的非水溶性部分,并将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包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中和负载于其表面,从而保证了绝大部分抗原物质被负载于所制备的疫苗中。
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在裂解前或(和)裂解后既可经过灭活或(和)变性处理后再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也可细胞裂解前或(和)裂解后不经过任何灭活或(和)变性处理直接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肿瘤组织细胞在裂解前经过了灭活或(和)变性处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在细胞裂解后做灭活或(和)变性处理,或者也可以细胞裂解前和裂解后均做灭活或(和)变性处理;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细胞裂解前或(和)裂解后的灭活或(和)变性处理方法为紫外照射和高温加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放射线辐照、高压、冷冻干燥和甲醛等灭活或变性处理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19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为只使用其中的某一种特定结构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或者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构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图1、图2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和内部均含有免疫增强佐剂;图3-图4中免疫增强剂只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内部;图5-图6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只在外表面含有免疫增强佐剂;图7-图8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外表面均无免疫增强佐剂;图1A,图3A、图5A和图7A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未形成明显的内核;图1B,图3B,图5B和图7B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形成了一个内核部分,内核可为制备过程中生成或通过使用聚合物或无机盐等方式形成;图2A,图4A,图6A和图8A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形成了多个内核部分,内核可为制备过程中生成或通过使用聚合物或无机盐等方式形成;图2B,图4B,图6B和图8B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位于所形成内核的外层;a: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b: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c: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的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d: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的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e: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也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f: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只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g: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只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h: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只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i: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只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
图9-图10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和内部均含有免疫佐剂;图11-图12中免疫佐剂只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内部;图13-图14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只在外表面含有免疫佐剂;图15-图16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外表面均无免疫佐剂;图17细胞组分和/或免疫佐剂只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图18细胞组分和/或免疫佐剂只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外部 ;图19细胞组分和免疫佐剂分别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或外部。在图9-16中,图9中2.a-2.i,图11中6.a-6.i,图13中10.a-10.i和图15中14.a-14.i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未形成明显的内核;图10中3.a-3.i,图11中7.a-7.i,图13中11.a-11.i和图15中15.a-15.i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的一个内核部分;图10中4.a-4.i,图12中8.a-8.i,图14中12.a-12.i和图16中16.a-16.i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的多个内核部分;图10中5.a-5.i,图12中9.a-9.i,图14中13.a-13.i和图16中17.a-17.i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所形成内核的外层;a: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b: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c: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的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d: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包载的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而表面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e: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也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f: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只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g: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同时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只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h: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只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i: 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只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而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在图17-19中,a, b和c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时未形成明显的内核;d, e和f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的一个内核部分;g,h和i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负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的多个内核部分; j,k和l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所包载的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布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所形成内核的外层;a, d, g 和j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b,e,h和k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负载的均为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非水溶性成分;c,f,i和l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同时负载细胞或组织组分中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
在本发明所述制备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的方法为常用制备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制备纳米或微米疫苗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所采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材料为有机高分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 poly(I:C)、卡介苗(BCG)、锰佐剂或CpG。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制备方法、制备过程、所采用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制备材料、免疫佐剂的种类和浓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采用的复乳法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第一预定体积的含有第一预定浓度的水相溶液加入第二预定体积的含有第二预定浓度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有机相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相溶液可含有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各组分以及免疫增强佐剂poly(I:C)、BCG、锰佐剂或CpG;裂解物中的各组分在制备时分别为水溶性组分或者是溶于增溶剂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或者是溶解于增溶剂中的全细胞组分。水相溶液所含有来自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的浓度或者是来自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的溶于增溶剂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的浓度,也即第一预定浓度要求蛋白质多肽浓度含量大于1 ng/mL,能负载足够抗原以激活相关免疫反应。免疫增强佐剂在初始水相中的浓度为大于0.01 ng/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相溶液含有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各组分以及免疫增强佐剂poly(I:C),BCG、锰佐剂或CpG;裂解物中的各组分在制备时分别为水溶性组分或者是溶于增溶剂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水相溶液所含有的水溶性组分的浓度或者是来自溶于增溶剂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的浓度,也即第一预定浓度要求蛋白质多肽浓度含量大于1 ng/mL,能负载足够癌症抗原以激活相关免疫反应。免疫增强佐剂在初始水相中的浓度为大于0.01 ng/mL。
在本发明中,将医用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二预定体积的含有第二预定浓度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有机相。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用高分子材料为PLGA,有机溶剂选用二氯甲烷。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二预定浓度的范围为0.5mg/mL-5000mg/mL ,优选为100 mg/mL。
在本发明中,之所以选择PLGA或修饰的PLGA,是由于该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且已被FDA批准用作药物辅料。研究表明PLGA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因而适合作为疫苗制备时的辅料。
实际中,有机相的第二预定体积根据其和水相的第一预定体积的比例进行设定,在本发明中,水相的第一预定体积和有机相的第二预定体积之比的范围为1:1.1-1:5000,优先地为1:1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第一预定体积、第二预定体积和第一预定体积与第二预定体积之比进行调整以调整制备的纳米粒或微米粒的尺寸大小。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大于2秒的超声处理或大于1分钟的搅拌或进行均质化处理或者采用微流控处理。该步骤是为了进行纳米化或微米化,超声时间长短或搅拌速度及时间能控制制备的纳米粒子大小,过长或过短都会带来粒径大小的变化,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时间。在本发明中,超声时间大于0.1秒,比如2~200秒,搅拌速度大于50rpm,比如50 rpm~500 rpm,搅拌时间大于1分钟,比如60~600秒。
步骤3,将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第三预定体积的含有第三预定浓度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并进行大于2秒的超声处理或大于1分钟的搅拌或进行均质化处理或者采用微流控处理。该步骤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乳化剂水溶液中继续超声或搅拌或均质化处理或者微流控处理进行纳米化或微米化。
在本发明中,乳化剂水溶液为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第三预定体积为5 mL,第三预定浓度为20 mg/mL。第三预定体积根据其与第二预定体积的比例进行调整。在本发明中,第二预定体积与第三预定体积之的范围为1:1.1 -1:1000进行设定,优先地可以为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或微米粒子的尺寸,可以对第二预定体积和第三预定体积之比进行调整。
同样地,本步骤的超声时间或搅拌时间、乳化剂水溶液的体积以及浓度的取值根据,均为了得到尺寸大小合适的纳米粒或微米粒。
步骤4,将步骤3处理后得到的液体加入第四预定体积的第四预定浓度的乳化剂水溶液中,并进行搅拌和/或真空处理直至满足预定条件。
本步骤中,乳化剂水溶液依然为PVA, 第四预定浓度为5 mg/mL,第四预定浓度的选择,以得到尺寸大小合适的纳米粒或微米粒为依据。第四预定体积的选择依据第三预定体积与第四预定体积之比决定。在本发明中,第三预定体积与第三预定体积之比为范围为1:1.5-1:2000,优先地为1:1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尺寸可以对第三预定体积和第四预定体积之比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本步骤的预定条件为直至有机溶剂挥发完成,也即步骤1中的二氯甲烷挥发完成。
步骤5,将步骤4处理满足预定条件的混合液在以大于100 RPM的转速进行大于1分钟的离心后,去除上清液,并将剩下的沉淀物重新混悬于第五预定体积的第五预定浓度的含有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或者第六预定体积的PBS(或生理盐水)中。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5所得沉淀重新混悬于第六预定体积的PBS(或生理盐水)中时不需要冻干,可直接进行后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吸附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的相关实验。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5所得沉淀重新混悬于含有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时需进行冷冻干燥,再冷冻干燥以后再进行后续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吸附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的相关实验。
在本发明中,所述冻干保护剂选用海藻糖(Trehalose)。
在本发明中,该步骤的冻干保护剂的第五预定体积为20 mL,第五预定浓度为质量百分比4%,之所以如此设定,是为了在后续进行冷冻干燥中不影响冻干效果。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含有冻干保护剂的混悬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后,将冻干物质备用。
步骤7,将第六预定体积的步骤5中得到的重悬于PBS(或生理盐水)中的含纳米粒/微米粒的混悬液或者采用第六预定体积的PBS(或生理盐水)重悬步骤6得到的冷冻干燥后的含有纳米粒/微米粒和冻干保护剂的冻干物质,与第七预定体积的水溶性组分或者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混合后即得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为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
在本发明中,第六预定体积与第七预定体积的体积比为1:10000到10000:1,优先体积比为1:100到100:1,最优体积比为1:30到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悬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混悬液体积为10 mL,含有癌细胞裂解物或含有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水溶性组分或者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的体积与为1 mL。二者所需体积和比例可在应用中调节。
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含有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或者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中含有poly(I:C)、卡介苗(BCG)、锰佐剂或CpG,且poly(I:C)、BCG或CpG的浓度为大于1 ng/mL。
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的粒径大小为纳米级或微米级,这样能保证疫苗被抗原提呈细胞吞噬和激活免疫反应,而为了提高吞噬效率,粒径大小要在适宜的范围内。纳米疫苗的粒径大小为1nm-1000nm,更优选地,粒径大小为30nm-1000nm,最优选地,粒径大小为100nm-600nm;微米疫苗的粒径大小为1μm-1000μm,更优选地,粒径大小为1μm-100μm,更优选地,粒径大小为1μm-10μm,最优选地,粒径大小为1μm-5μm。本实施例中,纳米粒疫苗粒径大小为100nm-600nm,微米疫苗粒径大小为1μm-5μm。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尿素和盐酸胍来增溶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在实际使用中亦可使用任何其他可使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溶解于水溶液的增溶物质,如脱氧胆酸钠,SDS,pH大于7的碱性溶液,pH小于7的酸性溶液,白蛋白,卵磷脂、高浓度无机盐、Triton、吐温、DMSO、乙腈、乙醇、甲醇、DMF、异丙醇、丙醇、醋酸、胆固醇、氨基酸、糖苷、胆碱、BrijTM-35、Octaethylene glycolmonododecyl ether、CHAPS、Digitonin、lauryldimethylamine oxide、IGEPAL®CA-630;或者也可以使用上述增溶液同时溶解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8M的尿素和6M的盐酸胍水溶液来增溶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在实际使用中亦可使用任何其他可使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溶解于水溶液的尿素浓度或盐酸胍浓度;或者使用8M尿素水溶液或6M的盐酸胍水溶液等增溶剂同时溶解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纳米疫苗和微米疫苗的制备采用复乳法,在实际中也可采用任何其他常用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制备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纳米疫苗和微米疫苗的制备材料为PLGA,在实际中亦可采用任何其他可以制备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的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或者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分别包载在纳米/微米粒子内部和吸附在纳米/微米粒子表面,在实际使用时,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和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亦可混合后再包载到粒子内部或吸附到粒子表面;或者也可以采用8M尿素同时溶解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然后包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吸附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表面。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poly(I:C)、卡介苗(BCG)、锰佐剂和CpG为免疫佐剂,在实际中亦可不加入免疫佐剂或者加入任何其他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免疫佐剂,如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卡介苗细胞壁骨架、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卡介苗胞壁酰二肽、草分枝杆菌、多抗甲素、矿物油、病毒样颗粒、免疫增强的再造流感病毒小体、霍乱肠毒素、皂苷及其衍生物、Resiquimod、胸腺素、新生牛肝活性肽、米喹莫特、多糖、姜黄素、免疫佐剂polyICLC、短小棒状杆菌苗、溶血性链球菌制剂、辅酶Q10、左旋咪唑、聚胞苷酸、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聚肌苷酸、聚腺苷酸、明矾、磷酸铝、羊毛脂、植物油、内毒素、脂质体佐剂、GM-CSF、MF59、双链RNA、双链DNA、铝佐剂、CAF01、人参、黄芪等中药有效成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部分实施例中采用的疫苗为纳米疫苗,部分实施例采用的是微米疫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即基于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
本发明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由全细胞组分、纳米/微米粒子组成,或者由全细胞组分、纳米/微米粒子、免疫增强佐剂组成。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结构、制备方法、疾病治疗时的使用策略等仅为代表性方法,其他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结构、制备方法、疾病预防或治疗时的使用策略、与其他药物的联用策略亦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仅列出了本发明在部分癌症中的应用,但是本发明亦可用在其他类型的任何癌症。对于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具体方法或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技术进行常规的替换选择,而不仅限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记载。在实际应用时具体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方案、与其他药物联用情况可根据情况调整。
实施例1 肺癌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黑色素瘤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B16F10小鼠黑色素瘤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制备负载有肺癌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黑色素瘤。首先裂解LLC肺癌组织瘤块制备肺癌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有机高分子材料PLGA为纳米粒骨架材料,以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I:C))为免疫佐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有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然后采用该纳米疫苗来预防黑色素瘤。
(1)肺癌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在每只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接种2×106个LLC肺癌细胞,在肿瘤长到体积分别为约1000 mm3时处死小鼠并摘取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切块后研磨,通过细胞过滤网加入纯水并反复冻融5次,并超声裂解细胞。待细胞裂解后,将裂解物以5000g的转速离心5分钟并取上清液即为可溶于纯水的水溶性组分;在所得沉淀部分中加入8M尿素溶解沉淀部分即可将不溶于纯水的非水溶性组分转化为在8M尿素水溶液中可溶。上述所得来源于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溶解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即为肺癌肿瘤组织制备的用于预防黑色素瘤的纳米疫苗的原料来源。
将2×106个LLC肺癌细胞更换为1.5×105个B16F10细胞,再如上同样的方法,制备来源于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溶解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为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制备的用于预防黑色素瘤的纳米疫苗的原料来源。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制备纳米疫苗及作为对照的空白纳米粒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所采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材料PLGA分子量为24KDa-38KDa,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poly(I:C)且poly(I:C)既分布于纳米粒子内部也吸附于纳米粒子表面。制备方法如前所述。在纳米粒子表面负载细胞组分和免疫佐剂之前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320nm,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细胞组分和免疫佐剂后所得纳米疫苗平均粒径为340nm,纳米疫苗表面电位为-5mV左右。每1mgPLGA纳米粒子负载180μg蛋白质或多肽组分,每1mgPLGA纳米粒内外所使用的poly(I:C)免疫佐剂共约为0.01mg且内外各半。空白纳米粒粒径为290nm,空白纳米粒制备时分别采用含有等量poly(I:C)的纯水或8M尿素代替相对应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空白纳米粒子外表面吸附与纳米疫苗等量的poly(I:C)。
(3)纳米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
本研究对照组分别是PBS组、空白纳米粒+肿瘤组织裂解物组。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为模型小鼠制备黑色素瘤荷瘤小鼠。
使用肺癌肿瘤组织纳米疫苗组给药方案如下: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使用黑色素瘤肿瘤组织纳米疫苗组给药方案如下: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PBS空白对照组方案如下: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49天、42天、35天、28天和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空白纳米粒+组织裂解物对照组: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49天、42天、35天、28天和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纳米粒和游离裂解物(与纳米疫苗组等量);空白纳米粒和游离裂解物注射在不同部位;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在实验中,从第3天开始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0所示,肺癌肿瘤组织纳米疫苗处理组小鼠的肿瘤在接种后消失,而PBS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小鼠肿瘤都长大。与PBS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相比,疫苗处理组(Vaccines)小鼠在肿瘤生长速度和小鼠生存期都有显著性差异。肺癌肿瘤组织制备的纳米疫苗对黑色素瘤的预防效果好于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制备的纳米疫苗。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负载肺癌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对黑色素瘤具有交叉预防效果。
实施例2 肺癌细胞水溶性组分负载于微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黑色素瘤预防
本实施例以小鼠黑色素瘤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制备只负载有LLC肺癌细胞组分中水溶性部分的微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黑色素瘤。
本实施例中,首先裂解LLC肺癌细胞以制备LLC肺癌细胞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高分子材料为微米粒子骨架材料,以CpG为免疫佐剂制备负载有LLC细胞水溶性组分的微米疫苗。并采用该疫苗预防黑色素瘤。
(1)癌细胞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收集LLC肺癌细胞,去除培养基后采用-20℃冷冻,加超纯水后反复冻融3次,并超声裂解细胞。待细胞裂解后,将裂解物以3000g的转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即为LLC肺癌细胞中可溶于纯水的水溶性组分。上述所得来源于肺癌细胞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即为肺癌细胞制备的微米疫苗的原料来源。
将LLC肺癌细胞更换为B16F10,如上同样的方法,制备来源于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为黑色素瘤细胞制备的微米疫苗的原料来源。
(2)微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制备微米疫苗及作为对照的空白微米粒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所采用的微米粒子制备材料为有机高分子材料PLGA分子量为38KDa-54KDa,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 CpG 且CpG既分布于微米粒子内部也吸附于微米粒子表面。制备方法如前所述。在微米粒子表面吸附细胞组分和免疫佐剂后所得微米疫苗粒径为1.30 μm左右,微米粒子平均表面电位为-5mV左右。每1 mg PLGA微米粒子负载200μg蛋白质或多肽组分,每1mgPLGA微米粒内外所使用的CpG免疫佐剂为0.01mg且内外各半。空白微米粒粒径为1.25 μm左右,空白微米粒制备时分别采用含有等量CpG的纯水代替相对应的水溶性组分。
(3)微米疫苗用于癌症的预防
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制备黑色素瘤荷瘤小鼠。
微米疫苗组方案如下: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癌细胞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4mg PLGA微米粒子。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PBS空白对照组方案如下: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28天、21天、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 μL PBS。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细胞。
空白微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在接种黑色素瘤之前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空白微米粒子和与疫苗中等量的癌细胞裂解物。
在实验中,从第3天开始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由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1所示,与PBS空白对照组,空白微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相比,微米疫苗给药组中小鼠肿瘤体积生长速度均明显变慢且小鼠生存期均明显延长。而且,微米疫苗给药组中小鼠有部分小鼠肿瘤接种后完全消失。而且,肺癌细胞制备的微米疫苗较黑色素瘤细胞制备的微米疫苗取得了更好的预防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负载肺癌细胞水溶性组分的微米疫苗对黑色素瘤具有交叉预防效果。
实施例3 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肝癌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如何制备负载有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物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肝癌来说明如何使用肺癌肿瘤组织制备的疫苗交叉预防肝癌。
本实施例中,将小鼠LLC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以制备纳米疫苗。首先取得小鼠LLC肺癌肿瘤组织并将其裂解以制备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和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 为纳米粒骨架材料,以poly(I:C)为免疫佐剂制备负载有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并采用该疫苗来预防Hepa1-6 肝癌。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方法同实施例1。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方法同实施例1。
(3)负载肺癌肿瘤组织的纳米疫苗用于肝癌的预防
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制备 Hepa 1-6 肝癌荷瘤小鼠。
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 Hepa 1-6 肝癌细胞。
PBS空白对照组方案如下: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 Hepa 1-6肝癌细胞。
空白纳米粒+游离裂解物对照组: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纳米粒和与疫苗所负载的等量的游离裂解物。空白纳米粒和游离组织裂解物注射在不同部位。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Hepa 1-6 肝癌细胞。
在实验中,从第3天开始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2所示,PBS空白对照组以及空白纳米粒+组织裂解物对照组小鼠的肝癌肿瘤生长均较快。纳米疫苗给药组小鼠在接种肿瘤后肿瘤消失。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负载肺癌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对肝癌具有交叉预防效果。
实施例4 肺癌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用于肝癌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小鼠肝癌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制备负载有肺癌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肝癌。
本实施例中,首先裂解肺癌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以制备全细胞组分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为纳米粒子骨架材料,以poly(I:C)为免疫佐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同时负载有肺癌瘤块和黑色素瘤瘤块水溶性组分或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并采用该纳米疫苗来预防肝癌。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在每只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接种2×106个LLC肺癌细胞或接种1.5×105个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在肿瘤长到体积分别为约1000 mm3时处死小鼠并摘取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的裂解方法及各组分的收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制备纳米疫苗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所采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材料PLGA分子量为7KDa-14KDa,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 poly(I:C) 且poly(I:C)分布于纳米粒子内部。在制备疫苗时,水溶性组分为肺癌肿瘤组织水溶性组分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水溶性组分的混合物(等质量比);非水溶性组分为肺癌肿瘤组织非水溶性组分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非水溶性组分的混合物(等质量比)。纳米疫苗粒径为300nm左右,纳米粒子平均表面电位为-6mV左右。每1 mg PLGA纳米粒子约负载200 μg蛋白质或多肽组分, 每1mgPLGA纳米粒内外所使用的poly(I:C)免疫佐剂为0.01mg。空白纳米粒粒径为240nm左右,空白纳米粒制备时分别采用含有poly(I:C)的纯水或8M尿素代替相对应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空白纳米粒子负载与纳米疫苗等量的poly(I:C)。
(3)纳米疫苗用于癌症的预防
疫苗组和对照组具体给药方案和肿瘤生长监测方案如实施例3。
(4)实验结果
如图2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纳米疫苗预防组肿瘤生长速度和小鼠生存期都有显著性差异。而且,疫苗组大部分小鼠肿瘤接种后消失。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负载肺癌肿瘤组织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对肝癌具有预防效果。
实施例5 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和结肠癌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本实施例以小鼠胰腺癌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制备负载有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和结肠癌肿瘤组织裂解物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治疗胰腺癌。
本实施例中,将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和MC38结肠癌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以制备纳米疫苗。首先取得小鼠黑色素瘤和结肠癌肿瘤组织并将其裂解以制备水溶性组分和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在制备疫苗时,水溶性组分为结肠癌肿瘤组织水溶性组分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水溶性组分的2:1质量比混合物;非水溶性组分为结肠癌肿瘤组织非水溶性组分和黑色素瘤肿瘤组织非水溶性组分的2:1质量比混合物。以PLGA为纳米粒子骨架材料,以poly(I:C)为免疫佐剂制备负载有肿瘤组织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然后采用该疫苗治疗Pan02胰腺癌荷瘤小鼠。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在每只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接种2×106个MC38结肠癌细胞或接种1.5×105个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在肿瘤长到体积分别为约1000 mm3时处死小鼠并摘取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的裂解方法及各组分的收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制备纳米疫苗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3)纳米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
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制备胰腺癌瘤小鼠。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1×106个个Pan02细胞。疫苗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PBS空白对照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空白纳米粒+裂解物对照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纳米粒和与疫苗所负载的等量的游离裂解物。在实验中,从第3天起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纳米疫苗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而且,有部分小鼠肿瘤接种后消失。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负载黑色素瘤和结肠癌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对胰腺癌具有交叉治疗效果。
实施例 6 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负载于微米粒子内部用于肺癌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小鼠肺癌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制备负载有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微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肺癌。在实际应用时具体剂型,佐剂,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方案可根据情况调整。
本实施例中,将小鼠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微米粒子内部以制备微米疫苗。首先取得小鼠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并将其裂解以制备水溶性组分和溶于8M尿素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50:50) 和甘露糖修饰的PLGA为微米粒骨架材料,以CpG为免疫佐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有肿瘤组织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微米疫苗。该微米疫苗具有靶向树突状细胞的能力。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在每只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接种1.5×105个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在小鼠所接种肿瘤长到1000 mm3时处死小鼠并摘取肿瘤组织。肿瘤组织裂解和组分收集方法同实施例1。
(2)微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微米疫苗及作为对照的空微米粒采用溶剂挥发法中的复乳法,所采用微米粒子制备材料PLGA(50:50) 分子量为38KDa-54KDa,所采用的甘露糖修饰的PLGA(50:50)分子量为38KDa-54KDa。在靶头修饰微米疫苗组中未修饰PLGA,甘露糖修饰的PLGA的质量比为8: 2。无靶头修饰微米疫苗组全部采用未修饰PLGA制备。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CpG且CpG分布于微米粒子内部。制备方法如前所述微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20μm左右,平均表面电位为 -8 mV左右。每1 mg PLGA微米粒子负载 60μg 蛋白质或多肽组分, 每 1mg PLGA微米粒内外所使用的CpG免疫佐剂为0.01mg且内外各半。空白微米粒粒径为1.10 μm 左右,空白微米粒制备时分别采用含有等量CpG的纯水或8M尿素代替相对应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
(3)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微米疫苗用于癌症的预防
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为模型小鼠制备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疫苗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癌细胞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微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微米粒子。PBS空白对照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空白微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微米粒和与疫苗所负载的等量的游离细胞裂解物。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2×106个个LLC肺癌细胞。在实验中,从第3天起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5所示,与PBS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微米粒+细胞裂解物对照组相比,微米疫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这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负载黑色素瘤肿瘤组织中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主动靶向微米疫苗肺癌具有预防效果,而且靶头修饰的微米疫苗(Mannose modified)要好于未经靶头修饰的微米疫苗。
实施例7 肺癌肿瘤组织或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并以卡介苗(BCG)为免疫佐剂的纳米疫苗用于肝癌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小鼠肝癌为癌症模型并以BCG为免疫佐剂来说明如何采用负载有肺癌肿瘤组织或者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预防肝癌。
本实施例中,首先裂解肺癌或黑色素瘤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为纳米粒子骨架材料,以BCG为免疫佐剂分别制备负载有肺癌或者黑色素瘤肿瘤组织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该实施例中肿瘤组织裂解及裂解物收集和增溶方法同实施例1。
(2)BCG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该实施例中BCG的裂解及裂解物收集和增溶方法同实施例2中癌细胞的裂解方法,只是将癌细胞换成BCG。
(3)纳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纳米疫苗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等均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在该实施例中,纳米疫苗负载的免疫佐剂由poly(I:C)换成了BCG裂解物中的水溶性成分或非水溶性成分。
(4)纳米疫苗用于肝癌的预防
选取雌性C57BL/6为模型小鼠制备Hepa 1-6 肝癌荷瘤小鼠。疫苗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粒子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疫苗。PBS空白对照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空白纳米粒+裂解物对照组在肿瘤接种前第35天、第28天、第21天、第14天和第7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纳米粒和与疫苗所负载的等量的游离裂解物。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Hepa1-6肝癌细胞。在实验中,从第3天起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6所示,与对照组相比,以BCG为佐剂的纳米疫苗给药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负载肺癌或者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可以预防肝癌。而且,负载肺癌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对肝癌交叉预防的效果要好于负载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
实施例8 6M盐酸胍溶解肺癌和结肠癌肿瘤组织组分并负载于微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本实施例以小鼠乳腺癌为癌症模型来说明如何采用6M盐酸胍溶解全细胞组分并制备负载有全细胞组分的微米疫苗以治疗乳腺癌。本实施例中,以4T1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为癌细胞模型。首先对肺癌和结肠癌肿瘤组织细胞进行灭活和变性处理并以6M盐酸胍裂解肿瘤组织并溶解全细胞组分。然后,以PLGA为微米粒子骨架材料,以CpG为免疫佐剂制备负载全细胞组分的微米疫苗。然后采用该微米疫苗来治疗乳腺癌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在C57BL/6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LLC肺癌细胞或者接种2×106个MC38结肠癌细胞,在肿瘤长到体积1000 mm3时处死小鼠并摘取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切块后研磨,通过细胞过滤网过滤并收集过滤所得肿瘤组织细胞。所得肿瘤组织细胞分别采用紫外线和高温加热进行灭活和变性处理,然后采用适量6M盐酸胍裂解肺癌和结肠癌肿瘤组织细胞并溶解组织裂解物,将肺癌的肿瘤组织裂解物与结肠癌肿瘤组织裂解物混合后即为制备疫苗的原料来源。
(2)微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微米疫苗及空白微米粒子采用分子量为38KD-54KD的PLGA(50:50),制备方法如前所述。 采用CpG为免疫佐剂。所制备微米疫苗平均粒径为2.5μm左右,微米粒子表面电位为-4mV。每1mg PLGA微米粒子内外负载蛋白质和多肽组分为210μg,每1mgPLGA纳米粒内外所使用的CpG免疫佐剂共0.01mg且内外各半。
(3)微米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
选取6-8周的雌性BALB/c制备4T1荷瘤小鼠。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背部右下方皮下接种4×105个4T1细胞。疫苗治疗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皮下注射4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4 mg PLGA微米疫苗。PBS空白对照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空白微米粒+裂解物对照组在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皮下注射等量肿瘤组织裂解物,以及负载有等量CpG而不负载任何细胞裂解物成分的4mg PLGA空白微米粒。在实验中,从第3天起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生存期实验中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7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负载两种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微米疫苗给药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的负载肺癌和结肠癌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微米疫苗对乳腺癌具有治疗效果。
实施例9 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肝癌的预防
本实施例以如何制备负载有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物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肝癌来说明如何使用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制备的疫苗交叉预防肝癌。
本实施例中,将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肿瘤组织裂解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以制备纳米疫苗。首先取得小鼠肿瘤组织并将其裂解以制备肿瘤组织的水溶性组分和溶于6M盐酸胍中的原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 为纳米粒骨架材料,以poly(I:C)为免疫佐剂或不带免疫佐剂制备负载有裂解物的水溶性组分和非水溶性组分的纳米疫苗,并采用该疫苗来预防Hepa 1-6 肝癌。
(1)肿瘤组织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方法同实施例1。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含免疫佐剂组不加入poly(I:C) 。
(3)负载肿瘤组织的纳米疫苗用于肝癌的预防
选取6-8周的雌性C57BL/6制备 Hepa 1-6 肝癌荷瘤小鼠。
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肿瘤组织裂解物中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疫苗和200μL内部和表面都负载溶于8M尿素中原非水溶性成分的2mg PLGA纳米疫苗。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 Hepa 1-6 肝癌细胞。
PBS空白对照组方案如下: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PBS。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 Hepa 1-6肝癌细胞。
空白纳米粒+裂解物对照组:在接种肝癌细胞之前第49天、第42天、第35天、第28天和第14天分别皮下注射400μL 空白纳米粒和与疫苗所负载的等量的游离细胞裂解物。空白纳米粒和游离细胞裂解物注射在不同部位。在第0天给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Hepa 1-6 肝癌细胞。
在实验中,从第3天开始每3天记录一次小鼠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采用公式v=0.52×a×b2计算,其中v为肿瘤体积,a为肿瘤长度,b为肿瘤宽度。出于动物实验伦理,在小鼠生存期试验中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mm3即视为小鼠死亡并将小鼠安乐死。
(4)实验结果
如图28所示,PBS空白对照组以及空白纳米粒+组织裂解物对照组小鼠的肝癌肿瘤生长均较快。纳米疫苗给药组小鼠在接种肿瘤后部分小鼠肿瘤消失。而且,含有免疫佐剂的疫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不含佐剂的疫苗组。这说明免疫佐剂有助于疫苗发挥功效。
实施例10肺癌癌细胞全细胞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和表面用于黑色素瘤的预防
本实施例说明如何制备负载有肺癌癌细胞的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并应用该疫苗预防黑色素瘤。 本实施例中,首先裂解LLC癌细胞以制备相应的水溶性组分和溶于8M尿素的非水溶性组分。然后,以PLGA为骨架材料,以胶体锰为免疫佐剂制备纳米疫苗。
(1)癌细胞的裂解及各组分的收集
LLC肺癌癌细胞的裂解方法及各组分收集方法同上。
(2)纳米疫苗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纳米疫苗及空白纳米粒采用复乳法制备,水溶性组分负载于纳米粒子内部而非水溶性组分负载于纳米疫苗表面,所采用的纳米粒子制备材料PLGA分子量为7KDa-17KDa,所采用的免疫佐剂为胶体锰且胶体锰分布于纳米粒子内部。在180μL Na3PO4 (0.028M)中加入20μLMnCl2 (0.2M)制得胶体锰,然后与300μL水溶性组分(80 mg/mL)混合后加入1 mL含100mg PLGA的二氯甲烷中超声制备初乳,尔后将上述样品加入2.5 mL 的20mg/mL 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超声,尔后加入50 mL含5 mg/mL PVA的水溶液中搅拌3小时,尔后在12000g离心30 min 后采用10 mL 4%的海藻糖水溶液重悬纳米粒并冷冻干燥48h。在使用前将上述样品溶于9 mL PBS中并于1 mL 溶于8M尿素中的非水溶性组分(80mg/mL)混合后室温作用10 min后即可使用。负载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平均粒径为350nm左右,纳米疫苗表面电位为-5mV左右;每1 mg PLGA纳米粒子约负载180μg蛋白质或多肽组分。空白纳米粒粒径为320nm左右,空白纳米粒负载等量的胶体锰。
(3)纳米疫苗用于癌症的预防
疫苗组小鼠每次每只小鼠给药药剂量为400μL 含4 mg PLGA 的纳米疫苗,对照组组每次每只小鼠给予400 μL PBS或者空白纳米粒+游离裂解物。预防时的给药方案和小鼠肿瘤接种和监测方案实施例1。
(4)实验结果
如图29所示,疫苗处理组约90%小鼠的肿瘤在接种后消失;而PBS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小鼠的肿瘤都长大且生长速度很快。综上所述,负载肺癌癌细胞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疫苗对黑色素瘤具有预防效果。
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疫苗系统可用于制备交叉预防和/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制备过程及应用领域如图30所示。在制备时可裂解细胞或组织后先分别收集水溶性组分和水不溶性组分并分别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或者也可以直接采用含有增溶剂的增溶液直接裂解细胞或组织并溶解全细胞组分并制备纳米疫苗或微米疫苗。

Claims (4)

1.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纳米癌症疫苗和/或微米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包括全细胞组分、纳米和/或微米粒子、免疫佐剂;所述全细胞组分为肺癌细胞全细胞组分和/或肺癌组织全细胞组分;所述交叉预防或治疗的异种癌症为黑色素瘤;所述免疫佐剂为poly(I:C);所述全细胞组分为水溶性成份和/或非水溶性成份;所述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为肺癌细胞或肺癌组织中全细胞的可溶于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的原水溶性部分;所述全细胞的非水溶性成分为肺癌细胞或肺癌组织中全细胞的原非水溶性部分采用增溶方法由在纯水中不溶变为在含增溶剂的水溶液中或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和/或微米粒子的制备材料包括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无机材料;所述纳米癌症疫苗的粒径为1nm~1000nm;所述微米癌症疫苗的粒径为1μm~1000μm;所述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nm~1000nm;所述微米粒子的粒径为1μm~10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或非水溶性成分分别或同时被包载于纳米和/或微米粒子内部,和/或分别或同时负载于纳米和/或微米粒子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表面可以不连接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靶头或者连接有主动靶向功能的靶头。
CN202111640317.8A 2021-09-18 2021-12-29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Active CN114288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18827 2021-09-18
CN202111101882 2021-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8398A CN114288398A (zh) 2022-04-08
CN114288398B true CN114288398B (zh) 2024-04-16

Family

ID=8097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0317.8A Active CN114288398B (zh) 2021-09-18 2021-12-29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8398B (zh)
WO (1) WO2023040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4199A (zh) * 2022-04-19 2022-09-02 苏州尔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癌症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系统、淋巴细胞药物及其应用
CN114958739A (zh) * 2022-04-29 2022-08-30 苏州尔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激活广谱癌细胞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086A (zh) * 2010-05-28 2012-02-08 四川大学 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肿瘤全细胞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245574A (zh) * 2020-10-23 2021-01-22 苏州大学 一种负载全细胞组分的靶向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6735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Yong Qian Tumorigenic CancerStemCells, Methods of Isolat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5873639A (zh) * 2013-09-27 2016-08-17 万科斯诺晋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自体肿瘤疫苗和方法
US20190224292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Batu Biologics, Inc. Methods of Augmenting Tumor Vaccine Efficacy through Endothelial Target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086A (zh) * 2010-05-28 2012-02-08 四川大学 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肿瘤全细胞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245574A (zh) * 2020-10-23 2021-01-22 苏州大学 一种负载全细胞组分的靶向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ross-cancer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nanovaccines or microvaccines to prevent different cancers and cancer metastasis;Lu Diao et al.;《iScience》;第25卷;第1-28页 *
Immuno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 by Nanovaccines Loaded with Whole-Cell Components of Tumor Tissues or Cells;Lin Ma et al.;《Adv. Mater. 》;第33卷;第1-14页 *
Nanoparticles-based multi-adjuvant whole cell tumor 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Shi-Ying Liu et al.;《Biomaterials》;第34卷;第8291-8300页 *
Xenogeneic cell-based vacci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Safety,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ffects with vaccine-induced immune responses;G.V. Seledtsova et al.;《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第83卷;第1247页摘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0127A1 (zh) 2023-03-23
CN114288398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5574B (zh) 一种负载全细胞组分的靶向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CN113440605B (zh) 一种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CN114288397B (zh) 基于多种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的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其制备与应用
WO2023087441A1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及其应用
JP5851550B2 (ja) 非免疫原生の疎水性タンパク質ナノ粒子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利用
WO2023115676A1 (zh) 一种树突状细胞癌症疫苗及其应用
CN114288398B (zh) 基于全细胞组分的癌症疫苗系统在制备交叉预防或治疗异种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14225021A (zh) 基于一种或多种癌细胞和/或肿瘤组织全细胞组分或其混合物的预防或治疗癌症的疫苗系统
CN112114129A (zh) 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方法
US20230288404A1 (en) Detection method for tumor-specific t cells
WO2024000724A1 (zh) 负载癌细胞全细胞组分和混合膜组分的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3082454A1 (zh) 一种基于一种或多种细菌全细胞组分的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疫苗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201786A1 (zh) 一种免疫佐剂组合物和基于该组合物的癌症疫苗及其应用
WO2023201787A1 (zh) 一种基于癌症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系统、淋巴细胞药物及其应用
CN117618602A (zh) 一种负载癌细胞裂解物组分的癌症粒子疫苗的终端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CN117653720A (zh) 一种抗原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包含其的递送粒子和应用
CN114958739A (zh) 一种细胞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激活广谱癌细胞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0

Address after: 215127 unit e637, building 5, Lecheng Plaza, phase II,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No. 218, Sangtian street, Suzhou area,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Suzhou Ersheng bio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 Xiangcheng District Ji Xue Road,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SOOCHOW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