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7281A -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7281A
CN114277281A CN202111404440.XA CN202111404440A CN114277281A CN 114277281 A CN114277281 A CN 114277281A CN 202111404440 A CN202111404440 A CN 202111404440A CN 114277281 A CN114277281 A CN 114277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zinc
phase
cupronicke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44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7281B (zh
Inventor
孟祥鹏
裴勇军
熊承义
张涵源
刘庆
李吉宝
薛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way Allo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way Allo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way Allo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way Allo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44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7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7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7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35~45wt%的Ni,10~25wt%的Zn,总量0.0001~0.2wt%的P和/或Ce,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对锌白铜成分的优化,并添加P和/或Ce元素的条件下,在合金基体中获得了已形核但未长大的β相。本发明通过对合金基体中的已形核但未长大β相的分布状态进行控制,保证合金的横截面的微观组织中,面积小于1μm2的β相的晶粒数量≥10个/10000μm2,最终获得了具有优异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切边加工性能等综合性能的易加工合金。本发明合金可被加工成棒材、线材或板带材等形式,应用于高端眼镜配件等行业。

Description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合金领域,具体是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含镍白铜和镍基合金是高端眼镜加工行业最常用的合金材料之一。眼镜配件加工一般需要进行冲压、切边、抛光和电镀,因此,需要用于生产眼镜配件的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强度、耐腐蚀性能、塑性加工性以及良好的切削加工性。锌白铜一般具有优异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性、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和一定的切削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眼镜加工行业。而从成本考虑,中低端眼镜一般采用低镍白铜,而高端眼镜则往往采用高镍白铜和镍基合金材料。
由于眼镜行业的应用特点,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要求极高,因此高端眼镜配件大都采用高镍白铜合金材料,原材料成本高,对贵金属资源铜的依赖性强,对战略性金属资源的浪费也大,这都严重制约高端眼镜配件加工行业的发展。同时,眼镜相关配件的加工过程对材料的加工硬化率要求很高,不希望材料的加工硬化率大,因加工硬化率大会导致材料不好加工,此外,材料在生产成零件的过程中,要经历模锻、冲裁、抛光等工艺过程。冲裁时,由于铜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致沿着冲裁方向会出现一定的塑性变形,宏观上看表现为在零件边部出现多余的毛刺,即“拉边”现象,为防止拉边的出现,对材料的脆性也有一定的要求。综合以上,眼镜配件行业急需贵金属含量低、加工硬化率小且具有一定脆性的合金材料进行替代。目前市场上都只是简单地通过以铜代镍来降低材料成本,而对材料其他方面的性能考虑不多,尤其是材料脆性和加工硬化率等,属于粗放式低成本替代。为保证高端眼镜配件质量,需对合金体系重新进行研究,开发出相对成本低、性能优良的铜合金材料,以适应相关市场的需求,这也是高镍白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合金具有优异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切边加工性能等综合性能,可被加工成棒材、线材或板带材等形式,应用于高端眼镜配件等行业。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35~45wt%的Ni,10~25wt%的Zn,总量0.0001~0.2wt%的P和/或Ce,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白铜合金中的Ni作为主要合金元素,能与Cu无限固溶,固溶于Cu基体中时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同时Ni也可以与包括P在内的元素通过熔炼工艺形成Ni-P等化合物。化合物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提纯合金,提升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若Ni含量过高,合金强度和硬度高,加工难度大且成本提升;而若Ni含量过低,合金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下降,无法满足产品需求。因此,35~45wt%的Ni为佳。
Zn元素能大量固溶于铜镍合金的固溶体中,形成一个广泛的单相α固溶体区,起固溶强化作用,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Zn的加入还可以大幅度提升白铜的抗大气腐蚀能力。此外,Zn的添加可以改善白铜合金的弹性性能。同时,当Zn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成分范围时,合金开始出现β相形核,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脆性,使切边加工更容易进行。但Zn含量过高时,会导致合金中β相的长大,降低合金塑性变形能力,使合金加工性下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而Zn含量过低时,合金耐腐蚀性能下降,无法满足产品需求。因此,10~25wt%的Zn为佳。
本发明白铜合金中添加的微量Ce在合金中可起到除气脱氧、脱碳、细化晶粒等作用。微量Ce与合金中的氧、碳等起反应,生产高熔点化合物而漂浮于合金熔体表面,有助于除气脱氧、脱碳等过程的进行,尤其在本发明白铜中,有效避免了Ni与C的反应,保证了合金成分的均匀一致性。另外,Ce可以有效细化合金铸造组织,改善合金组织形貌,更有利于合金结晶。若合金中Ce含量过高,会导致合金中出现过量的高熔点化合物,结晶时产生夹杂风险,同时降低合金塑性变形能力,使合金加工性下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而Ce含量过低时,难以起到除气脱氧、脱碳、细化晶粒等作用,无法满足产品需求。
本发明白铜合金中的微量P在合金中可起到除气脱氧和脱碳的作用。高镍白铜合金由于熔炼温度高,存在严重的吸气和吸氧现象,同时镍也存在吸碳倾向,而P的存在极大地解决了熔炼过程的上述工艺问题。若P含量过高,易在基体晶界处产生晶间腐蚀,对材料韧性有不良影响;而P含量过低,无法起到除气脱氧和脱碳的作用。
同时本发明人发现,微量P和/或Ce的添加对合金基体中β相的弥散分布具有促进作用,综合考虑下,将P和/或Ce的总量控制在0.0001~0.2wt%为宜。
作为优选,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中,Ni、Z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满足:5.5≤0.1Ni+0.2Zn≤9.5。本发明合金中Ni、Zn元素的含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金的耐腐蚀能力和加工性能。在Zn含量不高时,由于Ni的含量较高,合金基体为单相α组织,此时调整Ni含量对耐腐蚀性能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Zn含量较高时,合金仍为单相α组织,此时在合金中,已开始出现β相的形核,但仍需要一定的条件才会长大,这时,Zn含量的变化对合金的微观结果影响就较大,因此对合金耐腐蚀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综合考虑Ni、Zn含量的影响,Ni、Z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应满足5.5≤0.1Ni+0.2Zn≤9.5,进一步优选为7≤0.1Ni+0.2Zn≤9。
作为优选,该合金的微观组织中含有已形核而未长大的β相。铜合金中,β相通过在α相中形核并长大,此过程需要形核源及所需的能量才能完成,而提供的能量不足以使得其完成长大时,只会形成β相形核,其形貌与析出相近似。进一步地,该合金的横截面的微观组织中,面积小于1μm2的β相的晶粒数量≥10个/10000μm2。β相的结构属于原子堆垛较为松散的体心立方点阵,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β相的形成对合金的变形更加有利,加工性能随之提升;同时该已形核而未长大的β相均匀、弥散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造成了α相基体的不连续性,从而可显著提升合金的脆性,提升材料切边加工性能。若进行高温或长时间的热处理,β相出现明显的长大趋势,影响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能,因此,可通过分次热处理加以控制。
作为优选,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38~43wt%的Ni,15.01~24wt%的Zn,总量0.001~0.1wt%的P和/或Ce,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还包括含量为0.001~1.0wt%的X元素,X元素选自Mg、Al、La、Si、Fe中的至少一种。上述X元素的添加有助于细化合金晶粒、脱氧除碳,提高合金纯净度。此外,X元素还能够通过特殊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形成析出强化相,促进合金元素析出,提升合金强化效果,使铜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弹性和耐腐蚀性能。当X元素的含量大于等于0.001wt%时便会出现上述效果,但如果添加的含量超过1.0wt%,则会降低X元素的溶解度极限,析出粗的析出相粒子,严重降低合金塑性,不利于合金加工应用。因此,X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01~1.0wt%。
作为优选,对于该合金制成的厚度为2mm的扁条样品,利用冲压机进行切边测试得到的厚度变化率不超过10%。通过油压机将圆线样品压成2mm厚度的扁条,然后在冲压机上将样品在中间位置沿横截面方向切断,这时,在样品边部会产生沿变形方向的变形,使得原样品厚度变化,计算切断后样品边缘的厚度变化量△L与样品原厚度的比值,视作厚度变化率。
上述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流程为:配料→水平连铸→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成品退火,其中,每次再结晶退火温度为600~900℃,保温时间为1~4h,退火后随炉冷却或空冷,后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较前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降低0~50℃。具体地:
(1)水平连铸:本发明合金采用水平连铸方式生产铸坯,按照发明合金成分计算配料量,然后在中频感应电炉中熔化原材料,从保温炉中拉制铸坯。由于本发明合金中Ni和Zn元素的添加比例较高,对熔铸温度的控制需要加以注意,选择熔炼温度1300~1450℃,铸造温度1280~1400℃进行结晶器拉铸,若温度过低,高熔点元素Ni的熔化受阻,熔体的精炼效果也随之降低;若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Zn元素的挥发。
(2)冷加工:本发明合金优选的冷加工工艺中,道次加工率≥15%,总加工率≥50%。合理的冷加工会破碎合金铸造组织,形成适量的位错和变形组织,为后期的再结晶退火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后期形成理想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而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作用。选择大的总加工率有助于合金达成最终性能。若道次加工率过大,材料变形抗力会急剧增大,影响材料加工,甚至断裂;若道次加工率过低,会造成合金不均匀变形,导致材料损坏。退火前的冷加工起到破碎铸造组织,为后面的再结晶退火提供组织保证的作用,同时为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提供保证。为达到效果,可以采用拉伸、轧制等多种冷加工方法,通过不低于50%的冷加工率,可确保合金铸造组织完全破碎,同时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的位错等晶体缺陷,这为后续的再结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接下来的再结晶时,已存在的破碎过的组织为再结晶形核提供条件,从而再结晶后形成了均匀细小的晶粒。
(3)再结晶退火:本发明合金每次再结晶退火温度为:600~900℃,保温时间1~4h。再结晶退火是为了消除合金组织中的铸造组织和冷变形组织,形成晶粒均匀的等轴晶晶粒,有助于消除材料铸造应力,为后续变形加工和性能实现奠定组织基础。再结晶退火温度低于600℃时,只有消除应力的作用,无法完成再结晶和位错消除,进而影响材料塑性恢复。而温度高于900℃时,合金利用再结晶后的剩余能量,导致β相长大,降低合金强度、韧性及耐腐蚀性能。本发明合金采用分次的退火组合,即后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较前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降低0~50℃,更有助于形成更为均匀、晶粒度可调控的晶粒组织结构,为形成已形核而未长大的β相组织提供动力,从而为实现最终的切边加工性能奠定基础。
(4)成品退火:本发明成品退火的温度选择在650~750℃,保温时间2~12h。若退火温度低于650℃,合金软化的驱动力小,对降低合金的位错密度不显著,去应力效果差;若退火温度高于750℃,位错密度下降迅速,组织容易粗大,降低材料的加工性能。
针对不同应用,本发明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可被加工成棒材、线材或板带材等形式,以满足不同下游产品的加工应用需求,尤其是眼镜配件行业的加工应用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锌白铜成分的优化,并添加P和/或Ce元素的条件下,在合金基体中获得了已形核但未长大的β相。
(2)本发明通过对合金基体中的已形核但未长大β相的分布状态进行控制,保证合金的横截面的微观组织中,面积小于1μm2的β相的晶粒数量≥10个/10000μm2,最终获得了具有优异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切边加工性能等综合性能的易加工合金。
(3)本发明合金相较于传统高端眼镜配件材料,对贵金属资源铜的依赖性低,成本更低、性能优良,可被加工成棒材、线材或板带材等形式,应用于高端眼镜配件等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5的合金线材的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按实施例1~10、对比例1的成分配料并制备合金线材样品:按表1的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成分所示的铜合金配料,在1280~1450℃下进行熔铸,得到化学成分合格的Ф16mm铸坯;将上述铸坯以不小于50%的冷加工率进行拉伸或轧制,得到Ф10mm坯料;然后在800~900℃、保温时间1~4h条件下进行再结晶退火,之后以不小于50%的冷加工率继续进行拉伸,得到Ф6.5mm拉伸坯;再在700~800℃、保温时间1~4h条件下进行再结晶退火,然后继续以不小于50%的冷加工率进行拉伸,得到Ф4mm拉伸坯;之后在600~700℃、保温时间1~4h条件下进行再结晶退火,然后进行冷加工,最终得到Ф3mm线材样品,在650~750℃、保温时间2~12h条件下进行成品退火。
对于得到的样品,在以下方法或条件下进行特性评价:
室温拉伸试验按照《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在电子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上测试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屈服强度等性能。
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构等信息。利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图像处理装置观察样品截面100μm×100μm的视场,测定视场内存在的面积为1μm2以下的β相的晶粒数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内β相的晶粒数量A。
利用油压机、冲压机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表征合金材料的切边加工性能。取长度20mm的Ф3mm线材样品,通过油压机将圆线样品压成2mm厚度的扁条,然后在冲压机上将样品在中间位置沿横截面方向切断,这时,在样品边部会产生沿变形方向的变形,使得原样品厚度变化,计算切断后样品边缘的厚度变化量△L与样品原厚度的比值,视作厚度变化率。厚度变化率越小,则尺寸精度越高,对应的切边加工性能更好。
实施例1~10、对比例1的合金成分见表1,性能见表2;其中对比例1为常规B40合金成分。
实施例5的合金线材的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见图1,图1中“谱图2”点处的能谱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本发明合金实施例与对比例合金的整体性能对比发现,本发明合金的抗拉强度为450~900MPa,对于该合金制成的厚度为2mm的扁条样品,利用冲压机进行切边测试得到的厚度变化率不超过10%,与常规B40合金相比,在保证合金强度的同时,在切边加工性能上表现更为优异。
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合金成分
Figure BDA0003371814320000061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合金性能
Figure BDA0003371814320000071
表3实施例5合金的能谱分析结果
元素 wt% 原子百分比
C 0.03 0.16
O 0.99 3.71
Ni 38.33 39.28
Cu 39.17 37.08
Zn 21.48 19.77
总量 100.00 100.00

Claims (9)

1.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35~45wt%的Ni,10~25wt%的Zn,总量0.0001~0.2wt%的P和/或Ce,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中,Ni、Z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满足:5.5≤0.1Ni+0.2Zn≤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微观组织中含有已形核而未长大的β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横截面的微观组织中,面积小于1μm2的β相的晶粒数量≥10个/10000μ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38~43wt%的Ni,15.01~24wt%的Zn,总量0.001~0.1wt%的P和/或Ce,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还包括含量为0.001~1.0wt%的X元素,X元素选自Mg、Al、La、Si、Fe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对于该合金制成的厚度为2mm的扁条样品,利用冲压机进行切边测试得到的厚度变化率不超过10%。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流程为:配料→水平连铸→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再结晶退火→冷加工→成品退火,其中,每次再结晶退火温度为600~900℃,保温时间为1~4h,退火后随炉冷却或空冷,后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较前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温度降低0~50℃。
9.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在眼镜配件行业中的应用。
CN202111404440.X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277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4440.XA CN114277281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4440.XA CN114277281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281A true CN114277281A (zh) 2022-04-05
CN114277281B CN114277281B (zh) 2022-09-13

Family

ID=8087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4440.XA Active CN114277281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728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0955A (ja) * 1988-12-22 1990-07-02 Nippon Mining Co Ltd 曲げ加工性の良好な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CN101717879A (zh) * 2009-12-11 2010-06-02 清华大学 一种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7463A (zh) * 2010-04-09 2010-07-28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无铅易切削锌白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2292A (zh) * 2011-08-16 2011-11-16 中南大学 高抗变色环保易切削白色铜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06086517A (zh) * 2016-08-31 2016-11-09 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 一种镍锌高强度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1750A (zh) * 2017-05-22 2017-09-12 宁波博威合金板带有限公司 一种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03500A (zh) * 2021-06-21 2021-09-17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弹耐腐蚀高镍锰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0955A (ja) * 1988-12-22 1990-07-02 Nippon Mining Co Ltd 曲げ加工性の良好な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CN101717879A (zh) * 2009-12-11 2010-06-02 清华大学 一种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7463A (zh) * 2010-04-09 2010-07-28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无铅易切削锌白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2292A (zh) * 2011-08-16 2011-11-16 中南大学 高抗变色环保易切削白色铜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06086517A (zh) * 2016-08-31 2016-11-09 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 一种镍锌高强度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1750A (zh) * 2017-05-22 2017-09-12 宁波博威合金板带有限公司 一种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03500A (zh) * 2021-06-21 2021-09-17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弹耐腐蚀高镍锰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281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2559B1 (ko) 구리 합금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194151B1 (en) Cu-ni-si-co-base copper alloy for electronic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copper alloy
EP2692879B1 (en) Cu-co-si-based copper alloy strip for electron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80210353A1 (en) High-strength copper alloys with excellent bending workability and terminal connectors using the same
CN111235427B (zh) 一种易切削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46791A (zh) 电子材料用Cu-Ni-Si-Co系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1834273A (zh) 冲压加工性优异的钛铜
CN1327016C (zh) 具有改善的冲压冲制性能的铜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6901B (zh) 一种Cu15Ni8Sn高强耐磨合金杆/丝的制备方法
CN110952019B (zh) 一种易切削锌白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63019B (zh) 一种高强度高弹性铜镍锰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046810A (ja)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40026A (ja) 強度および成形性に優れたチタン合金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304488A (zh) 一种耐应力开裂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JPH0920943A (ja) 電子電気部品用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52728A (zh) 电子材料用Cu-Co-Si系合金
CN113403500B (zh) 一种高强高弹耐腐蚀高镍锰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86027A (zh) 一种抗高温软化的Cu-Ni-Sn系高强高弹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3008B (zh) 一种高强高弹含铌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136746A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277281B (zh) 一种易加工高锌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77280B (zh) 一种析出强化型锡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5270B (zh) 锡磷青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02027B (zh) 一种钛青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8637B (zh) 一种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