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2438B -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2438B
CN114272438B CN202111655587.6A CN202111655587A CN114272438B CN 114272438 B CN114272438 B CN 114272438B CN 202111655587 A CN202111655587 A CN 202111655587A CN 114272438 B CN114272438 B CN 114272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s
bone repair
tracer material
biological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5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2438A (zh
Inventor
姜莹莹
陈昱彤
刘俪佳
徐可
黄标通
井莹莹
杨婧芝
王秀惠
李蒙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6555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2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2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2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2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生物培养基提供磷源、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进行共孵育;扩散平衡后加入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金属量子点随无机金属离子盐和磷源共沉淀,分离、清洗沉淀物后,得到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生物培养基为磷源、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在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的作用下,金属量子点随无机金属离子盐和磷酸根共沉淀,得到的具有荧光增强的骨修复示踪材料,属于生物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荧光生物探针是用于生物成像和监测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的纳米荧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染料、荧光蛋白、半导体量子点、金纳米团簇、碳点等。纳米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对生物体进行体外成像,还可以实现体内成像。这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结合现代医学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快、更有效地解决临床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荧光生物探针都是用于药物追踪或癌症治疗等领域,用于骨修复示踪的多功能荧光生物探针比较少。量子点因其荧光强度高、吸收光谱宽、耐光漂白等优异的光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领域,有望开发成为具有多功能的荧光生物探针,但其固有的缺点(如合成相对困难、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等)限制了它的使用。
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将量子点偶联到蛋白质分子上或者是覆盖一层低毒物质来降低其毒性,但量子点和其他物质结合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荧光减弱或淬灭。基于光学原理,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发展出了种类繁多的制备方法来增强量子点的荧光,例如通过调节尺寸大小、荧光分子聚集、蛋白质吸附、改进合成工艺和环境优化等来增强量子点荧光。但是,这些方法修饰后的量子点通常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和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
虽然,目前增强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方法很多,但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利用生物培养基作为磷源,将金属量子点和可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通过矿化聚集同时实现荧光增强和骨修复的多功能、高活性荧光示踪材料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方法。
具体来说,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生物培养基提供磷源、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进行共孵育;扩散平衡后加入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金属量子点随无机金属离子盐和磷源共沉淀,分离、清洗沉淀物后,得到具有高活性的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
本方法制备得到的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较好的稳定性,可被细胞吞入,且吞入效率较高,同时对细胞无毒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较佳地,所述生物培养基为含磷生物培养基,优选为α-MEM、高糖DMEM或低糖DMEM。
较佳地,所述金属量子点包括采用谷胱甘肽或蛋白还原制备的金或银荧光量子点或所述荧光量子点经团聚形成的团簇。
较佳地,所述金属量子点在所述生物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为1~100mg/L,优选为25~45mg/L。
较佳地,将所述金属量子点加入生物培养基后,调节生物培养基的pH为5.0~10.0,优选为6.0~8.0,更优选为7.4。
较佳地,所述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包括水溶性钙盐、铜盐、锌盐、钴盐或锰盐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中阳离子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500mmol/L,优选为10~50mmol/L。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会影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生物矿化效率,从而影响其荧光强度。
较佳地,所述共孵育与所述共沉淀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20~40℃,优选为35~40℃,更优选为37℃;所述共孵育的时间为0.1~2小时,震荡速率为50~300rpm;所述共沉淀的时间为0.5~8小时,震荡速率为50~300rpm。
较佳地,所述金属量子点与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的用量比为0.002~100g/mol,优选为0.1~1.0g/mol。控制两者的用量比对促进共沉淀、调控材料形貌以及提高荧光强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含有金属量子点的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其中,所述金属量子点聚集并均匀分布于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中,所述金属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增强1~10倍。
较佳地,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的粒径为50~400nm,优选为80~200nm。该粒径范围内,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更容易被细胞摄取,且对细胞的伤害较小。
本发明以生物培养基提供磷源、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并加入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其中,生物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与无机金属离子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原位结合形成磷酸金属生物矿物,发光金属量子点作为调控剂,为生物矿物的形成提供活性位点,通过与生物矿物的相互作用吸附于产物的表面或内部,形成具有高荧光强度、稳定的高活性骨修复示踪材料,生物培养基中磷酸根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对发展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提高其荧光强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扩展金属荧光量子点的应用范围,促进其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有益效果
(1)所得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尺寸均匀,稳定性高(参见图1、图7和图13),由非晶相生物矿物和金属量子点共同组成;
(2)制备的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生物相容性好,易被细胞摄取,适用于靶向成像、疾病预防与诊断、分子识别和检测、药物递送等生物医学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为谷胱甘肽调控的金量子点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3为对比例1中对照样磷酸钙(CaP)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为实施例1中样品的元素面扫图片及电子衍射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样品、对照样2中样品、金量子点以及磷酸钙的Zeta电位图;
图6为实施例1中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样品在PBS中6小时(左上)和2天(左下)的透射电镜照片,对照样品CaP在PBS中6小时(右上)和2天(右下)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8为实施例2中Au-GSH@ACP-0.5Ca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9为实施例3中Au-GSH@ACP-2Ca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10为Au-GSH(pH 3.4)、Au-GSH(pH 7.4)、Au-GSH@ACP、Au-GSH@ACP-0.5Ca、Au-GSH@ACP-2Ca样品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的(λ=365nm)的光学照片;
图11为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中样品、对比例1中对照样磷酸钙(Ca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2、4、7天的细胞增殖示意图,其中各天的7个示意柱状图从左往右分别表示Control、Au-GSH@ACP-10μg/mL、Au-GSH@ACP-100μg/mL、Au-GSH@ACP-200μg/mL、CaP-10μg/mL、CaP-100μg/mL、CaP-200μg/mL对应的细胞增殖情况;
图12为浓度为100μg/mL的实施例1中样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孵育1小时、5小时的共聚焦显微镜照片;
图13为实施例1、4~6中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14为实施例1、4~6中样品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的(λ=365nm)的光学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和/或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经研究发现:谷胱甘肽或蛋白还原制备的金、银等金属荧光量子点或其经团聚形成的团簇,与生物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反应会产生不完全矿化,出现少量的聚集,而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加入后,一方面,溶液中的无机金属离子和生物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金属纳米球生物矿物,具有骨修复性;另一方面,无机金属离子可以使金、银等金属荧光量子点或其经团聚形成的团簇随着生物矿物的形成与其共沉淀,并均匀分布于所得矿物中,增强该金属量子点的荧光强度。
发光金属量子点、生物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以及无机金属离子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三者复合,显著提高了量子点的聚集度,使其具有高亮度。生成的磷酸金属生物矿物可促进胶原矿化,具有骨修复性,而聚集的金属量子点在生物矿物表面或内部存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形成稳定聚集的发光体-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与此同时,由于磷酸根离子来源于生物培养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改善。
本发明采用生物培养基提供磷源,将金属量子点与培养基共孵育后,引入无机金属离子盐,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用于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疾病预防与诊断等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金属量子点制备;(2)共孵育;(3)共沉淀。
(1)金属量子点制备。作为金属量子点,可以选择采用谷胱甘肽或蛋白还原制备的金、银等金属荧光量子点或其经团聚形成的团簇。以金量子点为例,可以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常温下,将新鲜配制的0.5mL 20mM的HAuCl4溶液、0.15mL 100mM的谷胱甘肽(还原型)溶液和4.35mL的超纯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500rpm的搅拌条件下,将该混合溶液加热到70℃,反应24h,用1M的稀NaOH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至7.4,即可得到所述金量子点。
(2)共孵育。取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金属量子点溶液,加入至常规市售的α-MEM、高糖或低糖DMEM等培养基中,以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生物培养基为磷源,在20~40℃的摇床中,50~300rpm的震荡速率下共孵育6~120min达到扩散平衡(溶液中无明显沉淀),震荡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H保持在6.0~8.0。控制上述金属量子点在所述生物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为1~100mg/L,优选为25~45mg/L,控制在此范围内可更好地调控产物的尺寸及矿化产物结构的稳定性。该共孵育的过程可使得金属量子点与培养基中的成分充分接触并相互作用,当后续加入无机盐离子后,能够促进生成尺寸、组成、荧光强度均一的骨修复示踪材料。
(3)共沉淀。向步骤(2)中得到的扩散平衡后的共孵育液中,加入水溶性金属离子盐溶液,控制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中阳离子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500mmol/L,在摇床中以50~300rpm的震荡速率下反应30min~8h。整个过程温度保持恒定,优选为35~40℃,得到在紫外光照射下荧光增强的矿化聚集骨修复示踪材料悬液。上述反应时间太短或太长,抑或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产物的物相、形貌以及荧光强度。对生成的产物进行分离和清洗处理,即得到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将生成的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从生物培养基中分离,可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离心设备中,3000~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30min。
作为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可采用常用的水溶性钙盐、铜盐、锌盐、钴盐和锰盐等,例如氯化钙/铜/锌/钴/锰、硝酸钙/铜/锌/钴/锰、乙酸钙/铜/锌/钴/锰等,应理解,可采用一种水溶性钙/铜/锌/钴/锰盐,也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水溶性钙/铜/锌/钴/锰盐。分离的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过滤或静置沉淀分离等,清洗可采用水洗和/或乙醇洗。
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的粒径为50~400nm,优选为80~200nm。在该粒径范围内,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更容易被细胞摄取,且对细胞的伤害较小。
本发明提供的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生物相容性好,易被细胞摄取,适用于生物成像、疾病预防与诊断、分子识别和检测、药物递送等生物医学领域。同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疾病预防与诊断等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面进一步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下述实施例以金量子点作为调控剂,DMEM培养基作为磷源,水溶性金属离子盐选用CaCl2,但如上述,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的金属量子点、含磷生物培养基、水溶性金属离子盐代替。下述示例具体的反应温度、时间、投料量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范围内的选择,而并非限定于下文示例的具体数值。
实施例1
(1)金属量子点制备。常温下,将新鲜配制的0.5mL 20mM的HAuCl4与0.15mL100mM的谷胱甘肽(还原型)和4.35mL的超纯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500rpm搅拌条件下将该混合溶液加热到70℃,反应24h,用1M稀NaOH溶液调节pH至7.4,得到如图2所示的金量子点(Au-GSH),该量子点直径约为2~3nm,呈球形结构且分散均一。图10为该金量子点分散在不同pH的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
(2)共孵育。取1mL上述Au-GSH原产物反应液(pH已调为7.4,分散浓度为0.394g/L),加入10mL DMEM培养基中,控制Au-GSH的分散浓度为35.8mg/L,37℃下共孵育60min,达到平衡。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200μL 1M的Ca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Au-GSH@ACP。
材料学表征:
图1给出了该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的结构表征图,表明该材料为类球形的颗粒状聚合物,直径约为50~150nm;
图4给出了该复合材料的元素面扫图片及电子衍射图,元素面扫图片显示了该材料的元素组成为Au、Ca、P、S、N、O,电子衍射图显示该复合材料中的磷酸钙组分为非晶相;
图5给出了该材料(Au-GSH@ACP)的Zeta电位,显示该材料带弱负电荷,介于金量子点(Au-GSH)和磷酸钙(CaP)之间,进一步说明该材料的成功合成;
图6给出了该材料的红外光谱图,表明该复合材料中含有相对应的组分;
图7左半部分给出了该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6小时(左上)和2天后(左下)的透射电镜照片,右半部分为对照样品磷酸钙在PBS中6小时(右上)和2天(右下)的透射电镜照片;图7显示该复合材料合成后6h形貌变化不大,2天后尺寸有明显增加,与对照样品磷酸钙相比,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放置两天仍能维持原本的形貌结构;
图10给出了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相较于金量子点荧光强度明显变强,可能是因为钙离子的加入使得金量子点的聚集度增加,从而光强增加。
生物学表征:
取灭菌后的1mg步骤(3)所得的示踪材料,超声分散至5mL含10%牛血清蛋白、1%双抗的DMEM培养基中,得到含示踪材料的培养基。之后,采用细胞培养基进一步将其稀释,得到示踪材料分散浓度为10、100、200μg/mL的培养基。将第四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00/孔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24h后,将空白培养基换成上述系列浓度示踪材料的培养基,培养1、2、4、7天后,采用MTT法表征细胞的生长情况。此外,将第四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000/孔的密度种植于24孔板中,24h后,将空白培养基换成材料浓度为100μg/mL的培养基,培养1、5h后,采用质量浓度为2.5%的戊二醛溶液将细胞固定,之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表征材料进入细胞及成像情况。
图11给出了不同浓度的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2、4、7天的细胞增殖示意图,显示出在10~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该复合材料几乎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的增殖。其中“Control”表示未加样品材料进行共孵育的空白对照组。
图12给出了浓度为100μg/mL的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孵育不同时间(1h、5h)的共聚焦显微镜照片,如图显示,该复合材料可被细胞摄取,在488nm激发波长下发红色荧光,具有细胞内荧光标记效果,能持续发光,可作为骨修复示踪荧光探针使用。
实施例2
(1)、(2)同实施例1。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100μL 1M的Ca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Au-GSH@ACP-0.5Ca。
图8为该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钙离子的减少使复合材料呈网状结构,无固定形态,相较于实施例1中样品尺寸变大。
图10给出了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相较于实施例1中样品荧光强度有所减弱,但高于金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可能是由于加入钙离子的浓度可以改变金量子点的聚集度。
实施例3
(1)、(2)同实施例1。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400μL 1M的Ca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钙骨修复示踪材料Au-GSH@ACP-2Ca。
图9为该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该复合材料为球形颗粒,呈中空状,相较于实施例1中样品尺寸也有所增加。
图10给出了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相较于实施例1中样品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钙离子的加入可以增加金量子点的聚集度。
实施例4
(1)、(2)同实施例1。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200μL 1M的Zn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如图13所示的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锌骨修复示踪材料。图14为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强橙色光,光强高于金量子点/磷酸钙。
实施例5
(1)、(2)同实施例1。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200μL 1M的Co(NO3)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如图13所示的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钴骨修复示踪材料。图14为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光强略低于金量子点/磷酸钙。
实施例6
(1)、(2)同实施例1。
(3)共沉淀。取11mL步骤(2)中得到的平衡后的共孵育液,加入200μL 1M的Mn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如图13所示的高活性金量子点/磷酸锰骨修复示踪材料。图14为该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经紫外光照射下的数码照片,显示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橙色光,光强略低于金量子点/磷酸钙。
对比例1
向10mL DMEM培养基中,加入1mL去离子水和200μL 1M的Ca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矿化1h,得到对照样磷酸钙(CaP)骨修复材料。图3为该对照磷酸钙的透射电镜照片;图5给出了该对照磷酸钙的Zeta电位,显示该材料带负电荷;图11给出了对照样磷酸钙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增殖示意图,显示出在10~200微克/毫升的浓度范围内该材料几乎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的增殖。
对比例2
向1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mLAu-GSH溶液(pH 3.4)和200μL 1M的CaCl2溶液,在37℃摇床中140rpm下共孵育1h,得到对照溶液Au-GSH+Ca(pH 3.4)。图5给出了该对照溶液Au-GSH+Ca(pH 3.4)的Zeta电位,显示加入Ca2+后,Au-GSH+Ca呈弱负电性。

Claims (9)

1.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含有磷酸根离子的生物培养基提供磷源、金属量子点为调控剂进行共孵育;调节生物培养基的pH为5.0~10.0;扩散平衡后加入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所述无机金属离子和生物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金属纳米球生物矿物,无机金属离子使金属量子点随生物矿物的形成与其共沉淀,分离、清洗沉淀物后,得到粒径为50~400nm的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
所述金属量子点包括采用谷胱甘肽或蛋白还原制备的金或银荧光量子点或所述荧光量子点经团聚形成的团簇;所述金属量子点在生物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为1~100 mg/L,所述金属量子点与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的用量比为0.002~100 g/mol;
所述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包括水溶性钙盐、铜盐、锌盐、钴盐或锰盐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中阳离子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500 mmol/L;
所述共孵育与所述共沉淀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共孵育的时间为0.1~2小时,震荡速率为50~300rpm;所述共沉淀的时间为0.5~8小时,震荡速率为50~300r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培养基为α-MEM、高糖DMEM或低糖DME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量子点在所述生物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为25~45 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培养基的pH为6.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中阳离子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0~50 m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孵育与所述共沉淀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35~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量子点与水溶性无机金属离子盐的用量比为0.1~1.0 g/mol。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含有金属量子点的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量子点聚集并均匀分布于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中,所述金属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增强1~10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修复示踪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示踪材料的粒径为80~200nm。
CN202111655587.6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72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5587.6A CN11427243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5587.6A CN11427243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2438A CN114272438A (zh) 2022-04-05
CN114272438B true CN114272438B (zh) 2023-02-17

Family

ID=8087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5587.6A Active CN11427243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243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410A (zh) * 2005-04-29 2005-11-09 同济大学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78918A (zh) * 2015-12-31 2016-07-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贝壳粉制备的无定形磷酸钙/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15150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Nevada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Composite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rapeutic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7737339A (zh) * 2017-09-29 2018-02-2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磷酸钙‑生物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3164A (zh) * 2021-06-30 2021-11-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量子点-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6076A3 (en) * 2004-11-15 2007-09-19 Olympus Corporation Material for repairing biological tissues,product for repairing biological tissu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terial for repairing biological tissues
US7172811B2 (en) * 2005-03-24 2007-02-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preparing polymer nanocomposite having surface modified nanop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410A (zh) * 2005-04-29 2005-11-09 同济大学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015150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Nevada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Composite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rapeutic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5778918A (zh) * 2015-12-31 2016-07-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贝壳粉制备的无定形磷酸钙/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339A (zh) * 2017-09-29 2018-02-2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磷酸钙‑生物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3164A (zh) * 2021-06-30 2021-11-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量子点-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article agglomeration within biological media》;Hondow Nicole et al.;《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20121231;第14卷(第7期);第1-15页 *
《生物相容性量子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应用》;刘怡;《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医药卫生科技辑》;20110415;E080-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2438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4474B (zh) 红色纳米硒的生物制备方法
Chockalingam et al. Gum arabic modified Fe 3 O 4 nanoparticles cross linked with collagen for isolation of bacteria
CN107603611A (zh) 一种具有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Markova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core–shell fluorescent hybrids with distinct morphologies based on carbon dots
Li et al.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based on self-assembling peptides
CN101046452A (zh) 基于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构建生物纳米器件的方法
CN109705840A (zh) 基于亲和组装的高发光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8310397B (zh) 一种具有sers/荧光双模态靶向肿瘤细胞成像的诊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8043A (zh) 一种可见光激发、长波长发射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57371A (zh) 一种磁性纳米线制备方法
JP2014185224A (ja) 半導体ナノ粒子及び生体試料標識用蛍光プローブ
Das et al. Single step synthesized sulfur and nitrogen doped carbon nanodots from whey protein: nanoprobes for longterm cell tracking crossing the barrier of photo-toxicity
Gang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fluorescent hyaluronic acid modifie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drug carriers for tumor-targeting
Borovaya et al. Biosynthesis of quantum dot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and biomedicine
CN114272438B (zh) 一种高活性矿化聚集致荧光增强型骨修复示踪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69692A (zh) 三功能纳米球
US20230142721A1 (en) Composite of Silicate-Based Base Material and Rare-Earth Compound, Light-Emitting Nanoparticle, Cell Detection Method, Treating Method for Treating Non-Human Animal,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of Silicate-Based Base Material and Rare-Earth Compound
CN1693415B (zh)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43645A (zh)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钙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0401B (zh) 一种基于激光液相辐照制备氧化铈纳米酶的方法及应用
CN113751719B (zh) 谷胱甘肽点亮型的非巯基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udic et al. Red algae porphyridium cruentum growth stimulated by CdSe quantum dots covered with thioglycerol
Zhuravliova et al. Biotechnological method of obtaining nanoparticles of silver, cadmium, and zinc sulfides.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reation of polymeric nanocomposites
US20100044673A1 (en) Labeling fluorescent compound
Wang et al. Folic acid-functionalized L-cys/ZnS: O nanoparticles for homologous targeting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tumor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