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0623B - 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70623B CN114270623B CN202080035054.5A CN202080035054A CN114270623B CN 114270623 B CN114270623 B CN 114270623B CN 202080035054 A CN202080035054 A CN 202080035054A CN 114270623 B CN114270623 B CN 1142706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dielectric
- cavity
- window
- dielectric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6880 cross-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4—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 H01P1/2086—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multimod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3—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the coaxial cavity resonators being disposed parall to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8—Dielectric window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4—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10—Dielectric reson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滤波器,尤其,上述复合型滤波器包括:空腔滤波器,设置于多个空腔中的一个(以下,称为“基准空腔”),上述多个空腔以朝向一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于外壳;以及介质谐振滤波器,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基准空腔相邻的至少两个空腔(以下,称为“相邻空腔”),以根据上述基准空腔与上述相邻空腔之间的隔板的一部分切开而相互连通的窗口来调节上述空腔滤波器与至少两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凹口波特性的方式使得上述窗口设计在不同的位置,从而提供无需设置单独的用于形成凹口波的金属横杆等也可非常容易地设计交叉耦合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MULTI TYPE FILTER ASSEMBLY),更详细地,涉及可在提供滤波器配置设计的标准的同时使凹口波特性最大化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通常,应用于基站设备的滤波器以空腔滤波器(Cavity Filter)和介质谐振滤波器(DR Filter,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为代表。
作为空腔滤波器的代表性例,可例举凹口波滤波器,其为利用凹口波(Notch)的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其为用于各种无线通信基站及射频(RF,Radio Frequency)频带的部件,是具有仅通过特定频带的频率且衰减剩余频率信号的特性的无源元件。在如上所述的的带通滤波器的重要性特性中,通带中的插入损耗和阻带中的衰减特性等为表示滤波器的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为了减少这种衰减特性中的相邻信道或收发频带之间的干扰,特定频带中的衰减特性必须良好。
另外,与空腔滤波器相同地,介质谐振滤波器具有通过其特有的高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值以最小的损耗对输入的频率进行滤波来向输出端子仅输出期望的特定频带的频率的功能。在介质谐振滤波器中,通过调整设置在每个腔体的介质谐振器与配置于其上部的调谐螺钉之间的间隔、在位于腔体与腔体之间的隔板形成的窗口以及设置于窗口上部的调谐螺钉与窗口之间的间隔等来调节上述腔体的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特性,从而调节谐振特性(即,中心频率)及耦合特性(即,频带)。
如上所述的介质谐振滤波器由于其小型、低损耗而得到更多的发展。
但是,迄今为止,加强空腔滤波器和介质谐振滤波器的各裙边特性的方法不同,因此无法复合性地应用于单一的滤波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复合应用空腔滤波器和介质谐振滤波器,可设计各滤波器所在的空腔之间的窗口的打开方向。
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无需设置用于加强空腔滤波器之间的裙边特性的单独的金属横杆也可实现期望的裙边特性。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包括:空腔滤波器,设置于多个空腔中的一个(以下,称为“基准空腔”),上述多个空腔以朝向一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于外壳;以及介质谐振滤波器,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基准空腔相邻的至少两个空腔(以下,称为“相邻空腔”),以根据上述基准空腔与上述相邻空腔之间的隔板的一部分切开而相互连通的窗口来调节上述空腔滤波器与至少两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凹口波特性的方式使得上述窗口以中间为中心偏心地设计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其中,上述窗口可以距上述基准空腔及上述相邻空腔的底面具有规定高度。
并且,假设设置两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滤波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及第二介质滤波器时,上述窗口可包括:第一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以及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并且,为了在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生成C-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并且,为了在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生成L-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并且,假设设置三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在上述基准空腔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且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以及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时,上述窗口可包括:第一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以及第三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并且,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多C-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上述第二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并且,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多L-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能够以朝向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上述第二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并且,上述第三窗口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并且,假设设置三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在上述基准空腔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且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以及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时,上述窗口可以不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上述窗口可包括: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以及第三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并且,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C-凹口波,上述第二窗口能够以朝向设置有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一实施例,可实现如下的各种效果。
第一,具有可将空腔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复合应用于一个滤波器的效果。
第二,具有当形成设置有空腔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的各空腔之间的交叉耦合时,无需设置如单独的金属横杆的结构的效果。
第三,具有可通过改变形成于空腔之间的隔板的窗口位置来实现设计人员所要的裙边特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俯视图及部分放大图。
图3a至图3d为用于说明每个交叉耦合(Cross Coupling)结构的凹口波生成原理的概念图及结果表格。
图4a至图5c为用于说明根据窗口形状的L-耦合(L-coupling)及C-耦合(C-coupling)感应原理的立体图及电场形成图。
图6a至图7b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C-凹口波生成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图8a至图9b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L-凹口波生成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图10a至图10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一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图11a至图11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二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图12a至图12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三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外壳 10:基准空腔
21、22、23:相邻空腔 100:空腔滤波器
210:第一介质滤波器 220:第二介质滤波器
230:第三介质滤波器 300a:窗口
310a:第一窗口 320a:第二窗口
330a:第三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实施例。须注意的是,在对各个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方面,即使出现在不同附图,但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一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并不限定于其术语。并且,除非另行定义,否则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如被通常使用的词典定义的术语需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上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解释为理想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俯视图及部分放大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包括形成有向一侧开放的多个空腔的外壳1。在外壳1,可设置空腔滤波器100及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中的至少一个的多个空腔(参照图1及图2的附图标记10、21、22、23)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朝向一侧开放形成。
在多个空腔内部可分别包括:空腔滤波器100,设置有用于横电磁(TEM,Transverse Electric and Magnetic)模谐振的金属材质的谐振器;以及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设置有用于横电(TE,Transverse Electric)模谐振的介质谐振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为多个射频滤波器的组装体。众所周知,射频滤波器为仅使预设的特定频带的信号通过的装置,可根据滤波的频带分为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以及带阻滤波器等。
作为滤波器的重要特性,具有插入损耗和裙边特性,插入损耗是指信号在通过滤波器时损耗的功率,裙边特性是指滤波器的通带和阻带的陡峭程度。
上述插入损耗和裙边特性根据滤波器的阶数相互具有折衷(Trad e off)关系。即,成立如下的关系:滤波器的阶数越高,裙边特性越好,但插入损耗越差。
为了在保持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的同时改善滤波器的裙边特性,主要使用形成凹口波(衰减极)的方法,上述方法为在特定频带形成凹口波,由此在保持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的同时加强滤波器的裙边特性的方法。
众所周知,凹口波的形成通常利用交叉耦合方法。通常,交叉耦合利用耦合金属杆实现,耦合金属杆贯通定义空腔的内壁(或隔板)来设置,产生相关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现象。
图3a至图3d为用于说明各个交叉耦合结构的凹口波生成原理的概念图及结果表格,图4a至图4c为用于说明根据窗口形状的L-耦合及C-耦合感应原理的立体图及电场形成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目的在于,当生成设置有通常的金属材质的谐振器的空腔滤波器100与设置有介质谐振器的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之间的交叉耦合时,以能够在没有额外的追加结构也可生成交叉耦合的方式设计,需要先理解交叉耦合生成原理。
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L-交叉耦合结构或C-交叉耦合结构中的第二谐振为90度相位或者-90度相位时,容易用于形成交叉耦合的L-耦合的相位或C-耦合的相位与通过1-2-3路径的相位和通过1-3路径的相位相同,则并不生成凹口波,并且,若产生180度相位差,则生成凹口波。因此,在图3a中,在同相(In phase)的情况下,并不生成凹口波,但在异相(Outof phase)的情况下,生成L-凹口波,在图3b中,在同相的情况下,并不生成凹口波,但在异相的情况下,生成C-凹口波。
另外,如图3c及图3d所示,当多L-交叉耦合(Multi L-Cross Coupling)结构或多C-交叉耦合(Multi C-Cross Coupling)结构中的第二谐振为90度相位或者-90度相位时,若用于形成交叉耦合的L-耦合的相位或C-耦合的相位与通过1-2-3路径的相位和通过1-3路径的相位相同,则并不生成凹口波,并且,若产生180度相位差,则生成凹口波。并且,若通过1-3-4路径的相位与通过1-4路径的相位相同,则并不生成凹口波,并且,若产生180度相位差,则生成凹口波。因此,在图3c中,在同相的情况下,未生成凹口波,但在异相的情况下,生成多L-凹口波,在图3d中,在同相的情况下,未生成凹口波,但在异相的情况下,生成多C-凹口波。
其中,利用金属谐振器的空腔滤波器100之间的耦合通常沿纵向发生,由相位相同的偶模(Even mode)实现,利用介质谐振器的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之间的耦合通常沿横向发生,由相位相同的偶模实现。即,相同种类的滤波器之间的耦合模式由相同相位的偶模实现,但如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情况,对于不同种类的滤波器之间的耦合模式的耦合模式感应方式不同。
参照图4a至图4c,空腔滤波器100和介质谐振滤波器210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空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设置有空腔滤波器100的空腔称为“基准空腔10”,将设置有介质谐振滤波器210的空腔称为“相邻空腔21”。
在基准空腔10与相邻空腔21之间形成隔板300,在隔板300可切开一部分来设置使基准空腔10与相邻空腔21相连通的窗口300a。
图4a至图4c为窗口300a以朝向一侧(图4c的附图中的上侧)偏心且连通的方式形成的情况,当空腔滤波器100的电场(E-field)方向朝向附图中的上方时,参照图4c可知,形成于相邻空腔21内的介质谐振滤波器210的电场方向为附图中的偶模方向,即,顺时针方向。
另外,图5a至图5c为窗口300a以朝向另一侧(图5c的附图中的下侧)偏心且连通的方式形成的情况,当空腔滤波器100的电场方向朝向附图中的上方时,参照图5c可知,形成于相邻空腔21内的介质谐振滤波器210的电场方向为附图中的奇模(Odd mode)方向,即,逆时针方向。
如上所述,介质谐振滤波器210的横向模式可生成根据窗口300a形状的变化(或者位置)与空腔滤波器100的纵向模式关联并变更的耦合。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当使用介质谐振滤波器210的模式方向,即,使用偶模和奇模来产生180度相位差时,可生成交叉耦合。
即,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中,上述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包括:空腔滤波器100,设置于多个空想中的基准空腔10,上述多个空腔以朝向一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于外壳1;以及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或者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分别设置于与基准空腔10相邻的至少两个相邻空腔21、22或相邻空腔21、22、23,窗口310a、320a或窗口310a、320a、330a以中间为中心偏心地设计在左右不同的位置,从而根据基准空腔10与相邻空腔21、22、23之间的隔板310、320或隔板310、320、330的一部分切开而相连通的窗口310a、320a或窗口310a、320a、330a调节空腔滤波器100与至少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之间的凹口波特性。优选地,在此的窗口310a、320a或窗口310a、320a、330a以距基准空腔10及相邻空腔21、22或相邻空腔21、22、23的底面具有规定高度的方式切开形成。根据实施例,窗口310a、320a或窗口310a、320a、330a可切开形成为与基准空腔10及相邻空腔21、22或相邻空腔21、22、23的中间高度相比更深或与中间高度相比更高。
图6a至图7b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C-凹口波生成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图8a至图9b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L-凹口波生成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如图6a至图7b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中,假设设置两个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且相邻设置,当将介质滤波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及第二介质滤波器220时,窗口310a、320a可包括:第一窗口31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隔板310;以及第二窗口32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之间的隔板310。
其中,如图6a所示,为了在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生成C-凹口波,第一窗口310a能够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在此情况下,如图6b的图表所示,通过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第一窗口310a,在通带的左侧形成C-凹口波。
在此情况下,如图7a所示,即使将第二窗口320a的形成位置从最初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变更为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相对侧的外侧,如图7b所示,可确认,不影响通过空腔滤波器100和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第一窗口310a生成在通带的左侧的上述C-凹口波。
同时,如图8a所示,为了在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生成L-凹口波,第一窗口310a能够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在此情况下,参照图8b,通过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第一窗口310a,在通带的右侧形成L-凹口波。
其中,如图9a所示,即使将第二窗口320a的形成位置从最初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变更为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相对侧的外侧,参照图9b,可确认,不影响通过空腔滤波器100和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第一窗口310a生成在通带的右侧的上述L-凹口波。
图10a至图10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一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图11a至图11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窗口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二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如图10a及图10b以及图11a即图11b所示,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中,假设设置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且在基准空腔10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位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以及位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230时,窗口300a可包括:第一窗口31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隔板310;第二窗口32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之间的隔板320;以及第三窗口33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三介质滤波器230之间的隔板330。
其中,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为了生成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多C-凹口波,第一窗口310a能够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三介质滤波器23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并且,第二窗口320a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相反,如图11a及图11b所示,为了生成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的多L-凹口波,第一窗口310a能够以朝向作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第三介质滤波器230的边界部位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其中,第二窗口320a能够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220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如上所述,多C-凹口波或多L-凹口波容易在空腔滤波器100与多个介质滤波器中的作为位于中心的介质滤波器的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位于一侧的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之间形成。
图12a至图12c为根据一个空腔滤波器100与相邻的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之间的窗口300a位置的凹口波生成第三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图表。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中,假设设置三个介质谐振滤波器210、220、230且在基准空腔10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位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以及位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230时,窗口300a并不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210之间,上述窗口300a包括:第二窗口32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之间的隔板320;以及第三窗口330a,形成于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三介质滤波器230之间的隔板330。
其中,如图12a及图12b所示,为了生成空腔滤波器100与第二介质滤波器220之间的C-凹口波,第二窗口320a能够以朝向设置于第一介质滤波器210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在此情况下,参照图12c,可确认第三窗口330a的切开位置并不影响通过第二窗口320a形成的C-凹口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中,在加强基准空腔10与相邻空腔21、22、23之间的交叉耦合特性的过程中,无需使用额外的如耦合金属杆的部件也可进行各种设计,因此具有可提出以复合型应用的多个滤波器之间的标准的优点。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是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形,且可在等同范围内实施。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保护范围需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以复合性方式应用空腔滤波器和介质谐振滤波器,可设计各个滤波器所在的空腔之间的窗口的打开方向。
Claims (6)
1.一种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
空腔滤波器,设置于多个空腔中的一个,即,基准空腔,上述多个空腔以朝向一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于外壳;以及
介质谐振滤波器,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基准空腔相邻的至少两个空腔,即,相邻空腔,
以根据上述基准空腔与上述相邻空腔之间的隔板的一部分切开而相互连通的窗口来调节上述空腔滤波器与至少两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之间的凹口波特性的方式使得上述窗口以中间为中心偏心地设计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其中,上述窗口距上述基准空腔及上述相邻空腔的底面具有规定高度;
而且,假设设置两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分别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第二介质滤波器及第三介质滤波器时,
上述窗口包括:
第一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以及
第三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其中,为了在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生成C-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为了在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生成L-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其中上述第二窗口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上述第三窗口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假设设置三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在上述基准空腔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且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以及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时,
上述窗口包括:
第一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多C-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以朝向作为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的多L-凹口波,上述第一窗口以朝向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的边界部位相对侧的外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假设设置三个上述介质谐振滤波器且在上述基准空腔的周围相邻设置,当将上述介质滤波器中的位于中间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一介质滤波器且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二介质滤波器以及将位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另一侧的介质滤波器定义为第三介质滤波器时,
上述窗口并不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之间,
上述窗口包括:
第二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以及
第三窗口,形成于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三介质滤波器之间的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为了生成上述空腔滤波器与上述第二介质滤波器之间的C-凹口波,上述第二窗口以朝向设置有上述第一介质滤波器的内侧偏心的方式切开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90054809 | 2019-05-10 | ||
KR10-2019-0054809 | 2019-05-10 | ||
KR10-2020-0049494 | 2020-04-23 | ||
KR1020200049494A KR20200130123A (ko) | 2019-05-10 | 2020-04-23 | 복합형 필터 조립체 |
PCT/KR2020/005972 WO2020231066A1 (ko) | 2019-05-10 | 2020-05-07 | 복합형 필터 조립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0623A CN114270623A (zh) | 2022-04-01 |
CN114270623B true CN114270623B (zh) | 2024-06-11 |
Family
ID=7329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35054.5A Active CN114270623B (zh) | 2019-05-10 | 2020-05-07 | 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59915A1 (zh) |
EP (1) | EP3968452A4 (zh) |
JP (1) | JP7229393B2 (zh) |
CN (1) | CN114270623B (zh) |
WO (1) | WO2020231066A1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6602A (ja) * | 2000-07-10 | 2002-01-25 | Murata Mfg Co Ltd | 誘電体共振器装置、フィルタ、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
US6611183B1 (en) * | 1999-10-15 | 2003-08-26 | James Michael Peters | Resonant coupling elements |
KR20050036522A (ko) * | 2003-10-16 | 2005-04-20 | 주식회사 필트론 | 공진기 노치 필터 |
JP2008205692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Japan Radio Co Ltd | 高周波フィルタ |
CN102694220A (zh) * | 2012-05-16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滤波装置 |
CN203415666U (zh) * | 2013-08-22 | 2014-01-29 | 迈特通信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混模滤波器 |
CN103985934A (zh) * | 2013-02-08 | 2014-08-13 | Ace技术株式会社 | 复合模式腔体滤波器 |
CN204289671U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 |
CN204481102U (zh) * | 2015-04-09 | 2015-07-15 | 迈特通信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te模介质滤波器 |
CN207800856U (zh) * | 2017-12-26 | 2018-08-31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混合模腔体滤波器 |
KR101897625B1 (ko) * | 2017-09-01 | 2018-09-12 |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 삼중모드 유전체 공진기와 nrn 스터브를 이용한 대역통과필터 |
CN109119730A (zh) * | 2018-08-27 | 2019-01-01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电容加载的tm010介质谐振腔的基站滤波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9584A (en) * | 1997-07-02 | 1999-10-19 | Adc Solitra Inc. | Resonating structure providing notch and bandpass filtering |
US6081175A (en) * | 1998-09-11 | 2000-06-27 |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 Coupling structure for coupling cavity resonators |
EP1162684B1 (en) * | 2000-05-23 | 2004-02-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 |
EP1220351B8 (en) * | 2000-12-29 | 2018-05-16 | Alcatel Lucent | High performance microwave filter |
JP3864923B2 (ja) * | 2003-04-02 | 2007-01-1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誘電体共振器装置、通信用フィルタおよび移動体通信基地局用通信装置 |
US7782158B2 (en) * | 2007-04-16 | 2010-08-24 | Andrew Llc | Passband resonator filter with predistorted quality factor Q |
US7777598B2 (en) * | 2008-04-14 | 2010-08-17 |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 Dielectric combine cavity filter having ceramic resonator rods suspended by polymer wedge mounting structures |
US8031036B2 (en) * | 2008-10-15 | 2011-10-04 | Com Dev International Ltd. | Dielectric resonator and filter with low permittivity material |
KR101569728B1 (ko) * | 2013-02-08 | 2015-11-18 |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 복합 모드 캐비티 필터 |
CN204205001U (zh) * | 2014-10-31 | 2015-03-11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零点相位可调的混合模双工器 |
-
2020
- 2020-05-07 JP JP2021566581A patent/JP722939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WO PCT/KR2020/005972 patent/WO2020231066A1/ko unknown
- 2020-05-07 EP EP20804916.3A patent/EP396845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5-07 CN CN202080035054.5A patent/CN114270623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08 US US17/520,834 patent/US2022005991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11183B1 (en) * | 1999-10-15 | 2003-08-26 | James Michael Peters | Resonant coupling elements |
JP2002026602A (ja) * | 2000-07-10 | 2002-01-25 | Murata Mfg Co Ltd | 誘電体共振器装置、フィルタ、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
KR20050036522A (ko) * | 2003-10-16 | 2005-04-20 | 주식회사 필트론 | 공진기 노치 필터 |
JP2008205692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Japan Radio Co Ltd | 高周波フィルタ |
CN102694220A (zh) * | 2012-05-16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滤波装置 |
CN103985934A (zh) * | 2013-02-08 | 2014-08-13 | Ace技术株式会社 | 复合模式腔体滤波器 |
CN203415666U (zh) * | 2013-08-22 | 2014-01-29 | 迈特通信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混模滤波器 |
CN204289671U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横电模介质腔到金属腔的耦合结构 |
CN204481102U (zh) * | 2015-04-09 | 2015-07-15 | 迈特通信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te模介质滤波器 |
KR101897625B1 (ko) * | 2017-09-01 | 2018-09-12 |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 삼중모드 유전체 공진기와 nrn 스터브를 이용한 대역통과필터 |
CN207800856U (zh) * | 2017-12-26 | 2018-08-31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混合模腔体滤波器 |
CN109119730A (zh) * | 2018-08-27 | 2019-01-01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电容加载的tm010介质谐振腔的基站滤波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 novel quadruple-mode cavity resonator filter with wide spurious-free window;Lu Qian等;《2018 IEEE MTT-S International Wireless Symposium (IWS)》;1-3 * |
介质谐振腔体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王陆山;《万方学位论文库》;5-48 * |
四阶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张翼飞等;《信息与电子工程》;第7卷(第3期);187-19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31066A1 (ko) | 2020-11-19 |
CN114270623A (zh) | 2022-04-01 |
JP7229393B2 (ja) | 2023-02-27 |
EP3968452A4 (en) | 2023-01-11 |
EP3968452A1 (en) | 2022-03-16 |
JP2022533047A (ja) | 2022-07-21 |
US20220059915A1 (en) | 2022-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98195B2 (en) | Radio frequency filter employing notch structure | |
EP1732158A1 (en) | Microwave filter including an end-wall coupled coaxial resonator | |
US9899716B1 (en) | Waveguide E-plane filter | |
KR20200062006A (ko) | 세라믹 웨이브가이드 필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US11936086B2 (en) | Wide bandwidth folded metallized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s | |
CN110416669B (zh) | 介质滤波器、信号收发装置及基站 | |
US6597263B2 (en) | Dielectric filter having notch pattern | |
KR20200130123A (ko) | 복합형 필터 조립체 | |
CN114270623B (zh) | 复合型滤波器组装体 | |
CN111987394A (zh) | 滤波器和通信基站 | |
KR101187644B1 (ko) | 커플링 튜닝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대역저지필터 | |
JP2022545122A (ja) | 導波管フィルタ | |
KR102662455B1 (ko) | 안테나용 세라믹 도파관 필터 | |
US20230155267A1 (en) | Metallized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s having irregular shaped resonant cavities, slanted metallized openings and/or spurious coupling windows | |
KR20180134830A (ko) | 노치 구조를 채용한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 |
KR20180042190A (ko) | 노치 구조를 채용한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 |
CN212571286U (zh) | 滤波器及通信基站 | |
JP2024509604A (ja) | セラミック導波管フィルタ | |
CN210182542U (zh) | 介质滤波器、信号收发装置及基站 | |
KR100541067B1 (ko) | 듀플렉서 유전체필터 | |
JPH10322155A (ja) | 帯域阻止フィルタ | |
CN217215039U (zh) | 天线用陶瓷波导滤波器 | |
CN113839160B (zh) | 一种通信设备及其介质波导滤波器 | |
CN212874714U (zh) | 介质滤波器及通信基站 | |
KR102315196B1 (ko) | 유전체 도파관 필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