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7809B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7809B
CN114267809B CN202111535128.4A CN202111535128A CN114267809B CN 114267809 B CN114267809 B CN 114267809B CN 202111535128 A CN202111535128 A CN 202111535128A CN 114267809 B CN114267809 B CN 114267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undary
graphene
inorganic
inorgan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5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7809A (zh
Inventor
曹蔚然
胡四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51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78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0089 priority patent/WO2023108719A1/zh
Priority to US17/622,84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090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267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7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层设置在基板,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和基板;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吸气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吸气层设置在第一无机层上;有机层设置在吸气层上;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吸气层并与第一无机层相连。本申请在封装层中形成吸气层以吸收有机层释放的气体,减低了封装层内的气体量,进而降低了气体撑破无机层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无机层被异物损坏时,外界水氧侵入发光器件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量产中常见的不良黑点严重影响产品品质,通过解析大宗成因为异物导致无机封装层破裂,有机封装层中释放的气体以及外界水汽从裂缝中侵入损伤阴极及OLED材料,形成点状发光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吸收封装层中有机层释放的气体,降低不良黑点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
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器件层;
吸气层,所述吸气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
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吸气层上;以及
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吸气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相连。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层的材料包括吸气石墨烯,所述吸气石墨烯由石墨烯基碳材料和吸气纳米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形成。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层面向所述有机层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有机层填充所述凹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基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层还包括树脂和光引发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纳米粒子为多孔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第一边界,所述吸气层包括第二边界,所述有机层包括第三边界,所述第二无机层包括第四边界,所述第三边界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界的内侧,所述第二边界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界的内侧;
所述第二无机层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界和所述第三边界相连;所述第四边界位于所述第一边界的外侧或与所述第一边界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界到所述第二边界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边界到所述第三边界的距离。
相应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层;
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
所述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吸气层;
在所述吸气层上形成有机层;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吸气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相连。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吸气层,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化学基团键合石墨烯基碳材料和吸气纳米粒子,形成吸气石墨烯;
混合所述吸气石墨烯、树脂和光引发剂,形成混合材料;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涂布所述混合材料,形成混合材料层;
固化所述混合材料层,形成所述吸气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基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层设置在基板,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和基板;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吸气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吸气层设置在第一无机层上;有机层设置在吸气层上;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吸气层并与第一无机层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封装层中形成吸气层以吸收有机层释放的气体,减低了封装层内的气体量,进而降低了气体撑破无机层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无机层被异物损坏时,外界水氧侵入发光器件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吸气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其包括基板11、发光器件层12和至少一封装层13。
发光器件层12设置在基板11。封装层13覆盖发光器件层12和基板11。
封装层13包括第一无机层131、吸气层132、有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4。第一无机层131覆盖发光器件层12。吸气层132设置在第一无机层131上。有机层133设置在吸气层132上。第二无机层134覆盖有机层133和吸气层132并与第一无机层131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在封装层13中形成吸气层132以吸收有机层133释放的气体,减低了封装层13内的气体量,也降低了气体撑破无机层的风险,以及防止第一无机层被异物损坏时,外界水氧侵入发光器件层,进而减少黑点的形成。
可选的,基板11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衬底可为硬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衬底的材质包括玻璃、蓝宝石、硅、二氧化硅、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乳酸、聚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聚碳酸酯、聚醚砜、含有聚芳酯的芳族氟甲苯、多环烯烃、聚酰亚胺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可选的,发光器件层12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11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发光器件层12可以是顶发光型,也可以是底发光型。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反射电极,另一者则为透明电极。
可选的,发光层的材料可以是有机材料,比如可以是Alq3、双(2-甲基-8-羟基喹啉-N1,O8)-(1,1'-联苯-4-羟基)铝(BAlq)、DPVBi、Almq3、3-叔丁基-9,10-二(2-萘)蒽(TBADN)。
发光层的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比如可以是选自IV族半导体纳米晶、II-V族半导体纳米晶、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IV-VI族半导体纳米晶、III-V族半导体纳米晶和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举例,可以为硅量子点、锗量子点、硫化镉量子点、硒化镉量子点、碲化镉量子点、硒化锌量子点、硫化铅量子点、硒化铅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砷化铟量子点和氮化镓量子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封装层13的层数可以是1层,也可以是多层。
可选的,第一无机层131和第二无机层134的材料可以选自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无机层131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氧化物。
可选的,吸气层132的材料包括吸气石墨烯xs。吸气石墨烯xs由石墨烯基碳材料sm和吸气纳米粒子xq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形成。
可选的,石墨烯基碳材料sm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本实施例以石墨烯作为吸气层132的材料。由于石墨烯具有极佳的阻隔水氧的特性,以提高吸气层132的阻隔水氧的性能。另外,石墨烯键合吸气纳米粒子,提高了石墨烯的分散性。在微观结构中,形成层状石墨烯和吸气纳米粒子的间隔结构,可有效的吸收有机层133释放的气体。其次,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作为应力释放层,减小有机层固化收缩以及加热膨胀对无机层的损伤。
可选的,化学基团可以是环氧基团、醚类基团或酯基等含氧基团,也可以是含氢基团或含氟基团。
其中,石墨烯基碳材料sm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比如石墨烯基碳材料sm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
另外,如图2所示,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也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石墨烯基碳材料sm粒子,比如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通过两个化学基团键合两个石墨烯粒子。
石墨烯基碳材料sm之间也可以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比如石墨烯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碳纳米管粒子;至少两个石墨烯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或至少两个碳纳米管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石墨烯基碳材料sm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键合,石墨烯粒子与吸气纳米粒子xq键合。
可选的,吸气纳米粒子xq为多孔结构,以提高吸气层132吸收气体的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纳米粒子xq也可以不是多孔材料。
可选的,吸气纳米粒子xq可以是分子筛或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分子等粒子。
可选的,吸气层132还包括树脂sz和光引发剂。也即吸气石墨烯xs、树脂和光引发剂混合在一起以形成吸气层132。
可选的,树脂sz可以是环氧树脂或亚克力树脂等。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层132面向有机层133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有机层133填充凹槽。在吸气层132上形成凹槽,一方面提高了吸气层132的柔韧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有机层133和吸气层13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吸气层132吸收有机层释放的气体的效率,且提高了吸气层132和有机层133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吸气层132材料的粘度介于100cps至500cps之间,比如可以是100cps、200cps、300cps、400cps或500cps。吸气层132的厚度小于5微米,比如可以是4微米、3微米、2微米或1微米。
可选的,第一无机层131包括第一边界13a。吸气层132包括第二边界13b。有机层133包括第三边界13c。第二无机层134包括第四边界13d。第三边界13c设置在第二边界13b的内侧。第二边界13b设置在第一边界13a的内侧。
第二无机层134分别与第二边界13b和第三边界13c相连。第四边界13d位于第一边界13a的外侧或与第一边界13a重合。这样的设置提高封装层13封装的稳定性,使得第二无机层134同时于第一无机层131、吸气层132和有机层133相连。
可选的,第一边界13a到第二边界13b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界13b到第三边界13c的距离。这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封装层13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相应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层;
步骤B2: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
所述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21: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步骤B22: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吸气层;
步骤B23:在所述吸气层上形成有机层;
步骤B24: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吸气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其制备方法,在封装层中形成吸气层以吸收有机层释放的气体,减低了封装层内的气体量,进而降低了气体撑破无机层的风险。
下面对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
请参照图4,在步骤B1中,在基板11上形成发光器件层12。
其中,基板11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衬底可为硬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衬底的材质包括玻璃、蓝宝石、硅、二氧化硅、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乳酸、聚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聚碳酸酯、聚醚砜、含有聚芳酯的芳族氟甲苯、多环烯烃、聚酰亚胺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可选的,发光器件层12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11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发光器件层12可以是顶发光型,也可以是底发光型。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反射电极,另一者则为透明电极。
可选的,发光层的材料可以是有机材料,比如可以是Alq3、双(2-甲基-8-羟基喹啉-N1,O8)-(1,1'-联苯-4-羟基)铝(BAlq)、DPVBi、Almq3、3-叔丁基-9,10-二(2-萘)蒽(TBADN)。
发光层的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比如可以是选自IV族半导体纳米晶、II-V族半导体纳米晶、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IV-VI族半导体纳米晶、III-V族半导体纳米晶和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举例,可以为硅量子点、锗量子点、硫化镉量子点、硒化镉量子点、碲化镉量子点、硒化锌量子点、硫化铅量子点、硒化铅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砷化铟量子点和氮化镓量子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随后转入步骤B2。
请参照图5,在步骤B2中,在发光器件层12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13。
步骤B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21:在发光器件层1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131。
其中,可选的,第一无机层131的材料可以选自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无机层131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氧化物。随后转入步骤B22。
步骤B22:在第一无机层131上形成吸气层132。
其中,步骤B2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221:通过化学基团键合石墨烯基碳材料sm和吸气纳米粒子xq,形成吸气石墨烯xs。
可选的,石墨烯基碳材料sm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基团可以是环氧基团、醚类基团或酯基等含氧基团,也可以是含氢基团或含氟基团。
石墨烯基碳材料sm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比如石墨烯基碳材料sm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
另外,如图2所示,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也可以通过化学基团连接至少一个石墨烯基碳材料sm粒子,比如一个吸气纳米粒子xq通过两个化学基团键合两个石墨烯粒子。
石墨烯基碳材料sm之间也可以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比如石墨烯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碳纳米管粒子;至少两个石墨烯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或至少两个碳纳米管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在一起。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石墨烯基碳材料sm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石墨烯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键合,石墨烯粒子与吸气纳米粒子xq键合。
可选的,吸气纳米粒子xq为多孔结构,以提高吸气层132吸收气体的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纳米粒子xq也可以不是多孔材料。
可选的,吸气纳米粒子xq可以是分子筛或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分子等粒子。
步骤B222:混合吸气石墨烯xs、树脂sz和光引发剂,形成混合材料。其中混合材料的粘度介于100cps至500cps之间,比如可以是100cps、200cps、300cps、400cps或500cps。
步骤B223:在第一无机层131上涂布混合材料,形成混合材料层。可采用旋涂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在第一无机层131上形成混合材料层。
步骤B24:固化所述混合材料层,形成所述吸气层132。可采用紫外光固化混合材料层,并烘烤所述混合材料层形成吸气层132。
步骤B23:在吸气层132上形成有机层133。
步骤B24:在有机层1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134。第二无机层134覆盖有机层133和吸气层132并与第一无机层131相连。
可选的,第二无机层134的材料可以选自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无机层134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氧化物。
这样便完成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发光器件层设置在基板,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和基板;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吸气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吸气层设置在第一无机层上;有机层设置在吸气层上;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吸气层并与第一无机层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封装层中形成吸气层以吸收有机层释放的气体,减低了封装层内的气体量,进而降低了气体撑破无机层的风险。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以及
至少一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
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器件层;
吸气层,所述吸气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
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吸气层上;以及
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吸气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相连;
所述吸气层的材料包括吸气石墨烯、树脂和光引发剂,所述吸气石墨烯由石墨烯基碳材料和吸气纳米粒子通过化学基团键合形成,所述石墨烯基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气纳米粒子为多孔结构,所述化学基团为环氧基团、醚类基团、含氢基团和含氟基团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第一边界,所述吸气层包括第二边界,所述有机层包括第三边界,所述第二无机层包括第四边界,所述第三边界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界的内侧,所述第二边界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界的内侧;
所述第二无机层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界和所述第三边界相连;所述第四边界位于所述第一边界的外侧或与所述第一边界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界到所述第二边界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边界到所述第三边界的距离。
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层;
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
所述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至少一封装层,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吸气层;
在所述吸气层上形成有机层;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吸气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相连;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吸气层,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化学基团键合石墨烯基碳材料和吸气纳米粒子,形成吸气石墨烯,所述石墨烯基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气纳米粒子为多孔结构,所述化学基团为环氧基团、醚类基团、含氢基团和含氟基团中的一种;
混合所述吸气石墨烯、树脂和光引发剂,形成混合材料;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涂布所述混合材料,形成混合材料层;
固化所述混合材料层,形成所述吸气层。
CN202111535128.4A 2021-12-15 2021-12-1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67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5128.4A CN114267809B (zh) 2021-12-15 2021-12-1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140089 WO2023108719A1 (zh) 2021-12-15 2021-12-21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7/622,843 US20240040906A1 (en) 2021-12-15 2021-12-21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5128.4A CN114267809B (zh) 2021-12-15 2021-12-1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809A CN114267809A (zh) 2022-04-01
CN114267809B true CN114267809B (zh) 2023-11-03

Family

ID=8082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5128.4A Active CN114267809B (zh) 2021-12-15 2021-12-1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0906A1 (zh)
CN (1) CN114267809B (zh)
WO (1) WO202310871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9544A (zh) * 2011-10-24 2014-09-10 Tbf有限公司 封装阻隔叠层
CN104241320A (zh) * 2013-06-12 2014-1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04035A (zh) * 2012-07-19 2015-06-10 罗利克有限公司 用于水清除层的可辐射固化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5351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非蒸散型吸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92601A (zh) * 2017-09-30 2017-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46248A (zh) * 2018-09-08 2018-12-21 佛山皖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真空器件用纤维丝式吸气剂的制备方法
CN109904345A (zh) * 2019-02-28 2019-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CN111129349A (zh) * 2019-12-26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0021B1 (ko) * 2011-05-31 2018-01-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AU2014260477B2 (en) * 2013-05-02 2018-04-26 Tera-Barrier Films Pte Ltd Encapsulation barrier stack comprising dendrimer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CA2898513A1 (en) * 2015-07-27 2017-01-27 Stephan HEATH Methods, products, and systems relating to making, providing, and using nanocrystalline (nc) products comprising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ncc), nanocrystalline (nc) polymers and/or nanocrystalline (nc) plastics or other nanocrystals of cellulose composites or struct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aterials
CN106848092B (zh) * 2017-01-11 2019-03-12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59694B (zh) * 2019-07-30 2021-11-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4226948U (zh) * 2021-01-22 2021-09-17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9544A (zh) * 2011-10-24 2014-09-10 Tbf有限公司 封装阻隔叠层
CN104704035A (zh) * 2012-07-19 2015-06-10 罗利克有限公司 用于水清除层的可辐射固化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41320A (zh) * 2013-06-12 2014-1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5351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非蒸散型吸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92601A (zh) * 2017-09-30 2017-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46248A (zh) * 2018-09-08 2018-12-21 佛山皖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真空器件用纤维丝式吸气剂的制备方法
CN109904345A (zh) * 2019-02-28 2019-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CN111129349A (zh) * 2019-12-26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8719A1 (zh) 2023-06-22
CN114267809A (zh) 2022-04-01
US20240040906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6970B2 (en) Opto-electric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metal nanowires
CN104464517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290828B2 (en)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OLED apparatus
EP1825531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WO2015135307A1 (zh) Oled器件的封装体及其封装方法、发光装置
US20080237612A1 (en) Device having spacers
KR20190142457A (ko) 발광 장치
CN109638156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85501B (zh) 柔性oled面板的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
KR10183089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60293886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469844B1 (ko) 기능 패널과 그 제작 방법
KR20120092019A (ko) 발광 장치
US20090212685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arrangement
CN11426780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85541B1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계발광 직물, 및 유기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계발광 직물의 제조 방법
Yu et al. High-efficiency, large-area, flexible top-emitting quantum-dot light-emitting diode
CN111477754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8095027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923677B2 (en) Film structur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film structure
US1139401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including functional layer made of acidic metal so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9338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3206613A (ja) 有機el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883681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957978B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