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5170B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5170B CN114265170B CN202110453027.6A CN202110453027A CN114265170B CN 114265170 B CN114265170 B CN 114265170B CN 202110453027 A CN202110453027 A CN 202110453027A CN 114265170 B CN114265170 B CN 1142651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plastic
- imaging lens
- plastic lenses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8 mo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30 thermomechan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塑胶透镜、塑胶镜筒、固定元件、胶体材料及第一空间结构。塑胶镜筒包含板状部与管状部,其中板状部具有中心通孔,且成像镜头的光轴通过中心通孔;管状部由板状部往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内部空间,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固定元件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管状部之间。第一空间结构由中心通孔往管状部延伸。塑胶透镜中包含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实体接触。借此,可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取像装置及其成像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成像镜头的第一空间结构可缓冲胶体材料与塑胶透镜受温度影响膨胀的体积,以提高成像镜头的可靠度。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一固定元件、一胶体材料及一第一空间结构。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塑胶镜筒包含一板状部与一管状部,其中板状部具有一中心通孔,且成像镜头的一光轴通过中心通孔;管状部由板状部往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固定元件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管状部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一空间结构由中心通孔往管状部延伸。塑胶透镜中包含一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实体接触。第一空间结构设置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上,第一空间结构包含一第一阶差与一第一降面,且第一阶差与第一降面用以将板状部与实体接触板状部的第一透镜之间形成空气间隙。第一空间结构用以将第一透镜与板状部之间维持空气间隙,空气间隙导通成像镜头的一内部的一空气与一外部的一空气,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5um<d<40u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管状部可包含多个内环面,内环面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之间。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塑胶镜筒的管状部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第二空间结构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可包含一第二阶差与一第二降面,且胶体材料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内。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胶体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um<d<23u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1,与胶体材料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i,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phi i/phi 1<1.43。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设置胶体材料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之间可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胶体材料为不透光的胶体。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沿剖线3B-3B的剖面示意图;
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沿剖线3C-3C的剖面示意图;
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图3E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图3F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3G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图3H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自拍场景的示意图;以及
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拍摄的影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1a:成像镜头
111,211,311:第一透镜
112,113,114,115,212,213,214,215,312,313,314,315:塑胶透镜
111a,115a,211a,215a,311a,315a:外径面
120,220,320:塑胶镜筒
121,221,321:板状部
121a,221a,321a:中心通孔
122,222,322:管状部
122a,222a,322a:内环面
130,230,330:固定元件
140,240,340:胶体材料
150,250,350:第一空间结构
151,251,351:第一阶差
152,252,352:第一降面
160,260,360:第二空间结构
161,261,361:第二阶差
162,262,362:第二降面
170,270,370:成像面
40:电子装置
41:取像装置
42:电子感光元件
43:使用者界面
44:成像信号处理元件
45:光学防手震组件
46:感测元件
47:闪光灯模块
48:对焦辅助模块
X:光轴
c:线性热膨胀系数
d:空气间隙的厚度
phi 1:第一透镜的外径
phi i:与胶体材料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一固定元件、一胶体材料及一第一空间结构。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塑胶镜筒包含一板状部与一管状部,其中板状部具有一中心通孔,且成像镜头的一光轴通过中心通孔;管状部由板状部往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固定元件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管状部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一空间结构由中心通孔往管状部延伸。塑胶透镜中包含一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实体接触。第一空间结构用以将第一透镜与板状部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5um<d<40um。借此,可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
具体来说,本发明利用固定元件与胶体材料可提升成像镜头的破坏力与脱拔力测试,以提高整体成像镜头的稳固强度与耐用程度,即成像镜头的解像能力与光学解析度可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整体成像镜头的可靠度。再者,于上述环境测试下,胶体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会使组装完成的塑胶透镜的镜间距改变,或者因胶体材料的体积过度膨胀,进而损坏塑胶镜筒。因此,于使用胶体材料的前提下,为了同时维持成像镜头的耐用程度,并消除胶体材料本身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所带来的负面应力影响,本发明的第一空间结构可因应当胶体材料受温度影响而过度膨胀时,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的体积,避免膨胀产生的应力堆积在其他地方而产生不可回复的永久形变。
进一步来说,固定元件可为一塑胶环状元件构成的固定环,或为液态胶体元件涂装成环状后固化的环状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塑胶透镜中可仅第一透镜与板状部实体接触,塑胶透镜中其他透镜与管状部接触,甚至不与塑胶镜筒的任何部位接触,且固定元件可较胶体材料远离第一透镜。
第一空间结构可设置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上,第一空间结构可包含一第一阶差与一第一降面,且第一阶差与第一降面用以将板状部与实体接触板状部的第一透镜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因空气间隙与中心通孔导通,当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体积时,空气间隙内的空气可顺势地被排出,故空气间隙中因空气被排出而产生的体积可使膨胀的塑胶透镜得以顺利延伸。
管状部可包含多个内环面,其中内环面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之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的封装稳定度,使成像镜头受外力冲击时不易被破坏。
塑胶镜筒的管状部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其中第二空间结构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可包含一第二阶差与一第二降面,且胶体材料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内。借此,可用以缓冲胶体材料本身受热膨胀后的体积变化,以降低第一空间结构的负担。
设置胶体材料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之间可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借此,胶体材料可固定更多的塑胶透镜,并补偿更多塑胶透镜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膨胀效应,其中塑胶透镜因线性热膨胀系数会对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产生影响,而胶体材料的热膨胀现象有助于抵消塑胶透镜的热膨胀影响。
胶体材料可为不透光的胶体。借此,可避免胶体材料表面引起不必要的杂散光反射。
胶体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借此,第一空间结构可适应更多种类的胶体材料。再者,某些拥有较佳粘着稳定度的胶体材料具有更高的线性热膨胀系数。进一步来说,线性热膨胀系数可由热机械分析仪(ThermalMechanical Analyzer)测定而得,而胶体材料可为环氧树脂(Epoxy resin)材质,且ppm为百万分之一,即10的6次方分之一。
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um<d<23um。借此,可得到较佳的第一空间结构厚度,避免过宽的空气间隙的厚度使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厚度变化过大。再者,受热变形时,塑胶镜筒本身容易弯曲,且过宽的空气间隙的厚度将使塑胶镜筒的尺寸安定性不易维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经实测验证,当d值为1um、2um、3um、8um时,皆可使塑胶镜筒的尺寸安定性较佳,但d值并不以上述范围为限。
第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1,与胶体材料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为phii,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phi i/phi 1<1.43。当塑胶透镜之间的外径差距较小时,热膨胀后的应力变形方向较易预测与控制;当塑胶透镜之间的外径差距过大时,热膨胀后的应力变形方向容易产生塑胶透镜的翘曲。
上述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至图1E,其中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塑胶镜筒120的示意图,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塑胶镜筒120的立体图,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剖面示意图,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部分示意图,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部分剖视图。由图1A至图1E可知,成像镜头100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120、一固定元件130、一胶体材料140、一第一空间结构150及一成像面170。借此,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100。
由图1C至图1E可知,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1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第一实施例中,由成像镜头1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包含塑胶透镜115、114、113、112及第一透镜111,其中第一透镜111设置于成像镜头100的最像侧,塑胶透镜115设置于成像镜头100的最物侧,且塑胶透镜115与第一透镜111之间可还包含多个透镜。再者,塑胶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1C可知,塑胶镜筒120包含一板状部121与一管状部122,其中板状部121具有一中心通孔121a,且成像镜头100的一光轴X通过中心通孔121a;管状部122由板状部121往平行光轴X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图未标示),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再者,固定元件130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且固定元件130可为一塑胶环状元件构成的固定环,或为液态胶体元件涂装成环状后固化的环状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1及塑胶透镜112、113、114、115设置于管状部122的内部空间中,且固定元件130用以将第一透镜111及塑胶透镜112、113、114、115固定在内部空间内。
第一透镜111与塑胶镜筒120的板状部121实体接触。进一步来说,塑胶透镜中仅第一透镜111与板状部121实体接触,塑胶透镜中其他透镜与管状部122接触,甚至不与塑胶镜筒120的任何部位接触,且固定元件130较胶体材料140远离第一透镜111。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112、113、114、115与管状部122接触。
由图1C至图1E可知,胶体材料1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120的管状部1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一实施例中,胶体材料140设置于塑胶透镜115与塑胶镜筒120的管状部1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115。再者,胶体材料140可进一步设置于塑胶透镜114与塑胶镜筒120的管状部1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114。具体来说,利用固定元件130与胶体材料140可提升成像镜头100的破坏力与脱拔力测试,以提高整体成像镜头100的稳固强度与耐用程度,即成像镜头100的解像能力与光学解析度可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整体成像镜头100的可靠度。
进一步来说,胶体材料140可为不透光的胶体。借此,可避免胶体材料140表面引起不必要的杂散光反射。
由图1C可知,第一空间结构150由中心通孔121a往管状部122延伸,且第一空间结构150用以将第一透镜111与板状部121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图未标示)。详细来说,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测试下,胶体材料1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会使组装完成的塑胶透镜的镜间距改变,或者因胶体材料140的体积过度膨胀,进而损坏塑胶镜筒120。因此,于使用胶体材料140的前提下,为了同时维持成像镜头100的耐用程度,并消除胶体材料140本身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所带来的负面应力影响,第一空间结构150可因应当胶体材料140受温度影响而过度膨胀时,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的体积,避免膨胀产生的应力堆积在其他地方而产生不可回复的永久形变。具体而言,胶体材料1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
由图1C与图1D可知,第一空间结构150设置于塑胶镜筒120的板状部121上,第一空间结构150包含一第一阶差151与一第一降面152,且第一阶差151与第一降面152用以将板状部121与实体接触板状部121的第一透镜111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因空气间隙与中心通孔121a导通,当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体积时,空气间隙内的空气可顺势地被排出,故空气间隙中因空气被排出而产生的体积可使膨胀的塑胶透镜得以顺利延伸。
由图1E可知,管状部122包含多个内环面122a,其中内环面122a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1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122a之间。第一实施例中,内环面122a分别对应第一透镜111及塑胶透镜112、113、114、115,而第一透镜111与塑胶透镜115分别具有外径面111a、115a,且胶体材料140设置于塑胶透镜115的外径面115a与对应塑胶透镜115的内环面122a之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100的封装稳定度,使成像镜头100受外力冲击时不易被破坏。
请参照图1F与图1G,其中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塑胶镜筒120的另一立体图,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0的塑胶镜筒120的部分剖视图。由图1B至图1G可知,塑胶镜筒120的管状部122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160,其中第二空间结构160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160包含一第二阶差161与一第二降面162,且胶体材料140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160内。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结构160对应塑胶透镜115的外径面115a。借此,可用以缓冲胶体材料140本身受热膨胀后的体积变化,以降低第一空间结构150的负担。
进一步来说,设置胶体材料140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1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115与第一透镜1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112、113、114。借此,胶体材料140可固定更多的塑胶透镜,并补偿更多塑胶透镜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膨胀效应,其中塑胶透镜因线性热膨胀系数会对成像镜头100的整体焦距产生影响,而胶体材料140的热膨胀现象有助于抵消塑胶透镜的热膨胀影响。
由图1C与图1D可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第一透镜111的外径为phi1,与胶体材料140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是指塑胶透镜115)的外径为phi i,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一条件。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至图2E,其中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塑胶镜筒220的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塑胶镜筒220的立体图,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剖面示意图,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部分示意图,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部分剖视图。由图2A至图2E可知,成像镜头200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220、一固定元件230、一胶体材料240、一第一空间结构250及一成像面270。借此,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200。
由图2C至图2E可知,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2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第二实施例中,由成像镜头2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1及塑胶透镜212、213、214、215,其中第一透镜211设置于成像镜头200的最物侧,且塑胶透镜215设置于成像镜头200的最像侧。再者,塑胶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2C可知,塑胶镜筒220包含一板状部221与一管状部222,其中板状部221具有一中心通孔221a,且成像镜头200的一光轴X通过中心通孔221a;管状部222由板状部221往平行光轴X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图未标示),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再者,固定元件230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且固定元件230可为一塑胶环状元件构成的固定环,或为液态胶体元件涂装成环状后固化的环状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11及塑胶透镜212、213、214、215设置于管状部222的内部空间中,且固定元件230用以将第一透镜211及塑胶透镜212、213、214、215固定在内部空间内。
第一透镜211与塑胶镜筒220的板状部221实体接触。进一步来说,塑胶透镜中仅第一透镜211与板状部221实体接触,塑胶透镜中其他透镜与管状部222接触,甚至不与塑胶镜筒220的任何部位接触,且固定元件230较胶体材料240远离第一透镜211。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2、214、215与管状部222接触,且塑胶透镜213不与塑胶镜筒220的任何部位接触。
由图2C至图2E可知,胶体材料2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220的管状部2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二实施例中,胶体材料240设置于塑胶透镜215与塑胶镜筒220的管状部2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215。再者,胶体材料240可进一步设置于塑胶透镜214与塑胶镜筒220的管状部2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214。具体来说,利用固定元件230与胶体材料240可提升成像镜头200的破坏力与脱拔力测试,以提高整体成像镜头200的稳固强度与耐用程度,即成像镜头200的解像能力与光学解析度可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整体成像镜头200的可靠度。
进一步来说,胶体材料240可为不透光的胶体。借此,可避免胶体材料240表面引起不必要的杂散光反射。
由图2C可知,第一空间结构250由中心通孔221a往管状部222延伸,且第一空间结构250用以将第一透镜211与板状部221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图未标示)。详细来说,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测试下,胶体材料2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会使组装完成的塑胶透镜的镜间距改变,或者因胶体材料240的体积过度膨胀,进而损坏塑胶镜筒220。因此,于使用胶体材料240的前提下,为了同时维持成像镜头200的耐用程度,并消除胶体材料240本身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所带来的负面应力影响,第一空间结构250可因应当胶体材料240受温度影响而过度膨胀时,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的体积,避免膨胀产生的应力堆积在其他地方而产生不可回复的永久形变。具体而言,胶体材料2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
由图2C与图2D可知,第一空间结构250设置于塑胶镜筒220的板状部221上,第一空间结构250包含一第一阶差251与一第一降面252,且第一阶差251与第一降面252用以将板状部221与实体接触板状部221的第一透镜211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因空气间隙与中心通孔221a导通,当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体积时,空气间隙内的空气可顺势地被排出,故空气间隙中因空气被排出而产生的体积可使膨胀的塑胶透镜得以顺利延伸。
由图2E可知,管状部222包含多个内环面222a,其中内环面222a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2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222a之间。第二实施例中,内环面222a分别对应第一透镜211及塑胶透镜212、213、214、215,而第一透镜211与塑胶透镜215分别具有外径面211a、215a,且胶体材料240设置于塑胶透镜215的外径面215a与对应塑胶透镜215的内环面222a之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200的封装稳定度,使成像镜头200受外力冲击时不易被破坏。
请参照图2F与图2G,其中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塑胶镜筒220的另一立体图,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塑胶镜筒220的部分剖视图。由图2B至图2G可知,塑胶镜筒220的管状部222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260,其中第二空间结构260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260包含一第二阶差261与一第二降面262,且胶体材料240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260内。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结构260对应塑胶透镜215的外径面215a。借此,可用以缓冲胶体材料240本身受热膨胀后的体积变化,以降低第一空间结构250的负担。
进一步来说,设置胶体材料240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2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5与第一透镜2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212、213、214。借此,胶体材料240可固定更多的塑胶透镜,并补偿更多塑胶透镜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膨胀效应,其中塑胶透镜因线性热膨胀系数会对成像镜头200的整体焦距产生影响,而胶体材料240的热膨胀现象有助于抵消塑胶透镜的热膨胀影响。
由图2C与图2D可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第一透镜211的外径为phi1,与胶体材料240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是指塑胶透镜215)的外径为phi i,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二条件。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至图3F,其中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沿剖线3B-3B的剖面示意图,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沿剖线3C-3C的剖面示意图,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塑胶镜筒320的立体图,图3E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部分示意图,图3F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部分剖视图。值得一提的是,图3C是图3B偏转45度所得到的附图。由图3A至图3F可知,成像镜头300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320、一固定元件330、一胶体材料340、一第一空间结构350及一成像面370。借此,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300。
由图3B、图3C、图3E及图3F可知,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3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第三实施例中,由成像镜头300的物侧往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1及塑胶透镜312、313、314、315,其中第一透镜311设置于成像镜头300的最物侧,且塑胶透镜315设置于成像镜头300的最像侧。再者,塑胶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3A至图3D可知,塑胶镜筒320包含一板状部321与一管状部322,其中板状部321具有一中心通孔321a,且成像镜头300的一光轴X通过中心通孔321a;管状部322由板状部321往平行光轴X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图未标示),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再者,固定元件330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且固定元件330可为一塑胶环状元件构成的固定环,或为液态胶体元件涂装成环状后固化的环状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311及塑胶透镜312、313、314、315设置于管状部322的内部空间中,且固定元件330用以将第一透镜311及塑胶透镜312、313、314、315固定在内部空间内。
第一透镜311与塑胶镜筒320的板状部321实体接触。进一步来说,塑胶透镜中仅第一透镜311与板状部321实体接触,塑胶透镜中其他透镜与管状部322接触,甚至不与塑胶镜筒320的任何部位接触,且固定元件330较胶体材料340远离第一透镜311。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312、314、315与管状部322接触,且塑胶透镜313不与塑胶镜筒320的任何部位接触。
由图3B、图3C、图3E及图3F可知,胶体材料3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320的管状部3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三实施例中,胶体材料340设置于塑胶透镜315与塑胶镜筒320的管状部3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315。再者,胶体材料340可进一步设置于塑胶透镜314与塑胶镜筒320的管状部322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314。具体来说,利用固定元件330与胶体材料340可提升成像镜头300的破坏力与脱拔力测试,以提高整体成像镜头300的稳固强度与耐用程度,即成像镜头300的解像能力与光学解析度可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整体成像镜头300的可靠度。
进一步来说,胶体材料340可为不透光的胶体。借此,可避免胶体材料340表面引起不必要的杂散光反射。
由图3B与图3C可知,第一空间结构350由中心通孔321a往管状部322延伸,且第一空间结构350用以将第一透镜311与板状部321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图未标示)。详细来说,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测试下,胶体材料3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会使组装完成的塑胶透镜的镜间距改变,或者因胶体材料340的体积过度膨胀,进而损坏塑胶镜筒320。因此,于使用胶体材料340的前提下,为了同时维持成像镜头300的耐用程度,并消除胶体材料340本身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所带来的负面应力影响,第一空间结构350可因应当胶体材料340受温度影响而过度膨胀时,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的体积,避免膨胀产生的应力堆积在其他地方而产生不可回复的永久形变。具体而言,胶体材料340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
由图3C与图3E可知,第一空间结构350设置于塑胶镜筒320的板状部321上,第一空间结构350包含一第一阶差351与一第一降面352,且第一阶差351与第一降面352用以将板状部321与实体接触板状部321的第一透镜311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因空气间隙与中心通孔321a导通,当缓冲额外膨胀的塑胶透镜体积时,空气间隙内的空气可顺势地被排出,故空气间隙中因空气被排出而产生的体积可使膨胀的塑胶透镜得以顺利延伸。
由图3F可知,管状部322包含多个内环面322a,其中内环面322a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340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322a之间。第三实施例中,内环面322a分别对应第一透镜311及塑胶透镜312、313、314、315,而第一透镜311与塑胶透镜315分别具有外径面311a、315a,且胶体材料340设置于塑胶透镜315的外径面315a与对应塑胶透镜315的内环面322a之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300的封装稳定度,使成像镜头300受外力冲击时不易被破坏。
请参照图3G与图3H,其中图3G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塑胶镜筒320的另一立体图,图3H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塑胶镜筒320的部分剖视图。由图3B至图3H可知,塑胶镜筒320的管状部322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360,其中第二空间结构360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360包含一第二阶差361与一第二降面362,且胶体材料340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360内。第三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结构360对应塑胶透镜315的外径面315a。借此,可用以缓冲胶体材料340本身受热膨胀后的体积变化,以降低第一空间结构350的负担。
进一步来说,设置胶体材料340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3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315与第一透镜311之间包含塑胶透镜312、313、314。借此,胶体材料340可固定更多的塑胶透镜,并补偿更多塑胶透镜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膨胀效应,其中塑胶透镜因线性热膨胀系数会对成像镜头300的整体焦距产生影响,而胶体材料340的热膨胀现象有助于抵消塑胶透镜的热膨胀影响。
由图3B与图3E可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第一透镜311的外径为phi 1,与胶体材料340连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是指塑胶透镜315)的外径为phi i,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三条件。
<第四实施例>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方块图。由图4A与图4B可知,电子装置40是一智能手机,且包含一取像装置41与一电子感光元件42,其中取像装置41包含一成像镜头41a,且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成像镜头41a的一成像面(图未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41设置于使用者界面43侧边的区域,其中使用者界面43可为触控屏幕或显示屏幕,并不以此为限。取像装置41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者,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40的使用者界面43进入拍摄模式。此时取像装置41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42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44。
因应电子装置4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一光学防手震组件45,是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进一步地,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图未标示)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46。第四实施例中,辅助光学元件为闪光灯模块47与对焦辅助模块48,闪光灯模块47可用以补偿色温,对焦辅助模块48可为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46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40中取像装置41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45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4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此外,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自拍场景的示意图,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拍摄的影像的示意图。由图4A至图4D可知,取像装置41与使用者界面43皆朝向使用者,在进行自拍(selfie)或直播(live streaming)时,可同时观看拍摄影像与进行界面的操作,并于拍摄后可得到如图4D的拍摄的影像。借此,搭配本发明的取像装置41可提供较佳的拍摄体验。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塑胶透镜,由该成像镜头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
一塑胶镜筒,包含:
一板状部,具有一中心通孔,且该成像镜头的一光轴通过该中心通孔;及
一管状部,由该板状部往平行该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且用以将所述多个塑胶透镜设置于该内部空间中;
一固定元件,用以将所述多个塑胶透镜固定在该内部空间内;
一胶体材料,设置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该塑胶镜筒的该管状部之间,并环绕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以及
一第一空间结构,由该中心通孔往该管状部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包含一第一透镜,且该第一透镜与该塑胶镜筒的该板状部实体接触;
其中,该第一空间结构设置于该塑胶镜筒的该板状部上,该第一空间结构包含一第一阶差与一第一降面,且该第一阶差与该第一降面用以将该板状部与实体接触该板状部的该第一透镜之间形成一空气间隙;
其中,该第一空间结构用以将该第一透镜与该板状部之间维持该空气间隙,该空气间隙导通该成像镜头的一内部的一空气与一外部的一空气,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5um<d<40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管状部包含:
多个内环面,所述多个内环面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且该胶体材料设置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各该内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镜筒的该管状部还包含:
一第二空间结构,该第二空间结构对应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的该外径面,该第二空间结构包含一第二阶差与一第二降面,且该胶体材料的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二空间结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胶体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满足下列条件:
5ppm/℃<c<4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5um<d<23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1,与该胶体材料连接的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的外径为phi i,其满足下列条件:
1.0≤phi i/phi 1<1.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设置该胶体材料的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与该第一透镜之间包含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胶体材料为不透光的胶体。
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像装置;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83228P | 2020-09-25 | 2020-09-25 | |
US63/083,228 | 2020-09-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5170A CN114265170A (zh) | 2022-04-01 |
CN114265170B true CN114265170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7847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70800.4U Active CN214669798U (zh) | 2020-09-25 | 2021-04-26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202110453027.6A Active CN114265170B (zh) | 2020-09-25 | 2021-04-26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70800.4U Active CN214669798U (zh) | 2020-09-25 | 2021-04-26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00057A1 (zh) |
CN (2) | CN214669798U (zh) |
TW (1) | TWI7591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9111B (zh) * | 2020-09-25 | 2022-03-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01091A (ja) * | 2009-11-04 | 2011-05-1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装置 |
KR20120076124A (ko) * | 2010-12-29 | 2012-07-09 | 주식회사 코렌 | 렌즈 조립체의 조립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장치 |
JP2013113986A (ja) * | 2011-11-28 | 2013-06-10 | Olympus Corp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
CN104516081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6873116A (zh) * | 2017-04-06 | 2017-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207528988U (zh) * | 2017-10-25 | 2018-06-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 |
CN214669798U (zh) * | 2020-09-25 | 2021-11-0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39295B2 (ja) * | 2001-03-23 | 2006-01-25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鏡筒内に二つ以上のレンズを位置決め固定した光学機器 |
JP3981348B2 (ja) * | 2003-05-30 | 2007-09-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658150B1 (ko) * | 2005-04-08 | 2006-12-1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
CN101334510A (zh) * | 2007-06-27 | 2008-12-3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US7738196B2 (en) * | 2007-09-27 | 2010-06-15 | Enplas Corporation | Optical unit |
TWI446046B (zh) * | 2008-07-18 | 2014-07-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鏡頭模組 |
US8405737B2 (en) * | 2009-04-06 | 2013-03-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ens unit |
CN103031082B (zh) * | 2011-09-30 | 2016-08-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紫外光固化胶及其点胶方法 |
TW201411217A (zh) * | 2012-09-14 | 2014-03-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鏡頭模組 |
JP6191617B2 (ja) * | 2012-12-05 | 2017-09-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胴、像取得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らの組立方法 |
JP2015197599A (ja) * | 2014-04-01 | 2015-11-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固定構造、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固定方法 |
TWI631364B (zh) * | 2016-11-03 | 2018-08-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08983383A (zh) * | 2017-06-02 | 2018-12-11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US10379312B2 (en) * | 2017-06-02 | 2019-08-13 | Bruker Optik Gmbh | Self-centering lens arrangement for a transmitting, refractive optical unit |
KR20200014930A (ko) * | 2017-06-16 | 2020-02-11 | 닝보 써니 오포테크 코., 엘티디. | 다중 그룹 렌즈,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전자 기기 |
WO2019206255A1 (zh) * | 2018-04-28 | 2019-10-3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TWM567381U (zh) * | 2018-06-12 | 2018-09-21 | 同欣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Optical device |
CN111208616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 |
WO2021027431A1 (zh) * | 2019-08-14 | 2021-02-18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屏下摄像组件、摄像模组和光学镜头及其制作方法 |
TWI728585B (zh) * | 2019-12-06 | 2021-05-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WO2021142544A1 (en) * | 2020-01-14 | 2021-07-22 |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 Moun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in a barrel using a resilient spacer |
-
2021
- 2021-02-19 TW TW110105821A patent/TWI759111B/zh active
- 2021-04-26 CN CN202120870800.4U patent/CN21466979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4-26 CN CN202110453027.6A patent/CN114265170B/zh active Active
- 2021-08-18 US US17/405,071 patent/US2022010005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01091A (ja) * | 2009-11-04 | 2011-05-1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装置 |
KR20120076124A (ko) * | 2010-12-29 | 2012-07-09 | 주식회사 코렌 | 렌즈 조립체의 조립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장치 |
JP2013113986A (ja) * | 2011-11-28 | 2013-06-10 | Olympus Corp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
CN104516081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6873116A (zh) * | 2017-04-06 | 2017-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207528988U (zh) * | 2017-10-25 | 2018-06-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 |
CN214669798U (zh) * | 2020-09-25 | 2021-11-0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5170A (zh) | 2022-04-01 |
US20220100057A1 (en) | 2022-03-31 |
TW202212903A (zh) | 2022-04-01 |
CN214669798U (zh) | 2021-11-09 |
TWI759111B (zh) | 2022-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48551B (zh) |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
CN109283656B (zh)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
CN112305701B (zh) |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
CN112649938B (zh)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
TW201818107A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16698B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CN114265170B (zh)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US12001077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846826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10080684A1 (en)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2208969A (zh) |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 |
JP2008203822A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 |
US11914217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578609B (zh) | 成像光学元件组、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
CN211528886U (zh) | 成像光学元件组、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
TWI710846B (zh) | 攝像模組及其校正方法 | |
TWI769815B (zh) | 塑膠光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CN215678885U (zh)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US20240168254A1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40176211A1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8675437U (zh)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
TWI844959B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JP7382272B2 (ja) | 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
KR20230088102A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