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7103A - 电源整流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整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7103A
CN114257103A CN202111526292.9A CN202111526292A CN114257103A CN 114257103 A CN114257103 A CN 114257103A CN 202111526292 A CN202111526292 A CN 202111526292A CN 114257103 A CN114257103 A CN 114257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conducting
power rectifi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6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7103B (zh
Inventor
梁德新
向啟平
孔令伟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Zhongbang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Zhongba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Zhongbang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Zhongbang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62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7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7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7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整流器。上述的电源整流器包括机箱、整流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机箱包括箱体和隔离导热件,箱体形成有容纳腔,隔离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整流组件设于安装区内,且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隔离导热件;散热组件设于散热交互区内,且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箱体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散热交互区连通。由于隔离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又由于整流组件位于安装区,如此避免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内氧化整流组件,解决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此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源整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整流器。
背景技术
电源整流器如高频电源整流器以优质进口IGBT作为主功率器件,以超微晶(又称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为主变压器铁芯,主控制系统采用了多环控制技术,结构上采取了防盐雾酸化措施。电源产品结构合理,可靠性强。该电源以其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高可靠的优越性能成为可控硅电源的更新换代产品。在PCB、电镀、电解行业领域,电源整流器成为众多客户的首选电源产品。
电源整流器一般采用分散式结构布局生产装配整机电源,即通过机箱内空间把所需各种零部件分布固定于机箱体内部,例如电源仪表、散热器、散热风机及电源输出正负极铜板等都混合固定于机箱体上。
为确保电源整流器的散热性能,电源整流器的散热风道为将电源内装入散热风机把机箱一端开孔把风引入另一端开口排出热量,由于工业电源的使用环境中存在化学气体的污染较严重的情形,当风机把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内部,机箱内部的电子部件、电路板及导线接头都容易被氧化,导致电源整流器快速老化报废,使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电源整流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源整流器,包括:
机箱,包括箱体和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隔离导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
整流组件,所述整流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隔离导热件;
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散热交互区内,且所述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散热交互区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导热件还开设有导热窗口,所述散热组件至少部分安装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设置,所述整流组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导热窗口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导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的区域环绕所述导热窗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整流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隔离导热件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散热组件开设有螺接孔,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接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固定于所述散热交互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设置,所述第一导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部相对朝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热板和挡流板,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所述挡流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部之间,且所述挡流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及盖板,所述容纳腔和出风口均开设于所述箱本体,所述箱本体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源整流器还包括鼓风风扇,所述鼓风风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鼓风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所述鼓风风扇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箱本体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电源整流器,由于整流组件设于安装区内,且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隔离导热件,使整流组件工作中产生热量传导至隔离导热件,又由于散热组件设于散热交互区内,且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使隔离导热件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源整流器的散热效果;
2、本发明的电源整流器,由于隔离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使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相互隔开,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散热交互区连通,使散热组件的热量通过空气接触快速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的散热效果,又由于整流组件位于安装区,如此避免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内氧化整流组件,解决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此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源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整流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整流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源整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源整流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源整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源整流器的机箱的箱体的箱本体的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整流器,包括机箱、整流组件以及散热组件;机箱包括箱体和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隔离导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所述整流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隔离导热件;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散热交互区内,且所述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散热交互区连通。
上述的电源整流器,由于整流组件设于安装区内,且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隔离导热件,使整流组件工作中产生热量传导至隔离导热件,又由于散热组件设于散热交互区内,且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使隔离导热件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源整流器的散热效果;由于隔离导热件位于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使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相互隔开,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散热交互区连通,使散热组件的热量通过空气接触快速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的散热效果,又由于整流组件位于安装区,如此避免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内氧化整流组件,解决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此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电源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其为一实施例的电源整流器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整流器10可以为高频电源整流器或低频电源整流器。
如图2和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电源整流器10包括机箱100、整流组件200以及散热组件300。机箱100包括箱体100a和隔离导热件100b,所述箱体100a形成有容纳腔102,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以将所述容纳腔102分隔为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使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隔开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00a还开设有进风口104和出风口106,所述进风口104和所述出风口106均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连通。所述整流组件200设于所述安装区1023内,且所述整流组件200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使整流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隔离导热件100b。散热组件300设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内,且所述散热组件300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使隔离导热件100b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散热组件300进行散热,由于进风口104和所述出风口106均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连通,使箱体100a外围的空气气流通过进风口104流入散热交互区1021与散热组件300接触,位于散热交互区1021内的气流与散热组件300接触之后再由出风口106流出,实现对散热组件300的热量的散热,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率。
上述的电源整流器10,由于整流组件200设于安装区1023内,且整流组件200至少部分安装于隔离导热件100b,使整流组件200工作中产生热量传导至隔离导热件100b,又由于散热组件300设于散热交互区1021内,且散热组件300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100b,使隔离导热件100b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300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由于隔离导热件100b位于容纳腔102内,以将容纳腔102分隔为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使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相互隔开,而进风口104和出风口106均与散热交互区1021连通,使散热组件300的热量通过空气接触快速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又由于整流组件200位于安装区1023,如此避免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100内氧化整流组件200,解决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此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还开设有导热窗口101,所述散热组件300至少部分安装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且所述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101对应设置,使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裸露于导热窗口101内。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300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101设置,所述整流组件200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导热窗口101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使整流组件200产生热量还可以直接传导至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上,又由于整流组件200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100b,使整流组件200的热量不仅可以传导至隔离导热件100b,并经隔离导热件100b传导至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而且可以直接传导至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增加了整流组件200的热量的散热路径,进一步地提高了整流组件200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整流组件200分别与隔离导热件100b和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连接。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300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的区域环绕所述导热窗口101设置,使整流组件通过导热窗口101可靠地安装于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避免了散热交互区1021的空气通过导热窗口101流入安装区1023内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的区域环绕所述导热窗口101设置。具体地,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为面结构,使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与隔离导热件100b的贴合更加平整,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整流器10还包括固定件(图未示),所述隔离导热件100b还开设有连接孔103,所述散热组件300开设有螺接孔(图未示),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接孔内,使散热组件300与隔离导热件100b可靠地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螺接孔开设于散热组件300的导热部。固定件可以为螺丝或螺柱。为使散热组件300与隔离导热件100b更好地连接固定,进一步地,固定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固定件环绕导热窗口101间隔设置,连接孔的数目和螺接孔的数目均为多个,每一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接孔内,使散热组件300与隔离导热件100b更好地连接固定。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300包括第一散热器310、第二散热器320和第一导热板330,所述第一散热器310和所述第二散热器320均固定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使所述第一散热器310和所述第二散热器320均可以通过散热交互区1021内的空气气流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10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1021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101设置,使整流组件200通过导热窗口101与第一散热器310的导热部连接,使整流组件2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器310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导热板330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器310和所述第二散热器320连接,使第一散热器310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板330引导至第二散热器320进行散热,同理,第二散热器320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板330引导至第一散热器310进行散热,如此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通过第一导热板330协同散热,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相对朝向设置,使通过第一散热器310与第二散热器320之间的气流能够同时与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接触散热,同时可以减少进风口104的面积,进而使电源整流器1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均为散热片组结构。具体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散热片,当空气气流流入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之间时,气流与第一散热片碰撞容易产生紊流,使气流更好地与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接触散热,加上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相对朝向设置,使气流会在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之间可靠地接触散热,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导热板340和挡流板350,所述第二导热板340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连接,所述挡流板35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之间,且所述挡流板350与所述第二导热板340连接,使流入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之间的空气气流受挡流板350的阻挡作用分别流入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进行散热,提高了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效果,加上挡流板350还与第二导热板340连接,且第二导热板340还与第二散热器320连接,第二散热器320还通过第一导热板330与第一散热器310连接,使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的热量均能够通过第二导热板340引导至挡流板350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均为散热片组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相对朝向设置,挡流板35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310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之间,且所述挡流板350与所述第二导热板340连接,使流入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之间的空气气流受挡流板350的阻挡作用分别流入第一散热器310和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进行散热,同时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挡流板350呈预设角度设置于第一散热器310与第二散热器320之间,使挡流板350更好地迎合空气气流进行挡风和引导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为20°~80°。具体地,预设角度为45°,使挡流板350更好地迎合空气气流进行挡风和引导作用。更进一步地,挡流板350活动连接于第二导热板340,使挡流板350与第二导热板340的连接位置可调,提高了散热组件300的使用方便性。为使挡流板350更好地迎合空气气流的流向,以更好地对空气气流进行挡风和引导,并提高散热组件300的使用方便性,更进一步地,挡流板350转动连接于第二导热板340,使挡流板350更好地迎合空气气流的流向,以更好地对空气气流进行挡风和引导,并提高散热组件300的使用方便性。为避免挡流板350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晃动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挡流板350还与机箱100连接,如此挡流板350分别与机箱100和第二导热板340连接,提高了挡流板350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挡流板350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晃动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a包括箱本体110及盖板120,所述容纳腔102和出风口106均开设于所述箱本体110,所述箱本体110还开设有安装孔105,所述电源整流器10还包括鼓风风扇400,所述鼓风风扇400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05内,即鼓风风扇400嵌设于箱本体110,所述盖板120盖设于所述安装孔105,所述进风口104开设于所述盖板120,当鼓风风扇400工作时,箱体100a外围的空气气流能够通过鼓风风扇400快速流入散热交互区1021内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鼓风风扇400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散热组件300设置,所述鼓风风扇400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104对应设置,使鼓风风扇400能够更好地将外围的空气气流吹入散热交互区1021内。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0与所述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卸下盖板120并对鼓风风扇400进行清理操作,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0包括盖板主体122和固定板124,固定板124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固定板124盖设于安装孔105,盖板主体122盖设于固定板124上。进一步地,盖板主体122卡接盖设于固定板124上,即盖板主体122与固定板124卡扣连接,实现盖板主体122与固定板124快速拆装。在本实施例中,盖板主体122的周缘与固定板124的边缘卡扣连接。同时参见图6,具体地,固定板124的边缘开设有卡接凹槽124b,盖板主体122的周缘的内壁凸设有卡接凸条122a,卡接凸条卡入卡接凹槽124b内,使盖板主体122的周缘与固定板124的边缘卡扣连接。为使固定板124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机箱100还包括锁紧连接件(图未示),固定板124开设有第一过孔124a,箱本体110开设有螺纹孔112,锁紧连接件分别穿设于第一过孔和螺纹孔内,使固定板124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连接件为螺钉或螺柱。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24不仅限于通过锁紧连接件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例如,固定板124卡扣连接于箱本体110。
为进一步地提高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鼓风风扇400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使鼓风风扇400可以在维护时拆卸于箱本体110,进一步地提高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鼓风风扇400开设有第二过孔402,锁紧连接件分别穿设于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和螺纹孔内,使鼓风风扇400和固定板124同时固定于箱本体110上,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同时提高了鼓风风扇400的拆装效率。具体地,鼓风风扇400的周缘凸设有连接块404,箱本体110开设有定位槽114,连接块位于定位槽内并与箱本体110抵接。第二过孔开设于连接块,螺纹孔开设于定位槽的内壁上,使鼓风风扇400和固定板124更好地固定于箱本体110上。可以理解,由于鼓风风扇400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即鼓风风扇400外置镶嵌于箱本体110的安装孔105内,固定板124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固定板124盖设于安装孔105,盖板主体122盖设于固定板124上,如此无需打开箱本体110即可进行对鼓风风扇400进行拆装和维护,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
传统的电源整流器10的机箱100大多采用金属铁板折弯扣合焊接而成,或采用PP或PVC胶板拼合焊接合成,机箱100底架与机盖边缘易弯曲开缝造成化学气体灰尘进入机箱100内造成电路板及电子配件加速老化损坏,造成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较低。为避免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箱本体110包括底座110a和机罩110b,容纳腔102形成于底座110a上,出风口106开设于底座110a上,机罩110b盖设于底座110a上。为使机罩110b更好地盖设于底座110a上,进一步地,底座110a上设有围边1102,围边环绕容纳腔102设置,隔离导热件100b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并与围边的部分抵接。同时参见图7,所述机罩110b包括罩体111及边封折角部113,所述边封折角部113设置在所述罩体111上,所述边封折角部113用于卡接所述围边1102,使机罩110b与底座110a可拆卸连接,以便对电源整流器10进行维护。所述边封折角部113与所述围边1102卡接,使机罩110b与底座110a之间的连接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鼓风风扇400与底座110a可拆卸连接,安装孔105开设于底座110a,即鼓风风扇400外置镶嵌于底座110a的安装孔105内,固定板124与箱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固定板124盖设于安装孔105,盖板主体122盖设于固定板124上,如此无需打开罩体即可进行对鼓风风扇400进行拆装和维护,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
为使机罩110b与底座110a可靠地连接定位,如图3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机箱100还包括锁紧件(图未示),所述罩体111开设有通孔111a,所述围边1102开设有螺丝孔1103,所述锁紧件分别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丝孔内,使机罩110b与底座110a可靠地连接定位,同时提高了机罩110b与底座110a连接的密封性能。由于边封折角部113卡接在围边1102上,形成回型结构的箱本体110,增加了箱本体110的机械结构强度,同时实现机罩110b与底座110a之间有效地密封,相比传统的机箱100,本申请的高频电源整流器10,使用螺丝的数目较少,同时实现罩体的可靠地固定于底座110a,如此提高了机箱100的拆装速率,进而提高了高频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方便性。
进一步地,隔离导热件100b邻近罩体的边缘设有密封胶条(图未示),机罩110b的内壁与密封胶条弹性抵接,使机罩110b不仅与底座110a密封连接,而且与密封胶条密封抵接,提高了机箱100的各个组件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同时实现机罩110b与底座110a。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胶条为PVC胶条或硅橡胶胶条等。
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电源整流器10还包括阴极板500、阳极板600和共电极绝缘板700,底座110a开设有第一避位孔1101和第二避位孔1104。共电极绝缘板700安装于底座110a上,且共电极绝缘板700开设有第一过孔701和第二过孔703,第一过孔与第一避位孔1101连通,第二过孔与第二避位孔1104连通,阴极板500分别穿设于第一过孔和第一避位孔1101内,阳极板600分别穿设于第二过孔和第二避位孔1104内,使阴极板500和阳极板600均安装于共电极绝缘板700上,使电源整流器10的结构较简单,同时避免底座110a漏电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阴极板500和阳极板600均与整流组件200电连接。同时参见图4,更进一步地,隔离导热件100b还开设有引线孔130,引线孔用于穿设导电引线,整流组件200通过导电引线分别与阴极板500和阳极板600电连接,如此使整流组件200分别与阴极板500和阳极板600电连接,同时使底座110a与机罩110b可靠地密封连接。为提高安装区1023的密封性能,更进一步地,引线孔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密封套,密封套套设于导电引线上,使导电引线通过密封套与隔离导热件100b紧密连接,提高了安装区1023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套可以为橡胶套或硅胶套。
为提高阳极板600的散热性能,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阳极板600还与第二散热器320的散热部连接,使阳极板600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散热器320进行散热,避免了阳极板600过热的问题,提高了阳极板600的散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电源整流器10,由于整流组件200设于安装区1023内,且整流组件200至少部分安装于隔离导热件100b,使整流组件200工作中产生热量传导至隔离导热件100b,又由于散热组件300设于散热交互区1021内,且散热组件300至少部分抵接于隔离导热件100b,使隔离导热件100b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300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
2、本发明的电源整流器10,由于隔离导热件100b位于容纳腔102内,以将容纳腔102分隔为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使散热交互区1021和安装区1023相互隔开,而进风口104和出风口106均与散热交互区1021连通,使散热组件300的热量通过空气接触快速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整流器10的散热效果,又由于整流组件200位于安装区1023,如此避免含有化学气体的气流带入机箱100内氧化整流组件200,解决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如此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电源整流器1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包括箱体和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隔离导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散热交互区和安装区;
整流组件,所述整流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整流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隔离导热件;
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散热交互区内,且所述散热组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所述箱体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散热交互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导热件还开设有导热窗口,所述散热组件至少部分安装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设置,所述整流组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导热窗口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导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于所述隔离导热件的区域环绕所述导热窗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隔离导热件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散热组件开设有螺接孔,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固定于所述散热交互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导热部与所述导热窗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交互区且避开所述导热窗口设置,所述第一导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部相对朝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热板和挡流板,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所述挡流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部之间,且所述挡流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及盖板,所述容纳腔和出风口均开设于所述箱本体,所述箱本体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源整流器还包括鼓风风扇,所述鼓风风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所述鼓风风扇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箱本体可拆卸连接。
CN202111526292.9A 2021-12-14 2021-12-14 电源整流器 Active CN114257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6292.9A CN114257103B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源整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6292.9A CN114257103B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源整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103A true CN114257103A (zh) 2022-03-29
CN114257103B CN114257103B (zh) 2024-04-30

Family

ID=8079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6292.9A Active CN114257103B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源整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71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0004A (zh) * 2017-06-26 2017-09-15 深圳力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及逆变焊机
CN212515598U (zh) * 2020-07-16 2021-02-09 武汉科赛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服务器用机箱
CN11363099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机箱、功率放大器及通信设备
CN216960425U (zh) * 2021-12-14 2022-07-12 惠州市忠邦电源有限公司 高频电源整流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0004A (zh) * 2017-06-26 2017-09-15 深圳力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及逆变焊机
CN11363099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机箱、功率放大器及通信设备
CN212515598U (zh) * 2020-07-16 2021-02-09 武汉科赛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服务器用机箱
CN216960425U (zh) * 2021-12-14 2022-07-12 惠州市忠邦电源有限公司 高频电源整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103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6965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17486729U (zh) 散热模块及工业电源
CN216960425U (zh) 高频电源整流器
CN210444231U (zh) 一种散热好的功率放大器
CN114257103A (zh) 电源整流器
WO2023151708A2 (zh) 一种电子元件散热组件
CN215188051U (zh)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JP2013098506A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JP2015029147A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
CN111800989A (zh) 控制器及应用其的空调
CN218976548U (zh) 变频一体机及其变频器
CN216532313U (zh) 一种机箱内电路板散热结构
CN219812395U (zh)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CN114071927A (zh) 散热模块及工业电源
CN215421413U (zh) 一种封闭机箱散热结构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6957766U (zh) 电容器接线装置
CN217608195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7903005U (zh) 一种耐高温的继电器外壳
CN220023462U (zh) 散热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219667792U (zh) 一种打印机散热配件及其打印机设备
CN215267303U (zh) 一种开路保护器
CN215529731U (zh) 一种iic隔爆类散热型控制柜用发热元件安装装置
CN212487047U (zh) 控制器及应用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