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6321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6321A
CN114256321A CN202111612320.9A CN202111612320A CN114256321A CN 114256321 A CN114256321 A CN 114256321A CN 202111612320 A CN202111612320 A CN 202111612320A CN 114256321 A CN114256321 A CN 114256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power line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23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瑞
邢汝博
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23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6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6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6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定义有主显示区以及副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单元,阵列设置于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一电源线,与第一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二电源线,与第二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一电源端,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第二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改善甚至消除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通常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或称主屏)和副显示区(或称副屏),主屏又可被称作正常显示区,副屏又可被称作功能区,功能区例如可以实现屏下摄像或屏下触控等功能。同时,为了实现更高屏占比,全面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的全面屏,即功能区不仅能够实现屏下摄像或屏下触控等功能,而且还能够显示画面。
然而,经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同时显示画面时,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改善甚至消除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定义有主显示区以及副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单元,阵列设置于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一电源线,与第一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二电源线,与第二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一电源端,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第二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通过第三电源线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中的其中一个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为蓝色子像素。
如此以来,由于绿色子像素通过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仅为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供电,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或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或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中的其中一个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为绿色子像素。
如此以来,由于蓝色子像素通过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蓝色的纯色画面时,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仅为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中的其中一个为绿色子像素、另一个为蓝色子像素。
如此以来,由于红色子像素通过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仅为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端,第三颜色子像素通过第三电源线电连接至第三电源端。
如此以来,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均通过不同的电源端供电。对于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任意颜色,由于该颜色子像素通过与电源端连接的电源线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该颜色的纯色画面时,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屏和主屏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改善甚至消除副屏和主屏之间的显示差异。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电源线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和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第一子电源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子电源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子电源线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电源线包括多条第三子电源线和至少一条第四子电源线,第三子电源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子电源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子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如此以来,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电源线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电源线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中全部的第一颜色子像素供电,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子电源线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子电源线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中全部的第二颜色子像素或者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组合供电。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副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主显示区,副显示区包括层叠的衬底、驱动器件层和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驱动器件层包括M个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元件层包括N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其中,M小于N且均为正整数;每个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第一电极层中的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皆电连接。
如此以来,在副显示区(即副屏)中,不再采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一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多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副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量,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器件层或发光元件层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每个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第一透明走线连接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第一透明走线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
如此以来,由于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发光元件的阳极之间的走线或者说连接多个发光元件的阳极之间的走线为透明走线,所以可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信号线与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驱动器件层包括层叠的金属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位于金属导电层,第二段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一段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像素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段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像素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如此以来,一方面,由于副显示区中的信号线的部分走线(第二段)为透明走线,所以可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副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与像素驱动电路交叠的第一段仍旧采用金属,即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器件(如晶体管)仍旧采用金属制备,因此可以保证驱动器件的性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第二电源线与第二颜色子像素及第三颜色子像素均电连接,信号线包括第二电源线。
如此以来,连接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二电源线的部分走线(第二段)为透明走线,所以可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金属导电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以及夹设于任意两个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子电源线和第三子电源线位于第三金属层,第二子电源线和第四子电源线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
如此以来,第一电源线中的第一子电源线和第三子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中的第二子电源线和第四子电源线均在显示面板中原有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中制备,不会增加额外的工艺,有利于工艺的简化,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金属导电层还包括第四金属层,第四金属层位于第三金属层背向第二金属层的一侧,第一子电源线和第三子电源线位于第三金属层,第二子电源线和第四子电源线位于第四金属层。
如此以来,通过增设第四金属层放置第二子电源线和第四子电源线,可以避免第二子电源线和第四子电源线放置在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时对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中的其他信号线的干扰,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中的电路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不同膜层。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透明导电层与发光元件阳极层处于同一膜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与第三金属层处于同一膜层。
如此以来,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层同层制备,第二透明导电层与第三金属层同层制备,所以利于工艺的简化,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像素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元件的阳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如此以来,由于像素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元件的阳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所以可以减少副显示区中透光性较差的区域所占用的面积,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定义有主显示区以及副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一电源线,与第一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二电源线,与第二颜色子像素电连接;第一电源端,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第二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线电连接。对于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任意颜色,由于该颜色子像素通过单独的电压端和电源线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该颜色的纯色画面时,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改善甚至消除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副显示区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申请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申请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在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理解,本申请首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如前所述,经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致使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致使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首先对于导致上述技术问题的根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过程如下:
经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共用电源线Vdd。在显示面板显示白色画面时,电源线Vdd同时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供电,例如电源线Vdd上的电流为100mA(毫安),其中,红色子像素例如占25mA,蓝色子像素例如占55mA,绿色子像素例如占20mA。当显示面板由白色画面切换至红色的纯色画面时,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不发光,电源线Vdd输出的电压值下降,相应地,电源线Vdd上的电流会由100mA降为25mA,即发生75mA的电流变化。而由于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中的之间存在走线差异、器件差异(如走线材料和/或走线长度不同),所以随着电流的跳低,电源线Vdd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上的压降(IR drop)程度不同,导致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的亮度变化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出现显示差异。同理,当显示面板由白色画面切换至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也会出现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的问题。
鉴于发明人的上述研究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和副显示区之间存在显示差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在于:通过单独的电压端和与该电压端连接的电源线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者单独供电,这样,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该颜色的纯色画面时,由于该颜色子像素通过单独的电压端供电,所以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改善甚至消除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又可以包括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副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可以大于主显示区AA2,即副显示区AA1可以是与屏下摄像头和/或触控元件对应的区域。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单元101、第一电源线102、第二电源线103、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像素单元101可以分布于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之中。
像素单元101阵列设置于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像素单元101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阵列设置即可以理解为像素单元101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和列方向Y交叉设置,即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均可以包括多行像素单元101和多列像素单元101。具体地,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依次排布,同时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Y依次排布。同样地,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也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依次排布,同时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Y依次排布。容易理解的是,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的组合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中的任意两者,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为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为红色子像素或者蓝色子像素;再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为绿色子像素或者蓝色子像素。第一电源线102与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电连接,第一电源线102可以用于向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传输正电压电源信号。第二电源线103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电连接,第二电源线103可以用于向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传输正电压电源信号。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即为显示面板10上设置的Vdd端子(或称Vdd焊盘),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可以与驱动芯片(IC)电连接,用于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通过同一个Vdd端子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同时供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不同的Vdd端子,可以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分别提供不同电压值的Vdd信号,如第一电源端104提供第一正电压电源信号Vdd1,第二电源端105提供第二正电压电源信号Vdd2,以达到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单独供电的效果和目的。
继续参见图1,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非显示区NA可以包括绑定区NA1。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可以位于绑定区NA1,即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可以为绑定区NA1的Vdd焊盘。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与驱动芯片上的Vdd1引脚和Vdd2引脚连接,从而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
如此以来,对于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任意颜色,由于该颜色子像素通过单独的电压端和电源线单独供电压信号,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该颜色的纯色画面时,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改善甚至消除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之间的显示差异。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源线106,像素单元101还可以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通过第三电源线106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端104或第二电源端105。即,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与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同时电连接第一电源端104,或者,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同时电连接第二电源端105。
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依次排布,同时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Y依次排布。同样地,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也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依次排布,同时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Y依次排布。在副显示区AA1和主显示区AA2中,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也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X依次排布,同时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Y依次排布。
图2示出了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同时电连接第二电源端105的一种示例,另一种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与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同时电连接第一电源端104的示例与图2所示的示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图2实施例中,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通过第三电源线106电连接至第二电源端105。第三电源线106的具体走线方式会在下文中描述。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包括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中的其中一个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为蓝色子像素。即,绿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单独供电压信号,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二电源端105共同供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之所以采取绿色子像素单独供电、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共同供电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经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电源线Vdd上的电流变化量最大,相应地,电源线Vdd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的IR drop程度差异最大,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最为明显。
因此,鉴于上述发现,选择绿色子像素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一电源线102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102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105仅为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或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或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类似的,在另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包括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中的其中一个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为绿色子像素。即,蓝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单独供电压信号,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二电源端105共同供电压信号。
如此以来,由于蓝色子像素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一电源线102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蓝色的纯色画面时,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102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102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105仅为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类似的,在又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中的其中一个为绿色子像素、另一个为蓝色子像素。即,红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单独供电压信号,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可以通过第二电源端105共同供电压信号。
如此以来,由于红色子像素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一电源线102单独供电,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红色的纯色画面时,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102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红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一电源线102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此外,由于第二电源端105仅为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而不再同时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供电压信号,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上的电流的变化量会减小,从而蓝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二电源线103或绿色子像素连接的第三电源线106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上的压降差异会减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源端107。与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二电源端105类似的,第三电源端107可以为显示面板10上设置的Vdd端子(或称Vdd焊盘),第三电源端107可以与驱动芯片(IC)电连接,用于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例如,第三电源端107可以提供第三正电压电源信号Vdd3。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通过第三电源线106电连接至第三电源端107。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通过第一电源端104和第一电源线102单独供电,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通过第二电源端105和第二电源线103单独供电,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通过第三电源端107第三电源线106单独供电。其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可以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为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只需要保证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之间的颜色互不相同即可。
如此以来,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均通过不同的电源端供电。对于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任意颜色,由于该颜色子像素通过单独的电源端供电压信号,所以当显示面板由显示白色画面切换至显示该颜色的纯色画面时,该颜色子像素与电源端之间的电源线上的电流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该颜色子像素连接的电源线在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不会发生压降或者说压降程度相同,从而改善甚至消除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蓝色或绿色的纯色画面时的副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
如图2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电源线102可以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1021和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一子电源线1021可以沿第一方向(图2所示的Y方向)延伸,第二子电源线1022可以沿第二方向(图2所示的X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示例性地,第一方向可以为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行方向。第一子电源线1021可以与第一电源端104电连接,从而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子电源线1021例如可以通过第二子电源线1022与第一电源端104电连接。
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与第一子电源线1021和第二子电源线1022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可以与第一子电源线1021电连接。如此以来,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电源线1021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电源线1022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10中全部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01a供电。
类似的,第二电源线103可以包括多条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至少一条第四子电源线1032。第三子电源线1031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子电源线1032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子电源线1031可以与第二电源端105电连接,从而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子电源线1031例如可以通过第四子电源线1032与第二电源端105电连接。
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可以与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四子电源线1032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可以与第三子电源线1031电连接。如此以来,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子电源线1032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10中全部的第二颜色子像素101b供电。
继续参见图2,类似的,第三电源线106可以包括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至少一条第六子电源线1062。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通过第三电源线106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端104或第二电源端10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第五子电源线1061电连接,第五子电源线1061再通过第六子电源线1062与第一电源端104或第二电源端105电连接。
如此以来,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10中全部的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供电。
如图3所示,对应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源端107。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通过第三电源线106电连接至第三电源端107。具体地,第三电源线106可以包括多条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至少一条第六子电源线1062。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通过第六子电源线1062与第三电源端107电连接,从而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正电压电源信号。
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与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可以第五子电源线1061电连接。如此以来,通过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实现为显示面板10中全部的第三颜色子像素101c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电源线1021、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位于同一膜层,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四子电源线1032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位于同一膜层,具体膜层结构在下文描述。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副显示区AA1可以包括层叠的衬底401、驱动器件层402和发光元件层403。发光元件层403又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4031、发光材料层4032和第二电极层4033。第一电极层4031具体可以是发光元件阳极层,第二电极层4033具体可以是发光元件阴极层。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器件层402包括M个像素驱动电路(图4未示出),发光元件层403包括N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图4未示出),M小于N且M和N均为正整数。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与位于第一电极层4031中的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皆电连接。例如,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颜色的4个发光元件的阳极皆电连接。
如此以来,在副显示区AA1中,不再采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一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多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副显示区AA1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量,从而提高副显示区AA1的透光率。
继续参见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驱动器件层402或发光元件层403还可以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404,第一透明导电层404中设置有第一透明走线,每个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第一透明走线连接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通过第一透明走线相互连接,然后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颜色的多个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从而实现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颜色的多个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
如此以来,由于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发光元件的阳极之间的走线或者说连接多个发光元件的阳极之间的走线为透明走线,所以可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结合图5和图6所示,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信号线501,信号线501与像素驱动电路500电连接。示例性地,信号线501可以包括扫描线、发光控制信号线、参考信号线、数据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任意一者。驱动器件层402可以包括层叠的金属导电层40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信号线50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501a和第二段501b,第一段501a可以位于金属导电层4021中,第二段501b可以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中。位于不同膜层的第一段501a和第二段501b可以通过过孔连接。第一段501a在显示面板平面(如衬底40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驱动电路500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段501b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像素驱动电路500在显示面板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即,第一段501a可以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500中的驱动元件,如形成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第二段501b可以作为不同像素驱动电路500之间的连接线。换言之,像素驱动电路500中的驱动元件的电极仍旧使用金属制备,而不同像素驱动电路500之间的连接线采用透明走线。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线501可以是沿图5所示的行方向延伸,当然也可以沿显示面板10的列方向延伸,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此以来,一方面,由于副显示区中的信号线501的部分走线(第二段501b)为透明走线,所以可以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副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与像素驱动电路交叠的第一段501a仍旧采用金属,即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器件(如晶体管)仍旧采用金属制备,因此可以保证驱动器件的性能。
容易理解的是,信号线501可以包括第二电源线103。第二电源线103的部分走线为透明走线,例如参见图2,第二电源线103中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子电源线1032可以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之中,即第四子电源线1032可以为透明走线,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下面结合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金属导电层402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以及夹设于任意两个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子电源线1021、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四子电源线1032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中的任意一层。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的电源线与位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中的任意一层的电源线之间可以通过过孔连接。例如,第一子电源线102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二子电源线1022连接,第三子电源线103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四子电源线1032连接,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六子电源线1062连接。此外,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扫描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参考信号线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M2,数据线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
如此以来,第一电源线102中的第一子电源线1021和第二子电源线1022、以及第二电源线103中的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四子电源线1032、以及第三电源线106中的第五子电源线1061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均在显示面板10中原有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中制备,不会增加额外的工艺,有利于工艺的简化,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如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金属导电层4021还可以包括第四金属层M4,第四金属层M4位于第三金属层M3背向第二金属层M2的一侧。第一子电源线1021、第三子电源线1031和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四子电源线1032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M4。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的电源线与第四金属层M4中的电源线之间可以通过过孔连接。例如,第一子电源线102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二子电源线1022连接,第三子电源线103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四子电源线1032连接,第五子电源线1061可以通过过孔与第六子电源线1062连接。
如此以来,通过增设第四金属层M4放置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四子电源线1032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可以避免第二子电源线1022、第四子电源线1032和第六子电源线1062放置在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时对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中的其他信号线的干扰,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中的电路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电层404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一电极层4031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一电极层4031中的任意两层之间。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一电极层4031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一电极层4031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容易理解的是,第一透明导电层404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位于不同膜层。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夹设有第二绝缘层。第一透明导电层404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与第一绝缘层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三金属层M3与第一电极层4031之间夹设有平坦化层,第一透明导电层404可以位于平坦化层与第一电极层4031之间,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与平坦化层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例如第一透明导电层404可以与第一电极层4031处于同一膜层,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M3处于同一膜层。
如此以来,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04与第一电极层4031同层制备,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与第三金属层M3同层制备,所以有利于工艺的简化,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像素驱动电路在衬底4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元件的阳极在衬底401上的正投影交叠。例如,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位于发光元件的阳极的正下方(即靠近衬底401的一侧)。
如此以来,由于像素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元件的阳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所以可以减少副显示区中透光性较差的区域所占用的面积,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副显示区AA1中的晶体管的尺寸小于主显示区AA2中的晶体管的尺寸。例如,副显示区AA1中的晶体管在衬底4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主显示区AA2中的晶体管在衬底4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如此以来,在副显示区AA1中设置尺寸较小的晶体管,可以减少副显示区中的晶体管所占用的面积,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副显示区AA1中的部分有机膜层或者部分无机膜层可以去除,例如第三金属层M3与第一电极层4031之间的平坦化层可以去除,从而提高副显示区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04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2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TO,也可以是其他透明材料,只要透光率够大、阻抗够小即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增加透明材料的工艺不作限定,例如使用常规阵列工艺进行图形化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0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可包括设备本体2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覆盖在设备本体20上。设备本体20中可设置有各类器件,如传感器件、处理器件等,在此并不限定。显示装置1000具体可以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电视机、电子纸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在此并不限定。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显示面板实施例和显示装置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以参见像素驱动电路实施例和阵列基板实施例的说明部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之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结构;数量涉及“一个”但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定义有主显示区以及副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单元,阵列设置于所述副显示区和所述主显示区,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
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电连接;
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电连接;
第一电源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
第二电源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电源线,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通过所述第三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通过所述第三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源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和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所述第一子电源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电源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子电源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多条第三子电源线和至少一条第四子电源线,所述第三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子电源线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所述副显示区包括层叠的衬底、驱动器件层和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驱动器件层包括M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N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其中,M小于N且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同一颜色的多个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皆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件层或所述发光元件层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第一透明走线连接同一颜色的多个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一透明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所述驱动器件层包括层叠的金属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金属导电层中,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中,所述第一段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段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优选地,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及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均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二电源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以及夹设于任意两个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电源线和所述第三子电源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子电源线和所述第四子电源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层还包括第四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背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子电源线和所述第三子电源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子电源线和所述第四子电源线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不同膜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处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处于同一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12320.9A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256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2320.9A CN1142563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2320.9A CN1142563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6321A true CN114256321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2320.9A Pending CN1142563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63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338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驱动方法
WO2020156057A1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12542121B (zh)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JP2023528706A (ja) 発光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2310140B (zh) Led背板的像素结构、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79831A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211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8302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42368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39909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17327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96373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373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0346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5632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92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46610A1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20232707U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783365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613319B (zh) Mled背板的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48828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104367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1108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583150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