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5957A -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5957A
CN114255957A CN202111508808.7A CN202111508808A CN114255957A CN 114255957 A CN114255957 A CN 114255957A CN 202111508808 A CN202111508808 A CN 202111508808A CN 114255957 A CN114255957 A CN 114255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rotective film
wire
outgo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88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5957B (zh
Inventor
沈娟
张俊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88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5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5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5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5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5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6Insulation of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圈结构、一种保护膜以及一种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线圈结构包括由无线电能线圈设置于衬底而成的线圈组件、由环绕无线电能线圈的单根导线形成的单层线圈以及贴附于单层线圈的保护膜。保护膜包括与衬底形状相匹配的主体、位于主体一端的第一出线部以及位于第一出线部两侧的第二出线部,其中,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形成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分别露出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第二出线部的边缘具有突出于保护膜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组装单层线圈、保护膜与线圈组件,能够保持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的位置,防止形变、便于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线圈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目前的线圈制程中,将贴附有单层线圈的保护膜与线圈组件组合。虽然保护膜贴合在线圈组件表面能够对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起到一定的固定和保护作用,但是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处于不受约束的状态,尤其在撕除保护膜欲将产品用于后续生产的过程中,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必然会在撕除过程中出现变形,从而影响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能够有效保持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的位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结构,包括:
线圈组件,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无线电能线圈,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延伸至所述衬底的边缘外;
单层线圈,包括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单根导线,所述单根导线端部具有第二出线端,两个所述第二出线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线端两侧,且延伸至所述衬底的边缘外;以及
保护膜,被配置为覆盖于所述线圈组件,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单层线圈;
其中,所述保护膜具有第一出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线部两侧的第二出线部,所述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露出所述第一出线端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二出线部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
可选地,所述保护膜通过压敏胶贴附于所述单层线圈。
可选地,所述保护膜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的材质为PC塑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包括:
主体,被配置为覆盖于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的无线电能线圈,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衬底相匹配的形状;
第一出线部,位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延伸至所述衬底的边缘外,所述第一出线部被配置为露出所述第一出线端;以及
第二出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出线部两侧,所述主体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的一面被配置为贴附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设置的单层线圈,所述单层线圈为单根导线所绕成,所述单根导线端部具有第二出线端,两个所述第二出线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线端两侧且延伸至所述衬底的边缘外,所述第二出线部被配置为露出所述第二出线端;
其中,所述第一出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出线部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所述第二出线部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
可选地,所述保护膜在具有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的一端具有定位部,所述单层线圈还具有端部,所述端部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出线端顶端,所述定位部被配置为固定形成所述单层线圈的所述端部,以裁切所述单根导线形成所述第二出线端。
可选地,所述保护膜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的材质为PC塑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无线电能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将单根导线塑形为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设置的单层线圈;
将所述单层线圈贴附于保护膜,所述单根导线的端部穿过所述保护膜的第二出线部而固定于所述保护膜的定位部;
去除位于所述第二出线部内的所述单根导线的部分表面的漆膜;
裁切所述定位部、以及所述去除漆膜的部分以形成所述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
在所述第二出线端附着焊锡;以及
将所述保护膜组装于所述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第二出线部位于第一出线部两侧,所述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露出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二出线部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撕除所述保护膜;
将所述第一出线端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与外部元件进行焊接。
可选地,所述单层线圈通过压敏胶贴附于所述保护膜。
可选地,所述保护膜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的材质为PC塑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圈结构、一种保护膜以及一种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线圈结构包括由无线电能线圈设置于衬底而成的线圈组件、由环绕无线电能线圈的单根导线形成的单层线圈以及贴附于单层线圈的保护膜。保护膜包括与衬底形状相匹配的主体、位于主体一端的第一出线部以及位于第一出线部两侧的第二出线部,其中,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形成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分别露出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第二出线部的边缘具有突出于保护膜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组装单层线圈、保护膜与线圈组件,能够保持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的位置,防止形变、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圈结构的产品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1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2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3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4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5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600中线圈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S700-800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保护膜;11-主体;12-第一出线部;13-第二出线部;131-挡块;14-定位部;2-线圈组件;21-衬底;22-无线电能线圈;A-第一出线端;3-单层线圈;B1-端部;B2-第二出线端;301-去除漆膜的部分;302-焊锡;4-压敏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透视图。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线圈组件2、单层线圈3以及保护膜1。线圈组件2包括衬底21和设置于衬底21的无线电能线圈22。单层线圈3包括环绕无线电能线圈22的单根导线。保护膜1则贴附于单层线圈3,被配置为覆盖于线圈组件2。也即是说,保护膜1贴附有单层线圈3的一面与线圈组件2相对,而覆盖于线圈组件2上。
其中,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位于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两侧,两者皆延伸至衬底21的边缘外。因此,保护膜1具有第一出线部12以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二出线部13,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露出第一出线端A以及第二出线端B2。也即是说,在保护膜1、单层线圈3以及线圈组件2相组合的情况下,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从第一出线部12内露出衬底21,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从第二出线部13内露出衬底21,第一出线部12与第二出线部13彼此不连通,因此多个出线端位于彼此独立的镂空的空间中。这一设计使得多个出线端受到约束,使得出线端在后续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形变,保证出线端的可焊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出线部13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保护膜1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131。挡块131贴附于保护膜1朝向线圈组件2的一面,由于无线电能线圈22与单层线圈3位于保护膜1与衬底21之间,两者近似位于同一平面,向这一平面突出于保护膜1的挡块131则能够对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与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起到限位效果。另外,挡块131的材质为绝缘材质,由于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已做好如剥漆以及附着焊锡的预处理,绝缘材料能够防止第二出线端B2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或其它情况而产生不必要的电流,导致产品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线圈结构具有一个单层线圈3,对应于两个第二出线部13,则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的三个镂空形状并排位于保护膜1的一端,以供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与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露出。可选地,所述线圈结构还可以具有其它数量的单层线圈3,此时,第二出线部13的数量以及位置跟随单层线圈3数量以及结构改变。
因此,如以上所描述的,用于所述线圈结构的所述保护膜1包括主体11、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主体11被配置为覆盖于线圈组件2,具有与衬底21相匹配的形状。第一出线部12位于主体11的一端,被配置为露出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第二出线部13则位于第一出线部12两侧,被配置为露出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其中,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第二出线部13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保护膜1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131。
进一步地,保护膜1在具有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的一端具有定位部14,定位部14被配置为固定形成单层线圈3的端部B1,以裁切单根导线形成第二出线端B2,其中,端部B1位于每个第二出线端B2的顶端。也即是说,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将单根导线塑形为单层线圈3,但由于单根导线的长度必然大于预定的单层线圈3的周长,在构成单层线圈3后仍有余裕,此时将单层线圈3贴附于保护膜1,端部B1将伸出第二出线部13,以供裁切形成第二出线端B2。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将伸出第二出线部13的端部B1固定于定位部14,以避免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位移。并且,在裁切单根导线的端部B1以形成第二出线端B2的过程中,一同将定位部14裁去可以简化保护膜1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4形成为端部连接于第二出线部13的两侧的带状,端部B1通过压敏胶贴附于其上。可选地,定位部14可以具有其它的形状,例如,从第二出线部13向上延伸,也可以起到固定端部B1的作用。可选地,端部B1也可以通过其它黏胶贴附其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1的材质为涤纶树脂,挡块131的材质为PC塑胶。可选地,保护膜1以及挡块131也可以为其它材料,能够实现前者易于剥离、后者绝缘及限位的效果即可。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0至步骤S600:
步骤S100、将单根导线塑形为环绕无线电能线圈设置的单层线圈。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1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S600中,将单根导线塑形成为能够包围无线电能线圈22的圆形弧,端部B1彼此平行地向外延伸,从而在后续生产过程中穿过第二出线部13以进行下一步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环绕无线电能线圈22的单层线圈3被配置为与识别卡连接,用于在无线电能线圈22与外部装置对接的过程中发送或接受对接讯号以供识别,在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才使得无线电能线圈22与外部装置进行对接充电。可选地,单层线圈3可以用于其它功能。可选地,所述线圈结构也可以具有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多组单层线圈3,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200、将单层线圈贴附于保护膜。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2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将单层线圈3贴附于保护膜1,使得端部B1穿过第二出线部13而固定于定位部14。由于构成单层线圈3的单根导线尺寸常有余裕,为便于其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将端部B1固定于定位部14,能够避免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单层线圈3使用压敏胶4贴附于保护膜1,可选地,也可以选择其它易于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将保护膜1剥离的黏胶。
步骤S300、去除位于第二出线部内的单根导线的部分表面的漆膜。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3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对第二出线部13内的单根导线进行预加工,去除导线表面漆膜。由于单根导线表面常具有绝缘漆,去除漆膜这一步骤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去漆,提高生产效率。
步骤S400、裁切定位部、以及所述去除漆膜的部分以形成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4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由于去除漆膜的部分301位于第二出线部13内部,在这一步骤中对去除漆膜的部分301进行裁切,能够使得所形成的第二出线端B2位于第二出线部13内部,进而确保其在后续生产中能够于第二出线部13露出。同时,将保护膜1的定位部14一同裁切,能够将粘贴于其上的端部B1的余裕部分一同去掉,并且简化保护膜1的结构,便于后续的贴附工作。
步骤S500、在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附着焊锡。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500中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对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进行预处理,在去掉漆膜的部分附着焊锡302,能够便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其直接与外部元件电连接,也即融化焊锡302后直接进行焊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步骤S600、将保护膜组装于线圈组件。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步骤S600中线圈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如图11所示,将保护膜1贴附有单层线圈3的一面朝向线圈组件2进行组装,由于保护膜1的主体11具有与衬底21相匹配的形状,能够使得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于第一出线部12内露出。
进一步地,由于单层线圈3通过压敏胶4贴附于保护膜1,在这一步骤中,应对所述线圈结构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激活压敏胶4,使得单层线圈3能够通过压敏胶4进一步黏贴于衬底21。也即是说,保护膜1所起到的为对无线电能线圈22的第一出线端A以及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进行限位、并且贴附于衬底21保护线圈组件2的功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剥除,因此,单层线圈3应通过压敏胶4组合于衬底21,对所述线圈结构施压,能够使得单层线圈3与线圈组件2之间达到更好的贴附效果。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的S700-800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之下,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700以及S800:
步骤S700、撕除保护膜。
由于保护膜1的材质为涤纶树脂,具有易于剥离的特性,在通过压敏胶4将单层线圈3粘贴于衬底21的情况下,保护膜1可以完全剥离而不粘连,从而能够保证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在剥离过程中不发生形变,具有更好的可焊性。可选地,保护膜1也可以选择其它材质,能够实现剥离效果即可。
步骤S800、将无线电能线圈的出线端以及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与外部元件进行焊接。
由于已对单层线圈3的第二出线端B2进行去除漆膜以及附着焊锡的预处理,能够将其直接与外部元件进行下一步加工,例如焊接。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圈结构、一种保护膜以及一种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线圈结构包括由无线电能线圈设置于衬底而成的线圈组件、由环绕无线电能线圈的单根导线形成的单层线圈以及贴附于单层线圈的保护膜。保护膜包括与衬底形状相匹配的主体、位于主体一端的第一出线部以及位于第一出线部两侧的第二出线部,其中,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形成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分别露出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第二出线部的边缘具有突出于保护膜表面的挡块。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组装单层线圈、保护膜与线圈组件,能够保持无线电能线圈以及单层线圈的出线端的位置,防止形变、便于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组件(2),包括衬底(21)和设置于所述衬底(21)的无线电能线圈(22),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A)延伸至所述衬底(21)的边缘外;
单层线圈(3),包括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22)的单根导线,所述单根导线端部具有第二出线端(B2),两个所述第二出线端(B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线端(A)两侧,且延伸至所述衬底(21)的边缘外;以及
保护膜(1),被配置为覆盖于所述线圈组件(2),所述保护膜(1)贴附于所述单层线圈(3);
其中,所述保护膜(1)具有第一出线部(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线部(12)两侧的第二出线部(13),所述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露出所述第一出线端(A)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B2),所述第二出线部(13)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1)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通过压敏胶(4)贴附于所述单层线圈(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131)的材质为PC塑胶。
4.一种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1),被配置为覆盖于线圈组件(2),所述线圈组件(2)包括衬底(21)以及设置于衬底(21)的无线电能线圈(22),所述主体(11)具有与所述衬底(21)相匹配的形状;
第一出线部(12),位于所述主体(11)的一端,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A)延伸至所述衬底(21)的边缘外,所述第一出线部(12)被配置为露出所述第一出线端(A);以及
第二出线部(13),位于所述第一出线部(12)两侧,所述主体(11)与所述线圈组件(2)相对的一面被配置为贴附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22)设置的单层线圈(3),所述单层线圈(3)为单根导线所绕成,所述单根导线端部具有第二出线端(B2),两个所述第二出线端(B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线端(A)两侧且延伸至所述衬底(21)的边缘外,所述第二出线部(13)被配置为露出所述第二出线端(B2);
其中,所述第一出线部(12)以及所述第二出线部(13)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所述第二出线部(13)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1)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在具有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的一端具有定位部(14),所述单层线圈(3)还具有端部(B1),所述端部(B1)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出线端(B2)顶端,所述定位部(14)被配置为固定形成所述单层线圈(3)的所述端部(B1),以裁切所述单根导线形成所述第二出线端(B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131)的材质为PC塑胶。
7.一种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线圈组件(2),所述线圈组件(2)包括衬底(21)和设置于所述衬底(21)的无线电能线圈(22),所述方法包括:
将单根导线塑形为环绕所述无线电能线圈(22)设置的单层线圈(3);
将所述单层线圈(3)贴附于保护膜(1),所述单根导线的端部(B1)穿过所述保护膜(1)的第二出线部(13)而固定于所述保护膜(1)的定位部(14);
去除位于所述第二出线部(13)内的所述单根导线的部分表面的漆膜;
裁切所述定位部(14)、以及所述去除漆膜的部分以形成所述单层线圈的第二出线端(B2);
在所述第二出线端(B2)附着焊锡;以及
将所述保护膜(1)组装于所述线圈组件(2);
其中,所述第二出线部(13)位于第一出线部(12)两侧,所述第一出线部(12)以及第二出线部(13)形成为彼此分隔的镂空的形状,以露出所述无线电能线圈的第一出线端(A)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B2),所述第二出线部(13)的边缘贴附有突出于所述保护膜(1)表面的绝缘材质的挡块(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撕除所述保护膜(1);
将所述第一出线端(A)以及所述第二出线端(B2)与外部元件进行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线圈(3)通过压敏胶(4)贴附于所述保护膜(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的材质为涤纶树脂;
所述挡块(131)的材质为PC塑胶。
CN202111508808.7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14255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8808.7A CN114255957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8808.7A CN114255957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5957A true CN114255957A (zh) 2022-03-29
CN114255957B CN114255957B (zh) 2024-04-30

Family

ID=8079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8808.7A Active CN114255957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595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575357U (zh) * 2019-11-20 2020-05-1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线圈模组
US20210005379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compon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05379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component
CN210575357U (zh) * 2019-11-20 2020-05-1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线圈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5957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82493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90150B (zh) 由薄膜状封装材料覆盖的密闭型电池
JP6395208B2 (ja) 電気化学セル、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携帯機器、および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00070701A1 (en) Flat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20062979A1 (en) Flat shield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1069699A1 (fr) Cellule secondaire et procede de fixation des fils correspondant, et alimentation electrique du type batterie
CN102959803B (zh) 扁平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JP3503516B2 (ja) 薄型電池、電子機器及び薄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9093934A (ja)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KR20180017687A (ko) 코일 조립체
WO2020158025A1 (ja) 電池パック、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補聴器
JP646251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保護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並びに該シート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への取付け方法
CN114255957A (zh) 一种线圈结构、保护膜以及线圈结构的组装方法
JP3744384B2 (ja) 電波吸収体シート
JP7041805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213546419U (zh) 裸电芯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
JPH0660023U (ja)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電線
JP4907763B2 (ja) 平型シールドハーネス及び平型シールド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4251940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3693529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110993284A (zh) 线圈装置和脉冲变压器
JP324390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結束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結束方法
JP5219357B2 (ja) パック電池
JP6654673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二次電池用電極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JP6079569B2 (ja) 電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