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1640A -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1640A
CN114251640A CN202011007379.0A CN202011007379A CN114251640A CN 114251640 A CN114251640 A CN 114251640A CN 202011007379 A CN202011007379 A CN 202011007379A CN 114251640 A CN114251640 A CN 114251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storage
steam
water
st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7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1640B (zh
Inventor
郑博文
许智波
姚亮
冯凡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73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1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1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22B35/005Control systems for instantaneous steam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r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包括: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不仅避免了现有蒸汽发生装置插电线使用模式下存在漏电隐患的问题,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安全保护效果;同时,还避免了由于蒸汽发生装置内温度过低而导致汽化不完全,出现喷水的情况,提高了汽化效率。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蒸汽挂烫机、熨斗和熨烫机等蒸汽器具在生活中出现的越发频繁,其产生的高温蒸汽可用于衣物熨烫,具有熨烫效率高、熨烫速度快的优点。然而,现有的蒸汽器具,在使用时,必须插上电源,断开电源线则不能使用,且由于现有的挂烫机多采用机械式电路控制,这至少会存在以下问题:有线挂烫机在插电的情况下不仅不方便使用,还存在漏电等安全隐患;同时,机械式电路控制无法保证水泵的工作时间,容易出现喷水打湿衣物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旨在减小用电安全隐患,并提高汽化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停止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为100℃~150℃,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为150℃~300℃。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当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还判断是否已开启泵水结构,若判断所述泵水结构已开启,则控制所述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对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继续进行储热。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停止供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应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泵水回路,所述泵水回路包括泵水结构;和
蓄热回路,所述蓄热回路内设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发热件以及蓄热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热腔和汽化腔,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汽化腔的进口和出口,所述泵水结构与所述进口连通;
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储热腔和汽化腔之间,所述蓄热件设于所述储热腔内,用于存储和释放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能。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件串联的第一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用以检测所述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所述蓄热回路的开闭;
和/或,所述泵水回路还包括与所述泵水结构串联的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二温控开关用以检测所述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所述泵水回路的开闭。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
和/或,所述汽化腔内设有疏水槽,所述疏水槽通过引水管与所述泵水结构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外壳和充电底座,所述外壳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手持部,所述泵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手持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充电底座抵接安装时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座体和设于所述座体上端的充电座,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充电底座抵接安装时,所述充电头插接于所述充电座,并与所述充电座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泵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手持部的水箱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导流管与所述进口连通一端设有喷雾嘴。
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泵水结构还包括泵水开关,所述泵水开关设于所述导流管,所述泵水开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单向阀和活塞,所述手持部对应所述活塞设有按压部,所述活塞通过弹簧与所述单向阀抵接,并跟随所述按压部带动所述单向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导流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发热,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存储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当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利用蓄热件存储的热能对泵水结构提供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将其产生的蒸汽喷出蒸汽发生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不仅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安全保护效果,减小了用电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免了由于蒸汽发生装置的温度过低而导致汽化不完全,出现喷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蒸汽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蒸汽器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蒸汽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蒸汽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蒸汽发生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汽化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95569970000041
Figure BDA000269556997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泵水回路和蓄热回路(详见图5)。泵水回路包括泵水结构(该泵水结构可以由水泵和管路形成),蓄热回路内设有蒸汽发生器100,蒸汽发生器100可以用于利用泵水结构提供的水产生高温蒸汽以供用户使用。
参照图6和图7,本申请的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壳体10、发热件30以及蓄热件(未图示)。壳体10内形成有储热腔10b和汽化腔10a,壳体10设有连通汽化腔10a的进口10c和出口10d。发热件30设于壳体10内,并位于储热腔10b和汽化腔10a之间。蓄热件设于储热腔10b内,蓄热件用于存储和释放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
本申请的壳体10的材质可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导热材料。在设置时,可以将壳体10的导热率大于蓄热件的导热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蓄热件的蓄热效率。壳体10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方形或者圆筒形等等,在此不做赘述。优选设置为规则的方形或圆筒形,以方便装配和加工。
本申请中的发热件30可为发热管、电热板等能在供电时使发热件30发热的电热元件。例如当发热件30为发热管时,可以在壳体10的侧壁开设至少一个开孔供发热管的端部穿过。
蓄热件为可储热和放热的材料即可,例如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蓄热件采用的材质为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可以为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固液相变储热材料或者固气相变储热材料,例如:石蜡、聚乙烯、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由于相变材料具有储热特性,因此由相变材料制成的蓄热件可以更好的让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器100实现断电加热效果。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形状可以为颗粒状,通过填充的方式进行设置,从而方便安装设置。还可以设置为整体的板状或块状,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泵水回路和蓄热回路两个回路,并通过在蓄热回路的蒸汽发生器100中设置蓄热件,在壳体10内设置储热腔10b和汽化腔10a,将蓄热件设置在储热腔10b内。当位于储热腔10b和汽化腔10a之间的发热件30发热时,设置在储热腔10b内的蓄热件开始吸收储存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因此,在使用该蒸汽发生器100时,可以先将蒸汽发生器100通电。此时,设置在壳体10内的发热件30开始发热,产生的热能被蓄热件吸收并存储。在需要利用该蒸汽发生器100产生蒸汽时,液体从进口10c进入蒸汽发生器100内,通过蓄热件释放热能,使进入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液体不断吸热汽化,最终从出口10d喷出。如此设置的蒸汽发生器100,因为蓄热件的储热特性,可根据使用需求吸收存储或者释放充电时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从而可以实现蒸汽发生器100的断电加热,进而使其制成的蒸汽器具1000可以便于携带使用,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为:直接将蒸汽发生器100通电使用,在此通电模式下,液体从进口10c导入汽化腔10a后直接被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加热汽化并从出口10d喷出。在通电模式下使用该蒸汽发生器100时,发热件30靠近汽化腔10a一侧产生的热能可以直接被导入汽化腔10a的液体高效利用,而发热件30靠近储热腔10b一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蓄热件吸收存储,然后从储热腔10b传递至汽化腔10a后再被二次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从而节约能源。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参照图5,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为,蓄热回路还包括与蒸汽发生器100串联的第一温控开关110,第一温控开关110可以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蓄热回路的开闭。在发热件30通电加热,给蓄热件提供热能时,若第一温控开关110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过高,可以断开第一温控开关110,从而使蓄热回路断开,进而让发热件30停止通电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的用电安全。在蓄热件为泵水回路提供热能加热时,若第一温控开关110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过低,可以闭合第一温控开关110,闭合蓄热回路,从而使蒸汽发生装置处于可充电的状态,此时,若用户将蒸汽发生装置连接上充电器就可以进行充电。
可以进一步在泵水回路中设置与泵水结构串联的第二温控开关(未图示),第二温控开关可以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泵水回路的开闭。当第二温控开关检测到蒸汽发生器100中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一定值时,闭合第二温控开关,此时泵水回路闭合,泵水结构可以进行供水;当第二温控开关检测到蒸汽发生器100中的蓄热件温度值过低时,可断开第二温控开关,使泵水回路始终断开,泵水结构无法进行供水。第二温控开关的设置保证了泵水结构能在汽化腔10a内温度足够高的情况下供水并使其汽化,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汽化效率。为了更好地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可以将第一温控开关110和第二温控开关设置在由金属导热材料制成的壳体10的表面。第一温控开关110和第二温控开关可以为热敏电阻开关、热力气动开关或其他能够检测温度并根据温度进行开闭的开关。
可选地,泵水结构还可以进一步设有控制开关,以控制泵水回路的开闭。即当第二温控开关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第二温控开关闭合,此时,蒸汽发生装置处于待机状态。让泵水结构进行泵水还需要判断控制开关是否闭合泵水回路,若闭合则进行泵水,未闭合则不进行泵水。以便于让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通过开闭控制开关,以控制泵水结构泵水,提高了用户体验,且可避免边蓄热边喷雾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汽化效率。该控制开关可以为机械开关,也可以为触控感应开关。
进一步参照图7,为提高汽化腔10a内的热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汽化效率,避免喷水现象的出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汽化腔10a内还可以设有导热板70,导热板70与汽化腔10a的腔内壁围合形成导热通道。导热板70的设置可以增加热能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加热效率。同时,由导热板70围合形成的导热通道,加长了液体进入汽化腔10a后的可汽化时间,提高了汽化效率。
进一步地,导热板70包括弯折成型的第一导热体71和第二导热体73;第一导热体71包括导热主体711,导热主体711与汽化腔10a的腔内壁围合形成具有第一开口(图中未标示)的第一导热槽71a;第二导热体73与汽化腔10a的腔内壁围合形成具有第二开口(图中未标示)的第一导热槽71a,第一导热槽71a位于第一导热槽71a内,导热主体711与第二导热体73之间形成导向通道70a,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朝同一方向设置,进口10c的投影位于导向通道70a内,出口10d位于导向通道70a外。
导向通道70a由导热主体711与第二导热体73围合而成。进口10c的投影位于导热主体711和第二导热体73之间,出口10d位于导热主体711远离第一导热槽71a的侧壁外,例如出口10d可以位于与第一导热槽71a和第一导热槽71a开口方向相反的汽化腔10a侧壁上。液体从进口10c进入汽化腔10a后落在导热主体711和第二导热体73之间的导向通道70a,导热主体711与第二导热体73之间形成的导向通道70a将从进口10c进入汽化腔10a的液体被分为两股,未汽化的液体和完成汽化的气体需先流经导向通道70a后再沿着导热主体711远离第一导热槽71a的侧壁流向出口10d,如此设置增加了液体的流路,提升了加热效率。
结合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导热体71还包括连接部713和弯折部715,弯折部715通过连接部713连接于导热主体711的端部,并经由第二开口朝第一导热槽71a内延伸。
液体从进口10c进入汽化腔10a后落在导热主体711和第二导热体73之间的导向通道70a里,未完成汽化的液体和汽化产生的气体被导向通道70a分为两股,其先流经导向通道70a,再流向由连接部713和弯折部715朝向第二导热体73的侧壁与第二导热体73朝向第一导热槽71a的侧壁围合形成的延长通道,再沿着弯折部715远离延长通道的侧壁向导热主体711远离第一导热槽71a的侧壁流动,最终流向出口10d。在第一导热体71上增设连接部713和弯折部715延长了导热通道的长度,加长了液体的流路,提升了加热效率,并且使得加热速度均匀,能量利用率高。
可以进一步在导热通道上间隔设置多个阻板95,阻板95高度低于第一导热体71和第二导热体73的高度。阻板95具体可以间隔设置在导向通道70a里、延长通道里和导热主体711和汽化腔10a的腔内壁围合形成的流道里。
阻板95的设置可以阻挡住未完成汽化的液体从进口10c流向出口10d,保证液体的汽化完成率。使用该蒸汽发生器100制成的挂烫机、熨烫机等蒸汽器具1000,可以避免出现喷出液体弄湿衣物的现象。同时,阻板95还可以减小导热通道的宽度,使液体汽化后可以均匀细密的从出口10d喷出。
参照图7,为了进一步增强汽化腔10a内的热传导效率,汽化腔10a可以设置为:汽化腔10a与发热件30相邻的腔内壁凸设有导热凸起91。导热凸起91有若干个,导热凸起91具体可以设置在汽化腔10a靠近储热腔10b的腔内壁表面上。导热凸起91的设置增加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传热面积,增加了液体与壳体10内传热部分的接触面积,提升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效率和液体的汽化效率。
为了提升加热效率和液体的汽化效率,还可以在导热板70位于的导热通道的表面凸设导热筋条93。导热筋条93的设置亦是为了其增加了液体与壳体10内传热部分的接触面积。导热筋条93可以设置在导热板70的一侧或者两侧,还可以设置在汽化腔10a的腔内侧壁上。
为了进一步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出现喷水现象,提高水的利用率,并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还可以在汽化腔10a内设置疏水槽97,疏水槽97通过引水管(未图示)与泵水结构连通,疏水槽97与引水管连通。汽化腔10a内未完成汽化的水经过疏水槽97流经引水管最终回到泵水结构中,流回泵水结构中的水可以被再次利用。进一步地,疏水槽97可以设置在汽化腔10a内靠近出口10d的下方,壳体10上设有连通疏水槽97和引水管的开口。将疏水槽97设置在汽化腔10a的出口10d的下方,可方便疏水槽97能够将未汽化的水引流到引水管中,再从引水管最终回到泵水结构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蒸汽器具1000,该蒸汽器具1000可以为蒸汽锅、蒸烤箱、挂烫机、熨斗等等。上述的蒸汽器具1000包括设有蒸汽发生器100的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蒸汽器具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1至4,在本发明的一例实施例中,蒸汽器具1000还可以包括外壳130和充电底座150,外壳130包括主体部137和与主体部137连接的手持部141,泵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手持部141,蒸汽发生器100设于主体部137,并与充电底座150抵接安装时电性连接。
结合上述方案,参照图2,外壳130可以具体设置为上盖131、下盖133、面板135,下盖133包括部分主体部137和部分手持部141。面板135设置在出口10d所在侧面,其可由陶瓷或者不锈钢等材质制成,具有传热的效果。上盖131、面板135和下盖133可以围合形成主体部137,蒸汽发生器100和充电头139置于主体部137的腔室内。下盖133的部分还可以包括水箱170的外壳,水箱170的外壳与部分手持部141的外壳可拆卸连接为一体形成手持部141,方便使用时给水箱170内灌水。
还可以进一步将充电底座150设置为包括座体151和设于座体151上端的充电座153,蒸汽发生装置还设有充电头139,充电头139设于主体部137并与蒸汽发生器100电性连接,主体部137与充电底座150抵接安装时,充电头139插接于充电座153,并与充电座153电性连接。
可将充电底座150的座体151连通电源放置,使用前,可将蒸汽器具1000设置在主体部137的充电头139与充电底座150的充电座153插接,通过充电底座150给设置在主体部137内的蒸汽发生器100供电加热,从而使蒸汽发生器100中的发热件30能够持续发热,蓄热件能够存储足够多的热能,进而保证设置在手持部141的泵水结构能够在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温度足够时供水,以保证泵水结构的供水能够被充分汽化。该蒸汽器具1000的设置保证了蒸汽器具1000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握持手持部141使用,该蒸汽器具1000断电使用的方式,使蒸汽器具1000使用更方便,并减小了用电安全隐患。当蒸汽器具1000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内温度过低时,可以通过充电底座150给蒸汽器具1000充电。当然,用充电线、充电插头等充电方式亦可以达到给蒸汽器具1000充电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蒸汽器具1000中水的汽化效率,泵水结构可以设置为:泵水结构包括设于手持部141的水箱170和导流管190,导流管190一端与水箱170连通,导流管190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100的进口10c连通,导流管190与进口10c连通一端设有喷雾嘴191。
泵水结构向蒸汽发生器100供水时,水从水箱170中流经导流管190,最终从喷雾嘴191喷入蒸汽发生器。喷雾嘴191的设置,使引入汽化腔10a的水在喷出时具有雾化效果,以保证其能够在汽化腔10a里更高效的被汽化。
喷雾嘴191可进一步设置为,喷雾嘴191的出水口直径小于导流管190与汽化腔10a进口10c连通一端的管径。如此设置可使得进入汽化腔10a的水雾更加细密,从而提高蒸汽器具1000的汽化效率。
参见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泵水结构还包括泵水开关210(即上文的控制开关的一种实施例),泵水开关210设于导流管190,泵水开关2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单向阀131和活塞215,手持部141对应活塞215设有按压部143,活塞215连接于按压部143,活塞215通过弹簧213与单向阀131抵接,并跟随按压部143带动单向阀131打开或关闭导流管190。
当按压按压部143时,活塞215带动弹簧213向单向阀131方向运动,此时弹簧213压缩,单向阀131打开,导流管190导通,水箱170里的水通过导流管190流入蒸汽发生器100中。按压部143按压后复原时,活塞215和弹簧213向远离单向阀131方向运动,弹簧213复原,单向阀131关闭。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重复按压按动作以保证水箱170里的水能够不停地流入蒸汽发生器100中。两个单向阀131的设置避免了当一个单向阀131损坏时,高压液体回流现象的出现。
当然,除了上文提到的手动泵水的方式,还可以在泵水回路中与泵水结构串联一个电池,以采用电动泵水的方式,向蒸汽发生器100中供水,此时,可将按压部143可替换为设于手持部141的触屏开关,其使用更方便,操作更简单。
参照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加热方法的步骤包括:
S10,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30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
其中,发热件30发热时可以通过将蒸汽器具1000的充电头139与充电底座150的充电座153插接,充电底座150可以给蒸汽发生器100供电加热,以让蓄热件存储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在控制发热件30发热的方式中,可以参照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温控开关110,在发热件30发热过程中,第一温控开关110处于闭合状态,蓄热回路导通,蓄热件可以存储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从而保证泵水结构开始供水时,蓄热件存储的热能能够将进入蒸汽发生器100的水汽化。
S20,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
其中,若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此时的水泵结构可以开始供水,这表示蓄热件存储的热能已足够保证泵水结构的供水能够在蒸汽发生器100中被汽化,进而产生蒸汽,并从出口10d喷出。在蓄热件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泵水结构才开始供水不会出现供水在蒸汽发生器100中不能及时完成汽化的问题,提高了水的汽化效率。在控制泵水结构供水的方式中,可以参照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而温控开关,蓄热件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第二温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只要打开泵水开关210,泵水结构就能够开始供水。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设定,如可以设定为100℃~150℃。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低于100℃时,由于温度过低,不足以保证泵水结构的供水能够在蒸汽发生器100中被汽化,容易出现喷水的现象,影响使用效果。第一预设温度阈值高于150℃时,被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水雾由于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衣物材质,使衣物变形。因此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100℃至150℃,例如设置为:100℃、110℃、120℃、130℃、104℃、150℃。
上述方法的步骤S20,还可以包括:判断是否已开启泵水结构,若判断所述泵水结构已开启,则控制所述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启泵水结构,以使蒸汽器具1000工作,且可避免边蓄热边喷雾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汽化效率。当然,若泵水结构未开启,则可根据需求先打开泵水结构,然后再进行供水以及蓄热件的加热。
通过上述的方法,通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30发热,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存储发热件30产生的热能,当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利用蓄热件存储的热能对泵水结构提供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将其产生的蒸汽喷出蒸汽发生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不仅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安全保护效果,减小了用电安全隐患,同时可避免由于蒸汽发生装置的温度过低而导致汽化不完全,出现喷水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在上面的蒸汽器具1000中,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产生蒸汽的结构中,满足上述的方法条件即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后,还可以设置步骤S30: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30停止加热。
当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这表示蓄热件存储的热能已足够多,或者说明发热件30的温度足够高。在控制发热件停止发热的方式中,可以参照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温控开关110,将第一温控开关110处于断开状态,使得蓄热回路断开。此时即使接入充电器,处于通电状态,发热件30也不再继续发热。此时不再给发热件30加热可减小由于发热件30温度过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设置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可根据蒸汽发生装置的具体情况设置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将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低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如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150℃~300℃。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低于150℃时,由于蒸汽发生器100蓄热时间过短,蓄热温度交底,使得蒸汽器具100的断电使用时间过短,影响用户体验。第二预设温度阈值高于300℃时,由于温度过高,容易损坏蒸汽发生器100。因此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150℃至300℃,例如设置为:150℃、200℃、250℃、300℃。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步骤S20后,设置步骤S40: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30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继续进行储热。
当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第一温控开关11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可再次接通电源,例如将充电头139与充电座153插接在一起,连通电源后蒸汽发生器100将可以继续通电加热。这表示此时蓄热件存储的热能未处于全满状态,蓄热件可以继续存储热能,即表明此时可以将蒸汽发生装置接通电源,进行充电,以保证蓄热件在蒸汽器具1000被再次使用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热能将从水泵结构引入蒸汽发生器100的水高效汽化,再从蒸汽发生器100的出口10d喷出。
在设置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由于蓄热件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发热件30将不再发热,所以在设置时可以将第三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低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步骤S40设置在步骤S30后,也可以结合形成一个应用的实施例。蓄热件的温度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后,蒸汽发生装置将不再进行加热,停止加热后在使用该蒸汽发生装置的过程中,蒸汽发生装置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温度将持续下降,当其降至第三预设温度时,蒸汽发生装置又可以继续进行储热,以升高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温度,以保证进入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能够持续加热汽化。
进一步地,在步骤S40后还可以设置步骤S50: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停止供水。
当检测到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泵水结构不再供水,这表示表示蒸汽发生器100内能够提供的热能已经不能足以保证进入蒸汽发生器100的水被加热汽化。此时可以通过上文实施例中的第二温控开关进行控制,例如第二温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泵水回路断开,即使打开泵水开关210也不再进行供水。
在设置第四温度阈值时,可以将第四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低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和第三预设温度阈值。即此时泵水结构虽然不能够再继续泵水,但是可将蒸汽器具1000连通电源进行储热,以供下一次使用。此外,由于蓄热件温度降至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蒸汽发生器100内能够提供的热能已经不能足以保证进入蒸汽发生器100的水被加热汽化,因此设置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可以将第四预设温度阈值设置为低于水的汽化温度,因此蓄热件的温度在低于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泵水结构不再供水,防止出现喷水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00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发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进行储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停止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为100℃~150℃,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为150℃~3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还判断是否已开启泵水结构,若判断所述泵水结构已开启,则控制所述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件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装置的蓄热件继续进行储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进行供水,并通过所述蓄热件进行加热步骤后,还包括:
检测蓄热件的温度值降至第四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泵水结构停止供水。
7.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应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
泵水回路,所述泵水回路包括泵水结构;和
蓄热回路,所述蓄热回路内设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发热件以及蓄热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热腔和汽化腔,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汽化腔的进口和出口,所述泵水结构与所述进口连通;
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储热腔和汽化腔之间,所述蓄热件设于所述储热腔内,用于存储和释放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件串联的第一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用以检测所述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所述蓄热回路的开闭;
和/或,所述泵水回路还包括与所述泵水结构串联的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二温控开关用以检测所述蓄热件的温度值,并控制所述泵水回路的开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
和/或,所述汽化腔内设有疏水槽,所述疏水槽通过引水管与所述泵水结构连通。
10.一种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外壳和充电底座,所述外壳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手持部,所述泵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手持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充电底座抵接安装时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座体和设于所述座体上端的充电座,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充电底座抵接安装时,所述充电头插接于所述充电座,并与所述充电座电性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手持部的水箱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导流管与所述进口连通一端设有喷雾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结构还包括泵水开关,所述泵水开关设于所述导流管,所述泵水开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单向阀和活塞,所述手持部对应所述活塞设有按压部,所述活塞通过弹簧与所述单向阀抵接,并跟随所述按压部带动所述单向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导流管。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07379.0A 2020-09-22 2020-09-22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51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7379.0A CN11425164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7379.0A CN11425164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640A true CN114251640A (zh) 2022-03-29
CN114251640B CN114251640B (zh) 2023-09-12

Family

ID=8078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7379.0A Active CN11425164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164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594A (zh) * 1998-08-30 2000-03-08 王卫民 高效热负荷调节装置及应用
JP2004105453A (ja) * 2002-09-18 2004-04-08 Zojirushi Corp 食品加温用蒸気発生装置
KR20070078295A (ko) * 2006-01-26 2007-07-31 김관진 축열을 이용한 스팀 청소기의 스팀 발생장치
US20120055459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American Equipment Corporation Steam oven with quick recovery feature and method
CN202730499U (zh) * 2012-01-16 2013-02-1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挂烫机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控制装置及蒸汽发生器、挂烫机
CN104197305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浙江长兴诺司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汽化率蒸汽发生器发热盘
CN104279546A (zh) * 2014-10-15 2015-01-14 辽宁嘉盛矿业有限公司 蒸发管及蒸发管式蓄热锅炉换热系统
CN105135399A (zh) * 2015-09-30 2015-12-09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装置
CN105953202A (zh) * 2016-05-16 2016-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串联调节的显热蓄热式直接蒸汽发生系统及方法
CN207162501U (zh) * 2017-07-12 2018-03-30 金水母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蒸汽装置
CN108150986A (zh) * 2017-12-27 2018-06-12 东南大学 一种熔融盐相变蓄热电锅炉
KR20180133807A (ko) * 2017-06-07 2018-12-17 치우, 유젱 고온 증자기
CN111035336A (zh) * 2020-01-06 2020-04-21 宁波阜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拖把
CN210601550U (zh) * 2019-06-27 2020-05-22 青岛乐家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594A (zh) * 1998-08-30 2000-03-08 王卫民 高效热负荷调节装置及应用
JP2004105453A (ja) * 2002-09-18 2004-04-08 Zojirushi Corp 食品加温用蒸気発生装置
KR20070078295A (ko) * 2006-01-26 2007-07-31 김관진 축열을 이용한 스팀 청소기의 스팀 발생장치
US20120055459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American Equipment Corporation Steam oven with quick recovery feature and method
CN202730499U (zh) * 2012-01-16 2013-02-1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挂烫机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控制装置及蒸汽发生器、挂烫机
CN104197305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浙江长兴诺司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汽化率蒸汽发生器发热盘
CN104279546A (zh) * 2014-10-15 2015-01-14 辽宁嘉盛矿业有限公司 蒸发管及蒸发管式蓄热锅炉换热系统
CN105135399A (zh) * 2015-09-30 2015-12-09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装置
CN105953202A (zh) * 2016-05-16 2016-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串联调节的显热蓄热式直接蒸汽发生系统及方法
KR20180133807A (ko) * 2017-06-07 2018-12-17 치우, 유젱 고온 증자기
CN207162501U (zh) * 2017-07-12 2018-03-30 金水母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蒸汽装置
CN108150986A (zh) * 2017-12-27 2018-06-12 东南大学 一种熔融盐相变蓄热电锅炉
CN210601550U (zh) * 2019-06-27 2020-05-22 青岛乐家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111035336A (zh) * 2020-01-06 2020-04-21 宁波阜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拖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640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85516U (zh) 寒冷地区使用的手机套
EP3094773B1 (en) Portable garment steamer
US20190136445A1 (en) Ironing system with water delivery mechanism
CN208486106U (zh) 电熨斗
CN114251640B (zh)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CN201770887U (zh) 蒸汽电熨斗
KR100771514B1 (ko) 축열을 이용한 스팀 청소기의 스팀 발생장치
CN212618214U (zh) 蒸汽发生器及应用该蒸汽发生器的熨烫设备
CN111853746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熨烫机
CN202613742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1767808U (zh) 一种油脂储存装置
CN211256434U (zh) 一种蒸汽熨烫机
CN114251639B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器具
WO2022000875A1 (zh) 蒸汽拖把
CN213507702U (zh) 手持式挂烫机
CN208577880U (zh) 一种即热式蒸汽熨斗
CN212582251U (zh) 一种充电式的蒸汽熨斗
KR101429856B1 (ko) 휴대용 온수기
CN207534129U (zh) 一种热压机节能型水循环装置
CN207468931U (zh) 蒸汽熨烫装置
CN219036588U (zh) 一种多环境使用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14300919U (zh) 一种用于蒸汽设备的锅炉
CN216769376U (zh) 新型高温蒸汽加热器
CN220062123U (zh) 落地式管线机
CN213295866U (zh) 手持式挂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