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0392A -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0392A
CN114220392A CN202210013349.3A CN202210013349A CN114220392A CN 114220392 A CN114220392 A CN 114220392A CN 202210013349 A CN202210013349 A CN 202210013349A CN 114220392 A CN114220392 A CN 114220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terminal
selection
transistor
micro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33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冠咏
陈奕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yNit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PlayNit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yNitride Inc filed Critical PlayNit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2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0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 H05B45/44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with an active control inside an LED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4Sub-multiplexed active matrix panel, i.e. wherein one active driving circuit is used at pixel level for multiple image produc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4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selection purposes, e.g. logical AND for partial upd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71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画素驱动电路用以驱动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画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单元、驱动单元以及选择单元。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及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驱动单元;其中,经由开关单元传送的数据信号及选择单元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Description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画素驱动电路,特别关于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当世界都在关注未来显示技术时,微型发光二极体(Micro LED,μLED)是最被看好的技术之一。简单来说,Micro LED是将LED微缩化和矩阵化的技术,将数百万乃至数千万颗小于100微米,比一根头发还细的晶粒,排列整齐放置在基板上。与现阶段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技术相比,Micro LED同样是自主发光,却因使用材料的不同,因此可以解决OLED最致命的“烙印”问题,同时还有低功耗、高对比、广色域、高亮度、体积小、轻薄、节能等优点。因此,全球各大厂皆争相投入Micro LED技术的研发。
在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中,主动矩阵(AM)驱动方式一直是主流。以2T1C的电路架构为例,微型发光二极体一般会与驱动电晶体(例如TFT)串联连接,利用数据信号控制驱动电晶体导通,使电压源可经由驱动电晶体提供驱动电流,以点亮微型发光二极体。然而,由于驱动电晶体的汲极和源极间的跨压(VDS)为维持在饱和区的必要电压(一般约4.5V),但微型发光二极体的跨压一般约2~3V,因此,大部分的功耗都消耗在驱动电晶体,使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功耗利用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可控制画素中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要点亮的颗数及亮度。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的技术效果:1、提高画素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功耗利用率,借此改善面板端在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率(cd/W)。2、提高发光亮度。3、可以实现较多的显示灰阶级数,丰富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画素驱动电路,用以驱动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画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单元、驱动单元以及选择单元。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及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驱动单元;其中,经由开关单元传送的数据信号及选择单元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包括阵列配置的复数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以及驱动基板,包括复数个画素驱动电路,这些发光单元设置于驱动基板上,并分别与这些画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其中一个画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单元、驱动单元以及选择单元。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及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驱动单元;其中,经由开关单元传送的数据信号及选择单元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任一个发光单元中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电晶体,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晶体,开关电晶体及驱动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扫描信号输入开关电晶体的控制端,数据信号输入开关电晶体的第一端,开关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电晶体的控制端,驱动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压,驱动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其中之一的第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第一选择信号输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这些第一端彼此连接,并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第二选择信号输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串联连接,且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通过第一个选择电晶体与串接的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选择信号进一步包括第三选择信号及第四选择信号,第三个选择信号输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第四个选择信号输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三选择电晶体及反互斥或闸,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三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第一选择信号分别输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及反互斥或闸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第三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压;第二选择信号输入反互斥或闸的第二输入端,反互斥或闸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接收扫描信号,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且第三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括直接串联连接的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第一及闸、第二及闸及第三及闸,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第一选择信号分别输入第一及闸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三及闸的第一输入端,第一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第二及闸的第一输入端;第二选择信号分别输入第二及闸的第二输入端及第三及闸的第二输入端,第二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第一及闸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及闸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二及闸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三及闸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控制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与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三颗直接串联的微型发光二极体,选择单元包括复数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且选择单元包括逻辑闸与场效应电晶体。
在一实施例中,选择单元的一部分串接于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
承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中,通过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及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而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驱动单元;其中,经由开关单元传送的数据信号及选择单元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的电路设计,使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的技术效果:1、提高画素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功耗利用率,借此改善面板端在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率(cd/W)。2、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3、可实现较多的显示灰阶级数,丰富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的不同示意图。
图2A为图1B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中,其中一个画素的电路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图3A、图4A、图5A、图5B和图6A分别为图1B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中,其中一个画素的不同电路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图5C为图5B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说明书附图,说明依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A和图1B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的不同示意图。在此,图1B未显示发光单元12。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为主动矩阵式(Active Matrix)面板,其可包括驱动基板11以及阵列配置的复数个发光单元12。这些发光单元12例如可为二维阵列配置,并设置于驱动基板11上。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这些发光单元12也可为一维阵列配置,本发明不限制。各发光单元12例如但不限于为红光发光单元、蓝光发光单元或绿光发光单元,或其他颜色的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12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未示出),且任一个发光单元12中的这些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可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换句话说,不论任一个发光单元12包括有多少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都是发出同一种颜色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串接”可为直接串联连接,或是经由其他元件或单元间接串联连接,视不同的实施例而定。
驱动基板11为驱动发光单元12发光的基板,例如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基板、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Silicon,LCOS)基板、薄膜电晶体(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或其他具有工作电路的线路基板,并不限定。当发光单元12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被驱动基板11驱动或点亮时,可使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显示影像。驱动基板11包括有复数个画素驱动电路,这些画素驱动电路分别与这些发光单元12电性连接(例如一对一对应且电连接),以通过各画素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发光单元12发光。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画素驱动电路与对应的一个发光单元12的组合可称为一个“画素”。因此,如图1B所示,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包括有复数个画素P11~Pmn,画素P11~Pmn配置由行(Column)与列(Row)构成的矩阵状,且每一个画素P11~Pmn包括一个画素驱动电路及一个发光单元(例如图2A所示)。
另外,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进一步包括数据驱动电路13、扫描驱动电路14、多条数据线D1~Dn及多条扫描线S1~Sm,数据驱动电路13、扫描驱动电路14、多条数据线D1~Dn及多条扫描线S1~Sm皆设置于驱动基板11上。数据驱动电路13邻设于画素P11~Pmn,并经由数据线D1~Dn与画素P11~Pmn电性连接。借此,数据驱动电路13可通过数据线D1~Dn分别输出数据信号传送至画素P11~Pmn(画素驱动电路)。另外,扫描驱动电路14邻设于画素P11~Pmn,且扫描驱动电路14可经由扫描线S1~Sm与画素P11~Pmn电性连接,借此,扫描驱动电路14可通过扫描线S1~Sm依序输出扫描信号传送至各列的画素。除此之外,数据驱动电路13还可输出第一电压Vdd及第二电压Vss(图2A),并分别传送至画素P11~Pmn。第一电压Vdd是用以驱动画素P11~Pmn的发光元件(即微型发光二极体,μLED)发光的直流驱动电压,而第二电压Vss为画素P11~Pmn的公用电压。在此,第一电压Vdd大于第二电压Vss。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使用N型电晶体,则第一电压Vdd例如为4.5伏特,第二电压Vss例如为接地电压(0伏特),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P型电晶体,或混合型电晶体,并配合调整其电压源。
因此,在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中,当扫描驱动电路14输出的扫描信号使扫描线S1~Sm依序导通各列画素时,数据驱动电路13可将对应每一列画素的数据信号通过这些数据线D1~Dn传送至画素P11~Pmn(画素驱动电路),并且数据驱动电路13输出的第一电压Vdd及第二电压Vss可分别传送至画素P11~Pmn,借此驱动或点亮画素P11~Pmn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进而使显示面板可显示影像。
请参照图2A及图2B,以详细说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的其中一个画素是如何运作的。其中,图2A为图1B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中,其中一个画素的电路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
图2A的画素P例如是以2T1C电路架构为例,然并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各画素P(画素驱动电路)也可是其他电路架构。另外,符号i可介于1与m之间(1≤i≤m),符号j可介于1与n之间(1≤j≤n)。此外,以下出现的电晶体的“控制端”可为电晶体的闸极,“第一端”可为电晶体的第一源/汲极,而“第二端”可为电晶体的第二源/汲极。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包括开关单元21、选择驱动单元22以及发光单元23。另外,画素P还可包括电容Cs。因此,本实施例的画素驱动电路包括除了发光单元23以外的其他元件,亦即包括开关单元21、选择驱动单元22及电容Cs。
开关单元21依据扫描信号Si传送数据信号Dj。在此,开关单元21包括开关电晶体T1,开关电晶体T1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扫描信号Si输入开关电晶体T1的控制端,而数据信号Dj则输入开关电晶体T1的第一端,且开关电晶体T1的第二端与选择驱动单元2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晶体T1是以N型电晶体,例如但不限于N型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理解,本文中的电晶体除了N型电晶体之外,也可以是P型电晶体。
选择驱动单元22与开关单元21电性连接,且选择驱动单元22包括驱动单元221及选择单元222。驱动单元221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21、发光单元12及选择单元222,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Vdd。在此,驱动单元221是通过发光单元23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其中之一与选择单元222(间接)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2的部分电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是串接于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另外,选择单元222电性连接发光单元23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Vss。其中,选择驱动单元22可依据经由开关单元2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SS1、SS2)控制发光单元23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221包括驱动电晶体T2,驱动电晶体T2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驱动电晶体T2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电晶体T1的第二端,驱动电晶体T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压Vdd,且驱动电晶体T2的第二端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其中之一的第一端。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3具有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发出同一种颜色的光线。在此,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驱动电晶体T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一端,因此驱动电晶体T2可通过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与选择单元222间接电性连接。另外,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二端是经由选择单元222与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间接串联连接。驱动电晶体T2作为发光单元23的驱动元件,其控制端与开关电晶体T1的第二端连接,且经由电容Cs连接至第二电压Vss。因此,当扫描信号Si使开关电晶体T1导通时,驱动电晶体T2可接收经由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而电容Cs可维持驱动电晶体T2的控制端所需的导通电压。
本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2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而上述的选择信号有二个:即第一选择信号SS1和第二选择信号SS2,第一选择信号SS1输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控制端,第二选择信号SS2输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控制端。另外,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这些第一端彼此连接,并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二端,而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一端,且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第二端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压Vss。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画素驱动电路)中,当扫描信号Si使开关电晶体T1导通时,驱动电晶体T2可接收经由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而使驱动电晶体T2导通,则第一电压Vdd可经由驱动电晶体T2传送至发光单元23,因此,经由开关单元2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第一选择信号SS1、第二选择信号SS2)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发光单元23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详细来说,请同时参照图2A和图2B,图2B的“1”表示对应的选择电晶体导通,而“0”表示对应的选择电晶体不导通。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即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即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时,则可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则可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因此,本实施例的画素P(画素驱动电路)可依据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SS1、SS2)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1颗或2颗)与亮度。
图3A、图4A、图5A、图5B和图6A分别为图1B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中,其中一个画素的不同电路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图5C为图5B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而图6B为图6A的画素中,选择信号与发光单元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点亮颗数的对照示意图。在此,图3A、图4A、图5A、图5B的选择单元222的部分电路仍是串接于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但图6A的发光单元23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是以直接串联连接为例。
如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a与前述实施例的画素P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画素Pa的发光单元23除了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和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外,还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其中,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直接串联连接,并且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是通过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与串接的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串联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a中,通过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的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所接收的第一选择信号SS1,以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所接收的第二选择信号SS2的控制,同样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具体来说,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则可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则可点亮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因此,本实施例的画素Pa可依据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SS1、SS2)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1颗或4颗)与亮度。
另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b与前述实施例的画素P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画素Pb的发光单元23除了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和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外,发光单元23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于此,这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L2、L3)通过选择单元222间接串联连接,且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压Vss。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画素Pb的选择单元222除了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外,进一步包括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而选择信号进一步包括第三选择信号SS3及第四选择信号SS4,第三个选择信号SS3输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控制端,且第四个选择信号SS4输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的控制端。另外,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二端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的第一端,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的第一端,且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压Vss。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b中,通过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的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所接收的第一选择信号S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所接收的第二选择信号SS2、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所接收的第三选择信号SS3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S4所接收的第四选择信号SS4的控制,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具体来说,如图4B所示,当第一选择信号SS1、第三选择信号SS3及第四选择信号SS4皆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则可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当第一选择信号SS1和第四选择信号SS4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和第三选择信号SS3为0时,则可点亮两颗(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当第一选择信号SS1和第三选择信号SS3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和第四选择信号SS4为0时,则可点亮三颗(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及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因此,本实施例的画素Pb可依据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SS1~SS4)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另外,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c与前述实施例的画素P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2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及反向闸(NOTGate)N。其中,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选择信号SS1输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控制端及反向闸N的输入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二端及第二选择电晶体S2的第一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压Vss。另外,反向闸N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控制端,且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一端。此外,在图5A中,电容C的一端与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的目的是用以储存(记忆)输入的第一选择信号SS1。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c中,通过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第一选择信号SS1的控制,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具体来说,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时,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导通,但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不导通,则可以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时,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但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则可以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
另外,如图5B和图5C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d与前述实施例的画素P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2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第三选择电晶体S3及反互斥或(XNOR)闸R1。其中,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及第三选择电晶体S3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选择信号SS1分别输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控制端及反互斥或闸R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二端及第三选择电晶体S3的第一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压Vss。此外,第二选择信号SS2输入反互斥或闸R1的第二输入端,反互斥或闸R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第一端,且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控制端接收扫描信号Si。此外,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选择电晶体S3的控制端,且第三选择电晶体S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一端。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d中,通过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第一选择信号SS1及第二选择信号SS2的控制,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具体来说,如图5B所示,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则反互斥或闸R1输出为0,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但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不导通,则可以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则反互斥或闸R1输出为0,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但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不导通,则无法点亮任何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则反互斥或闸R1输出为1,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且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导通,则可以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则反互斥或闸R1输出为1,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也导通,此时只可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
若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颗数较多,且控制点亮的颗数及亮度变化较多时,加入逻辑闸可以使选择单元222的控制线路较简单,成本也较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3可以包括至少三颗直接串联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而选择单元222可包括复数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且选择单元222包括逻辑闸与场效应电晶体。例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画素Pe与前述实施例的画素P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画素Pe的发光单元23包括直接串联连接的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且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压Vss。另外,本实施例的选择单元222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第一及闸(AND Gate)A1、第二及闸A2、第三及闸A3及两个反向闸N1、N2。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及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及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这些第一端即为选择单元222的输出端)。第一选择信号SS1分别输入第一及闸A1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三及闸A3的第一输入端,而第一选择信号SS1(经反向闸N2反向后)的反向信号输入第二及闸A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选择信号SS2分别输入第二及闸A2的第二输入端及第三及闸A3的第二输入端,而第二选择信号SS2(经反向闸N1反向后)的反向信号输入第一及闸A1的第二输入端。另外,第一及闸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控制端,第二及闸A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控制端,第三及闸A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控制端;另外,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的第二端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一端;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的第二端及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的第一端;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的第二端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的第一端,而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与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压Vss。此外,在图6A中,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及闸A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及闸A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C2用以对应储存(记忆)输入的第一选择信号SS1与第二选择信号SS2。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Pe中,通过经由开关单元21(开关电晶体T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第一选择信号SS1及第二选择信号SS2的控制,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3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具体来说,如图6B所示,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第一及闸A1输出为1,第二及闸A2、第三及闸A3输出为0,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不导通,则可以点亮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
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第一及闸A1输出为0,第二及闸A2输出为1,第三及闸A3输出为0,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导通,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不导通,则可点亮两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2)。
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1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1时,第一及闸A1输出为0,第二及闸A2输出为0,第三及闸A3输出为1,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不导通,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导通,则可点亮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3)。
当第一选择信号SS1为0且第二选择信号SS2为0时,第一及闸A1输出为0,第二及闸A2输出为0,第三及闸A3输出为0,第一个选择电晶体S1不导通,第二个选择电晶体S2不导通,第三个选择电晶体S3不导通,则可点亮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1~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L4)。
此外,画素Pa、Pb、Pc、Pd、Pe的其他技术内容可参照画素P的相同元件,在此不再多作说明。
在上述的五个实施例中,选择驱动单元22皆可依据经由开关单元21传送的数据信号Dj及选择单元222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23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可以达到以下的技术效果:1、提高画素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功耗利用率,借此改善面板端在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率(cd/W)。2、提高发光亮度。3、可以实现较多的显示灰阶级数,丰富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在一些实验例中,微型发光二极体串接的颗数与亮度越高,则发光效率的增益也越高。例如,红光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串接3颗以上,发光效率(cd/W)可以提升100%;绿光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串接3颗以上,发光效率可以提升100%;蓝光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串接3颗以上,发光效率可以提升100%。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中,通过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开关单元及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而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驱动单元;其中,经由开关单元传送的数据信号及选择单元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控制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的电路设计,使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的技术效果:1、提高画素的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功耗利用率,借此改善面板端在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率(cd/W)。2、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3、可实现较多的显示灰阶级数,丰富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8)

1.一种画素驱动电路,用以驱动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其特征在于,该画素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
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该开关单元及该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以及
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该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该驱动单元;
其中,经由该开关单元传送的该数据信号及该选择单元所接收的该选择信号控制该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电晶体,该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晶体,该开关电晶体及该驱动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扫描信号输入该开关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数据信号输入该开关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开关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驱动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驱动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至该第一电压,该驱动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其中之一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一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该第一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这些第一端彼此连接,并连接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二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电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串联连接,且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通过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与串接的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进一步包括第三选择信号及第四选择信号,该第三个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四个选择信号输入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电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三选择电晶体及反互斥或闸,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三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该第一选择信号分别输入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及该反互斥或闸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三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至该第二电压;该第二选择信号输入该反互斥或闸的第二输入端,该反互斥或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接收该扫描信号,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三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且该第三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直接串联连接的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第一及闸、第二及闸及第三及闸,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该第一选择信号分别输入该第一及闸的第一输入端及该第三及闸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该第二及闸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选择信号分别输入该第二及闸的第二输入端及该第三及闸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二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该第一及闸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一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二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三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与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分别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三颗直接串联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复数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且该选择单元包括逻辑闸与场效应电晶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素驱动电路,其中该选择单元的一部分串接于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
10.一种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配置的复数个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复数颗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以及
驱动基板,包括复数个画素驱动电路,这些发光单元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并分别与这些画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其中,其中一个该画素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单元,依据扫描信号传送数据信号;
驱动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该开关单元、该发光单元,并电连接至第一电压;及
选择单元,接收选择信号并电连接至第二电压,且该选择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与该驱动单元;
其中,经由该开关单元传送的该数据信号及该选择单元所接收的该选择信号控制该发光单元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点亮颗数与亮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任一个该发光单元中的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电晶体,该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晶体,该开关电晶体及该驱动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扫描信号输入该开关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数据信号输入该开关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开关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驱动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驱动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至该第一电压,该驱动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的其中之一的第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第二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该第一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这些第一端彼此连接,并连接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二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电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该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串联连接,且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通过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与串接的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该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第四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进一步包括第三选择信号及第四选择信号,该第三个选择信号输入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连接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四个选择信号输入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四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电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及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第一及闸、第二及闸及第三及闸,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及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分别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选择信号包括第一选择信号与第二选择信号,该第一选择信号分别输入该第一及闸的第一输入端及该第三及闸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该第二及闸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选择信号分别输入该第二及闸的第二输入端及该第三及闸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二选择信号的反向信号输入该第一及闸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一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二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三及闸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控制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一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二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一端连接该第三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二端及该第四颗微型发光二极体的第一端,该第一个选择电晶体、该第二个选择电晶体与该第三个选择电晶体的该第二端分别连接至该第二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三颗直接串联的微型发光二极体,该选择单元包括复数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两串接的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且该选择单元包括逻辑闸与场效应电晶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其中该选择单元的一部分串接于这些微型发光二极体之间。
CN202210013349.3A 2021-06-29 2022-01-06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Pending CN1142203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15996P 2021-06-29 2021-06-29
US63/215,996 2021-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0392A true CN114220392A (zh) 2022-03-22

Family

ID=7825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0576.3A Pending CN113594197A (zh) 2021-06-29 2021-07-30 微型发光二极管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10966312.8A Pending CN113611246A (zh) 2021-06-29 2021-08-23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202210013349.3A Pending CN114220392A (zh) 2021-06-29 2022-01-06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0576.3A Pending CN113594197A (zh) 2021-06-29 2021-07-30 微型发光二极管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10966312.8A Pending CN113611246A (zh) 2021-06-29 2021-08-23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0500B2 (zh)
CN (3) CN113594197A (zh)
TW (3) TWI7836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3847A1 (en) * 2022-05-03 2023-11-0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8620B (zh) * 2022-04-26 2023-06-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093A (zh) * 2001-12-20 2005-04-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KR20070025765A (ko) * 2005-09-05 2007-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표시장치, 그 구동방법
US20080238859A1 (en) * 2007-04-02 2008-10-02 Lg.Philips Lcd Co., Ltd. Lamp driv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137823A (en) * 2010-04-16 2011-11-0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circuit relating to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69589A1 (ja) * 2011-06-10 2012-12-1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9246B1 (ko) * 2004-06-30 2006-1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역다중화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패널
CN105074808B (zh) * 2013-04-02 2017-07-11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145787B2 (en) * 2014-10-31 2021-10-12 eLu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isplay repair
KR102605174B1 (ko) * 2016-12-19 2023-11-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71743A (ko) * 2016-12-20 2018-06-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422827B1 (en) * 2017-06-30 2024-04-2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39230B (zh) * 2017-08-03 2018-10-21 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TWI679627B (zh) * 2018-06-28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674525B (zh) * 2018-08-14 2019-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整合觸控顯示面板
US10658392B1 (en) * 2018-11-15 2020-05-19 Mikro Mesa Technology Co., Ltd.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TWI790405B (zh) * 2019-06-21 2023-01-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材料基板、微型發光二極體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10491896B (zh) * 2019-08-16 2022-01-04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676529B2 (en) * 2019-12-23 2023-06-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pixel driving of micro-LEDs
KR20210099973A (ko) * 2020-02-05 2021-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통 led 구동 회로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소자 기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발광 소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27843A1 (en) * 2020-06-27 2020-10-15 Intel Corporation Redundant sub-pixels in a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2967680B (zh) * 2021-03-18 2022-12-16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093A (zh) * 2001-12-20 2005-04-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KR20070025765A (ko) * 2005-09-05 2007-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표시장치, 그 구동방법
US20080238859A1 (en) * 2007-04-02 2008-10-02 Lg.Philips Lcd Co., Ltd. Lamp driv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137823A (en) * 2010-04-16 2011-11-0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circuit relating to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69589A1 (ja) * 2011-06-10 2012-12-1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3847A1 (en) * 2022-05-03 2023-11-0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15247A1 (en) 2022-12-29
US11810500B2 (en) 2023-11-07
TW202301313A (zh) 2023-01-01
CN113611246A (zh) 2021-11-05
TW202301310A (zh) 2023-01-01
TWI783602B (zh) 2022-11-11
TWI776647B (zh) 2022-09-01
CN113594197A (zh) 2021-11-02
TW202301664A (zh) 2023-01-01
TWI795164B (zh) 202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3397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pixel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9799270B2 (en) 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623927B (zh) 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的驅動方法
CN110706653A (zh)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968569B (zh) 一种像素电路、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14220392A (zh)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画素驱动电路
US11430372B2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102795B2 (en) Operat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084456A1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08860B2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US10210806B2 (en) Data drive circuit of amoled display device
CN11387077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967665B (zh) 发光元件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7362742B2 (ja) 表示装置
US10885832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948032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US9099039B2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10400538B (zh) 电子装置
US20230395024A1 (en) Drive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22861B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837485B (zh) 自發光顯示裝置
KR20230110425A (ko) 화소
CN117373371A (zh) 发光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发光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