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6981B -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6981B
CN114216981B CN202111530183.4A CN202111530183A CN114216981B CN 114216981 B CN114216981 B CN 114216981B CN 202111530183 A CN202111530183 A CN 202111530183A CN 114216981 B CN114216981 B CN 114216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solution
activated
activated silica
hydro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01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6981A (zh
Inventor
任朝兴
杨爽
蓝文陆
王晓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riginal Assigne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led Critical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to CN2021115301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6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6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6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6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2030/062Preparation extracting sample from raw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属于石油烃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化硅胶,活化硅胶由硅凝胶经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处理后,再经活化处理得到;硅凝胶由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混合于溶液中陈化得到;本发明采用复合萃取剂提取海洋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得到石油烃萃取液;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将石油烃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分离得到脂肪烃待测液和芳烃待测液后,经GC或GC‑MS进行检测。本发明方法对脂肪烃如十六烷的回收率为82‑96%;本发明方法对芳烃如萘的回收率为74‑88%。

Description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烃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在海上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溢油、漏油事故日渐增多,导致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石油烃具有疏水性,海水中的石油烃吸附在悬浮物上随潮流迁移,最终沉淀在海底和潮间带的沉积物上。进入沉积物中的石油烃会受到微生物的降解,降解首先从低分子量的烷烃和芳烃开始。由于海底沉积物缺氧,且不易受到阳光的照射,降解的速率比较缓慢,因此沉积物中的石油污染物质大部分将长期滞留在海底。这些残留物质多难以降解且毒性较强。海洋底栖生物是沉积物石油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残留。人类食用这些有毒生物后,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因此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和组成对于评估海域受石油污染的程度,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分离检测石油烃的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包括:
采用复合萃取剂提取海洋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得到石油烃萃取液;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
将石油烃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分离得到脂肪烃待测液和芳烃待测液后,经GC或GC-MS进行检测;层析柱中含有活化硅胶,活化硅胶由硅凝胶经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处理后,再经活化处理得到;硅凝胶由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混合于溶液中陈化得到。本发明将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按硅凝胶制备工序处理后得到硅凝胶,然后通过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进行处理,最后经活化使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将硅胶表面上的羟基取代得到活化硅胶,经过上述处理步骤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疏水性能提高,并且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提高,而活化硅胶的孔径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本发明方法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具有提高活化硅胶的疏水性能及比表面积的效果,并且可以用于层析柱中,用来对石油烃进行分离检测,可以提高石油烃的检测回收率,检测效果好。
优选地,海洋沉积物经冷冻干燥以及研磨处理。
优选地,复合萃取液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的300-1000wt%。
优选地,复合萃取液中丙酮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80-120wt%。
优选地,层析柱中含有去活化氧化铝和活性炭。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活化活性炭在活化硅胶上层,去活化氧化铝在活化活性炭上层。
优选地,层析柱最上层为无水硫酸钠和铜粉的混合层。
优选地,海洋沉积物的前处理中,将海洋沉积物通过冷冻干燥处理,研磨,过筛,得到海洋沉积物粉体。
优选地,石油烃的萃取中,将海洋沉积物粉体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加入复合萃取剂,搅拌混合均匀,超声提取10-60min,离心,取上清液,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海洋沉积物萃取液。
更优选地,石油烃的萃取中,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30-60wt%。
更优选地,石油烃的萃取中,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复合萃取液中丙酮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80-120wt%。
更优选地,石油烃的萃取中,复合萃取液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300-1000wt%。
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将硅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密封下在90-100℃的温度下处理2-4h,得到硅酸钠溶液,搅拌下滴加入酒石酸溶液,滴加完成后在20-40℃的温度下继续搅拌处理20-60min,搅拌下加入石墨烯分散液,充分混合后,在40-60℃的温度下老化8-24h,取出硅凝胶,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将硅凝胶浸泡在改性溶液中,在20-40℃的温度下处理3-12h,过滤除去改性液,正己烷洗涤,然后将改性硅凝胶在40-60℃的温度下处理0.5-2h,随后在180-230℃的温度下处理0.5-2h,得到活化硅胶。
更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硅酸钠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4-12wt%。
更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酒石酸溶液中酒石酸的含量为30-50wt%,酒石酸溶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3-18wt%。
更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石墨烯分散液为石墨烯分散于甲醇中,石墨烯分散液中石墨烯的含量为0.4-1.2wt%。
更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石墨烯分散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10-20wt%。
更优选地,活化硅胶的制备中,改性溶液由甲醇、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己烷混合,改性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为25-35wt%,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30-50wt%。
优选地,去活化氧化铝的制备中,将氧化铝在300-450℃灼烧1-4h,然后在20-40℃的温度下加入去离子水去活化处理12-36h,得到去活化氧化铝。
优选地,活性炭的处理中,将活性炭浸入酸性溶液中,在20-40℃的温度下处理1-4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浸入碱性溶液中,在20-40℃的温度下处理1-4h,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干燥后在400-500℃的温度下活化1-4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活性炭。
更优选地,活性炭的处理中,酸性溶液为10-20wt%的盐酸溶液。
更优选地,活性炭的处理中,活性炭的使用量为酸性溶液的3-12wt%。
更优选地,活性炭的处理中,碱性溶液为含有乙醇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4-12wt%,碱性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3-8wt%。
更优选地,活性炭的处理中,碱性溶液的用量与酸性溶液的用量相同。
优选地,碱性溶液中可以加入5-氨基芦竹碱。碱性溶液中5-氨基芦竹碱的含量为0.3-1.5wt%。通过将5-氨基芦竹碱引入碱性溶液中,采用上述碱性溶液处理酸处理后的活性炭,在活性炭分别经过酸性溶液及碱性溶液处理后,再经高温活化处理,与上述活化硅胶、去活化氧化铝复配使用后,更进一步提高石油烃的分离检测效果,检测回收率更高。
优选地,层析柱中,含有填充活化硅胶、活化活性炭和去活化氧化铝,最上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和铜粉。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活化硅胶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40-60wt%。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活化活性炭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40-60wt%。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40-60wt%。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铜粉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15-30wt%。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均匀混合后使用,活化活性炭在活化硅胶上层,去活化氧化铝在活化活性炭上层。
更优选地,层析柱中,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在去活化氧化铝上层。
优选地,层析柱净化中,将海洋沉积物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净化,脂肪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脂肪烃检测液,芳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芳烃检测液。
更优选地,层析柱净化中,脂肪烃淋洗液为正己烷。
更优选地,层析柱净化中,芳烃淋洗液为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芳烃淋洗液中正己烷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80-120wt%。
脂肪烃的检测:通过GC或GC-MS方法检测脂肪烃检测液中脂肪烃的含量。
芳烃的检测:通过GC或GC-MS方法检测芳烃检测液中芳烃的含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化硅胶,包括:活化硅胶由硅凝胶经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处理后,再经活化处理得到;硅凝胶由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混合于溶液中陈化得到。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活化硅胶在分离仪器和/或纯化仪器中的用途。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硅酸钠溶液与酒石酸溶液混合处理后,加入石墨烯分散液混合陈化,然后经改性溶液处理及活化得到活化硅胶,将上述活化硅胶用于层析柱中,在去活化氧化铝及活性炭同时作为层析填料后,用于本发明对于芳烃的检测方法中,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活化硅胶疏水性能好,水蒸气吸附量为1.5-3wt%;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为800-870 m2/g;活化硅胶的孔径为8.4-8.7 nm;本发明方法对脂肪烃如十六烷的回收率为82-96%;本发明方法对芳烃如萘的回收率为74-88%。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分离检测石油烃的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活化硅胶红外图;
图2为活化硅胶水蒸气吸附量图;
图3为活化硅胶比表面积图;
图4为活化硅胶孔径图;
图5为脂肪烃回收率图;
图6为芳烃回收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海洋沉积物的前处理:将海洋沉积物通过冷冻干燥处理,研磨,过80目筛,得到海洋沉积物粉体。
石油烃的萃取:将海洋沉积物粉体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加入复合萃取剂,搅拌混合均匀,超声提取30min,离心,取上清液,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海洋沉积物萃取液。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40wt%,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复合萃取液中丙酮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100wt%,复合萃取液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600wt%。
活化硅胶:将硅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密封下在100℃的温度下处理3h,得到硅酸钠溶液,搅拌下滴加入酒石酸溶液,滴加完成后在30℃的温度下继续搅拌处理40min,搅拌下加入石墨烯分散液,充分混合后,在50℃的温度下老化12h,取出硅凝胶,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将硅凝胶浸泡在改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6h,过滤除去改性液,正己烷洗涤,然后将改性硅凝胶在50℃的温度下处理1h,随后在200℃的温度下处理1h,得到活化硅胶。硅酸钠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9wt%,酒石酸溶液中酒石酸的含量为40wt%,酒石酸溶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10wt%,石墨烯分散液为石墨烯分散于甲醇中,石墨烯分散液中石墨烯的含量为0.8wt%,石墨烯分散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15wt%,改性溶液由甲醇、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己烷混合,改性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为30wt%,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40wt%。
去活化氧化铝:将氧化铝在400℃灼烧2h,然后在30℃的温度下加入去离子水去活化处理24h,得到去活化氧化铝。
活性炭的处理:将活性炭浸入酸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3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浸入碱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2h,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干燥后在500℃的温度下活化2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活性炭。酸性溶液为15wt%的盐酸溶液,活性炭的使用量为酸性溶液的7wt%,碱性溶液为含有乙醇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8wt%,碱性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5wt%,碱性溶液的用量与酸性溶液的用量相同。
层析柱:填充活化硅胶、活化活性炭和去活化氧化铝,最上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和铜粉。活化硅胶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活化活性炭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铜粉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20wt%,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均匀混合后使用,活化活性炭在活化硅胶上层,去活化氧化铝在活化活性炭上层,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在去活化氧化铝上层。
层析柱净化:将海洋沉积物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净化,脂肪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脂肪烃检测液,芳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芳烃检测液。脂肪烃淋洗液为正己烷,芳烃淋洗液为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芳烃淋洗液中正己烷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100wt%。
脂肪烃的检测:通过GC方法检测脂肪烃检测液中脂肪烃的含量。
芳烃的检测:通过GC方法检测芳烃检测液中芳烃的含量。
实施例2: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活化硅胶制备中,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40wt%。
实施例3: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海洋沉积物的前处理:将海洋沉积物通过冷冻干燥处理,研磨,过80目筛,得到海洋沉积物粉体。
石油烃的萃取:将海洋沉积物粉体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加入复合萃取剂,搅拌混合均匀,超声提取30min,离心,取上清液,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海洋沉积物萃取液。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40wt%,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复合萃取液中丙酮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100wt%,复合萃取液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粉体的600wt%。
活化硅胶:将硅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密封下在100℃的温度下处理3h,得到硅酸钠溶液,搅拌下滴加入酒石酸溶液,滴加完成后在30℃的温度下继续搅拌处理40min,搅拌下加入石墨烯分散液,充分混合后,在50℃的温度下老化12h,取出硅凝胶,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将硅凝胶浸泡在改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6h,过滤除去改性液,正己烷洗涤,然后将改性硅凝胶在50℃的温度下处理1h,随后在200℃的温度下处理1h,得到活化硅胶。硅酸钠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9wt%,酒石酸溶液中酒石酸的含量为40wt%,酒石酸溶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10wt%,石墨烯分散液为石墨烯分散于甲醇中,石墨烯分散液中石墨烯的含量为0.8wt%,石墨烯分散液的使用量为去离子水的15wt%,改性溶液由甲醇、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己烷混合,改性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为30wt%,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40wt%。
去活化氧化铝:将氧化铝在400℃灼烧2h,然后在30℃的温度下加入去离子水去活化处理24h,得到去活化氧化铝。
活性炭的处理:将活性炭浸入酸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3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浸入碱性溶液中,在30℃的温度下处理2h,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干燥后在500℃的温度下活化2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活性炭。酸性溶液为15wt%的盐酸溶液,活性炭的使用量为酸性溶液的7wt%,碱性溶液为含有乙醇和5-氨基芦竹碱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8wt%,碱性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5wt%,碱性溶液中5-氨基芦竹碱的含量为0.7wt%,碱性溶液的用量与酸性溶液的用量相同。
层析柱:填充活化硅胶、活化活性炭和去活化氧化铝,最上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和铜粉。活化硅胶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活化活性炭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无水硫酸钠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50wt%,铜粉的使用量为去活化氧化铝的20wt%,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均匀混合后使用,活化活性炭在活化硅胶上层,去活化氧化铝在活化活性炭上层,铜粉与无水硫酸钠在去活化氧化铝上层。
层析柱净化:将海洋沉积物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净化,脂肪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脂肪烃检测液,芳烃淋洗液洗脱收集芳烃检测液。脂肪烃淋洗液为正己烷,芳烃淋洗液为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芳烃淋洗液中正己烷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100wt%。
脂肪烃的检测:通过GC方法检测脂肪烃检测液中脂肪烃的含量。
芳烃的检测:通过GC方法检测芳烃检测液中芳烃的含量。
实施例4: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活性炭的处理中,碱性溶液中5-氨基芦竹碱的含量为1.2wt%。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活化硅胶制备中,改性溶液中未使用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试验例:
1.红外光谱分析
测试样品: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
将上述样品与溴化钾混合研磨,混合均匀后压片,干燥后,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红外检测如图1所示,由公知常识可知硅胶表面含有羟基,羟基的红外吸收峰约在3200-3700 cm-1的范围,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红外光谱中在3200-3700 cm-1的范围内没有强烈的吸收峰,表明硅胶上的羟基被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取代而消失,并且在2800-3000cm-1的范围内的吸收峰属于甲基与亚甲基的红外吸收峰,同样可以表明得到由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取代羟基后得到了活化硅胶。
2.活化硅胶的水蒸气吸附量
测试样品:实施例1-2及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
将己知质量的上述样品置于沸腾的去离子水的封闭体系中,记录吸附水蒸气24h后的吸水样品质量。
水蒸气的饱和吸附量=(湿重-干重)/干重。
本发明由硅酸钠开始配制成硅酸钠溶液,通过将硅酸钠溶液与酒石酸溶液混合处理后,再加入石墨烯分散液,经老化处理后得到硅凝胶,硅凝胶于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中处理后,经高温处理得到活化硅胶,本发明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制备得到活化硅胶后,对活化硅胶的水蒸气吸附量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水蒸气吸附量为2.5%,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水蒸气吸附量为1.8%,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水蒸气吸附量为4.1%;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对水蒸气的吸附量下降了2.3%,而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制备活化硅胶时,改性溶液中未加入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表明在按本发明方法制备活化硅胶时,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具有提高活化硅胶疏水性能的效果;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表明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活化硅胶的疏水性能。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疏水性能好,水蒸气吸附量为1.5-3wt%。
3.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测试样品:实施例1-2及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
通过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本发明由硅酸钠开始配制成硅酸钠溶液,通过将硅酸钠溶液与酒石酸溶液混合处理后,再加入石墨烯分散液,经老化处理后得到硅凝胶,硅凝胶于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中处理后,经高温处理得到活化硅胶,本发明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制备得到活化硅胶后,对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的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为829 m2/g,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为857 m2/g,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为765 m2/g;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提高了12.03%,而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制备活化硅胶时,改性溶液中未加入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表明在按本发明方法制备活化硅胶时,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具有提高活化硅胶比表面积的效果;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表明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为800-870 m2/g。
本发明由硅酸钠开始配制成硅酸钠溶液,通过将硅酸钠溶液与酒石酸溶液混合处理后,再加入石墨烯分散液,经老化处理后得到硅凝胶,硅凝胶于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中处理后,经高温处理得到活化硅胶,本发明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制备得到活化硅胶后,对活化硅胶的孔径的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孔径为8.5 nm,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孔径为8.6 nm,对比例1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孔径为8.3 nm;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孔径提高了3.61%,而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制备活化硅胶时,改性溶液中未加入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表明在按本发明方法制备活化硅胶时,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使用,不具有大幅提高活化硅胶孔径的效果。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化硅胶的孔径为8.4-8.7 nm。
4.石油烃的检测
采用标准加入法对本发明检测方法进行表征。
采用正十六烷与萘作为代表进行方法验证。
将0.25g正十六烷与0.25g萘用正己烷溶解,与500g海洋沉积物混合均匀,将正己烷挥干,得到污染化海洋沉积物。
按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进行处理及检测。
正十六烷的标准曲线:采用正己烷溶解,配制成1、3、5、8、10、30mg/L的标准溶液,GC方法检测,以峰面积对浓度做标准曲线:y=12.15x-0.074,R2=0.9993。
萘的标准曲线:采用正己烷溶解,配制成1、3、5、8、10、30mg/L的标准溶液,GC方法检测,以峰面积对浓度做标准曲线:y=16.92x+0.093,R2=0.998。
本发明方法对正十六烷检测的回收率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实施例1的方法对正十六烷检测的回收率为85.59%,实施例2的方法对正十六烷检测的回收率为89.19%,对比例1的方法对正十六烷检测的回收率为78.92%;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的方法对正十六烷检测的回收率提高了10.27%,表明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活化硅胶可以提高脂肪烃检测的回收率,具有更优的分离效果;实施例3-4与实施例2相比,表明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碱性溶液中5-氨基芦竹碱的使用,得到的活性炭提高了脂肪烃检测的回收率。
本发明方法对脂肪烃如十六烷的回收率为82-96%。
本发明方法对萘检测的回收率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实施例1的方法对萘检测的回收率为77.91%,实施例2的方法对萘检测的回收率为80.84%,对比例1的方法对萘检测的回收率为69.14%;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的方法对萘检测的回收率提高了11.70%,表明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活化硅胶可以提高芳烃检测的回收率,具有更优的分离效果;实施例3-4与实施例2相比,表明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碱性溶液中5-氨基芦竹碱的使用,得到的活性炭提高了芳烃检测的回收率。
本发明方法对芳烃如萘的回收率为74-88%。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包括:
采用复合萃取剂提取海洋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得到石油烃萃取液;所述复合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液;
将石油烃萃取液通过层析柱分离得到脂肪烃待测液和芳烃待测液后,经GC或GC-MS进行检测;所述层析柱中含有活化硅胶,所述活化硅胶由硅凝胶经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处理后,再经活化处理得到;所述硅凝胶由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混合于溶液中陈化得到;改性溶液由甲醇、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己烷混合,改性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为25-35wt%,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30-50wt%;
所述层析柱中含有去活化氧化铝和活性炭;所述层析柱最上层为无水硫酸钠和铜粉的混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海洋沉积物经冷冻干燥以及研磨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萃取液的使用量为海洋沉积物的300-100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萃取液中丙酮的使用量为二氯甲烷的80-12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层析柱中活化活性炭在活化硅胶上层,去活化氧化铝在活化活性炭上层。
6.一种活化硅胶,包括:活化硅胶由硅凝胶经含有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溶液处理后,再经活化处理得到;所述硅凝胶由硅酸钠与酒石酸、石墨烯混合于溶液中陈化得到;改性溶液由甲醇、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正己烷混合,改性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为25-35wt%,改性溶液中1-氯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为30-50wt%。
7.权利要求6所述活化硅胶在分离仪器和/或纯化仪器中的用途。
CN202111530183.4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4216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0183.4A CN114216981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0183.4A CN114216981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6981A CN114216981A (zh) 2022-03-22
CN114216981B true CN114216981B (zh) 2022-08-26

Family

ID=8070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0183.4A Active CN114216981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69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4105A5 (nl) * 1990-12-21 1992-09-22 Dredging Int Werkwijze voor het fysico-chemisch zuiveren van verontreinigde species.
CN102079528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姜小宁 柱层析硅胶的制造方法
JP6086597B2 (ja) * 2013-07-19 2017-03-01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塩化ビフェニル類の抽出方法
CN110361465A (zh) * 2019-06-27 2019-10-22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土壤中总石油烃的组分分离测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6981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hmoudi et al.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studies on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and methyl orange by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date pits-A comparative study
Al-Ghouti et al. New adsorbents based on microemulsion modified diatomite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remov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from waste lubricants
De Jesus et al. Evaluation of waste biomasses and their biochars for removal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Xi et al. Removal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raw and modified plant residue materials as biosorbents
Suhaimi et al. The use of gigantochloa bamboo-derived biochar for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Chen et al. Natural adsorbent based on sawdust for removing impurities in waste lubricants
Soliman et al. Removal of calcium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sugar cane bagasse modified with carboxylic acids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free synthesis
Song et al. Comparison for adsorption of tetracycline and cefradine using biochar derived from seaweed Sargassum sp
CN108889280A (zh) 一种粉煤灰-壳聚糖复合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Razavi et al. Adsorption of crude and engine oils from water using raw rice husk
CN114216981B (zh)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检测方法
Ismai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tty-sawdust as a natural biopolymer for oil spill sorption
Javidi Alsadi et al. Synthesis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sugarcane bagasse and application for mercury adsorption
US11684905B2 (en) Bacteria biochar adsorbent
CN102826706B (zh) 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Sashikesh et al.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activated charcoals derived from Palmyra kernel shell in removing phenolic compounds
Rajagopalan et al. Batch, thermodynamic, and regeneration studies of Reactive Blue 19 using Ulva reticulata (biochar)
CN110961087B (zh) 一种px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Guilharduci et al. Efficiency of sugarcane bagasse-based sorbents for oil removal from engine washing wastewater
CN109504616B (zh) 一株原油降解菌及其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Cechinel et al. Synthesis of biochar using brewery waste for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ionic iron species
Pouramini et al. Application of lightweight expanded clay aggregate as sorbent for crude oil cleanup
CN112691642B (zh) 一种柴油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0969A (zh) 一种单宁酸-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avindiran et al. Prevention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from the pollutants released from dyeing industries using biochar produced from palm sh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