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460A -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460A
CN114208460A CN202210111623.0A CN202210111623A CN114208460A CN 114208460 A CN114208460 A CN 114208460A CN 202210111623 A CN202210111623 A CN 202210111623A CN 114208460 A CN114208460 A CN 114208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plate
linkage
ring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16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琦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1116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84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8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4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包括用于带动秧苗在田地内移动的行走车,以及设置在行走车上用于承托秧苗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靠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栽秧机构,栽秧机构远离行走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培土的培土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栽种移植后带有育苗土的秧苗的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将打孔设备抬起后自然回流的土无法提供秧苗与土壤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还是需要人为手持锄头等农具进行培土作业,而培土的过程降低了对秧苗进行栽种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秧苗栽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背景技术
很多农业种子在经过育种长成秧苗之后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移植栽种,而移栽可以促使秧苗再生新根,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育苗后再移栽的方法还能够减少秧苗在非产出时期所占用的面积,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在此情况下,对秧苗进行移植栽种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栽种秧苗的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是先采用锄头等农具在田垄上挖坑,再将秧苗放置在挖好的坑中,然后进行培土和适量的浇水,从而完成对秧苗的栽种;然而此种方式需要人不断的弯腰和起身,刨坑、培土过程的工作强度较高且效率低下。
所以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做出了一些改进,为了进行更加准确的对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890127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秧苗栽种打孔方法,其在使用时,先将破土锥筒竖向插入到土壤内,将秧苗从秧苗入口置入到承托构件上,依靠秧苗上下传送机构带动秧苗向下移动,然后打开秧苗出口并使得秧苗掉出到破土锥筒形成的坑内,取走利于控制的打孔栽种装置,适当培土即可实现秧苗栽种。
上述现有技术解决了在栽种秧苗的过程中,人需要不断地弯腰起身刨坑放置秧苗的问题;并且还有效的防止了秧苗在垂直下落后与地面接触时其根部受到损伤的问题,然而秧苗在被移植时,通常会在秧苗的根部留有适量育苗时的育苗土,育苗土在垂直下落后则能够有效的对秧苗根部进行保护,从而导致上述现有技术在对带有育苗土的秧苗进行栽种时,其对秧苗根部的保护效果一般;因此,对带有育苗土的秧苗进行栽种时,也可不必考虑秧苗根部与地面碰撞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进一步的,上述现有技术不能够在完成对秧苗的栽种后对其进行培土,而上述现有技术被拔起后自然回流的土则无法提供秧苗与土壤连接的稳定性;若后续不对其进行培土就直接浇水则容易使秧苗发生倾斜,并降低秧苗根部与土壤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从而降低了秧苗后续的存活几率;若是后续先对秧苗进行培土再浇水,则还是需要人为手持锄头等农具进行培土作业,而培土的过程降低了对秧苗进行栽种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因此,在上述陈述的观点之下,现有技术在栽种移植后的秧苗方面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在不需要弯腰起身挖坑、栽种秧苗以及手动培土的情况下,完成对秧苗进行栽种,并且还需要保证秧苗被土壤固定的牢固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包括用于带动秧苗在田地内移动的行走车,以及设置在行走车上用于承托秧苗的传输机构,所述的传输机构靠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栽秧机构,栽秧机构远离行走车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培土的培土机构。
所述的栽秧机构包括与传输机构相连接且呈均匀分布的多个排秧筒,以及设置在排秧筒下端的锥孔瓣,且同一个排秧筒下端的锥孔瓣呈环形分布并形成锥形结构,栽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锥孔瓣与排秧筒之间且用于驱使排秧筒进行开合的开合单元,栽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排秧筒外侧且呈上下分布的滑动环和固定环,且滑动环与排秧筒滑动连接,固定环与排秧筒固定连接,固定环和滑动环均与开合单元相连接,排秧筒外侧面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开合单元与培土机构进行连接的安装环。
所述的培土机构包括与安装环相连接且直径大于排秧筒的支撑环,以及设置在支撑环下端且呈环形分布的多个培土瓣,培土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培土瓣与支撑环之间且用于驱使培土瓣进行开合的培土单元,培土单元与开合单元联动配合以驱使培土瓣向内合拢形成培土所需的漏斗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带有育苗土的秧苗放置在传输机构上端,之后通过栽秧机构使其插入土中,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带动秧苗向右移动,使得秧苗能够掉落至栽秧机构内部,然后将栽秧机构从土中拔出,此时秧苗位于栽秧机构所插成的坑中,从而能够完成对秧苗的栽种;当行走车带动栽秧机构进行移动后,使得培土机构能够移动至秧苗处,当下一次栽秧机构进行栽秧时,培土机构能够对位于其下方的秧苗进行培土;从而能够在不需要人为二次培土的情况下完成对秧苗的培土,提高了对秧苗进行培土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培土时的工作强度。
优选的,所述的排秧筒包括与滑动环和固定环相连接的升降筒,和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升降筒内侧的内侧筒,以及固定安装在内侧筒上端且为漏斗形结构的承接筒,其中,承接筒外侧面上均设置有承接框板,承接框板外面侧之间共同设置有与传输机构相连接的矩形框板,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与矩形框板滑动连接,中部的承接框板与矩形框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筒能够带动锥孔瓣向下插入土中,之后当秧苗在传输机构的带动下相承接筒侧移动时,承接筒能够扩大内侧筒的进料直径,从而便于秧苗掉落至承接筒内,之后秧苗将沿承接筒向下滑落并依次经过内侧筒和升降筒,从而掉落至锥孔瓣所扎出来的坑中;当需要对秧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承接框板带动承接筒在矩形框板内滑动调节,从而增加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承接筒上端的调距单元,所述调距单元包括导秧条板、双螺纹丝杠、防泥连板、支撑块和调节电机,承接框板上端均前后对称设置有位于传输机构上端的导秧条板,导秧条板远离培土机构的一侧与传输机构滑动连接,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上端的导秧条板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设置有位于承接框板右侧的双螺纹丝杠,双螺纹丝杠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双螺纹丝杠左侧位于同一个承接框板上端的导秧条板之间还设置有防泥连板,双螺纹丝杠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与矩形框板固定连接,双螺纹丝杠的一端穿过支撑块并设置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通过电机座与矩形框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对秧苗的栽种间距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对栽种间距进行调节时的便利程度。
优选的,所述的开合单元包括匚形块、销轴杆、连接转块、牵引圈、连接条和联动开合器,安装环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匚形块,匚形块的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销轴杆,销轴杆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匚形块内侧的连接转块,且连接转块下端均与锥孔瓣相连接,连接转块上端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置有牵引圈,牵引圈上端安装有连接条,连接条上端与滑动环相连接,固定环上均匀开设有与连接条相对应的过条通孔,且连接条滑动设置于过条通孔内,所述固定环和滑动环之间设置有联动开合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开合器能够带动升降筒和锥孔板向下移动将土扎出个孔,然后带动锥孔板向外扩张,从而使位于升降筒内部的秧苗能够掉落至锥孔板扎出的孔内,从而完成对秧苗的栽种;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栽种过程无需人为手动操作,从而提高了栽种秧苗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联动开合器包括联动槽板、联动板、升降气缸、调节气缸和连接板,所述固定环靠近行走车的一侧和所述滑动环靠近培土机构的一侧均安装有联动槽板,联动槽板的前后侧面之间开设有联动滑槽,且同一侧的联动滑槽之间穿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联动板,且中部的联动板与联动槽板为固定连接,与固定环相连接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上侧固定端与行走车相固定,靠近培土机构一侧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下端安装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下侧固定端设置有与中部的固环相连接的连接侧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动开合单元进行升降,并且还能控制锥孔瓣进行合拢和外扩,从而完成对秧苗进行栽种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的培土单元包括连接板、中轴杆、联动摆板、从动条、匚形架、销轴转杆、连接转板、拉力扭簧和联动圈,安装环上远离行走车的一侧安装有与支撑环相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中部设置有贯穿于其的中轴杆,中轴杆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联动摆板,位于联动摆板左侧且与其相邻的连接转块上设置有位于联动摆板下端的从动条,支撑环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匚形架,匚形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销轴转杆,销轴转杆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与培土瓣相连接的连接转板,且连接转板与匚形架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拉力扭簧,连接转板上侧开设有从动通槽,同一个支撑环外侧的从动通槽内共同设置有一个联动圈,且联动圈位于联动摆板远离从动条一侧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技术在完成对秧苗的栽种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培土,而人为手动培土的过程又降低了对秧苗进行栽种的效率,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而培土机构则能够在栽秧机构的带动下自动对秧苗进行培土,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环内部均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刮土圆板,刮土圆板上端安装有升降杆,升降杆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共同设置有一个升降条板,升降条板上端中部安装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侧固定端与连接侧板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培土瓣的内侧壁上沾有泥土时,伸缩气缸能够通过升降条板带动所有的升降杆以及刮土圆板向下移动,使得刮土圆板能够将培土瓣内壁上粘连的泥土刮掉,从而能够保证培土瓣的培土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匚形框、传动转杆、传输带和传动电机,行走车上端安装有与矩形框板相连接的匚形框,匚形框与导秧条板滑动配合,匚形框的前后侧壁之间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对称设置有传动转杆,传动转杆之间设置有传输带,其中一个传动转杆的一端穿过匚形框并设置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通过电机座与匚形框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动秧苗进行间歇性移动,使秧苗能够在适当的时间掉落至栽秧机构内,从而提高了对秧苗进行栽种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培土机构能够在无需人为手动二次培土的情况下对秧苗进行培土作业,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人为手动的进行二次培土作业而言,降低了工作人员进行培土作业时的工作强度,进一步的提高了对秧苗进行栽种以及培土的效率。
二、本发明通过栽秧机构能够在不需要人为手动抬起打孔设备的情况下同时栽种多个秧苗,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对秧苗进行栽种的效率,减少了人为抬起打孔设备的步骤,也降低了人为手动打孔设备时所耗费的体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栽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栽秧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栽秧机构除调距单元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培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培土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车;2、传输机构;3、栽秧机构;4、培土机构;21、匚形框;22、传动转杆;23、传输带;24、传动电机;31、排秧筒;32、锥孔瓣;33、开合单元;34、滑动环;35、固定环;36、安装环;37、调距单元;38、联动开合器;311、升降筒;312、内侧筒;313、承接筒;314、承接框板;315、矩形框板;331、匚形块;332、销轴杆;333、连接转块;334、牵引圈;335、连接条;371、导秧条板;372、双螺纹丝杠;373、防泥连板;374、支撑块;375、调节电机;381、联动槽板;382、联动板;383、升降气缸;384、调节气缸;385、连接侧板;41、支撑环;42、培土瓣;43、培土单元;44、刮土圆板;45、升降杆;46、升降条板;47、伸缩气缸;431、连接板;432、中轴杆;433、联动摆板;434、从动条;435、匚形架;436、销轴转杆;437、连接转板;438、拉力扭簧;439、联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说明的有,本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主要是应用在对带有育苗土的农业秧苗进行栽种的过程中,在技术效果上能够在不需要手动提起挖孔设备的情况下同时栽种多棵秧苗,从而提高了栽种秧苗的效率;特别是在完成对秧苗的栽种后,还能够自动的对秧苗进行培土作业,较于现有技术还需要人为二次培土而言,避免了因培土而降低栽种秧苗的效率的问题,并且还降低了工作人员培土时的工作强度。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包括用于带动秧苗在田地内移动的行走车1,以及设置在行走车1上用于承托秧苗的传输机构2,传输机构2靠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栽秧机构3,栽秧机构3远离行走车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培土的培土机构4。
工作时,首先将带有育苗土的秧苗放置在传输机构2上端,之后通过栽秧机构3使其插入土中,再通过传输机构2将带动秧苗向右移动,使得秧苗能够掉落至栽秧机构3内部,然后将栽秧机构3从土中拔出,此时秧苗位于栽秧机构3所插成的坑中,从而能够完成对秧苗的栽种;当行走车1带动栽秧机构3进行移动后,使得培土机构4能够移动至秧苗处,当下一次栽秧机构3进行栽秧时,培土机构4能够对位于其下方的秧苗进行培土;从而能够在不需要人为二次培土的情况下完成对秧苗的培土,提高了对秧苗进行培土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培土时的工作强度。
参照图2所示,即用于承托以及传输秧苗的传输机构2,具体的,传输机构2包括匚形框21、传动转杆22、传输带23和传动电机24,行走车1上端安装有匚形框21,匚形框21的前后侧壁之间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对称设置有传动转杆22,传动转杆22之间设置有传输带23,其中一个传动转杆22的一端穿过匚形框21并设置有传动电机24,传动电机24通过电机座与匚形框21相固定;工作时,将秧苗放置在传输带23上,传输带23能够对秧苗进行承托;然后开启传动电机24,传动电机24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传动转杆22进行转动,传动转杆22转动时则能够带动传输带23对位于其上端的秧苗进行传输,使得秧苗能在适当的时间掉落至栽秧机构3内,较于现有技术手动往打孔设备内放置秧苗而言,提高了对秧苗进行转移的效率。
参照图3所示,为了能够在无需频繁弯腰起身的情况下对秧苗进行栽种,便在传输机构2靠近行走车1尾的一端设置了栽秧机构3;具体的,包括与传输机构2相连接且呈均匀分布的多个排秧筒31,排秧筒31能够将从传输机构2上掉落的秧苗向下排放,并在此过程中对秧苗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栽秧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排秧筒31下端的锥孔瓣32,且同一个排秧筒31下端的锥孔瓣32呈环形分布并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锥孔瓣32能够将土扎出用于栽秧的孔;
栽秧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锥孔瓣32与排秧筒31之间且用于驱使排秧筒31进行开合的开合单元33,以及设置在排秧筒31外侧且呈上下分布的滑动环34和固定环35,且滑动环34与升降筒311滑动连接,固定环35与升降筒311固定连接,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均与开合单元33相连接,从而使开合单元33在与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配合的情况下带动锥孔瓣32进行开合,当锥孔板扎入泥土中后再向外扩则能够使秧苗落入孔中,当锥孔板向上脱离力秧苗后再想内合拢则能够复位以便于下次对泥土进行扎孔;升降筒311外侧面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将开合单元33与培土机构4进行连接的安装环36。
参照图4所示,为了使排料筒能够进行上下移动而带动锥孔瓣32插入土中,便将其设置成了可伸缩的结构;具体的,排秧筒31包括位于下侧且与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相连接的升降筒311,排秧筒31还包括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升降筒311上端的内侧筒312,以及固定安装在内侧筒312上端且为漏斗形结构的承接筒313;其中,承接筒313外侧面上均设置有承接框板314,承接框板314能够对承接筒313和内侧筒312进行固定,承接框板314外面侧之间共同设置有与匚形框21相连接的矩形框板315,中部的承接框板314因无需调节所以其与矩形框板315为固定连接;而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314与矩形框板315滑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314对位于其下侧的承接筒313、内侧筒312和升降筒311进行位置调节,进一步的起到了对秧苗的间距进行调节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继续参照图4所示,上述只披露了能够对承接框板314进行位置调节,却未公开如何对承接板进行调节,所以便在承接上板上设置了用于调节承接上板间距的调距单元37;具体的,调距单元37包括导秧条板371、双螺纹丝杠372、防泥连板373、支撑块374和调节电机375,承接框板314上端均前后对称设置有位于传输带23及匚形框21上端的导秧条板371,将秧苗放置在同一个承接框板314上端的导秧条板371之间,导秧条板371能够对秧苗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和导向。
导秧条板371远离培土机构4的一侧与匚形框21滑动连接,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314上端的导秧条板37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设置有位于承接框板314右侧的双螺纹丝杠372,双螺纹丝杠372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双螺纹丝杠372转动时能够带动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导秧条板371同步向内或向外调节,进而完成了对前后两侧承接筒313之间的间距调节,提高了对秧苗间距进行调节的效率以及便利程度。
双螺纹丝杠372左侧位于同一个承接框板314上端的导秧条板371之间还设置有防泥连板373,防泥连板373能够避免,秧苗根部带有的泥土与双螺纹丝杠372发生粘连,而对双螺纹上造成损伤的问题,双螺纹丝杠372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支撑块374,支撑块374与矩形框板315固定连接,双螺纹丝杠372的一端穿过支撑块374并设置有调节电机375,调节电机375通过电机座与矩形框板315固定连接;调节电机375输出轴旋转则能够带动双螺纹丝杠372进行转动,从而间接带动承接筒313进行位置调节。
参照图5所示,即用于带动锥孔瓣32进行开合的开合单元33;具体的,开合单元33包括匚形块331、销轴杆332、连接转块333、牵引圈334、连接条335和联动开合器38,安装环36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匚形块331,匚形块331的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销轴杆332,销轴杆332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匚形块331内侧的连接转块333,且连接转块333下端均与锥孔瓣32相连接,连接转块333沿销轴杆33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锥孔瓣32进行收拢或外扩运动,且匚形块331能够对连接转块333的转动幅度进行限位,避免锥孔瓣32向外扩的角度过大而影响下一次对泥土的扎孔作业。
连接转块333上端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置有牵引圈334,牵引圈334上端安装有连接条335,连接条335上端与滑动环34相连接,固定环35上均匀开设有与连接条335相对应的过条通孔,且连接条335滑动设置于过条通孔内,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之间设置有联动开合器38;联动开合器38能够带动滑动环34进行上下滑动,当滑动环34向上滑动时则能够通过连接条335和牵引圈334带动连接转块333的相背侧向上转动,此时锥孔瓣32则能向外扩;当滑动环34向下滑动时,能够通过连接条335带动牵引圈334向下移动,使得连接转块333的相背侧向下转动,此时锥孔瓣32则能够向内合拢形成锥形结构。
当锥孔瓣32形成锥形结构时,联动开合器38还能够通过固定环35带动升降筒311向下移动,升降筒311向下移动时则能够带动锥孔瓣32向下插入泥土内,之后通过传输机构2往升降筒311内放置秧苗,使得秧苗能够掉落至锥形结构的锥孔瓣32之间,然后控制锥孔板打开,使得秧苗能够从锥孔板之间落至锥孔瓣32插的孔内,联动开合器38将带动锥孔瓣32向上复位,当锥孔瓣32向上脱离秧苗后,再控制锥孔瓣32使其合拢成锥形结构。
继续参照图5所示,即本申请中的联动开合器38,具体的,联动开合器38包括联动槽板381、联动板382、升降气缸383、调节气缸384和连接侧板385,固定环35靠近行走车1的一侧和滑动环34靠近培土机构4的一侧均安装有联动槽板381,联动槽板381的前后侧面之间开设有联动滑槽,且同一侧的联动滑槽之间穿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联动板382,而中部的联动板382与联动槽板381为固定连接,与固定环35相连接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381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383,升降气缸383上侧固定端与行走车1相固定;升降气缸383能够通过联动板382、联动槽板381带动固定环35和升降筒31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锥孔瓣32向下插入泥土中,还能够带动锥孔瓣32向上脱离泥土;
靠近培土机构4一侧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381下端安装有调节气缸384,调节气缸384的下侧固定端设置有与中部的固环相连接的连接侧板385;调节气缸384能够通过联动板382和联动槽板381带动滑动环34进行上下移动,滑动环34上下移动时则能够间接的带动锥孔瓣32进行合拢以及外扩,从而实现排料以及复位。
实施例二:
参照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无需进行二次的人工培土的情况下对秧苗进行培土,便在安装环36上远离行走车1的一侧设置了培土机构4;具体的,培土机构4包括与安装环36相连接且直径大于排秧筒31的支撑环41,以及设置在支撑环41下端且呈环形分布的多个培土瓣42,培土瓣42被支撑环41限定了位置,从而使培土瓣42在向内合拢时能将秧苗外侧的土向秧苗一侧推动,避免了因支撑环41直径过小而导致培土瓣42对秧苗的叶片造成损伤的问题;培土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培土瓣42与支撑环41之间且用于驱使培土瓣42进行开合的培土单元43,培土单元43与开合单元33联动配合以驱使培土瓣42向内合拢形成培土所需的漏斗形结构;漏斗形结构能够避免因培土瓣42下端完全闭合而导致其将秧苗向上挖出的问题。
参照图7所示,即用于与栽秧机构3配合并驱使培土瓣42对秧苗进行自动培土的培土单元43,具体的,培土单元43包括连接板431、中轴杆432、联动摆板433、从动条434、匚形架435、销轴转杆436、连接转板437、拉力扭簧438和联动圈439,安装环36上远离行走车1的一侧安装有与支撑环41相连接的连接板431,连接板431中部设置有贯穿于其的中轴杆432,中轴杆432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联动摆板433,联动摆板433的左右两端能够沿中轴杆432进行上下摆动;位于联动摆板433左侧且与其相邻的连接转块333上设置有位于联动摆板433下端的从动条434,当连接转块333向上移动带动锥孔瓣32进行打开时,能够通过从动条434带动联动摆板433的左侧向下转动,同时联动摆板433的右侧将向下转动。
支撑环41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匚形架435,匚形架435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销轴转杆436,销轴转杆436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与培土瓣42相连接的连接转板437,连接转板437沿销轴转杆436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培土瓣42向内合拢或向外复位;连接转板437与匚形架435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拉力扭簧438,拉力扭簧438能够对连接转板437提供拉力,使其在未受到外部压力时能够带动培土瓣42保持竖直状态;
连接转板437上侧开设有从动通槽,同一个支撑环41外侧的从动通槽内共同设置有一个联动圈439,且联动圈439位于联动摆板433远离从动条434一侧的下端;当联动摆板433的右端向下转动时,能够通过联动圈439带动连接转板437的相背侧向下转动,此时培土瓣42则能够在连接转板437的带动下向内合拢对秧苗进行培土,当从动条434在连接转块333的带动下向下复位后,拉力扭簧438能够带动连接转板437进行复位,使得培土瓣42能够再次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便于下一次的培土作业。
会看图6所示,当培土瓣42向内合拢对秧苗进行培土时,会对泥土造成挤压,从而容易导致培土瓣42的相对侧面上粘连有泥土,导致降低培土瓣42的培土效果;因此,就需要对培土瓣42的相对侧面进行清理;于是,便在支撑环41内部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了刮土圆板44,刮土圆板44上端安装有升降杆45,升降杆45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共同设置有一个升降条板46,升降条板46上端中部安装有伸缩气缸47,伸缩气缸47上侧固定端与连接侧板385相固定。
当培土瓣42的内侧壁上沾有泥土需要清理时,伸缩气缸47能够通过升降条板46带动所有的升降杆45以及刮土圆板44向下移动,使得刮土圆板44能够将培土瓣42内壁上粘连的泥土刮掉,从而能够保证培土瓣42的培土效果。
工作时:第一步,首先将适量的秧苗放置在传输带23上且位于导秧条之间,当行走车1移动至适当位置后,升降气缸383将通过联动板382、联动槽板381带动固定环35、升降筒311和锥孔瓣32向下插入泥土中,使得锥形结构的锥孔瓣32能够将泥土插出用于放置秧苗的孔。
第二步:然后通过开启传动电机24间接带动传输带23对秧苗进行传输,使得秧苗能够从承接筒313处向下掉落至位于土中的锥孔瓣32之间,之后调节气缸384能够通过联动板382和联动槽板381带动滑动环34向上移动,滑动环34则能够通过连接条335和牵引圈334带动连接转块333的相背侧向上转动,此时锥孔瓣32则能向外扩,从而使秧苗能够从而锥孔瓣32之间向下掉落在锥孔瓣32所插出的孔内。
第三步:之后通过升降气缸383间接带动锥孔瓣32向上复位,此时位于秧苗周围的泥土则能够向秧苗一侧进行回流,从而对秧苗进行初步的培土固定;再通过行走车1带动锥孔瓣32向车头侧移动,当支撑环41位于栽种后的秧苗正上方时,行走车1停止移动,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完成对秧苗的栽种。
第四步:在第三步锥孔瓣32进行栽秧的过程中,当连接转块333向上移动带动锥孔瓣32进行打开时,能够通过从动条434带动联动摆板433的左侧向下转动,同时联动摆板433的右侧将向下转动,此时联动摆板433能够通过联动圈439带动连接转板437的相背侧向下转动,而培土瓣42则能够在连接转板437的带动下向内合拢对秧苗进行培土,合拢后呈漏斗形结构的培土瓣42能够避免因培土瓣42下端完全闭合而导致其将秧苗向上挖出的问题。
第五步:当完成对秧苗的培土后,升降气缸383将间接带动锥孔瓣32向上脱离秧苗,在此过程中,当从动条434在连接转块333的带动下向下复位后,锥孔瓣32则能够再次形成锥形结构;而且,拉力扭簧438能够带动连接转板437进行复位,使得培土瓣42能够再次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便于下一次的培土作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包括用于带动秧苗在田地内移动的行走车(1),以及设置在行走车(1)上用于承托秧苗的传输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机构(2)靠近车尾的一侧设置有栽秧机构(3),栽秧机构(3)远离行走车(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培土的培土机构(4),其中:
所述的栽秧机构(3)包括与传输机构(2)相连接且呈均匀分布的多个排秧筒(31),以及设置在排秧筒(31)下端的锥孔瓣(32),且同一个排秧筒(31)下端的锥孔瓣(32)呈环形分布并形成锥形结构,栽秧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锥孔瓣(32)与排秧筒(31)之间且用于驱使排秧筒(31)进行开合的开合单元(33);栽秧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排秧筒(31)外侧且呈上下分布的滑动环(34)和固定环(35),滑动环(34)与排秧筒(31)滑动连接,固定环(35)与排秧筒(31)固定连接,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均与开合单元(33)相连接,排秧筒(31)外侧面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开合单元(33)与培土机构(4)进行连接的安装环(36);
所述的培土机构(4)包括与安装环(36)相连接且直径大于排秧筒(31)的支撑环(41),以及设置在支撑环(41)下端且呈环形分布的多个培土瓣(42),培土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培土瓣(42)与支撑环(41)之间且用于驱使培土瓣(42)进行开合的培土单元(43),培土单元(43)与开合单元(33)联动配合以驱使培土瓣(42)向内合拢形成培土所需的漏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秧筒(31)包括与滑动环(34)和固定环(35)相连接的升降筒(311),和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升降筒(311)内侧的内侧筒(312),以及固定安装在内侧筒(312)上端且为漏斗形结构的承接筒(313),其中,承接筒(313)外侧面上均设置有承接框板(314),承接框板(314)外面侧之间共同设置有与传输机构(2)相连接的矩形框板(315),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314)与矩形框板(315)滑动连接,中部的承接框板(314)与矩形框板(31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承接筒(313)上端的调距单元(37),所述调距单元(37)包括导秧条板(371)、双螺纹丝杠(372)、防泥连板(373)、支撑块(374)和调节电机(375),承接框板(314)上端均前后对称设置有位于传输机构(2)上端的导秧条板(371),导秧条板(371)远离培土机构(4)的一侧与传输机构(2)滑动连接,前后两侧的承接框板(314)上端的导秧条板(37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设置有位于承接框板(314)右侧的双螺纹丝杠(372),双螺纹丝杠(372)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双螺纹丝杠(372)左侧位于同一个承接框板(314)上端的导秧条板(371)之间还设置有防泥连板(373),双螺纹丝杠(372)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支撑块(374),支撑块(374)与矩形框板(315)固定连接,双螺纹丝杠(372)的一端穿过支撑块(374)并设置有调节电机(375),调节电机(375)通过电机座与矩形框板(3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单元(33)包括匚形块(331)、销轴杆(332)、连接转块(333)、牵引圈(334)、连接条(335)和联动开合器(38),安装环(36)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匚形块(331),匚形块(331)的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销轴杆(332),销轴杆(332)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位于匚形块(331)内侧的连接转块(333),且连接转块(333)下端均与锥孔瓣(32)相连接,连接转块(333)上端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置有牵引圈(334),牵引圈(334)上端安装有连接条(335),连接条(335)上端与滑动环(34)相连接,固定环(35)上均匀开设有与连接条(335)相对应的过条通孔,且连接条(335)滑动设置于过条通孔内,所述固定环(35)和滑动环(34)之间设置有联动开合器(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开合器(38)包括联动槽板(381)、联动板(382)、升降气缸(383)、调节气缸(384)和连接侧板(385),所述固定环(35)靠近行走车(1)的一侧和所述滑动环(34)靠近培土机构(4)的一侧均安装有联动槽板(381),联动槽板(381)的前后侧面之间开设有联动滑槽,且同一侧的联动滑槽之间穿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联动板(382),且中部的联动板(382)与联动槽板(381)为固定连接,与固定环(35)相连接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381)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383),升降气缸(383)上侧固定端与行走车(1)相固定,靠近培土机构(4)一侧且位于中部的联动槽板(381)下端安装有调节气缸(384),调节气缸(384)的下侧固定端设置有与中部的固环相连接的连接侧板(3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土单元(43)包括连接板(431)、中轴杆(432)、联动摆板(433)、从动条(434)、匚形架(435)、销轴转杆(436)、连接转板(437)、拉力扭簧(438)和联动圈(439),安装环(36)上远离行走车(1)的一侧安装有与支撑环(41)相连接的连接板(431),连接板(431)中部设置有贯穿于其的中轴杆(432),中轴杆(432)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联动摆板(433),位于联动摆板(433)左侧且与其相邻的连接转块(333)上设置有位于联动摆板(433)下端的从动条(434),支撑环(41)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匚形架(435),匚形架(435)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销轴转杆(436),销轴转杆(436)外侧面上转动设置有与培土瓣(42)相连接的连接转板(437),且连接转板(437)与匚形架(435)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拉力扭簧(438),连接转板(437)上侧开设有从动通槽,同一个支撑环(41)外侧的从动通槽内共同设置有一个联动圈(439),且联动圈(439)位于联动摆板(433)远离从动条(434)一侧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环(41)内部均通过上下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刮土圆板(44),刮土圆板(44)上端安装有升降杆(45),升降杆(45)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共同设置有一个升降条板(46),升降条板(46)上端中部安装有伸缩气缸(47),伸缩气缸(47)上侧固定端与连接侧板(385)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机构(2)包括匚形框(21)、传动转杆(22)、传输带(23)和传动电机(24),行走车(1)上端安装有与矩形框板(315)相连接的匚形框(21),匚形框(21)与导秧条板(371)滑动配合,匚形框(21)的前后侧壁之间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对称设置有传动转杆(22),传动转杆(22)之间设置有传输带(23),其中一个传动转杆(22)的一端穿过匚形框(21)并设置有传动电机(24),传动电机(24)通过电机座与匚形框(21)相固定。
CN202210111623.0A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Withdrawn CN114208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623.0A CN114208460A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623.0A CN114208460A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460A true CN114208460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623.0A Withdrawn CN114208460A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846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083A (zh) * 2022-08-24 2022-10-28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石菖蒲的温室大棚育苗方法
CN115918328A (zh) * 2023-01-09 2023-04-07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育种装置
CN116602101A (zh) * 2023-06-25 2023-08-18 南京农业大学 分苗装置及移栽机
CN117121690A (zh) * 2023-10-27 2023-11-28 临汾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作物栽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083A (zh) * 2022-08-24 2022-10-28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石菖蒲的温室大棚育苗方法
CN115245083B (zh) * 2022-08-24 2023-09-12 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石菖蒲的温室大棚育苗方法
CN115918328A (zh) * 2023-01-09 2023-04-07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育种装置
CN115918328B (zh) * 2023-01-09 2023-07-18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育种装置
CN116602101A (zh) * 2023-06-25 2023-08-18 南京农业大学 分苗装置及移栽机
CN116602101B (zh) * 2023-06-25 2024-03-08 南京农业大学 分苗装置及移栽机
CN117121690A (zh) * 2023-10-27 2023-11-28 临汾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作物栽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7121690B (zh) * 2023-10-27 2023-12-22 临汾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作物栽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8460A (zh) 一种基于农业秧苗栽种的自回填土的栽种机
CN105794376B (zh) 一种多功能蔬菜移栽机
CN103283364B (zh) 一种手持式洋葱移栽装置
CN104429236B (zh) 一种秸秆粉碎清理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
CN109041618A (zh) 一种园林种植土耕作工具
CN209659908U (zh) 一种自动化旋耕播种施肥覆土复合作业机
CN115349419A (zh) 一种农业园艺起苗装置及起苗方法
CN110612801A (zh) 一种链条轨道组合式的栽植装置
CN204335321U (zh) 一种秸秆粉碎清理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
CN204443057U (zh) 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
CN106954411B (zh) 谷子玉米铺膜播种机
CN209449191U (zh) 一种精量播种机
CN217936476U (zh) 一种芍药种植栽培装置
CN212116131U (zh) 一种农业种植撒种机械
CN211792835U (zh) 一种水稻种植设备
CN108575251B (zh) 一种农作物种植用施肥设备
CN209234174U (zh) 一种弹齿角度可控的收膜链耙机
CN111296006A (zh) 一种栽植筒可分离的链轨式栽植装置
CN205071659U (zh) 一种秧苗移栽机
CN217936435U (zh) 一种大葱种植初步培土装置
CN220653957U (zh) 半夏精量播种机
CN204443034U (zh) 一种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自动对行播种装置
CN221043731U (zh) 一种合理密植栽培装置
CN109121912B (zh) 一种用于南天竹播种育苗的防护设备
CN219046837U (zh) 一种新型玉米育苗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