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954A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4954A
CN114204954A CN202110967255.5A CN202110967255A CN114204954A CN 114204954 A CN114204954 A CN 114204954A CN 202110967255 A CN202110967255 A CN 202110967255A CN 114204954 A CN114204954 A CN 114204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transmission signal
satisfied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72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高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4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装置包括5G电路和有可能受到从5G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无线LAN电路。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在无线LAN电路中具备使接收信号衰减的第二衰减器,具备在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5G电路的发送信号经由第二衰减器的衰减控制,在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衰减控制的第一控制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无线通信装置中控制信号电平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9-15270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使设备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容许值内动作,对信号的电平进行控制。
在日本特开2015-213333号公报中公开了控制功率检测信号的电平的技术,以防止由于发送功率再次与收发器耦合而导致的动作劣化、对分量的损伤。
发明内容
在无线通信装置采用了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无线电路的情况下,从该无线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有可能因该发送信号的电平高而对其他无线电路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申请人发现5G的无线电路受到从其它无线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此外,此处的影响例如是接收特性的恶化、接收电路的破坏等。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9981157号说明书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同时使用两个无线通信技术的状态下,在通过一个发送电路发送数据时,通过设置在另一个接收电路的衰减器降低接收信号的电平。然而,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9981157号说明书的技术中,在上述条件下始终降低接收信号的电平,因此能够保护接收电路免受破坏,但无法防止接收电路的接收特性的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实现使对无线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度并且保护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二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二电路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衰减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发送有可能对所述第一电路产生影响的发送信号的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一电路具备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电路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衰减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具备多个用于信号的收发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有可能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的受到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时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以及控制步骤,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该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二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二电路包含判断步骤,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以及控制步骤,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则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实现使对无线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度并且保护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具有的DPDT开关的切换的图。
图3是示出DPDT控制信号的输出条件的示例的表格。
图4是示出信号接收侧的无线电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信号接收侧的电路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发送信号是否满足信号条件的判断的一例的图。
图7是说明发送信号是否满足信号条件的判断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衰减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的主要部分结构一例的框图。作为一例,无线通信装置1是内置于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100等通信设备(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装置。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在图示的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用于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的5G电路11(第一电路)和用于通过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进行通信的无线LAN电路12(第二电路)这两个无线电路。
作为一例,5G电路11使用包含3.7GHz频带和4.5GHz频带中的至少任一个的频带进行信号的收发。此外,3.7GHz频带是指3.6GHz~3.8GHz的范围。4.5GHz频带是指4.5GHz~4.6GHz的范围。此外,以下,有时将3.7GHz频带以及4.5GHz频带统称为“Sub-6GHz频带”。
另外,5G电路11也可以使用28GHz频带。28GHz频带是指27.00GHz~29.50GHz的范围。
作为一例,无线LAN电路12是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无线电路。作为一例,无线LAN电路12使用的频带在5.150~5.725GHz的范围内。该范围已知为所谓的“5GHz频带”。另外,无线LAN电路12使用的频带不限定于5GHz频带。例如,无线LAN电路12也可以使用所谓的“2.4GHz频带”(2.400~2.497GHz)。
这样,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使用的频带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无线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可能影响另一个无线电路。尤其是,5G电路11使用4.5GHz频带,无线LAN电路12使用5GHz频带时,由于两个无线电路使用的频带最接近,因此上述的可能性更高。另外,“影响”例如是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特性的劣化,或者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的部件的破坏等,但不限于此例。
(5G电路11的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5G电路11具备:第一衰减器111(衰减部、第二衰减部)、第一控制部112(控制部)、第一DPDT(Double Pole Double Throw,双刀双掷)开关113、第一天线114、第一收发机115、第一收发切换开关116、第一功率放大器117以及第一LNA118。另外,在5G电路11中,图示的附图标记11A表示作为5G电路11的发送电路的第一发送电路,附图标记11B表示作为5G电路11的接收电路的第一接收电路。在以下的说明中,表述为第一发送电路11A以及第一接收电路11B。
第一控制部112综合控制5G电路11的各构成部件。作为一例,第一控制部112控制第一收发机115及第一收发切换开关116。
第一收发机115由第一控制部112控制,进行5G电路11中的信号的收发。第一功率放大器117放大从第一收发机115输入的信号并向第一天线114输出。第一收发切换开关116由第一控制部112控制,连接第一天线114与第一发送电路11A或第一接收电路11B。
作为一例,第一控制部112在通过第一收发机115发送信号(以下,标记为“发送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收发切换开关116,将第一天线114的连接目的地从第一接收电路11B切换为第一发送电路11A。第一收发机115发送的发送信号被第一功率放大器117放大,并从第一天线114向外部发送。
另外,当第一收发机115完成信号的发送时,第一控制单元112控制第一收发切换开关116,将第一天线114的连接目的地返回到第一接收电路11B。
第一DPDT开关113连接第一天线114和第一LNA118。第一DPDT开关113由后述的第二控制单元122输出的DPDT控制信号92控制,并且在第一天线114接收的接收信号被输入至第一LNA118之前切换是否经由第一衰减器111。DPDT控制信号92例如是将第一DPDT开关113设定为ON状态的ON信号和设定为OFF状态的OFF信号中的任一个。第一LNA118抑制噪声的放大而使所输入的接收信号放大,并向第一收发机115输出放大后的接收信号。
第一收发机115将取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第一控制部112。第一控制部112执行基于所取得的接收信号的处理。
第一衰减器111使5G电路11接收到的信号衰减。该信号的一例是从无线LAN电路12发送的信号。
此外,第一控制单元112控制(衰减控制)包括在无线LAN电路12中的第二DPDT开关123(后述)。关于该控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无线LAN电路12的构成)
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无线LAN电路12具备第二衰减器121(衰减部)、第二控制部122(控制部、第二控制部)、第二DPDT开关123(开关、DPDT开关)、第二天线124(天线)、第二收发机125(接收机)、第二收发切换开关126、第二功率放大器127以及第二LNA128。另外,在无线LAN电路12中,图示的附图标记12A表示作为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电路的第二发送电路,附图标记12B表示作为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电路的第二接收电路。在以下的说明中,表述为第二发送电路12A以及第二接收电路12B。
第二控制部122综合控制无线LAN电路12的各构成部件。作为一例,第二控制部122控制第二收发机125及第二收发切换开关126。
第二收发机125由第二控制部122控制,进行无线LAN电路12中的信号的收发。第二功率放大器127放大从第二收发机125输入的信号并向第二天线124输出。第二收发切换开关126由第二控制部122控制,连接第二天线124与第二发送电路12A或第二接收电路12B。
作为一例,第二控制部122在通过第二收发机125发送信号(第二发送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收发切换开关126,将第二天线124的连接目的地从第二接收电路12B切换为第二发送电路12A。第二收发机125发送的发送信号被第二功率放大器127放大,并从第二天线124向外部发送。
另外,当第二收发机125完成信号的发送时,第二控制单元122控制第二收发切换开关126,将第二天线124的连接目的地返回到第二接收电路12B。
第二DPDT开关123连接第二天线124和第二LNA118。第二DPDT开关123由后述的第一控制单元112输出的DPDT控制信号91控制,并且在第二天线124接收的接收信号被输入至第二LNA128之前切换是否经由第二衰减器121。DPDT控制信号91例如是将第二DPDT开关123设定为ON状态的ON信号和设定为OFF状态的OFF信号中的任一个。第二LNA128抑制噪声的放大而使所输入的接收信号放大,并向第二收发机125输出放大后的接收信号。
第二收发机125将取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第二控制部122。第二控制部122执行基于所取得的接收信号的处理。
第二衰减器121使无线LAN电路12接收到的信号衰减。该信号的一例是从5G电路11发送的信号。
并且,如上所述,第二控制部122控制5G电路11中包含的第一DPDT开关113(第二衰减控制)。
(DPDT开关的切换)
上述第一DPDT开关113和第二DPDT开关123各自包括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将参照图2描述DPDT开关的动作例。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第二DPDT开关123的切换的图。图2所示的动作模式21是第二DPDT开关123为OFF状态时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DPDT开关123将第二天线124和第二LNA128不经由第二衰减器121而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天线124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不通过第二衰减器121而被输入到第二LNA128。
另一方面,动作模式22是第二DPDT开关123为ON状态时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DPDT开关123将第二天线124和第二LNA128经由第二衰减器121而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天线124接收到的接收信号通过第二衰减器121(即,由第二衰减器121衰减)而被输入到第二LNA128。
此外,虽然这里举例说明了无线LAN电路12的第二DPDT开关123,但是5G电路11的第一DPDT开关113也具有与第二DPDT开关12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同的ON状态和OFF状态。
(DPDT控制信号的输出条件)
接着,参照图3说明DPDT控制信号91、92的输出条件。
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中的DPDT控制信号91、92的输出条件的示例的表格。该表被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参照该表,决定是否输出ON信号。此外,表示上述输出条件的数据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表格形式的数据。
具体而言,在发送信号的电平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或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不输出ON信号。也就是说,第一DPDT开关113和第二DPDT开关123保持OFF状态。
另一方面,在发送信号的电平为超过规定的阈值且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输出ON信号。由此,第一DPDT开关113和第二DPDT开关123成为ON状态。
在此,所谓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规定的阈值且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是指,“5G电路11以及无线LAN电路12中的一方发送的发送信号由另一方接收,对该电路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高”。
即,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在接收信号的一方的电路接收发送信号,受到该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时,为了将该发送信号输入至衰减器,使DPDT开关成为ON状态。
另外,以下有时将“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规定的阈值(第一条件)、且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范围内(第二条件)”的条件标记为“信号条件”。此外,有时将针对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的信号条件标记为“第一信号条件”,将针对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的信号条件标记为“第二信号条件”。
此外,作为一例,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在电平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且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完成的情况下输出OFF信号。由此,第一DPDT开关113和第二DPDT开关123返回到OFF状态。
(基于信号条件的判断的具体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4至图7描述DPDT控制信号91、92是否满足信号条件的判断的具体例。另外,此处说明接收信号的一方的电路是无线LAN电路12,发送信号的一方的电路是5G电路11的例子。
图4是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中信号接收方的无线电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即,图4是示出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4所示,在曲线图40中,矩形区域41表示上述关系。相当于区域41的长边的长度的范围42是无线LAN电路12中的第二接收电路12B的动作频率的范围(动作频段)。
这里,“动作频率”是指从第二接收电路12B的部件动作的频率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第二接收电路12B中有实际使用的频率(实际使用频率)的范围是比范围42窄的范围的情况,这里不是该实际使用频率的范围,而使用动作频率的范围42。
点43是将区域41的未与曲线图40的横轴相接的一方的长边44向纵轴延伸的直线45与纵轴的交点。该点43所示的信号电平的值为不影响接收特性的信号电平的上限值。
换言之,在第二接收电路12B接收的信号的电平大于点43示出的值的情况下,第二接收电路12B的部件(例如,第二LNA128)有可能被破坏。即,点43所示的值为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的阈值(参照图3)。
此外,点43示出的值也可以是第二接收电路12B的部件不被破坏的信号电平的上限值,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接收电路12B的接收特性下降程度的发送信号的发送电平在阈值以下,因此存在由于该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该接收特性下降的可能性。
范围42所示的频率范围和点43所示的阈值例如通过电路的设计阶段中的测定来确定。然后,所确定的频率范围和阈值被存储在无线通信装置1的存储部(未图示)中。
图5是示出信号接收方的电路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即,图5是示出5G电路11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在图5所示的曲线图50中,区域51示出上述关系。范围52是区域51所表示的发送信号中的规定的频率的范围(频带)。另一方面,在发送信号时,有时在范围52所示的频带的频带区域外测定比0大的值的信号电平。范围53是发送信号中的信号电平为大于0的值的频率的范围。
每当5G电路11发送信号时,确定范围53所示的频率范围和该频率范围中的信号电平。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将发送信号的种类、频率范围以及该频率范围中的信号电平对应起来存储的表格,第一控制部112通过参照该表格,确定频率范围和该频率的信号电平。
图6是说明发送信号是否满足信号条件的判断的一例的图。第一控制部112判断第二接收电路12B的动作频率与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频率范围是否至少一部分重叠。
此处,“第二接收电路的动作频率与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频率范围至少一部分重叠”为如图6所示对应于区域41与区域5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另外,第一控制部112在所确定的发送信号中的、与动作频率重叠的频率范围内,判断从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减去基于耦合度的值而得到的结果是否超过阈值。
耦合度是指5G电路11的第一天线114和无线LAN电路12的第二天线124的耦合度。耦合度例如通过电路的设计阶段中的测定来确定。然后,所确定的耦合度被存储在无线通信装置1的存储部(未图示)中。
此外,“从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减去基于耦合度的值”是指,如图6所示那样,对应于使区域51向纵轴的负的值的方向移动基于耦合度的值61的量。
另外,“减去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耦合度的值超过阈值”是指,对应于在着眼于表示某个频率的点(例如点62)时从点62向纵轴的正方向延伸的直线63与区域51的轮廓的交点64位于直线63与区域41的轮廓的交点65的正值的方向。
在图6的例子中,点62中的发送信号的频率也是无线LAN电路12的动作频率。另外,点62中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超过阈值。因此,第一控制部112针对曲线图60示出的发送信号,判断为满足了第一信号条件。然后,第一控制部112向第二DPDT开关123输入ON信号,使第二DPDT开关123成为ON状态。
图7是说明发送信号是否满足信号条件的判断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7所示的曲线图70中,在与动作频率重叠的频率范围内,从所确定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减去耦合度而得到的值不超过阈值。因此,因此第一控制部112针对曲线图70示出的发送信号,判断为不满足第一信号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控制部112不向第二DPDT开关123输入ON信号,因此第二DPDT开关123保持OFF状态。
此外,第二控制部122也进行同样的判断。但是,第二控制部122进行的是使用5G电路11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耦合度以及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判断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是否满足第二信号条件。5G电路11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以及耦合度被存储在无线通信装置1的存储部中。每当无线LAN电路12发送信号时,第二控制单元122确定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和频率。
(衰减处理的流程)
图8是示出表示第一控制部112执行的衰减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第一控制部112确定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的频带和信号电平。
接着,在步骤S2(判断步骤)中,第一控制部112判断所确定的发送信号是否满足第一信号条件。当判断发送信号满足第一信号条件时(S2的判断结果:是),在步骤S3(控制步骤)中,第一控制部112向无线LAN电路12的第二DPDT开关123输入ON信号。由此,第二DPDT开关123进入ON状态。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发送信号不满足第一信号条件的情况下(S2的判断结果:否),第一控制部112不执行步骤S3,而是进入步骤S4。
接着,在步骤S4中,第一控制部112使第一收发器115发送发送信号。即使无线LAN电路12接收到该发送信号,因为第二DPDT开关123处于ON状态,所以该发送信号经由第二衰减器121被输入到第二LNA128。也就是说,该发送信号通过第二衰减器121被衰减并被输入到第二LNA128。由此,能够将无线LAN电路12所接受到的发送信号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
另外,第二控制部122执行的衰减处理的流程也与第一控制部112执行的衰减处理的流程同样。下面,对第二控制部122执行的衰减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8的步骤
Figure BDA0003224552410000151
Figure BDA0003224552410000152
对应的步骤设为
Figure BDA0003224552410000153
在步骤S1’中,第二控制部122确定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的频带和信号电平。
接着,在步骤S2’(判断步骤)中,第二控制部122判断所确定的发送信号是否满足第二信号条件。当判断发送信号满足第二信号条件时(S2’的判断结果:是),在步骤S3’(控制步骤)中,第二控制部122向5G电路11的第二DPDT开关113输入ON信号。由此,第一DPDT开关进入ON状态。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发送信号不满足第二信号条件的情况下(S2’的判断结果:否),第二控制部122不执行步骤S3’,而是进入步骤S4’。
接着,在步骤S4’中,第二控制部122使第二收发器125发送发送信号。即使5G电路11接收到该发送信号,因为第一DPDT开关113处于ON状态,所以该发送信号经由第一衰减器111被输入到第一LNA118。也就是说,该发送信号通过第一衰减器111被衰减并被输入到第一LNA118。由此,能够将5G电路11所接受到的发送信号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包括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无线通信装置1在无线LAN电路12中具备第二衰减器121。另外,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第一控制部112,使得在第一信号条件成立时,5G电路11发送信号,使无线LAN电路12接收到的信号经过第二衰减器121,而在第一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使该信号不经由第二衰减器121。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一信号条件成立时,5G电路11发送信号,使无线LAN电路12接收到的信号经过第二衰减器121,因此能够降低无线LAN电路12因该信号而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此外,在第一信号条件不成立时,针对该信号,不经过第二衰减器121,所以能够将对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作为结果,在无线通信设备1中,可以保护无线LAN电路12,同时最小化对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特性的影响。
无线通信装置1在5G电路11中具备第一衰减器111。另外,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第二控制部122,使得在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无线LAN电路12发送信号,使5G电路11接收到的信号经过第一衰减器111,而在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使该信号不经过第一衰减器111。
申请人发现5G电路11受到从无线LAN电路12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无线LAN电路12发送信号,使5G电路11接收到的信号经过第一衰减器111,因此能够降低5G电路11因该信号而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此外,在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针对该信号,不经过第一衰减器111,所以能够将5G11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作为结果,在无线通信设备1中,可以保护5G电路11,同时最小化对5G电路11的接收特性的影响。
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第一信号条件以及第二信号条件是指发送侧的无线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规定的阈值且该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条件。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基于发送信号的电平和发送信号的频率确定第一信号条件和第二信号条件,因此,当一个无线电路有可能受到另一个无线电路的发送信号的影响时,能够适当地使该发送信号衰减。
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第一控制部112确定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的发送电平和发送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频带。此外,第一控制部112判断无线LAN电路12所具有的接收电路的动作频带和所确定的频带是否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第一控制部112判断基于所确定的发送电平和耦合度的值是否超过阈值。
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第二控制部122确定无线LAN电路12的发送信号的发送电平和发送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频带。此外,第二控制部122判断5G电路11所具有的接收电路的动作频带和所确定的频带是否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第二控制部122判断基于所确定的发送电平和耦合度的值是否超过阈值。
而且,在判断动作频段和确定的频段至少一部分重叠且判断为上述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第一信号条件以及第二信号条件成立。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准确地确定一个无线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对另一个无线电路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高的状况。作为结果,在上述的状况下,能够适当地使该发送信号衰减。此外,由于在不是上述状况的情况下不使接收信号衰减,所以能够将对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
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当第一信号条件成立时,第一控制单元112控制第二DPDT开关123,并且通过第二衰减器121连接第二天线124和第二LNA128。另一方面,当第一信号条件不成立时,第一控制部112不通过第二衰减器121而连接第二天线124和第二LNA128。
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当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第二控制单元122控制第一DPDT开关113,并且通过第一衰减器111连接第一天线114和第一LNA118。另一方面,当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第二控制部122不通过第一衰减器111而连接第一天线114和第一LNA118。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控制部112以及第二控制部122根据信号条件控制开关,并控制接收到的发送信号是否经由衰减部,因此关于5G电路11以及无线LAN电路12,既能够使对各自的接收特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度,又能够保护双方的无线电路。
另外,在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中,第一LNA118和第二LNA128不是必须的。在无线LAN电路12不具有第二LNA128的结构中第一信号条件成立时,第二天线124和第二收发器125经由第二衰减器121连接。同样地,在5G电路11不具有第一LNA118的结构中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第一天线114与第一收发器115经由第一衰减器111连接。
此外,根据上述配置,通过在两个无线电路中采用DPDT开关可以简化各个无线电路。结果,能够减小安装面积,或者简化配置布线。
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无线LAN电路12是使用包含5GHz频带的用于无线LAN的无线电路。根据该构成,无线LAN电路12中使用的频带接近于5G电路11中的频带(特别是子6GHz频带)。即,5G电路11和无线LAN电路12由彼此的发送信号而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变高。在这样的构成中,在对于发送信号的信号条件成立时,在接收到该发送信号的电路中,由于该发送信号经由衰减部,因此在因相互的发送信号而容易受到影响的无线电路的组合中,能够保护无线电路。
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中,5G电路使用包含4.5GHz频带的频带进行信号的收发。根据该构成,两个无线电路的组合成为两个无线电路最容易受到相互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组合。在这样的构成中,在对于发送信号的信号条件成立时,在接收到该发送信号的电路中,由于该发送信号经由衰减部,因此在因相互的发送信号而容易最长受到影响的无线电路的组合中,能够保护无线电路。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两个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1,但只要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的多个无线电路即可,无线电路的数量并不限定于“2”。
另外,无线通信装置1至少具有一个无线电路,其满足5G电路11的至少一个和“有可能受到5G电路11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条件以及“发送可能影响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的条件的至少一个即可。即,无线通信装置1所具有的5G电路11以外的无线电路不限定于无线LAN电路12。该无线电路例如发送可影响5G电路11的发送信号,但也可以是不受5G电路11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无线电路。另外,该无线电路例如可以是能受到5G电路11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但自身发送的发送信号不影响5G电路11的无线电路。5G电路11以外的无线电路例如可以包括通过5GHz频带无线接入系统进行通信的无线电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切换是否经由衰减器连接天线与LNA的开关是DPDT开关的例子,但该开关并不限定于DPDT开关。例如,该开关可以是SPDT(单载波(SinglePole Double Throw))开关。在该示例的情况下,在收发切换开关和衰减器之间设置第一SPDT开关,在衰减器和LNA之间配置第二SPDT开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号条件是“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的阈值且发送信号的频率在预定范围内”的条件,但信号条件不限于此。例如,信号条件可以是“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阈值”,也可以是“发送信号的频率在预定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信号衰减的部件使用衰减器,但使信号衰减的部件不限于衰减器。该部件例如也可以是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等。只要基于在发送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频带来决定采用这些滤波器中的任一个即可。
此外,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在无线通信装置1的硬件结构中可以是一个硬件,也可以是各个不同的硬件。
〔通过软件的实现例〕
无线通信装置1的控制块(尤其是第一控制部112及第二控制部122)可以由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实现,或者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计算机,该计算机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该计算机例如至少包括一个处理器(控制装置),同时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存储所述程序的、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并且,上述计算机中,通过上述处理器从上述存储介质中读取上述程序并执行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作为上述处理器,可以使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为记录介质,可以使用“非暂时性有形介质”,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等之外,还可以使用磁带、磁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此外,进一步包括用于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此外,上述程序可以经由能够发送该程序的任意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波等)提供给计算机。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以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来具体化、并嵌入在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5G电路11、无线LAN电路12),多个上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5G电路11),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有可能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无线LAN电路12),所述第二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第二衰减器121),所述第二电路具备在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该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衰减控制的第一控制部112。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第二电路中经由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因此能够降低第二电路受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影响的可能性。另外,在信号条件不成立时,由于不进行衰减控制,因此能够将对第二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结果,在包括5G的无线电路和5G以外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可以使5G以外的无线电路对接收特性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保护该无线电路。
本发明的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所述方式1中,所述信号条件也可以是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的阈值的第一条件以及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范围内的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基于发送信号的电平和发送信号的频率确定信号条件,因此,在第二电路有可能受到第一电路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使该发送信号衰减。
本发明的方式3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所述方式2中,所述信号条件为所述第一条件及所述第二条件,所述控制部确定所述发送信号的发送电平和用于所述发送信号的发送的频带,针对所述第二电路所具有的接收电路动作的规定的动作频带和所述确定的频带,判断至少一部分是否重叠,判断基于所述确定的发送电平、所述动作频带中的所述第一电路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天线的耦合度的值是否超过作为所述阈值而预先设定的、所述接收电路不受影响的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准确地确定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对第二电路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高的状况。结果,在上述状况下,能够使第二电路接收到的发送信号适当地衰减。另外,由于在不是上述状况的情况下,在第二电路中不使接收信号衰减,因此能够使对第二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度。
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方式1-3中任一中,所述第二电路具有开关(第二DPDT开关123)、天线(第二天线124)以及接收机(第二接收发送机125),当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开关,将所述天线和所述接收机经由所述衰减部连接,当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经由所述衰减部连接所述天线和所述接收机。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部基于信号条件控制开关,并控制接收到的发送信号是否经由衰减部,因此能够将对第二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并且保护第二电路。另外,“经由衰减器连接天线和接收机”包括在天线与衰减器之间配置有其他部件的结构。同样地,包含在衰减器与接收机之间配置有其它部件的结构。
本发明的方式5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方式4中,所述开关可以是DPDT(DoublePole Double Throw)开关。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采用DPDT开关,可以简化电路。结果,能够减小安装面积,或者简化配置布线。
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方式1至5的任一个中,所述第一电路也有可能受到从所述第二电路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的影响,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第二衰减部(第一衰减器111),该第二衰减部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号衰减,所述第一电路还具备第二控制部(第二控制部122),该第二控制部在受到作为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成立的预定的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经由所述第二衰减部(111)的第二衰减控制,在所述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第二衰减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第一电路中进行经由第二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因此能够降低第一电路受第二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影响的可能性。另外,在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由于不进行第二衰减控制,因此能够将对第一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结果,在包括5G的无线电路和5G以外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最小化对5G的无线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保护该无线电路。
本发明的方式7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方式1至6的任一个中,所述第二电路可以是用于使用包含5GHz频带的频带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的无线电路。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二电路是用于使用包含5GHz频带的频带的无线LAN系统的无线电路,因此第二电路的频带与第一电路中的频带(特别是子6GHz频带)接近。即,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由彼此的发送信号而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变高。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使信号条件成立时的接收信号经由衰减部,因此在因彼此的发送信号而容易受到影响的无线电路的组合中,能够保护无线电路。此外,“5GHz频带”具体是指5.150GHz~5.725GHz的频率的范围。
本发明的方式8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上述方式7中,所述第一电路也可以使用包含4.5GHz频带的频带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电路的频带包括可使用的频带中的与第二电路的频带最接近的4.5GHz频带。即,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电路的组合是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最容易受到相互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组合。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使信号条件成立时的接收信号经由衰减部,因此在最容易受到相互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无线电路的组合中,能够保护无线电路。
本发明的方式9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5G电路11、无线LAN电路12),多个上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5G电路11),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发送有可能对所述第一电路产生影响的发送信号的第二电路(无线LAN电路12),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第一衰减器111),在所述第一电路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时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该控制部(第二控制部122)进行使该发送信号经由是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衰减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第一电路中经由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因此能够降低第一电路受第二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影响的可能性。另外,在信号条件不成立时,由于不进行衰减控制,因此能够将对第一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设为最小限度。结果,在包括5G的无线电路和5G以外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最小化对5G的无线电路的接收特性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保护该无线电路。
本发明的方式10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的控制方法,为具备多个用于信号的收发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有可能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判断步骤,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2);以及控制步骤,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该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步骤S3)。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获得与上述方式1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式11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的控制方法,为具备多个用于信号的收发的无线电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是发送有可能对所述第一电路产生影响的发送信号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判断步骤(步骤S2’),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以及控制步骤(步骤S3’),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该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获得与上述方式9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式12涉及的电子设备(智能电话100)包括上述方式1至9中任一项的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获得与上述方式1至9中任一项的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
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
在所述第二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衰减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条件为
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超过规定的阈值的第一条件以及
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的第二条件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条件为所述第一条件及所述第二条件,
所述控制部确定所述发送信号的发送电平和在所述发送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频带,
所述控制部判断所述第二电路所具有的接收电路动作的规定的动作频带和所述确定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是否重叠,
判断基于所述确定的发送电平、所述动作频带中的所述第一电路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天线的耦合度的值是否超过作为所述阈值预先设定的、所述接收电路不受影响的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具有开关、天线以及接收机,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控制所述开关,经由所述衰减部连接所述天线和所述接收机,
在所述控制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经由所述衰减部连接所述天线和所述接收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是双刀双掷开关。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具有受到从所述第二电路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
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
所述第一电路还具备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当受到作为所述第二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第二信号条件成立时,执行使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经由所述第二衰减部的第二衰减控制,并且当所述第二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执行所述第二衰减控制。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可以是用于使用包含5GHz频带的频带的无线局域网系统的无线电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能够使用包含4.5GHz频带的频带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
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发送有可能对所述第一电路产生影响的发送信号的第二电路,
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电路受到作为所述接收信号而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在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不进行所述衰减控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
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受到从所述第一电路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影响的第二电路,
在所述第二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二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
所述第二电路包含判断步骤,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以及
控制步骤,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
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则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
1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多个用于收发信号的无线电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无线电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电路,
在与所述第一电路不同的所述无线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路是发送有可能对所述第一电路产生影响的发送信号的第二电路,
在所述第一电路中,具备使所述第一电路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衰减的衰减部,
所述第一电路包含判断步骤,判断在作为所述接收信号接收到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影响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成立的预定的信号条件是否成立;以及
控制步骤,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成立时,进行使所述发送信号经由所述衰减部的衰减控制,
在判断为所述信号条件不成立时,则不执行所述控制步骤。
CN202110967255.5A 2020-08-28 2021-08-23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049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5026 2020-08-28
JP2020145026A JP2022039825A (ja) 2020-08-28 2020-08-28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954A true CN114204954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35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7255.5A Pending CN114204954A (zh) 2020-08-28 2021-08-23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0281B2 (zh)
JP (1) JP2022039825A (zh)
CN (1) CN11420495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4660A (en) * 1987-07-21 1989-01-2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Voice conference equipment
DE69132021D1 (de) * 1990-09-27 2000-04-1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Gerät zur Erleichterung von Kommunikationen
CN102347778A (zh) * 2011-08-05 2012-02-08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自适应干扰对消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WO2018078927A1 (ja) * 2016-10-26 2018-05-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装置
CN108462539A (zh) * 2018-02-09 2018-08-2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的抗干扰装置、方法、通信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2705A (ja) 2007-12-19 2009-07-09 Toshiba Corp 電子計算機および切替回路
US8929843B2 (en) 2011-09-20 2015-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power coupler having a variable coupling factor
CN10773450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索尼公司 无线场景识别装置和方法以及无线通信设备和系统
CN109981157A (zh) 2019-03-01 2019-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链路控制方法及终端
JP2020182138A (ja) * 2019-04-26 2020-1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296764B2 (en) * 2019-05-08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repeaters with digitally 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20220200578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Daniel Gruber Attenuator circuit, receiver,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ttenuator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4660A (en) * 1987-07-21 1989-01-2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Voice conference equipment
DE69132021D1 (de) * 1990-09-27 2000-04-1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Gerät zur Erleichterung von Kommunikationen
CN102347778A (zh) * 2011-08-05 2012-02-08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自适应干扰对消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WO2018078927A1 (ja) * 2016-10-26 2018-05-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装置
CN108462539A (zh) * 2018-02-09 2018-08-2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的抗干扰装置、方法、通信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70973A1 (en) 2022-03-03
JP2022039825A (ja) 2022-03-10
US11510281B2 (en)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0394B2 (en) Front-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0116348B2 (en)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ying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214902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tion of triple transit effects in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s
US955974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s
CN101917219A (zh) 天线复用方法、装置及无线终端
CN106330218A (zh) 一种接收机及可降低噪声系数且增加隔离度的agc控制系统
JP2006197368A (ja) マルチモード通信装置
US11996869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70214424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KR20060082444A (ko) 무선 송수신기에서 노이즈를 제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11802B (zh) 可编程衰减器耦合装置、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4204954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37628A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JP5748635B2 (ja)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7236519B2 (en) Transceiving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299015B (zh) 自调谐n路径滤波器
CN112600582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JP6507758B2 (ja) 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31235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s
JP2014123919A (ja) アンテナ特性チュ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JP4711640B2 (j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00115016A (ja) 全二重無線機とその回り込み防止方法
JP3984234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回路
CN216751729U (zh) 一种基于车载电台射频前端抗干扰设计结构
Nightingale et al. R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a key technology to support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