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3036A -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3036A
CN114203036A CN202111446063.6A CN202111446063A CN114203036A CN 114203036 A CN114203036 A CN 114203036A CN 202111446063 A CN202111446063 A CN 202111446063A CN 114203036 A CN114203036 A CN 114203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late
back plate
support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60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进桢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60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30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3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3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扩散板、光源、弹性底座及支撑组件;扩散板与背板相对设置;光源设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弹性底座设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并安装于背板,且与光源间隔设置;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内,并支撑扩散板。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内,则弹性底座可对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受到的冲击力均能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支撑组件的受损程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通常可包括背光模组和设于背光模组前方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扩散板及支撑架,扩散板与背板相对设置,且支撑架设于背板上并用以支撑扩散板。支撑架一般呈塔状结构,即支撑架抵持扩散板的一端呈尖角设置,且支撑架整体呈刚性支撑架,在一些设计中,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弹性体,但由于支撑架连接于弹性体朝向扩散板的表面,因此弹性体仅能对支撑架在垂直扩散板的方向上进行缓冲,而在平行扩散板的方向上无法对支撑架进行缓冲,从而在扩散板的较大的抵持作用下仍然会很容易对支撑架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改善无法在平行于扩散板的方向上对支撑架进行缓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扩散板、光源、弹性底座及支撑组件;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弹性底座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并安装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光源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弹性底座内,并支撑所述扩散板。
可选地,所述弹性底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盘部和支撑段,所述底盘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支撑段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部,另一端支撑所述扩散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段用以支撑所述扩散板的端面呈弧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段包括支撑主体和球状体,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部,并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球状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端,并用以抵持扩散板。
可选地,所述球状体包括刚性球和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刚性球的外表面,所述柔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主体并抵持所述扩散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底盘部并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支撑部并伸出所述弹性底座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弹性底座背离所述背板的端面抵接,所述球状体安装于所述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底座包括弹性块和弹性柱;所述弹性块安装于所述背板,所述弹性块开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弹性柱连接所述弹性块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弹性柱靠近所述背板的端面和远离所述背板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开设于所述弹性柱;所述第二子槽开设于所述弹性块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子槽,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弹性底座背离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还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卡接于所述背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背板与扩散板相对设置,且弹性底座和扩散板设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同时支撑组件用以支撑扩散板,则实现了对扩散板的较好的支撑效果。另外,通过将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内,则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能被弹性底座包裹,从而支撑组件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时,支撑组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并可驱动包裹它的弹性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弹性底座可对支撑组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冲击力均能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支撑组件的受损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水平放置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中的弹性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水平放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显示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板 200 扩散板
300 弹性底座 310 弹性块
320 弹性柱 301 第一凹槽
302 第二凹槽 302a 第一子槽
302b 第二子槽 400 支撑组件
410 底盘部 420 支撑段
421 支撑主体 421a 支撑部
421b 限位部 422 球状体
500 安装板 600 显示面板
700 光源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第一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2或图5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扩散板200、光源700、弹性底座300及支撑组件400;扩散板200与背板100相对设置;光源700设于背板100与扩散板200之间;弹性底座300设于背板100与扩散板200之间,并安装于背板100,且与光源700间隔设置;支撑组件400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300内,并支撑扩散板200。
通过将光源700设于背板100与扩散板200之间,则光源700发出的光束可通过扩散板200进行扩散作用,从而保证通过扩散板200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其中,该光源700可以为点状光源、发光二极管或者冷阴极荧光管等。当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设备时,显示设备具有竖直放置的状态,即背光模组的背板100设于后方,扩散板200设于背板100的前方,且支撑组件400呈水平放置;此时支撑组件400不受扩散板200的压力,弹性底座300处于原状。但是,在装配或周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需要将背光模组水平放置的状态,此时背板100设于扩散板200的下方,支撑组件400和弹性底座300设于背板100与扩散板200之间以支撑扩散板200。可以理解的是,在周转过程中受到冲击或者在由竖直状态切换至水平状态过程中,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具有一定的压力,该压力方向可能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组件400的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300内,则弹性底座300可对支撑组件400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受到的冲击力均能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支撑组件400的受损程度。
具体地,弹性底座300可呈块状结构或者倒“T”型结构,弹性底座300内可开设有凹槽,凹槽具有连通外部的槽口,支撑组件400可通过槽口嵌入凹槽内。其中,支撑组件400可部分嵌入弹性底座300的凹槽内,另一部分可伸出弹性底座300外并支撑扩散板200,从而一方面能够实现弹性底座300对支撑组件400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缓冲效果,另一方面还可增强支撑组件400对扩散板200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的稳定性。当然,支撑组件400也可全部嵌入弹性底座300内,且支撑组件400朝向扩散板200的一侧与弹性底座300朝向扩散板200的一侧平齐,从而同样能够实现增强支撑强度和支撑的稳定性的效果,并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弹性底座300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能对支撑组件400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弹性底座300采用弹性材质,例如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或者乙烯基弹性体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组件400的至少部分嵌入弹性底座300内,则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能被弹性底座300所包裹,从而支撑组件400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时,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并驱动包裹它的弹性底座300也发生水平方向的形变,从而使得弹性底座300可对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冲击力均能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支撑组件400的受损程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弹性底座300开设有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连通;支撑组件400包括底盘部410和支撑段420;底盘部410插入第一凹槽301内;支撑段420插入第二凹槽302内,支撑段420的一端连接底盘部410,另一端支撑扩散板200。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虚线仅用以表示弹性块301与弹性柱320之间的分界线,并非表示弹性底座100的结构。通过设置底盘部410,则底盘部410的设置可实现稳定支撑组件400根基的效果,防止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支撑组件400容易倾倒的现象。进一步地,通过在弹性底座300开设有第一凹槽301,且底盘部410插入第一凹槽301内,则弹性底座300对底盘部410的缓冲效果,避免底盘部410发生较大的位移或者发生倾倒的现象。具体地,当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力时,底盘部410可通过抵持第一凹槽301的底壁,从而使得弹性底座300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形变,进而产生对支撑组件400的弹力,从而使得支撑组件400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合力减小,降低其受到的损害。当然,当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具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时,底盘部410可通过抵持第一凹槽301的侧壁,从而使得弹性底座30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进而产生水平方向对底盘部410的弹力,从而使得整个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减小,降低其弯曲变形或者被折断的风险。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容纳底盘部410的第一凹槽301,则第一凹槽301内可安装与其尺寸适配的底盘部410,或者安装与其尺寸相比更小的底盘部410,或者还可以安装与其尺寸相比稍大一点的底盘部410,从而实现用户根据自身使用条件更换不同底盘部410尺寸的支撑组件400,从而具有极高的可调节性。
通过设置支撑段420,则该支撑段420可起到较好地支撑扩散板200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支撑段420支撑扩散板200,则支撑段42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通常情况下比底盘部41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本实施例中,弹性底座300还包括与第一凹槽301连通的第二凹槽302,且通过将支撑段420插入第二凹槽302内,则可避免出现因支撑段420受到扩散板200的压力而使得其与底盘部410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当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具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时,支撑段420也会出现挤压第二凹槽302的侧壁的情况,进而第二凹槽302的侧壁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进而产生水平方向对支撑段420的弹力,从而使得整个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减小,降低支撑段420弯曲变形或者其与底盘部410的连接处被折断的风险。另外,本发明的底盘部410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支撑段420在水平方向的尺寸,从而第一凹槽301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302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则当支撑组件400的底盘部410安装于第一凹槽301内、且支撑段420安装于第二凹槽302内时,可使得支撑组件400的底盘部410能够被锁紧在第一凹槽内301,避免底盘部410从第一凹槽301内脱离出来,进而避免支撑组件400整体脱离弹性底座30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400的支撑段420可一端连接于底盘部410的中部,另一端支撑扩散板200,支撑段420还可垂直底盘部410朝向扩散板200的一侧设置,则用以安装底盘部410的第一凹槽301与供支撑段420插入的第二凹槽302可垂直设置,且第二凹槽302连通第一凹槽301的中部,从而当支撑组件400支撑扩散板200时,可以提高支撑组件400对扩散板200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弹性底座300包括弹性块310和弹性柱320;弹性块310安装于背板100,弹性块310开设有第一凹槽301;弹性柱320连接弹性块310背离背板100的一侧;第二凹槽302贯穿弹性柱320靠近背板100的端面和远离背板100的端面,并与第一凹槽301连通。
通过设置弹性块310,弹性块310安装于背板100,则使得弹性底座300能通过弹性块310稳定地安装于背板100,从而使得整个弹性底座300具有较好的稳固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在弹性块310开设第一凹槽301,则底盘部410和嵌入弹性块310内,从而提高底盘部410的稳固性,并能受到较好的弹性缓冲效果。
通过设置连接弹性块310背离背板100的一侧的弹性柱320,且第二凹槽302贯穿弹性柱320靠近背板100的端面和远离背板100的端面,并与第一凹槽301连通,则一方面可提高对支撑组件400的缓冲性能,另一方面还便于支撑组件400在受到水平外力作用时能够容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缓解支撑组件400支撑扩散板200的部分受到应力集中的现象而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凹槽302包括第一子槽302a和第二子槽302b;第一子槽302a开设于弹性柱320;第二子槽302b开设于弹性块310并与第一凹槽301垂直设置,第二子槽302b的一端连通第一子槽302a,另一端连通第一凹槽301。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块310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弹性段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因此当弹性块310与弹性段的材质相同时,弹性块310对支撑组件400的水平缓冲效果更优于弹性段对支撑组件400的水平缓冲效果,即弹性块310的设置使得支撑组件400更加不易弯曲,从而避免支撑组件400容易折断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凹槽302的第一子槽302a设于弹性块310,通过将第二凹槽302的第二子槽302b设于弹性块310并连通第一子槽302a和第一凹槽301,则使得支撑段420的一部分伸入至弹性块310内,从而能够对支撑段420靠近底盘部410的部位、以及支撑段420与底盘部410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缓冲保护效果,避免此处因受到应力集中的现象而发生折断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段420用以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呈弧面设置。
通过将支撑段420用以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设置成弧面,则一方面避免支撑段420的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而导致支撑段420的顶部受压而被损坏;另一方面,该弧面的设置,使得支撑段420与扩散板200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容易改变扩散板200对支撑段420的作用点,从而容易使得扩散板200对支撑段420的水平分力变大,使得作用力更多地转变成水平方向,增大支撑段420在水平方向的形变,同时避免了支撑段420受到过大的竖直分力而出现其顶部容易损坏的现象。
另外,通过将支撑段420用以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设置成弧面,还可使得支撑组件400与扩散板200的接触面较小,从而可以减少因支撑组件400产生的背光阴影,提高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弧面的弧度角大于或等于180°。
通过将弧面的弧度角设置成大于或等于180°,则进一步使得支撑段420与扩散板200之间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且在二者相对滑动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将扩散板200对支撑段420的作用力更多地转变成水平方向,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支撑段420在水平方向的形变,同时避免支撑段420受到过大的竖直分力而出现其顶部容易损坏的现象。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支撑段420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呈弧面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段420包括支撑主体421和球状体422,支撑主体421的一端连接底盘部410,并插入第二凹槽302内;球状体422固定连接于支撑主体421背离背板100的一端,并用以抵持扩散板200。
通过设置在支撑主体421背离背板100的一端固定连接一球状体422,则一方面能够保证支撑段420支撑扩散板200的端面呈弧面的结构,另一方面还进一步将扩散板200对其的压力沿其外周面进行释放,避免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减小了支撑组件400的受损程度。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在支撑主体421背离背板1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状体422,因扩散板200的重力影响,扩散板200会发生向上凹的形变,从而在周转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作用下、或者在由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变过程中,扩散板200对球状体422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力,从而使得球状体422能够受到水平分力,此时使得球状体422与扩散板200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同时使得扩散板200对球状体422的作用点改变,并使得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的水平分力变大,使得作用力更多地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分力,同时避免了支撑段420受到过大的竖直分力也即一部分竖直分力转换成了水平分力,从而进一步增大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的形变,使得支撑组件400所受到的压力能够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合理,避免出现支撑组件400在单一方向上的分力过大使得其局部容易受损的现象。结合弹性底座300的设置,支撑组件400在水平方向的变形程度增大,则使得弹性底座300的水平方向的形变也得以增大,从而实现弹性底座300在水平方向对支撑组件400具有较大的缓冲力,同样可避免支撑组件400受损严重。
进一步地,球状体422包括刚性球和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刚性球的外表面,所述柔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主体并抵持所述扩散板。
如此设置,则球状体422中部呈刚性,从而可以有力且稳固地支撑扩散板200。同时,通过将在刚性球的外表面包裹有柔性体,则使得扩散板200对支撑组件400的压力可被该柔性体所吸收,避免将扩散板200传递的力仅通过刚性球直接传递至支撑组件400的支撑主体421上,从而避免支撑组件400的支撑主体421受力过大而出现严重受损的情况;当然,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支撑组件400对扩散板200有冲击力时,该球状体422的柔性件也可对扩散板200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具体地,柔性件采用弹性材质,例如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或者乙烯基弹性体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主体421包括支撑部421a和限位部421b,支撑部421a连接底盘部410并插入第二凹槽302内;限位部421b连接支撑部421a并伸出弹性底座300外,限位部421b与弹性底座300背离背板100的端面抵接,球状体422安装于限位部421b。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部421a,且将支撑部421a插入第二凹槽302内,则实现了通过支撑部421a实现连接底盘部410和支撑扩散板200的效果。通过设置限位部421b,限位部421b连接支撑部421a并伸出弹性底座300外,限位部421b与弹性底座300背离背板100的端面抵接,则还实现了弹性底座300背离背板100的端面对支撑组件400在竖直方向的缓冲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对该支撑组件400的缓冲性能。并且,通过设置设于弹性底座300外的限位部421b,则还提高支撑组件400对扩散板200的支撑强度,避免支撑组件400被弹性底座300全包裹后降低了支撑组件400整体的支撑强度。同时,由于限位部421b与弹性底座300背离背板100的端面抵接,因此,当支撑组件400受压时,限位部421b会紧紧贴合弹性底座300背离背板100的端面,从而使得整个支撑组件400与弹性底座300连接得更紧,避免支撑组件400脱离弹性底座300。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底座300背离扩散板200的一侧还安装有安装板500,安装板500卡接于背板100。
通过在弹性底座300背离扩散板200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板500,且通过安装板500卡接于背板100,则使得支撑组件400能够快速通过安装板500安装于背板10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板500也可通过螺钉连接、磁吸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安装于背板100。
具体地,安装板500于背板100上的投影可与弹性底座300在背板100上的投影面积相等,此时安装板500可与弹性底座300朝向背板100的一侧完全贴合,并完全覆盖弹性底座300朝向背板100的一侧。或者,安装板500于背板100上的投影面积可大于弹性底座300在背板100上的投影面积,从而当安装板500与背板100连接时,可将安装板500伸出弹性底座300侧壁的部位与背板100连接;进一步地,安装板500相对的两侧可均伸出弹性底座300的侧壁外,从而当安装板500与背板100连接时,能够将安装板500伸出弹性底座300的相对的两端均与背板100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板500与背板100连接的稳固性。当然,安装板500也可分设有两块,两块安装板500分别连接弹性底座300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于连接背板100,从而也可实现提高安装板500与背板100连接的稳固性的效果。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安装板500,而是弹性底座300直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于背板10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5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600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600位于扩散板200背离背板100的一侧,从而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能够通过扩散板200射向显示面板6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扩散板及光源,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弹性底座,所述弹性底座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并安装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光源间隔设置;和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弹性底座内,并支撑所述扩散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底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底盘部,所述底盘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和
支撑段,所述支撑段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部,另一端支撑所述扩散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用以支撑所述扩散板的端面呈弧面设置,所述弧面的弧度角大于或等于1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包括:
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部,并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和
球状体,所述球状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端,并用以抵持扩散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体包括刚性球和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刚性球的外表面,所述柔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主体并抵持所述扩散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底盘部并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和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支撑部并伸出所述弹性底座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弹性底座背离所述背板的端面抵接,所述球状体安装于所述限位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底座包括:
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安装于所述背板,所述弹性块开设有所述第一凹槽;和
弹性柱,所述弹性柱连接所述弹性块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弹性柱靠近所述背板的端面和远离所述背板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
第一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开设于所述弹性柱;和
第二子槽,所述第二子槽开设于所述弹性块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子槽,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底座背离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还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卡接于所述背板。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CN202111446063.6A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42030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063.6A CN114203036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063.6A CN114203036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3036A true CN114203036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6063.6A Pending CN114203036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3036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1987A (zh) * 2003-12-30 2005-08-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及其支撑结构
JP2007157450A (ja) * 2005-12-02 2007-06-21 Sharp Corp 拡散板支持部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4467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87785A (zh) * 2007-09-11 2009-03-18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201009452A (en) * 2008-08-28 2010-03-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2403200U (zh) * 2011-12-15 2012-08-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6115086U (zh) * 2016-10-27 2017-04-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支撑结构
CN207884242U (zh) * 2017-12-26 2018-09-18 富银高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立母线支撑装置
CN208534921U (zh) * 2018-08-03 2019-02-22 佛山市通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机扩散板支撑结构
CN109736446A (zh) * 2019-01-03 2019-05-10 田丽 一种变刚度竖向隔振/震支座
CN209354585U (zh) * 2018-11-18 2019-09-06 柳州众彬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装置
KR102031150B1 (ko) * 2018-11-12 2019-10-11 이춘구 내진성이 우수한 탄성받침
CN210155485U (zh) * 2019-06-28 2020-03-17 惠州市鑫裕达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撑架
KR20200028554A (ko) * 2018-09-06 2020-03-17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0605283U (zh) * 2019-10-14 2020-05-22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CN211741782U (zh) * 2020-03-09 2020-10-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1987A (zh) * 2003-12-30 2005-08-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及其支撑结构
JP2007157450A (ja) * 2005-12-02 2007-06-21 Sharp Corp 拡散板支持部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4467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87785A (zh) * 2007-09-11 2009-03-18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201009452A (en) * 2008-08-28 2010-03-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2403200U (zh) * 2011-12-15 2012-08-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架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6115086U (zh) * 2016-10-27 2017-04-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支撑结构
CN207884242U (zh) * 2017-12-26 2018-09-18 富银高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立母线支撑装置
CN208534921U (zh) * 2018-08-03 2019-02-22 佛山市通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机扩散板支撑结构
KR20200028554A (ko) * 2018-09-06 2020-03-17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31150B1 (ko) * 2018-11-12 2019-10-11 이춘구 내진성이 우수한 탄성받침
CN209354585U (zh) * 2018-11-18 2019-09-06 柳州众彬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装置
CN109736446A (zh) * 2019-01-03 2019-05-10 田丽 一种变刚度竖向隔振/震支座
CN210155485U (zh) * 2019-06-28 2020-03-17 惠州市鑫裕达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板支撑架
CN210605283U (zh) * 2019-10-14 2020-05-22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背光模组
CN211741782U (zh) * 2020-03-09 2020-10-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0126B (zh) 一种扩散板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1133382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apparatus
US6366264B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driver module of flat panel display
JP5555495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US20080102711A1 (en) Lamp socke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53460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モジュール
CN204084213U (zh) 扩散板支撑件及背光模组
CN111458915B (zh) 一种显示设备二阶压缩弹性缓冲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420303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5069058U (zh) 一种智能拼接式液晶显示屏
CN103091876A (zh) 平面显示器
CN210982977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lcm液晶显示模组
CN217238572U (zh) 支撑结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WO2005083322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63853B1 (ko) 엘씨디모듈의장착구조
US20230087739A1 (en) Touch frame assembly and interactive white board
CN217532567U (zh) 悬浮式多屏组合仪表
CN215987887U (zh) 一种显示屏前框结构和显示屏
CN21934931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842604U (zh) 一种改善压白且防尘的液晶显示屏
CN105759501B (zh) 直下式显示设备的灯条安装结构
CN115508940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20526144U (zh) 液晶模组及交互平板
CN218974732U (zh) 支撑结构、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2981053U (zh) 一种led显示屏外壳转运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