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75A -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75A
CN1141975A CN96106611A CN96106611A CN1141975A CN 1141975 A CN1141975 A CN 1141975A CN 96106611 A CN96106611 A CN 96106611A CN 96106611 A CN96106611 A CN 96106611A CN 1141975 A CN1141975 A CN 1141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rubber parts
presser feet
guiding piece
press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6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光一
小岛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LLAND SINGKA CO
Original Assignee
HOLLAND SINGK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LAND SINGKA CO filed Critical HOLLAND SINGKA CO
Publication of CN114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3/00Applied objects or articles
    • D05D2303/02Tape
    • D05D2303/04Tape e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包括压脚(2),拉力机构(3),它被安置在压脚(2)上,并具有可向前、后调节地移动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它被设置在压脚(2)的顶端部分,其中给定间隙△形成于拉力机构(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和其中向压脚(2)的针穿透点N进给的带状橡胶件(8)通过给定间隙△,从而给予带状橡胶件(8)以给定的拉力。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作为缝纫机压脚装置的现有技术,已知有例如公布于JP-U62-109072中的压脚装置。该压脚装置将橡胶带缝合在要缝纫的织物(以下称为工件)上,同时给橡胶带以一定的拉力,从而将褶子(收拢)加在工件上。当像皮带是卷边时,采用这种压脚装置,并将橡胶带缝合在衣服的袖口上。该压脚装置包括橡胶带压紧滚轮装置,它被分开地设置在压脚的端部使其相对压脚是可关闭的,该端部用于接受在其下的工件,和出口孔,橡胶带紧挨其针的穿透点而安置。按照该压脚装置,打开分开设置的滚轮装置,就能容易地将橡皮带插入放置。
然而,在缝纫机现有技术的这种压脚装置中,橡胶带是被弹性地夹紧和加压于安置在出口孔之后的压脚后部分(在工件进给方向的后部分)的基底部分和由弹簧
推动的滚轮之间,从而给予由此通过的橡胶带以给定的拉力,因此,橡胶带的拉力受到弹簧推斥力和滚轮转动阻力的很大影响,这引起这样一个问题,即橡胶带的拉力是不稳定的,不能形成高质量的褶子。此外,由于滚轮的压力是通过调节弹簧的推斥力而加以调节以调节施加于橡胶带的拉力,因此,很难对施加于橡胶带的拉力进行很大的改变。
橡胶带的出口孔是相对压脚向侧边延伸的,而橡胶带压紧滚轮装置向上朝前摆动使得出口孔之上有空间以便向其中插入橡胶带。因此,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将橡胶带的出口孔靠近针穿透点而安置不能充分地与出口孔上方有不受针穿透点干扰的大空间相兼容,而且将橡胶带从其后部分插入设置的加速也受到限制。此外,由于橡胶带压紧装置是向上朝前摆动以使出口孔上方形成空间,因此,要求有附加装置将橡胶带压紧装置在上部分固定,装置结构从整体讲就要变得复杂,生产成本也将变贵。
本发明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压脚装置的技术问题提出的,它具有以下的布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目标,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包括压脚2,拉力机构3,它被安置在压脚2上,并具有可向前、后调节移动的加压件6,各引导件4,该引导件4被设置在压脚2的顶端部分其中给定间隙△形成于拉力机械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且其中向压脚2针穿透点N进给的带状橡胶件8穿过给定间隙△,从而给予带状橡胶件8以给定拉力。
按照发明第二个目标的压脚装置是本发明第一个目标提及的压脚装置,其中设置有夹紧螺母件7用的加压件6,该螺母件7被拧在螺丝件5上,该螺丝件5从压脚2的支承部分2a相对织物进给方向为后侧的表面突出,而转动螺母件7可将加压件6向前、后调节。
按照发明第三个目标的压脚装置是本发明第二个目标提及的压脚装置,其中螺母件7具有许多不平整部分7a,加压件6具有突出部分6e,该突出部分6e弹性和活动地与不平整部分7a之一相配合。
按照发明第四个目标的压脚装置是本发明第三个目标提及的压脚装置,其中引导件4的一端是通过销钉9由从压脚2顶端一侧突出的附加部分2c可摆动地加以支承,形成在引导件4的另一端的凸固定部分4c能被压脚2的凹固定部分2d所夹持以便在拉力机构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形成给定间隙△。
按照发明第五个目标的压脚装置是本发明第四个目标提及的压脚装置,它还包括弹性体13(波纹垫片),该弹性体被安置在引导件4的突出部分4a和销钉9的钉头部分9c之间以便将突出部分4a弹性地压向附加部分2c,而其中突出部分4a的弹性体13的基底面是朝着侧部分逐渐地向上倾斜以便相对水平线形成倾斜角α。
按照发明第六个目标的压脚装置是本发明第一、二、三、四、或五个目标提及的压脚装置,其中引导件4的中间部分的上表面向侧边延伸以形成引导凹入部分4d,该引导凹入部分是向前、后敞口的,以及其中在引导凹入部分4d上移动的带状橡胶体8被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以及相应的右、左引导表面4e和4f所引导,而其中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朝着给定间隙△逐渐向下倾斜,若干倾斜突纹16设置在形成给定间隙△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的相对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上,用于将带状橡胶件8朝右、左方向之一进给。
按照发明的第一个目标,当缝纫机被驱动时,披设置在压脚装置上的带状橡胶件8与工件14一起被织物进给机构的操作在织物进给方向进给,带状橡胶件8到达针穿透点N以便被缝合,机针在那里竖直地移动。当带状橡胶件8通过拉力机构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的给定间隙△时,向其给予给定的抗摩擦性,还有给定的拉力。由于带状橡胶件8在被压脚2加压的同时,其拉力一直维持到它到达针穿透点N,因此,带状橡胶件8是在弹性伸展时被缝合到工件14上的。因此,在缝纫操作之后,由于带状橡胶件8的弹性收缩就形成了工件的褶子(收拢)。
按照发明的第二个目标,给定间隙△的调节按下述进行。也即,手动正向或反向地转动螺母件7以便将加压件6向前、后调节性地移动。结果,根据带状橡胶件8的种类,厚度等可适当地设置处于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的给定间隙△。
按照发明的第三个目标,当手动正向或反向地转动螺母件7时,突出部分6e依次越过不平整部分7a的凸出部分,直到它与不平整部分7a的目标凹入部分相配合,这样,螺母件7被弹性地夹住在给定的转动位置。
按照发明的第四个目标,当带状橡胶件8被设置在压脚装置上时,将引导件4的凸固定部分4c从压脚2的凹固定部分2d中卸出,以便绕销钉9转动引导件4,从而将引导件4基本打开,在加压件6的后部分6a之后形成很大的空间。
在加压件6的后部分6a之后确保有大空间的状态下,带状橡胶件8能容易地被设置在压脚2的下表面。接着,绕销钉9反方向转动引导件4,这样,凸固定部分4c被凹固定部分2d夹持住以关闭引导件,从而在引导件4和加压件6之间形成给定间隙△。
按照发明的第五个目标,当引导件4被打开或关闭时,弹性体13略为受压和变形。在那里,突出部分4a的基底面是向其侧部分逐渐向上倾斜,相对水平线成一倾斜角α。结果,随着引导件4的抬高操作,弹性体13的大量压缩和局部变形被制止,从而制止了弹性体13的过早下陷。
按照发明的第六个目标,由于当带状橡胶件被进给到压脚装置时,带状橡胶体8被引导凹入部分4d所接受,并被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以及左、右引导表面4e和4f所引导,它很不容易弯曲。此外,由于引入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是在织物进给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因此,带状橡胶体8平稳地向着给定间隙△进给,这样,给予带状橡胶件8的拉力变化就得以制止。还有,通过给定间隙△的带状橡胶件8接触倾斜突纹16,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侧进给,并相对压脚2维持于给定位置,这样,带状橡胶件8就更好地被制止受弯曲。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提出的缝纫机压脚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压脚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是图1中压脚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中压脚装置的部分断去的放大后视图;
图5表示图1中压脚装置的运行;
图6表示图1中压脚装置的运行;
图7是图1中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是沿图2中VIII-VI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9是沿图2中IX-IX线所取的横截面图;而
图10是展示图1的压脚装置运行的图。
现在将结合图1到8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到8展示了本发明应用于上部锁紧缝纫机压脚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压脚装置1包括压脚2,拉力机构3和引导件4。压脚2通过铰接销钉17被压力杆10的下端部支承在此处的基底部分上以致可如图2所示地在垂直平面内转动。该压脚2具有形成在其中间部分的针穿透点N,支承部分2a,它从其上表面突出,靠近顶端(织物进给方向A的后端),和位于其顶端部分界限内的开口11。开口11向左、右伸展,形成矩形形状。如图7所示,与开口11在织物进给方向A的后端相联接的压脚2在其下表面具有弯曲的引导表面2b。该引导表面部分2b引导工件14(见图7),而与开口11的前端相联接,并形成于压脚2下表面的弯曲引导表面2g引导下文将说明的带状橡胶件8,这样,带状橡胶件能平稳地移动。
拉力机构3包括螺丝件5,它从支承部分2a在织物进给方向的后侧表面水平地突出,加压件6和拧入在螺丝件5上的螺母件7。加压件6由短园筒形后部分6a,短园筒形前部分6b和在其下端联接后部分6a和前部分6b的右、左侧的联接部分6c组成,其后和前部分6a和6b是可移动地与螺丝件5相啮合。螺母件可转动地被夹特在后和前部分6a和6b之间,在其间产生尽可能小的间隙。职图8所示,螺母件7的外周边,除其下部分外,稍微地从所和前部分6a和6b突出。在螺母件7的整个外周边成形有许多在螺母件7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不平整部分7a,以便形成锯齿。如图8所示,跨接左、右联接部分6c的固定件6d的突出部分6e活动地与不平整部分7a相配合。固定件6d由弹簧件制成以便能弹性地变形,从而使突出部分6e能通过转动螺母件7与不平整部分7a相配合。
由于通过手动转动螺母件7,突出部分6e依次地越过不平整部分7a的凸出部分,和目标凹入部分相配合,可能将螺母件7弹性地卡住在给定的转动位置,并阻止上述事物惰转。同时,通过转动螺母件7将加压件6向前、后调节,如图8所示,由于加压件6的联接部分6c是在其下端的双侧表面被在压脚2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台阶表面2f所夹住,因此,当螺母件被转动时,加压件6不会一起转动。
引导件4在其一端具有突出部分,它通过销钉9被从压脚2的顶端部分在横向(在图5中为向下)突出的附加部分2c可摆动地支承。销钉9在其顶端的小直径部分9a上具有阳螺纹,而该小直径部分9a则被拧入和固定在附加部分2c的阴螺纹2e中。大直径部分9b穿透引导件4的突出部分4a的通孔,弹性波纹垫片13(弹性体)放置在销钉9的钉头部分9c和由突出部分4a的上表面形成的基底面之间。突出部分4a基底面向其侧部分(图4中为向左)逐渐向上倾斜,相对水平线H成一倾斜角α。引导件的另一端具有向侧向突出的把手部分4b和如图3所示的在该另一端下表面形成的凸固定部分4c。此外,引导件4在其中间部分的上表面有引导凹入部分4d。在向前、后敝口的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的右、左侧设置有引导表面4e和4f,如图7所示,它们相互分开而放置,其距离基本如带状橡胶件8的宽度,且它们对在引导凹放部分4d的上表面4g上移动的带状橡胶件8的双侧表面进行引导。带状橡胶件8为橡胶带,橡胶扁材,橡胶皮带等,其主要材料为橡胶或合成橡胶。
当引导件4的凸固定部分4c,如图3所示地,被夹持在形成于压脚2上的凹固定部分2d中以限制引导件4向后移动时,在引导件4的底表面4g的前端表面和加压件6面向底表面4g的后表面(后部分6a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给定的间隙△。该给定间隙△具有对由此进给的带状橡胶件8施加给定抗摩擦性和对由此通过达到针穿透点N的带状橡胶件8施加给定拉力的作用。给定间隙△的左、右端被压脚2的开口11的双侧壁所限定。
因此,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在织物进给方向A逐渐向下倾斜,也即,向着给定间隙△逐渐向下倾斜以便在底表面4g的前端部分和加压件6面向底表面4g的后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此外,如图7所示,在底表面4g的前端设置有倒棱角4h。设计成用这一方法使带状橡胶件8能从引导凹入部分4d稳定地向给定间隙△进给。还有,在限定给定间隙△的引导件4的侧表面上,也即如图9所示,在其与倒棱角4h相连接的前端表面上形成有许多以一定倾斜度互相平行的突纹16以便将通过的带状橡胶8向一侧进给。该突纹16具有与通过给定间隙△的带状橡胶件8相接触,并将其向左、右方向之一(在图9中为向左)进给的作用,从而按照针穿透点N将带状橡胶件8放置在给定的位置。也可以将突纹16成形于加压件6的面向引导件4的侧表面上。
现在将说明本发明压脚装置的运行。
如图5所示,在将带状橡胶件8装置到压脚装置1时,将引导件4的凸固定部分4c从压脚2的凹固定部分2d中卸出,以便基本上将引导件4打开,从而使加压件6后部分6a的后面有很大的空间。也即,在握住把手部分4b的同时稍稍抬高引导件4,将凸固定部分4c从凹固定部分2d中卸出,并将引导件4绕销钉9转动(图1中为顺时针)。当握住把手部分4b同时抬高引导件4时,波纹垫片13稍为受压和变形。
用这一方法,使加压件6的后部分之后,也即在开口11之上有很大的空间,这加速带状橡胶件8的放置。如图7所示,将带状橡胶件8的顶端通过压脚2的开口11而插入,并在压脚2的下面被曳拉至靠近针穿透点N的位置。随之,握住把手部分4b,将引导件4绕销钉9反向转动。将引导件4在带状橡胶件8的下部分关闭。这时,将引导件4稍加抬升,这样凸固定部分4c被凹固定部分2d所夹持。当引导件4被打开或关闭时,波纹垫片13稍稍被压缩和变形。当握住把手部分4d,将引导件4稍稍抬高,压缩和变形波纹垫片13时,由于突出部分4a的基底面是向其侧部分逐渐向上倾斜,相对水平线H成-倾斜角α的,波纹垫片13趋于被均匀地压缩和变形。结果,波纹垫片13不会被大量压缩和局部变形,这样,波纹垫片13的下陷就受到制止。当引导件4被关闭时,带状橡胶件8被放置在引导凹入部分4d上。
此后,适当地设置给定间隙△。也即,手动正向或反向地转动螺母件7以便向前或后调节加压件6。用这样一种方法,根据带状橡胶件8的各类和厚度等来设置引导凹入部分4d的前表面和加压件6面向引导凹入部分4d的后部分6a的后表面之间的给定间隙△。当转动螺母件7时,突出部分6e依次越过不平整部分7a的波纹,直至它与不平整部分7a的目标凹入部分相配合,以致将螺母件7弹性地卡住在给定的转动位置。只有当带状橡胶件8是用不同种类,厚度的带状橡胶件加以替换时,才进行给定间隙△的设置操作,当消耗带状橡胶件8和由另一根来加以替换时则不必要进行。
当给定间隙△适当加以设置后,就开始缝纫操作。在缝纫操作时,如图7所示,工件14被插入在压脚2和带状橡胶件8之下,并在工件14和带状橡胶件8相互放在上面的情况下被夹紧在压脚2和导板15之间。当驱动缝纫机时,工件14和带状橡胶件8被织物进给机构(未表示)的操作在织物进给方向A连续地向前进给,这样,工件14和带状橡胶件8到达针穿透点N加以缝合,那里机针(未表示)垂直地移动。当带状橡胶件8通过给定间隙△时,与引导件4的底表面4g相联接的前端表面和加压件6的后部分6a的后表面给予带状橡胶件8以给定的抗摩擦性,因此,由于给与一定的拉力。由于被压脚加压的带状橡胶件8的拉力一直要维持到带状橡胶件8到达针穿透点N处,因此,带状橡胶件8是在弹性伸展的状态下被缝合到工件14上的。于是,由于带状橡胶件8的弹性收缩在压脚2下面已经通过的被缝合工件14的褶子(收拢)就形成了。
当进给带状橡胶件8时,它由引导凹入部分4d所接受,并由引导表面4e和4f在其左、右两侧加以引导,这样带状橡胶件8不容易弯曲。其次,由于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是在织物进给方向A逐渐向下倾斜的,带状橡胶件8被平稳地向给定间隙△进给,且对带状橡胶件8所施加的拉力变化(增加或减少)也被抑止住。再次之,通过给定间隙△的带状橡胶件8,如图10的所示,与许多倾斜突纹16相接触,对应针穿透点N而被向一侧进给,且总是可滑动地与右侧引导表面4f相接触,当相对织物进给方向A从后侧看时(或在针穿透点N一侧的开口11的侧壁),这样,即使带状橡胶件8的宽度窄于引导凹入部分4d底表面4g的横向宽度(引导表面4e和4f之间的间距),带状橡胶件8也能保持在相对压脚2的给定位置。更不用说带状橡胶件8的初始放置位置就应靠近侧引导表面4f了。
由一述说明可了解到,能得到下述效果。
(1)由于给定拉力是在带状橡胶件通过给定间隙时施加给带状橡胶件的,因此与通常的压脚装置相比,对带状橡胶件所施加的拉力能稳定地加以设置,在通常的压脚装置中,给定的拉力是在橡胶带通过弹簧推动的滑轮和基底板之间时,由它们之间对橡胶带弹性的夹紧而施加给橡胶带的。结果,通过结构简单的装置就能对带状橡胶件施加精确的拉力,以便将带状橡胶件缝合在工件上,从而改进了缝纫产品的质量。
(2)其次,安置在压脚上的拉力机构是不打开或关闭的,这样,它就不容易与针穿透点发生干扰,给定间隙对带状橡胶件施加给定的拉力,可将给定间隙安置于靠近针穿透点的位置,从而阻止已通过给定间隙的带状橡胶件脱离位置。结果带状橡胶件能在其精确位置被缝合到工件上,导致缝纫产品质量的改进。
(3)按照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通过转动螺母件将加压件向前或向后调节以便在拉力机构的加压件和引导件之间形成给定间隙,而给定拉力是在带状橡胶件通过给定间隙时施加至带状橡胶件上的,因此施加至带状橡胶件上的拉力可容易地,且稳定地加以改变。此外,还可能大量地改变施加于带状橡胶件上的拉力。因此,带状橡胶件能在向其施加精确拉力的情况下缝合到工件上去,从而改进了缝纫产品的质量。还有,由于带状橡胶件的安装操作是在螺母件,进而也就是加压件保持在给定位置时进行的,因此在用同一类型的带状橡胶件进行替换时,不必在每次进行安装操作之后,通过加压件进行拉力设置操作,所以,这对于带状橡胶件替换的施工性能是十分优越的。
(4)按照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由于固定件的突出部分与螺母件的不平整部分相啮合以便在转动中调节上述事物,因此在调节时,螺母件在触觉上是很好的,由于螺母件惰转而引起的施加在带状橡胶件上的拉力改变也得以防止。结果,由于向此施加的拉力改变使带状橡胶件不均匀地缝合在工件上的情况就可以避免,这样,就能有高质量的褶子加在缝纫产品上。
(5)按照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由于带状橡胶件能在引导件绕销钉转动的同时进行安装,以致使压脚的前方有很大空间,能保证大的开口就导致优越的工作性能。还有,由于引导件的凸固定部分是夹持在压脚的凹固定部分中,仅仅转动引导件就能容易地安装带状橡胶件,而加压件和引导件之间的给定间隙能确切地保持不变。
(6)按照发明的第五个方面,由于引导件突出部分的基底面是逐渐向其侧部分向上倾斜,当引导件被倾斜以便将引导件另一端的凸固定部分固定在压脚的凹固定部分中或从其中卸出时,弹性体不容易被塌陷,弹性体的过早下陷被很好地阻止。
(7)按照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当带状橡胶件被进给时,由于带状橡胶件是被引导凹入部分所引导的,它不容易弯曲。此外,由于引导凹入部分的底表面是织物进给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便将带状橡胶件引导至针穿透点,带状橡胶带能稳定地进给。另外,即使带状橡胶件具有较窄的宽度,在给定间隙中,它通过给定的位置,这样,当它受到压脚的加压时,它能精确地通过针穿透点。结果,由于带状橡胶件弯曲或施加于此的拉力的改变引起的带状橡胶件被不均匀地缝合在工件上的情况就能有效地阻止,这样,就能将高质量的褶子加在缝纫产品上。

Claims (6)

1、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包括
    压脚(2);
    拉力机构(3),它被安置在压脚(2)上,并具有可向前、后调节地移动的加压件(6);
    引导件(4),它被设置在压脚(2)的顶端部分;
其中给定间隙△形成于拉力机构(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和
其中向压脚(2)的针穿透点N进给的带状橡胶件(8)通过给定间隙△,从而给予带状橡胶件(8)以给定的拉力。
2、如要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脚装置,其中加压件(6)被设置以夹紧螺母件(7),所述螺母件(7)被拧在螺丝件(5)上,该螺丝件(5)从压脚(2)的支承部分(2a)相对织物进给方向为后侧的表面突出,而加压件(6)则通过转动螺母件(7)被向前、后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脚装置,其中螺母件(7)具有许多不平整部分(7a),而加压件(6)具有突出部分(6e),该突出部分(6e)弹性和活动地与不平整部分(7a)之一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脚装置,其中引导件(4)的一端是通过销钉(9)由从压脚(2)顶端一侧突出的附加部分(2c)可摆动地加以支承,而形成在引导件(4)的另一端的凸固定部分(4c)能被压脚(2)的凹固定部分(2d)所夹持以便在拉力机构(3)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之间形成给定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脚装置,还包括弹性体(13),该弹性体(13)被安置在引导件(4)的突出部分(4a)和销钉(9)的钉头部分(9c)之间以便将突出部分(4a)弹性地压向附加部分(2c),而其中突出部分(4a)的弹性体(13)的基底面是朝着其侧部分逐渐地向上倾斜以便相对水平线形成倾斜角α。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压脚装置,其中引导件(4)的中间部分的上表面向侧向延伸,形成引导凹入部分(4d),该引导凹入部分是向前、后敝口的,以及其中在引导凹入部分(4d)上移动的带状橡胶件(8)被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以及相应的右、左引导表面(4e)和(4f)所引导,而其中引导凹入部分(4d)的底表面(4g)朝着给定间隙△逐渐向下倾斜,若干倾斜突纹(16)设置在形成给定间隙△的加压件(6)和引导件(4)的相对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上,用于将带状橡胶件(8)朝右、左方向之一进给。
CN96106611A 1995-06-07 1996-06-07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Pending CN11419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3118/95 1995-06-07
JP7163118A JPH08332291A (ja) 1995-06-07 1995-06-07 ミシンの押さ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75A true CN1141975A (zh) 1997-02-05

Family

ID=15767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6611A Pending CN1141975A (zh) 1995-06-07 1996-06-07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690040A (zh)
JP (1) JPH08332291A (zh)
CN (1) CN11419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3170B (zh) * 2008-09-12 2012-05-02 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滚轮调节装置
CN106978675A (zh) * 2017-04-27 2017-07-25 深圳市影儿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用拼条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007B1 (en) * 2000-07-17 2001-12-04 Bennie Farmer Thread guide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US7240629B2 (en) * 2004-12-06 2007-07-10 Eagle Ottawa,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sew selvedge
JP5574163B2 (ja) * 2010-05-28 2014-08-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2014087441A (ja) * 2012-10-30 2014-05-15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CN106637723B (zh) * 2016-12-20 2022-05-31 广东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袖衩机及其袖衩折叠装置
CN110004605A (zh) * 2018-07-17 2019-07-12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家纺用双层抽褶花边一次成型装置
JP7181117B2 (ja) * 2019-02-15 2022-11-30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686A (en) * 1904-08-31 1909-08-03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Sewing and gathering machine.
US1731074A (en) * 1926-12-30 1929-10-08 Union Special Maschinenfab Strip-feed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DE3628829C1 (de) * 1986-08-25 1988-02-11 Pantelis Bozoglou Naehmaschine zum Annaehen eines Gummibandes
US5131337A (en) * 1991-07-15 1992-07-21 Wang Shui Nu Presser of a sewing ma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3170B (zh) * 2008-09-12 2012-05-02 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滚轮调节装置
CN106978675A (zh) * 2017-04-27 2017-07-25 深圳市影儿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用拼条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690040A (en) 1997-11-25
JPH08332291A (ja) 1996-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2C (zh) 带有覆盖线的三针接缝的成形机构和方法
CN1141975A (zh)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CN1036213C (zh) 将织物片缝到拉链上的设备
CN1039732C (zh) 被加工布料保持装置及缝合方法
CN110662862B (zh) 遮布的缝边装置
CN2782730Y (zh) 床上用品包边机构
CN1046002A (zh)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DE3620801C2 (zh)
CN211079553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用四线机
CN1151323C (zh) 缝纫机的送带装置
CN1044926C (zh) 缝合各种物件特别是皮件的自动缝纫机
CN211079552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用五线包缝机
CN212771343U (zh) 一种绷缝机的针板导向定位装置
CN211771901U (zh) 一种悬挂条缝纫机组
CN2668663Y (zh) 缝纫机防皱装置
KR101919318B1 (ko) 해조류 양식로프와 포자끈 자동 결속장치
CN112981733B (zh) 一种仿手缝缝头机及应用该缝头机的袜子生产工艺
CN1065301A (zh) 一种起口针
CN2680702Y (zh) 手工缝制运动用球的装置
CN216473825U (zh) 一种开袋机袋唇固定装置
CN1044925C (zh) 改进的缝合两物件特别是具叠合边的皮件的装置
CN2799611Y (zh) 缝纫机的勾夹线装置
CN109868570B (zh) 一种应用于缝纫机的松紧带同步包缝装置
CN214496711U (zh) 一种车缝用固定装置
CN210420413U (zh) 一种埋夹机的辅助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