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0142A - 窝眼轮式排种器 - Google Patents

窝眼轮式排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0142A
CN114190142A CN202111287439.3A CN202111287439A CN114190142A CN 114190142 A CN114190142 A CN 114190142A CN 202111287439 A CN202111287439 A CN 202111287439A CN 114190142 A CN114190142 A CN 114190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wheel
belt
area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74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0142B (zh
Inventor
高绪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874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0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0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0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0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0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01C7/18Machines for depositing quantities of seed at interv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7/00Sowing
    • A01C7/20Parts of seeders for conducting and depositing s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的中部设有窝眼轮,窝眼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圈环形的清种槽,在每圈清种槽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窝眼,在壳体内沿窝眼轮的旋转方向顺序设有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在护种区内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以及护种带,护种带能贴靠在窝眼轮上。在排种区内设有清种片座和多个清种片,清种片座设在窝眼轮的下方,多个清种片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清种片座能拆卸地连接,清种片能插设在对应的清种槽内,且清种片与护种带之间的距离能调节。在壳体的底部设有排种口,并与护种带与清种片之间的区域连通。本发明的窝眼轮式排种器能使排种更加均匀,排种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窝眼轮式排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农用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种植条件多样,因而催生了种类繁多的排种器。目前北方农场大田作业常用的有窝眼轮式、勺轮式、气吸式和指夹式排种器。每种排种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性。其中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由于既可实现垄上单行播种也可实现垄上双行播种、适应面广、简单实用等特点,所以多年来在农户中的普及率一直较高。但是随着农户对排种器在换轮快捷性、排种精度和排种速度的要求逐渐提高,现有的窝眼轮式排种器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
窝眼轮式排种器在播种不同大小的种子时必须更换窝眼轮。现有排种器在换轮时需使用工具拆装多个部件,再加上播种机上排种器两侧的空间较小,使得换轮时间较长且操作不便。
窝眼轮式排种器以窝眼轮为中心划分出四个区域,分别为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这四个区域共同作用决定了排种器的排种精度和排种速度。
目前充种是利用重力将种子落入到窝眼之中。随着排种速度的增加,种子所受的离心力也随着加大,当离心力大到接近重力时,种子就无法充入窝眼之中,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的排种速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清种的方式是利用一个与窝眼轮相切的毛刷轮,通过其旋转将窝眼中多余的种子刷出,同时也起到阻隔充种区内的种子进入到其它区域的作用。也由于毛刷轮本身属性的原因,其在清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种子夹入其中,并带入排种器的其它区域。随着带入的种子逐渐增多,便会造成种子的破碎和部件失效等现象。有部分厂家通过增加一个梳子,将毛刷内夹入种子清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同时也会产生毛刷轮过快掉毛进而清种效率下降的现象。
目前护种主要是采用塑料片或铁片等刚性片体扣在窝眼轮上,工作时刚性片体与窝眼轮存在相对速度,窝眼内的种子容易将刚性片体顶开而使种子脱离窝眼,造成播种不均匀。
目前排种主要是利用重力让种子自然下落,卡在窝眼内的种子通过清种片强制排出。由于种子有大有小,为了不会对大粒种子造成破碎,清种片都被固定在离护种板较远的位置。但在播种中小粒种子时,种子靠重力开始下落的位置和靠清种片强制排出的位置距离较远,这就会造成种子排种不匀的现象。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能使排种更加均匀,排种精度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的中部设有窝眼轮,窝眼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圈环形的清种槽,在每圈清种槽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窝眼,在壳体内沿窝眼轮的旋转方向顺序设有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在护种区内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以及连接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的护种带,第一带轮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与窝眼轮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且护种带能贴靠在窝眼轮上;在排种区内设有清种片座和多个清种片,清种片座设在窝眼轮的下方,多个清种片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清种片座能拆卸地连接,清种片能插设在对应的清种槽内,且清种片与护种带之间的距离能调节;在壳体的底部设有排种口,并与护种带与清种片之间的区域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清种片座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护种带设置,在U形结构的两个侧部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孔;各清种片的底部均插设在U形结构内,并通过固定销与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和对应的第二调节孔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清种片包括弧形片体以及位于弧形片体底部的连接片体,弧形片体能嵌设在清种槽内并能顶靠在清种槽的槽底上;弧形片体靠近护种带的第一端部分沿窝眼轮径向的宽度,向弧形片体的第一端逐渐缩小;连接片体伸入清种片座内,并通过固定销与清种片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排种区内还设有底座,底座包括底部板以及连接在底部板两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分隔片,在第二板体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片;底部板能拆卸地固设在壳体的底部,清种片座设在底部板上,三个第一分隔片之间的区域正对排种口设置,或者两个第二分隔片之间的区域正对排种口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底部外侧连接有与排种口连通的一个导种管或者两个导种管。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内设有传动轴和安装轴,窝眼轮能拆卸地套设固定在传动轴上,在清种片座中远离护种带的一端能套设在安装轴上;在壳体的一端面开设有拆装孔,窝眼轮、清种片座和清种片能由拆装孔推进或拖出。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清种片座的底部还设有片弹簧,片弹簧能夹设在清种片座和底座之间,以使清种片能紧贴清种槽的槽底。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安装轴是由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构成的台阶轴,第一轴体的直径小于第二轴体的直径,且第一轴体靠近拆装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壳体内设有中间隔板并将壳体内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窝眼轮、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均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一带轮为主动轮,第二带轮为被动涨紧轮;在中间隔板上穿设有相互固定的中心轴和偏心轴,中心轴位于第二腔体内,并在中心轴的端部固接有定位板;在第二腔体内还设有拉簧,拉簧的第一端与中间隔板固接,第二端与定位板固接;第二带轮能转动地套设在偏心轴上,偏心轴的端部伸出壳体并在壳体的外部与一手柄固接;在拉簧的作用下能带动偏心轴绕中心轴的轴线转动,以增大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的距离,并使护种带处于涨紧状态;通过转动手柄能带动偏心轴绕中心轴的轴线转动,以减小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的距离,并使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定位板为圆形板,在定位板的外边缘处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第一侧槽壁和第二侧槽壁与定位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在中间隔板上还固设有限位杆,限位杆插设在限位槽内,拉簧和限位杆分别位于定位板的两侧,且拉簧靠近窝眼轮设置;拉簧的第二端靠近第二侧槽壁设置,偏心轴的轴线相对于中心轴的轴线朝靠近第一侧槽壁的方向偏移;在壳体的外部设有限位件,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时手柄能限位在限位件处。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护种带为平皮带,平皮带的厚度为1-2m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带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卡槽,在第二带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第一环形卡槽和第二环形卡槽的横截面均为外大里小的梯形;护种带的内周面上固设有环形胶条,环形胶条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环形卡槽和第二环形卡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环形胶条能滑动地卡设在第一环形卡槽和第二环形卡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清种区内设有毛刷轮,毛刷轮能与窝眼轮的外周面接触,毛刷轮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带轮靠近毛刷轮设置;在充种区内设有充种轮,充种轮位于窝眼轮的上方并与毛刷轮和窝眼轮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充种轮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充种区内还设有挡种杆,挡种杆设在充种轮和毛刷轮之间并与毛刷轮接触;挡种杆能拆卸地固设在壳体上,且挡种杆的轴线平行于毛刷轮的轴线。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充种轮的外周面与窝眼轮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14-34mm,充种轮的外周面与挡种杆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8-30m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挡种杆的轴线位于毛刷轮的轴线以下1-2m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毛刷轮位于窝眼轮的正上方向靠近第一带轮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且毛刷轮的中心点与窝眼轮的中心点连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5-10°。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充种轮的外周面上具有条纹。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顶部对应充种区开设有进种口,在壳体内的顶部还设有挡种架,挡种架包括顺序连接的倾斜板、水平板和竖直板,倾斜板的端部靠近充种轮设置,水平板与壳体固接,竖直板的底端靠近毛刷轮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充种区的底部设有挡种块,挡种块能阻挡种子落入挡种块的顶端所在水平面以下的窝眼中。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挡种块上具有导向斜面,在壳体上开设有放种口,充种区内的种子能沿导向斜面下滑并由放种口排出;在壳体的外侧还连接有能开合地设在放种口处的门板。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充种区内还设有弧形挡条,弧形挡条固设在中间隔板上并靠近窝眼轮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腔体内设有传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窝眼轮和第一带轮的旋转。
由上所述,本发明中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在排种区设有可调节的清种片,用户可以根据种子的大小对清种片与护种带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种子的初始下落点非常集中,排种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排种精度更高。在护种区采用护种带,护种带在工作时与窝眼轮相对静止,能起到更好的护种效果;而且在清种片调整位置后,因护种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护种过程中以及清种片强制清种的过程中,均不会造成种子的破碎,更有利于播种均匀。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的第一腔室内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在换轮时各零件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中部分零件的分解图一。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中部分零件的分解图二。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的第二腔室内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中间隔板、偏心轴、中心轴、定位板、拉簧和限位杆相配合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定位板在护种带处于涨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定位板在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在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时定位板、拉簧、偏心轴和中心轴相配合的位置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挡种块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壳体;11、顶壳板;111、进种口;12、底壳板;121、排种口;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第一端板;151、拆装孔;152、放种口;16、第二端板;17、中间隔板;
2、窝眼轮;21、清种槽;22、窝眼;23、传动轴;24、环形安全销;241、环形本体;242、锁杆;
31、充种轮;
32、挡种杆;
33、挡种架;331、倾斜板;332、水平板;333、竖直板;
34、挡种块;341、导向斜板;342、第一竖板;343、第二竖板;344、底平板;345、弧形板;346、连接斜板;347、连接前板;
35、门板;351、卡槽;
36、蝶形螺母;
37、弧形挡条;
4、毛刷轮;
51、第一带轮;511、第一环形卡槽;52、第二带轮;521、第二环形卡槽;53、护种带;54、手柄;
55、偏心轴;56、中心轴;561、安装筒;562、间隔套;57、定位板;571、限位槽;5711、第一侧槽壁;5712、第二侧槽壁;58、拉簧;591、限位杆;592、限位件;
61、清种片座;611、侧部板;6111、第一调节孔;6112、第二调节孔;6113、搭接槽;612、连接件;6121、阶梯通孔;613、安装轴;6131、第一轴体;6132、第二轴体;614、片弹簧;
62、清种片;621、弧形片体;6211、第一斜边;622、连接片体;6221、安装孔;
63、固定销;
64、底座;641、底部板;642、第一板体;6421、第一分隔片;643、第二板体;6431、第二分隔片;
7、导种管;
8、传动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的中部设有窝眼轮2,窝眼轮2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圈环形的清种槽21,在每圈清种槽21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窝眼22,在壳体1内沿窝眼轮2的旋转方向顺序设有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在护种区内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带轮51和第二带轮52以及连接在第一带轮51和第二带轮52之间的护种带53,第一带轮51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2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带轮51和第二带轮52与窝眼轮2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且护种带53能贴靠在窝眼轮2上。在排种区内设有清种片座61和多个清种片62,清种片座61设在窝眼轮2的下方,多个清种片62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清种片座61能拆卸地连接,清种片62能插设在对应的清种槽21内,且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之间的距离能调节。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排种口121,并与护种带53与清种片62之间的区域连通。
其中,清种区和排种区分别位于窝眼轮2的上方和下方,充种区和护种区大致分别位于窝眼轮2的两侧。窝眼轮2的轴向水平设置,窝眼轮2上清种槽21的圈数与清种片62的个数相同,窝眼22一般为圆形坑槽,清种槽21的槽深应大于窝眼22的槽深。第一带轮51和第二带轮52应分别位于窝眼轮2的轴线上方和下方,第二带轮52靠近排种口121并与清种片座61保持一定距离,该清种片座61也靠近排种口121;进一步优选为第一带轮51的轴线位于窝眼轮2的顶端上方,第二带轮52位于窝眼轮2的底端下方,以起到更好的护种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护种带53进行护种,第一带轮51与窝眼轮2反向旋转且两者的线速度相同,工作时护种带53与窝眼轮2保持相对静止,且护种带53为皮带结构,具有一定弹性,能有效防止种子将护种带53顶开而脱离窝眼22,护种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播种均匀;对同一品种的种子播种时,即便种子大小存在差异,护种带53也能起到很好的护种效果,且不会造成种子破碎。在针对不同品种的种子进行播种时,因不同品种的种子大小并不相同,本实施例中根据该品种的种子大小,可以调节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的距离,因护种带53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容扩性,调整清种片62位置后并不会对种子造成破碎,而且调整清种片62位置后可以将卡在窝眼22中的种子及时清出,保证种子靠重力开始下落的位置与靠清种片62强制排出的位置相同。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在排种区设有可调节的清种片62,用户可以根据种子的大小对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种子的初始下落点非常集中,排种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排种精度更高。在护种区采用护种带53,护种带53在工作时与窝眼轮2相对静止,能起到更好的护种效果;而且在清种片62调整位置后,因护种带53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护种过程中以及清种片62强制清种的过程中,均不会造成种子的破碎,更有利于播种均匀。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为了更便于调节清种片62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清种片座61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护种带53设置,在U形结构的两个侧部板61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6111和多个第二调节孔6112。各清种片62的底部均插设在U形结构内,并通过固定销63与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6111和对应的第二调节孔6112连接。
该U形结构是由两个侧部板611和连接在两个侧部板611之间的连接件612构成,侧部板611的板体竖直设置,两个侧部板611在平行于窝眼轮2轴线的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第一调节孔6111的数量与第二调节孔6112的数量相同,且各第一调节孔6111与各第二调节孔6112正对设置。在各清种片6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6221,固定销63的轴线平行于窝眼轮2的轴线方向,将固定销63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6111、各清种片62的安装孔6221和第二调节孔6112后即可将清种片62固定在清种片座61上。在播种小粒种子时缩短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之间的距离,播种大粒种子时加大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的距离,通过将固定销63安装在不同的调节孔中,便可以改变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的距离,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清种片座61的上部边缘形状应与窝眼轮2的形状相适配,具体是上述侧部板611的上部应为弧形,该侧部板611位于窝眼轮2的下方并留有一定间隙。上述的清种片62的形状应与清种槽21的形状相适配,以更好地嵌设在清种槽21内并能顶靠在清种槽21的槽底上,具体是,如图3所示,清种片62包括弧形片体621以及位于弧形片体621底部的连接片体622,弧形片体621能嵌设在清种槽21内并能顶靠在清种槽21的槽底上。弧形片体621靠近护种带53的第一端部分沿窝眼轮2径向的宽度,向弧形片体621的第一端逐渐缩小。连接片体622伸入清种片座61内,并通过固定销63与清种片座61连接。
该弧形片体621的主体部分沿窝眼轮2径向的宽度与清种槽21的槽深相同即可,弧形片体621靠近护种带53的第一端部分构成斜坡,可以更好地将种子由内向外挤出窝眼22,且不会损伤到种子。上述的连接片体622为弧形片体621底部的片状凸起,上述的安装孔6221开设在连接片体622上,安装时该连接片体622插设在U形结构的两个侧部板611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并通过固定销63连接。
整个弧形片体621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轮廓是由内侧弧形边、外侧弧形边、第一斜边6211和第二斜边围合构成,该内侧弧形边的弧度与清种槽21的槽底弧度相同,以使该内侧边能紧靠在清种槽21的槽底上;内侧弧形边和外侧弧形边之间的距离与清种槽21的槽深相同即可;该第一斜边6211靠近护种带53并构成上述的斜坡。根据不同品种的种子大小来调节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之间的距离时,具体是需要将清种片62与护种带53之间的最小距离调节至预设值,该预设值略大于种子直径即可(例如大于种子直径2mm);该最小距离具体是外侧弧形边与第一斜边6211的连接处距离护种带53的垂向距离,该连接处应位于窝眼轮2与护种带53的脱离点下方,且弧形片体621的上端(也即内侧弧形边与第一斜边6211的连接处)应位于该脱离点的上方,以有效保证种子及时被清种片62清出,且种子靠重力开始下落的位置与靠清种片62强制排出的位置为同一位置。
进一步地,目前播种时有的采用单行播种,有的采用双行播种,为了适应用户单行播种和双行播种两种播种方式的切换,如图2、图3和图7所示,在排种区内还设有底座64,底座64包括底部板641以及连接在底部板641两侧的第一板体642和第二板体643,第一板体642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分隔片6421,在第二板体643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片6431。底部板641能拆卸地固设在壳体1的底部,清种片座61设在底部板641上,三个第一分隔片6421之间的区域正对排种口121设置,或者两个第二分隔片6431之间的区域正对排种口121设置。相应地,在壳体1的底部外侧连接有与排种口121连通的一个导种管7或者两个导种管7。
其中,底部板641水平设置,第一板体642和第二板体643对称设在底部板641的两侧,第一板体642和第二板体643均由底部板641向外倾斜设置,各分隔板的下部外侧具有弧形的避让缺口,其弧度与第二带轮52的直径相适配,以在第一分隔片6421或第二分隔片6431靠近护种带53设置时,分隔片与第二带轮52之间留有间隙,不会碰到护种带53。需要双行播种时,第一分隔片6421靠近护种带53设置,在壳体1底部连接两个导种管7,三个第一分隔片6421将底座64与护种带53之间的这部分区域分隔成两个导向区域,这两个导种管7分别与这两个导向区域连通;因分隔片离窝眼轮2和护种带53脱离点的位置较近,在种子脱离护种带53下落后先进入这两个导向区域再进入两个导种管7,可以有效避免种子脱离护种带53后乱蹦而造成两个导种管7内种子并不均匀的问题,更有利于播种均匀。更换播种方式时,将底座64与壳体1的固定解除,底座64进行180°转动后再将底部板641固定,此时第二分隔片6431靠近护种带53设置,在壳体1底部连接一个导种管7,便可进行单行播种。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更换窝眼轮2,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内设有传动轴23和安装轴613,窝眼轮2能拆卸地套设固定在传动轴23上,在清种片座61中远离护种带53的一端能套设在安装轴613上。在壳体1的一端面开设有拆装孔151,窝眼轮2、清种片座61和清种片62能由拆装孔151推进或拖出。
该拆装孔151正对窝眼轮2和清种片座61设置,清种片座61仅是套在安装轴613上,可以相对于安装轴613轴向移动或者旋转摆动。需要更换窝眼轮2时,将窝眼轮2与传动轴23的固定解除后,便可将窝眼轮2、清种片座61连同清种片62和固定销63一起从该拆装孔151整体拖出来,更换后再整体推进去。因清种片座61的使用以及壳体1具有拆装孔151的一端面采用半敞开设计,用户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工具和拆解其它任何部件的前提下只需要单手便可快速的完成换轮动作,有效的提高了排种器的使用快捷度,换轮时间更短,操作更加简便。
作为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清种片座61的底部还设有片弹簧614,片弹簧614能夹设在清种片座61和底座64之间,以使清种片62能紧贴清种槽21的槽底。
具体是,该片弹簧614为拱形片体,在清种片座61的两个侧部板611的底部分别设有固定孔和搭接槽6113,具有搭接槽6113的侧部板611靠近拆装孔151设置;该拱形片体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孔固定,另一端搭接在搭接槽6113内,拱形片体朝下拱起。为了便于换轮时将清种片座61推进和拖出,清种片座61与底座64的底部板641之间会留有一定间隙,通过设置片弹簧614,清种片座61随窝眼轮2一起推入壳体1后,片弹簧614位于清种片座61和底座64的底部板641之间并被压缩;此时片弹簧614始终会给清种片座61一个向上的力,使得清种片座61绕安装轴613稍有摆动,并使得清种片62始终贴合在清种槽21的槽底上并贴合更紧,保证了清种片62的清种效果,同时避免了因清种片62未紧贴在清种槽21的槽底而造成种子破碎的现象。因此,设置片弹簧614后,既能使清种片62始终贴合于清种槽21的槽底又能方便清种片座61的推进与拖出。
进一步地,由于在更换窝眼轮2时,将窝眼轮2、清种片座61连同清种片62和固定销63整体拖出后,需要先调节清种片62的位置,将清种片62与清种片座61通过固定销63连接后,将清种片62安装在窝眼轮2的清种槽21内,然后再将组装好的窝眼轮2、清种片座61连同清种片62和固定销63整体推入壳体1内,推入过程中就需要将窝眼轮2的中心对准传动轴23,清种片座61的端部对准安装轴613,两处都对准后再整体推入,在操作时并不易对准。为了改善此情况,本实施例中安装轴613是由第一轴体6131和第二轴体6132构成的台阶轴,第一轴体6131的直径小于第二轴体6132的直径,且第一轴体6131靠近拆装孔151设置。上述清种片座61的连接件612为圆柱结构,连接件612内具有阶梯通孔6121,安装轴613插设在该阶梯通孔6121中。将安装轴613采用台阶轴后,将窝眼轮2、清种片座61和清种片62整体与传动轴23和安装轴613对准时,只需将阶梯通孔6121中的大孔对准直径较小的第一轴体6131即可,更便于上述整体与两个轴的同时对准,以便于清种片座61随窝眼轮2一同推进或拖出,安装更加方便。
对于窝眼轮2与传动轴23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利用环形安全销24实现,如图3所示,环形安全销24具有环形本体241以及套设在环形本体241上的锁杆242;传动轴23的横截面采用正六边形,窝眼轮2的中心通孔也为正六边形孔,以对窝眼轮2和传动轴23周向定位;将窝眼轮2套设在传动轴23后,将环形本体241套在传动轴23的端部,并将锁杆242穿过传动轴23端部上的径向插孔即可固定窝眼轮2;环形安全销24拔出后窝眼轮2可以从拆装孔151拽出。当然,窝眼轮2也可以采用其他紧固件与传动轴23连接,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壳体1内设有中间隔板17并将壳体1内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窝眼轮2、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均位于第一腔体内。
为了保证每次更换窝眼轮2后护种带53都能涨紧并紧贴在窝眼轮2上,同时便于更换窝眼轮2时将护种带53放松,如图2、图6以及图8至图11所示,第一带轮51为主动轮,第二带轮52为被动涨紧轮。在中间隔板17上穿设有相互固定的中心轴56和偏心轴55,中心轴56位于第二腔体内,并在中心轴56的端部固接有定位板57。在第二腔体内还设有拉簧58,拉簧58的第一端与中间隔板17固接,第二端与定位板57固接。第二带轮52能转动地套设在偏心轴55上,偏心轴55的端部伸出壳体1并在壳体1的外部与一手柄54固接。在拉簧58的作用下能带动偏心轴55绕中心轴56的轴线转动,以增大第二带轮52与第一带轮51之间的距离,并使护种带53处于涨紧状态;通过转动手柄54能带动偏心轴55绕中心轴56的轴线转动,以减小第二带轮52与第一带轮51之间的距离,并使护种带53处于放松状态。
其中,因涨紧时被动涨紧轮要移动,将主动轮设在上方位置,被动涨紧轮设在下方位置,更便于安装,空间布局更合理。涨紧操作时,偏心轴55通过拉簧58产生一个扭矩,可以使得护种带53始终保持涨紧状态;通过转动手柄54便可以使得护种带53放松或涨紧,操作简单,更便于窝眼轮2的更换。
更具体的,在定位板57为圆形板,在定位板57的外边缘处开设有限位槽571,限位槽571的第一侧槽壁5711和第二侧槽壁5712与定位板57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在中间隔板17上还固设有限位杆591,限位杆591插设在限位槽571内,拉簧58和限位杆591分别位于定位板57的两侧,且拉簧58靠近窝眼轮2设置。拉簧58的第二端靠近第二侧槽壁5712设置,偏心轴55的轴线相对于中心轴56的轴线朝靠近第一侧槽壁5711的方向偏移。在壳体1的外部设有限位件592,护种带53处于放松状态时手柄54能限位在限位件592处。
其中,该限位槽571为长条状的弧形槽,其两侧槽壁为弧形壁,第一侧槽壁5711位于限位杆591的上方,第二侧槽壁5712位于限位杆591的下方;限位杆591的轴线与定位板57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手柄54为长条状板体,手柄54的上端与偏心轴55的端部固接,其下端可连接把手。在第二腔体内设有与中间隔板17固定的安装筒561,中心轴56上套设间隔套562后穿设在安装筒561中。壳体1中靠近护种区的一侧记作其第一侧,靠近充种区的一侧记作其第二侧;限位杆591靠近壳体1的第一侧设置,拉簧58靠近壳体1的第二侧设置。
当操作者将手柄54的下端向远离壳体1第一侧的方向摆动并越过限位件592(例如螺帽)后,在拉簧58的作用下将使得定位板57按照图9中示出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带动偏心轴55按照图2中示出的方位绕中心轴56的轴线逆时针旋转,偏心轴55向远离第一带轮51和底座64的方向移动,直至护种带53被涨紧;此时按照图2中示出的方位偏心轴55旋转至其旋转轨迹的较低点,具体是位于左下方位置;如图9所示,限位杆591位于限位槽571的第一侧槽壁5711和第二侧槽壁5712之间,因偏心轴55通过拉簧58产生一个扭矩以及护种带53被涨紧后的反作用力的存在,在护种带53涨紧后偏心轴55便自动停止转动,且护种带53始终保持涨紧的状态。
更换窝眼轮2时,需要先将护种带53放松,操作时操作者先将手柄54的下端向靠近壳体1第一侧的方向摆动并越过限位件592,松手后手柄54被限位件592限位;手柄54摆动时带动偏心轴55按照图2中示出的方位绕中心轴56的轴线顺时针旋转,偏心轴55朝靠近第一带轮51的方向移动,当手柄54被限位件592限位时,如图10所示,限位杆591位于限位槽571内并靠近其第二侧槽壁5712的位置;如图11所示,偏心轴55旋转至其旋转轨迹的最高点,第二带轮52与第一带轮51之间的距离最近,护种带53被放松。
由于护种带53在加工制造时存在误差,窝眼轮2和各带轮也存在加工误差,且护种带5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存在一定伸展,通过拉簧58、定位板57和偏心轴55的配合,可以保证使用时护种带53始终处于涨紧状态,保证护种效果。
上述的限位槽571主要起到限位作用,与限位杆591相配合,以限制偏心轴55的旋转范围最大为90°。一方面,参照图2,当偏心轴55绕中心轴56的轴线旋转时,护种带53对窝眼轮2的包角也会存在一定变化,窝眼轮2与护种带53的脱离点位置也会有所影响;将偏心轴55的旋转限制在90°范围内,可以使得该包角的变化最小,该脱离点位置影响最小,保证了护种带53的护种效果,保证种子靠重力开始下落的位置与靠清种片62强制排出的位置为同一位置,更利于播种均匀。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带轮52距离底座64相对较近,若偏心轴55的旋转范围大于90°,很可能造成护种带53与底座64接触而损伤护种带53;将该旋转范围限制在90°,且限位杆591位于定位板57的靠近壳体1第一侧的一侧,并使限位杆591的轴线与定位板57的轴线基本在同一水平面内,偏心轴55的轴线与中心轴56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更靠近第一侧槽壁5711的位置,使得护种带53处于放松状态时偏心轴55位于其旋转轨迹的最高点,处于涨紧状态时,偏心轴55是向远离第一带轮51和底座64的方向移动,有效避免了偏心轴55旋转移动过程中底座64触碰到护种带53。
再一方面,限位槽571的第一侧槽壁5711为涨紧极限位置,第二侧槽壁5712为放松极限位置;护种带53放松时手柄54限位在限位件592的位置,限位杆591则很接近该第二侧槽壁5712。护种带53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伸展变松,根据伸展程度不同,护种带53涨紧后限位杆591在限位槽571中的具体位置也会不同,但都会在限位槽571的两侧槽壁之间范围内。当限位杆591与第一侧槽壁5711接触时,假如此时护种带53还没有涨紧,则说明该护种带53该进行更换了;因此,将偏心轴55的旋转限制在90°范围内,对护种带53何时需要更换也有一定的预判作用,避免护种带53使用一段时间后已无法涨紧而用户不知的情况。
进一步地,护种带53优选采用平皮带,平皮带的厚度为1-2mm。
由于护种带53采用平皮带时,在运转时护种带53容易跑偏,因此,为了有效对护种带53进行限位防止其运转时跑偏,如图5所示,在第一带轮5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卡槽511,在第二带轮5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521,第一环形卡槽511和第二环形卡槽521的横截面均为外大里小的梯形。护种带53的内周面上固设有环形胶条,环形胶条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环形卡槽511和第二环形卡槽52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环形胶条能滑动地卡设在第一环形卡槽511和第二环形卡槽521内。环形胶条、第一环形卡槽511和第二环形卡槽521的横截面形状均采用梯形形状,对护种带53的限位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清种区内设有毛刷轮4,毛刷轮4能与窝眼轮2的外周面接触,毛刷轮4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2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带轮51靠近毛刷轮4设置。在充种区内设有充种轮31,充种轮31位于窝眼轮2的上方并与毛刷轮4和窝眼轮2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充种轮31的旋转方向与窝眼轮2的旋转方向相同。
进一步优选地,在充种区内还设有挡种杆32,挡种杆32设在充种轮31和毛刷轮4之间并与毛刷轮4接触。挡种杆32能拆卸地固设在壳体1上,且挡种杆32的轴线平行于毛刷轮4的轴线。该挡种杆32例如可以采用半螺纹六角头螺栓,一头固定于壳体1上(具体是固定于中间隔板17上),另一头固定在壳体1具有拆装孔151的端面上;这样在不影响挡种杆32功能的前提下,既能保证挡种杆32的定位精度又能拉住该端面以抵消种子对该端面的挤压力。
工作时,种子由壳体1顶部的进种口111进入充种区,在重力作用下种子会落入窝眼22中;随着窝眼轮2的旋转会将窝眼22中的种子往上带,运动至毛刷轮4的位置时,由于毛刷轮4与窝眼轮2同向等比例旋转,毛刷轮4可以将窝眼22中多余的种子刷出并阻隔充种区内的种子进入其他区域;被毛刷轮4刷出的种子会被毛刷轮4带着向上走,当遇到挡种杆32时种子会向充种轮31移动,充种轮31与窝眼轮2同向等比例旋转,充种轮31的旋转可以为种子提供一个额外的摩擦下压力,将种子向下压;这样在挡种杆32和充种轮31的共同作用下,不但种子的填充范围被限定在挡种杆32与充种轮31的中心连线之下,而且即使窝眼轮2的转速较大、种子受到的离心力较大,也能有效保证种子被填充至窝眼22内,从而使得种子的充种效率和排种速度均得以提高。
同时,由于挡种杆32紧靠毛刷轮4,在清种时被卡在毛刷轮4的毛刷中的种子在经过挡种杆32时会被挡种杆32二次挤压,此时由于毛刷自身的弹性,种子会被弹出毛刷;被弹出毛刷的种子会再次被充种轮31带回充种区,由此毛刷轮4带籽的问题得以解决。
进一步地,充种轮31与窝眼轮2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距离太远时充种轮31为种子提供的摩擦下压力太小;距离太近时种子可能无法沿着窝眼轮2的表面继续往上带,而会被充种轮31挤到一边。充种轮31与挡种杆32的距离也不能过大或过小,距离太远时,种子容易从两者间的间隔进入上方区域;距离太近时,若多余的种子越过挡种杆32蹦到挡种杆32的上方,种子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可能无法从两者的间隔落下。本实施例中充种轮31的外周面与窝眼轮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四倍种子直径的距离,具体优选为14-34mm;充种轮31的外周面与挡种杆3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种子直径的距离,具体优选为8-30mm,可以保证充种和清种效果更佳。
上述挡种杆32的外表面与毛刷轮4的外表面接触即可,挡种杆32的作用主要用于迫使多余的种子改变运动方向并向充种轮31运动,避免种子向上进入毛刷轮4和充种轮31的中心连线上方的区域,在该区域种子积累较多后造成种子顺着毛刷轮4进入其他区域。挡种杆32的位置高度也会影响充种效果,若挡种杆32的中心线位于毛刷轮4的轴线所在平面上方较远的位置,种子可能会被毛刷轮4带上去;若挡种杆32的中心线位于毛刷轮4的轴线所在平面下方较远的位置,对一些颗粒较大的种子的充种效果不好。本实施例中挡种杆32的轴线略低于毛刷轮4的轴线,具体是挡种杆32的轴线位于毛刷轮4的轴线以下1-2mm。由于播种速度较快时,种子的惯性也大,挡种杆32的轴线略低于毛刷轮4的轴线可以抵消种子运动时产生的惯性,防止种子惯性过大越过挡种杆32向上运动,以使挡种杆32更好地将多余的种子向充种轮31移动。
第一带轮51与毛刷轮4之间留至少一个护种带53的厚度即可,也即毛刷轮4的外表面与护种带53接触或者毛刷轮4的外表面与护种带53之间留有一点间隙即可,以便使得窝眼22中的种子过了毛刷轮4后能及时被护种带53护上,避免种子从窝眼22中脱出。
上述的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是以窝眼轮2的外圆周面划分的,当毛刷轮4的轴线位于窝眼轮2的正上方或者更靠近壳体1的第二侧时,充种区对应的窝眼轮2的圆周面部分范围较小,影响充种效率。由于窝眼22中的种子过了毛刷轮4后与护种带53之间仍具有一定间隙,而窝眼22中的种子过了最上方位置后越容易从窝眼22中脱出;当毛刷轮4的轴线更靠近壳体1的第一侧且偏离窝眼轮2的正上方更远时,可能会造成窝眼22中的种子还没有运动到护种带53与窝眼轮2的贴合点位置就已经脱离窝眼22。本实施例中毛刷轮4位于窝眼轮2的正上方向靠近第一带轮51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且毛刷轮4的中心点与窝眼轮2的中心点连线与竖直面的夹角β为5-10°,以有效保证充种效率,并保证窝眼22中的种子过了毛刷轮4后能有效被护种带53护住。
一般充种轮31的外周面上具有条纹,用以增大摩擦力。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壳体1的顶部对应充种区开设有进种口111,在壳体1内的顶部还设有挡种架33,挡种架33包括顺序连接的倾斜板331、水平板332和竖直板333,倾斜板331的端部靠近充种轮31设置,水平板332与壳体1固接,竖直板333的底端靠近毛刷轮4设置。
其中,倾斜板331按照由壳体1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倾斜向下的方向倾斜,倾斜板331的底端为圆弧面并与充种轮31之间留有少量间隙;竖直板333的底部也为弧形面并与毛刷轮4的外表面刚好接触或留有少量间隙。倾斜板331可以很好地引导种子由进种口111进入充种区,竖直板333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进入到挡种杆32上方区域的种子进入其他区域,防止种子被毛刷轮4带到护种区。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12所示,在充种区的底部设有挡种块34,挡种块34能阻挡种子落入挡种块34的顶端所在水平面以下的窝眼22中,以将种子更好地限位在充种区,避免种子跑到其他区域。
进一步地,为了在排种器不使用时或需要更换种子时将充种区内的种子清出,挡种块34上具有导向斜面,在壳体1上开设有放种口152,充种区内的种子能沿导向斜面下滑并由放种口152排出。在壳体1的外侧还连接有能开合地设在放种口152处的门板35。需要将种子清出时,将门板35打开,种子便会顺着导向斜面由放种口152排出。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12所示,挡种块34包括呈矩形的导向斜板341,连接在导向斜板341两侧并呈矩形的第一竖板342和呈三角形的第二竖板343,以及连接在导向斜板341和两个竖板的底部并呈矩形的底平板344;在第一竖板342的外侧还连接有弧形板345,该弧形板345的上部为弧形面,其下部为斜面;在弧形板345的底端和第一竖板342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斜板346,在弧形板345、第一竖板342和连接斜板346的靠近放种口152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前板347。该导向斜板341按照由壳体1的内部向外部倾斜向下的方向设置,安装时导向斜板341的顶部以及底平板344的底部与中间隔板17固定,第二竖板343贴靠在壳体1的第二侧,弧形板345的弧度与窝眼轮2的直径相适配,弧形板345靠近窝眼轮2设置并与窝眼轮2留有较小的间隙,使得充种区的种子无法落入弧形板345顶端下方的窝眼22中。如图3和图4所示,门板35的第一端与壳体1能转动地连接,其第二端具有卡槽351,在壳体1上还设有蝶形螺母36,门板35旋转至封闭放种口152的位置时该卡槽351卡设在蝶形螺母36上,并通过旋转蝶形螺母36以将门板35与壳体1固定。当然,门板35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壳体1连接,只要便于开合放种口152即可。
进一步地,上述的窝眼轮2一般利用环形安全销24与传动轴23固定,制造安装时窝眼轮2与中间隔板17之间会存在间隙,在播种较小种子时该间隙可能会造成种子掉落或者破碎。因此,如图2和图5所示,在充种区内还设有弧形挡条37,弧形挡条37固设在中间隔板17上并靠近窝眼轮2设置。该弧形挡条37与窝眼轮2的间隙应小于等于1mm,以尽量将窝眼轮2和中间隔板17之间的间隙封堵。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第二腔体内设有传动驱动组件8,用于驱动窝眼轮2和第一带轮51的旋转,还能用于驱动充种轮31和毛刷轮4的旋转。
整个壳体1是由顶壳板11、底壳板12、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以及相对并平行设置的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围合构成的矩形体结构,中间隔板17固设在壳体1内并平行于第一端板15;窝眼轮2位于第一腔体的中部,且窝眼轮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端板15;护种区靠近第一侧板13设置,充种区靠近第二侧板14设置;壳体1中靠近第一侧板13的一侧为其第一侧,靠近第二侧板14的一侧为其第二侧;上述的挡种杆32的另一头具体是固定在第一端板15上,上述的第二竖板343具体是贴靠在第二侧板14上。上述传动轴23和安装轴613均采用悬臂结构,传动轴23能转动地穿过中间隔板17,安装轴613与中间隔板17固接。对于传动驱动组件8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任一种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利用播种机的主动轮等驱动件驱动毛刷轮4转动,并采用齿轮与链条相配合的结构同时带动窝眼轮2、充种轮31和第一带轮51旋转,该驱动件位于壳体外侧并通过第二端板16上的通孔与毛刷轮4的驱动轴连接。另外,第一端板15优选采用透明盖板,例如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质,以便于观察。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窝眼轮式排种器,与已有技术相比,它解决了现有窝眼轮式排种体在充种、清种、护种和排种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排种器的排种精度和排种速度,并有效提高了换轮的快捷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窝眼轮,所述窝眼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圈环形的清种槽,在每圈所述清种槽上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窝眼,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窝眼轮的旋转方向顺序设有充种区、清种区、护种区和排种区;
在所述护种区内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护种带,所述第一带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窝眼轮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且所述护种带能贴靠在所述窝眼轮上;
在所述排种区内设有清种片座和多个清种片,所述清种片座设在所述窝眼轮的下方,多个所述清种片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清种片座能拆卸地连接,所述清种片能插设在对应的所述清种槽内,且所述清种片与所述护种带之间的距离能调节;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排种口,并与所述护种带与所述清种片之间的区域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种片座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护种带设置,在所述U形结构的两个侧部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孔;各所述清种片的底部均插设在所述U形结构内,并通过固定销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种片包括弧形片体以及位于所述弧形片体底部的连接片体,所述弧形片体能嵌设在所述清种槽内并能顶靠在所述清种槽的槽底上;所述弧形片体靠近所述护种带的第一端部分沿所述窝眼轮径向的宽度,向所述弧形片体的第一端逐渐缩小;所述连接片体伸入所述清种片座内,并通过所述固定销与所述清种片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种区内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底部板两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分隔片,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片;所述底部板能拆卸地固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清种片座设在所述底部板上,三个所述第一分隔片之间的区域正对所述排种口设置,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分隔片之间的区域正对所述排种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外侧连接有与所述排种口连通的一个导种管或者两个导种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传动轴和安装轴,所述窝眼轮能拆卸地套设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在所述清种片座中远离所述护种带的一端能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
在所述壳体的一端面开设有拆装孔,所述窝眼轮、所述清种片座和所述清种片能由所述拆装孔推进或拖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种片座的底部还设有片弹簧,所述片弹簧能夹设在所述清种片座和所述底座之间,以使所述清种片能紧贴所述清种槽的槽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轴是由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构成的台阶轴,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小于第二轴体的直径,且所述第一轴体靠近所述拆装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中间隔板并将所述壳体内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窝眼轮、所述充种区、所述清种区、所述护种区和所述排种区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带轮为主动轮,所述第二带轮为被动涨紧轮;
在所述中间隔板上穿设有相互固定的中心轴和偏心轴,所述中心轴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在所述中心轴的端部固接有定位板;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隔板固接,第二端与所述定位板固接;所述第二带轮能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偏心轴上,所述偏心轴的端部伸出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与一手柄固接;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能带动所述偏心轴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转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的距离,并使所述护种带处于涨紧状态;通过转动所述手柄能带动所述偏心轴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转动,以减小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的距离,并使所述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板为圆形板,在所述定位板的外边缘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第一侧槽壁和第二侧槽壁与所述定位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在所述中间隔板上还固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拉簧和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且所述拉簧靠近所述窝眼轮设置;所述拉簧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侧槽壁设置,所述偏心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轴线朝靠近所述第一侧槽壁的方向偏移;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限位件,所述护种带处于放松状态时所述手柄能限位在所述限位件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种带为平皮带,所述平皮带的厚度为1-2mm。
12.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卡槽,在所述第二带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卡槽的横截面均为外大里小的梯形;所述护种带的内周面上固设有环形胶条,所述环形胶条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卡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环形胶条能滑动地卡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种区内设有毛刷轮,所述毛刷轮能与所述窝眼轮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毛刷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带轮靠近所述毛刷轮设置;在所述充种区内设有充种轮,所述充种轮位于所述窝眼轮的上方并与所述毛刷轮和所述窝眼轮之间均留有预设间隙,所述充种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窝眼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种区内还设有挡种杆,所述挡种杆设在所述充种轮和所述毛刷轮之间并与所述毛刷轮接触;所述挡种杆能拆卸地固设在壳体上,且所述挡种杆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毛刷轮的轴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种轮的外周面与所述窝眼轮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14-34mm,所述充种轮的外周面与所述挡种杆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8-30mm。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种杆的轴线位于所述毛刷轮的轴线以下1-2mm。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刷轮位于所述窝眼轮的正上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带轮的方向偏移的位置,且所述毛刷轮的中心点与所述窝眼轮的中心点连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5-10°。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种轮的外周面上具有条纹。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所述充种区开设有进种口,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还设有挡种架,所述挡种架包括顺序连接的倾斜板、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倾斜板的端部靠近所述充种轮设置,所述水平板与所述壳体固接,所述竖直板的底端靠近所述毛刷轮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种区的底部设有挡种块,所述挡种块能阻挡种子落入所述挡种块的顶端所在水平面以下的所述窝眼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种块上具有导向斜面,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放种口,所述充种区内的种子能沿所述导向斜面下滑并由所述放种口排出;在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连接有能开合地设在所述放种口处的门板。
2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种区内还设有弧形挡条,所述弧形挡条固设在所述中间隔板上并靠近所述窝眼轮设置。
2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窝眼轮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传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窝眼轮和所述第一带轮的旋转。
CN202111287439.3A 2021-11-02 2021-11-02 窝眼轮式排种器 Active CN114190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7439.3A CN114190142B (zh) 2021-11-02 2021-11-02 窝眼轮式排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7439.3A CN114190142B (zh) 2021-11-02 2021-11-02 窝眼轮式排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0142A true CN114190142A (zh) 2022-03-18
CN114190142B CN114190142B (zh) 2023-04-14

Family

ID=8064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7439.3A Active CN114190142B (zh) 2021-11-02 2021-11-02 窝眼轮式排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01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2364A (zh) * 2022-07-04 2022-10-11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覆膜式精量穴直播机及覆膜直播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9017A (zh) * 2010-05-26 2010-10-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气力组合盘式单粒精量排种器
CN203340572U (zh) * 2013-07-08 2013-12-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多型孔免换轮式排种器
CN203912522U (zh) * 2014-05-27 2014-11-05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排种器
CN106233893A (zh) * 2010-09-29 2016-12-21 程向清 振动带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
US20170215332A1 (en) * 2012-10-23 2017-08-03 Kinze Manufacturing, Inc. Air seed meter with adjustable singulator
CN209749111U (zh) * 2018-11-20 2019-12-10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双行自搅拌小麦排种器
CN113455147A (zh) * 2021-08-17 2021-10-01 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水稻机插秧条播育秧播种装置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9017A (zh) * 2010-05-26 2010-10-2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气力组合盘式单粒精量排种器
CN106233893A (zh) * 2010-09-29 2016-12-21 程向清 振动带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
US20170215332A1 (en) * 2012-10-23 2017-08-03 Kinze Manufacturing, Inc. Air seed meter with adjustable singulator
CN203340572U (zh) * 2013-07-08 2013-12-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多型孔免换轮式排种器
CN203912522U (zh) * 2014-05-27 2014-11-05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排种器
CN209749111U (zh) * 2018-11-20 2019-12-10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双行自搅拌小麦排种器
CN113455147A (zh) * 2021-08-17 2021-10-01 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水稻机插秧条播育秧播种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2364A (zh) * 2022-07-04 2022-10-11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覆膜式精量穴直播机及覆膜直播方法
CN115152364B (zh) * 2022-07-04 2023-04-14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覆膜式精量穴直播机及覆膜直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0142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3083B2 (en) Seed meter
US10370135B2 (en) Belt sorting system
US7093548B2 (en) Air seed meter
CN114190142B (zh) 窝眼轮式排种器
US7451713B2 (en) Seed disk for a seed meter
BR102015001912A2 (pt) eliminador de semente dupla para uma máquina de semear, e, semeador incluindo uma máquina de semear
CN105828596A (zh) 用于单粒播种机的排种器
US4519525A (en) Seed dispenser for planters
KR102031785B1 (ko) 진공파종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파종장치
KR20180108102A (ko) 잣 껍질 탈각기
CN213907440U (zh) 凹凸型密封结构的充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
EP0156637A2 (en) Vacuum seed meter
CN108337971B (zh) 甘蔗两行种植自动分拣装置
CN104891139B (zh) 一种与输送带直接对接的咪头上料机构
CN113796561B (zh) 一种烟草物料成团、结块剔除松散装置
CN113575050B (zh) 具有碗状孔型、抛物线状的自扰种盘及排种器
KR20080063248A (ko) 파종기의 호퍼
SU1045834A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высевающий аппарат
CN108848803B (zh) 气吸式和气压式两用精量排种器
CN108738553B (zh) 一种具有扰种功能的勺式微型马铃薯排种器
RU2533041C2 (ru)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озирования семян на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машине
CN214125968U (zh) 一种排种器
CN220950262U (zh) 一种防洒料的排料装置
CN211128946U (zh) 变吸孔双圆盘气吸式精量排种器
CN212851749U (zh) 一种谷物气力集排电驱式末端有序排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