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4617A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4617A
CN114184617A CN202111483043.6A CN202111483043A CN114184617A CN 114184617 A CN114184617 A CN 114184617A CN 202111483043 A CN202111483043 A CN 202111483043A CN 114184617 A CN114184617 A CN 11418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er
edge
conveying
wheel set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30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发恩
刁晓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30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4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4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G01N21/896Optical defects in or on transparent materials, e.g. distortion, surface flaws in conveyed flat sheet or r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81Memory or computer-assisted visual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01N2021/8841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on two sides of obj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4Batch operation; multisample devices
    • G01N2201/0407Batch operation; multisample devices with multiple optical units, e.g. one per samp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4Batch operation; multisample devices
    • G01N2201/0484Computer controlled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台和检测机构。机台具有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第一输送区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第二输送区用于沿第二方向输送物料,第三输送区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第一扫描器位于第一输送区的第一侧边缘,第二扫描器位于第二输送区的第二侧边缘,第三扫描器位于第二输送区的第三侧边缘,第四扫描器位于第三输送区的第四侧边缘。上述的检测装置,通过机台可以自动输送物料,即输送待检测玻璃,省去了人力,提升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全方位的检测进一步保证检测的质量,极大地提升了待检测玻璃质检的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当今玻璃生产行业有着极大的生产规模,但是产品质量依旧无法保证,在世界玻璃产业中仍处于中低端产业阶段,其中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是检测环节。现阶段玻璃质检主要依靠人工检测。生产流程通常为上料、切割、磨边、洗涤、风干、质检、丝印、硬化。其中质检的主要操作为,人工拿起通过反射光源与透射光源对玻璃的各个表面进行仔细观察,区分气泡、玻璃渣、划痕、锈斑、破损等瑕疵,并根据瑕疵状况判断玻璃进行返修或者报废。然而现有的质检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1、检测繁琐、效率低、成本高:如需详细检测,每个工人检测1片玻璃需要约30秒。如果要对每只产品进行检测,那么每条产线至少要搭配4名检测人员。人眼长时间注视玻璃会造成疲劳,因此还需要配置多班工人轮换工作,总体上降低了检测效率,提升了生产成本。2、检测质量难以保证:气泡、玻璃渣、划痕、锈斑、破损等瑕疵通常比较细微,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极易漏检。不同的人员检测标准、检测准确性、检测效率不一致。而如果采用现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去检测,由于玻璃尺寸不一,使用现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大都只能检测玻璃的上表面,无法检测玻璃的侧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玻璃质检技术不具备高效和高质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机台,具有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所述第二输送区和所述第一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三输送区和所述第二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二重叠区;
所述第一输送区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输送区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三输送区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所述第一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区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三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三侧边缘,所述第四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三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相对,所述第四侧边缘与所述第三侧边缘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五扫描器,所述第五扫描器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上方。
上述的检测装置,通过机台可以自动输送物料,即输送待检测玻璃,待检测玻璃依次经过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最后可以从第三输送区输出进行分拣;由于所述第一区用于沿第一方向物料,所述第二区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物料,所述第三区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物料,而且第一输送区的第一侧边缘、第二输送区的第二侧边缘、第二输送区的第三侧边缘和第三输送区的第四侧边缘分别设置了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因此待检测玻璃通过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时,待检测玻璃的侧边能够被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全部扫描检测到,当待检测玻璃为矩形玻璃时,第一扫描器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一个侧边面,第二扫描器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二个侧边面,第三扫描器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三个侧边面,第四扫描器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四个侧边面,同时第五扫描器扫描待检测玻璃的正面,因此可以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所有位置。因此上述的检测装置不仅省去了人力,自动化提升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全方位的检测进一步保证检测的质量,极大地提升了待检测玻璃质检的效率和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台、第二安装台、第三安装台、第四安装台和第五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一输送区,所述第二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二输送区,所述第四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二重叠区;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三输送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的第一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台上的第二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的第三轮组、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台上的第四轮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台上的第五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轮组、所述第三轮组和所述第四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四轮组和所述第五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台和所述第三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四扫描器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的连接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第一到位边缘,所述第一安装台具有所述第一到位边缘;所述第二侧边缘包括第二到位边缘,所述第二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垂直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所述第三侧边缘包括第三到位边缘,所述第三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平行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所述第四侧边缘包括第四到位边缘,所述第四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平行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所述第二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处,所述第四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物料至所述第四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一轮组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三轮组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位边缘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设有第二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设有第三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设有第四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四到位边缘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器、所述第二扫描器、所述第三扫描器和所述第四扫描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为接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包括多个导向定位轮;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二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二轮组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四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四轮组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为麦克纳姆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上设有透射光源,所述透射光源位于所述第五扫描器的下方。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检测装置10;机台100;第一安装台101;第二安装台102;第三安装台103;第四安装台104;第五安装台105;第一输送区110;第一侧边缘111;第一到位边缘111a;第二输送区120;第二侧边缘121;第二到位边缘121a;第三侧边缘122;第三到位边缘122a;第三输送区130;第四侧边缘131;第四到位边缘131a;第一重叠区140;第二重叠区150;检测机构200;第一扫描器210;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第四扫描器240;第五扫描器250;第一轮组300;第二轮组400;第三轮组500;第四轮组600;第五轮组700;导向定位轮801;第一到位传感器810;第二到位传感器820;第三到位传感器830;第四到位传感器840;滚轮900;第一方向S1;第二方向S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机台和检测机构。所述机台具有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所述第二输送区和所述第一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三输送区和所述第二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二重叠区;所述第一输送区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输送区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三输送区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所述第一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区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三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三侧边缘,所述第四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三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相对,所述第四侧边缘与所述第三侧边缘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五扫描器,所述第五扫描器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0,包括机台100和检测机构200。所述机台100具有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和所述第一输送区110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140,所述第三输送区130和所述第二输送区120重叠形成第二重叠区150。所述第一输送区110用于沿第一方向S1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输送区120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S1垂直的第二方向S2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三输送区13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输送所述物料。即物料的路径经过第一输送区110、第一重叠区140、第二输送区120、第二重叠区150和第三输送区130,且前进方向在第一重叠区140从第一方向S1转变为第二方向S2,前进方向在第二重叠区150又从第二方向S2转变为第一方向S1。所述检测机构200包括第一扫描器210、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和第四扫描器240。所述第一扫描器210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区110的第一侧边缘111,所述第二扫描器220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120的第二侧边缘121,所述第三扫描器230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120的第三侧边缘122,所述第四扫描器240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区130的第四侧边缘131。所述第一侧边缘111和所述第二侧边缘121相连接,所述第三侧边缘122与所述第二侧边缘121相对,所述第四侧边缘131与所述第三侧边缘122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200还包括第五扫描器250,所述第五扫描器250设置于所述机台100的上方。
在本实施中,所述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的物料为待检测玻璃。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扫描器210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区110,即当待检测玻璃放置在第一输送区110时,第一扫描器210朝向待检测玻璃的侧边面,所述第二扫描器220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即当待检测玻璃放置在第二输送区120时,第二扫描器220朝向待检测玻璃的另一侧边面,所述第三扫描器230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即当待检测玻璃放置在第二输送区120时,第三扫描器230朝向待检测玻璃的又一侧边面,所述第四扫描器240朝向所述第三输送区130,即当待检测玻璃放置在第三输送区130时,第四扫描器240朝向待检测玻璃的再一侧边面。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五扫描器250竖直向下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区110、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和所述第三输送区130的其中之一,用于扫描待检测玻璃的正面,即扫描待检测玻璃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器为扫描相机等可以采集图像的设备。
上述的检测装置10,通过机台100可以自动输送物料,即输送待检测玻璃,待检测玻璃依次经过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最后可以从第三输送区130输出进行分拣;由于所述第一区用于沿第一方向S1物料,所述第二区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S1垂直的第二方向S2所述物料,所述第三区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S1所述物料,而且第一输送区110的第一侧边缘111、第二输送区120的第二侧边缘121、第二输送区120的第三侧边缘122和第三输送区130的第四侧边缘131分别设置了第一扫描器210、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和第四扫描器240,因此待检测玻璃通过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时,待检测玻璃的侧边能够被第一扫描器210、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和第四扫描器240全部扫描检测到,当待检测玻璃为矩形玻璃时,第一扫描器210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一个侧边面,第二扫描器220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二个侧边面,第三扫描器230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三个侧边面,第四扫描器240扫描待检测玻璃的第四个侧边面,同时第五扫描器250扫描待检测玻璃的正面,因此可以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所有位置。因此上述的检测装置10不仅省去了人力,自动化提升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全方位的检测进一步保证检测的质量,极大地提升了待检测玻璃质检的效率和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区110、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和所述第三输送区130在所述机台100上的投影连接形成一个“倒Z字”状。
为了便于第五扫描器250检测待检测玻璃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100上设有透射光源,所述透射光源位于所述第五扫描器25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当物料在机台100上时,第五扫描器250位于物料的下方,即当待检测玻璃在机台100上时,例如在第一输送区110时,透射光源设置在第一输送区110,且位于待检测玻璃的下方,透射光源朝向待检测玻璃以及第五扫描器250发光,第五扫描器250进行扫描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射光源位于所述第五扫描器250的正下方。
为了便于形成第一输送区110、第一重叠区140、第二输送区120、第二重叠区150和第三输送区1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机台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台101、第二安装台102、第三安装台103、第四安装台104和第五安装台105;所述第一安装台101和所述第二安装台102沿所述第一方向S1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台102、所述第三安装台103和所述第四安装台104沿所述第二方向S2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和所述第五安装台105沿所述第一方向S1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台101和所述第二安装台102形成所述第一输送区110,即所述第一安装台101和所述第二安装台10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输送区110,所述第二安装台102形成所述第一重叠区140,即所述第二安装台10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重叠区140;所述第二安装台102、所述第三安装台103和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形成所述第二输送区120,即所述第二安装台102、所述第三安装台103和所述第四安装台104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输送区120,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形成所述第二重叠区150,即第四安装台104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重叠区150;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和所述第五安装台105形成所述第三输送区130,即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和所述第五安装台105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输送区130。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台101、第二安装台102、第三安装台103、第四安装台104和第五安装台105,能够方便形成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以及能够转变物料输送方向的第一重叠区140和第二重叠区150。
为了使得第一安装台101、第二安装台102、第三安装台103、第四安装台104和第五安装台105形成的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能够输送物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台101上的第一轮组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台102上的第二轮组4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台103上的第三轮组500、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台104上的第四轮组600和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台105上的第五轮组700;所述第一轮组300和所述第二轮组400用于沿第一方向S1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轮组400、所述第三轮组500和所述第四轮组600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四轮组600和所述第五轮组70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输送所述物料。这样,通过第一轮组300和第二轮组400形成第一输送区110,用于沿第一方向S1输送物料,第二轮组400、第三轮组500和第四轮组600形成第二输送区120,用于沿第二方向S2输送物料,第四轮组600和第五轮组700形成第三输送区130,用于沿第一方向S1输送物料。
为了便于第一扫描器210、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和第四扫描器240能够完整扫描到待检测玻璃的各个侧边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器21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101和所述第二安装台102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扫描器22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台102和所述第三安装台103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扫描器230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台103和所述第四安装台104的连接位置,所述第四扫描器240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和所述第五安装台105的连接位置。这样,待检测玻璃从第一安装台101运动到第二安装台102的过程中,待检测玻璃的一个侧边面会完整经过第一扫描器210的扫描范围,同理第二扫描器220、第三扫描器230和第四扫描器240也能完整扫描待检测玻璃的其他侧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台10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一轮组300,第二安装台102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轮组400,第三安装台103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三轮组500,第四安装台104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四轮组600,第五安装台105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五轮组700,所述第一安装台101、所述第二安装台102、所述第三安装台103、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和所述第五安装台105的上表面分别大于待检测玻璃的正面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待检测玻璃经过两个安装台之间的扫描器时,待检测玻璃对应的侧边面能够被对应的扫描器完整扫描检测。
为了能够带动待检测玻璃在靠近对应的扫描器的位置前进从而便于扫描器更准确地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侧边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边缘111包括第一到位边缘111a,所述第一安装台101具有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所述第二侧边缘121包括第二到位边缘121a,所述第二安装台102具有与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垂直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所述第三侧边缘122包括第三到位边缘122a,所述第三安装台103具有与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平行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所述第四侧边缘131包括第四到位边缘131a,所述第四安装台104具有与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平行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131a;所述第二轮组40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处,所述第四轮组600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S1所述物料至所述第四到位边缘131a处;所述第一轮组300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所述第三轮组500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这样,通过第一轮组300带动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而后再通过第一轮组300带动待检测玻璃沿第一方向S1运动直至待检测玻璃由第一安装台101进入第二安装台102,此过程中,待检测玻璃经过第一扫描器210时,其非常靠近第一扫描器210,从而便于第一扫描器210准确地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一个侧边面;而后,在待检测玻璃开始进入第二安装台102时,待检测玻璃在第一轮组300和第二轮组400的共同带动下沿第一反向运动,直至待检测玻璃完全位于第二安装台102上,第二轮组400继续带动待检测玻璃沿第一反向运动,直至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二到位边缘121a处,再通过第二轮组400和第三轮组500带动待检测玻璃经过第二扫描器220,使得第二扫描器220完整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另一个侧边面;再然后,第三轮组500还能带动待检测玻璃从第二到位边缘121a处逐渐运动到第三到位边缘122a的位置,而后在第三轮组500和第四轮组600的带动下贴近第三扫描器230前进,而后在第四轮组600的带动下到达第四到位边缘131a的位置,而后在第四轮组600和第五轮组700的带动下贴近第四扫描器240前进,从而通过上述的各个轮组的作用,便于各个扫描器更准确地扫描检测待检测玻璃的对应的侧边面。
为了能够准确判断待检测玻璃是否到位以及能够在待检测玻璃到位后开启对应的扫描器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810,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设有第二到位传感器820,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设有第三到位传感器830,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131a设有第四到位传感器840,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四到位边缘131a处;所述检测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810、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820、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830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84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器210、所述第二扫描器220、所述第三扫描器230和所述第四扫描器24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通过在第一到位边缘111a、第二到位边缘121a、第三到位边缘122a和第四到位边缘131a分别对应设置了第一到位传感器810、第二到位传感器820、第三到位传感器830和第四到位传感器840,可以自动判断待检测玻璃到位,从而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对应的扫描器的开启,从而对待检测玻璃对应的侧边面进行扫描检测。
为了更有效实现感应待检测玻璃到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810、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820、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830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840分别为接触传感器,这样当待检测玻璃触碰到对应的到位传感器,对应的到位传感器就能接收到反馈,而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而后控制对应的扫描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810、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820、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830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840分别包括多个导向定位轮801;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810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820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830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840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导向轮作为接触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控制器,导向轮又可以起到对待检测玻璃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使得待检测玻璃可以沿第一方向S1直线运动或者沿第二方向S2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S1垂直,还与所述第二方向S2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缘111的其他位置也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所述第二侧边缘121的其他位置也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所述第三侧边缘122的其他位置也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所述第四侧边缘131的其他位置也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801。这样待检测玻璃在整个第一输送区110、第二输送区120和第三输送区130中的输送过程中都被导向定位轮801限位和导向,使得待检测玻璃的运动更加准确。
为了带动待检测装置10依次通过第一运输区、第二运输区和第三运输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轮组3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S2的滚轮900;所述第二轮组4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S2的滚轮900,所述第二轮组400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S1的滚轮900;所述第三轮组5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S1的滚轮900;所述第四轮组6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S1的滚轮900,所述第四轮组600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S2的滚轮900。这样,通过上述的各滚轮900,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沿第一方向S1运动,再沿第二方向S2运动,再沿第一方向S1运动,使得待检测玻璃依次通过第一运输区、第二运输区和第三运输区。
为了实现第一轮组300带动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以及实现第三轮组500带动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3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S1的滚轮900;所述第三轮组5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S2的滚轮900。这样,第一轮组300包括了轴线沿第一方向S1的滚轮900,从而滚轮900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沿第二方向S2的反方向垂直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同理,第三轮组500包括了轴线沿第二方向S2的滚轮900,从而滚轮900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沿第一方向S1的反方向垂直到达第二到位边缘121a处。
为了实现第一轮组300带动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以及实现第三轮组500带动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3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S2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S1成锐角的滚轮900;所述第三轮组500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S1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S2成锐角的滚轮900。这样,第一轮组300包括了轴线与第一方向S1成锐角的滚轮900,从而滚轮900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沿斜线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即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在靠近第一到位边缘111a的同时,又使得待检测玻璃具有沿第一方向S1的位移,便于快速到达第一扫描器210,同理,第三轮组500包括了轴线与第二方向S2成锐角的滚轮900,从而滚轮900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沿斜线到达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即可以带动待检测玻璃在靠近第三到位边缘122a的同时,又使得待检测玻璃具有沿第二方向S2的位移,便于快速到达第三扫描器2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900为麦克纳姆轮,这样使得滚轮900可以更为自由地带动待检测玻璃运动,可以自由转变方向,从而可以更好地调整待检测玻璃的前进方向,以及控制待检测玻璃到达第一到位边缘111a处或者到达第三到位边缘122a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器210的扫描面与所述第一到位边缘111a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所述第二扫描器220的扫描面与所述第二到位边缘121a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所述第三扫描器230的扫描面与所述第三到位边缘122a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所述第四扫描器240的扫描面与所述第四到位边缘131a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例如,第一扫描器210和第一到位边缘111a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扫描器220和第二到位边缘121a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扫描器230和第三到位边缘122a的夹角为钝角,第四扫描器240和第四到位边缘131a的夹角为钝角。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具有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输送区、第二输送区和第三输送区,所述第二输送区和所述第一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三输送区和所述第二输送区重叠形成第二重叠区;
所述第一输送区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输送区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三输送区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扫描器、第二扫描器、第三扫描器和第四扫描器;所述第一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区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三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区的第三侧边缘,所述第四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三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相对,所述第四侧边缘与所述第三侧边缘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五扫描器,所述第五扫描器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台、第二安装台、第三安装台、第四安装台和第五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一输送区,所述第二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二输送区,所述第四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二重叠区;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形成所述第三输送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的第一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台上的第二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的第三轮组、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台上的第四轮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台上的第五轮组;
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所述第二轮组、所述第三轮组和所述第四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物料,所述第四轮组和所述第五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台和所述第三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扫描器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的连接位置,所述第四扫描器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台和所述第五安装台的连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第一到位边缘,所述第一安装台具有所述第一到位边缘;所述第二侧边缘包括第二到位边缘,所述第二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垂直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所述第三侧边缘包括第三到位边缘,所述第三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平行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所述第四侧边缘包括第四到位边缘,所述第四安装台具有与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平行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
所述第二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处,所述第四轮组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物料至所述第四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一轮组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三轮组还用于输送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边缘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一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二到位边缘设有第二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二到位边缘处;所述第三到位边缘设有第三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三到位边缘处;所述第四到位边缘设有第四到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到达所述第四到位边缘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器、所述第二扫描器、所述第三扫描器和所述第四扫描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为接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分别包括多个导向定位轮;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四到位传感器的多个所述导向定位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二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二轮组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四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四轮组还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滚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锐角的滚轮;所述第三轮组包括至少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成锐角的滚轮。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麦克纳姆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设有透射光源,所述透射光源位于所述第五扫描器的下方。
CN202111483043.6A 2021-12-07 2021-12-07 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4184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3043.6A CN114184617A (zh) 2021-12-07 2021-12-07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3043.6A CN114184617A (zh) 2021-12-07 2021-12-07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4617A true CN114184617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3043.6A Pending CN114184617A (zh) 2021-12-07 2021-12-07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461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5401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インライン基板検査装置の光学系校正方法及びインライン基板検査装置
CN102218406A (zh) * 2011-01-04 2011-10-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手机外壳缺陷智能检测装置
CN106670116A (zh) * 2017-01-24 2017-05-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磁性材料检测及分拣装置
JP2018510338A (ja) * 2015-03-05 2018-04-12 グラステ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板取得及び位置決めシステム
CN110596135A (zh) * 2018-05-25 2019-12-20 上海翌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片状玻璃边缘瑕疵检测装置
CN110809731A (zh) * 2017-04-14 2020-02-1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10775278U (zh) * 2019-10-21 2020-06-16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传送检测装置及生产系统
CN111774315A (zh) * 2020-07-27 2020-10-16 深圳市微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检测装置
CN113173374A (zh) * 2021-04-19 2021-07-27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化缓冲输送系统
CN113218323A (zh) * 2020-12-16 2021-08-06 格创东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5401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インライン基板検査装置の光学系校正方法及びインライン基板検査装置
CN102218406A (zh) * 2011-01-04 2011-10-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手机外壳缺陷智能检测装置
JP2018510338A (ja) * 2015-03-05 2018-04-12 グラステ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板取得及び位置決めシステム
CN106670116A (zh) * 2017-01-24 2017-05-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磁性材料检测及分拣装置
CN110809731A (zh) * 2017-04-14 2020-02-1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0596135A (zh) * 2018-05-25 2019-12-20 上海翌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片状玻璃边缘瑕疵检测装置
CN210775278U (zh) * 2019-10-21 2020-06-16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传送检测装置及生产系统
CN111774315A (zh) * 2020-07-27 2020-10-16 深圳市微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轴承检测装置
CN113218323A (zh) * 2020-12-16 2021-08-06 格创东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机
CN113173374A (zh) * 2021-04-19 2021-07-27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化缓冲输送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永: "《基于光栅投影的玻璃缺陷在线检测技术》", 30 June 2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878B (zh) 面板檢測裝置及檢測面板的方法
CN204308364U (zh) 一种线路板焊点缺陷自动检测维修装置
CN110694922A (zh) 一种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设备
CN106525869B (zh) 玻璃边部缺陷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KR101720008B1 (ko) 제품의 분류 장치
KR101954416B1 (ko) 검사 장치
CN112881411B (zh) 一种aoi自动光学无损检测设备
CN211148402U (zh) 一种遮光胶尺寸及外观双工位检测机
CN108982519B (zh) 玻璃舌片焊接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551606A (zh) 一种平板电脑底板尺寸离线检测装置
CN209858453U (zh) 一种液晶面板检查机
KR20160148339A (ko) 윈도우 글라스 검사장치
CN112748119B (zh) 一种aoi光学测试机的扫描检测平台
CN114184617A (zh) 检测装置
CN209927749U (zh) 一种在线双轨全自动光学检测仪
CN210847221U (zh) 一种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设备
JP4479073B2 (ja)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
KR101610316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검사장치
CN211937965U (zh) 一种矽钢片自动检测与分拣装置
KR100676071B1 (ko) 백라이트유닛의 이송용 트레이 자동 이송시스템
JP5418983B2 (ja) 矩形板状物の割れ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KR20040047062A (ko) 스테이지 방식을 갖는 다목적 광학 검사용 디스플레이패널 이송장치
CN112083010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焊面检测装置
CN109078863B (zh) 一种光学检测设备
CN213996814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外观检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