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3980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3980A
CN114183980A CN202110723485.7A CN202110723485A CN114183980A CN 114183980 A CN114183980 A CN 114183980A CN 202110723485 A CN202110723485 A CN 202110723485A CN 114183980 A CN114183980 A CN 114183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machine chamber
chamber
refrigerator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3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本修平
早川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83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3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冰箱,改善机械室内部的配置。具备:冰箱主体;机械室,设置在冰箱主体的后方且外部;冷却器,设置于冰箱主体,生成对储藏室内冷却的冷气;蒸发皿,设置在机械室内,承接因冷却器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并使其蒸发;压缩机,设置于机械室,压缩在冷却器内蒸发的制冷剂;及吸管,将冷却器与压缩机连接,使从冷却器出来的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吸管在机械室内具有:上游部,在机械室左右方向上的靠与压缩机相反侧的位置且机械室的靠后侧的位置被引入到机械室内,朝机械室的前侧延伸;中游部,与上游部相连,在机械室前后方向的靠前侧的位置朝机械室左右方向的压缩机侧延伸;及下游部,与中游部相连,朝机械室的后侧延伸并与压缩机连接。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冰箱设置有对由压缩机、冷却器等构成的箱内进行冷却的制冷循环。例如,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冰箱的背面下部设置机械室,在该机械室收纳压缩机、制冷剂的配管、在内部承接在冷却器上结霜的水分并通过在机械室产生的热使其蒸发的蒸发皿等。
但是,关于机械室内部的管等的配置,未作充分的研究,还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19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一种改善了机械室内部的配置的冰箱。
实施方式的冰箱具备:冰箱主体,在内部具有储藏室;机械室,设置在上述冰箱主体的后方且为外部;冷却器,设置于上述冰箱主体,生成对上述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气;蒸发皿,设置在上述机械室内,承接因上述冷却器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并使其蒸发;压缩机,设置于上述机械室,对在上述冷却器内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吸管,将上述冷却器与上述压缩机连接,使从上述冷却器出来的制冷剂向上述压缩机流动。上述吸管在上述机械室内具有:上游部,在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上的靠与上述压缩机相反侧的位置且为上述机械室的靠后侧的位置被引入到上述机械室内,朝向上述机械室的前侧延伸;中游部,与上述上游部相连,在上述机械室的前后方向的靠前侧的位置朝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的上述压缩机侧延伸;以及下游部,与上述中游部相连,朝上述机械室的后侧延伸并与上述压缩机连接。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改善了机械室内部的配置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附近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基座部的俯视图。
图6是概要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顶棚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卸下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顶棚部而表示的俯视图。
图8是卸下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侧壁部而表示的右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沿着图6的X9-X9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沿着图6的X10-X10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放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溢水部的附近的沿着图6的X11-X11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概要结构的后视图。
图14是卸下顶棚部而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冰箱;11:冰箱主体;12:冷藏室(储藏室);13:蔬菜室(储藏室);14:冷冻室(储藏室);15:冷却器室;16:机械室;17:压缩机;172:吸入口;173:排出口;18:毛细管;19:冷却器;30:外箱;31:内箱;32:隔热部件;33:侧部隔热壁;34:背部隔热壁;35:顶棚部隔热壁;36:底部隔热壁;40:顶棚部;401:第1顶棚部;402:第2顶棚部;41:前壁部;42:侧壁部;43:蒸发皿;431:溢水部;45:斜面部;451:第1斜面部;452:第2斜面部;50:基座部;51:底面;52:立起部;53:凹部;54:蒸发皿载置部;60:吸管;61:上游部;611:倾斜部;62:中游部;63:下游部;70:蒸发管;71:散热管;80:冷凝器;801:流入侧连接管;802:流出侧连接管;81: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另外,对各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1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冰箱10构成为在前面开口的纵长的矩形状的冰箱主体11内具有多个储藏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冰箱10的开口侧设为冰箱10的前侧,与开口相反侧设为冰箱10的后侧。此外,将冰箱10以图1的姿势设置在地板面的情况下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设为冰箱10的上下方向。此外,将从前侧观察图1的冰箱10的情况下的左右方向设为冰箱10的左右方向。另外,对于冰箱10,将各储藏室的内侧称作冰箱10的箱内,将各储藏室的外侧称作箱外。
如图1所示,冰箱10将冰箱主体11作为主体而构成。冰箱主体11由前面开口的箱体构成,具有隔热性。冰箱主体11作为用于储藏食品等的储藏物的多个储藏室,例如具有冷藏室12、蔬菜室13以及冷冻室14。冷藏室12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最上部。蔬菜室13设置在冷藏室12的下方。冷冻室14设置在蔬菜室13的下方、即冰箱主体11的最下部。
另外,图1所示的冰箱10的结构是一例,储藏室的数量、种类以及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例如,也可以将制冰室、小冷冻室等设置在蔬菜室13与冷冻室14之间或者冷藏室12与蔬菜室13之间。此外,也可以在冷藏室12的下方设置冷冻室14,在冷冻室14的下方、即冰箱主体11的最下部设置蔬菜室13。
冷藏室12以及蔬菜室13均是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其箱内例如被维持在1~4℃的正温度带。冷藏室12与蔬菜室13之间由不需要隔热性的未图示的非隔热分隔壁上下分隔。冷冻室14是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其箱内例如被维持在-10℃~-20℃的负温度带。关于蔬菜室13与冷冻室14之间,虽然详细情况未图示,但由具有隔热性的隔热分隔壁分隔。另外,冷藏室12与蔬菜室13之间也可以由具有隔热性的隔热分隔壁分隔。
冰箱10具备冷藏室门121、蔬菜室门131以及冷冻室门141。冷藏室门121例如是左右对开的铰链开闭式的门,对冷藏室12的开口进行开闭。蔬菜室门131以及冷冻室门141均是抽屉式,分别对蔬菜室13以及冷冻室14的开口进行开闭。
如图1所示,冰箱10还具备冷却器室15以及机械室16。冷却器室15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内部的背面侧下部。在该情况下,冷却器室15设置在从冷冻室14的上部到蔬菜室13的下部的里部。机械室16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后方且为外部。在该情况下,机械室16例如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后方且为下方。另外,机械室16也可以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后方且为上方。
如图2所示,冰箱10具备具有对各储藏室进行冷却的功能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使制冷剂循环,使其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由此产生对各储藏室12、13、14进行冷却的冷气。制冷循环按照制冷剂的流动顺序,将压缩机17、毛细管18、作为蒸发器的冷却器19连接成环状而构成。压缩机17设置在冰箱主体11外部此时为机械室16内部,对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毛细管18是制冷剂的节流膨胀机构的一种,在将通过散热而成为常温高压的液状的制冷剂输送至冷却器19之前,使其成为低压以便容易蒸发。冷却器19通过在内部流动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夺取周围空气的热而蒸发,生成对储藏室12、13、14进行冷却的冷气。
如图1所示,冰箱10还具有送风风扇21以及管道22。送风风扇21设置在冷却器19的下游,将由冷却器19生成的冷气吹送到各储藏室12、13、14。在该情况下,送风风扇21设置在冷却器室15的上部。管道22将冷却器室15与冷藏室12以及冷冻室14连接,将冷却器19生成的冷气供给至冷藏室12与冷冻室14。在冷藏室12与蔬菜室13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通风孔,通过冷藏室12后的冷气通过蔬菜室13返回到冷却器室15。
如图1所示,冰箱主体11构成为在钢板制的外箱30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31之间具有隔热部件32。外箱30构成冰箱主体11的外侧的面。内箱31构成冰箱主体11的内侧的面,在内部具有储藏室12、13、14。隔热部件32例如也可以是发泡隔热材、真空隔热面板。
冰箱主体11能够分割成多个隔热壁、此时为图3所示的左右的侧部隔热壁33、图1中分别示出的背部隔热壁34、顶棚部隔热壁35以及底部隔热壁36,通过组合隔热壁33、34、35、36而构成为箱状。侧部隔热壁33是构成冰箱主体11的左右的侧面的隔热壁。背部隔热壁34是构成冰箱主体11的后侧的面的隔热壁。顶棚部隔热壁35是构成冰箱主体11的上侧的面的隔热壁。底部隔热壁36是构成冰箱主体11的下侧的面的隔热壁。
如图1所示,底部隔热壁36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台阶。该台阶的前方低、后方高。底部隔热壁36的较低一方的面形成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最下部的储藏室的底部。在该情况下,底部隔热壁36的较低一方的面形成冷冻室14的底部。底部隔热壁36的较高一方的面位于机械室16的上方。此外,将底部隔热壁36的较低一方的面与较高一方的面连接且朝上方延伸的部分位于机械室16的前方。
如图3所示,机械室16具有顶棚部40、前壁部41以及左右的侧壁部42。顶棚部40构成机械室16的上部侧的壁。顶棚部40将机械室16与冷却器室15分隔开。即,顶棚部40形成外箱30中与底部隔热壁36的较高一方相应的面。前壁部41构成机械室16的前部侧的壁。前壁部41将机械室16与冰箱主体11的箱内此时为冷冻室14分隔开。即,前壁部41形成外箱30中与将底部隔热壁36的较低一方的面和较高一方的面连接的部分相应的面。左右的侧壁部42构成机械室16的左右的壁部。机械室16形成背面侧开放的空间。
如图4等所示,机械室16还具有基座部50。基座部50设置在机械室16的底部,在其上载置压缩机17。如图5所示,基座部50形成为俯视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基座部50具有底面51、立起部52、凹部53以及蒸发皿载置部54。底面51呈俯视大致矩形的板状延伸而形成基座部50的主体。立起部52通过将基座部50的底面51的背面侧的缘部朝上方立起而形成。立起部52具有加强基座部50的强度的功能。
凹部53和蒸发皿载置部54分别使底面51朝下方凹陷而形成。即,凹部53与蒸发皿载置部54距地板面的高度比底面51低。凹部53与蒸发皿载置部54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此时为左右方向上排列。此外,凹部53与蒸发皿载置部54在背面侧的一部分相连。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部53与蒸发皿载置部54也可以在背面侧的一部分不相连。压缩机17载置在凹部53上。在该情况下,压缩机17经由支承部55支承于凹部53,该支承部55设置在凹部53上且为在压缩机17的下部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四角。凹部53的中央部即压缩机17的正下方部分比凹部53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深。即,凹部53的中央部距地板面的高度比凹部53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距地板面的高度低。凹部53除了具有支承压缩机17的功能之外,如下所述,具有承接并贮存除霜水等的功能。
如图3所示,机械室16还具有蒸发皿43以及导水管44。蒸发皿43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容器状。蒸发皿43载置在蒸发皿载置部54上。蒸发皿43具有如下功能:在内部承接附着于冷却器19的霜融化而产生的除霜水,利用在机械室16产生的热使其蒸发。导水管44形成为管状,从顶棚部40下垂地设置在蒸发皿43的上方。导水管44具有将除霜水从冷却器室15引导至蒸发器的功能。
蒸发皿43的缘部以从下部到上部朝向蒸发皿43的外部扩展的方式倾斜。即,蒸发皿43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蒸发皿43的底面的面积。因此,在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侧缘部,蒸发皿43的上部在俯视下与凹部53重叠。
如图7、图11所示,蒸发皿43具有溢水部431。溢水部431设置在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侧缘部。即,溢水部431设置在凹部53的上方且为在俯视下与凹部53重叠的位置。溢水部431贯通蒸发皿43的侧缘部而形成,具有使贮存于蒸发皿43的水溢出到凹部53的功能。在该情况下,溢水部431通过将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侧缘部的上部的一部分切成例如矩形而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溢水部431也可以形成为在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侧缘部的上部的一部分加入一个或者多个裂缝的狭缝形状。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溢水部431也可以形成为贯通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侧缘部的上部的一部分的孔部。
如图6等所示,机械室16的顶棚部40具有第1顶棚部401以及第2顶棚部402。第1顶棚部401设置于在俯视下至少一部分与压缩机17重叠的位置。第2顶棚部402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分别设置在第1顶棚部401的两侧。即,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上,从一端朝向另一端,按照第2顶棚部402、第1顶棚部401、第2顶棚部402的顺序排列设置。
如图8~图10等所示,第1顶棚部401的前侧端部位于比第2顶棚部402的前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即,第1顶棚部401的前侧端部距地板面的高度设定为比第2顶棚部402的前侧端部距地板面的高度高。第1顶棚部401的背面侧端部位于与第2顶棚部402的前侧端部相同的高度。即,第1顶棚部401的背面侧端部距地板面的高度设定为与第2顶棚部402的背面侧端部距地板面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第1顶棚部401与第2顶棚部402之间平滑地相连的过渡部40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过渡部403,而将第1顶棚部401与第2顶棚部402直接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7设置在比第1顶棚部40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靠一方的端部侧的位置。此外,导水管44的上端部设置在第1顶棚部40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下端部延伸至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的缘部的附近。
如图6、图8~图10所示,顶棚部40还具有斜面部45。斜面部45靠顶棚部40的背面侧即机械室16的开放面侧设置,即从顶棚部40与前壁部41的接合部分离地设置。斜面部45使顶棚部40从前面侧到背面侧即开放面侧朝上升的方向倾斜。即,顶棚部40的至少一部分从前面侧到背面侧即开放面侧朝上升的方向倾斜。因此,机械室16中从背面侧的底面51到顶棚部40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大于从前面侧的底面51到顶棚部40的高度尺寸。
斜面部45具有第1斜面部451以及第2斜面部452。第1斜面部451设置在第1顶棚部401,使第1顶棚部401从前面侧到背面侧即开放面侧朝上升的方向倾斜。第2斜面部452设置在第2顶棚部402,使第2顶棚部402从前面侧到背面侧即开放面侧朝上升的方向倾斜。
在该情况下,第1斜面部451的前侧端部位于比第2斜面部452的前侧端部靠背面侧的位置。即,第1斜面部451的下端部位于比第2斜面部452的下端部靠背面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部451的前侧端部在侧视下位于与压缩机1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大致对应的位置。第2斜面部452的前侧端部在侧视下位于比压缩机1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靠前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2斜面部452的前侧端部的位置在侧视下与设置在压缩机17的前侧的支承部55的位置大致对应。
此处,在基座部50的后缘部具有立起部52,因此,机械室16的开放面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比底面51与顶棚部40的后方侧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但是,随着斜面部45的倾斜,从底面51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高度尺寸从机械室16的前方朝向后方而增加。因此,如图9所示,从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1即机械室16的开放面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被确保为与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顶棚部40此时为第1顶棚部401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相同的程度。例如,从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1设定为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顶棚部40此时为第1顶棚部401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的85%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1设定为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顶棚部40此时为第1顶棚部401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的90%以上。
在该情况下,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例如是指,与压缩机17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俯视下重叠的部分的、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此外,在该情况下,从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1可以不在机械室16的整个宽度方向上恒定,例如可以指,至少从与压缩机17在后视下重叠的部分的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设定为与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相同的程度。即,可以指,在相对于冰箱10放入或者取出压缩机17时,从压缩机17通过的部分的立起部52的上部到顶棚部40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设定为与从压缩机17的下表面到设置压缩机17的部分的第1顶棚部401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L2相同的程度。
第1斜面部451的背面侧端部和第2斜面部452的背面侧端部均与顶棚部40的背面侧端部一致。即,第1斜面部451的上端部和第2斜面部452的上端部与顶棚部40的背面侧的端部即开放面侧端部一致。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部451的背面侧端部和第2斜面部452的背面侧端部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设定在比顶棚部40的背面侧端部靠前方的位置。即,顶棚部40的背面侧端部也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此外,如图8~图10所示,第2斜面部452的倾斜角度设定得大于第1斜面部451的倾斜角度。即,第2斜面部452与第1斜面部451相比,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均设定得更长。因此,整体上存在第1顶棚部401比第2顶棚部402朝上方突出地设置的倾向。
如图1、图8~图10所示,形成内箱31的底部隔热壁36的部分中与形成外箱30的顶棚部40以及前壁部41的部分对置的部分的一部分,从前面侧向背面侧朝上升的方向倾斜。内箱31在左右的侧面具有轨道安装部311。在轨道安装部311设置有未图示的轨道。轨道用于沿着前后方向使设置成能够从设置于冰箱10的最下层的储藏室此时为冷冻室14拉出的壳体滑动。轨道安装部311比设置在冰箱10的最下层的储藏室此时为冷冻室14的后端部朝后方突出。如图3所示,各轨道安装部311的后端部设置在与左右的第2顶棚部402对置的位置。并且,内箱31的与第1顶棚部401对置的部分比内箱31的与第2顶棚部402对置的部分朝上方突出地设置。因此,设置在内箱31与顶棚部40之间的隔热部件32的厚度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上维持大致恒定。
如图2、图3等所示,冰箱10还具备吸管60。吸管60从冷却器室15延伸到机械室16,将冷却器19与压缩机17连接,形成从冷却器19流出的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7的制冷剂流路。
如图3等所示,压缩机17具有吸入口171以及排出口172。吸入口171是供制冷剂朝压缩机17流入的入口。排出口172是供制冷剂从压缩机17流出的出口。吸入口171与排出口172位于压缩机17的相同侧的面。在该情况下,吸入口171与排出口172位于压缩机17的蒸发皿43侧即机械室16的中央部侧。此外,吸入口171与排出口172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压缩机17的背面侧即机械室16的开放面侧。
如图7等所示,吸管60在机械室16的内部具有上游部61、中游部62以及下游部63。上游部61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而位于中游部62的上游侧。下游部63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而位于中游部62的下游侧,并与压缩机17的吸入口171连接。中游部62设置在上游部61与下游部63之间,将上游部61与下游部63连接。
上游部61从冷却器室15绕过顶棚部40引入机械室16。在该情况下,上游部61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从靠与压缩机17相反侧的位置引入。此外,上游部61在机械室16的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从靠背面侧即开放面侧的位置引入。引入到机械室16的上游部61朝向机械室16的前侧延伸。
在本说明书中,吸管60、蒸发管70延伸的方向与在各管60、70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一致。即,例如朝向机械室16的前侧延伸意味着在管60、70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从机械室16的后侧朝向前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朝向机械室16的前侧或者后侧延伸,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意味严格来说仅为前后方向即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还意味着方向矢量的朝向前后方向的分量大于朝向左右方向的分量。以下,对于其他方向也同样。
中游部62与上游部61的下游侧端部即前端部相连。中游部62在机械室16的前后方向的靠前侧的位置,朝机械室16的左右方向的压缩机侧延伸。中游部62距前壁部41的位置例如为机械室16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1/2以下、1/3以下或者1/5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游部62距前壁部41的位置为机械室16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尺寸的1/5以下。此外,中游部62在蒸发皿43的前缘部的上方大致沿着蒸发皿43的前缘部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游部62通过在侧视下比蒸发皿43的前缘部的最前侧的部分靠蒸发皿43的中心侧地设置。中游部62在俯视下从蒸发皿43的靠压缩机17的相反侧缘部的部分延伸至压缩机17侧缘部。
下游部63与中游部62的下游侧端部即压缩机17侧端部相连。下游部63朝向机械室16的后方延伸,并与吸入口171连接。在该情况下,下游部63设置成沿着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缘部延伸。下游部63在俯视下通过蒸发皿43的压缩机17侧缘部的附近地设置。如图7所示,下游部63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在俯视下位于蒸发皿43的内侧。
如图7所示,吸管60在机械室16内部配置成朝后方开放的U字状。即,吸管60在蒸发皿43的左右侧以及前侧的外缘部附近布线以便避开蒸发皿43的中央部分。因此,在蒸发皿43的上方确保作业者容易从冰箱10的外部此时为背面侧访问的空间S1。
如图4、图10所示,上游部61具有倾斜部611。倾斜部611从机械室16的后方侧朝向前侧下降倾斜。即,倾斜部611沿着制冷剂的流动下降倾斜。在俯视下,倾斜部611位于与蒸发皿43重叠的位置。倾斜部611的前方侧端部即下游侧端部设置在倾斜部611中最低的位置。进而,倾斜部611的前方侧端部即下游侧端部设置在吸管60中最低的位置。倾斜部611位于比蒸发皿43的外缘部的上部靠上方的位置。即,吸管60在械室16内部位于比蒸发皿43靠上方的位置。
上游部61在倾斜部611的下游部分朝向前方上升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部61在倾斜部611的下游部分朝向水平方向前方延伸,之后朝向前方上升倾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朝向水平方向前方延伸的部分。
如图2、图3等所示,冰箱10还具备蒸发管70。蒸发管70与压缩机17相连,在内部通过从压缩机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蒸发管70通过制冷剂的热促进贮存于蒸发皿43的除霜水的蒸发。蒸发管70的上游侧与压缩机17的排出口172连接。蒸发管70在比与排出口172的连接部分靠下游的位置通过蒸发皿43的内侧。并且,在蒸发皿43的内侧以蛇行的方式布线。在该情况下,蒸发管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蒸发皿43的外缘部的上部靠下方的位置。通过蒸发皿43的内侧后的蒸发管70,之后与散热管71连接。虽然详细情况未图示,但散热管71具有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对通过散热管71内的制冷剂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散热管71被引导至机械室16的外部,在冰箱主体11的外箱30与内箱31之间布线后与毛细管18连接。
此处,在冰箱等的家电产品的领域中,一旦制作了模具,就会一边小幅度改变设计一边多年使用相同的模具。即,有时一边使用相同的模具一边追加或者更换结构。此外,例如从材料费的观点出发,吸管越短越好。即,从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被引入到机械室的吸管以最短距离即通过机械室的靠后方侧的位置与压缩机相连。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想要在机械室内部追加新的结构,吸管也会成为妨碍,难以追加新的结构。
与此相对,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冰箱10具备冰箱主体11、机械室16、冷却器19、蒸发皿43、压缩机17以及吸管60。冰箱主体11在内部具有储藏室12、13、14。机械室16设置在冰箱主体11的背面侧且为外部。冷却器19设置在冰箱主体11,生成对储藏室12、13、14内进行冷却的冷气。蒸发皿43设置在机械室16内,具有承接因冷却器19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并使其蒸发的功能。吸管60将冷却器19与压缩机17连接,使从冷却器19出来的制冷剂朝压缩机17流动。
吸管60具有上游部61、中游部62以及下游部63。上游部61在机械室16内,在机械室16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靠与压缩机17相反侧的位置且为机械室16的靠后侧的位置被引入到机械室16内,朝向机械室16的前侧延伸。中游部62与上游部61相连,在机械室16的前后方向的靠前侧的位置朝机械室16的左右方向的压缩机17侧延伸。下游部63与中游部62相连,朝机械室16的后侧延伸并与压缩机17连接。
换言之,吸管60在机械室16内配置成朝后方开放的U字状。据此,在吸管60的内侧确保容易从后方即冰箱10的外部访问的空间S1。因而,能够在该空间S1中之后追加冰箱10的设计时未设想的结构部件、例如压缩机17用的冷却风扇、冷凝器等。因此,制造者能够使用相同的模具,并根据需要追加新的结构部件而使冰箱的性能提高。即,容易长年使用相同的模具,因此,既经济又有助于节能。
此处,机械室16内的温度由于压缩机17的运行而容易上升。机械室16内的温度至少为0度以上。另一方面,上游部61的温度由于从冷却器19流出的低温制冷剂在上游部61内部流动,所以变得比机械室16内的温度低。因此,容易在上游部61附着结露水。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上游部61具有在俯视下位于蒸发皿43的内侧且从机械室16内的后侧朝向前侧下降倾斜的倾斜部611。
据此,附着于上游部61的结露水容易沿着倾斜部611落下到蒸发皿43。因此,结露水容易在蒸发皿43中与除霜水一起被蒸发管70加热而蒸发。
此处,根据冰箱10的运行状况、设置环境,产生大量的除霜水、结露水,蒸发皿43有可能变满。在该情况下,当从蒸发皿43溢出的水溢出到冰箱10的外部即室内时,地板面被弄湿,如果在没有注意到的状态下放置,则地板面有可能腐蚀等。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冰箱10还具备基座部50,该基座部50构成机械室16的底部,在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上供压缩机17和蒸发皿43排列载置。基座部50具有凹部53。凹部53具有位于压缩机17的下方且俯视与压缩机17重叠的区域,相比周围朝下方凹陷而形成,能够贮存水。蒸发皿43具有溢水部431。溢水部431设置在凹部53的上方且在俯视下为与凹部53重叠的位置,贯通蒸发皿43的侧缘部而形成,具有使贮存于蒸发皿43的水溢出的功能。
据此,即使蒸发皿43变满,通过溢水部431而溢出的水流到凹部53内而被贮存。因此,能够减小水溢出到冰箱10的外部而弄湿地板面的可能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也参照图12~图14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冰箱10还具备冷凝器80以及冷却风扇81。如图12所示,冷凝器80构成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设置在压缩机17与毛细管18之间。冷凝器80对从压缩机17流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状的制冷剂散热,成为中温高压液体状。如图13、图14所示,冷凝器80在机械室16内设置在蒸发皿43的上方。冷凝器80具有流入侧连接管801以及流出侧连接管802。流入侧连接管801是冷凝器80的制冷剂入口,与蒸发管70连接。流出侧连接管802是冷凝器80的制冷剂出口。流出侧连接管802与散热管71连接。
冷却风扇81在机械室16内设置在蒸发皿43的上方。在该情况下,冷却风扇81设置在压缩机17与冷凝器80之间。冷却风扇81具有对压缩机17进行冷却的功能。
在该情况下,吸管60通过冷凝器80以及冷却风扇81的前侧到达压缩机17。即,中游部62通过冷凝器80以及冷却风扇81的前侧沿着机械室16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冷凝器80和冷却风扇81中的任意一方。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吸管60通过冷凝器80和冷却风扇81中的任意一方的前侧到达压缩机17。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排列设置多个例如两个冷凝器80。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吸管60通过多个冷凝器80以及冷却风扇81的前侧到达压缩机17。
此外,蒸发管70从压缩机17的排出口172延伸,通过蒸发皿43的内侧即比蒸发皿43的外缘部上部低的位置,之后,从蒸发皿43的与压缩机17相反侧的端部朝蒸发皿43的上方延伸。之后,蒸发管70通过机械室16的靠前侧的部分与冷凝器80连接。在蒸发皿43的上方,在冷凝器80的与压缩机17相反侧设置有作业者容易从机械室16的外部访问的空间S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14所示,流入侧连接管801和流出侧连接管802均设置在冷凝器80的背面侧。因此,蒸发管70与流入侧连接管801的接合部位于冷凝器80的机械室16的背面侧。即,蒸发管70在通过机械室16的靠前侧的位置之后,在冷凝器80的旁边朝向背面侧延伸。流出侧连接管802与蒸发管70的接合部分位于机械室16的靠背面侧的部分。蒸发管70之后朝上方延伸并离开机械室16。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流入侧连接管801和流出侧连接管802也可以均设置在冷凝器80的前侧。在该情况下,蒸发管70与流入侧连接管801的接合部也可以位于冷凝器80的靠机械室16的前侧。此外,流出侧连接管802与蒸发管70的接合部分也可以位于机械室16的靠前侧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蒸发管70在冷凝器80的旁边朝向后侧延伸,之后朝上方延伸并离开机械室16。
根据本实施方式,冰箱10还具备冷却风扇81,该冷却风扇81设置于机械室16,对压缩机17进行冷却。中游部62在机械室16内通过冷却风扇81的前方。
据此,吸管60的中游部62在设置冷却风扇81时、维护时不会成为作业者的妨碍。
进而,冰箱10具备冷凝器80,该冷凝器80设置于机械室16,对从压缩机17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凝。中游部62在机械室16内通过冷凝器80的前方。
据此,吸管60的中游部62在设置冷凝器80时、维护时不会成为作业者的妨碍。
冰箱10还具备蒸发管70。蒸发管70具有如下功能:将压缩机17与冷凝器80连接,使从压缩机17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利用该制冷剂的热促进贮存于上述蒸发皿的除霜水的蒸发。蒸发管70在从压缩机17延伸并通过蒸发皿43的内侧之后,从蒸发皿43的与压缩机17相反侧的端部朝蒸发皿43的上方延伸,通过机械室16的靠前侧的位置而与冷凝器80连接。
据此,蒸发管70在从蒸发皿43的内侧出来之后通过机械室16的靠前侧的部分,因此,在蒸发皿43的上方,在冷凝器80的与压缩机17相反侧设置空间S2。能够在空间S2配置新的结构部件,并且,作业者容易从机械室16的外部访问。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一个冷却器19的制冷循环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在多个例如冷藏用冷却器和冷冻用冷却器这两个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中应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即,只要将分别连接在两个冷却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吸管或者将它们连接的连接管的配管在机械室内部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吸管那样配置成U字型即可。
另外,附图是为了与上述说明一并参照时容易理解而描绘的,因此,不一定通过恒定的比例尺或正确的角度来表示。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冰箱,具备:
冰箱主体,在内部具有储藏室;
机械室,设置在上述冰箱主体的后方且为外部;
冷却器,设置于上述冰箱主体,生成对上述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气;
蒸发皿,设置在上述机械室内,承接因上述冷却器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并使其蒸发;
压缩机,设置于上述机械室,对在上述冷却器内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
吸管,将上述冷却器与上述压缩机连接,使从上述冷却器出来的制冷剂向上述压缩机流动,
上述吸管在上述机械室内具有:
上游部,在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上的靠与上述压缩机相反侧的位置且为上述机械室的靠后侧的位置被引入到上述机械室内,朝向上述机械室的前侧延伸;
中游部,与上述上游部相连,在上述机械室的前后方向的靠前侧的位置朝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的上述压缩机侧延伸;以及
下游部,与上述中游部相连,朝上述机械室的后侧延伸并与上述压缩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还具备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设置于上述机械室,对上述压缩机进行冷却,
上述中游部在上述机械室内通过上述冷却风扇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还具备冷凝器,该冷凝器设置于上述机械室,对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凝,
上述中游部在上述机械室内通过上述冷凝器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还具备蒸发管,该蒸发管将上述压缩机与上述冷凝器连接,供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利用该制冷剂的热促进贮存于上述蒸发皿的除霜水的蒸发,
上述蒸发管在从上述压缩机延伸并通过上述蒸发皿的内侧之后,从上述蒸发皿的与上述压缩机相反侧的端部朝上述蒸发皿的上方延伸,通过上述机械室的靠前侧的位置而与上述冷凝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上游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俯视下位于上述蒸发皿的内侧且从上述机械室内的后侧朝向前侧下降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还具备基座部,该基座部构成上述机械室的底部,供上述压缩机与上述蒸发皿在上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载置,
上述基座部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位于上述压缩机的下方且在俯视下与上述压缩机重叠的区域,相比周围朝下方凹陷而形成,能够贮存水,
上述蒸发皿具有溢水部,该溢水部设置在上述凹部的上方且在俯视下与上述凹部重叠的位置,贯通上述蒸发皿的侧缘部而形成,具有使贮存于上述蒸发皿的水溢出的功能。
CN202110723485.7A 2020-09-14 2021-06-29 冰箱 Pending CN1141839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3910A JP7521982B2 (ja) 2020-09-14 2020-09-14 冷蔵庫
JP2020-153910 2020-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3980A true CN114183980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3485.7A Pending CN114183980A (zh) 2020-09-14 2021-06-29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521982B2 (zh)
CN (1) CN11418398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00957A (ja) 2011-11-09 2013-05-23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19132506A (ja) 2018-01-31 2019-08-08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20034205A (ja) 2018-08-29 2020-03-05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209554B2 (ja) 2019-01-31 2023-01-2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7883A (ja) 2022-03-25
JP7521982B2 (ja) 202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130B2 (en) Refrigerator
US7950245B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JP5872143B2 (ja) 冷蔵庫
CN109696009B (zh) 冷藏送风总成以及冰箱
KR101520704B1 (ko) 냉장고
KR20110071167A (ko) 냉장고
JP6388378B2 (ja) 冷蔵庫
JP2012127629A (ja) 冷却貯蔵庫
JP2014048031A (ja) 冷蔵庫
JP2018048798A (ja) 冷蔵庫
JP2007064601A (ja) 冷蔵庫
JP2014077615A (ja) 冷蔵庫
JP7521982B2 (ja) 冷蔵庫
EP3926266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lower transversely disposed besides and downstream of evaporator
CN210035945U (zh) 蒸发器具有弯折结构的冰箱
JP5514037B2 (ja) 冷蔵庫
US8534091B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JP2022047884A (ja) 冷蔵庫
CN210625070U (zh) 蒸发器固定结构优化的冰箱
JP2023131655A (ja) 冷蔵庫
JP5990731B2 (ja) 冷蔵庫
WO2022222887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JP2022098643A (ja) 冷蔵庫
JP6637128B2 (ja) 冷蔵庫
JP6955348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