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9061A - 拉线快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线快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9061A
CN114179061A CN202010956888.1A CN202010956888A CN114179061A CN 114179061 A CN114179061 A CN 114179061A CN 202010956888 A CN202010956888 A CN 202010956888A CN 114179061 A CN114179061 A CN 114179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ck
release
clamping
base
t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68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博
杨国庆
廖大伟
陈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Niud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Niud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Niud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Niud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68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90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871 priority patent/WO2022053035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54986.9A priority patent/CN116234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9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06Exoskeletons, i.e. resembling a human fig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线快拆装置,其包括可与第一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以及可与第二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二快拆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以可纵向拆解的快拆方式相连。本发明的拉线快拆装置使得拉线机构的拉线不仅可以高效传递较大拉力,还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组装或拆解,从而使得拉线机构实现模块化,进而便于维修或更新迭代。

Description

拉线快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拉线快拆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线管、绳索等拉线机构作为简单的传动机构,在传动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强的柔性顺应特征,还能高效的传递拉力,因此,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自行车的刹车和变速器、摩托车的刹车和电动车的刹车灯,以及外骨骼的各个关节等,即为了将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拆分设计,通过拉线机构将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相连。
尤其,在外骨骼领域中,通过将外骨骼的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分离,然后以该拉线机构作为传动机构将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相连,降低了外骨骼在人体肢体上的质量,同时,由于拉线机构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能够很好的适应人体关节的多自由度运动。
通常,传统的拉线机构,如上述的刹车和变速器等,由于不需要频繁的进行拆解,因此,一旦组装后以后,就可长期使用,直至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或更换时,才借助工具将其进行拆解。即目前尚没有针对拉线机构的快拆装置,使得拉线机构在能够传递拉力的同时,还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拆解和组装,从而使得在进行修为或更换时较为麻烦,不仅需要借助工具,还需要拆解非必要的部件才能够维修或更换出现故障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外骨骼的应用中,穿戴者需要经常穿戴或脱掉外骨骼,若将传统的拉线机构直接应用于外骨骼中,由于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无法高效快速的拆解或组装,将导致穿戴者不方便穿脱外骨骼,降低了用户体验,并且也不利于外骨骼中驱动机构或执行机构的维修或更换,也不利于外骨骼产品的系列化和迭代改进。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可以高效传递大拉力,且能够高效快速的拆解或组装拉线机构的装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说明书以便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拉线快拆装置。
本发明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线快拆装置,包括:可与第一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以及可与第二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二快拆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以可纵向拆解的快拆方式相连。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包括快拆件,安装在所述快拆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末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快拆件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榫组件;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包括对接座,安装在所述对接座内,与所述第二末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端头;其中,所述对接座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卡榫组件中的第二卡榫相配合的卡榫卡槽;当将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纵向对接,使得所述第二卡榫与所述对接座内的卡榫卡槽相配合时,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快拆连接;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二卡榫组件中的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时,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纵向拆解。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并辅助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进行对接的第一基座,以及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榫组件;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对接座,且可与所述第一基座对接的第二基座,其中,所述第一卡榫组件中的第一卡榫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且所述第二基座中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榫相配合的卡榫卡槽;当将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对接,使得所述第一卡榫与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卡榫卡槽配合时,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快拆连接;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一卡榫组件中的第一解锁操作件时,所述第一卡榫脱离所述第二基座上的卡榫卡槽,并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以触发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组件,所述快拆件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榫组件。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榫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榫,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相对的一侧分别各自设置有卡榫顶针,且所述卡榫顶针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杆相应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相向运动时,两个所述卡榫顶针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榫组件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快拆件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榫,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当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对接时,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对应于所述卡榫顶针;当所述卡榫顶针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杆相应于所述快拆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卡榫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中的卡榫卡槽。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包括可相互扣合的基座外盖和基座内盖,其中,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且当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相扣合时,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上的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快拆件,并露出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的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榫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卡榫窗口,且所述第一卡榫窗口对应于所述卡榫顶针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顶针窗口。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快拆件包括可相互扣合的快拆外盖和快拆内盖,其中,所述快拆外盖和快拆内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且当所述快拆外盖和所述快拆内盖相可扣合时,所述快拆外盖和所述快拆内盖上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的第一端头槽,所述第三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通纳所述第二卡榫组件的第三容置腔,且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解锁窗口,而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榫的位置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二卡榫伸出并与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对接的第二卡榫窗口;当所述第一快拆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内时,所述解锁窗口对应于所述顶针窗口。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快拆头上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基座上对应于所述凸块的位置设置有可与该所述凸块配合的第一滑槽,当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时,所述快拆头与所述第一基座以快拆方式相连,且所述快拆件可随或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一起从所述对接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横向拆解。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的卡榫卡槽内设置有可向所述第一卡榫提供回弹力的弹性复位件;和/或,两个所述第二卡榫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快拆件对应于所述对接座的端头呈楔形。
本发明的拉线快拆装置通过在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之间设置可以纵向拆解方式的快拆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使得拉线机构能够高效传递拉力的同时,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拆解或组装,从而使得拉线机构模块化,从而便于穿戴者穿脱外骨骼,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利于拉线机构、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维修或更换,进而有利于外骨骼等采用拉线机构的产品的系列化和迭代改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拉线快拆装置与外骨骼的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相连的示意图;
图1b是反映图1a中拉线快拆装置快速拆解后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一快拆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2f是反映图2c所示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内部结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g是反映图2c所示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内部结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2h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一基座与快拆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i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图2j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2k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l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拉线快拆装置中快拆件随对接座沿滑轨滑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然而,下述的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本文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名词释义:
“驱动机构”:在本文中,驱动机构指的是能够提供驱动力/ 拉力的机构,例如,电机。
“执行机构”:在本文中,执行机构指的是在动机机构的驱动下执行相应动作或实现相应功能的机构,例如,自行车刹车片;以及用于拟助力人体关节的机构,且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具体地,如外骨骼装置中的膝关节。
“快拆”:在本文中,快拆指的是能够快速的实现装置或外骨骼中相应部件之间的拆解,例如,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的拆解,从而实现装置或外骨骼的模块化。
“拉线”:在本文中,拉线指的是各种用于传递动力/拉力的线性机构,例如钢丝线管、绳索等。
“线管”:在本文中,线管指的是包覆或套设在拉线外的管路,其两端固定,且其不可压缩,其为拉线提供运动路径,并保证拉线始终处于绷直状态,从而实现动力/拉力的传递。本文中的附图(除图 1a和图1b展示了完整的线管外)均仅显示了部分线管,并未完整的线管。
“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在本文中,该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指的是能够直接与该拉线快拆装置相连的终端的输出端或输入端或终端中拉线的拉线末端,例如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或称驱动机构末端)或执行机构输入端(或称执行机构末端),或者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中各自拉线的拉线末端。
“横向”:在本文中,横向指的是附图中拉线进行直线运动时,垂直于该拉线运动方向的方向,或者垂直于绷直状态时拉线长度方向的方向。
“纵向”:在本文中,纵向指的是与附图中拉线进行直线运动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平行的方向;或者,与绷直状态的拉线长度方向相同/平行的方向。
“轴向”:在本文中,轴向指的是与附图中拉线进行旋转运动时的转轴所在方向,或与轴向相同/平行的方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线快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传统的拉线机构中无相应的快拆功能,使得无法在实现动力传递的同时,实现快拆拆解或组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该拉线快拆装置包括:可与第一末端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以及可与第二末端相连的第二快拆连接机构,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该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以快拆方式相连;其中,第一末端为第一终端末端或第一终端的拉线末端,第二末端为第二终端末端或第二终端的拉线末端;其中,第一终端为驱动机构,第二终端为执行机构,或,第一终端为执行机构,第二终端为驱动机构。具体地,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该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以可横向拆解,或纵向拆解,或轴向拆解,或旋转拆解的快拆方式相连。
本发明的拉线快拆装置采用通过快拆方式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分别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连,使得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拆解或组装,使得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模块独立化,从而便于穿戴者穿脱外骨骼,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利于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维修或更换,以及外骨骼等采用拉线机构的产品的系列化和迭代改进。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滑轨,使得当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相连时,拉线可沿长度方向直线往复运动,或者,通过设置绕线盘,使得拉线可进行旋转运动,以进一步高效传递拉力。
为了避免人为误操作等因素,使得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脱落,本发明的拉线快拆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或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内的自锁机构,具体地,可为磁性自锁机构(具体地,可通过分别在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中设置相应的磁性快拆组件,如磁铁等)、弹性卡扣自锁机构 (具体地,可通过分别在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上设置相应的弹性变形件,以及与该弹性变形件卡扣配合的沉槽等方式),或卡榫自锁机构(具体地,可通过分别在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上设置相应的卡榫,以及与该卡榫相配合的卡榫卡槽)。
进一步地,为了提供回弹力,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或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内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具体地,该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连接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该拉线快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上,可与驱动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接头,以及设置在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上,可与执行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接头;或者,设置在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上,可与执行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接头,以及设置在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上,可与驱动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接头;当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通过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相连时,第一电路接头与第二电路接头电性连接。
实施例一
参见图1a和图1b,本发明了一种拉线快拆装置300,其包括可与第一终端100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301,以及可与第二终端200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二快拆连接机构302,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301与该第二快拆连接机构302以可纵向拆解的快拆方式相连,使得该拉线400能够在高效传递动力的同时,能够快速的进行拉线机构的拆解或组装,从而方便维修或更换,并实现模块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b,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301包括快拆件3012,与该第一终端100的拉线末端相连,并可安装在该快拆件3012内的第一连接端头3011,第二快拆连接机构302包括对接座3021,以及安装在该对接座3021内,与第二末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端头3024;其中,该快拆件301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自锁机构(如第二卡榫组件602,参见图2d和图2e,相应地,对接座3021内设置相应的卡榫卡槽3074),当快拆件3012与该对接座3021纵向对接时,该第二自锁机构将该快拆件3012和对接座3021进行自锁,使得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快拆连接;相应地,当外作用力作用于该第二自锁机构使其解锁时(例如使得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的卡榫脱离对接座3021上的卡榫卡槽),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纵向拆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a和图1b,拉线400外套设有用于引导和保护拉线400的线管303。具体地,第一终端100的拉线400 外所套设的线管303(即拉线从上述拉线槽3023中穿出后进入该线管303中,并沿该线管303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终端100)的一端直接与该第一终端100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当该第一连接端头3011与该对接座3021对接时,该自由端抵住/固定连接该对接座3021,并对应于该拉线槽3023处;同理,当第二终端200的拉线400外所套设的线管303的一端直接与第二终端200相连,另一端也为自由端,且其抵住或固定连接该对接座3021底部(且对应于该对接座3021底部穿出拉线的位置)。当然,该线管303不可压缩,从而当第一连接端头3011和对接座3021对接后,线管303的两端分别抵住/固定,以使得拉线处于绷直状态,进而实现动力/拉力的传递。
进一步地,该第一快拆连接机构301还包括可安装该快拆件 3012,并用于辅助该快拆件3012与对接座3021对接的第一基座3013,相应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302还包括用于安装对接座3021,且可与该第一基座3013纵向对接的第二基座307,其中,第一基座3013 内设置有用于触发上述第二自锁机构解锁的至少一个第一自锁机构 (参见图2d和图2e,如第一卡榫组件601);当第一基座3013与第二基座307沿纵向对接时,该第一自锁机构将第一基座3013和第二基座307进行自锁;当外作用力作用于第一自锁机构以解锁时,触发该第二自锁机构解锁。
具体地,参见图2d和图2e,该第一基座3013包括基座外盖 3013a和基座内盖3013b,且该基座外盖3013a和基座内盖3013b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空腔30131a、30131b,且当该基座外盖3013a和基座内盖3013b连接在一起时,该基座外盖3013a和基座内盖3013b上的第一空腔30131a、30131b连通形成一个可容纳该快拆件3012的第一容置腔,且该第一容置腔对应于第一卡榫6011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卡榫窗口30135(即该第一卡榫6011可通过该第一卡榫窗口 30135伸出该第一基座3013外),且该第一卡榫窗口30135对应于卡榫顶针6014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顶针窗口30136,参见图2g。
具体地,参见图2d和图2e,该快拆件3012包括快拆外盖3012a 和快拆内盖3012b,且该快拆外盖3012a和快拆内盖3012b上靠近顶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空腔3022a、3022b,且该快拆外盖3012a 和快拆内盖3012b上的第二空腔下方还各自设置有第三空腔301210a、 301210b,当该快拆外盖3012a和快拆内盖3012b连接在一起时,该快拆外盖3012a和快拆内盖3012b上的第二空腔3022a、3022b连通形成一个可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端头3011的第一端头槽(如前述实施例所述,该第一端头槽3022顶部设置有拉线槽3023),同时,该快拆外盖3012a和快拆内盖3012b上的第三空腔301210a、301210b连通形成一个可用于容纳自锁机构(如卡榫自锁机构)的第三容置腔,且该第三容置腔对应于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 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解锁窗口30123,对应于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第二卡榫6021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卡槽窗口30128,当该快拆件 3012安装在该第一基座3013内时,该顶针窗口30136对应于该解锁窗口30123,从而使得上述卡榫顶针6014对应于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进一步地,该快拆件3012的底部呈楔形状的端头605(由快拆外盖3012a的外盖端头605a和快拆内盖3012b的内盖端头605b组成),以便于楔入对接座3021中,从而使得该第二卡榫组件602与该对接座3021相配合(同时,第一卡榫组件601与第二基座307相配合),以实现自锁。
具体地,参见图2f至图2h,该第一自锁机构采用与该第一基座3013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卡榫组件601,第二自锁机构采用与该快拆件3012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二卡榫组件602。其中,该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卡榫6011对应于该第二卡榫组件602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参见图2h。
其中,第一卡榫组件601包括第一连杆6012,其一端转动连接在该第一基座3013的基座内盖3013b顶部(即两个第一连杆3012 对称设置在基座内盖3013b上的内盖第一容置腔30131b两侧顶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卡榫6011,两个第一卡榫6011相对的一侧分别各自设置有卡榫顶针6014,第一连杆6012的两端之间设置第一解锁操作件6013,相应地,第一基座3013上对应于该第一卡榫6011的位置开设有相应的卡榫窗口30135(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卡榫相对的一侧各自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卡榫窗口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键),且该卡榫窗口30135对应于该卡榫顶针6014的位置设置有顶针窗口30136,参见图2g;第二卡榫组件602包括第二连杆6022,其一端转动连接在快拆件3012的快拆内盖3012b顶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卡榫6021,第二连杆6022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相应地,快拆件3012的快拆外盖3012a和快拆内盖3012b的两侧对应于该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的位置开设有相应的解锁窗口30123,使得该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部分露出该快拆件3012外,参见图2g,而对应于第二卡榫6021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卡榫窗口30128,且两个第二卡榫6021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当快拆件安装在第一基座内时,上述的卡榫顶针6014通过该顶针窗口30136,以及对应于该顶针窗口30136的解锁窗口30123对应于该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当该第一基座3013与该第二基座307对接时,该第一卡榫6011与该第二基座307内设置的卡榫卡槽3074相配合,使得该快拆件3012与对接座 3021纵向对接并自锁,且第二卡榫3021与该对接座307内设置的对应的卡榫卡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301和第二快拆连接机构302之间的快拆连接并自锁,参见图2i至图2l。当外作用力作用于露出第一基座3013外的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解锁操作件6013,使得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连杆6012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卡榫6011相向运动,以脱离第二基座307中设置的相应的卡榫卡槽3074,同时,第一卡榫6011一侧的卡榫顶针6014作用于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使得第二卡榫组件602 中的第二连杆6022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二卡榫6021相应运动,以触发其脱离对接座3021中设置的对应的卡榫卡槽3074,进而使得快拆件3012从对接座3021中脱离,即使得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与第二快拆连接机构纵向拆解。
当将快拆件3012和第一基座3013与对接座3021和第二基座进行对接时,两个第一卡榫组件601和两个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的第一卡榫6011和第二卡榫6021分别在第二基座307和对接座3021中设置的卡榫卡槽3074的槽壁作用下,使得两个第一卡榫6011和两个第二卡榫6021相向移动,并各自挤压对应的弹性复位件306,且当第一卡榫6011和第二卡榫6021分别下移至第二基座307和对接座 3021中的卡榫卡槽3074时,由于弹性复位件306的回弹力,使得两个第一卡榫6011和两个第二卡榫6021分别插入第二基座307中的卡榫卡槽3074和对接座中的卡榫卡槽3074,参见图2i至图2k,从而分别实现第一基座3013和第二基座307之间的自锁,以及快拆件3012 和对接座3021之间的自锁,进而使得快拆件3012可随对接座3021 一起在该滑轨304内沿滑轨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当施加外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解锁操作件6013时,使得两个第一卡榫6011相对于第一基座3013 转动,且两个第一卡榫6011相向移动(即相互靠近),并从第二基座中对应于该第一卡榫的卡榫卡槽3074中移出,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卡榫601分别靠近第二卡榫组件602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并在两个第一卡榫的作用下,两个第二卡榫组件相对于快拆件转动,且两个第二卡榫组件的第二卡榫6021也相向移动(即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二卡榫6021逐渐从对接座3021中对应于该第二卡榫6022的卡榫卡槽3074中移出,最终实现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拉线能够沿拉线长度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参见图2k和图2l,该拉线快拆装置还包括滑轨304,对接座3021以可沿该滑轨304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该滑轨304滑动的方式与该滑轨304滑动连接,且当第一连接端头3011与该对接座3021对接后,该第一连接端头3011可随该对接座3021一起在该滑轨304内滑动,从而使得拉线400随第一连接端头3011和对接座3021在该滑轨304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具体地,参见图2k,该滑轨304内沿滑轨304长度方向开设有对接座滑槽3041(其槽底设置有可供对接座3021进入的进人口),且该对接座滑槽3041的顶部与该第二基座307相连通,即当快拆件3012与第二基座307内的对接座3021对接后,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的第二卡榫6021与对接座3021上的卡榫卡槽3074向配合,从而使得,快拆件3012可随该对接座3021一起在对接座滑槽3041内滑动;而与该对接座3021底部连接的第二终端100的拉线末端(或第二连接端头3024)依次从滑轨304底部入口的端盖3044上的拉线槽穿出,并进入相应的线管303内(该线管303的自由端抵住或固定连接该端盖3044底部的线管槽内)。
更进一步地,该滑轨304内也设置有弹性复位件306,使得在未对接前(且无外作用力下)对接座3021始终位于该对接座滑槽3041 与第二基座307内的第二容置腔连通形成的可供该对接座上下滑动的空间中一固定位置,如顶部;同时,可在对接座3021在该对接座滑槽3041内中滑动时,提供回弹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d,该卡榫自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卡榫组件601和两个第二卡榫组件602,其中,两个第一卡榫组件 601以可相对于第一基座3013转动的方式对称设置在该第一基座 3013内,两个第二卡榫组件602以可相对于快拆件3012(具体地,其包括可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快拆件外盖3012a和快拆件内盖3012b) 转动的方式对称设置在该快拆件3012内,且该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卡榫6011对应于该第二卡榫组件602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参见图2h。
具体地,参见图2f,该第一卡榫组件601的第一连杆60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该第一基座3013的基座内盖3013b顶部,即两个第一连杆3012对称设置在基座内盖3013b上的内盖第一容置腔30131b 两侧顶部,该第一卡榫组件601中的第一解锁操作件6013设置在该第一连杆6012中部,第一卡榫6011设置在该第一连杆6012的另一端,且该第一卡榫6011靠近第一基座3013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可作用于第二卡榫组件602中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的卡榫顶针6014;相同地,第二卡榫组件602的第二连杆60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该快拆件3012的快拆内盖3012b顶部,且位于第一连接端头3011下方(具体地,可分别在该快拆内盖3012b和快拆外盖3012a的顶部设置开设第一空腔,当两者扣合时,两个第一空腔联通形成可用于容纳该第一连接端头3011的第一端头槽3022),该第二卡榫组件602的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位于该第二连杆6022的中部,第二卡榫6021设置在该第二连杆6022的另一端(相应地,快拆件3012的快拆外盖3012a 和快拆内盖3012b的两侧对应于该第二卡榫6021的位置开设有相应的卡榫窗口30128,使得该第二卡榫6021露出该快拆件3012外,参见图2g),且两个第二卡榫6021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306。当该快拆件3012安装在该第一基座3013内时,该第二解锁操作件6023 对应于上述的卡榫顶针60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与第一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一快拆连接机构,以及可与第二终端的拉线末端相连的第二快拆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以可纵向拆解的快拆方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包括快拆件,安装在所述快拆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末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快拆件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榫组件;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包括对接座,安装在所述对接座内,与所述第二末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端头;其中,所述对接座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卡榫组件中的第二卡榫相配合的卡榫卡槽;当将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纵向对接,使得所述第二卡榫与所述对接座内的卡榫卡槽相配合时,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快拆连接;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二卡榫组件中的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时,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纵向拆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并辅助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进行对接的第一基座,以及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榫组件;所述第二快拆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对接座,且可与所述第一基座对接的第二基座,其中,所述第一卡榫组件中的第一卡榫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且所述第二基座中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榫相配合的卡榫卡槽;当将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对接,使得所述第一卡榫与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卡榫卡槽配合时,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快拆连接;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一卡榫组件中的第一解锁操作件时,所述第一卡榫脱离所述第二基座上的卡榫卡槽,并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以触发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组件,且所述快拆件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榫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榫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榫,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相对的一侧分别各自设置有卡榫顶针,且所述卡榫顶针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当外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杆相应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卡榫相向运动时,两个所述卡榫顶针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榫组件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快拆件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榫,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当所述快拆件与所述对接座对接时,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对应于所述卡榫顶针;当所述卡榫顶针作用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杆相应于所述快拆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卡榫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卡榫脱离所述对接座中的卡榫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括可相互扣合的基座外盖和基座内盖,其中,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且当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相扣合时,所述基座外盖和所述基座内盖上的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快拆件,并露出所述第一解锁操作件的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榫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卡榫窗口,且所述第一卡榫窗口对应于所述卡榫顶针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顶针窗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件包括可相互扣合的快拆外盖和快拆内盖,其中,所述快拆外盖和快拆内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且当所述快拆外盖和所述快拆内盖相可扣合时,所述快拆外盖和所述快拆内盖上的所述第二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的第一端头槽,所述第三空腔连通形成可用于通纳所述第二卡榫组件的第三容置腔,且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二解锁操作件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解锁窗口,而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榫的位置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二卡榫伸出并与所述对接座上的卡榫卡槽对接的第二卡榫窗口;当所述第一快拆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内时,所述解锁窗口对应于所述顶针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卡榫卡槽内设置有可向所述第一卡榫提供回弹力的弹性复位件;和/或,两个所述第二卡榫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所述的拉线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件对应于所述对接座的端头呈楔形。
CN202010956888.1A 2020-09-12 2020-09-12 拉线快拆装置 Pending CN114179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888.1A CN114179061A (zh) 2020-09-12 2020-09-12 拉线快拆装置
PCT/CN2021/117871 WO2022053035A1 (zh) 2020-09-12 2021-09-11 拉线快拆装置
CN202180054986.9A CN116234743A (zh) 2020-09-12 2021-09-11 拉线快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888.1A CN114179061A (zh) 2020-09-12 2020-09-12 拉线快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9061A true CN114179061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6888.1A Pending CN114179061A (zh) 2020-09-12 2020-09-12 拉线快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90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059A (zh) * 2020-09-12 2022-03-15 重庆牛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拉线快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0881Y (zh) * 2001-06-21 2002-05-15 金晋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旁开扣
TW201028326A (en) * 2009-01-20 2010-08-01 You-Quan Tu Quick release structure used for bicycle and detachable bicycle transmission cable structure
TWM492289U (zh) * 2014-06-23 2014-12-21 You-Quan Tu 傳動線連接器
US20160084413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Yuan-Hung WEN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TWM564555U (zh) * 2018-05-18 2018-08-01 德豐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Quick release clutch line
CN108500970A (zh) * 2018-04-18 2018-09-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实现末端多自由度运动的管内绕绳机构
CN109662399A (zh) * 2019-02-27 2019-04-23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磁性搭扣
CN209921119U (zh) * 2019-05-13 2020-01-10 无锡市道普威控制索有限公司 一种拉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0881Y (zh) * 2001-06-21 2002-05-15 金晋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旁开扣
TW201028326A (en) * 2009-01-20 2010-08-01 You-Quan Tu Quick release structure used for bicycle and detachable bicycle transmission cable structure
TWM492289U (zh) * 2014-06-23 2014-12-21 You-Quan Tu 傳動線連接器
US20160084413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Yuan-Hung WEN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CN108500970A (zh) * 2018-04-18 2018-09-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实现末端多自由度运动的管内绕绳机构
TWM564555U (zh) * 2018-05-18 2018-08-01 德豐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Quick release clutch line
CN109662399A (zh) * 2019-02-27 2019-04-23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磁性搭扣
CN209921119U (zh) * 2019-05-13 2020-01-10 无锡市道普威控制索有限公司 一种拉线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059A (zh) * 2020-09-12 2022-03-15 重庆牛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拉线快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39664U (zh) 拉线快拆装置
JP2558346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4179061A (zh) 拉线快拆装置
US7144050B2 (en) Fire-blocking door lock structure
US10634857B2 (en) Cleaning tool of optical connector
US2009011679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ng jig
US7780465B2 (en) Powered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 module
US7621674B2 (en) High optical fiber count connector
EP3812254A1 (en) Battery assembly
CN114179058A (zh) 拉线快拆装置
CN114179060A (zh) 拉线快拆装置
CN114795071A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EP2992784B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a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from a portion of a linkage
CN114179062A (zh) 拉线快拆装置
CN108535858B (zh) 一种内窥镜导光连接器、导光连接方法及其内窥镜装置
CN114179059A (zh) 拉线快拆装置
CN116234743A (zh) 拉线快拆装置
CN219480273U (zh) 穿刺针夹持结构及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
CN113976752B (zh) 铆接设备
CN111332503A (zh) 一种空间天线模块无源式在轨对接装置
DE112019007745T5 (de) Vertikal-Knickarmroboter
CN212598536U (zh) 一种旋转平动抽芯机构
CN103429116B (zh) 将单元插入并连接到外壳的装置及方法
JP2011017979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4434482U (zh) 快速插拔装置、执行机构及手术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