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5198A -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5198A
CN114175198A CN202080049573.7A CN202080049573A CN114175198A CN 114175198 A CN114175198 A CN 114175198A CN 202080049573 A CN202080049573 A CN 202080049573A CN 114175198 A CN114175198 A CN 114175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ment
housing
vehicle
actuating
actu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95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尔德·布施曼
迈克尔·泰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fshulsbeek And Foster Co ltd And Two Cos
Original Assignee
Hofshulsbeek And Foster Co ltd And Two Co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fshulsbeek And Foster Co ltd And Two Cos filed Critical Hofshulsbeek And Foster Co ltd And Two Cos
Publication of CN114175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5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01H1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5Means for returning or tending to return controlling members to an inoperative or neutral position, e.g. by providing return springs or resilient end-sto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13/183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for actuation by moving a closing member, e.g. door, co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18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ot lids or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4Collapsible dome or bub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装置(3),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2)上,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所述致动装置(3)包括:电气开关装置(20),具有用于触发车辆功能的开关元件(21);以及壳体单元(10),具有至少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11,12),其至少部分地形成壳体内部空间(13),开关元件(21)布置在该壳体内部空间(13)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1)以及一种致动方法(100)。

Description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 能的致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装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涉及一种根据装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车辆以及一种用于通过致动装置触发车辆的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车辆的致动装置,其可以安装在可移动的车辆部件上。例如,这种致动装置用于打开移动的部件或触发另一车辆功能。为了不损害车辆的外观或仅轻微地损害车辆的外观,这种类型的致动装置通常与其他功能部件或设计元件相关联并且布置在门把手等中。还已知将这种类型的装置布置在车辆标志下方,以便使用者可以将车辆标志用作致动表面。特别地,由于复杂度增加和零件数量增加,希望使这种装置制造得紧凑,同时保持零件数量少和/或成本低。
例如,DE102011008989A1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车辆的面板元件(Wandelement)上的开关装置(Schaltervorrichtung)。其中提供封闭装置(Dichtmittel)以将开关装置的壳体封闭。此外,还提供板簧(Blattfeder)以便在开关装置被使用者致动之后将开关装置回复到初始状态。已发现的缺点是封闭装置组装复杂,因为它同时将壳体部件彼此附接。此外,板簧需要设备内的额外空间。另外,可以优化用于致动所使用的微动开关(Mikroschalter)的行程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至少部分地消除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上述缺点。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和/或实现用于致动车辆的车辆功能的致动装置的廉价且紧凑的设计。对于使用者来说,优选致动被简化,并且理想地,致动期间的损耗应该被最小化。
上述目的通过具有装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致动装置、具有装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车辆和具有方法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致动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和细节由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给出。结合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描述的特征和细节自然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和/或根据本发明的致动方法,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反之亦然,因此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公开总是可以相互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在优选可移动的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致动装置具有带有用于触发车辆功能的带开关元件的电开关装置。此外,致动装置具有带有至少第一壳体元件(Gehäuseelement)和第二壳体元件的壳体单元(Gehäuseeinheit),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形成壳体内部空间(Gehäuseinnenraum)。开关元件(Schaltelement)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形成自由运动空间,由此第二壳体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运动以致动开关元件而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运动。还配置为,自由运动空间通过地将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移动到静止位置的复位装置至少部分地被封闭,特别是为了至少在一部分区域防止液体通过自由运动空间渗入壳体内部空间。该致动装置特别紧凑和简单地被构造。
致动装置可以特别地设计用于附接到车辆部件的车辆钣金上。致动装置可以安装在车辆部件的外侧上,当致动装置被致动时面向使用者,或者安装在车辆部件的内侧上,当致动装置被致动时背离使用者。所以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者通过直接操作致动装置来触发车辆功能,比如通过用手按压制动装置或其一部分来触发车辆功能。致动装置可以特别地设计为门把手的形式或者作为门把手或者具有相应壳体单元的致动板或压板。还可以是,使用者可以通过间接操作致动装置,比如通过按压在车辆部件上,使得车辆部件发生变形特别是弹性变形,从而将开关装置致动以触发车辆功能。
开关元件尤其包括电开关,例如以微动开关的形式,通过该电开关可以触发车辆功能。特别地,还可以是,电开关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以便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致动向车辆电子设备发送致动信号。优选开关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因此也可以被视作为开关元件的承载元件(Trägerelement)。
优选壳体单元的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包括塑料。从而可以减轻壳体单元的重量。壳体的内部尤其可以理解为空腔。特别地,壳体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因此,特别是在第二壳体元件运动期间可以减小壳体内部空间的体积。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的至少局部运动可以理解为意味着第二壳体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运动。特别地,例如,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的变形可导致第二壳体元件在其从静止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至少部分地靠近第一壳体元件。特别地,可以通过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来激活开关装置。优选开关装置在静止位置处不被致动而在致动位置处被致动。
为了将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移动到静止位置,复位装置(Rückstellmittel)可以特别地设计为弹簧状。优选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到静止位置的移动由复位装置自动执行,特别是当使用者已经完成致动装置的致动动作和/或不再对致动装置施加任何力时。此外,还可以是,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到静止位置的运动由对复位装置的电信号启动。
特别地,自由运动空间可以理解为表示致动装置的与壳体内部空间分离的区域,优选地在该区域中使得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和/或被引导。特别地,自由运动空间可以被称作间隙区域(Zwischenbereich)。特别的,通过自由运动空间可以形成一条从外部空间进入壳体内部的液体水径,复位装置被安置在此用来隔断液体水径。由于复位装置的封闭作用,可以保护电开关装置和/或壳体内部空间中的其他部件免受可能有害的环境影响。自由运动空间可以包括壳体元件之间的机械间隙,特别是缝隙(Spalte)形式的间隙(Spiel)。从而壳体元件在自由运动空间中也可以相互松散地靠接在一起和/或相互摩擦。特别地,可以邻近壳体内部空间形成自由运动空间,优选地,自由运动空间至少部分地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和/或至少部分地连接到壳体内部空间。通过自由运动空间,第二壳体元件可以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以平移和/或旋转运动的方式运动。特别地,自由运动空间可以完全环绕壳体内部空间形成,特别是由此第二壳体元件可以至少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进行升举运动(Hubbewegung)。自由运动空间可以至少部分地在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方向上延伸。
因为复位装置一方面实现复位功能并且另一方面实现壳体功能和/或封闭功能,所以可以将致动装置制造得紧凑。特别地,如果复位装置集成了多种功能,则同时还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这允许例如在壳体内部空间不需要额外的弹簧,从而在壳体内部空间增加了电子部件的安装空间或者可以使设备整体更小。优选地,致动装置在垂直于车辆部件的方向上比在平行于车辆部件的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宽度。尤其是因此可以提供用于将致动装置致动的较小的调节路径并且可以节省在车辆部件的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以这种方式,可以制造廉价的致动装置,由于其紧凑的设计,该致动装置可以有利地集成到车辆和/或车辆部件的外观中。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优选复位装置包括用于在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移动到静止位置时使复位装置变形和/或弯曲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例如可以包括塑料,特别是弹性体(Elastomer)等。此外,弹性材料的弹性可由复位装置的较小的横截面来支持实现。因此,复位装置具有比相邻部件和/或相邻部件部分更小的横截面。当复位装置变形时,例如可以限定复位装置被压缩和/或改变其形状,使得第二壳体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移动到复位位置的过程中,复位装置可以向后变形,以便对第二壳体元件上施加力并且使其能够移动或使其开始移动。当该复位装置弯曲时,例如可以限定复位装置的一端和/或一个区域牢固地连接到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复位装置可以机械地设计为弹性弯曲梁(Biegebalken)。因此,复位装置可用于以简单的方式使第二壳体元件从致动位置自动返回到静止位置。特别地,弹性材料可以在壳体单元的安装状态下在第二壳体元件的静止位置处被预紧,从而可以提高复位装置的封闭效果。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优选复位装置至少部分地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形成,以至少部分地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并且优选地至少部分地也防止进而渗入自由运动空间,特别地,复位装置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呈环绕状延伸。复位装置被设计为至少部分地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形成的事实可以理解为意味着复位装置被设计成完全围绕或者至少部分地围绕壳体内部空间。特别地,复位装置可以是围绕壳体内部空间以规则模式和/或以规则间隔布置的多个复位元件。这使得例如在结构上允许液体渗透的某些位置被封闭。此外,复位装置可以形成为例如O形环,由此可以使复位装置在壳体元件之间的简单组装成为可能。优选复位装置围绕壳体内部空间环绕状延伸。Jkk
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开关元件是用于电感应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的传感器元件(也简称为LDC传感器),特别地,传感器元件被配置在具有多个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上,该传感器元件多用于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致动位置。这使得能够实施本发明的尤其是无损耗的实施例,因为不需要机电部件(例如开关或按钮)。传感器元件可以例如具有一个振荡器来产生电场,特别是在壳体内部空间。根据电场的电场参数的变化,由此可以由传感器元件确定第二壳体元件是否已经在传感器元件的方向上移动。优选开关装置牢固地连接到第一壳体元件,以便能够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相对运动。电气部件尤其可以设计用于评估来自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信号。传感器电子器件因此可以由具有电气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形成,以便能够评估来自传感器元件附近的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信号。这可以减少信号传输中的损失。此外,在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时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特别地,第二壳体元件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路径可以通过用于电感应检测的传感器元件而显著减少。最大运动路径可以优选小于或等于1m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5mm,特别优选大约0.1mm。这带来以下优点:使用者的短暂致动运动足以触发车辆功能。使用者触摸致动装置足以作为触发车辆功能的致动动作。特别地,如果复位装置具有用于复位运动的弹性材料并且手动进行致动,则使用者所需的力随着运动路径的增加而增加。如果运动路径因为通过传感器元件的电感应检测而保持得较短,则为致动装置提供的致动力对于使用者而言也可以是特别舒适的。同时,短致动路径的优点在于,如果壳体内部空间的体积仅略微减小,则几乎不需要压缩壳体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因此例如当第二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朝向第一壳体元件移动时,可以不必在壳体内部空间提供空气出口。附加地或替代地,开关装置具有用于电容式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的传感器元件。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开关装置具有对电极(Gegenelektrode),特别地,对电极具有扁平延伸部,用于与传感器元件的电磁相互作用,该对电机尤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对电极有利地与传感器元件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或间隔开)并且与其相互作用而无接触。对电极可以优选地具有可磁化材料和/或金属材料。例如,对电极作为薄膜附接在第二壳体元件上,特别是在壳体内部空间,或者气相沉积在第二壳体元件的面向壳体内部空间的一侧上。结果,可以实现对电极与传感器元件的无损耗且无接触的相互作用,以便能够电感应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对电极因此可以提高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的精度。结果,所需的致动行程可以被最小化(或减少)到极点,使得壳体内部空间的体积在致动期间或多或少地保持恒定。作为对电极的替代,致动装置还可以相对于车辆部件布置成使得车辆部件本身可以作为对电极与传感器元件相互作用。因此也可以是,车辆部件具有一块钣金,通过该钣金可以影响传感器元件的电场。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设置对电极。
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也可以是,壳体单元至少部分地具有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和/或自由运动空间的附接区域,其中第二壳体元件以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stoffschlüssig)的方式附接到第一壳体元件,特别地,其中第一壳体元件在附接区域中通过焊接(特别是以焊缝或至少一个焊接点的形式)附接到第二壳体元件。优选地,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以通过附接区域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彼此附接。在第二壳体元件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可以允许附接区域与第二壳体元件一起移动,特别是相对于第二壳体元件刚性不动地。也可以是,当第二壳体元件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时,附接区域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相对于车辆部件保持刚性。此外,也可以是,第二壳体元件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的附接区域中被引导和/或在附接区域中使得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通过环绕形式的附接区域,可以同时实现封闭效果。因此,附接区域可以设计成使得在附接区域中可以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此外,如果使用者可以靠中心处地地操纵致动装置,则可以通过环绕形式的附接区域有助于致动装置的凭直觉的操作。焊接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还具有以下优点,即可以以自动化方式制造壳体单元。此外,它可以是设计为完全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延伸的连续焊缝。这能够在附接区域中实现有利的封闭效果,以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用于将第二壳体元件从静止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的自由运动空间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限定了第二壳体元件到第一壳体元件的最大运动路径。间隙的大小可以决定最大运动路径。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可以具有在这两个相对的壳体元件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作为止挡部)。结果,可以形成间隙,特别是在突出部的面向第二壳体元件的一侧上。同时,可以通过间隙和/或突出部以简单的方式形成用于运动的止挡部,以限定第二壳体元件的最大运动路径,对运动路径的限定还可以确保即使施加大于意图的制动力,使用者也不会损坏致动装置(特别是壳体内部空间中的部件)。此外,如果运动路径是预定的,则由此可以简化对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的电感应检测。
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也可以是,复位装置布置在间隙处,特别是紧邻间隙或间隙中,使得间隙由复位装置封闭。特别地,复位装置可以布置在间隙附近以封闭间隙。复位装置的变形也可以通过间隙来限制,从而即使使用者的致动力增加也不会损坏复位装置。该间隙可以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周向地形成。该间隙产生了一个受限定的运动空间,该运动空间可以被复位装置可靠地封闭。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第一壳体元件具有引导部(Führungsabschnitt),在第二壳体元件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期间,第二壳体元件的对应引导部(Gegenführungsabschnitt)可以在该引导部中被引导,特别地,其中第一壳体元件上的引导部和/或第二壳体元件上的对应引导部被设计成至少一部分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和/或自由运动空间形成。优选引导部和对应引导部间有机械间隙,以防止或减少彼此的摩擦。引导部可以特别地设计为开口,并且对应引导部设计为接合元件,其接合在开口中并且由此可以在开口内被引导。引导部可以优选地具有多个开口,第二壳体元件的多个接合元件可以在这些开口中被引导。反之,也可以是,第二壳体元件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一个或多个接合元件以被引导的方式被引导到该开口中。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路径可以通过引导部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被转向。特别地,由此可以提供线性引导件。优选引导部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围绕壳体内部空间和/或围绕致动装置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地设计。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形状锁合装置(Formschlussmittel),用于在第一壳体元件和处于静止位置的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建立形状锁合。特别地,通过复位装置将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静止位置处的第二壳体元件逆着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方向预紧。优选形状锁合装置是夹子元件,通过该夹子元件(Clipselemente),至少在静止位置处可以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实现卡锁连接。当第二壳体元件处于静止位置时,复位装置的预紧可以使复位装置保持其封闭效果,并且因此当第二壳体元件处于静止位置时保持压靠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同时,可以补偿制造公差。以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少或避免装置的咔嗒声。优选致动装置的致动力通过复位装置在第二壳体元件的静止位置处的预紧来限定,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形状锁合装置还提供以下优点:以简单的方式防止第二壳体元件逆着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方向的运动,同时使第二壳体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向致动位置运动。此外,还可以简化组装。
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第一壳体元件具有用于提供用于车辆功能的开关装置的开关信号的插头部,插头部在与第二壳体元件相对的一侧上从第一壳体元件延伸。通过插头部,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建立连接,以便在壳体单元安装在车辆部件的外侧时将开关装置连接到车辆电子设备。因此,插头部尤其具有接口功能,该接口功能使致动装置能够连接到各种车辆系统,例如触发不同的车辆功能。此外,如果插头部与第一壳体元件一体地形成,则可以通过插头部简化壳体内部空间的封闭。例如,优选电线(以电导体的形式)可以集成到第一壳体元件中,以使得开关装置能够电连接到车辆电子设备。通过将电线集成在插头部中,可以同时或至少简化插头部周围的电线封闭。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优选第一壳体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附接开口,用于穿过用于将致动装置附接在车辆部件上的附接装置。用于穿过附接装置的附接开口能够实现简单的附接接口以使得致动装置能够安装在不同的车辆部件上。例如,也可以是,致动装置可以通过附接开口拧到车辆部件上,特别是当车辆部件具有与附接开口对应的附接开口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致动装置的可拆卸附接。此外,对在车辆部件上的附接可以发生在壳体内部空间中,从而使用者从外面看不到附接装置。结果,可以简化致动装置在车辆的外表中的集成。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也可以提供封闭装置,通过该封闭装置可以封闭插头部和/或附接开口以防止液体进入壳体内部空间,特别是其中封闭装置是设置在第一壳体元件的表面上,使得当致动装置安装在车辆部件上时封闭装置可以压靠在车辆部件上。特别地,封闭装置可以包括塑料,优选以弹性体(Elastomer)的形式。因此,致动装置与车辆部件和/或与车辆电子设备的接口也可以由封闭装置封闭。优选封闭装置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的整个表面上。这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确保可靠地实现封闭效果。此外,通过将封闭装置压靠在车辆部件上,可以补偿制造公差,从而减少或排除致动装置的咔嗒声。优选封闭装置和/或复位装置具有聚氨酯泡沫和/或硅树脂,以提高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的保护。
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也可以是,封闭装置和第一壳体元件形成多组分塑料注塑件。由此可以简化致动装置的制造。因此,也可以是,将密封剂喷涂到第一壳体元件的表面上,以实现密封剂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的全面积分布。此外,如果封闭装置和第一壳体元件形成一体式组装单元,则可以在组装期间以简单的方式处理具有封闭装置的第一壳体元件。封闭装置和第一壳体元件优选形成双组分塑料注塑件。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优选复位装置与第一壳体元件一体地形成或单独布置,特别是作为单独的部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如果复位装置与第一壳体元件一体地形成,则例如也可以是,复位装置包括壳体元件的减小的横截面,使得第一壳体元件在复位装置的区域中可弹性变形。例如,复位装置可以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可以由同一材料制成,或者复位装置可以具有柔软的部件以促进弹性变形。结果,可以使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的至少在一部分区域中的运动成为可能。优选复位装置从壳体内部空间向外延伸,特别是竖直地和/或径向地延伸。结果,复位装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提供封闭效果并且承担壳体单元的用于开关装置的部分保护功能。如果复位装置分开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则可以简化壳体单元的组装。因此可以想到,复位装置可以作为置入件置入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特别是当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以形状锁合的方式彼此附接或将要彼此附接时。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中,也可以是,车辆标志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的背离第一壳体元件的外侧上,其附接到第二壳体元件和/或集成到第二壳体元件中。车辆标志尤其可以理解为制造商的标记和/或型号标识。通过车辆标志,致动装置可以以对使用者有利的方式嵌入在车辆的设计中,而不会被使用者感知为干扰。同时,车辆标志可以用作提示功能,以便使用者可以快速识别触发车辆功能的启动点。车辆标志可以作为附加部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或者可以与第二壳体元件一体地提供。因此,也可以是,车辆标志直接喷涂在第二壳体元件上,从而车辆标志和第二壳体元件形成多组分塑料注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优选车辆具有可移动的车辆部件,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此外,用于触发车辆的车辆功能的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布置在车辆部件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与已经参照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详细描述的相同的优点。特别地,车辆可以是机动车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尤其是能够减少所需要的车辆部件上的空间。同时,致动装置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嵌入车辆的外观中。因此,由于装置的紧凑设计,可以在车辆部件中或车辆部件上安装其他部件。此外,可以提高关于车辆部件的外观和/或功能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致动装置、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触发车辆的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致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致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至少部分地由致动装置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形成的壳体内部空间中的开关元件,从而使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从静止位置向致动位置运动,
通过复位装置将第二壳体元件弹性复位至静止位置,该复位装置至少部分地封闭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之间的自由运动空间并且由此同时至少部分地封闭壳体内部空间以防止液体进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致动方法具有与已经参照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详细描述的相同的优点。车辆尤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第二壳体元件的运动尤其可以由使用者手动按压第二壳体元件来触发。也可以是,开关装置电感应地检测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的运动。特别地,开关装置根据开关装置的致动而发出开关信号。第二壳体元件弹性返回到静止位置可以使致动装置能够被反复致动,特别是在第一次致动之后立即被致动。由于复位装置同时实现封闭功能,因此可以省略额外的封闭装置或者额外的封闭装置可以设计得更简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致动方法能够由使用者使用紧凑的致动装置进行简单和直观的致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在以下描述中予以说明,其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中,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任何组合使用。它们示意性地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致动装置的至少局部剖视图,
图3、图4示出了具有第二壳体元件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详细视图,其中第二壳体元件分别处于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
图5、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示意性详细视图,其中第二壳体元件分别处于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详细视图,
图9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方法的方法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不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技术特征。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3,其设置为安装在优选可移动的车辆部件2上,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致动装置3具有壳体单元10,从而壳体内部空间13由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形成。开关装置20布置在壳体内部空间13中,开关装置20包括传感器元件(Sensorelemente)21形式的开关元件(Schaltelement)21,该开关元件21布置在具有电子部件23的印刷电路板22上。传感器元件21优选设计用于电感应检测第二壳体元件12的运动。为此,在第二壳体元件12上,特别是在壳体内部空间13中,与传感器元件21相距距离A处布置有对电极24。传感器元件21可以产生与对电极24相互作用的电磁场,从而当对电极24朝向传感器元件21移动时可以检测到电磁场的无损耗变化。该致动通过对电极24以无接触方式朝向传感器元件21的运动发生,从而不会发生损耗。对电极24优选地在第二壳体元件12上具有平坦的延伸部。此外对电极24作为薄膜或蒸汽沉积(aufgedämpft)在第二壳体元件 12 上。印刷电路板22和/或壳体单元10的第一壳体元件11具有附接开口18,用于将致动装置3附接到车辆部件2的附接装置可以插入穿过附接开口18。结果,组装可以通过壳体内部空间13进行,使得使用者从外面看不到附接装置并且因此不会影响外观。为了将传感器元件21和/或印刷电路板22连接到车辆电子设备,致动装置3具有插头部17,插头部17在第一壳体元件11的与第二壳体元件12相对的一侧上从壳体内部空间13延伸。插头部17优选地具有电线以便能够进行电接触。附加地或替代地,印刷电路板22具有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模块。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省略插头部17。插头部17和附接开口18特别是四周分别由封闭装置30封闭,封闭装置30实现封闭功能,特别是当封闭装置30通过插入附接开口 18的附接装置压靠在车辆部件2上时。封闭装置30可以优选地以多组分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喷射到第一壳体元件11上。这实现第一壳体元件11和封闭装置30的特别容易组装的结构单元。车辆标志40也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2的外侧12.3上,其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带有第二壳体元件 12。通过车辆标志40,一方面可以向使用者突出显示致动表面,另一方面可以将致动装置3集成到车辆设计中。
此外,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布置有复位装置14,以使得在开关装置 20的致动下使第二壳体元件12处于致动位置II时,将第二壳体元件12带到静止位置I。从图2中可以看出,复位装置14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形成,以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13。根据第一壳体元件11和/或第二壳体元件12的结构设计,还可以提供复位装置14的分段环绕状设计,以防止液体渗入这些部分。
第二壳体元件12的静止位置I在图3中示出。图4示出了第二壳体元件12的致动位置II。为了使第二壳体元件12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11运动并由此使对电极24更靠近传感器元件21,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形成自由运动空间16。自由运动空间16包括壳体元件11、12之间的区域,第二壳体元件12可以移动到该区域中和/或其中第二壳体元件12至少部分地与第一壳体元件11分离以使得能够相对运动。为此,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彼此分开地设计,第二壳体元件12通过第一壳体元件11的引导部11.1中的对应引导部12.1被引导,特别是围绕自由运动空间16被引导。为此,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在壳体单元10的附接区域15中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形状锁合装置11.2、12.2,这些形状锁合装置在静止位置I实现了与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的形状锁合连接。特别地,对应引导部12.1具有卡锁装置(Rastmittel),该卡锁装置与第一壳体元件11的引导部11.1的对应锁装置(Gegenrastmittel)卡锁。在致动位置 II 处,卡锁连接被释放。从图3和图4中还可以看出,在第二壳体元件12沿运动方向200运动的过程中,复位装置14被压缩。第二壳体元件12的运动具有由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的自由运动空间16中的间隙16.1限定的最大运动路径。在致动位置II处,第二壳体元件12搁置在第一壳体元件11上,特别是使得致动装置3,特别是复位装置14,即使沿运动方向200被施加较大的致动力也不会被损坏。复位装置14布置成使得间隙16.1四周被复位装置14封闭。复位装置14优选地在静止位置I处与运动方向200相反地将第二壳体元件12预紧。结果,在静止位置I处也可以确保复位装置14在间隙16.1处的封闭效果。为了引起从致动位置II到静止位置I的运动,复位装置14优选地具有在第二壳体元件12沿运动方向200运动到致动位置II时变形的弹性材料,使得复位装置14在致动位置II处时弹性回复力逆运动方向200作用在第二壳体元件12上。如果复位装置14集成了多种功能,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致动装置3的紧凑设计。
在图5和图6中,以示意性详细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3的另一实施例。致动装置3基本上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但是附接区域15和复位装置14具有进一步的构造。附接区域15包括周向焊接部(Verschweißung)15.1,特别是以焊缝(Schweißnaht)的形式,致动装置3的壳体单元10的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因此相连接。复位装置14设计成第一壳体元件11在第一壳体元件11的边缘区域11.3和中心区域11.4之间的横截面减小的形式。结果,复位装置14封闭自由运动空间16,特别是在车辆侧。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11包括至少复位装置14上的弹性材料。如果第二壳体元件12由使用者从第二壳体元件12的外侧12.3致动,则壳体元件11、12相对于彼此刚性地布置在附接区域15中。然而,在该过程中,第二壳体元件12在间隙16.1处下降,从而在复位装置14上产生弹性弯曲,通过该弯曲,复位装置14对第二壳体元件12预施力使之从致动位置 II回到静止位置I。复位装置14形成壳体单元10的一部分并且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形成,使得复位装置14至少部分区域地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13。特别地,复位装置14承担了壳体单元10作为壳体的部分功能。
图7以示意性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壳体元件11、12之间布置有复位装置14,并且提供了另外的复位装置14,其设计为横截面减小的第一壳体元件11。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在附接区域15处相互连接。如果第二壳体元件12被致动并且朝第一壳体元件11的方向受压,则一方面复位装置14在壳体元件11、12之间被压缩,另一方面,第一壳体元件11的另外的复位装置14被弹性弯曲。两个复位装置14可以在第二壳体元件12的致动位置II处彼此互补,以便一起施加复位力。通过壳体元件11、12之间的复位装置14,用于第二壳体元件12的运动的自由运动空间16被封闭,从而在附接区域15中例如可提供螺纹连接或分段式的连接。优选地,壳体元件11、12之间的复位装置14完全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形成。第一壳体元件11的另外的复位装置14还防止液体从下边缘区域渗入。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3,其基本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设计。车辆标志40通过卡锁连接与致动装置3的壳体单元10形状锁合连接。壳体单元10具有两个设计成板状的壳体元件11、12。这样可以获得一个较低的致动装置的零件高度。车辆标志40和车辆标志40特别是形状锁合地安装在其上的第二壳体元件12呈拱型,从而扩大了壳体元件11、12之间的壳体内部空间13。此外,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电极24和传感器元件21之间的距离A。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移动车辆部件2的车辆1,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3布置在该车辆部件2上。特别地,致动装置3可以根据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之一设计。
图10还在方法步骤的示意图中示出了致动方法100。通过第二壳体元件12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11从静止位置I向致动位置II的运动,使开关元件21开始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的壳体内部空间13的启动(Aktiviere)101。第二壳体元件12通过复位装置14弹性复位102到静止位置I,同时至少在一部分区域封闭壳体内部空间13以防止液体进入。致动方法100的流程也在图3和图4或图5和图6中示出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反之亦然。
实施例的以上解释仅在示例的上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自由地相互组合,只要它们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附图标记
1车辆
2 车辆部件
3 致动装置
10 壳体单元
11 第一壳体元件
11.1 引导部
11.2 形状锁合装置
11.3 边缘区域
11.4 中心区域
12 第二壳体元件
12.1 对应引导部
12.2 形状锁合装置
12.3 外侧
13 壳体内部空间
14 复位装置
15 附接区域
15.1 焊接部
16 自由运动空间
16.1 间隙
17 插头部
18 附接开口
20 开关装置
21 开关元件,特别是传感器元件
22 印刷电路板
23电子部件
24对电极
30 封闭装置
40 车辆标志
100 致动方法
101 从12的启动
102 从12的弹性复位
200 运动方向
I 静止位置
II 致动位置
A 21和24之间的距离/间距。

Claims (18)

1.一种致动装置(3),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2) 上,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所述致动装置(3)包括:
电气开关装置(20),具有用于触发车辆功能的开关元件(21);以及
壳体单元(10),具有至少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至少部分地形成壳体内部空间(13),开关元件(21)布置在该壳体内部空间(13)中,
其中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形成自由运动空间(16),由此第二壳体元件(12)能够至少部分地在静止位置(I)和致动位置(II)之间运动,以将开关元件(21)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11)致动,
其特征在于,
自由运动空间(16)至少在一部分区域被复位装置(14)封闭,以至少在一部分区域防止液体从自由运动空间(16) 进入壳体内部空间(13),其中该复位装置(14)用于将第二壳体元件(12)从致动位置(II)移动到静止位置(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复位装置(14)包括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用于在第一壳体元件(11)从致动位置(II)到静止位置(I)的运动期间使复位装置(14)变形和/或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复位装置(14)至少部分地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形成,特别是以复位装置(14)延伸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 的环绕状方式,以至少部分地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1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开关元件(21)是用于电感应检测第二壳体元件(12)的运动的传感器元件(21),特别地,其中传感器元件(21)被布置在具有多个电子部件(23)的印刷电路板(22)上,该多个电子部件(23)用于检测第二壳体元件(12)的致动位置(II)。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开关装置(20)具有特别是具有扁平延伸部的对电极(24)用于与传感器元件(21)电磁相互作用,传感器元件(21)特别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2)上,和/或,在对电极(24) 被布置在离开传感器元件(21)一定距离(A)处并且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与之相互作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壳体单元(10)具有围绕壳体内部空间(13)和/或自由运动空间(16)至少部分地延伸的附接区域(15),其中第二壳体元件(12)以形状锁合方式和/或以材料锁合方式附接到第一壳体元件(11)上,特别是第一壳体元件(11)在附接区域(15)中通过焊接(15.1)附接到第二壳体元件(1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第二壳体元件(12)从静止位置(I)移动到致动位置(II)的自由运动空间(16)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具有间隙(16.1) ,间隙(16.1)限定了第二壳体元件(12)到第一壳体元件(11)的最大移动路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复位装置(14)布置在间隙(16.1)处,使得间隙(16.1)被复位装置(14)封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元件(11)具有引导部(11.1),当第二壳体元件(12)从静止位置(I)向致动位置(II)运动时,第二壳体元件(12)的对应引导部(12.1)可在引导部(11.1)中被引导,特别地,从而第一壳体元件(11)上的引导部(11.1)和/或第二壳体元件(12)上的对应引导部(12.1)至少部分地形成为环绕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各自具有至少一个形状锁合装置(11.2、12.2),用于在第二壳体元件(12)的静止位置(I)处使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产生形状锁合,特别地,从而复位装置(14)将处于静止位置(I)的第二壳体元件(12)朝向第一壳体元件(11)沿逆着从静止位置(I)到致动位置(II)的运动方向(200)预紧。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元件(11)具有插头部(17),用于为车辆功能提供开关装置(20)的开关信号,插头部(17)从第一壳体元件(11)的与第二壳体元件(12)相对的一侧延伸。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元件(11)具有至少一个附接开口(18),附接开口(18)用于穿过附接装置以将致动装置(3)附接在车辆部件(2)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提供封闭装置(30),通过该封闭装置(30),插头部(17)和/或附接开口(18)可以被封闭以防止液体进入壳体内部空间(13),特别是封闭装置(30)在第一壳体元件(11)的表面上布置成使得当致动装置(3)安装在车辆部件(2)上时封闭装置(30)能够压靠车辆部件(2)。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封闭装置(30)和第一壳体元件(11)形成多组分塑料注塑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复位装置(14)与第一壳体元件(11)形成一体或分开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壳体元件(12)背离第一壳体元件(11)的外侧(12.3)上布置有车辆标志(40),车辆标志(40)附接到第二壳体元件(12)和/或集成到第二壳体元件(12)中。
17.一种车辆 (1),包括:
车辆部件(2),特别是以门或盖板的形式,
其特征在于,
将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用于触发车辆(1)的车辆功能的致动装置(3)布置在车辆部件(2)上。
18.一种致动方法(100),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3)触发车辆(1)的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100),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在壳体内部空间(13)中的开关元件(21)的启动(101),该壳体内部空间(13)至少部分地由致动装置(3)的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形成,通过将第二壳体元件(12)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11)从静止位置(I)运动到致动位置(II)来启动(101);以及
通过复位装置(14)将第二壳体元件(12)弹性复位(102)到静止位置(I),该复位装置至少部分地封闭第一壳体元件(11)和第二壳体元件(12)之间的自由运动空间并且从而同时至少在一些区域中防止液体渗入壳体内部空间(13)。
CN202080049573.7A 2019-09-05 2020-08-27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Pending CN1141751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3841.2 2019-09-05
DE102019123841 2019-09-05
PCT/EP2020/073966 WO2021043663A1 (de) 2019-09-05 2020-08-27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zur montage an einem fahrzeugteil, fahrzeug sowie betätigungsverfahren zum auslösen einer fahrzeugfunk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5198A true CN114175198A (zh) 2022-03-11

Family

ID=7235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9573.7A Pending CN114175198A (zh) 2019-09-05 2020-08-27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8263A1 (zh)
EP (1) EP4025752A1 (zh)
CN (1) CN114175198A (zh)
DE (1) DE102020122424A1 (zh)
WO (1) WO20210436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21603A1 (de) * 2019-09-05 2021-03-1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mit bewegbarem Schaltelement, Fahrzeug sowie Betätigungsverfahren
CN116136139A (zh) * 2021-11-16 2023-05-19 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用于电子关闭系统的操纵模块的把手模块和具有把手模块的车门
DE102022105504A1 (de) * 2022-03-09 2023-09-14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dulbauteil für ein bewegliches Teil eines Fahrzeuges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Modulbauteils
SE545805C2 (en) * 2022-06-17 2024-02-06 Assa Abloy Ab Switch and lock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011038D1 (de) * 1999-11-29 2005-09-2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Türaussengriffanordnung
JP4767125B2 (ja) * 2006-08-09 2011-09-07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ラッチ解除操作装置
JP5100591B2 (ja) * 2008-09-2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DE102011008989A1 (de) 2011-01-20 2012-07-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chaltervorrichtung
JP5461491B2 (ja) * 2011-08-30 2014-04-02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5000465A1 (de) * 2015-01-15 2016-07-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chalter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2424A9 (de) 2021-06-02
DE102020122424A1 (de) 2021-03-11
EP4025752A1 (de) 2022-07-13
WO2021043663A1 (de) 2021-03-11
US20220328263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5198A (zh) 用于安装在车辆部件上的致动装置、车辆和用于启动车辆功能的致动方法
US9129458B2 (en) Mobile device
US6388221B1 (en) Window winder switch
US5738369A (en) Snap-on air bag and horn switch module
US6218933B1 (en) Security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opening leaf
CN112204217B (zh) 门扇把手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
US20220336162A1 (en) Actuation Device with Movable Switching Element,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ctuation
US957025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user device
WO2021071704A1 (en) Charging or refuelling recess
CN102165550B (zh) 致动单元
EP3312861B1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nap switch with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riving member and of the pushbutton
US20140346020A1 (en) Operator control device with push buttons, in particular, a remote key fob with push buttons for motor vehicles
US7504919B1 (en) Water resistant switch assembly
US20220195759A1 (en) Multi-sensor module, a handle module, and movable vehicle element
CN117044111A (zh) 用于车辆可运动部分的模块构件和制造模块构件的方法
EP3032558B1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nap switch
US8993906B2 (en) Vehicle switch
US20220195760A1 (en) Electronic sensor module, handle module, and movable vehicle element
US6149189A (en) Cover cap for an airbag unit
US9870882B2 (en) Push button for motor vehicle key module
US8178807B2 (en) Electrical switch
CN217591269U (zh) 包括壳体的设备
CN114787473A (zh) 具有衬饰件的操作装置、车辆以及方法
KR20150145123A (ko) 차량의 도어핸들용 스위치 어셈블리 및 그 조립방법
WO2019176680A1 (ja)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操作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