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476A -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476A
CN114173476A CN202111396021.6A CN202111396021A CN114173476A CN 114173476 A CN114173476 A CN 114173476A CN 202111396021 A CN202111396021 A CN 202111396021A CN 114173476 A CN114173476 A CN 114173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eat
display
transmit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60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海
刘钰
李鑫
李邦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60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3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05K1/184Components including terminals inserted in holes through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ed to printed contacts on the walls of the holes or at the edges thereof or protruding over or into the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fixedly mount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透光组件包括透光件、显示件、电功能件及导热胶,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透光件部分伸出显示件形成外延部,电功能件与显示件电性连接,导热胶至少设于外延部与电功能件之间,使导热胶分别与外延部及电功能件接触。在显示件工作时电功能件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与透光件的外延部之间具有导热胶,且电功能件及外延部均与导热胶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导热胶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屏由于有大量的视频、电源信号需要处理,屏幕下方都有采用覆晶薄膜方式封装的带有驱动芯片的柔性电连接元件COF(Chip On Foil)以及和柔性电连接元件电性相连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由于COF及PCB需要为整块显示屏上数百万个像素提供工作时所需的驱动电流或者电压,同时进行一系列信号转换等计算工作,因此是显示屏工作时的主要发热区域。
传统的加工技术仅采用双面胶将PCB与内片车窗玻璃简单粘结,COF与PCB之间并没有良好的导热渠道,不利于降低工作温度。若将产品应用于地铁等交通工具上,由于持续运行时间较长,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下会使显示屏工作寿命缩短及失效,显示屏失效导致车窗更换会增加车辆的维修时间及维修成本,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散热效果的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光组件,包括透光件、显示件、电功能件及导热胶,所述透光件与所述显示件贴合,所述透光件部分伸出所述显示件形成外延部,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热胶至少设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功能件之间,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及所述电功能件接触。
上述透光组件,电功能件与显示件电性连接,在显示件工作时电功能件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与透光件的外延部之间具有导热胶,且电功能件及外延部均与导热胶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透光组件建立了电功能件与透光件之间的传热途径,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功能件包括电路板及柔性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透光组件还包括排线,所述排线设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排线与所述外延部相对设置,所述导热胶至少设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路板及部分所述排线之间,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所述电路板及部分所述排线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显示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导热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与所述显示件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侧面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件包括可视部及围绕所述可视部设置的外轮廓部,所述导热胶与所述外轮廓部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透光组件还包括补强结构胶,所述补强结构胶围绕所述导热胶设置,所述补强结构胶分别与所述显示件、所述导热胶及所述透光件粘接。
一种玻璃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所述透光件为玻璃。
上述玻璃结构,电功能件与显示件电性连接,在显示件工作时电功能件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与透光件的外延部之间具有导热胶,且电功能件及外延部均与导热胶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玻璃结构建立了电功能件与透光件之间的传热途径,透光件为玻璃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导热胶将热量传导至透光件,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玻璃结构,所述透光件为内层玻璃。
上述车辆,电功能件与显示件电性连接,在显示件工作时电功能件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与透光件的外延部之间具有导热胶,且电功能件及外延部均与导热胶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玻璃结构建立了电功能件与透光件之间的传热途径,由于透光件为内层玻璃,玻璃的散热效果较好,且内层玻璃一侧的环境温度一般较低,因此导热胶将热量传导至透光件,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一种面板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其中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的电功能件与外延部对应设置;
对所述电功能件所在区域灌导热胶,至少使所述导热胶进入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固化所述导热胶,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电功能件、所述外延部接触。
上述面板加工方法,将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后,可对电功能件所在区域灌注导热胶,并使导热胶固化,此时电功能件与外延部之间具有导热胶,且导热胶分别与电功能件及外延部接触,则在显示件及电功能件工作时,能够通过导热胶将电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导热胶建立了电功能件与透光件之间的传热途径,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所述电功能件所在区域灌导热胶,固化所述导热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热胶填充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的空间并包覆所述电功能件,固化所述导热胶,使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导热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围挡,所述围挡、所述显示件及所述透光件围成灌封空间,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灌封空间内;
向所述灌封空间内灌所述导热胶,使所述导热胶填充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的空间并包覆所述电功能件;
固化所述导热胶;
拆下所述围挡;
在所述导热胶的外围设置补强结构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围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第一围坝及第二围坝,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配合形成所述围挡,所述第一围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件粘接,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围坝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坝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件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坝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围坝对应设置,与所述电功能件电连接的排线由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之间穿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所述灌封空间内灌所述导热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围挡与所述透光件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和/或将所述排线与所述电功能件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功能件之间设置垫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未灌导热胶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设置补强结构胶后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剖势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透光组件在灌导热胶之前设置围挡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透光件;110、外延部;120、触控膜;130、OCA光学胶;140、水胶;150、外层玻璃;200、显示件;210、可视部;220、外轮廓部;300、电功能件;310、电路板;320、柔性电连接件;400、导热胶;500、排线;600、补强结构胶;700、围挡;710、第一围坝;720、第二围坝;80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光组件,包括透光件100、显示件200、电功能件300及导热胶400,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透光件100部分伸出显示件200形成外延部110,电功能件300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导热胶400至少设于外延部110与电功能件300之间,使导热胶400分别与外延部110及电功能件300接触。
上述透光组件,电功能件300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在显示件200工作时电功能件300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的外延部110之间具有导热胶400,且电功能件300及外延部110均与导热胶400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透光组件建立了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传热途径,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300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400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300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300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导热胶400材质较软,可在需要对电功能件300进行修复或更换时,可铲除导热胶400,在维修后重新灌胶,操作更简单。
具体地,在导热胶400固化后,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为间隔设置。此时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不会直接接触,且电功能件300的设置方式较为合理,不用大角度弯折或弯曲。
可选地,根据导热胶400的性能,可高温或者常温固化导热胶400。
可选地,导热胶400具有绝缘性能,可防止显示屏或电功能件300通过导热胶400出现短路等情况。
具体地,导热胶400可为有机硅双组分导热灌封胶,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胶400也可为其他能够用于灌封的且具有导热及绝缘性能的胶。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时,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可直接贴合;或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之间还具有其他元件,例如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之间设有触控膜120,透光件100与触控膜120之间具有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触控膜120与显示件200之间通过水胶140粘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电功能件300包括电路板310及柔性电连接件320,电路板310通过柔性电连接件320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导热胶400分别与外延部110、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接触。导热胶400可将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提高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的散热效果,且导热胶400可对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提供承托、固定及缓冲,能够提升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工作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其中,当导热胶400同时填充电路板310及柔性电连接件320与外延部110之间的空间时,电路板310及柔性电连接件320同时被固定,且电路板310及柔性电连接件320的连接处也被固定,可防止电路板310与柔性电连接件320之间的相对移动影响连接处的强度,提高电功能件300的寿命。
可选地,柔性电连接件320为覆晶薄膜,其具有驱动芯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电连接件320也可不具有芯片。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功能件300也可仅为柔性电连接件320或电路板310。或电功能件300为用于与显示件200电连接的其他电子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透光组件还包括排线500,排线500设于电路板310远离柔性电连接件320的一侧并与电路板310电性连接,至少部分排线500与外延部110相对设置,导热胶400至少设于外延部110与电路板310及部分排线500之间,使导热胶400分别与外延部110、电路板310及部分排线500粘接。排线500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导热胶400至少填充排线500与外延部110之间,可将排线500在传导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透光件100,同时也可对排线500与电路板310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及缓冲,防止排线500与电路板310发生相对移动导致排线500与电路板310之间的连接处脱离,因此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等情况,能够保证对电路板310及显示件200的稳定传输,不会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
其中,排线500与电路板310之间的连接器通常采用翻盖卡扣式设计,振动过程中卡扣容易松脱导致接触不良和显示异常,因此通过导热胶400固定排线500及电路板310,同时也将上述连接器固定,可减少卡扣松脱。
可选地,一个电路板310通过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柔性电连接件320与显示件200电连接,可通过相邻的两个柔性电连接件320之间的间隙向电路板310及柔性电连接件320与外延部110之间的空间灌注导热胶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显示件2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距离。此时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不会相对显示件200凸出,可防止电路板310和/或柔性电连接件320受到拉扯或者存在被切割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功能件300位于导热胶400内。电功能件300位于导热胶400内,即导热胶400包覆电功能件300,此时电功能件300不会裸露在外,即使所处环境内出现水汽、灰尘等杂质或产生了静电等,也不会对电功能件300造成影响,保证了电功能件300的稳定运行,且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即使受到外力作用,通过导热胶400的缓冲及保护,也可防止电功能件300受到损伤,可提高成品率及使用寿命。
可选地,导热胶400充满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区域,同时导热胶400覆盖电功能件300的其他侧面,将电功能件300与外界环境分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远离透光件100的侧面粘接。通过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的侧面粘接,能够对显示件200与电功能件300之间的连接处处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同时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的粘接效果较好,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之间也可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则与显示件200连接的电功能件300不会相对导热胶400移动,防止导热胶400与电功能件300相互脱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件200包括可视部210及围绕可视部210设置的外轮廓部220,导热胶400与外轮廓部220粘接。导热胶400仅与显示件200的外轮廓部220粘接,可防止对可视部210的显示面积造成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透光组件还包括补强结构胶600,补强结构胶600围绕导热胶400设置,补强结构胶600分别与显示件200、导热胶400及透光件100粘接。通过补强结构胶600可进一步提高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或透光件100的粘接稳定性,防止导热胶400脱开。
可选地,补强结构胶600为硅酮系结构胶。
可选地,导热胶400与部分外轮廓部220粘接,且导热胶400与可视部210间隔设置,具体地,导热胶400与外轮廓部220粘接时,导热胶400与可视部2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mm~5mm,保证了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的粘接效果,同时可预留空间用于设置补强结构胶600,补强结构胶600不会影响可视部210的显示面积。
具体地,补强结构胶600与导热胶400平齐设置,此时补强结构胶600不凸出,结构的整体性更好,且不易与其他元件发生位置干涉。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透光组件,透光件100为玻璃。
上述玻璃结构,电功能件300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在显示件200工作时电功能件300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的外延部110之间具有导热胶400,且电功能件300及外延部110均与导热胶400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玻璃结构建立了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传热途径,透光件100为玻璃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导热胶400将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300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400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300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300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件100也可为其他可透光的材料。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玻璃结构。
上述车辆,电功能件300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在显示件200工作时电功能件300会有电流经过,导致发热,而由于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的外延部110之间具有导热胶400,且电功能件300及外延部110均与导热胶400接触,能够将电功能件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相比于传统的结构,上述玻璃结构建立了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传热途径,由于透光件100为内层玻璃,玻璃的散热效果较好,且内层玻璃一侧的环境温度一般较低,因此导热胶400将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300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400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300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300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可选地,显示件200远离透光件100的一侧设有外层玻璃150,用于保护显示件2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玻璃结构也可用于建筑或其他设备上。
如图2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板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其中与显示件200电性连接的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对应设置;
对电功能件300所在区域灌导热胶400,至少使导热胶400进入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固化导热胶400,使导热胶400分别与电功能件300、外延部110接触。
上述面板加工方法,将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后,可对电功能件300所在区域灌注导热胶400,并至少使导热胶400进入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则导热胶400固化后,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具有导热胶400,且导热胶400分别与电功能件300及外延部110接触,则在显示件200及电功能件300工作时,能够通过导热胶400将电功能件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透光件100,导热胶400建立了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的传热途径,有效提高了电功能件300在工作时的散热速度,可减低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温度,使显示屏及电功能件300的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导热胶400也可提供对电功能件300的缓冲,减少电功能件300在振动环境下失效的可能性。
可选地,上述将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显示件200、水胶140、触控膜120、OCA光学胶130及透光件100依次贴合,并测试显示功能及触控功能。
可选地,对电功能件300所在区域灌导热胶4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量有机硅双组分导热灌封胶,并经过混合、搅拌、真空脱泡形成导热胶400,灌胶,等待导热胶400自流平。
可选地,导热胶400的固化可根据导热胶400的性质,通过常温或高温使其凝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上述对电功能件300所在区域灌导热胶400,固化导热胶4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导热胶400填充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的空间并包覆电功能件300,固化导热胶400,使电功能件300位于导热胶400内。
此时导热胶400将电功能件300包覆在内,可防止电功能件300被水汽、灰尘或静电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同时可减少电功能件300可能受到的损伤,并进一步提高电功能件300的导热速度。此外,导热胶400充满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的空间,也可防止上述空间内出现水汽等情况,可保证电功能件300及显示件200的正常工作,并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透光件100靠近显示件200的一侧设置围绕电功能件300的围挡700,围挡700、显示件200及透光件100围成灌封空间,电功能件300位于灌封空间内;
向灌封空间内灌导热胶400,使导热胶400填充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的空间并包覆电功能件300;
固化导热胶400;
拆下围挡700;
在导热胶400的外围设置补强结构胶600。
通过围挡700可限制导热胶400的成型区域,保证导热胶400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成型,防止导热胶400散流至其他区域。
其中,围挡700为与导热胶400粘接效果较差的材料,例如特氟龙,硅胶条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灌胶等方式使导热胶400包裹电功能件300后通过修边的方式去除导热胶400多于的部分,无需设置围坝;或外延部110本身设有类似围挡700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上述在透光件100靠近显示件200的一侧设置围绕电功能件300的围挡7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透光件100靠近显示件200的一侧设置围绕电功能件300的第一围坝710及第二围坝720,第一围坝710与第二围坝720配合形成围挡700,第一围坝710的两端分别与显示件200粘接,第二围坝720设于第一围坝710远离透光件100的一侧,第二围坝720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显示件200远离透光件100的一侧,第二围坝720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围坝710对应设置,与电功能件300电连接的排线500由第一围坝710与第二围坝720之间穿出。
此时第二围坝720将显示件200的部分区域圈入围挡700围成的空间,在灌注导热胶400时导热胶400可与部分显示件200粘接,实现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的粘接,可防止导热胶400相对电功能件300出现脱胶的情况,同时排线500由第一围坝710及第二围坝720之间穿出,排线500不影响围挡700的布置,且排线500部分位于围挡700围成的区域内,在灌注导热胶400时,导热胶400能够同时包覆部分排线500,也可包覆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的连接处,可防止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相互脱开,并对排线500及电功能件300的连接处进行防护。
可选地,显示件200具有一定的长度,围挡700围成的区域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显示件200的长度,保证导热胶400能够与显示件200的一侧边缘完全粘接,保证粘接的牢固,且导热胶400能够完全填充电功能件300与显示件200之间的空间。
可选地,在电功能件300远离显示件200的一侧,围挡700与电功能件300之间的间距为5mm~10mm。此时可保证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的连接处位于围挡700围成的空间内。
可选地,围挡700位于显示件200上的部分与显示件200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mm~5mm。可预留空间用于后续打补强结构胶,同时保证导热胶400与显示件200的粘接更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灌封空间内灌导热胶40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围挡700与透光件100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和/或将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围挡700与透光件100的连接处的密封处理可防止导热胶400渗出影响围挡700内的胶量并使得后续处理变困难;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的连接处的密封处理可防止导热胶400渗入连接处影响后续的拆装。
可选地,密封处理可为通过密封胶带缠绕连接处,或通过密封胶处理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将透光件100与显示件200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外延部110与电功能件300之间设置垫块800。
通过设置垫块800,能够在灌胶时防止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的外延部110贴合,保证导热胶400能够填充电功能件300与透光件100之间起到导热、缓冲等作用。
可选地,第一围坝710的高度与垫块800的高度匹配,使排线500与电功能件300在灌胶时能够保持相对透光件100水平设置。此时导热胶400固定后排线500及电功能件300的位置较为合理。
可选地,垫块800靠近电功能件300的一侧设有背胶,防止在灌导热胶400时垫块800发生位移。其中,当电功能件300包括柔性电连接件320及电路板310,此时垫块800粘接在电路板310上对电路板310上元器件的工作影响较小。此外,为保证电功能件300整体的位置,可在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设置多个垫块800用于整体抬高电功能件3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喷嘴等插入电功能件300与外延部110之间并充入导热胶40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件、显示件、电功能件及导热胶,所述透光件与所述显示件贴合,所述透光件部分伸出所述显示件形成外延部,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热胶至少设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功能件之间,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及所述电功能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功能件包括电路板及柔性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线,所述排线设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排线与所述外延部相对设置,所述导热胶至少设于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路板及部分所述排线之间,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外延部、所述电路板及部分所述排线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显示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导热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与所述显示件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侧面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件包括可视部及围绕所述可视部设置的外轮廓部,所述导热胶与所述外轮廓部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强结构胶,所述补强结构胶围绕所述导热胶设置,所述补强结构胶分别与所述显示件、所述导热胶及所述透光件粘接。
9.一种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透光组件,所述透光件为玻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结构,所述透光件为内层玻璃。
11.一种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其中与所述显示件电性连接的电功能件与外延部对应设置;
对所述电功能件所在区域灌导热胶,至少使所述导热胶进入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固化所述导热胶,使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电功能件、所述外延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对所述电功能件所在区域灌导热胶,固化所述导热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热胶填充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的空间并包覆所述电功能件,固化所述导热胶,使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导热胶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围挡,所述围挡、所述显示件及所述透光件围成灌封空间,所述电功能件位于所述灌封空间内;
向所述灌封空间内灌所述导热胶,使所述导热胶填充所述电功能件与所述外延部之间的空间并包覆所述电功能件;
固化所述导热胶;
拆下所述围挡;
在所述导热胶的外围设置补强结构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围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显示件的一侧设置围绕所述电功能件的第一围坝及第二围坝,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配合形成所述围挡,所述第一围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件粘接,所述第二围坝设于所述第一围坝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坝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件远离所述透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围坝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围坝对应设置,与所述电功能件电连接的排线由所述第一围坝与所述第二围坝之间穿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灌封空间内灌所述导热胶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围挡与所述透光件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和/或将所述排线与所述电功能件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面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将透光件与显示件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电功能件之间设置垫块。
CN202111396021.6A 2021-11-23 2021-11-23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Pending CN114173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021.6A CN114173476A (zh) 2021-11-23 2021-11-23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021.6A CN114173476A (zh) 2021-11-23 2021-11-23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476A true CN114173476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6021.6A Pending CN114173476A (zh) 2021-11-23 2021-11-23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347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3981A (zh) * 2017-12-21 2018-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8432827U (zh) * 2018-06-06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746531U (zh) * 2019-05-07 2019-12-06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散热型触摸显示屏
US20200170148A1 (en) * 2018-11-27 2020-05-2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3981A (zh) * 2017-12-21 2018-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8432827U (zh) * 2018-06-06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00170148A1 (en) * 2018-11-27 2020-05-2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2340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9746531U (zh) * 2019-05-07 2019-12-06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散热型触摸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4017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EP110402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770441A (zh) 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结构、布线衬底及半导体装置
US6476885B1 (en) Stress-free socketed optical display package with die non-rigidly attached to containment structure
JP2000245170A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製法
CN101271885A (zh) 影像感测器封装及其应用的影像摄取装置
CN101404267A (zh) 半导体装置与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4173476A (zh) 透光组件、玻璃结构、车辆及面板加工方法
JPS58178529A (ja)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JP4730135B2 (ja) 画像センサパッケージ
JPH08107167A (ja) 半導体装置
JP4681648B2 (ja) 樹脂封止モジュー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樹脂封止方法
JP690537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723465U (zh) 一种光模块灌封结构
US649863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stantially stress-free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610608A (zh) 一种光模块灌封结构及方法
JP3860530B2 (ja) 半導体装置
JPH1051034A (ja) 面実装型電子部品、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回路基板上に実装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実装した回路基板
JP2020021904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74202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9267663U (zh) 一种背光半导体光电类芯片
JP2904154B2 (ja) 半導体素子を含む電子回路装置
EP0116289A3 (en)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package
JP2580779B2 (ja) 半導体装置
JPH06334070A (ja)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