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6949B -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6949B
CN114166949B CN202111253531.8A CN202111253531A CN114166949B CN 114166949 B CN114166949 B CN 114166949B CN 202111253531 A CN202111253531 A CN 202111253531A CN 114166949 B CN114166949 B CN 114166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absorption
vehicle
tested
sound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35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6949A (zh
Inventor
张科峰
邵炯炀
李星
左跃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535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6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6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6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6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6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11Analysing solids by measuring attenua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通过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基于参考吸声系数以及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并在待测车辆后期的吸音性能改进过程中,利用该吸声贡献数据来确定目标吸声部件对吸音性能的影响,因而能够明确是否对目标吸声部件进行改进,来提高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NVH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车内“静音感”的要求逐渐提高,而车内噪声水平是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优良吸声性能的声学材料是改善车内噪声的关键措施。
在整车声学包开发过程中,一般通过混响衰减时间,来衡量整车吸音性能,现有技术无法测出车内每个部件的吸音贡献量,使得无法为后期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吸音性能改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声源,以及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与所述声源相隔的传声器。
优选地,所述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包括: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一车内空腔体积;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一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一衰减时间;基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一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参考吸声系数。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包括: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二车内空腔体积;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二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二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二衰减时间;基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二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二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试验吸声系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得到所述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如下步骤:A1、将所述目标吸声部件重新安装到所述待测车辆上;A2、从所述待测车辆车内不重复的选择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并将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从所述待测车辆上拆除,以在所述待测车辆缺少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吸声测试,以得到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A3、循环以上A1~A2步骤,直至得到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参考吸声系数、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所述试验吸声系数以及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确定得到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参考吸声系数、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所述试验吸声系数以及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确定得到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参考工况数据;根据所述试验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试验工况数据;基于所述参考工况数据与所述试验工况数据的差值以及所述参考工况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考吸声系数确定单元,用于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
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代码,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代码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基于参考吸声系数以及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由于在待测车辆后期的吸音性能改进过程中,可以利用该吸声贡献数据来确定目标吸声部件对吸音性能的影响,因而能够明确是否对目标吸声部件进行改进,来提高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内吸声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内吸声测试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内吸声测试设备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吸音性能改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基于参考吸声系数以及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并在待测车辆后期的吸音性能改进过程中,利用该吸声贡献数据来确定目标吸声部件对吸音性能的影响,因而能够明确是否对目标吸声部件进行改进,来提高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按照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车辆开发阶段,通过确定车辆内部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来明确车辆NVH性能改进过程中的优化对象,从而提高车辆开发过程中NVH性能的改进效率;当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后期改装,同样能够提高车辆改装过程中NVH性能的改进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进行上述车内吸声测试方法,可以预先在待测车辆车内设置声源,并在待测车辆车内设置与声源相隔的传声器。
针对声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声源可以是球形声源,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鉴于人类能够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是:20Hz~20000Hz,而车辆上的噪音一般有发动机振动、风噪、胎噪等,因此,可以选择发出50Hz~8000Hz声音的设备作为声源,也可以选择发出50Hz~5000Hz声音的设备作为声源。
声源可以放置在待测车辆车内的中间位置,也可以根据车内吸声测试的特殊要求设置,例如,需要测试待测车辆车内对发动机舱的吸声性能,那么声源就可以设置在发动机舱内,或者车内中控的下方位置。
针对传声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传声器的采样率应与上述声源对应匹配。传声器可以与声源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吸声测试的要求设置间隔距离,举例来讲,为了测试驾驶员所在位置的吸声性能,可以在驾驶员右耳处设置传声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吸声测试之前,还可以将待测车辆熄火,并将该待测车辆停放在半消声室环境中,可以控制消声室的信噪比大于10dBA,以及可以控制测试温度在20℃~30℃之间。并且检查发动机盖、天窗、车门和车窗等运动件全部处于关闭状态,以保证待测车辆整车的密封性良好。
请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
具体的,可以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一车内空腔体积。
具体的,可以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开启声源,直至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时关闭声源,并在关闭声源时通过传声器获取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接着,根据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一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一衰减时间。
进而,基于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第一衰减时间,就可以确定出参考吸声系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一车内空腔体积可以根据待测车辆的设计数据确定得到。举例来讲,根据待测车辆内饰的体积以及待测车辆白车身的车内体积,就能够得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举例来讲,根据待测车辆的所有内饰部件三维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稳定条件可以是:声源的声压级波动范围处于预设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举例来讲,假如声源的声压级波动范围为±3分贝,则可以判定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第一稳定条件也可以是:声源的声压级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举例来讲,假如声源的声压级持续时长大于2秒,则可以判定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预设分贝可以根据吸声测试的需求设置,第一预设分贝越大,则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讲,可以将第一预设分贝设置为60分贝。
举例来讲,参考吸声系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α参考=0.163V1/(T1*S1) (1);
公式(1)中,α参考为参考吸声系数,V1为第一车内空腔体积,T1为第一衰减时间,S1为第一车内吸声面积。
步骤S102: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
具体的,可以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二车内空腔体积。
具体的,可以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开启声源,直至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二稳定条件时关闭声源,并在关闭声源时通过传声器获取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根据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二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二衰减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吸声部件的材料属性不同,因而对声音吸收的频率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声源发出的声源频率进行划分,以更好地统计在不同声音频率下的第一衰减时间和第二衰减时间,为后续目标吸声部件的材料改进提供有效帮助。
举例来讲,假如选择的声源频率为50Hz~5000Hz,则可以将声源发出的频率依次划分为100Hz~125Hz、125Hz~160Hz、160Hz~200Hz、200Hz~250Hz、250Hz~315Hz、315Hz~400Hz、400Hz~500Hz、500Hz~630Hz、630Hz~800Hz、800Hz~1000Hz、1000Hz~1250Hz、1250Hz~1600Hz、1600Hz~2000Hz、2000Hz~2500Hz、2500Hz~3150Hz、3150Hz~4000Hz、4000Hz~5000Hz。
举例来讲,若拆除目标吸声部件后,在1000Hz~1250Hz下的第二衰减时间较长,而在未拆除目标吸声部件之前,在1000Hz~1250Hz下的第一衰减时间也较长,则表明目标吸声部件对1000Hz~1250Hz声音的吸收较少,应该更换目标吸声部件的材料,来提高对1000Hz~1250Hz声音吸收的能力。
举例来讲,若拆除目标吸声部件后,在1600Hz~2000Hz下的第二衰减时间较长,而在未拆除目标吸声部件之前,在1600Hz~2000Hz下的第一衰减时间较短,则表明目标吸声部件对1600Hz~2000Hz声音的吸收较多,可以不对目标吸声部件进行优化。
基于上述参考吸声系数的实施方式,则基于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第二车内空腔体积以及第二衰减时间,就能够确定出试验吸声系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车内吸声面积可以根据上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目标吸声部件的三维数据确定得到。举例来讲,可以利用上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与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面积的差,得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车内空腔体积可以根据上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目标吸声部件的三维数据确定得到。举例来讲,可以利用上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与目标吸声部件的体积的和,得到第二车内空腔体积。
为了使吸声测试更加准确,需要控制其余无关的变量一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稳定条件可以与上述第一稳定条件一致,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一一赘述。
同样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预设分贝可以与上述第一预设分贝一致,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一一赘述。
举例来讲,测试吸声系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得到:
α测试=0.163V2/(T2*S2) (2);
公式(2)中,α测试为参考吸声系数,V2为第二车内空腔体积,T2为第二衰减时间,S2为第二车内吸声面积。
步骤S103:基于参考吸声系数以及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具体的,可以根据参考吸声系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试验吸声系数以及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确定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参考吸声系数与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参考工况数据,可以根据试验吸声系数与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试验工况数据,并基于参考工况数据与试验工况数据的差值以及参考工况数据,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举例来讲,可以例如如下公式(3)来计算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γ=(α参考*S1)-(α测试*S2)/α参考*S1 (3);
公式(3)中,α参考为参考吸声系数,S1为第一车内吸声面积,α测试为测试吸声系数,S2为第二车内吸声面积,γ为吸声贡献数据。
具体的,结合上述公式(1)以及公式(2),还可以对上述公式(3)进一步简化,得到如下公式(4):
γ=(0.163V1*S1/(T1*S1))-(0.163V2*S2/(T2*S2))/0.163V1*S1/(T1*S1)
公式(4)中,T1为第一衰减时间,T2为第二衰减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基于参考工况数据与试验工况数据的比值,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吸声贡献数据越大,则表明对应的目标吸声部件在待测车辆上的吸音比重越多,越能影响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反之越弱。
针对目标吸声部件,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吸声部件可以根据车辆设计经验选择,一般是外界噪音最容易进入车内所在位置的部件,举例来讲,目标吸声部件可以是待测车辆上的顶棚、地毯、门护板吸音棉、中通道吸音棉、仪表板吸音棉、轮罩吸音棉等吸声部件中的任意一个。
因此,为了得到待测车辆更为全面的吸声测试结果,除了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之外,还可以确定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并根据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得到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
具体的,确定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A1、将目标吸声部件重新安装到待测车辆上。
A2、从待测车辆车内不重复的选择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并将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从待测车辆上拆除,以在待测车辆缺少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吸声测试,以得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A3、循环以上A1~A2步骤,直至得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其中,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可以参考上述确定吸声贡献数据的实施方式,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一一赘述。
因此,上述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可以包括多个吸声贡献数据。举例来讲,假如待测车辆一共有N个吸声部件,则第一个吸声部件所对应的吸声贡献数据可以是γ1,第二个吸声部件所对应的吸声贡献数据可以是γ2,第N个吸声部件所对应的吸声贡献数据可以是γN,那么该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包括γ1、γ2、……γN。
因此,在待测车辆后期的吸音性能改进过程中,可以利用该吸声贡献数据来确定每个吸声部件对整车吸音性能的影响,因而能够针对吸声贡献数据最大的吸声部件进行改进,来提高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装置,请参见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参考吸声系数确定单元201,用于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
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单元202,用于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
计算单元203,用于基于参考吸声系数以及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吸声系数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
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一车内空腔体积;开启声源,直至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时关闭声源,并在关闭声源时通过传声器获取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根据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一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一衰减时间;基于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第一衰减时间,确定出参考吸声系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单元202,具体用于:
在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吸声面积以及第二车内空腔体积;开启声源,直至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二稳定条件时关闭声源,并在关闭声源时通过传声器获取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根据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二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二衰减时间;基于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第二车内空腔体积以及第二衰减时间,确定出试验吸声系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计算单元203,具体用于:
根据参考吸声系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试验吸声系数以及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确定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计算单元203,具体还用于:
根据参考吸声系数与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参考工况数据;根据试验吸声系数与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试验工况数据;基于参考工况数据与试验工况数据的差值以及参考工况数据,得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
统计单元204,用于确定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根据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得到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统计单元204,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A1、将目标吸声部件重新安装到待测车辆上;A2、从待测车辆车内不重复的选择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并将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从待测车辆上拆除,以在待测车辆缺少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吸声测试,以得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A3、循环以上A1~A2步骤,直至得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车内吸声测试方法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内吸声测试装置所采用的方法,故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介绍的车内吸声测试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方法如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内吸声测试装置所采用的方法,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设备。
参考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吸声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代码,处理器302在执行代码时实现前文车内吸声测试方法中的任一实施方式。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3和发送器304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3和发送器304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1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在待测车辆后期的吸音性能改进过程中,可以利用该吸声贡献数据来确定目标吸声部件对吸音性能的影响,因而能够明确是否对目标吸声部件进行改进,来提高待测车辆的吸音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2、通过将声源发出的声源频率进行划分,更好地统计出在不同声音频率下的第一衰减时间和第二衰减时间,为后续目标吸声部件的材料改进提供有效帮助,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吸音性能的改进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
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吸声面积;
根据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参考工况数据;
根据所述试验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试验工况数据;
确定所述参考工况数据与所述试验工况数据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参考工况数据的比值,得到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声源,以及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与所述声源相隔的传声器;
所述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空腔体积;
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
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一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一衰减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一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参考吸声系数;
所述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空腔体积;
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二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
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二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二衰减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二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二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试验吸声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得到所述待测车辆的吸声测试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所述目标吸声部件重新安装到所述待测车辆上;
A2、从所述待测车辆车内不重复的选择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并将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从所述待测车辆上拆除,以在所述待测车辆缺少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吸声测试,以得到所述下一个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A3、循环以上A1~A2步骤,直至得到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每个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4.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考吸声系数确定单元,用于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
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以及所述试验吸声系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吸声面积;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吸声面积;
根据所述参考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参考工况数据;
根据所述试验吸声系数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的积,计算得到试验工况数据;
确定所述参考工况数据与所述试验工况数据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参考工况数据的比值,得到所述目标吸声部件的吸声贡献数据;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声源,以及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设置与所述声源相隔的传声器;
所述在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参考吸声系数,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的吸声部件布置完整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一车内空腔体积;
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一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
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一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一衰减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一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一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参考吸声系数;
所述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对所述待测车辆进行吸声测试,得到试验吸声系数,包括:
在所述待测车辆车内拆除目标吸声部件的状态下,确定出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车内空腔体积;
开启所述声源,直至所述声源产生的声压级满足第二稳定条件时关闭所述声源,并在关闭所述声源时通过所述传声器获取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
根据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的衰减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车辆车内声压级衰减第二预设分贝所需的第二衰减时间;
基于所述第二车内吸声面积、所述第二车内空腔体积以及所述第二衰减时间,确定出所述试验吸声系数。
5.一种车内吸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代码,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代码时实现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方法。
CN202111253531.8A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Active CN114166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3531.8A CN114166949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3531.8A CN114166949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6949A CN114166949A (zh) 2022-03-11
CN114166949B true CN114166949B (zh) 2024-04-02

Family

ID=8047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3531.8A Active CN114166949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6949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5815A (ja) * 1999-12-08 2001-06-2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体の吸遮音性能計測装置
CN102375031A (zh) * 2011-09-16 2012-03-14 刘铁军 材料吸声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JP2012052987A (ja) * 2010-09-03 2012-03-1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吸音率計測装置、音響特性計測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628170A (zh) * 2014-11-06 2016-06-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混响时间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DE102016012357A1 (de) * 2016-10-15 2017-04-20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Prüf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von Aufbauten von Fahrzeugen
CN109506962A (zh) * 2018-11-28 2019-03-2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整车半消声室的轨道列车司机室内吸声系数测试方法
CN110174166A (zh) * 2019-05-05 2019-08-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声学包设计方法
CN11100715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WO2020196864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泡体、吸音材、樹脂組成物、吸音方法、吸音構造体、吸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吸音材の製造方法、建築物、及び車両
CN111753368A (zh) * 2020-05-18 2020-10-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车内吸声性能的方法
CN112069448A (zh) * 2020-08-31 2020-12-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空气声噪声贡献量分解方法
CN112447162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吸声结构设计方法、吸声结构及声学包结构
CN113237955A (zh) * 2021-05-21 2021-08-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材料的吸声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255060A (zh) * 2021-05-27 2021-08-1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隔音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358211A (zh) * 2021-05-28 2021-09-07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噪声测试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8100B2 (en) * 2001-10-24 2003-11-18 Lear Corporation Method of tuning acoustical absorption in a vehicle interior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5815A (ja) * 1999-12-08 2001-06-2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体の吸遮音性能計測装置
JP2012052987A (ja) * 2010-09-03 2012-03-1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吸音率計測装置、音響特性計測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375031A (zh) * 2011-09-16 2012-03-14 刘铁军 材料吸声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628170A (zh) * 2014-11-06 2016-06-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混响时间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DE102016012357A1 (de) * 2016-10-15 2017-04-20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Prüf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von Aufbauten von Fahrzeugen
CN109506962A (zh) * 2018-11-28 2019-03-2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整车半消声室的轨道列车司机室内吸声系数测试方法
WO2020196864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泡体、吸音材、樹脂組成物、吸音方法、吸音構造体、吸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吸音材の製造方法、建築物、及び車両
CN110174166A (zh) * 2019-05-05 2019-08-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车声学包设计方法
CN112447162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吸声结构设计方法、吸声结构及声学包结构
CN11100715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753368A (zh) * 2020-05-18 2020-10-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车内吸声性能的方法
CN112069448A (zh) * 2020-08-31 2020-12-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空气声噪声贡献量分解方法
CN113237955A (zh) * 2021-05-21 2021-08-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材料的吸声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255060A (zh) * 2021-05-27 2021-08-1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隔音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358211A (zh) * 2021-05-28 2021-09-07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噪声测试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interval analysis method to identify and reduce pure electric vehicle structure-borne noise;Huang, Hai B.等;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第475卷;115258 *
SEA方法在整车声学包优化中的应用;孟祥龙;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20年第8期);C035-532 *
基于赛宾原理的车内平均吸声系数现场测量;张晋源等;噪声与振动控制;第34卷(第1期);201-204 *
基于进气系统的汽车加速声品质性能设计研究;邵炯炀;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21年第02期);C035-713 *
徐静等.噪声控制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2018年12月第2版),115-116. *
武小悦等.应用统计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09年10月第1版),347-348. *
车辆相关内饰件隔吸声性能的研究;朱卫兵等;汽车零部件(2009年第03期);62-64、7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6949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861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noise cancellation
US2008015954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US2008016207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a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KR101744749B1 (ko) 소음 측정 장치, 및 소음 측정 방법
JP2009504507A (ja) きしみ騒音の不快度の評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166949B (zh) 一种车内吸声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1024407A (zh) 一种基于声传递测试的汽车隔声薄弱位置的分析方法
GB2383224A (en) Digital filter modelling for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CN113790900B (zh) 一种车辆隔声性能测试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won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rattle noise generations from automotive compartments by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US202103832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of vehicle nvh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CN108760889B (zh) 汽车地板对后桥啸叫空气辐射声衰减特性识别方法
Radio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vehicle cabin noise using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techniques
CN113496695A (zh) 马达噪声掩蔽
Chaudhari et al. Noise and Vibration Prediction and Validation for Off-Highway Vehicle Cab Using Hybrid FE-SEA Methodology
Kerber et al. Perceptibility of approaching vehicles in urban background noise
Parizet et al.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onalness and relation between tonalness and unpleasantness
Rondeau et al. Vehicle acoustic synthesis method: run-up simulation and 3D design of weight reduction technologies
Hoshino et al. A new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wind noise in a car based on human hearing properties
Kuwano et al.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emporally varying sounds with LAeq and noise criteria in Japan
Frank et al. Tonal Metrics in the Presence of Masking Noise and Correlation to Subjective Assessment
Rhazi et al.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improved correlation of airborne SEA model
Wu et al. An Acoustic Target Setting and Cascading Method for Vehicle Trim Part Design
Samardzic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in-vehicl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evaluation and statistical variability analysis
Li et al. Vehicle interior nois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