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8836A -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8836A
CN114158836A CN202111602489.6A CN202111602489A CN114158836A CN 114158836 A CN114158836 A CN 114158836A CN 202111602489 A CN202111602489 A CN 202111602489A CN 114158836 A CN114158836 A CN 114158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ottom wall
mounting bracket
side wal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24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8836B (zh
Inventor
沈钊
张俊强
李小静
唐绍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6024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8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8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其中,机头组件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外壳内,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环绕设置在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一底壁,第二筒体包括第二侧壁,第一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容纳凹陷并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部。上述结构实现了发热结构和负离子发生器的模块化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的发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装配困难,装备效率低的缺陷。

Description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吹风机包括机头和手柄,机头内设置有发热体和负离子发生器。为了提高客户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的电吹风机不断追求小型化设计,这就导致机头的体积较小,在实际生产时,发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的装配困难,装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的发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装配困难,装备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外壳内,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环绕设置在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一底壁,第二筒体包括第二侧壁,第一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容纳凹陷并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第一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线结构以及第一过线孔,其中,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连接在发生器本体上的引线以及设置在引线端部的发射端,发生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第一卡线结构适于与引线配合,第一过线孔适于使发射端穿过。
可选地,第一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部,引线穿过相邻的定位凸部之间的间隙,第一卡线结构设置在定位凸部的侧壁上。
可选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发热结构,发热结构包括呈筒状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的内侧的定位架,定位架包括多根辐条,多根辐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多根辐条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的内侧,多根辐条呈放射状布置,其中,多根辐条的部分辐条与多个定位凸部一一对应设置,另一部分辐条遮盖至少部分第一安装部。
可选地,容纳凹陷的开口处设置有卡筋。
可选地,机头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和电路板,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外壳内并与第一安装支架连接,电路板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上。
可选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环形侧壁以及第二底壁,电路板设置在环形侧壁以及第二底壁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底壁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底壁连接。
可选地,第二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部,多个定位凹部和多个定位凸部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第二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一过线孔对应设置。
可选地,环形侧壁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卡线结构。
可选地,环形侧壁上设置有导流面,导流面上设置有散热孔。
可选地,外壳包括第三筒体以及盖设在第三筒体的上的前盖组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第三筒体内。
可选地,第三筒体包括第三侧壁以及第三底壁,第三底壁与环形侧壁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二筒体与前盖组件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第三侧壁包括互相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其中,第一安装支架位于大径段内,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小径段内,第二侧壁的外侧上设置有定位凸部,定位凸部与小径段和大径段形成的台阶面抵接。
可选地,第二侧壁的外侧和第三筒体的内侧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筋,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凸筋与定位槽配合。
可选地,第二侧壁的外侧和第三筒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可选地,前盖组件包括呈环形的支撑框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的出风板,出风板上设置有格栅,格栅的形状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在朝向出风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的间隙相适配,其中,支撑框和第三侧壁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或第四紧固件连接,出风板和支撑框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和/或第五紧固件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包括上述的机头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对机头组件进行装配时,先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然后再将发热结构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进而使得第一安装支架、负离子发生器和发热结构形成预装组件,然后将该预装组件装配至外壳内。上述结构实现了发热结构和负离子发生器的模块化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的发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装配困难,装备效率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机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第一安装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第一安装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发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发热结构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第二安装支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第二安装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外壳的第三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第三筒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第三筒体的右侧侧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外壳的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支撑框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的外壳的出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中机头组件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A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20示出了图18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11、第三筒体;111、第三侧壁;1111、大径段;1112、小径段;112、第三底壁;12、前盖组件;121、支撑框;122、出风板;1221、格栅;20、第一安装支架;21、第一筒体;211、第一侧壁;212、第一底壁;2121、第一卡线结构;2122、第一过线孔;2123、定位凸部;22、第二筒体;221、第二侧壁;2211、定位凸部;30、第一安装部;31、卡筋;40、第二安装部;50、负离子发生器;51、发生器本体;52、引线;53、发射端;60、发热结构;61、支撑架;62、定位架;621、辐条;70、第二安装支架;71、环形侧壁;711、第二卡线结构;712、导流面;713、散热孔;72、第二底壁;721、定位凹部;722、第二过线孔;80、电路板;90、定位凸筋;100、定位槽;110、密封结构;120、第一卡扣结构;130、第二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头组件包括外壳10、第一安装支架20、负离子发生器50以及发热结构60。其中,第一安装支架20设置在外壳10内,第一安装支架2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30和第二安装部40,并且第二安装部40环绕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0外。负离子发生器50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0上。发热结构60设置在第二安装部40上。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对机头组件进行装配时,先将负离子发生器5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30上,然后再将发热结构60安装在第二安装部40上,进而使得第一安装支架20、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形成预装组件,然后将该预装组件装配至外壳10内。上述结构实现了发热结构60和负离子发生器50的模块化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的发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装配困难,装备效率低的缺陷。
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规定图1中左侧方向为出风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筒体21以及环绕设置在第一筒体21外的第二筒体22。第一筒体21包括第一侧壁211以及第一底壁212,第二筒体22包括第二侧壁221,其中,第一安装部30设置在第一底壁212上,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部40。
如图2和图3可以看到,第一筒体21呈一端开口的套筒结构,并且第一筒体21的开口方向朝向出风方向。第二筒体22呈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第二筒体22套设在第一筒体21外。进一步地,在朝向出风方向的方向上,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之间的距离之间减小,并且使得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的前端形成出风口。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的前端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形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30设置在第一底壁212上,因此负离子发生器50安装在第一底壁212上。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部40,因此发热结构60安装在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之间,并且发热结构60环绕在负离子发生器50外。第一筒体21、第二筒体22、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形成预装配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部30为形成在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的容纳凹陷。具体而言,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指的是,第一底壁212的背离出风方向的表面。从图2和图3还可以看到,容纳凹陷朝向出风方向凹陷。容纳凹陷的形状与负离子发生器50的形状相适配,进而使得负离子发生器50可以嵌入至容纳凹陷内,进而实现快速便捷装配。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3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卡扣,卡钩等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线结构2121以及第一过线孔2122。其中,如图5所示,负离子发生器50包括发生器本体51、连接在发生器本体51上的引线52以及设置在引线52端部的发射端53。发生器本体51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0上,第一卡线结构2121适于与引线52配合,第一过线孔2122适于使发射端53穿过。具体而言,发生器本体51大致呈矩形块结构,发生器本体51嵌入至上述的容纳凹陷内。引线52穿过第一卡线结构2121后被第一卡线结构2121固定,发射端53穿过第一过线孔2122后,朝向出风方向。发射端53可以产生负离子,进而在机头组件吹风时消除静电。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部2123,引线52穿过相邻的定位凸部2123之间的间隙,第一卡线结构2121设置在定位凸部2123的侧壁上。具体而言,本实例中的定位凸部2123设置为两个,两个定位凸部2123的一端互相靠近,另一端互相远离,因此二者形成了“八”状结构。结合图2可以看到,两个定位凸部2123的靠近端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的引线52穿过该间隙后,使得发射端53可以穿过第一过线孔2122。上述的第一卡线结构2121为两个卡扣,两个卡扣分别设置在两个定位凸部2123的靠近端上,并且两个卡扣相对设置。
结合图2还可以看到,两个卡扣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可以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对引线52施力可以使引线向下通过两个卡扣。在装配后,两个卡扣可以防止引线52向外脱出。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线结构2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底壁212的其他位置处,而不设置在定位凸部2123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结构60包括呈筒状的支撑架6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61的内侧的定位架62。定位架62包括多根辐条621,多根辐条621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多根辐条621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61的内侧,多根辐条621呈放射状布置。其中,多根辐条621的部分辐条621与多个定位凸部2123一一对应设置,另一部分辐条621遮盖至少部分第一安装部30。
具体而言,支撑架61包括外圈和内圈,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可发热件(例如电阻丝)。上述的定位架62设置在内圈的背离出风方向的端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辐条621为三根,三根辐条62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三根辐条621的另一端间隔地连接在内圈上,因此三根辐条呈“Y”型结构。在装配时,支撑架61嵌入至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1之间的空隙内,定位架62与第一底壁212抵接,进而实现定位效果。
结合图2和图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三根辐条621中的其中两根与上述的两个定位凸部2123配合,另一根辐条621覆盖在容纳凹部(也即第一安装部30)的上方。因此其中的一根辐条621也能够起到对发生器本体51进行限位的技术效果。
当然,辐条621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定位凸部2123的具体数量来进行适配性地调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容纳凹陷的开口处设置有卡筋31。具体而言,卡筋3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并且卡筋31的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在装配时,发生器本体51向下通过卡筋31并装入至容纳凹部,发生器本体51装入后,两个卡筋31可以防止发生器本体51向外脱出容纳凹部。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机头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70和电路板80。其中,第二安装支架70设置在外壳10内并与第一安装支架20连接。电路板80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70上,电路板80通过导线与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连接。
具体而言,电路板80装配在第二安装支架70上,并使第二安装支架70和电路板80形成另一预装配组件。电路板80通过导线与上述的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连接,进而对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提供电源或者控制信号。
在具体进行装配时,先将负离子发生器50和发热结构60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20上形成第一预装配组件,将电路板80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70上并形成第二预装配组件。然后将第一预装配组件和第二预装配组件连接,最后安装在外壳10内。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支架70包括环形侧壁71以及第二底壁72,电路板80设置在环形侧壁71以及第二底壁72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底壁72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底壁212连接。
具体而言,第二底壁72设置在环形侧壁71的一侧,环形侧壁71的另一侧为开口结构,电路板80通过该开口结构与第二安装支架70进行装配。结合图9和图11可以看到,环形侧壁71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部,电路板80的基板的侧边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配合进而实现电路板的定位。同时,电路板80的基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环形侧壁7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电路板80的基板通过螺钉与环形侧壁71连接。
结合图10,可以看到,在沿着出风方向上,环形侧壁71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第二底壁72的尺寸与上述的第一底壁212适配。并且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底壁212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第二底壁72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第一底壁212和第二底壁72之间通过两个螺钉进行装配,从而将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固定在一起。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底壁72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部721,多个定位凹部721和多个定位凸部2123一一对应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凹部721设置为三个,三个定位凹部721呈放射状布置,形成“Y”型结构。结合图2、图6以及图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三个定位凹部721中的两个与上述的两个定位凸部2123对应设置,其余的一个定位凹部721与上述的第一安装部30对应设置。并且上述的三根辐条621的分布形状与三个定位凹部721适配。在装配时,定位凸部2123可嵌入至上述的定位凹部721内,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的快速定位。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底壁72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过线孔722,第二过线孔722和第一过线孔2122对应设置。具体而言,结合图5可以看到,负离子发生器50包括两根引线52,其中一根引线52的端部设置有发射端53,该引线穿过第一过线孔2122。另一根引线穿过第二过线孔722后与电路板80连接,从而实现负离子发生器50与电路板80的连通。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环形侧壁71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卡线结构711。具体而言,环形侧壁71的外周上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凹陷,第二卡线结构711为设置在凹陷的开口处的卡筋。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凹陷,相应地,第二卡线结构711也为四个。上述的发热结构60的导线可以穿过凹陷后与电路板80连接,从而实现与电路板80的连通。第二卡线结构711防止发热结构60的导线从凹陷内脱出。
当然,上述的凹陷也可以供其他电器元件的导线穿过。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环形侧壁71上设置有导流面712,导流面712上设置有散热孔713。具体而言,上述的导流面712可以将气流导向至发热结构60处,同时,在导流面712上设置若干散热孔713,可以使得环形侧壁71两侧的气流流通,进而实现对电路板80进行散热。
优选地,上述的导流面712为弧形面。
如图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外壳10包括第三筒体11以及盖设在第三筒体11的上的前盖组件12。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设置在第三筒体11内。具体而言,第三筒体11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前盖组件12设置在开口处。在进行装配时,将连接后的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放入至第三筒体11内,将第二安装支架70和第三筒体11固定连接。然后将前盖组件12与第三筒体11进行连接,从而完成机头组件的装配。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筒体11包括第三侧壁111以及第三底壁112,第三底壁112与环形侧壁7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二筒体22与前盖组件12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具体而言,在进行装配时,将连接后的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放入至第三筒体11内,将第二安装支架70和第三底壁112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然后将前盖组件12与第三筒体11进行连接;然后将前盖组件12与第二筒体22通过第三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在第三筒体11内的位置固定。
从图9和图14可以看到,第三底壁112上设置有安装孔,环形侧壁71上设置有螺纹孔,上述的第二紧固件为螺钉。
从图3和图16可以看到,第二筒体22的第二侧壁221上设置有安装孔,前盖组件12上设置有螺钉孔,上述的第三紧固件为螺钉。
当然,上述的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也可以为其他常用的紧固件。
如图4、图11、图12、图18以及图19所示,第三侧壁111包括互相连接的大径段1111和小径段1112,其中,第一安装支架20位于大径段1111内,第二安装支架70位于小径段1112内。第二侧壁221的外侧上设置有定位凸部2211,定位凸部2211与小径段1112和大径段1111形成的台阶面抵接。具体而言,在进行装配时,将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整体放入至第三筒体11内。定位凸部2211与台阶面抵接,进而将第二安装支架70限位在小径段1112内,将第一安装支架20限位在大径段1111内。上述的大径段1111、小径段1112和定位凸部2211实现了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的轴向快速定位。
如图3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侧壁221的外侧和第三筒体11的内侧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筋90,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100,定位凸筋90与定位槽100配合。具体而言,定位槽100沿轴向延伸。在进行装配时,将定位凸筋90插入至定位槽100内,进而能够实现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的周向定位。
如图3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凸筋90设置在第二侧壁221的外壁上,定位槽100设置在大径段1111的内侧壁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将定位凸筋90和定位槽100的相对位置对调设置。
结合图3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凸筋90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定位凸筋90的宽度不相同。相应地,定位槽100也设置为两个,两个定位槽100的宽度不相同。较宽的定位凸筋90可以卡入至较宽的定位槽100内,较窄的定位凸筋90可以卡入至较窄的定位槽100内,上述设置方式可以起到第一安装支架20和第二安装支架70防错装的效果。
如图1、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侧壁221的外侧和第三筒体1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10。具体而言,从与18可以看到,密封结构110为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第二侧壁221和小径段1112之间。环形侧壁71的侧壁上设置有过风孔,气流在通过过风孔后,通过发热结构60,最后通过前盖组件12排出。密封结构110能够防止气流沿着第二侧壁221和和小径段1112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保证所有气流能够通过发热结构60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气流的加热效果。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前盖组件12包括呈环形的支撑框121以及设置在支撑框121上的出风板122。出风板122上设置有格栅1221,格栅1221的形状与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在朝向出风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的间隙相适配。进一步地,支撑框121和第三侧壁111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20和/或第四紧固件连接,出风板122和支撑框121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30和/或第五紧固件连接。
具体而言,支撑框121为一个环形结构,支撑框121通过螺钉与前述的第二侧壁221连接。第一卡扣结构120包括设置在支撑框121的边沿处的第一卡扣,以及设置在大径段1111的内壁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配合。
如图17和图20所示,出风板122为一个圆形片状结构。支撑框121上设置有插口,第二卡扣结构130包括设置在插口处的第三卡扣,以及设置在出风板122的边沿处的插片,插片与第三卡扣配合。从图20可以看到,气流通过发热结构60加热后,从第一筒体21和第二筒体22的前侧间隙排出,并最终从出风板122的格栅1221处排出。
当然,支撑框121和第三侧壁111之间也可以通过第四紧固件(例如螺钉)进行连接。出风板122和支撑框121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五紧固件(例如螺钉)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吹风电器,包括上述的机头组件。优选地,吹风电器为电吹风,电吹风还包括手柄,手柄与机头组件连接。当然,吹风电器也可以为其他家电,例如电扇等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
第一安装支架(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筒体(21)以及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21)外的第二筒体(22),所述第一筒体(21)包括第一侧壁(211)以及第一底壁(212),所述第二筒体(22)包括第二侧壁(221),所述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容纳凹陷并形成第一安装部(30),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二侧壁(22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部(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线结构(2121)以及第一过线孔(212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30)上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50),负离子发生器(50)包括发生器本体(51)、连接在所述发生器本体(51)上的引线(52)以及设置在引线(52)端部的发射端(53),所述发生器本体(5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30)上,所述第一卡线结构(2121)适于与所述引线(52)配合,所述第一过线孔(2122)适于使所述发射端(53)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2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部(2123),所述引线(52)穿过相邻的定位凸部(212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卡线结构(2121)设置在所述定位凸部(2123)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发热结构(60),所述发热结构(60)包括呈筒状的支撑架(6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1)的内侧的定位架(62),所述定位架(62)包括多根辐条(621),多根辐条(621)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多根辐条(62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架(61)的内侧,多根辐条(621)呈放射状布置,
其中,多根所述辐条(621)的部分所述辐条(621)与多个所述定位凸部(2123)一一对应设置,另一部分所述辐条(621)遮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部(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陷的开口处设置有卡筋(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70)和电路板(80),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连接,所述电路板(8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0)包括环形侧壁(71)以及第二底壁(72),所述电路板(80)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71)以及所述第二底壁(72)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底壁(72)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底壁(2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72)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部(721),多个所述定位凹部(721)和多个所述定位凸部(2123)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72)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过线孔(722),所述第二过线孔(722)和第一过线孔(2122)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71)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卡线结构(711)。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71)上设置有导流面(712),所述导流面(712)上设置有散热孔(713)。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第三筒体(11)以及盖设在所述第三筒体(11)的上的前盖组件(1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0)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1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体(11)包括第三侧壁(111)以及第三底壁(112),所述第三底壁(112)与所述环形侧壁(7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筒体(22)与所述前盖组件(12)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111)包括互相连接的大径段(1111)和小径段(111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位于所述大径段(1111)内,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0)位于所述小径段(1112)内,所述第二侧壁(221)的外侧上设置有定位凸部(2211),所述定位凸部(2211)与所述小径段(1112)和所述大径段(1111)形成的台阶面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21)的外侧和所述第三筒体(11)的内侧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筋(90),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100),所述定位凸筋(90)与所述定位槽(100)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21)的外侧和所述第三筒体(1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10)。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12)包括呈环形的支撑框(12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21)上的出风板(122),所述出风板(122)上设置有格栅(1221),所述格栅(122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筒体(21)和所述第二筒体(22)在朝向出风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的间隙相适配,其中,
所述支撑框(121)和所述第三侧壁(111)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20)和/或第四紧固件连接,
所述出风板(122)和所述支撑框(121)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30)和/或第五紧固件连接。
18.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头组件。
CN202111602489.6A 2021-12-24 2021-12-24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Active CN114158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2489.6A CN114158836B (zh) 2021-12-24 2021-12-24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2489.6A CN114158836B (zh) 2021-12-24 2021-12-24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836A true CN114158836A (zh) 2022-03-11
CN114158836B CN11415883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048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2489.6A Active CN114158836B (zh) 2021-12-24 2021-12-24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8836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6825A1 (en) * 2001-04-02 2003-03-13 Slingo Fred M. Hair dryer employing far infrared radiation and negative ions
JP2004208935A (ja) * 2002-12-27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2004222751A (ja) * 2003-01-17 2004-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KR200442620Y1 (ko) * 2007-05-28 2008-11-27 오태준 발열체를 이용한 헤어드라이기
KR20140010307A (ko) * 2012-07-16 2014-01-24 방소윤 헤어 드라이어
CN108235466A (zh) * 2018-03-19 2018-06-29 徐佳杰 吹风用空气加热组件和吹风加热机芯及热吹风设备
CN109090798A (zh) * 2018-10-31 2018-12-28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毛发护理器具
CN109875218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节能吹风机
CN209807381U (zh) * 2019-04-11 2019-12-20 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辐射直筒型吹风机
CN111528603A (zh) * 2019-02-07 2020-08-14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电吹风
US20200275755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Annie Hsu Radiationless hair dryer
CN211608458U (zh) * 2019-12-02 2020-10-02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吹风
JP2021142308A (ja) * 2020-03-12 2021-09-24 エアーグ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Airgle Corporation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14802988U (zh) * 2021-03-11 2021-11-23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吹风机
CN215189805U (zh) * 2021-03-11 2021-12-17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组件及吹风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6825A1 (en) * 2001-04-02 2003-03-13 Slingo Fred M. Hair dryer employing far infrared radiation and negative ions
JP2004208935A (ja) * 2002-12-27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2004222751A (ja) * 2003-01-17 2004-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KR200442620Y1 (ko) * 2007-05-28 2008-11-27 오태준 발열체를 이용한 헤어드라이기
KR20140010307A (ko) * 2012-07-16 2014-01-24 방소윤 헤어 드라이어
CN109875218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节能吹风机
CN108235466A (zh) * 2018-03-19 2018-06-29 徐佳杰 吹风用空气加热组件和吹风加热机芯及热吹风设备
CN109090798A (zh) * 2018-10-31 2018-12-28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毛发护理器具
CN111528603A (zh) * 2019-02-07 2020-08-14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电吹风
US20200275755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Annie Hsu Radiationless hair dryer
CN209807381U (zh) * 2019-04-11 2019-12-20 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辐射直筒型吹风机
CN211608458U (zh) * 2019-12-02 2020-10-02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吹风
JP2021142308A (ja) * 2020-03-12 2021-09-24 エアーグ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Airgle Corporation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14802988U (zh) * 2021-03-11 2021-11-23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吹风机
CN215189805U (zh) * 2021-03-11 2021-12-17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组件及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836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68809U (zh) 毛发干燥用具
CN114158836A (zh) 机头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JP2005185864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2013519986A (ja) ヒータアセンブリ
JP4222549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111059637A (zh) 窗式空调器
CN113775569B (zh) 风机机壳及风机
CN111387674A (zh) 一种电吹风
CN111418988A (zh) 一种电吹风
CN213721513U (zh) 底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US20070010187A1 (en) Ventilator housing
CN212465231U (zh) 一种电吹风
CN108968288B (zh) 吹风机
CN212465232U (zh) 一种电吹风
CN106376106B (zh) 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15675715U (zh) 空调器
JP3767827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219515545U (zh) 等离子吹风机
CN107218235B (zh) 爬地扇
CN109965484B (zh) 一种吹风机
CN220369636U (zh) 电吹风
CN217592756U (zh) 底座及基站
CN214046520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20013107U (zh) 一种电控盒及洗衣机
CN112584666B (zh) 变频控制盒组件、制冷系统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