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406A -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406A
CN114144406A CN202080052902.3A CN202080052902A CN114144406A CN 114144406 A CN114144406 A CN 114144406A CN 202080052902 A CN202080052902 A CN 202080052902A CN 114144406 A CN114144406 A CN 114144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ol
formaldehyde
methylen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29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边成矢
坂东诚二
增原悠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2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新制造方法。一种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的步骤。

Description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文献的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已知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作为动物的白血病治疗药等医药品或二次电池用电解液的稳定剂等是有用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使二磺酰氯与碳酸银反应,并使由此得到的二磺酸银与二碘甲烷反应,从而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11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使烷烃二磺酸等与二乙酸亚甲酯等反应,从而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12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使用亚硫酰氯等氯化剂将甲烷二磺酸转换为甲烷二磺酰氯,并使其与甲醛反应,从而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昭61-501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6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34443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不仅所使用的碳酸银、二碘甲烷价格昂贵,而且反应的进行缓慢,有时不能以令人满意的收率得到目标物,此外,会伴生化学计算量的难溶性碘化银,因此,有时在传送、过滤工序中操作性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2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所使用的二乙酸亚甲酯难以获得,并且价格昂贵。
专利文献3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为多阶段的反应工艺,因此制造工序繁杂,而且,由于氯化剂引起的副反应而产生有毒的副产物。
如上所述,现有公知的任一方法在实施工业规模的大量制造方面都未必可以说是能够令人满意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以提供能够容易地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新制造方法为目的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发现了通过在三氧化硫(SO3,也称为无水硫酸)存在下使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反应而能够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反复进行了改良。
本发明包含例如以下的项中记载的主题。
项1
式(3)所示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选自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31
(式中,两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氢原子。n表示1~4的整数,在n为2~4的整数时,n个R1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n个R2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32
(式中,Y表示碱土金属。R1、R2和n与上述相同。)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33
(式中,R1、R2和n与上述相同。)
项2
如项1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甲醛化合物为选自由多聚甲醛、无水甲醛、三聚甲醛和甲缩醛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项3
如项1或2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磺酸化合物为式(1)中两个X均表示氢原子的化合物。
项4
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上述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和脱水剂存在下反应的步骤。
项5
如项4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脱水剂为五氧化二磷。
发明效果
提供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工序途中的反应混合物的粘性较低,在工业规模的制造中操作性也良好,因此在工业上也是有利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包含的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优选包含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等,但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包含本说明书中公开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认识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所包含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的步骤。
该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为选自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41
在式(1)和(2)各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即,相同或不同),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4(1、2、3或4)的烷基或氢原子,n表示1~4的整数(1、2、3或4)。另外,X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Y表示碱土金属。
作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中的卤素原子,可以列举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作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氯乙基、氯丙基、溴甲基等。
作为R1和R2,优选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更优选氢原子。
在式(1)和式(2)各式中,在n为2~4的整数(2、3或4)时,n个R1可以相同或不同,另外,n个R2可以相同或不同。需要说明的是,n优选为1。
作为X所表示的碱金属,可以列举例如锂、钠、钾等。
作为Y所表示的碱土金属,可以列举例如镁、钙、钡等。
作为该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优选式(1)中两个X相同或不同地为氢原子、钠或钾的磺酸化合物,更优选式(1)中两个X均为氢原子的磺酸化合物。
作为式(1)所表示的磺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优选列举例如下述化合物。
甲烷二磺酸(X=H、R1=R2=H、n=1)、1,1-乙烷二磺酸(X=H、R1=CH3、R2=H、n=1)、1,2-乙烷二磺酸(X=H、R1=R2=H、n=2)、1,1-丙烷二磺酸(X=H、R1=CH2CH3、R2=H、n=1)、1,2-丙烷二磺酸(X=H、R1=CH3和H、R2=H、n=2)、1,3-丙烷二磺酸(X=H、R1=R2=H、n=3)、2,2-丙烷二磺酸(X=H、R1=R2=CH3、n=1)、1,4-丁烷二磺酸(X=H、R1=R2=H、n=4);
甲烷二磺酸钠(X=Na、R1=R2=H、n=1)、1,1-乙烷二磺酸钠(X=Na、R1=CH3、R2=H、n=1)、1,2-乙烷二磺酸钠(X=Na、R1=R2=H、n=2)、1,1-丙烷二磺酸钠(X=Na、R1=CH2CH3、R2=H、n=1)、1,2-丙烷二磺酸钠(X=Na、R1=CH3和H、R2=H、n=2)、1,3-丙烷二磺酸钠(X=Na、R1=R2=H、n=3)、2,2-丙烷二磺酸钠(X=Na、R1=R2=CH3、n=1)、1,4-丁烷二磺酸钠(X=Na、R1=R2=H、n=4);
甲烷二磺酸钾(X=K、R1=R2=H、n=1)、1,1-乙烷二磺酸钾(X=K、R1=CH3、R2=H、n=1)、1,2-乙烷二磺酸钾(X=K、R1=R2=H、n=2)、1,1-丙烷二磺酸钾(X=K、R1=CH2CH3、R2=H、n=1)、1,2-丙烷二磺酸钾(X=K、R1=CH3和H、R2=H、n=2)、1,3-丙烷二磺酸钾(X=K、R1=R2=H、n=3)、2,2-丙烷二磺酸钾(X=K、R1=R2=CH3、n=1)、1,4-丁烷二磺酸钾(X=K、R1=R2=H、n=4)。
作为式(2)所表示的磺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优选列举例如下述化合物。
甲烷二磺酸钙(Y=Ca、R1=R2=H、n=1)、1,2-乙烷二磺酸钙(Y=Ca、R1=R2=H、n=2)、甲烷二磺酸镁(Y=Mg、R1=R2=H、n=1)、甲烷二磺酸钡(Y=Ba、R1=R2=H、n=1)、1,2-乙烷二磺酸钡(Y=Ba、R1=R2=H、n=2)、1,2-丙烷二磺酸钡(Y=Ba、R1=CH3和H、R2=H、n=2)、1,3-丙烷二磺酸钡(Y=Ba、R1=R2=H、n=3)、1,4-丁烷二磺酸钡(Y=Ba、R1=R2=H、n=4)。
该磺酸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磺酸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或由公知的方法容易想到的方法制备的磺酸化合物。例如,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05-336155号公报通过使对应的二磺酰卤与水反应的方法来制备。也可以参考Recueil des TravauxChimiques des Pays-Bas,48,949-952(1929)使二氯甲烷和碱性亚硫酸盐在水溶剂中于150~160℃反应来合成。
需要说明的是,磺酸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甲醛化合物,可以使用例如多聚甲醛、无水甲醛、三聚甲醛、甲醛的缩醛化物(例如甲缩醛)等。无水甲醛例如可以通过对多聚甲醛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另外,三聚甲醛例如可以通过对多聚甲醛进行酸处理而得到。这些之中,作为甲醛化合物,优选多聚甲醛、无水甲醛和三聚甲醛,更优选多聚甲醛。需要说明的是,甲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醛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该磺酸化合物1.0摩尔例如可以设定为0.6~10摩尔,优选为0.7~7.0摩尔,更优选为0.8~5.0摩尔。
通过使甲醛化合物的该使用量为0.6摩尔以上,反应充分地进行,收率可进一步提高。另外,该使用量为10摩尔以下时,是经济的。
三氧化硫的使用量相对于该磺酸化合物1.0摩尔例如可以设定为0.1~10摩尔,优选为0.2~8.0摩尔,更优选为0.3~6.0摩尔。
通过使三氧化硫的该使用量为0.1摩尔以上,反应充分地进行,收率可进一步提高。另外,该使用量为10摩尔以下时,是经济的。
在使上述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时,出于促进反应的目的,可以还使用脱水剂。作为脱水剂,可以列举例如五氧化二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亚硫酰氯、乙酰氯、乙酸酐、氯化铝等。这些之中,从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五氧化二磷。需要说明的是,脱水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脱水剂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磺酸化合物1.0摩尔可以设定为0~10摩尔,优选为0~5.0摩尔,更优选为0~3.0摩尔。该范围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定为约0.1摩尔、约0.5摩尔或约1摩尔。
在上述反应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溶剂。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磺酸化合物100质量份例如可以设定为0~1500质量份,优选为0~1000质量份。该范围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定为约1质量份、约5质量份或约10质量份。
作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烃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酰胺类溶剂、腈类溶剂、亚砜类溶剂、砜类溶剂、硫酸等。作为烃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二甲苯、一氯苯、二氯苯、三氯苯、己烷、庚烷、癸烷等。作为醚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二异丙醚、二苯醚、四氢呋喃、二氧杂环己烷、甲基叔丁醚、环戊基甲醚等。作为酮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作为酯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作为酰胺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作为腈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乙腈等。作为亚砜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二甲基亚砜等。作为砜类溶剂,可以列举例如乙基甲基砜、乙基异丙基砜、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等。
其中,优选醚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酰胺类溶剂、腈类溶剂、亚砜类溶剂、砜类溶剂和硫酸,更优选亚砜类溶剂、砜类溶剂和硫酸,进一步优选亚砜类溶剂和砜类溶剂。
在使上述特定的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时,反应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磺酸化合物、三氧化硫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溶剂、脱水剂,在进行了充分搅拌的状态下添加多聚甲醛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磺酸化合物和甲醛化合物、根据需要使用的溶剂、脱水剂,在进行了充分搅拌的状态下添加三氧化硫的方法;或者,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多聚甲醛化合物、三氧化硫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溶剂、脱水剂,在进行了充分搅拌的状态下添加磺酸化合物的方法;等。
反应温度例如可以设定为约0℃~约200℃,优选为约10℃~约150℃。另外,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温度而不同,例如为约0.1小时~约20小时。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式(3)所表示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
Figure BDA0003482045180000091
(式中,R1、R2和n与上述相同。)
作为式(3)所表示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甲烷二磺酸亚甲酯(R1=R2=H、n=1)、1,1-乙烷二磺酸亚甲酯(R1=CH3、R2=H、n=1)、1,2-乙烷二磺酸亚甲酯(R1=R2=H、n=2)、1,1-丙烷二磺酸亚甲酯(R1=CH2CH3、R2=H、n=1)、1,2-丙烷二磺酸亚甲酯(R1=CH3和H、R2=H、n=2)、1,3-丙烷二磺酸亚甲酯(R1=R2=H、n=3)、2,2-丙烷二磺酸亚甲酯(R1=CH3、R2=CH3、n=1)和1,4-丁烷二磺酸亚甲酯(R1=R2=H、n=4)等。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例如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纯化、分离操作进行分离,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使用溶剂等从反应混合物萃取后经过水洗等使其晶析的方法等。另外,例如,可以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水等,将三氧化硫分解后,与上述同样地,经过溶剂萃取、水洗等使其晶析;也可以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水等不良溶剂,使粗产物析出,将其滤出,进行重结晶纯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包括”也包含“本质上由……构成”和“由……构成”(The term“comprising”includes“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and“consistingof.”)。另外,本发明包含全部的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
另外,针对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说明的各种特性(性质、结构、功能等)在特定本发明所包含的主题时可以任意组合。即,本发明中包含全部的由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能够组合的各特性的所有组合构成的主题。
实施例
以下,示出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下述例子。
[实施例1]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10.0g和三氧化硫16.0g(0.2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3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73摩尔%。需要说明的是,该生成收率由通过对反应液进行采样并进行HPLC分析而得到的峰面积值求出(在以下的例子中也是同样)。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接着,向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二氯甲烷和水并进行分液,水洗有机层。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将析出的结晶滤出,将该结晶在40℃、10mmHg的条件下干燥6小时,由此得到12.2g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相对于甲烷二磺酸的收率为65摩尔%。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1H-NMR分析确认了该结晶为甲烷二磺酸亚甲酯。
1H-NMR(400MHz、CD3CN)δ(ppm):5.33(s,2H),6.00(s,2H)。
[实施例2]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10.0g和三氧化硫16.0g(0.2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40℃下搅拌3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80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3]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10.0g和三氧化硫16.0g(0.2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30℃下搅拌3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82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4]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10.0g和三氧化硫24.0g(0.3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1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80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5]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10.0g和三氧化硫27.2g(0.34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5.6g(以甲醛计为0.17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3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90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6]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60.0g和三氧化硫38.4g(0.48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13.2g(以甲醛计为0.40摩尔),然后,在100℃下搅拌2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86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7]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40.0g、三氧化硫19.2g(0.24摩尔)和五氧化二磷7.1g(以P2O5计为0.05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6.6g(以甲醛计为0.20摩尔),然后,在100℃下搅拌2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74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8]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和三氧化硫24.0g(0.3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2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47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9]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二甲基亚砜10.0g和三氧化硫24.0g(0.30摩尔),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1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64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10]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环丁砜80.0g和60%发烟硫酸(含有60质量%的三氧化硫的硫酸)64.1g(以三氧化硫计为38.4g、相当于0.48摩尔,以硫酸计为25.6g),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1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69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实施例11]
在具备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投入甲烷二磺酸17.6g(0.10摩尔)和60%发烟硫酸(含有60质量%的三氧化硫的硫酸)40.0g(以三氧化硫计为24.0g、相当于0.30摩尔,以硫酸计为16.0g),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添加91%多聚甲醛3.3g(以甲醛计为0.10摩尔),然后,在55℃下搅拌1小时。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生成收率相对于甲烷二磺酸为47摩尔%。
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5℃,结果,在25℃下反应混合物的粘性也低、流动性优良。
由以上结果可知,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在不伴随与反应进行相伴的副产物的析出、反应混合物的粘度增加等的情况下使反应良好地进行。即,能够在不伴随反应时的搅拌性劣化、传送负荷增大等操作性不良的情况下容易且廉价地制造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适合于工业规模的制造。

Claims (5)

1.式(3)所示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选自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存在下反应,
Figure FDA0003482045170000011
式(1)中,两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氢原子,n表示1~4的整数,在n为2~4的整数时,n个R1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n个R2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Figure FDA0003482045170000012
式(2)中,Y表示碱土金属,R1、R2和n与前述相同;
Figure FDA0003482045170000013
式(3)中,R1、R2和n与前述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甲醛化合物为选自由多聚甲醛、无水甲醛、三聚甲醛和甲缩醛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磺酸化合物为式(1)中两个X均表示氢原子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使所述磺酸化合物与甲醛化合物在三氧化硫和脱水剂存在下反应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脱水剂为五氧化二磷。
CN202080052902.3A 2019-07-23 2020-07-22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144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5408 2019-07-23
JP2019-135408 2019-07-23
PCT/JP2020/028366 WO2021015219A1 (ja) 2019-07-23 2020-07-22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406A true CN114144406A (zh) 2022-03-04

Family

ID=74194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2902.3A Pending CN114144406A (zh) 2019-07-23 2020-07-22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1059A1 (zh)
EP (1) EP4006019A4 (zh)
JP (1) JPWO2021015219A1 (zh)
KR (1) KR20220041092A (zh)
CN (1) CN114144406A (zh)
CA (1) CA3148406A1 (zh)
TW (1) TW202108566A (zh)
WO (1) WO20210152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61943A1 (zh) * 2020-02-14 2021-08-19
CN113801092B (zh) * 2021-09-29 2023-01-10 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烷二磺酸亚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72972B (zh) * 2022-12-30 2024-01-19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甲基二磺酸亚甲酯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6155A (ja) * 2004-04-28 2005-12-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環式ジスルホ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WO2007125736A1 (ja) * 2006-04-26 2007-11-08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2026266A1 (ja) * 2010-08-25 2012-03-01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8840852A (zh) * 2018-08-13 2018-11-20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制备方法
IN201821043808A (zh) * 2018-11-21 2019-07-19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0768A (en) 1984-01-16 1990-08-21 Cronyn Marshall W Cyclic disulfonic ester cross-linking compounds
JPWO2021161943A1 (zh) * 2020-02-14 2021-08-19
KR102344436B1 (ko) 2020-06-18 2021-12-27 손승희 인조 속눈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6155A (ja) * 2004-04-28 2005-12-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環式ジスルホ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WO2007125736A1 (ja) * 2006-04-26 2007-11-08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2026266A1 (ja) * 2010-08-25 2012-03-01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8840852A (zh) * 2018-08-13 2018-11-20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制备方法
IN201821043808A (zh) * 2018-11-21 2019-07-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41092A (ko) 2022-03-31
TW202108566A (zh) 2021-03-01
US20220251059A1 (en) 2022-08-11
CA3148406A1 (en) 2021-01-28
JPWO2021015219A1 (zh) 2021-01-28
WO2021015219A1 (ja) 2021-01-28
EP4006019A4 (en) 2023-08-16
EP4006019A1 (en)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4406A (zh)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US7829730B2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methylene disulfonate compound
US850196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thylene disulfonate compound
WO2021161943A1 (ja)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008404B2 (ja)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TWI380985B (zh) 氫硫基雜環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KR0178542B1 (ko) 디티오카르밤산의 염류,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디티오카르밤산의 염류를 사용하는 이소티오시아네이트류의 제조방법
CN114144407B (zh) 环状二磺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KR20210072010A (ko) 플루엔설폰 제조 방법 및 그 중간체
JP4963970B2 (ja) メチレンジスルホ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760724B2 (en) Pyridone compound production method
US4522764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α, β-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alkyl esters sulfonated in the α-position and compounds obtainable by this process
CN115066415A (zh) 烷烃二磺酸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JPH07149757A (ja) 2−アセチルベンゾ[b]チオフェン類の製造法
JPH0687852A (ja) 2−アセチルベンゾ〔b〕チオフェン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