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6653A -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6653A CN114136653A CN202110967527.1A CN202110967527A CN114136653A CN 114136653 A CN114136653 A CN 114136653A CN 202110967527 A CN202110967527 A CN 202110967527A CN 114136653 A CN114136653 A CN 1141366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vehicle
- temperature rise
- drop
- r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61 fore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选定车辆温度测试点的位置;步骤S2,根据车辆静态和动态的使用场景,设定温升或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步骤S3,浸车:将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置于极端温度下;步骤S4,升温/降温:打开升温/降温设备,模拟车辆从极寒/极热环境到舒适环境的过程;步骤S5,数据拟合:对步骤S4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时间温度图形。该测试方法结合乘客感受和车辆空间结构,不但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而且还使得整个车辆的温升温降测试性能提高,测试结果既可以作为标准反馈到设计开发小组进行设计改良和完善,也可以反馈到客户端,作为技术指标进行宣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属于汽车智能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用空调器法规领域主要针对空调器本身的性能进行了规范,例如密封性、制冷量、放水性、耗电量等。对于整车温度升高(制热)和温度降低(制热)并无规定。同时各大主机厂商对于整车温升温降的测试方法各异。在房车领域,大部分指标是参考旅居车行业标准,该标准未涉及的部分则会参考对应乘用车标准,在整车温升温降测试中,较少房车主机厂会专门对于此性能进行测试。
根据市场调查房车数据,各大房车主机厂对于房车整车温升温降重视程度不够,房车发布时温度参数不详细也不够精确。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以车内乘客活动区和人体各部位感温敏感为影响因子,对整个车辆温升温降进行测试,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选定车辆温度测试点的位置;步骤S2,根据车辆静态和动态的使用场景,设定温升或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步骤S3,浸车:将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置于极端温度下;步骤S4,升温/降温:打开升温/降温设备,模拟车辆从极寒/极热环境到舒适环境的过程;步骤S5,数据拟合:对步骤S4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时间温度图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温度测试点的位置包括车辆内部的空间温度测试点和车辆设备器件的温度测试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间温度测试点涵盖用户长时间处于坐、卧两种姿态的位置和车辆冷热出风口的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辆设备器件的温度测试点包括车辆的行驶设备器件的温度和供用户使用的功能器件的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的所述极端温度包括极冷温度和极热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冷温度为-20℃,所述极热温度为+4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浸车至极冷温度的步骤具体为:打开所有车门和窗门,将车内的温度在一个小时内降低到极冷温度,然后关闭所有车门和窗门,继续浸车至少9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极冷温度,继续将车辆静置至少10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浸车至极热温度的步骤具体为:打开所有车门和窗门,将车内的温度在半个小时内升高到极热温度,然后关闭所有车门和窗门,继续浸车至少9.5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极热温度,继续将车辆静置至少12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的升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升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升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的降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降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降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通过选择测温试点、设定温升或温降的车辆工况、模拟实车遇到的极端温度而进行浸车,以及进行车内升温或降温的过程,最后将上述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拟合。该测试方法结合乘客感受和车辆空间结构,不但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而且还使得整个车辆的温升温降测试性能提高,测试结果既可以作为标准反馈到设计开发小组进行设计改良和完善,也可以反馈到客户端,作为技术指标进行宣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定车辆温度测试点的位置;
步骤S2,根据车辆静态和动态的使用场景,设定温升或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
步骤S3,浸车:将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置于极端温度下;
步骤S4,升温/降温:打开升温/降温设备,模拟车辆从极寒/极热环境到舒适环境的过程;
步骤S5,数据拟合:对步骤S4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时间温度图形。
目前,车辆的温升温降的性能测试,对于房车领域尤为重要,其影响用户用车体验,而一般房车发布时温度参数不详细,也不够精确,这也是导致房车体验感差的原因。本发明将以房车为例,详细说明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具体来说,该测试方法分为上述的五大步骤,四个阶段:步骤1 和步骤2为提前准备阶段、步骤3为浸车阶段、步骤4为升温/降温阶段以及步骤4为数据拟合阶段。
步骤S1,选定车辆温度测试点的位置。具体地,根据房车的结构,列出房车的试验测点清单,然后根据该清单酌情布置温度测试点。温度测试点的位置分为两个方向,包括车辆内部的空间温度测试点和车辆设备器件的温度测试点。这样设置的目的:能够将整个房车的温升温降测试性能更加全面提升。
房车内部空间温度测试点涵盖用户长时间处于坐、卧两种姿态的位置。房车因为兼具家庭生活的功能,所以比一般的汽车拥有更多的使用场景,比如:提供家庭成员休息的房车横床或者纵床、额头床,房车的L型卡座、提供乘客休息和娱乐的面对面卡座等。上述这些使用场景是用户在房车内经常进行的活动,对这些场景进行温度测试点的选择也是房车内部空间采样点的选取标准,这些场景的温升温降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房车内部空间温度测试点还要涵盖房车冷热出风口的温度。房车空间相对于乘用车空间较大,因此布置的冷热出风口数量也比较多。同时,相对于一般的家居环境又显得十分狭小,乘客在生活区的时候很容易让脚步或面部近距离接触冷热分口。因此,这些风口近场温度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使用感受。
房车设备器件的温度也需要选取,其采样点选取的标准为:涵盖影响房车行驶的关键设备器件温度和影响乘客功能使用的功能器件温度。为了提供房车耐温的性能,使其在高寒极热地区仍然可以保持驾驶功能,因此需要监控影响房车行驶的关键设备器件的温度,比如发动机、车载系统以及控制器等。房车内还搭载各种的家用电器,包括基本的电源系统和应该可以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以上房车行驶的关键设备器件的温度和房车内功能器件的温度,在温度测试点的选择上都要覆盖。依据以上标准,制定出的温度检测点位置见下表所示:
步骤S2,根据车辆静态和动态的使用场景,设定温升或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具体来说,在专业的高低温度实验室对房车的温度进行测试,制定详细的工况来模拟实际用车的情况。温升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包括房车静态长时间使用的场景和动态常遇到的场景。以上也是房车温升温降工况指定的标准。房车在日常使用的时候需要进入一种静态的露营模式,此时车辆不发动,主要通过消耗房车的48V 电池进行供电,此时是否可以正常的进行温升温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另外,房车在行驶时,生活区中使用的各个功能器件并不会停止,此时需要满足基本的温度控制需求,但在行车过程中,发动机的发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对此工况进行设计。
步骤S3,浸车:将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置于极端温度下。浸车的目的主要是模拟某些地区的极端温度。本发明中的极端温度包括极冷温度和极热温度,优选地,极冷温度为-20℃,极热温度为+42℃。具体地,先在高低温环境实验室维持如下状态:室温为25℃、湿度为40%RH,浸车的时间共计≥10h。在这种状态下,打开所有车门窗门,一个小时内实验室从室温降低到-20℃,然后关闭所有车门窗门,继续浸车时间≥9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所述极冷温度,并将车辆静置至少10h(或者通俗点讲:将车辆静置一个晚上的时间)。以上即为浸车至极冷温度的过程。
下面将说明浸车至极热温度的过程。首先,实验室保持室温为 25℃,湿度为40%RH,浸车的时间也为至少10h。在这种环境下,打开所有车门和窗门,将车内的温度在半个小时内升高到极热温度 42℃,然后关闭所有车门和窗门,继续浸车时间至少9.5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极热温度,并将车辆静置至少12h(或者通俗点讲:将车辆静置一个白天的时间)。
步骤S4,升温/降温:打开升温/降温设备,模拟车辆从极寒/极热环境到舒适环境的过程。具体地,下面将分别对升温和降温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维持实验室浸车温度(即在步骤3中浸车至极冷温度)的环境,对于房车制热设备要求为:房车的风口朝卡座区域和尾床区域吹,且保证风口面积最大化;风速调至最大;模式为最制热模式。然后进行车辆的升温。升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升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升温。具体来说,实验室将按照以上两种工况进行顺序操作。静态驻车工况的升温:静态驻车工况的升温实验时长共计60min,用于模拟房车露营时的静态工况。即在上述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启动发动机,打开房车所有的供热设备,比如:房车内的供热水设备、驻车加热器、暖风器等,此过程中监控温度变化,监控时长为60min。
动态行车工况的升温:其实验时长共计110min,用于模拟房车行车时间的动态工况。即在上述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打开房车内所有的供热设备。动态行车工况的升温过程包括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风速为40kph、发动机转速为1200转/分,该种状态维持30分钟;第二种:风速为60kph、发动机转速为1600转/分,该种状态维持20分钟;第三种状态:风速为0kph、怠速维持60分钟。此过程中监控温度变化,监控时长为110min。
车辆降温的过程:维持实验室浸车温度(即浸车至极热温度),打开房车内部的降温设备,其他的条件与上述车辆升温的过程一致。降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降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降温。具体来说,实验室将按照以上两种工况进行顺序操作。静态驻车工况的降温:静态驻车工况的降温实验时长共计60min,用于模拟房车露营时的静态工况。即在上述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启动发动机,打开房车所有的制冷设备,比如:房车内的驾驶室空调、生活舱空调等,此过程中监控温度变化,监控时长为60min。
动态行车工况的降温:其实验时长共计110min,用于模拟房车行车时间的动态工况。即在上述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打开房车内所有的制冷设备。动态行车工况的降温过程包括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风速为50kph、发动机转速为1200转/分,该种状态维持30分钟;第二种:风速为80kph、发动机转速为1600转/分,该种状态维持20分钟;第三种状态:风速为0kph、怠速维持60分钟。此过程中监控温度变化,监控时长为110min。
步骤S5,数据拟合:对步骤S4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温度数据绘制时间温度图形。具体地,按照以上的操作步骤会形成温升和温降的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在不同采样点的数据折现或曲线的集合,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客户端和车身端的温升温降的变化趋势。另外,根据上述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指导车辆开发工作和市场宣传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通过选择测温试点、设定温升或温降的车辆工况、模拟实车遇到的极端温度而进行浸车,以及进行车内升温或降温的过程,最后将上述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拟合。该测试方法结合乘客感受和车辆空间结构,不但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而且还使得整个车辆的温升温降测试性能提高,测试结果既可以作为标准反馈到设计开发小组进行设计改良和完善,也可以反馈到客户端,作为技术指标进行宣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定车辆温度测试点的位置;
步骤S2,根据车辆静态和动态的使用场景,设定温升或温降过程中的车辆工况;
步骤S3,浸车:将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置于极端温度下;
步骤S4,升温/降温:打开升温/降温设备,模拟车辆从极寒/极热环境到舒适环境的过程;
步骤S5,数据拟合:对步骤S4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时间温度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温度测试点的位置包括车辆内部的空间温度测试点和车辆设备器件的温度测试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温度测试点涵盖用户长时间处于坐、卧两种姿态的位置和车辆冷热出风口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备器件的温度测试点包括车辆的行驶设备器件的温度和供用户使用的功能器件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所述极端温度包括极冷温度和极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冷温度为-20℃,所述极热温度为+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浸车至极冷温度的步骤具体为:打开所有车门和窗门,将车内的温度在一个小时内降低到极冷温度,然后关闭所有车门和窗门,继续浸车至少9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极冷温度,继续将车辆静置至少10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浸车至极热温度的步骤具体为:打开所有车门和窗门,将车内的温度在半个小时内升高到极热温度,然后关闭所有车门和窗门,继续浸车至少9.5h,直至车辆内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均达到极热温度,继续将车辆静置至少1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升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升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升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降温包括静态驻车工况的降温和动态行车工况的降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7527.1A CN114136653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7527.1A CN114136653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6653A true CN114136653A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39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67527.1A Pending CN114136653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665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952A (zh) * | 2022-04-12 | 2022-08-02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验证电动车石墨烯内饰加热效果的试验方法以及设备 |
CN115077926A (zh) * | 2022-05-12 | 2022-09-20 | 上海铭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整车碰撞浸车试验方法 |
CN115420517A (zh) * | 2022-08-03 | 2022-12-02 | 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房车结构的保温测试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2802A (zh) * | 2014-01-09 | 2014-04-09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整车空调制冷性能试验方法 |
JP2017110957A (ja) * | 2015-12-15 | 2017-06-22 |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 燃料タンク温調装置及び蒸散ガス測定システム |
CN112033703A (zh) * | 2020-11-02 | 2020-12-04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乘员舱空调舒适性测试方法 |
CN112213112A (zh) * | 2020-09-04 | 2021-01-12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温环境舱的整车gpf碳加载模型修正方法 |
CN112393919A (zh) * | 2020-11-19 | 2021-02-2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性能测试方法 |
CN113074950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试车场汽车制动试验的模拟方法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67527.1A patent/CN1141366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2802A (zh) * | 2014-01-09 | 2014-04-09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整车空调制冷性能试验方法 |
JP2017110957A (ja) * | 2015-12-15 | 2017-06-22 |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 燃料タンク温調装置及び蒸散ガス測定システム |
CN113074950A (zh) * | 2020-01-06 | 2021-07-06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试车场汽车制动试验的模拟方法 |
CN112213112A (zh) * | 2020-09-04 | 2021-01-12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温环境舱的整车gpf碳加载模型修正方法 |
CN112033703A (zh) * | 2020-11-02 | 2020-12-04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乘员舱空调舒适性测试方法 |
CN112393919A (zh) * | 2020-11-19 | 2021-02-2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冷性能测试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952A (zh) * | 2022-04-12 | 2022-08-02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验证电动车石墨烯内饰加热效果的试验方法以及设备 |
CN115077926A (zh) * | 2022-05-12 | 2022-09-20 | 上海铭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整车碰撞浸车试验方法 |
CN115420517A (zh) * | 2022-08-03 | 2022-12-02 | 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房车结构的保温测试方法 |
CN115420517B (zh) * | 2022-08-03 | 2024-09-24 | 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房车结构的保温测试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36653A (zh) | 车辆内的温升温降测试方法 | |
CN113029626B (zh) | 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性能台架的测试方法 | |
CN112033703A (zh) | 一种汽车乘员舱空调舒适性测试方法 | |
CN2824192Y (zh) | 汽车自动空调电子控制系统示教板 | |
CN112214832A (zh) | 整车自动空调多温区功能及驾乘舱室温控制的验证方法 | |
CN111716990B (zh) |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7168558B (zh) | 一种高端智能房车油耗实时监测方法 | |
CN113514257A (zh) | 乘用车行车工况风窗玻璃除雾系统性能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 |
CN113405806A (zh) |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轻型汽车rde试验方法 | |
Chakroun et al. | Thermal comfort analysis inside a car | |
CN112129544A (zh) | 汽车空调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 | |
CN109895587B (zh) | 一种车内环境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4506415U (zh) | 电动车空调面板控制系统 | |
CN109050213B (zh) | 一种驾驶舱自动清洁装置及方法 | |
CN112665867B (zh) | 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1811391U (zh) | 外控压缩机自动空调模拟控制器装置 | |
CN114838966A (zh) | 一种乘用车自动空调夏季舒适性评价方法 | |
CN113479030A (zh) | 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 | |
CN213649285U (zh) |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新回风装置 | |
Zhou et al. | Analysis of fuel consumption of China light duty vehicle test cycle for passenger car (CLTC-P) | |
Nielsen | Automotive Climate Systems-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Energy Use and Futur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 |
CN116858570A (zh) | 一种验证车舱升温与失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 |
CN111361393A (zh) | 电动汽车、车内遗留人员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Zulkifli et al. | In-Cabin Vehicle Initial Temperature Control: A | |
Rugh et al. | Innovative techniques for decreasing advanced vehicle auxiliary loa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