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6990B -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6990B
CN111716990B CN202010476132.7A CN202010476132A CN111716990B CN 111716990 B CN111716990 B CN 111716990B CN 202010476132 A CN202010476132 A CN 202010476132A CN 111716990 B CN111716990 B CN 111716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ir
main driving
temper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6990A (zh
Inventor
卢佳
李志军
王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761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6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6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6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6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6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solar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和副驾侧能量需求;根据主驾侧能量需求和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根据映射关系确定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本发明使用了差分计算,以加剧左右温区的出风口温度差,使用户能够更加明显的感觉到左右温区设定温度的差异。

Description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控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空调是提高舒适性的重要零部件。从早期的手动机械式空调到电动控制空调,再到自动空调。其驾驶舒适性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车内环境中,人体的舒适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车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调风速等。现有车用空调是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发动机车辆而设计的,发动机车辆是通过燃油燃烧驱动发动机运行的,其车用空调的控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转动时产生的热量送入模式电机,通过模式电机的暖风口对车内供暖;发动机转动时通过离合器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冷风通过模式电机的冷风口对车内进行制冷。
随着人们环保、节能等意识的不断加强,车用双温区自动空调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控制空调各组件的运行状态,使车内环境达到人体舒适标准,但是当双温区各自设定的目标温度较小时人体感受到的差异也较小,无法提供给用户更加直观的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使用了差分计算,以加剧左右温区的出风口温度差,使用户能够更加明显的感觉到左右温区设定温度的差异。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Diff=EnergyReqDr-WeightDr*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Dr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Dr为主驾能量权重;
分析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Diff=EnergyReqPs+WeightPs*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Ps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Ps为副驾能量权重。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即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即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需求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差分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分析模块得到的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需求分析模块具体包括:
主驾需求分析单元,用于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副驾需求分析单元,用于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差分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主驾差分分析单元,用于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Diff=EnergyReqDr-WeightDr*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Dr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Dr为主驾能量权重;
副驾差分分析单元,用于分析副驾差分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Diff=EnergyReqPs+WeightPs*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Ps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Ps为副驾能量权重。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并存储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即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即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了差分计算,以加剧左右温区的出风口温度差,使用户能够更加明显的感觉到左右温区设定温度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能量需求值与混合风门开度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能量需求值与鼓风机风量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能量需求值与空调循环模式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能量需求值与空调出风模式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0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110数据获取模块
120需求分析模块 121主驾需求分析单元 122副驾需求分析单元
130差分计算模块 131主驾差分分析单元 132副驾差分分析单元
14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自动空调系统基本包括双温区空调箱体、空调控制器以及空调控制面板三个部分,空调控制器分别与双温区空调箱体、空调控制面板连接,双温区空调箱体用于制冷以及供热,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空调参数,空调控制面板用于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另外,空调控制器还与阳光传感器左、阳光传感器右、环境温度传感器以及车内温度传感器连接。
提取存储的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将空调的出风口温度抽象为能量需求值,每个值分别对应空调风口参数的不同状态,能量需求值为一个范围,例如0-1000,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即为在0-1000之间每个值对应的各个空调风口参数的状态。分别通过阳光传感器左和阳光传感器右获取主驾阳光强度、副驾阳光强度,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温度,通过车内温度传感器获取车内环境温度,以及通过空调控制面板获取主驾目标温度和副驾目标温度,也就是用户对于主副驾的空调风口分别想到达到的温度,另外,如果空调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语音模块,用户则可以通过语音下达指令设定主驾目标温度和副驾目标温度。
根据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然后根据主驾侧能量需求和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例如当主驾差分能量需求为100时,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中风门开度为10%、鼓风机风量为20%、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以及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之后则根据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温区空调自动控制算法,在裁剪出风口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其他传感器数据的补偿,估算出当前的热量需求,并稳定的跟随设定温度值,同时满足双温区的差异化控制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是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同时鼓风机风量最小,一般能量临界值为能量需求值的中间值,例如能量需求值为0-1000,能量临界值则为500。主驾舒适温度为收集样本统计的大于一定比例的人群认为适宜的温度值。另外,阳光强度权重、目标温度权重、外部环境温度权重以及车内环境温度权重为系统默认值,一般是经过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是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根据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同时鼓风机风量最小,一般能量临界值为能量需求值的中间值,例如能量需求值为0-1000,能量临界值则为500。副驾舒适温度为收集样本统计的大于一定比例的人群认为适宜的温度值,与主驾舒适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阳光强度权重、目标温度权重、外部环境温度权重以及车内环境温度权重为系统默认值,一般是经过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与主驾侧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中的权重值相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是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即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即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即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即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如果能量需求值范围为0~1000,能量需求值与混合风门开度的映射关系如图3所示,当能量需求值为0时对应空调出风口的需求温度应为最低温度(即混合风门为最冷端);当能量需求值为1000时对应空调出风口的需求温度应为最高温度(即混合风门为最热端)。
在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如果能量需求值范围为0~1000,能量临界值为500,能量需求值与鼓风机风量的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当小于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如果能量需求值范围为0~1000,能量需求值与空调循环模式的映射关系如图5所示。
在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如果能量需求值范围为0~1000,能量需求值与空调出风模式的映射关系如图6所示。
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100,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需求分析模块120,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0获取的所述能量需求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0获取的所述能量需求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差分计算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分析模块120得到的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0获取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差分计算模块130得到的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所述需求分析模块120具体包括:
主驾需求分析单元121,用于: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副驾需求分析单元122,用于: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所述差分计算模块130具体包括:
主驾差分分析单元131,用于: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Diff=EnergyReqDr-WeightDr*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Dr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Dr为主驾能量权重;
副驾差分分析单元132,用于:分析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Diff=EnergyReqPs+WeightPs*
(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Ps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差分能量需求,WeightPs为副驾能量权重。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0,还用于:获取并存储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即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即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在上述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不再进行一一说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根据能量临界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能量临界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根据能量临界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根据能量临界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根据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Diff=EnergyReqDr-WeightDr*(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Dr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WeightDr为主驾能量权重;
分析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Diff=EnergyReqPs+WeightPs*(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PsDiff为副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WeightPs为副驾能量权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并存储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风门开度最小,值最大时风门开度最大;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3.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提取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所述空调风口参数包括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空调出风模式以及空调循环模式;获取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
需求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能量临界值、主驾阳光强度、主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能量临界值、副驾阳光强度、副驾目标温度、车内环境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
差分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分析模块得到的所述主驾侧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侧能量需求,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副驾差分能量需求;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主驾差分能量需求和所述副驾差分能量需求对应的目标空调风口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空调风口参数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
所述需求分析模块具体包括:
主驾需求分析单元,用于分析主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MidVal-SunloadDr*K1+(SetTempDr-MidTempDr)*K2+OutTemp*K3+(SetTempDr-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Dr为主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r为主驾目标温度,MidTempDr为主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副驾需求分析单元,用于分析副驾侧能量需求,具体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MidVal-SunloadPs*K1+(SetTempPs-MidTempPs)*K2+OutTemp*K3+(SetTempPs-IncarTemp)*K4
其中,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MidVal为能量临界值,即空调循环模式中内外循环的变化点对应的能量值,SunloadPs为副驾阳光强度,K1为阳光强度权重,SetTempDPs为副驾目标温度,MidTempPs为副驾舒适温度,K2为目标温度权重,OutTemp为外部环境温度,K3为外部环境温度权重,IncarTemp为车内环境温度,K4为车内环境温度权重;
所述差分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主驾差分分析单元,用于分析主驾差分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DrDiff=EnergyReqDr-WeightDr*(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DrDiff为主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WeightDr为主驾能量权重;
副驾差分分析单元,用于分析副驾差分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为:
EnergyReqPsDiff=EnergyReqPs+WeightPs*(EnergyReqPs-EnergyReqDr),
其中,EnergyReqP sDiff为副驾差分能量需求,EnergyReqDr为主驾侧能量需求,EnergyReqPs为副驾侧能量需求,WeightPs为副驾能量权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并存储能量需求值与空调风口参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获取能量需求值范围,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中值最小时对应空调制冷最低温度,值最大时对应空调制热最高温度;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能量临界值,能量临界值对应的鼓风机风量最小,当小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内循环,当大于所述能量临界值时空调循环模式为外循环;
在所述能量需求值范围内设定空调出风模式的第一临界值和第二临界值,当小于第一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当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小于等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面吹脚,当大于第二临界值时空调出风模式为吹脚。
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 2所述的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
CN202010476132.7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16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132.7A CN11171699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132.7A CN11171699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6990A CN111716990A (zh) 2020-09-29
CN111716990B true CN111716990B (zh) 2021-11-30

Family

ID=7256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132.7A Active CN11171699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6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5477B (zh) * 2021-03-30 2022-07-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400891B (zh) * 2021-07-19 2023-03-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温区热泵空调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1154A (zh) * 2012-06-28 2012-10-10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变排量压缩机的节能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3673225A (zh) * 2013-12-10 2014-03-26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
CN104309443A (zh) * 2014-10-14 2015-01-28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自动空调控制方法
CN109109611A (zh) * 2018-08-09 2019-01-01 上海耀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温区自动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多温区自动空调系统
KR20190027034A (ko) * 2017-09-05 2019-03-1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1154A (zh) * 2012-06-28 2012-10-10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变排量压缩机的节能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3673225A (zh) * 2013-12-10 2014-03-26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
CN104309443A (zh) * 2014-10-14 2015-01-28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自动空调控制方法
KR20190027034A (ko) * 2017-09-05 2019-03-1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09109611A (zh) * 2018-08-09 2019-01-01 上海耀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温区自动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多温区自动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6990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3819B (zh) 车用智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02338442B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暖通空调系统的系统及方法
US9902303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seat air-conditioning unit
EP2700519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2958722B (zh) 车辆用暖气控制装置及方法
US8047274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7908877B2 (en) Vehicle HVAC control
CN103660852B (zh) 车辆hvac系统的自动再循环控制
CN111716990B (zh) 一种双温区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40034266A1 (en) Air-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03863058B (zh) 用于启停发动机的具有改善的空气再循环的车辆hvac系统
CN105082926B (zh) 汽车空调启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16989B (zh) 一种汽车车内温度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893517B2 (en) Vehicle air handling system
JP393163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37074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系统除雾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00174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276169B (zh) 用于车辆的气候控制的智能型变速器换挡延迟方法和系统
CN212738014U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及汽车
CN111976413B (zh) 车辆空调控制装置、方法和车辆空调及车辆
CN108883709A (zh) 电动车辆的高压设备冷却系统
CN108928214B (zh) 一种二氧化碳空调热泵系统及其通风控制方法
CN111775889A (zh) 汽车除雾除霜系统、汽车及汽车除雾方法
JP3430562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1572309A (zh) 一种汽车空气调节系统送风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