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5993A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5993A CN114135993A CN202111016712.9A CN202111016712A CN114135993A CN 114135993 A CN114135993 A CN 114135993A CN 202111016712 A CN202111016712 A CN 202111016712A CN 114135993 A CN114135993 A CN 1141359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wind
- move
- def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对应出风口设置的导风部件,导风部件包括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该方法包括: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以调节室内机的出风状态。该方法可使得从出风口送出的冷风可以避开人体位置,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柜机一般是单贯流柜机,其无风感功能一般是通过在竖导风板或者横导风板上设计通孔进行弱化风量出风。该无风感控制虽然会使人体体会到无风感,但其同时会使制冷量变低,且在房间负荷较大时造成房间温度回升,用户体验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有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可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所述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在所述三向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第二出风通道;在所述前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分开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配合以仅限定出前出风通道;在所述单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侧配合以朝向另一侧导风;在所述两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侧出风风道,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室内机的出风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根据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导风板的位置,使得从出风口送出的冷风可以避开人体位置,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所述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在所述三向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第二出风通道;在所述前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分开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配合以仅限定出前出风通道;在所述单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侧配合以朝向另一侧导风;在所述两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侧出风风道,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以在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室内机的出风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根据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导风板的位置,使得从出风口送出的冷风可以避开人体位置,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合拢状态;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9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全域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左侧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右侧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全域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三流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00、空调器;
100、导风部件;10、导风组件;20、驱动组件;11、导风板;
111、第一导风板;1111、第一插孔;112、第二导风板;1121、第二插孔;113、导风内板;1131、内导风面;1132、第一卡扣;114、导风外板;1141、外导风面;1142、第一卡扣;
21、驱动盒;211、滑轨;2111、第一滑轨;2112、第二滑轨;2113、滑槽;212、盒盖;2131、过孔;213、盒架;214、盒座;2141、避让槽;
22、齿条;221、第一齿条;222、第二齿条;2231、第一滑柱;2232、第二滑柱;
23、滑动驱动机构;231、齿轮;232、第一电机;2311、第一齿轮;2312、第二齿轮;
24、联动件;241、第一联动件;242、第二联动件;
200、机体部件;201、出风口;203、感应探测器;204、显示面板;207、出风格栅;
300、开关门部件;301、开关门;302、第一开关门;303、第二开关门;
501、换热器;502、贯流风轮;503、百叶;
700、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1、接收模块;702、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1-19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0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201和对应出风口201设置的导风部件100。
具体地,出风口201为空调器1000室内机用于送风的出口。对应出风口201设置的导风部件100,用于改变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热风的区域和方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风部件100包括导风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
具体地,导风组件10设置在出风口201处,用于改变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热风的区域和方向,驱动组件20与导风部件100连接,用于改变导风组件10的状态(位置状态与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在三向出风状态,多个导风板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导风组件与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第二出风通道;在前侧出风状态,多个导风板分开且移动至与出风口的两侧配合以仅限定出前出风通道;在单侧出风状态,多个导风板合拢移动至与出风口的其中一侧配合以朝向另一侧导风;在两侧出风状态,多个导风板合拢且移动至与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侧出风风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当导风组件10包括两个导风板11时,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且为导风组件10的长度延伸方向。例如,参照图3所示,两个导风板11包括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 11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10所示,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盒21、两个齿条22和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盒21具有两个滑轨211和避让槽2141,两个齿条22均设于驱动盒21内,两个齿条22与两个滑轨211分别对应配合,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每个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两个齿条22分别通过贯穿避让槽2141的联动件与两个导风板11分别对应联动,以使每个齿条22通过对应的联动件24带动对应的导风板11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
例如,参照图9所示,两个齿条22分别为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两个滑轨211分别为第一滑轨2111和第二滑轨2112,两个联动件24分别为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第一齿条221与第一滑轨2111配合,第二齿条222与第二滑轨2112配合,第一齿条221通过第一联动件241与第一导风板111相连(参照图5),第二齿条222通过第二联动件242与第二导风板112相连(参照图5),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分别贯穿驱动盒21的避让槽214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均设置在驱动盒21内,滑动驱动机构23可驱动第一齿条221沿第一滑轨2111运动,第一齿条221通过第一联动件241带动第一导风板111沿第一滑轨2111的长度方向运动,滑动驱动机构23还可驱动第二齿条 222沿第二滑轨2112运动,第二齿条222通过第二联动件242带动第二导风板112沿第二滑轨2112的长度方向运动,由此,有利于减少外界灰尘等杂物对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影响,同时齿条22沿相应的滑轨211运动的可靠性高,可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通过将齿条22设置在驱动盒21内,且两个齿条22与两个滑轨211分别对应配合,滑动驱动机构23可驱动每个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齿条22通过相应的联动件24带动对应的导风板11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有利于减少外界灰尘等杂物对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影响,同时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可靠性高,可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滑动驱动机构23包括:两个齿轮231和一个第一电机232,两个齿轮231与两个齿条22分别对应啮合,以使每个齿轮231驱动对应的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两个齿轮231外啮合,第一电机232驱动其中一个齿轮 231转动,与第一电机232相连的齿轮231带动另一齿轮231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齿轮2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使得两个齿条22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两个导风板 11的运动方向相反。由此,第一电机232可同时驱动两个导风板11朝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电机的使用数量少,同时,当导风部件100安装到空调器1000时,两个导风板11可以在分体状态和合体状态之间切换,有利于使得空调器10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第一电机232安装于驱动盒21且位于驱动盒21外,两个齿轮231分别为第一齿轮2311和第二齿轮2312,第一齿轮2311与第一齿条221啮合配合以使得第一齿条221 沿第一滑轨2111运动,第二齿轮2312与第二齿条222啮合配合以使得第二齿条222沿第二滑轨2112运动,第一齿轮2311与第二齿轮2312外啮合,第一电机232的驱动轴穿过驱动盒21与第一齿轮2311相连以驱动第一齿轮2311转动,第一齿轮2311可带动第二齿轮 2312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驱动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的向左右两侧或向中间滑动,由此,第一电机232可同时驱动两个导风板11朝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电机的使用数量少,同时,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可以在分体状态和合体状态之间切换,当导风部件100安装到空调器1000时,有利于使得空调器10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两个滑轨211均为弧线形滑轨211且同心等半径设置。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滑轨2111和第二滑轨2112均形成为圆弧形且同心等半径设置。由此,有利于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进而有利于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 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便于实现两个导风板11在合体状态的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每个滑轨211均包括设于对应齿条22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滑槽2113,例如,可以是每个滑轨211对应齿条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滑槽2113,或者,每个滑轨211对应齿条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滑槽 2113,每个齿条22的厚度方向上的对应侧设有滑柱223,滑柱223配合于对应的滑槽211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滑轨211与滑槽2113的配合,有利于保证滑轨211与相应的齿条22 之间配合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例如,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滑轨2111包括设于第一齿条2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滑槽2113,第一齿条2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柱2231,第一滑柱2231为多个且在第一齿条221的长度方向上排布,每个第一滑柱2231形成为圆柱状,第一滑柱2231伸入相应的滑槽2113且沿第一滑轨2111滑移,第二滑轨2112包括设于第二齿条222 的厚度方向上两侧的滑槽2113(参照图9和图10),第二齿条2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第二滑柱2232,每个第二滑柱2232形成为圆柱状,第二滑柱2232伸入相应的滑槽2113 且沿第二滑轨2112滑移。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驱动盒21包括盒盖212、盒架213和盒座214,盒盖212与盒座214分别设于盒架213的两侧,两个齿条22分别为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其中,第一齿条221设于盒盖212和盒架213之间,盒盖212与盒架213中的至少一个的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换言之,可以是盒盖212与盒架213中的一个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或者,盒盖212与盒架213的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第二齿条222设于盒架213和盒座214之间,盒架213与盒座214中的至少一个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换言之,盒架213 与盒座214中的一个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或者,盒架213与盒座214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可以理解的是,盒架213可以将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在空间上分隔开,有利于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分别带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驱动盒21位于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侧,盒架213位于盒座214的远离导风板11组件的一侧,参照图19所示,盒架213 上具有过孔2131,盒座214上具有避让槽2141,过孔2131与避让槽2141相对设置,联动件24包括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两个导风板11中的一个的朝向盒座214的一侧具有第一插孔1111,第一齿条221上设有第一联动件241,第一联动件241贯穿过孔 2131和避让槽2141且插配于第一插孔1111,两个导风板11中的另一个的朝向盒座214的一侧具有第二插孔1121,第二齿条222上设有第二联动件242,第二联动件242贯穿避让槽2141且插配于第二插孔11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盒架213上具有过孔2131,盒座214上具有避让槽2141,过孔2131与避让槽2141相对设置,可使得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在驱动盒21上的安装紧凑,且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运动的可靠性。例如,参照附图15所示,第一插孔1111和第一联动件241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插孔1111和多个第一联动件241一一对应配合,第二插孔1121和第二联动件242均为多个,多个第二插孔1121和多个第二联动件242一一对应配合。当然,当插孔的截面为非圆形时,齿条22和相应的导风板11之间也可以只通过一个联动件24相连。
可选地,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为一体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20设于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侧。由此,安装方便,可使得驱动组件20和两侧导风板11的排布紧凑,有利于减小导风部件100整体上的空间占用。例如,驱动组件20设于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两个齿条22均为弧线形齿条22且同心等半径设置,两个齿条22沿导风板11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排列。由此,有利于使得两个导风板11同步运动,从而保证导风板11组件工作的可靠性。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齿轮2311和第一齿条221与第二齿轮2312和第二齿条222的齿数、模数、分度圆直径均相等,从而有利于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导风组件1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驱动组件20。例如,导风板11组件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一个驱动组件20。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按预设轨迹运动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8所示,每个导风板11均包括内导风面1131和外导风面1141,在合体状态下,两个导风板11的外导风面1141光滑连接,每个导风板11的内导风面1131与外导风面1141之间的距离,沿着远离另一个导风板11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导风板11的横截面可以呈楔形、三角形、梯形或月弧状等形状。可以理解的是,在合体状态上,通过使得两个导风板11的外导风面1141光滑连接,当空调器1000处于关机状态时(参照图3),合体状态的导风组件10的外导风面1141光滑过渡,有利于提高导风板 11组件对出风口201的关闭效果,且外观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每个导风板11的内导风面1131形成为朝向外导风面1141的方向凹陷的凹曲面,每个导风板11的外导风面1141形成为远离内导风面1131 的方向凸出的凸曲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导风板11的外导风面1141形成为远离内导风面1131的方向凸出的凸曲面,导风部件100安装到圆形柜机时,可使得导风板11组件的形状与空调器1000的机体部件200的外观面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00 的外观美观性,且通过使得导风板11的内导风面1131形成为朝向外导风面1141凹陷凹曲面,自出风口201流出的气流可被内导风面1131导向远离另一个导风板11的方向,有利于增大空调器1000的送风范围,且导风板11的内导风面113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光滑过渡,有利于降低出风噪音。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6-图7所示,每个导风板11均为中空结构且包括导风内板113 和导风外板114,外导风面1141形成在导风外板114上,内导风面1131形成在导风内板113上,导风外板114上设有第一卡扣1142,导风内板113设有适于与第一卡扣1142配合的第一卡槽113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每个导风板11包括分体设置的导风内板113 和导风外板114,导风内板113和导风外板114各自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导风板11整体上的开模难度,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开关门部件300,开关门部件300包括两个沿竖向延伸的开关门301,两个开关门301沿横向设于导风组件10 的两侧,两个开关门301分别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运动,当导风组件10为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201的正前方时,两个开关门301可运动至关闭位置,以使开关门301与导风板11搭接,当两个开关门301运动至打开位置时,导风组件10可从合体状态向分体状态变换。
例如,参照图1-3所示,开关门部件300包括第一开关门302和第二开关门303,第一开关门302和第二开关门303位于导风组件10的左右两侧,第一开关门302和第二开关门303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运动,当左导风板111和右导风板112在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空调器1000的正前方,并且第一开关门302和第二开关门303均处于关闭位置时,空调器1000处于关机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所示,空调器1000上还设有感应探测器203,感应探测器203 设于空调器1000的显示面板204上,感应探测器203用于感应空调器1000的前方是否有人。
导风组件10具有分体状态和合体状态,在分体状态下,两个导风板11间隔开,两个导风板11之间具有第一出风通道a,在合体状态下,两个导风板11拼接,以关闭第一出风通道a。
当导风组件10位于出风口201的正前方,且两个开关门301向后滑移至打开位置时,每个开关门301与导风组件10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b,每个第二出风通道b处均设有挡风板,每个挡风板上均具有可通风的第二散风区域,挡风板在避让第二出风通道b的避让位置和遮挡第二出风通道b的遮挡位置之间可运动。
其中,空调器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501、贯流风轮502、百叶503、出风格栅207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导风部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指令可包括智能无风感指令、全域无风感指令、左侧无风感指令、右侧无风感指令和两侧无风感指令。
S2,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室内机的出风状态。
具体地,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导风板,将导风板11移动到从出风口201送出的风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位置,在不减弱制冷强度的同时用户也不会被冷风直吹,实现无风感制冷,大大提升了制冷效果和用户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指令为智能无风感指令时,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可包括:
S21,检测人体所在位置。
具体地,为实现智能无风感功能,可对人体位置进行检测,以便根据人体位置进行送风,实现无风感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可采用人体感应探测器检测人体所在位置,如,人体红外感应探测器。为了更好的效果,人体感应探测器可设置在室内机的前端,并位于出风口201的垂直中心线上,以更加精准地检测出风口201所在区域内的用户的位置。
参照图1所示,感应探测器203设于空调器1000的显示面板204上,感应探测器203用于感应空调器1000的前方是否有人,当感应探测器203检测到空调器1000的前方有人时,空调器1000可切换至双流出风模式,由此,可实现空调器1000智能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S22,根据人体所在位置,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
具体地,基于检测到的人体所在位置,将导风板11移动到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风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位置,以实现无风感制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将出风口的送风区域分为多个区域。示例性的,出风口的送风区域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位于出风口送风覆盖范围以内,第四区域为出风口周围除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具体可为:第一区域表示距离出风口的预设距离内的正前方区域,第二区域表示距离出风口的预设距离内的左侧区域,第三区域表示距离出风口的预设距离内的右侧区域,第四区域表示距离出风口的预设距离外的区域。为了更好的效果,预设距离可以为5米。
下面以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时为例,对根据人体所在位置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进行介绍。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人体所在位置,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可包括如下五种情况:
情况一:检测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一区域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正前方,其中,第一区域位于出风口的正前方。
具体地,当检测到人体位于出风口201的正前方区域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正前方的位置(参见图13),使得第一导风板111 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中间部分,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两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全域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中间区域内的用户无风感制冷。
情况二:检测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二区域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其中,第二区域位于出风口的左侧。
具体地,当检测到人体位于出风口201的左侧区域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的左侧极限位置处(参见图14),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左侧,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右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左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左侧区域内的用户无风感制冷。
情况三:检测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三区域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其中,第三区域位于出风口的右侧。
具体地,当检测到人体位于出风口201的右侧区域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的右侧限位置处(参见图15),使得第一导风板111 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右侧,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左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右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右侧区域内的无风感制冷。
情况四:检测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极限位置,带动另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极限位置。
具体地,当检测到出风口的左侧和右侧区域均有人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移动到出风口201左侧极限位置、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出风口201右侧极限位置(参见图16,其中,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相距第一距离),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左侧和右侧的两边区域,空调产生的冷气从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 中间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两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内的无风感制冷。
情况五:检测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四区域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其中,第四区域为出风口周围除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送风覆盖范围以内。
具体地,当检测到出风口的左侧、中间及右侧区域均没有人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 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移动到出风口201左侧一定位置、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出风口201右侧一定位置(参见图17,其中,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相距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左侧的中间区域和右侧的中间区域,空调产生的冷气从第一导风板111两侧和第二导风板112两侧送出。此时,将空调器1000处于三流出风模式。在导风板11的作用下三侧送风,风机按预设风速(正常制冷情况下的风速) 运行,不仅可以快速制冷,迅速降低房间内的温度,同时还可让处于预设区域外用户感受不到冷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全域无风感指令时,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可包括: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中间位置,以进行两侧出风。
具体地,当接收到全域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正前方位置处(参见图13),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 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中间部分,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两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全域无风感模式,可实现无风感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效果,可将导风部件的横导叶向上斜一定角度,防止冷风很快下坠影响近端用户腿脚冷的不舒适性。
下面以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时为例,对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进行介绍。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左侧无风感指令时,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可包括: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以进行右侧出风。
具体地,当接收到左侧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的左侧极限位置处(参见图14),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左侧,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右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左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左侧区域内的用户无风感制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右侧无风感指令时,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可包括: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两个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以进行左侧出风。
具体地,当接收到右侧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左右方向处于合体状态且位于出风口的右侧限位置处(参见图15),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右侧,空调产生的冷风从出风口201的左侧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右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右侧区域内的无风感制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无风感控制指令为两侧无风感指令时,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包括:控制驱动组件带动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以进行前侧出风。
具体地,当接收到两侧无风感指令时,控制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两个齿条22移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将第一导风板111移动到出风口201左侧极限位置、第二导风板112移动到出风口201右侧极限位置(参见图17,其中,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相距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 112遮挡住出风口201的左侧极限位置和右侧极限位置,空调产生的冷气第一导风板111 和第二导风板112中间送出。此时,空调器1000处于两侧无风感模式,可实现出风口201 左侧及右侧区域内的无风感制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带动两个导风板均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时,还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一转速。
具体地,空调器1000处于左侧无风感模式时,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一转速,确保风吹到面对预设位置(预设位置可取0.5m)的左侧测试点的平均DR(由于气流带走人体热量所导致的不满意人群的百分数)值≤10%,从而实现出风口左侧的无风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带动两个导风板均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时,还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二转速,其中,第二转速小于等于第一转速。
具体地,空调器1000处于右侧无风感模式时,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二转速,确保风吹到面对预设位置(预设位置可取0.5m)的右侧测试点的平均DR值≤10%,从而实现出风口右侧的无风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带动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导风板移动到出风口的右侧时,还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三转速,其中,第三转速小于等于第二转速。
具体地,空调器1000处于两侧无风感模式,设定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三转速,确保风吹到面对预设位置(预设位置可取0.5m)的左右两侧测试点的平均DR值≤10%,从而实现出风口两侧的无风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为智能无风感指令时,空调器1000 可周期性的检测人体所在位置,以便用户位置改变后,导风板11的位置以及风机的风速可以根据用户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全域无风感指令时,还设定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为第一频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左侧无风感指令或者右侧无风感指令时,还设定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大于等于第一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1000运行制冷模式时,根据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导风板11的位置,使得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风可以避开人体位置,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参照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0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201和对应出风口201设置的导风部件100。
具体地,出风口201为空调器1000室内机用于送风的出口。对应出风口201设置的导风部件100,用于改变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热风的区域和方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风部件100包括导风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
具体地,导风组件10设置在出风口201处,用于改变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热风的区域和方向,驱动组件20与导风部件100连接,用于改变导风组件10的状态(位置状态与运动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导风组件10包括两个导风板11,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且为导风组件10的长度延伸方向。例如,参照图3所示,两个导风板11包括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 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10所示,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盒21、两个齿条22和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盒21具有两个滑轨211和避让槽2141,两个齿条22均设于驱动盒21内,两个齿条22与两个滑轨211分别对应配合,滑动驱动机构23驱动每个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两个齿条22分别通过贯穿避让槽2141的联动件与两个导风板11分别对应联动,以使每个齿条22通过对应的联动件24带动对应的导风板11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
例如,参照图9所示,两个齿条22分别为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两个滑轨211分别为第一滑轨2111和第二滑轨2112,两个联动件24分别为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第一齿条221与第一滑轨2111配合,第二齿条222与第二滑轨2112配合,第一齿条221通过第一联动件241与第一导风板111相连(参照图5),第二齿条222通过第二联动件242与第二导风板112相连(参照图5),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分别贯穿驱动盒21的避让槽214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均设置在驱动盒21内,滑动驱动机构23可驱动第一齿条221沿第一滑轨2111运动,第一齿条221通过第一联动件241带动第一导风板111沿第一滑轨2111的长度方向运动,滑动驱动机构23还可驱动第二齿条 222沿第二滑轨2112运动,第二齿条222通过第二联动件242带动第二导风板112沿第二滑轨2112的长度方向运动,由此,有利于减少外界灰尘等杂物对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影响,同时齿条22沿相应的滑轨211运动的可靠性高,可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通过将齿条22设置在驱动盒21内,且两个齿条22与两个滑轨211分别对应配合,滑动驱动机构23可驱动每个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齿条22通过相应的联动件24带动对应的导风板11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有利于减少外界灰尘等杂物对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影响,同时齿条22沿滑轨211运动的可靠性高,可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滑动驱动机构23包括:两个齿轮231和一个第一电机232,两个齿轮231与两个齿条22分别对应啮合,以使每个齿轮231驱动对应的齿条22沿对应的滑轨211运动,两个齿轮231外啮合,第一电机232驱动其中一个齿轮 231转动,与第一电机232相连的齿轮231带动另一齿轮231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齿轮2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使得两个齿条22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两个导风板 11的运动方向相反。由此,第一电机232可同时驱动两个导风板11朝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电机的使用数量少,同时,当导风部件100安装到空调器1000时,两个导风板11可以在分体状态和合体状态之间切换,有利于使得空调器10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两个滑轨211均为弧线形滑轨211且同心等半径设置。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滑轨2111和第二滑轨2112均形成为圆弧形且同心等半径设置。由此,有利于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进而有利于提高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 的运动轨迹同心且等半径,便于实现两个导风板11在合体状态的拼接。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驱动盒21包括盒盖212、盒架213和盒座214,盒盖212与盒座214分别设于盒架213的两侧,两个齿条22分别为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其中,第一齿条221设于盒盖212和盒架213之间,盒盖212与盒架213中的至少一个的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换言之,可以是盒盖212与盒架213中的一个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或者,盒盖212与盒架213的面向第一齿条221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齿条221对应配合的滑轨211;第二齿条222设于盒架213和盒座214之间,盒架213与盒座214中的至少一个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换言之,盒架213 与盒座214中的一个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或者,盒架213与盒座214的面向第二齿条222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二齿条222对应配合的滑轨211。可以理解的是,盒架213可以将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在空间上分隔开,有利于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分别带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驱动盒21位于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侧,盒架213位于盒座214的远离导风板11组件的一侧,参照图19所示,盒架213 上具有过孔2131,盒座214上具有避让槽2141,过孔2131与避让槽2141相对设置,联动件24包括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42,两个导风板11中的一个的朝向盒座214的一侧具有第一插孔1111,第一齿条221上设有第一联动件241,第一联动件241贯穿过孔 2131和避让槽2141且插配于第一插孔1111,两个导风板11中的另一个的朝向盒座214的一侧具有第二插孔1121,第二齿条222上设有第二联动件242,第二联动件242贯穿避让槽2141且插配于第二插孔11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盒架213上具有过孔2131,盒座214上具有避让槽2141,过孔2131与避让槽2141相对设置,可使得第一齿条221和第二齿条222在驱动盒21上的安装紧凑,且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运动的可靠性。例如,参照附图15所示,第一插孔1111和第一联动件241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插孔1111和多个第一联动件241一一对应配合,第二插孔1121和第二联动件242均为多个,多个第二插孔1121和多个第二联动件242一一对应配合。当然,当插孔的截面为非圆形时,齿条22和相应的导风板11之间也可以只通过一个联动件24相连。
可选地,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为一体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齿条221和第一联动件241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20设于两个导风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侧。由此,安装方便,可使得驱动组件20和两侧导风板11的排布紧凑,有利于减小导风部件100整体上的空间占用。例如,驱动组件20设于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两个齿条22均为弧线形齿条22且同心等半径设置,两个齿条22沿导风板11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排列。由此,有利于使得两个导风板11同步运动,从而保证导风板11组件工作的可靠性。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齿轮2311和第一齿条221与第二齿轮2312和第二齿条222的齿数、模数、分度圆直径均相等,从而有利于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导风组件1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驱动组件20。例如,导风板11组件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一个驱动组件20。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按预设轨迹运动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导风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包括接收模块701和控制模块702。
具体地,接收模块701用以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模块702用于根据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组件移动导风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空调器1000运行制冷模式时,根据接收到的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导风板11的位置,使得从出风口201送出的冷风可以避开人体位置,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对应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空调器1000,包括如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可实现无风感有凉感,在用户感受不到冷风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快速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所述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在所述三向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第二出风通道;在所述前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分开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配合以仅限定出前出风通道;在所述单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侧配合以朝向另一侧导风;在所述两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侧出风风道,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室内机的出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智能无风感指令时,所述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检测人体所在位置;
根据所述人体所在位置,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全域无风感指令时,所述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中间位置,以进行两侧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左侧无风感指令时,所述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以进行右侧出风;
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右侧无风感指令时,所述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以进行左侧出风;
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两侧无风感指令时,所述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组件,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以进行前侧出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根据所述人体所在位置,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包括:
检测到所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一区域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正前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的正前方;
检测到所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二区域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
检测到所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三区域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合拢,并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其中,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
检测到所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极限位置,带动另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极限位置;
检测到所述人体所在位置处于第四区域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其中,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出风口周围除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出风口送风覆盖范围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均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时,还设定所述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一转速;
在带动两个所述导风板均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时,还设定所述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二转速,其中,所述第二转速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转速;
在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左侧,带动另一个所述导风板移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右侧时,还设定所述室内机风机的最高转速为第三转速,其中,所述第三转速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全域无风感指令时,还设定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为第一频率;
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为左侧无风感指令或者右侧无风感指令时,还设定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为第二频率,其中,所述第二频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频率。
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所述室内机具有三向出风状态、前侧出风状态、单侧出风状态和两侧出风状态,在所述三向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第二出风通道;在所述前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分开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配合以仅限定出前出风通道;在所述单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侧配合以朝向另一侧导风;在所述两侧出风状态,所述多个导风板合拢且移动至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之间均限定出侧出风风道,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以在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接收无风感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风感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室内机的出风状态。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6712.9A CN114135993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6712.9A CN114135993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5993A true CN114135993A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39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6712.9A Pending CN114135993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5993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7419A (zh) * | 2014-09-11 | 2014-12-10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CN106907774A (zh) * | 2017-03-30 | 2017-06-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206739455U (zh) * | 2017-03-30 | 2017-12-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CN109945448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1189114A (zh) * | 2020-02-26 | 2020-05-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10861608U (zh) * | 2019-09-17 | 2020-06-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口组件及包含其的空调 |
WO2021082143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6712.9A patent/CN1141359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7419A (zh) * | 2014-09-11 | 2014-12-10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CN106907774A (zh) * | 2017-03-30 | 2017-06-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206739455U (zh) * | 2017-03-30 | 2017-12-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CN109945448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210861608U (zh) * | 2019-09-17 | 2020-06-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口组件及包含其的空调 |
WO2021082143A1 (zh) * | 2019-10-31 | 2021-05-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CN111189114A (zh) * | 2020-02-26 | 2020-05-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86324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EP3693675B1 (en) |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
CN21484123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3834208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366987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669872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3701335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135993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
CN21567545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563755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135987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21494937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484123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951719U (zh) | 导风件、空调室内机 | |
CN216346993U (zh) | 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572749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220624353U (zh) |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 |
CN220624352U (zh) |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 |
CN21526009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WO2022252735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713495U (zh) |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
WO2022252587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91511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05750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876381U (zh) | 用于空调器的风口组件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