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875A -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875A
CN114126875A CN202080051916.3A CN202080051916A CN114126875A CN 114126875 A CN114126875 A CN 114126875A CN 202080051916 A CN202080051916 A CN 202080051916A CN 114126875 A CN114126875 A CN 114126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adhesion promoter
substrate
rang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9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普莱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onhard Kurz Stiftun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Leonhard Kurz Stiftun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onhard Kurz Stiftun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Leonhard Kurz Stiftun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4126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embossing
    • B41F19/06Printing and embossing between a negative and a positive forme after inking and wiping the negative forme; Printing from an ink band treated with colour or "gold"
    • B41F19/06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41F16/0033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pressure only, e.g.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以及一种相应的方法,所述印刷设备用于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其中,印刷设备具有第一印刷单元(4),所述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41),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和第一基底滚筒(412),其中,第一印刷单元(4)的第一转印单元设计为,使得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的表面的第一区域上。

Description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以及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冷压印将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在此,还已知,对于冷压印,将作为增附剂的冷胶粘剂印刷到基底上,然后在其上展开具有转印层的转印膜,其中,仅在其上印刷有作为增附剂的冷胶粘剂的区域被转移。
WO9217338A1描述了一种膜印刷方法和膜转印机,所述膜印刷方法或膜转印机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放置在底层上,其中,在转印膜的随后的脱离之后,转印层部分地或面状地保持粘附到底层上。
胶印机广泛用于印刷冷胶粘剂、尤其是在冷压印的情况下。然而,对转移的转印层表面的视觉品质的高要求通常无法通过胶印中的冷压印实现。
此外,柔版印刷机也用于在冷压印的情况下印刷冷胶粘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改进的印刷设备、尤其是改进的胶印设备,以及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来实现。在此,印刷设备具有第一印刷单元,该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和第一基底滚筒。在此,第一印刷单元的第一转印单元设计为,使得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表面的第一区域上。
该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在此包括以下步骤:借助第一印刷单元转移第一增附剂。第一印刷单元在此具有第一转印单元,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和第一基底滚筒,其中,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表面的第一区域上。
例如,由此可实现在可印刷的油墨、增附剂和可施加的转印层以及转印层的视觉特性方面尽可能灵活的印刷设备和相应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印刷设备、尤其是这样的胶印设备,例如具有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和/或具有特别低的黏合性和/或粘度的稀液状的增附剂可以印刷以用于冷压印。因此实现了例如转移的转印层可以满足对转移的转印层表面的视觉品质的更高要求,例如更高的光泽度、更大的光滑度和/或更吸引人的镜面效果。
光泽度尤其是表面的视觉特性,例如转印层的表面的视觉特性,优选在第一区域中的表面的视觉特性,以反射光、优选完全或部分优选镜面反射光。如果表面没有光泽,尤其是因为它漫反射光,则优选将其称为哑光。例如,像颜色一样,光泽度优选是特别有助于表面的视觉外观的特性。光泽度尤其是一种感官印象并且因此优选地取决于观察者。为了使表面的光泽度在技术上具有可比性,优选使用反射计。尤其是当进行定向和/或成束照射时、优选地照射到表面上时,例如在使用定向的点光源或光斑的情况下以及当表面优选地镜面反射时,都会产生光泽。由此,表面的每个点优选地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以不同程度的亮度出现,并且尤其是光反射优选地随着观察者的移动而改变。如果一个点的亮度不同,尤其是从两个不同的观察位置,例如在双眼观看的情况下对于每只眼睛亮度不同,优选区别强烈,则表面优选地具有非常有光泽的效果。尤其是当表面优选漫反射光时或当优选存在全局的漫射照射时,会产生哑光。尤其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即尤其是在存在全局的漫射照射时,优选地不能区分它是有光泽的表面还是无光泽或者说哑光的表面。
光泽度尤其是物理上定义的,优选地定义为入射到一个面上、优选上述表面上的光通量的定向反射的部分与漫反射的部分的商。光泽度、尤其是入射到一个面上、优选上述表面上的光通量的定向反射的部分与漫反射的部分的商优选用光泽度测量仪器定量地确定。
如果尤其是反射光的颜色也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则优选地称为虹彩。
微光、闪光和/或闪光效果尤其是属于光泽的特殊形式,其优选地由局部的、高光泽的、小的区域表面引起,例如优选地对于云母族矿物的各种支承的晶体面也是典型的,但特别优选还针对冰和/或针对精细结构化的表面上、例如水,和/或金属箔碎片(闪光)和/或涂层剂中的金属效果颜料、例如金属漆上的反射。
这种更高的视觉品质尤其是借助所述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以及所述方法来实现,其中,此外尤其是在(尤其是以冷膜转印的形式)将转印层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时可实现基底上的转印层的最大可能的分辨率。在此,尤其还实现了特别好的粘附。
此外,尤其是实现以下优点:增加可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印刷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带宽,并且因此尤其是增加其灵活性。在此,例如也减少了用于更换待印刷的印刷油墨和/或待印刷的增附剂所引起的装调时间。尤其是,由此实现以下优点:可以这样换装更经常使用的或更流行的胶印设备,使得不需要另外的印刷设备以确保一定的生产灵活性。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
转印层优选构造为可与转印膜的载体膜分离。
“层”和/或“铺层”在此优选地是指基本上平坦的结构,其本身又优选地可以由多个层组成。例如,层是膜或电路板。然而,替代地,更复杂的三维几何结构也是可能的。
在此,这样的铺层和/或层不一定是独立的构件,例如转印层也通过金属层在另一层上的气相沉积而形成,优选为可蒸镀的漆层。转印膜优选为冷压印膜和/或冷转印膜。
增附剂在此优选地理解为粘接材料和/或胶粘剂。在此,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冷胶粘剂和/或冷膜胶。转印层还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增附剂层,优选在转印层的另外的层之间,以增加转印层的聚集力。
尤其,所述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是用于利用冷膜转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尤其,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是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冷膜转印方法。该方法优选在在线过程中执行。
在将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上时,有利地仅发生少量的再分裂或基本上不发生再分裂。
尤其是,在少量再分裂的情况下和/或紧接在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上之后,仅非常少的增附剂保留在转印介质上,或者在基本上没有再分裂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增附剂保留在转印介质上。例如,这可以优选地通过第一增附剂的高表面张力和/或低粘度来实现。优选地,施加到基底上的增附剂的表面在此有利地通过再分裂过程仅非常轻微地粗糙化。因此可以将转印层施加到相应光滑的第一增附剂上,其中,转印层则具有特别高的光泽度和/或特别高的光滑度。
再分裂在此优选地应理解为印刷油墨(例如胶印油墨)和/或增附剂(例如第一增附剂和/或冷胶粘剂)的层与其自身的分开,其中,尤其是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内聚力被克服。换言之,这尤其应理解为将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层和/或膜分成两层。
再分裂优选地设置得尽可能小。在此,少量的再分裂尤其应理解为优选发生再分裂,然而对第一增附剂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尤其是在转移到基底的表面的第一区域上之后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小的。
还有利的是,第一增附剂具有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尤其是,该行为在以下状态下测量,该状态在第一增附剂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被转移到基底上期间存在。
尤其是,通过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第一增附剂可以有利地在转移到基底上之后延伸。例如,增附剂的表面由此在施加转印层之前变得光滑、尤其是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本身变得光滑。因此,尤其是,增加了第一增附剂和优选因此还有后来施加的转印层的光滑度和/或光泽度。
在此,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具有在200mPa·s至5000mPa·s的范围内、优选在50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0mPa·s至1500mPa·s的范围内的粘度、优选动态粘度。在此,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在上述的范围内给出的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尤其是也可以是平均值,尤其是公差值围绕该平均值波动。
这种粘度尤其确保了转印介质和/或基底的最佳润湿。较高的粘度会导致例如增附剂的差的延伸和/或差的表面光滑度,这优选直接影响转印层的光泽度,优选在转印层已被施加到带有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
粘度优选地以帕斯卡-秒表示,缩写为(Pas或Pa·s)。例如,其他数据以泊给出。在此,1Pas优选地对应于10泊。
为了确定粘度,所述粘度优选在20℃的温度下测量。在简单的流动行为的情况下,例如在均匀液体的情况下,粘度优选通过旋转粘度计或通过流变仪测量。
为了测量牛顿流体和/或高流动性或低粘度液体的粘度,优选使用旋转粘度计,其优选包括在容器中旋转的心轴。心轴优选悬挂在扭力线上,扭力线尤其是在限定的转速下与旋转阻力成比例地扭转。旋转阻力优选与粘度成正比。对于这种旋转粘度计,可以使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心轴,例如用于纸涂料油墨、涂漆和液态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尤其是低粘度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心轴。优选地,由作用力和仪器几何结构计算相应存在的剪切力。
在物理学中,通常优选将这些值绘制在图表中,该图表在x轴上给出剪切速率和/或旋转速度并且在y轴上给出剪切应力。该图表优选也称为流变图。在此,曲线的斜率尤其反映了液体和/或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粘度。在简单的流动行为和/或牛顿行为的情况下,斜率因此优选是恒定的。换言之,当剪切速率增加时,粘度尤其保持相同和/或恒定,并且当剪切应力增加时,剪切速率优选线性增加。
第一增附剂的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因此优选最高以在50mPa·s至250mPa·s的范围内、优选在50mPa·s到200mPa·s的范围内、优选在50mPa·s到150mPa·s的范围内的公差偏离恒定粘度、尤其是恒定动态粘度和/或牛顿行为,其中,恒定粘度、尤其是恒定动态粘度优选地是平均值,公差值围绕该平均值波动。
尤其是,牛顿液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为了简化,可以优选地声明所有具有简单分子结构的单相液体都是牛顿液体,因此优选乳液或悬浮液不是牛顿液体。例如,这些是水、汽油、黏合性矿物油和甘油。例如,第一增附剂优选是单相的。
热分子运动的速度在系统的较高温度下也可能较高。尤其是,优选在由许多分子层组成的模型中从一个分子层切换到相邻分子层的分子的制动力降低,因为它们在流动方向上也遇到越来越高的固有比例。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具有牛顿行为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粘度优选降低。
其他粘度计是例如落杆式粘度计、落球式粘度计和液流杯。粘度、优选动态粘度尤其是通过力测量、速度测量和/或下落时间测量来确定。
在落杆式粘度计的情况下,例如将漆样品、印刷油墨样品和/或增附剂样品涂在恒温支架的孔眼上。然后优选地允许落杆、尤其是精确穿过孔眼的落杆滑动穿过孔眼。基于落杆的下落时间,在此优选确定漆样品、印刷油墨样品和/或增附剂样品的粘度、优选动态粘度,漆样品、印刷油墨样品和/或增附剂样品尤其是构成阻滞糊状测量样品。
在落球粘度计的情况下,优选确定球在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中的下落时间和/或下落速度、尤其是由此确定粘度、优选动态粘度。
为了确定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特别优选使用液流杯执行以下测量方法,液流杯优选用于柔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和/或印刷漆。在液流杯法的情况下,将液流杯浸入待测量的物质中、尤其是浸入待测量的液体或印刷油墨中和/或待测量的增附剂中。然后再次从待测量的物质、尤其是待测量的液体或印刷油墨和/或待测量的增附剂中拉出液流杯。液流杯优选地具有限定的几何结构并且优选地在其底部上具有带有限定几何结构的孔。待测量的物质、尤其是待测量的液体或印刷油墨和/或待测量的增附剂尤其是从孔中流出并优选形成射流。在此,优选地测量直到射流中断的时间。尤其是,测量液流杯被拉出和射流中断之间的时间段。在此,较高粘度的物质、尤其是液体、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优选比低粘度的物质、尤其是液体、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此,可以通过以流出秒为单位的时间段来说明粘度。
在此,液流杯可以包括用于浸入和拉出的杆。液流杯还可能包括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尤其是通过柱形周面连接到与开口相对的锥形底部。底部优选地具有孔、尤其是在底部的俯视图中处于底部的中心的孔,其中,孔优选地是圆形的。该孔尤其由喷嘴形成。此处优选根据粘度等级选择合适的喷嘴直径。例如,在柔版印刷油墨的情况下和/或在第一增附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4mm的喷嘴直径。例如,对于凹版印刷油墨,使用3mm的喷嘴直径。
液体还可能在所有剪切条件下、尤其是在其他相同条件下,不仅具有固定的、优选恒定的粘度。优选地,这种液体被称为非牛顿液体。对此的一个例子是理想的塑料体,它尤其是具有流变极限。在此,流变极限优选是用于撕裂结构的特征最小力、尤其是撕裂力。如果发生了第一次非弹性变形,则理想的塑性体优选表现得像牛顿液体。相应地,粘度在此优选保持固定的物质变量。
尤其是,还有假塑性体,它们优选地构成最常遇到的形式之一。假塑性尤其也称为剪切稀化行为或结构粘度。在此,尤其是在剪切速率均匀增加的情况下,剪切应力首先递减地增加,然后优选地接近恒定增加或粘度,其中,在剪切速率增加的情况下,粘度优选地递减地减小,然后优选地接近恒定的粘度。许多技术工艺基于假塑性行为或依赖于假塑性行为,例如牙膏在牙膏被压出之前不会从管中流出,并且不会在刷毛之间流动。另一个例子是涂漆,它尽可能不从刷子上滴落,因为它们在用刷子运送时具有非常高的粘度。然后它们可以快速地在表面上流动,因为在涂漆过程中粘度优选降低。然后粘度优选再次增加并且涂料尤其不会滴落。
尤其是还有胀流的液体。在此,剪切应力在均匀增加的情况下优选首先递减地增加,然后尤其是接近恒定斜率或粘度,其中,粘度优选地最初递减地增加并且然后尤其是接近恒定粘度。
尤其是,迄今为止在胶印中使用的冷膜胶优选具有非牛顿特性或几乎非牛顿特性。由于(尤其是胶印冷膜胶形式的)冷膜胶在胶印中印刷时再分裂比较强烈,并且其粘度高,因此在转移到印刷物质上之后产生借助常规胶印印刷的冷胶粘剂的粗糙表面。这种高粘度、尤其是也称为结构粘度或剪切稀化是流体的特性,优选在高剪切力的情况下显示降低的粘度,因此尤其是剪切变得越高,则冷膜胶变得越具有流动性。因此,这种冷膜胶被特别描述为“非牛顿胶粘剂”。换句话说,在低剪切的情况下粘度优选较高,以使得非牛顿冷胶粘剂在没有外部剪切作用的情况下可能优选不流动或不延伸。
一旦剪切停止,例如因为剪切应力低于流变极限,即例如在通过胶印设备将非牛顿冷胶粘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经印刷的冷胶粘剂尤其保持停留,并且优选不再改变其大小、尤其是其形状,或仅非常轻微地改变它们。因为尤其是即使在封闭的面的情况下也出现剪切力,所以该面优选不被视为在其表面方面是均匀的。尤其是,由于这种剪切粘度,在基底上形成了冷胶粘剂的“峰和谷景观”。在将转印层施加到这种冷胶粘剂表面上时,在常规胶印的情况下,胶粘剂例如不完全光滑,即“峰和谷景观”优选仅最低限度地光滑。这尤其直接反映在通过印刷、尤其是胶印可实现的光泽度上。
该方法优选这样实施并且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优选这样构造,使得第一增附剂具有特别好的黏合性。
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黏合性尤其也称为“粘合性”。黏合性优选描述相连的液体量、例如相连的印刷油墨量和/或增附剂量的聚集力、优选内聚力。因此,黏合性优选应理解为抵抗印刷油墨层和/或增附剂层分裂的阻力。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黏合性优选与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所在的表面无关。这特别意味着黏合性描述的是内聚力而不是附着力。尽管如此,尤其可在第一增附剂和构件和/或表面之间,例如在第一转印介质和/或网纹辊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因为第一增附剂的分布受这些部件和/或表面在运行期间的几何结构和布置以及运动和变形的影响。
较高的“粘合性”例如由转印介质的较粗糙的表面结构引起,为此尤其是迄今为止使用了上述印刷布或橡胶布。转印介质的表面被磨得越细,优选地“粘合性”越低。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的表面的第一区域上之后,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再分裂更少并且增附剂的表面特别不那么粗糙。
已经表明,在使用传统方法参数和尤其是胶印中的印刷或橡皮布的情况下,基底上的冷转印的转印层的视觉外观通常是不完美的。例如,在施加到基底上的转印层区域中出现裂纹形成和缺陷形成,这尤其导致光泽度降低。其原因例如是冷胶粘剂的施覆重量太小和/或增附剂的由原理引起的高粘度。尤其是,在将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期间的再分裂导致经印刷的增附剂的相对高的表面粗糙度。尤其是由于增附剂、尤其是冷胶粘剂的高粘度,增附剂“站立”并粗糙地“分隔开”。如果现在将膜展开到其上,则迄今为止这尤其是通过相对较低的压力实现,从而例如没有实现冷胶粘剂的“光滑印刷”。
尤其是,下面将描述高黏合性的缺点,其中,高黏合性例如随着高粘度而来,但优选除了粘度之外还有另外的影响因素。
在辊、滚筒和/或布置在其上的转印介质上,尤其是形成待通过它们运送的印刷油墨和/或待通过它们运送的增附剂的膜或层。辊、滚筒和/或布置在其上的转印介质上尤其必须在此施加更大的力以使膜分裂。例如,相应地更多的能量被转化为热量。因此,较高的黏合性尤其导致在印刷单元中、尤其是在上墨单元中更强的加热。在膜的分裂过程中更高的力耗费也尤其是导致施加到印刷物质、尤其是基底上的更强的拔取力。纤维或其他颗粒从印刷物质、尤其是基底中被挑出的趋势尤其相应地增加。此外,由于高黏合性,增附剂尤其是被非常粗糙地施覆,由此例如形成所谓的“峰和谷”景观。敏感材料、尤其是多层基底也有可能破裂和/或分层,即优选地使最上面的层或铺层与基底的其余部分分裂开。
尤其是,下面将描述低黏合性的缺点。低黏合性的一个缺点尤其是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更不利地由于印刷单元、尤其是上墨单元而分裂。较差的分裂还导致例如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从印刷布或橡胶布到印刷物质、尤其是基底上的较小的转移。施加到基底上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层厚度由此尤其是不太厚,并且因此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在印刷物质、尤其是基底上具有例如较弱的着色效果。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与水形成乳液尤其更不利。
带有黏的印刷油墨和/或较黏的增附剂的印刷图像优选具有整体更清晰的效果。优选地,“较黏”描述了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较高的黏合性。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越黏,优选一个点就越“锐利”地被印刷。换句话说,在较大黏合性的情况下,转移到基底上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点尤其具有较高的边缘锐度和/或较高的分辨率。更黏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将优选用于稳定的印刷过程。
尤其是,通过第一增附剂的黏合性防止或最小化相应的负面影响,其中,可实现仍然稳定的印刷过程。尤其是,实现了如下优点:将转印层转移到第一增附剂上,其中,转印层可以具有特别高的光滑度和/或特别高的光泽度。此外,尤其是减少了施加在基底上的拔取力。为了降低黏合性,例如在迄今为止的胶印中利用上墨单元使水乳化到印刷油墨中,因为水本身优选比油墨更少聚集。然而,这尤其不能随意执行,因为在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黏合性太低的情况下,油墨将不再能在已知的胶印设备的上墨单元中输送并且尤其是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在已知的上墨辊上流失。
第一增附剂有利地具有尤其是比用于传统胶印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更低的流变极限。在此,第一增附剂例如在较低的剪切应力下流动。
此外,对于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所有分裂过程、尤其是对于油墨和/或增附剂借助印刷设备,例如借助第一转印单元和/或第一和/或第二上墨单元所进行的运送和/或输送,黏合性尤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如果将正常黏合性的印刷油墨和/或正常黏合性的增附剂例如在胶印油墨单元中更换为更黏的油墨或增附剂,则优选在其他方面不变的机器设置下印刷更高的光密度。更黏的印刷油墨和/或更黏的增附剂尤其比黏合性较小的印刷油墨或增附剂分裂得更好,即再分裂更少。在此,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优选更好地并且尤其以更大的层厚转移到印刷物质上。由此,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给出例如更强烈的着色印象,优选在不存在更高的色素沉淀的情况下。
如果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从转印介质、压靠布和/或橡胶布转移到基底上,例如一张纸上,则更大,例如是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的布置在转印介质、压靠布和/或橡胶布和基底滚筒之间的层的48%而不是40%,然后通过例如第一转印单元和/或上墨单元、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上墨单元的增附剂通量和/或印刷油墨通量优选增加。例如,尽管腔式刮刀系统和/或第一和/或第二墨斗的开口没有改变,但这是这种情况。
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用于黏合性的确定方法。
物理上,黏合性优选描述单位表面积的力并且在此尤其是测量SI单位为帕斯卡或牛顿每平方米的压力。尤其是物理上精确的测量值部分地难以确定并且在印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不是必需的,因此优选使用以下方法。
对于单位为Tacko以机械的实践和过程为导向的黏合性测定,优选使用来自Rudolph Meijer Drukinktfabriek N.V.公司的的Tack-O-Scope。特定量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增附剂优选分布在三个相互叠置的辊上。外辊的轴在此尤其是与力传感器连接。优选由于在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增附剂分裂期间的阻力,外辊被沿其运转方向位于下方的辊拉动。在此所测量的力尤其通过测量仪器被转换为制造商相关的标度,并且此外与过程变量、例如层厚度、温度和转速有关。因此,例如Prüfbau公司的Inko-Tackomat可以给出0Inko至42Inko和0Tacko至700Tacko的黏合性。除了这两种所设立的方法之外,除了Tack-O-Scope之外,优选还说到墨水量计。
印刷样品和/或增附剂样品的产生优选在Prüfbau公司的样品印刷设备上进行,尤其是在考虑到DINISO2846-1和ISO2834的情况下。在此,校样印刷设备被温度控制到例如30℃。印刷速度优选设置为1m/s,并且印刷、尤其是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转移在600N/cm下进行。这里印模的肖氏A硬度优选在60°和70°肖氏之间。用于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研磨和上色的时间优选分别为20秒。在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研磨后,尤其是在上墨单元中,优选通过对带有压靠压力的后续设立的印模的重复上色而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施覆的印刷样品和/或增附剂样品。尤其是,在考虑到ISO 12634标准的情况下利用Prüfbau公司的Inkomaten在30℃的温度下在60秒的上色时间和3分钟的测量时间之后在100m/min的运转速度下确定1ml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黏合性。
尤其还可以进一步手动估计黏合性。黏的印刷油墨和/或黏的增附剂在此优选被描述为“长的”,因为在其分裂过程中、尤其是在其再分裂过程中优选形成长丝线。相应地,具有低黏合性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优选也被描述为“短的”或“黄油状的”。这种关系优选在简单的测试,即“手指测试”中使用。在此,尤其是在两个手指之间拉开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样品,并且观察在该过程中形成的丝线撕裂的时间。这里的长丝线尤其是高黏合性的标志。当将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压在一起并再次拉开数次时,较黏的印刷油墨和/或较黏的增附剂优选也产生更大的声响,尤其是以咝咝声的形式。
因此尤其可以想到,胶印油墨和/或胶印增附剂与第一增附剂相比更黏、尤其是通过手指试验确定。
已经尤其是表明,所述方法这样执行,和/或,所述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这样构造,使得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第一增附剂在其背离基底的表面上具有尽可能小的表面粗糙度。由于第一增附剂在这种状态下尤其还没有固化并且因此例如是软的、粘稠的和/或尚未硬化,因此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增附剂的表面粗糙度的直接测量尤其是不容易实现的。然而,尤其是可以通过在将转印层施加到第一增附剂上之后测量转印层的光滑度和/或光泽度和/或表面粗糙度来推断第一增附剂的所述表面粗糙度或评估其影响。
例如,利用第一增附剂施加到基底上的转印层实现了特别高的光泽度。尤其是,例如由于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尤其是要克服的流变极限,和/或由于胶印中印刷的增附剂的优选较强和/或较耗费力的再分裂,利用传统的胶印设备仅实现较大的表面粗糙度。例如,尤其是由于较小的黏合性,第一增附剂的高度和深度在表面轮廓中延伸,优选流动,其基本上在例如常规胶印中得到保留。
因此,第一增附剂可以是柔版印刷胶和/或柔版印刷增附剂和/或柔版冷膜胶,和/或优选以柔版胶和/柔版印刷增附剂和/或柔版冷膜胶的形式转移到基底上。
此外,已证明为有利的是,印刷设备这样构造和/或该方法这样实施,使得第一增附剂以2cm3/m2至10cm3/m2的范围内、优选2.5cm3/m2至7cm3/m2的范围内的施覆体积和/或以3g/m2至15g/m2、优选4g/m2至8g/m2的范围内的施覆重量转移到基底上。
相应的施覆重量优选经由密度由施覆体积来确定,反之亦然。尤其是,得到以下优点: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在可印刷的施覆重量方面的灵活性得到改善。
第一增附剂到基底上的转移优选以压靠压力进行,其中,压靠压力优选经由转印介质和/或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与第一基底滚筒的间距、尤其是间隙的形式的间距而设置和/或能设置。在此,该间距尤其是0.00mm。尤其是,也可行的是,该间距处于-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地处于-0.1mm至+0.3mm的范围内和/或能够在该的范围内设置。这些负值和正值尤其是涉及第一基底滚筒相对于转印滚筒的基本设置,并且尤其是相对于转印介质的表面的基本设置,优选还考虑到基底的层尺寸和/或层厚度。从该基本设置开始,现在可以降低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负值,例如-0.1mm,和/或,增加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正值,例如+0.3mm。
转印介质优选包括载体板,该载体板尤其包括聚酯、优选PET,和/或金属、优选铝或由聚酯、优选PET,和/或金属、优选铝组成,和/或,该载体板优选具有在0.5mm至5mm的范围内的厚度。
在此,已经证明为有利的是,转印介质——尤其是在载体板的背离转印滚筒的一侧上——具有外层,所述外层优选地包括光聚合物或由光聚合物组成。
转印介质、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在此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图案,所述图案优选被光化学地、尤其是通过曝光和蚀刻、和/或通过铣削、雕刻和/或激光加工引入到转印介质中、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中。
图案还尤其是理解为图样、尤其是连续图样。一个或多个图样和/或图案尤其是选自以下组:图形形成的轮廓、图片呈现图、图像、符号、标志、肖像、字母数字字符、文本、网格和/或类似物或以上一个或多个图案的组合。
优选地,第一增附剂借助转印介质在第一区域中部分面地和/或部分地转移到基底上、尤其是以一个或多个图样和/或图案的形式。
此外,转印介质、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图案具有最大150lpi、优选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L/cm、优选最大47L/cm的网格宽度。
尤其可行的是,第一增附剂至少局部以最大为150lpi、优选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L/cm、优选最大47L/cm的分辨率从转印介质、尤其是从转印介质的外层转移到基底上。
尤其是,lpi代表“每英寸线数”。L/cm尤其是指“每厘米线数”。分辨率在此优选地是指印刷网格的每伸展单位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优选地能以100L/cm=254lpi和/或1L/cm=2.54lpi或L/inch的关系进行换算。
替代地或附加地,优选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图案,优选用于将柔版印刷油墨和/或胶印油墨施加到基底上。
转印介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包括一条或多条最小线厚为0.05mm、尤其是0.1mm的线和/或一个最小尺寸为0.05mm、尤其是0.1mm的最小点。换句话说,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优选地由一个或多个凸起区域形成,优选地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区域在其背离载体板的一侧上具有所述范围内的宽度和/或长度。
在此尤其可能的是,第一增附剂以至少0.05mm、尤其是至少0.1mm的线厚施覆到转印介质上。
尤其是,实现以下优点:可以借助转印介质实现用于将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由原理决定的最大分辨率,优选其中,转印层的最大可能的光泽度在转移之后增加。
尤其是针对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带有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的情况,其中,尤其是在剥离转印膜的载体膜时仅在施加第一增附剂处有残留,第一增附剂的分辨率因此优选不低于在冷膜转印情况下的最大可能的分辨率。换句话说,转印层和基底之间的粘附程度优选是必要的,这确保在转印膜的载体膜剥离的情况下,转印层在第一区域中保留在基底上,由此尤其是限制了增附剂的分辨率。尤其是,由此实现的优点是,在保持不变的最大分辨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带有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的转印层的更高光泽度。
尤其是,由于高分辨率而有利地呈现出极其精细的细节,其中,载体板优选地确保高的尺寸稳定性和套准精度。
套准或对准、或套准准确度或对准准确度优选地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和/或层的位置准确度,这里尤其是转印层相对于基底的位置准确度。
套准精度的范围尤其是在预定公差内运动并且尤其是尽可能低的。在转移多个转印层时,所述多个转印层相对于彼此的套准精度和/或一个转印层或多个转印层的多个幅材相对于彼此的套准精度优选地是重要特征,以提高过程可靠性。
位置准确的定位尤其是通过标记来实现、尤其是通过可感测检测、优选光学检测的对准标记或套准标记来实现。这些标记、尤其是对准标记或套准标记优选地要么构成特定的单独元件、区域、铺层和/或层,或者优选地它们本身是待定位的元件或区域或层的一部分。
此外,通过如下得到优点:尤其是成本密集的材料和/或工艺可以特别“节省地”并且目标准确地使用并且可以通过与其相适配的工艺条件进行处理。这还可以节省成本并降低废品率。
此外,适宜的是,转印介质具有在0.5mm至10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76mm至6.35mm的范围内的厚度。
转印介质优选还具有500mm至2000mm的范围内的长度和/或500mm至1500mm的范围内的宽度。这些尺寸尤其是与相应的基底和所使用的印刷机的尺寸有关。
此外,转印介质、尤其是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图案可以具有0.5mm至1.0mm的范围内、尤其是0.5mm至0.9mm的范围内的浮雕深度。在此,浮雕深度优选地确定一个或多个凸起区域的高度,所述凸起区域尤其是构造一个或多个图案。
此外,已经证明特别有利的是,转印介质、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具有在0.05μm至1μ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2μm至0.8μm的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优选Ra值。
转印介质的表面、尤其是外层、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因此有利地足够光滑以优选确保第一增附剂的非常好的转移,尤其是,仅发生小的点增大。
由于转印介质的这种尤其是小的粗糙度,优选进一步改善利用第一增附剂对转印介质的润湿性。可以大部分或完全防止增附剂的再开裂。此外,由此优选地确保增附剂不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在转印介质上延伸或滴落,并且优选地防止作用在基底上的过强的拔取力。
此外,已经尤其是证明为有利的是,转印介质、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具有在50肖氏A至80肖氏A的范围内、尤其是在55肖氏A至6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
尤其是,在此转印介质优选适用于印刷柔版印刷油墨和/或柔版印刷增附剂。尤其是,在此转印介质可以包括和/或为漆板和/或漆印刷布和/或柔性凸版,和/或,在将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表面的第一区域上时,转印介质可以包括或为漆板和/或漆印刷布和/或柔性凸版。在此,还可以想到的是,转印介质尤其是和/或包括漆印刷布、漆板和/或橡胶布,其尤其是将第二增附剂从第一上墨单元转移到基底上,优选地当第一上墨单元处于耦联状态中时。
转印介质尤其实现将第一增附剂和/或第二增附剂部分地和/或部分面地转移到基底上。
这种转印介质优选地实现了第一增附剂的优点,因为转印介质尤其是实现其处理。在此,转印介质进一步实现了以下优点:转印介质尤其是实现第一增附剂的部分转移或第一增附剂的一个或多个图案形式的转移,其中,在转印介质上游的输送元件、例如网纹辊接纳尚未呈一个或多个图案形式的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对于上游的输送元件、尤其是网纹辊和/或腔式刮刀系统,如下设计可行方案在此优选是开放的,所述设计可行方案又实现转移具有特殊要求的增附剂,例如第一增附剂的低粘度。
尤其是,在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包括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的第一转印单元的应用是有利的。例如,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由此相应于所述优点而得到改进。
特别优选地,所述方法可以这样实施和/或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尤其是在转印膜的载体膜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尤其是根据Bekk根据DIN53107:2016-05测量,优选使用Bekk光滑度测试仪,优选Messmer Büchel公司的533型的Bekk光滑度测试仪——具有至少200s的光滑度和/或——尤其是根据Parker-Print-Surf(PPS)方法测量,优选在根据DINISO8791-4:2008-05的空气流方法中,优选借助Messmer Büchel公司的Parker-Print-Surf PPS 90测试仪——具有在0.05μm至1.5μm的范围内、优选在0.1μm至1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
此外,所述方法可以这样实施和/或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尤其是在转印膜的载体膜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尤其是使用“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优选Byk Gardner公司的“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测量——在60°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500GU的光泽度和/或在85°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100GU的光泽度。这些测量仪器尤其是用于确定光泽度,优选漆涂层、塑料、陶瓷和/或金属表面的光泽度。该表面尤其在限定的角度下被辐射并且优选地以光电方式测量反射光,优选地通过反射计测量反射光。该测量仪器尤其是符合DIN67530、ISO 2813、ASTM D 523和/或BS 3900Part D5标准。为了校准,该仪器优选地保持在具有集成玻璃标准的锅中。尤其是,当接通时,优选地自动执行自检,该自检优选地针对存储的校准数据来测试测量信号中可能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gloss”仪器,光泽度优选以光泽度单位或反射率确定。
“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仪器尤其是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值: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181
精度:
范围 0-100GU 100-2000GU
可重复性 0.2GU 0.2%
可比较性 0.5GU 0.5%
在此,测量单位GU表示“光泽度单位”。
确定的光泽值尤其是在测量转印层、尤其是具有转印层的基底的情况下优选在60°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为大于500GU和/或在85°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为大于100GU。
转印层和/或具有转印层的基底的光泽度、光滑度和/或表面光滑度优选在第一区域中测量、尤其是在第一区域中在转印层的表面上测量。
适宜地,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测量,基底——优选根据PPS 10,ISO8791-4测量——具有在0.5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优选带有在0.01μm至0.2μm的范围内的公差。也可行的是,基底——尤其是根据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191
T480测量,优选使用BYKGardner公司的microgloss75°测量仪器,优选在75°的角度下——具有在20%至80%的范围内、优选在50%至75%的范围内的光泽度。
此外,适宜的是,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测量,基底——优选根据ISO3783:2006-07测量,优选使用IGT公司的测量仪器Amsterdam 5(4m/s)——具有0.5m/s至4m/s、尤其是0.75m/s至4m/s的抗拔性。
尤其是在4m/s的最终速度下并且优选在350N的压靠压力下并且优选使用具有中等粘度的IGT拔取油作为测试印刷油墨来测量抗拔性。优选地,每个方向五个印刷条被施加到基底的上侧上。
已经尤其是证明为有利的是,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测量,基底具有0.9OD至1.3OD(OD=光密度)的范围内的渗透行为。尤其是在IGT的试样印刷仪器上测量渗透行为,其优选具有以下特性和/或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仪器:AMSTERDAM 5
印刷辊/反面印刷辊:铝(50mm宽)
印刷速度:0.2m/s
压靠压力:1000N
反面印刷时间(开始):5s
反面印刷纸:参考纸Ka APCO(塑料印刷纸)
测试油墨:IGT渗透测试油墨(青色)
印刷条的数量:上侧每个方向三个。
例如,测量试样3至6的渗透行为,其中,试样3至6优选具有以下类型:
样品3:纸基底Ensocoat 2S,尤其是,仅各两个印刷条,优选每个方向两个印刷条被评估,
样品4:纸基底Invercote G,
样品5:纸基底Performa White,
样品6:纸基底Profigloss。
渗透测试的评估优选通过颜色密度测量,优选使用GRETAG密度计在场、尤其是反面印刷场上进行,其中,反面印刷的较低的密度、优选较低的光密度意味着尤其是更多的油墨渗入到测试纸中。尤其是,对于每个场,优选对于每个反面印刷场,在每个样本上对于各个场测量光密度的五个单个值。以下表格示出对(优选上述类型的)三个不同样本、尤其是样本3至6的渗透测试的可能的结果。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201
反面纸优选地理解为反面印刷纸,其优选地是基底。场优选地理解为反面印刷场。
参数n尤其是给出单个测量的数量。单个测量的平均值尤其是借助参数MW给出。标准偏差优选地借助参数SD给出。
测试尤其是表明:样品5具有在渗透行为方面优选的结果。
在此尤其是有利的是,这样购置基底,使得第一增附剂特别不会“渗透”、即沉入太快。换句话说,第一增附剂例如不会渗入基底中或仅缓慢渗入基底中。
纸、卡片、塑料膜、金属箔或包含至少两种这些材料的层压材料优选用作用于基底的材料。基底优选具有至少被涂覆两次并且尽可能光滑的表面,并且优选吸取性小。此外,基底优选地具有在70g/m2和350g/m2之间的克重、尤其是比重。
此外,适宜的是,基底借助卷筒提供,尤其是,基底在卷筒对卷筒方法中处理,和/或,基底尤其是作为片材被处理。基底优选地构造为柔性的,从而基底在卷筒对卷筒方法中优选连续地或在一个片材印刷机、尤其是片材胶印机上进行处理。在此,尤其是使用在卷筒上缠绕和/或提供的带状基底或呈单个印刷片材形式的基底。
此外,基底可以包含以下材料的一个或多个和/或组合或由以下材料的一个或多个和/或组合组成:铬硫酸盐板、铬板、铬双工板、铬三联板、铸涂铬板、图像印刷纸、半哑光涂覆纸、哑光涂覆纸、光面涂覆纸、单面涂覆不防水标签纸、单面涂覆防水标签纸、铸涂不防水标签纸、铸涂防水标签纸。
例如,基底具有以下层结构,其中,所述层结构带有包含材料的层,尤其是按以下顺序:
-双重涂覆部
-硫酸盐纤维素
-硫酸盐纤维素
-硫酸盐纤维素
-双重涂覆部。
此外,例如基底可以具有以下层结构,其中,所述层结构带有层,尤其是按以下顺序:
-三重涂覆部
-硫酸盐纤维素
-CTMP层
-硫酸盐纤维素
-颜料涂覆部
尤其是,基底也可以具有以下层结构,其中,所述层结构带有层,尤其是按以下顺序:
-顶部涂覆部
-中间涂覆部
-预涂覆部
-漂白的化学纤维素
-漂白的化学纤维素
-漂白的化学纤维素
-颜料涂覆部。
此外,可以以每小时3000张至每小时20000张、尤其是每小时8000张至15000张的处理速度处理作为片材的基底。
已经尤其是证明为有利的是,第一转印单元还包括网纹辊,所述网纹辊构造为,使得所述网纹辊尤其是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的转印介质上。优选地,网纹辊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增附剂优选通过网纹辊被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的转印介质上。
“能耦联且能解耦”在此尤其理解为,与转印介质的连接可以建立以及解除,该连接可实现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从能耦联且能解耦的构件、尤其是网纹辊、腔式刮墨刀系统、第一上墨单元和/或第一润湿单元到转印介质上的转移。对于第二上墨单元和/或第二润湿单元,“能耦联且能解耦”尤其是理解为与压靠布和/或胶印布的连接可以建立以及解除,该连接可实现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从能耦联且能解耦的构件到压靠布和/或胶印布上的转移。
由此,尤其是表明以下优选通过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特性的增附剂而产生的优优点:借助网纹辊优选输送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由于对这些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或施加到其上的转印层的光泽度的影响,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再分裂优选保持得低和/或被避免。例如可能的是,增附剂在优选没有这种形式的情况下尤其是太快地沿着辊流下并且因此尤其是不能被可靠地处理。
第一转印单元还可以包括腔式刮刀系统,该系统尤其是构造为,使得第一增附剂从腔式刮刀系统转移到网纹辊上,尤其是,腔式刮刀系统刀片系统可以优选地与网纹辊共同地耦联和解耦。
尤其是证明为有利的是,网纹辊具有10cm3/m2至30cm3/m2的范围内、尤其是15cm3/m2至25cm3/m2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和/或在6.45BCM至19.35B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9.67BCM至16.12BCM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BCM优选十亿立方微米的缩写。尤其是,一个BCM对应于1.55cm3/m2。施覆体积例如为22cm3/m2和/或14BCM。胶粘剂密度例如为1克/毫升。一毫升(ml)尤其对应于一立方厘米(cm3)。每平方米一立方厘米(cm3/m2)优选对应于1μm的层厚。其它数据尤其是以g/m2或ml/m2为单位给出。
此外,网纹辊优选地具有在30°至90°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5°至60°的范围内的凹版角。尤其是,网纹辊可以具有凹版,优选地其中,凹版包括选自以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凹版类型:截棱锥、单格、球冠、阴影线、尤其是线结构、具有小凹部的阴影线和/或六边形或其组合。网纹辊的网格宽度优选在20L/cm至200L/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0L/cm至100L/cm的范围内、优选在40L/cm至80L/cm的范围内。由此优选确保全面地转移到转印介质上。网格宽度优选地也称为划线部。
网格宽度优选地给出关于凹陷部或小凹部彼此的间距的信息。此处小凹部的数量和间距优选地产生划线部。如果网纹辊具有更多的小凹部,则尤其是转移有针对性的量的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这优选对应于较小的汲取容积。
此外,已经证明为有利的是,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期间或之后和/或在将转印层施加到基底上之前测量,第一增附剂具有足够高的表面张力。
尤其是由此确保了第一增附剂通过网纹辊的充分接纳、输送和输出。例如,选择得不过低的表面张力确保在第一增附剂的表面与转印介质接触之前,第一增附剂在网纹辊旋转期间优选不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从小凹部中流出。
印刷设备优选具有第二印刷单元,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通过输送元件与第一印刷单元连接。尤其是,在此输送元件可以是或包括用于输送基底的输送区段,尤其是,基底以卷材的形式被处理。此外,输送元件可以是或包括转鼓,其尤其是具有基底支架,以用于输送基底,尤其是,基底以片材的形式被处理。
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可以具有第二转印单元,该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的压靠滚筒和第二基底滚筒。尤其是,第二转印单元设计为,使得转印层从压靠布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所述方法在此可以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
-借助第二印刷单元将转印层施加到基底上,该第二印刷单元具有第二转印单元,该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的压靠滚筒和第二基底滚筒,其中,转印层从压靠布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
这些步骤优选地以任何期望的顺序执行和/或连续执行和/或多次执行。
优选地,转印层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的施加以压靠压力执行,其中,压靠压力优选通过压靠布和第二基底滚筒之间的间距、尤其是间隙的形式的间距而设置和/或能设置。该间距尤其是处于-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处于-0.1mm至+0.3mm的范围内和/或可以在这个的范围内设置。这些负值和正值尤其是涉及基底滚筒、优选第二基底滚筒相对于压靠滚筒、尤其是相对于压靠布的表面的基本设置,优选还考虑到基底的层尺寸和/或层厚度。从该基本设置开始,现在可以降低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负值,例如-0.1mm,和/或,增加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正值,例如+0.3mm。
由于第一增附剂和/或基底的特性,可以尤其是产生这种压靠压力。由此,实现了尤其是转印层被特别光滑地施加的优点,优选其中,潜在的裂纹形成被减少。
在此适宜的是,压靠布具有在5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尤其是在7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在此优选与第一增附剂的特性相结合而尤其是通过以下产生优点:可实现较高的压靠压力,尤其是用于转印层的光滑印刷,其中,不带来或仅略微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潜在的裂纹形成。
压靠布优选具有在1.5mm至2.5mm、尤其是1.7mm至2.0mm的范围内的厚度。
此外,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可以包括用于固化第一增附剂的固化装置。在此,可以想到一种方法,其中,优选地执行以下步骤:
-借助固化装置固化第一增附剂。
固化装置优选地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上,这样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上,使得在第一增附剂固化时,基底布置在固化装置与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之间。
在此尤其是可行的是,第一增附剂在固化时借助辐射而固化,并且尤其是穿过转印膜,优选穿过载体膜和/或载体膜的转印层而被辐射。
通过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优选已经实现了光滑的施覆、尤其是胶粘剂施覆,尤其是在用压靠布施加转印层之前。如果尤其是在此引导穿过带有载体膜、优选与PET膜的转印层进行固化,则尤其是还进一步改进了施加到第一增附剂上的转印层的表面光泽。
优选地,第一增附剂在10cm与60cm之间、尤其是15cm与25cm之间,和/或20cm与30cm之间的固化区段上被固化,尤其是,借助一个或多个第一换向辊在固化区段上输送带有转印膜的基底。尤其是,固化装置在介于10cm与60cm之间、尤其是介于15cm与25cm之间和/或介于20cm与30cm之间的固化区段上固化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固化区段包括一个或更多的第一转向辊,其优选地设计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辊尤其是沿着固化区段输送带有转印膜的基底。
例如,还证明为有利的是,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包括预固化装置,该预固化装置尤其是布置为,使得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前,预固化第一增附剂。
在此尤其是可以实施以下步骤:
-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前,预固化第一增附剂。
第一增附剂优选在固化时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优选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借助固化装置固化。因此适宜的是,固化装置设计为,使得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优选在转印层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施加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所述固化装置固化第一增附剂。
尤其是,通过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的布置实现了:优选地实现印刷设备的紧凑结构设计。在此,第一和第二印刷设备之间的输送区段优选同时用作固化区段。此外,由此例如可以节省能量、尤其是热能。
印刷设备、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优选地包括剥离装置,其优选地构造为,使得转印膜的载体膜被剥离,尤其是,转印层在第一个区域中保留在基底上。这尤其是意味着转印层仅保留在第一增附剂已经和/或正在转移的基底上。
因此可以优选地实施以下步骤:
-剥离转印膜的载体膜,使得转印层仅在如下处保留在基底上,在该处转移第一增附剂。
在此有利的是,固化装置尤其是在基底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装置之前和/或在第一转印单元、尤其是转印介质之后布置。
优选地,在基底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装置之后不布置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和/或优选在剥离转印膜的载体膜之后不进行固化和/或预固化。
在此进一步有利的是,尤其是在基底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转印膜之前和/或在将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进行固化。由此,尤其是在剥离载体膜时,有利地优选不重新发生第一增附剂被牵拉和/或优选不产生施加到基底、第一增附剂和/或转印层上的拔取力。尤其是,增附剂和/或转印层的光滑层优选不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并且尤其是实现了增加转印层的光滑度和/或光泽度的优点。
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站的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构造为,使得转印层在压靠滚筒与第二基底滚筒之间单次或多次重复地引导穿过。优选地,在此转印层单次或多次重复地施加到基底上,和/或,转印膜的载体膜单独或多次重复地至少部分地被剥离并且转印层至少部分地保留在带有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
有利地,通过将转印层多次施加到基底上,转印膜的材料在此被有利地最佳利用。在此,也可以将转印层多次施加到一个或多个基底上。
固化和/或预固化优选通过选自以下组的辐射进行:UV辐射、尤其是借助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所实现的辐射和/或电子束(E-Beam)或其组合。
因此适宜的是,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组的发射器:UV发射器、尤其是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发射器,和/或电子束发射器(电子束发射器)或其组合。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在此尤其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辐射源。UV优选代表紫外线辐射。
尤其是可行的是,基底和/或第一增附剂能够在固化期间和/或在预固化期间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至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被辐射。适宜的是,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能够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至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对基底和/或第一增附剂进行辐射。
在通过紫外线辐射固化期间,优选液态涂料,例如漆、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增附剂被固化,其优选地通过化学反应在几秒钟内转变为固体状态。尤其是在漆的情况下,会形成固态的且干燥的膜。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呈UV灯形式的辐射源用作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其中,可以将掺杂的、例如掺杂铅、铁、镓和/或铊和/或未掺杂的灯、例如汞蒸气灯和/或闪光灯管用作辐射源。UV辐射固化的漆、油墨和/或增附剂或胶粘剂优选简化地仅称为UV漆、UV油墨和/或UV增附剂或UV胶粘剂。
高压汞蒸气灯、尤其是高压UV汞蒸气灯优选发射尤其是在254nm、296.73nm、313nm、335nm、365nm(i线)和405nm(h线)的UV辐射。所有其他波长优选地已经在可见光中并且优选地在此起次要作用或不起任何作用。换言之,尤其是还发射其他波长,其优选地对固化和/或预固化仅具有很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
中压汞蒸气灯、尤其是中压UV汞蒸气灯优选发射尤其是250nm、313nm、365nm(i-线)和405nm(h-线)的UV辐射。所有其他波长优选地已经在可见光中并且优选地在此起次要作用或不起任何作用。换言之,尤其是还发射其他波长,其优选地对固化和/或预固化仅具有很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
低压汞蒸气灯、尤其是低压UV汞蒸气灯优选发射尤其是254nm的UV辐射,并且优选具有185nm的另外的发射线。
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卤化物或镓、铅、铁、铊和铟掺杂的气体填充物。它们优选用UV-A和/或蓝色补充发射光谱,以尤其是防止有色颜料吸收较短波长的UV辐射。
此外,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UV-LED灯作为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其尤其具有在365nm和405nm之间的发射光谱。
对于固化,UV-LED发射器和/或UV-LED系统优选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的特性,其将电流直接转换为光。它们尤其基于半导体化合物,一旦电流沿传导方向流过LED,半导体化合物就会发出呈紫外线辐射或可见光形式的能量。在此,聚合化优选由LED的光或辐射引起。尤其是,聚合过程在UV-LED发射器和/或LED系统的情况下原则上与已知的UV技术相同。一个区别尤其是在于实现了在反应性和表面特性方面的化学优化。如果在印刷油墨、漆、增附剂、涂料或其他印刷材料方面满足所述先决条件,则可以优选例如在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成功地使用UV-LED发射器和/或UV-LED系统。
UV LE优选地表示低能量UV并且优选地也被称为“LE UV”。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的立即干燥尤其是通过UV-LE发射器和/或LE-UV系统实现。
通过固化,例如可以立即进一步处理基底,并且尤其是不需要中间储存来干燥具有增附剂的基底。此外,由此可以省去粉末的使用。此外,耐磨性优选增加,从而转印层尤其不需要保护漆层。此外,可以优选不使用额外的IR干燥(IR=红外线,在此优选红外线辐射),由此例如可以节省能量成本。
此外,尤其是提高工艺可靠性,优选提高视觉品质。此外,尤其是增附剂的渗透、尤其是进入基底的渗透被降低并且优选提供特别好的修整可能性,以及例如产生切割的油墨面和/或产生切割的增附剂表面的可能性。
LE-UV系统需要更少的空间,尤其是与传统干燥系统和传统UV系统相比。
尤其是,干燥和/或固化可以在没有传送延长的情况下进行。此外,例如,开关箱、冷却器和排气单元的空间需求特别小,尤其小于2平方米。此外,通过使用特殊灯可以实现无臭氧运行。
优选具有UV穿透性的膜、尤其是由PE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膜优选用作转印膜的载体膜。此处,第一增附剂的光引发剂优选对应于如下波长来选择,载体膜针对所述波长是可被穿透的。
尤其是,适宜的是,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尤其是水冷却装置,和/或被冷却、尤其是通过水冷却。在此,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优选具有一个或多个百叶窗式结构和一个或多个反射器,它们优选用水冷却。通过用水冷却百叶窗式结构和反射器,尤其是产生的热量优选地直接且有效地从机器引出。
替代地或附加地,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可以包括集成的空气冷却装置,其尤其确保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的均匀操作。集成的空气冷却优选确保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的均匀运行、尤其是优选呈UV灯形式的一个或多个辐射源的均匀运行。
此外,固化装置和/或预固化装置可以具有电子镇流器。ELC控制装置优选地与辐射功率耦联,从而使得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和/或净辐照度连续调节和/或可调节,优选在最大值的30%至100%内。在此,例如根据印刷速度和/或处理速度进行调节。在待机运行中,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和/或净辐照度优选地自动降低到最小值。
优选地,固化这样执行和/或固化装置这样构造,使得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160W/cm2至20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汞蒸气灯,和/或处于12W/cm2至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UV-LED灯。优选地,净辐照度处于4.8W/cm2至8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固化装置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中的能量输入处于200mJ/cm2到900mJ/cm2的范围内。
第一增附剂的固化优选以0.04秒至0.15秒的曝光时间进行。在基底的提及的处理速度和/或运送速度以及给出的辐照度下,优选确保针对固化所需的能量输入。
所述一个或多个辐射源尤其是可以包括LAMPcure UV组件类型的辐射源。
有利地,固化在功率和能量转换方面优化了经受考验的系统工程。在此固化可以通过固化设备的两个单个插入式装置进行,所述单个插入式装置具有200W/cm2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和/或净辐照度。由此可实现显着节能的优点。
优选地,预固化这样执行和/或预固化装置这样构造,使得预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2W/cm2至5W/cm2的范围内。优选地,净辐照度处于0.7W/cm2至2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预固化装置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中的能量输入处于8mJ/cm2到112mJ/cm2的范围内。由此实现了,第一增附剂尤其经历期望的粘度增加,同时优选不完全固化,从而在将转印层施加到基底上时,尤其是增附剂的必要粘附作用得到维持。
第一增附剂的预固化优选以0.02秒至0.056秒的曝光时间进行。在基底的提到的处理速度和/或运送速度以及给出的辐照度下,优选确保预固化所需的能量输入。
在此适宜的是,在第一增附剂预固化期间,其粘度增加至和/或增加200mPa·s至400mPa·s。通过这种粘度增加确保了在将转印层施加到基底上时不会挤压增附剂,从而在剥离之后,转印层基本上以在第一增附剂的印刷过程中实现的分辨率保留在基底上。
转印层也可以被转印膜包括,其中,转印膜优选具有以下层,尤其是在横截面中以所给出的顺序具有这些层:载体膜、可选的分离层、转印层。
转印层可以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在横截面中以所给出的顺序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在转印层的面向转印膜3中的载体膜的一侧上的保护漆层、复制漆层、有色漆层、可蒸镀的漆层、金属层、尤其是铝层、增附剂层、阻挡层、在转印层的背离转印膜中的载体膜的一侧上的胶粘剂层。在此,转印膜可以是冷压印膜。
尤其是,转印膜可以是用于在冷膜转印方法中使用的第一转印膜,其包括载体膜和可从载体膜分离的转印层。尤其是,在此转印层包括从载体膜开始的透明分离层、可选的透明保护漆层、至少一个装饰层和至少一个由可在大于90℃的温度范围内活化的由热塑性胶粘剂制成的底基层。
在此,第一转印膜尤其是在其背离载体膜的一侧上具有由热塑性胶粘剂制成的底基层,其在(尤其是以冷膜转移的形式)将转印层施加到基底上期间作为第一增附剂的增附剂层在基底上起作用,第一增附剂尤其为在UV辐射下交联的增附剂。通过设置在转印层上且由热塑性胶粘剂制成的底基层与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第一增附剂的组合,以有利地构造转印层和与基底和/或底基层之间的特别牢固的连接。这在这方面尤其是令人惊讶的,因为热塑性胶粘剂(优选也称为热胶粘剂)和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第一增附剂是如下物质,所述物质的粘附作用完全基于不同的化学物理基础。
如上所述,用于在冷膜转印方法中使用的第一转印膜具有尤其是类似于热压印膜的结构。尤其是,在冷膜转印方法中使用呈具有载体膜和可从载体膜分离的转印层的热压印膜形式的转印膜是理想的,在冷膜转印方法中,转印层借助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呈冷胶粘剂的形式的第一增附剂固定在基底上,冷胶粘剂优选是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胶粘剂。众所周知,热压印膜具有热胶粘剂层,该热胶粘剂层在热压过程中被加热,并且——大多在额外的压力加载下——尤其与要压印的基底形成粘合连接。冷却后,转印层通过热胶粘剂层固定在基底上,从而可以优选地剥离载体膜。
此外,转印膜也可以是用于在冷膜转印方法中使用的第二转印膜并且包括载体膜和可从载体膜分离的转印层。尤其是,在此转印层包括从载体膜开始的透明聚合物分离层、可选的透明保护漆层、至少一个装饰层和至少一个底基层。
尤其是在转印膜的情况下,分离层与载体膜的分离力和用于在转印条件下、尤其是在载体膜的剥离时从转印层的区域脱离的力优选在总和上构造为小于基底与转印层之间的粘附力,该粘附力优选受所用增附剂、尤其是冷胶粘剂的类型影响,并且尤其是受增附剂一方面与基底的连接和另一方面与底基层的连接的影响。优选地,只有在转印时、尤其是在剥离载体膜时,转印层或转印层的区域才与载体膜分离并保持粘附在基底上、尤其是在第一区域中粘附在基底上。在转印之前、尤其是在载体膜剥离之前,使分离层从载体膜上分离的分离力优选如此之高,以确保转印膜的可靠操纵,优选转印层不从载体上分离,例如在将转印膜从储备卷筒上退绕时和/或在将转印膜如有可能通过换向装置例如运送到第二印刷单元中并且尤其是在固化区段上运送和/或运送到冷膜转印单元中时。为了能够再次卷绕和展开转印膜,在此尤其是经受考验的是,在载体膜的背离转印层的一侧上提供合适的抗粘层。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每个转印膜,特别优选的是,分离层构造为不含蜡和/或不含硅酮。尤其是,转印膜不具有传统的基于蜡或硅酮的分离层,该分离层迄今为止引起:配备有该分离层的转印膜的转印层只能受限地或完全不能以传统印刷油墨、尤其是UV固化的印刷油墨、UV固化的漆、混合油墨或混合漆来印刷。
特别优选地,对于第一和/或第二转印膜使用基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分离层。
分离层优选具有在0.01至0.3μm、优选0.1至0.2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经受考验的是,至少一个底基层具有在1μm至5μ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5μm至3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底基层可以构造为被染色,并且例如以增强相对于基底的对比度等。
此外,经受考验的是,应与冷胶粘剂和/或第一增附剂邻接的至少一个底基层具有在100nm至180n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20nm至160nm的范围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尤其是通过施覆方法和底基层的配方来确定。已经确定,底基层的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导致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冷胶粘剂形式的第一增附剂与转印层之间的可实现的粘附减小,然而令人惊讶地较大的表面粗糙度也导致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冷胶粘剂形式的第一增附剂与转印层之间的可实现的粘附减小。底基层的表面粗糙度在此尤其是通过干涉显微术确定。
也可以不仅存在一个底基层,而且存在两个或多个在化学和/或物理特性方面不同的底基层,以便在一侧上实现在一个邻接的装饰层和/或多个邻接的装饰层的方向上的最佳粘附,并且在另一侧上实现在与转印层接触的第一增附剂(尤其是以冷胶粘剂、优选UV胶粘剂的形式)的方向上具有最佳粘附。
尤其是,经受考验的是,每个转印膜、如有可能还有仅其转印层针对UV辐射在250nm至400nm的波长范围内、尤其是在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在365nm至405nm的范围内具有5%至40%范围内、尤其是5%至20%的范围内的穿透性。该穿透性尤其是指透射率。
由此,可实现尤其是第一增附剂(优选以冷胶粘剂的形式、优选基于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胶粘剂的形式)在基底上的特别快速且尤其是完全的固化,从而还进一步改善转印层在基底上的粘附。因为尤其是只有在足够大的照射量的情况下,第一增附剂(尤其是以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胶粘剂的形式)完全交联和固化并实现高的粘接力,从而可靠地防止在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增附剂的施加到基底上的转印层从基底上分离。在此,转印膜的UV穿透性的决定因素尤其是转印膜的层,其在所有存在的层中具有最低的UV穿透性。
载体膜优选具有在4.5μm至23μm的范围内的厚度。载体膜优选由聚酯、聚烯烃、聚乙烯、聚酰亚胺或ABS形成。在此,特别优选使用由PET、PC、PP、PE、PVC或PS制成的载体膜。尤其是,由PET制成的载体膜是经受考验的。
总之,转印膜具有尤其是在6μm至25μ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3μm至16μm的范围内的厚度。
尤其是经受考验的是,转印层具有保护漆层。保护漆层尤其是提供保护以免转印层在基底上的机械和/或化学负载。保护漆层优选具有0.8μm至3μm、尤其是0.9μm至1.3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并且此外可以以晶莹剔透的方式无色或者也可以染色或至少部分染色。
转印层的至少一个装饰层优选由至少一个金属层和/或至少一个介电层形成。在此,经受考验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装饰层优选具有8nm至1500nm的范围内的厚度。该层对紫外光透射有很大影响,并且因此对第一增附剂、尤其是呈UV胶粘剂的形式的第一增附剂的固化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在第一增附剂以UV胶粘剂的形式使用时,即使在金属层形式的装饰层的情况下也实现转印膜的期望的高UV穿透性,则特别优选的是,金属层仅具有10nm至20nm的范围内的层厚度。因此,实现了金属层的良好可见性和装饰效果结合对UV辐射的高穿透性。
经受考验的是,金属层优选由铝、银、金、铜、镍、铬或包含这些金属中的至少两种的合金形成。介电层尤其至少由包括金属氧化物、聚合物或漆的组中的一种材料形成。由HRI材料、例如SiOx、MgO、TiOx、Al2O3、ZnO构成的介电层是特别经受考验的。变量x优选处于0到3的范围内。
装饰层尤其也可以由在UV范围内可穿透的HRI材料(HRI=高折射率)、如CdSe、CeTe、Ge、HfO2、PbTe、Di、Te、TiCl或ZnTe形成。
尤其是经受考验的是,装饰层具有用于产生光学可变效果的衍射浮雕结构和/或用于产生三维效果或深度效果的宏观结构。通过尤其是在透明漆层中形成的衍射浮雕结构,可以根据视角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即所谓的光学可变效果,例如全息图、具有与视角有关的运动学效果的三维呈现图。
已证明特别适宜的是,使用带有1.5cm3/g至120cm3/g、尤其是10cm3/g至20cm3/g的范围的色素沉淀数的底基层。
为了计算,底基层的优选组成如下所示(以克为单位给出):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361
对于该底基层的色素沉淀数,在此适用以下: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362
其中
mp=20g多功能氧化硅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363
针对多功能氧化硅
mBM=120g胶粘剂I+250g胶粘剂II+(0.5x500g)胶粘剂III+400g胶粘剂IV=1020g
mA=0g。
以这种方式,从被认为良好的底基层组成开始,尤其是可以优选地快速且不复杂地计算与其不同的其他可能的颜料。
尤其是,第一增附剂包括UV油墨。除了高比例的结合剂之外,在此UV油墨尤其由彩色颜料和/或染料和/或添加剂和光引发剂组成。UV油墨优选在光化学过程中干燥,其中,在UV辐射的作用下通过光引发剂触发固化、尤其是完全固化,或预固化所含的结合剂。尤其是,UV油墨紧接在第一上墨单元之后和/或紧接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并且一次通过发射器的UV辐射就已经几乎完全固定。
UV油墨尤其包括UV固化体系。UV固化体系尤其包含反应性丙烯酸酯、环氧化物、烯醇醚和/或环胺。此外,UV固化体系包含例如氮丙啶作为结合剂。还可以想到,UV固化体系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此外,UV固化体系可以含有光引发剂和助剂,例如交联剂、流平剂、增稠剂、分散添加剂、消光剂、抗氧化剂和/或颜料,优选有机有色颜料、炭黑和/或二氧化钛。在曝光期间,光引发剂优选形成自由基和/或反应性阳离子、尤其是超强酸,并引发较长链分子的聚合或交联反应。特别优选使用自由基固化体系。因此,第一增附剂可以包括自由基固化UV胶粘剂。
第一增附剂优选地是冷胶粘剂。尤其是,作为冷胶粘剂使用在紫外线辐射下交联的胶粘剂、尤其是柔版胶粘剂,其具有以下组成(重量%):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371
第一增附剂进一步优选包含或由以下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印刷油墨、尤其是柔版印刷油墨,固化组分、胶粘剂、尤其是UV胶粘剂,优选为自由基固化UV胶粘剂的形式。
根据固化组分的选择,其尤其可通过选自以下组的辐射固化:UV辐射、尤其是借助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发射器、和/或电子束辐射源,优选适配作为基础的光引发剂。在此,包含UV-LED固化组分的增附剂尤其可用所有系统、尤其是所有提及的系统来固化。另一方面,包含标准UV固化组分的增附剂只能用标准UV灯固化、尤其是在高压和/或低压下固化。
第一印刷单元还可以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墨辊和第一印版滚筒的第一上墨单元和/或第二印刷单元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墨辊和第二印版滚筒的第二上墨单元。此外,可以设想,第一印刷单元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的第一润湿单元和/或第二印刷单元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润湿辊的第二润湿单元。
优选地,在第一上墨单元的耦联状态下,第一上墨单元构造为,使得第一上墨单元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上,尤其是如此转移到转印介质上,使得第二增附剂连同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上。借助于第一上墨单元,在第一上墨单元的耦联状态下,优选地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上,尤其是如此转移到转印介质上,使得第二增附剂连同第一增附剂从转印介质转移到基底上。
在此,第二增附剂优选在第二区域中转移到转印介质和/或基底上,该第二区域优选与第一区域部分重叠和/或不重叠。尤其是,在此第二增附剂然后也可以通过预固化装置预固化和/或通过固化装置固化。
尤其是由此实现以下优点:根据待生产的产品的要求,印刷设备是可灵活设置的。例如,当使用更具吸取性的基底时可以使用第二增附剂和/或在转印膜的更高的期望光泽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增附剂。
此外,例如实现以下优点:由于增附剂的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对光泽度的上述影响,可以在所施加的转印层的不同区域中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尤其是具有特别大的光泽差异的光泽效果。尤其是,第二增附剂在此是胶印冷膜胶和/或具有非牛顿或几乎非牛顿行为。由此,例如产生特别吸引人的视觉外观和/或增强了防伪保护。
还可以想到,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通过第一和/或第二上墨单元被转移到基底上。
在此,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可以通过第一上墨单元转移到转印介质上和/或转移到布置在转印滚筒上的压靠布上并且在具有或没有第一增附剂的情况下转移到基底上。
因此可以想到,借助第一印刷单元将柔版印刷胶和/或柔版印刷油墨形式的第一增附剂和胶印胶和/或胶印油墨形式的第二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
通过第二上墨单元、尤其是第二印模,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例如被转移到布置在压靠滚筒上的压靠布上,其中,也可以想到,转印层在此不借助第二印刷单元施加到基底上。
尤其是,证明为有利的是,执行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其尤其是以任意顺序单次或多次执行:
-将第一上墨单元和/或第一润湿单元耦联或解耦,
-将第二上墨单元和/或第二润湿单元耦联或解耦,
-将网纹辊耦联或解耦、尤其是将网纹辊与腔式刮刀系统共同地耦联或解耦,和/或,将腔式刮刀系统耦联或解耦。
耦联和/或解耦尤其能以取出、移动和/或转动的形式进行。
优选地,第一上墨单元、第一润湿单元、第二上墨单元、第二润湿单元、网纹辊和/或腔式刮墨刀系统在解耦状态下不起作用。
在第一和/或第二上墨单元的耦联状态下,第一和/或第二印版滚筒优选地具有印刷版,该印刷版具有通过第一和/或第二润湿单元而设置有水的亲水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亲水区域不吸收第二增附剂和/或胶印油墨和/或不将它们转移到转印介质上。尤其是,由此执行第二增附剂和/或胶印油墨从印刷版到转印介质上的部分的、优选图案状的转移。
在此,尤其是现在得到以下优点:印刷机可以多功能地使用,优选一次具有冷压印和/或冷膜转印,一次没有冷压印和/或冷膜转印。
尤其是,根据转印层或转印层的不同区域的期望光泽度,因此可以有利地印刷第一和/或第二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
此外,通过使转印滚筒承担双重功能由此例如提高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的资源效率。
最终已部分或全面地覆盖有转印层并如有可能进一步处理和/或印刷的基底优选以湿胶标签、模内标签、杂志或作为包装材料的形式使用,例如用于例如折叠盒等。换句话说,例如,湿胶标签、模内标签、杂志或作为包装材料,例如折叠盒等通过所述印刷设备和/或通过所述方法制造。
此外,在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使用包括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的第一转印单元是有利的,其特征在于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的胶印布和/或胶印布滚筒已被移去,尤其是被如此移去,即,包括具有转印介质的转印滚筒的转印单元替换胶印布和/或胶印布滚筒。
此外,可以想到一种用于换装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尤其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提供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
-可选地用转印滚筒替换印刷设备的胶印布滚筒
-用转印介质替换胶印布,
-可选地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墨辊和第一印版滚筒的第一上墨单元和/或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的第一润湿单元耦联或解耦,
-可选地布置用于固化第一增附剂的固化设备,使得固化设备尤其是在基底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剥离设备之前和/或在第一转印单元之后。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于附图参考多种实施例示例示例性地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印刷设备和方法,
图2a和2b示意性地示出转印滚筒和转印介质,
图3a和3b示意性地示出印刷设备中的基底和方法,
图4示意性地示出印刷单元,
图5示意性地示出转印单元,
图6a至6c示意性地示出网纹辊,
图7示意性地示出印刷单元,
图8示意性地示出印刷设备,
图9示意性地示出印刷单元,
图10和11a和11b示意性地示出印刷单元,
图12至14示意性地示出印刷设备和方法,
图15a和15b示意性地示出上墨单元和润湿单元,
图16和17示意性地示出转印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的印刷设备,该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
印刷设备具有第一印刷单元4,该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41,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此外,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第一基底滚筒412。第一转印单元41的印刷单元4在此设计成使得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表面的第一区域11上。
图1还示出用于借助所示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印到基底1上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可选的进一步的步骤:
借助第一印刷单元4转移第一增附剂5,该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41,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
此外,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第一基底滚筒412。在此,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表面的第一区域11上。
在此,基底1优选地引导穿过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与第一基底滚筒412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
第一增附剂5到基底1上的转移优选以压靠压力进行,其中,压靠压力优选经由转印介质411和/或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与第一基底滚筒412的间距、尤其是间隙的形式的间距而设置和/或能设置。在此,该间距尤其是0.00mm。尤其是,也可行的是,该间距处于-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地处于-0.1mm至+0.3mm的范围内和/或能够在该的范围内设置。这些负值和正值尤其是涉及第一基底滚筒412相对于转印滚筒410的基本设置,并且尤其是相对于转印介质411的表面的基本设置,优选还考虑到基底1的层尺寸和/或层厚度。从该基本设置开始,现在可以降低施加到基底1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负值,例如-0.1mm,和/或,增加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正值,例如+0.3mm。
图2a示出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转印滚筒优选地具有载体板4111和外层4112或由载体板和外层组成,外层尤其是布置在载体板4111的背离转印滚筒410的一侧上。
图2b以俯视图示出外层4112,其中,转印介质411优选地不在转印滚筒410上张紧,或示出外层4112的示意性展开。
示出为黑色的区域优选地示出构造一个或多个图案的凸起区域。
转印介质411的线在此尤其具有在0.1mm和0.5mm之间的线厚。阳字和阴字在直至5pt的字号大小的情况下是可读的,尤其是当文字在载体膜31从转印层2剥离之后由转印层2形成时。在此,例如,所示出的多个图案中的一个图案的网格宽度为42线/厘米。此外,利用转印介质411,优选地可以将第一增附剂5以35%至75%的范围内的色调值转移到基底上。
转印介质411在此例如具有在0.5mm至10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76mm至6.35mm的范围内的厚度,和/或具有在500mm至2000mm的范围内的长度和/或在500mm至1500mm的范围内的宽度。在此,优选地给出载体板4111的厚度和优选地外层4112的厚度的总和的最大厚度所在位置处的厚度。
此外,转印介质411可以包括载体板4111,该载体板尤其是包括聚酯、优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金属、优选铝或由其组成。载体板4111优选地具有1.0mm至2.0mm的范围内的厚度、尤其是1.0mm至1.5mm的范围内的厚度,例如1.16mm的厚度。还可以想到,载体板4111和外层4112的层厚的总和优选地处于上述的范围内。
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图案。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优选以光化学方式,尤其是通过曝光和蚀刻,和/或通过铣削、雕刻和/或激光加工引入到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中。
在此,转印介质411和/或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地是来自Dupont Cyrel的EASY FAST EFM 45型的漆板。在此,外层具有例如1.14mm的厚度。
因此,第一增附剂5可以借助转印介质411全面地和/或部分地、尤其是以一个或多个图样和/或图案的形式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到基底1上。
转印介质411优选地具有外层4112,该外层优选地包括光聚合物或由光聚合物组成。优选地,转印介质411、尤其是包括光聚合物的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通过掩膜、尤其是黑色掩膜被曝光并固化,优选地以图样形状被曝光并固化。然后优选除去过量的聚合物,例如洗出或作为粉末除去。尤其是,一个或多个图案,例如正图案被浮雕状地施加到载体板4111上。
因此,转印介质411例如用于利用分散漆进行的在线和/或离线印刷后期处理,但例如也用于UV漆。增附剂5、尤其是呈UV柔版胶、水性柔版胶或基于溶剂的柔版胶的形式的增附剂优选地通过这种转印介质411被转移到基底1上。
已证明为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5至少例如以最大150lpi、尤其是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线/厘米、优选最大47线/厘米的分辨率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从外层4112转移到基底1上。
由此尤其是实现以下优点:可以通过转印介质实现用于将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由原理决定的最大分辨率,其中,转印层的最大可能的光泽度尤其是在转移后增加。
为此,适宜的是,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图案具有最大150lpi、尤其是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线/厘米、优选最大47线/厘米的网格宽度。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图案也可以具有最大150lpi、尤其是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线/厘米、尤其是最大47线/厘米的网格宽度。
在此,转印介质411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厚在0.05mm至0.9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1mm至0.15mm的范围内的线。
例如,转印介质411、尤其是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图案在此具有0.15mm和/或6mil的最细独立线、尤其是0.15mm和/或150micron的最小独立点。
此外,转印介质、尤其是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图案在此具有例如0.55mm的浮雕深度。
此外,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可以具有50肖氏A至80肖氏A、尤其是55肖氏A至60肖氏A的硬度。例如,转印介质在此具有73肖氏A的硬度。
尤其是,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图案可以具有在0.05μm至1μ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2μm至0.8μm的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优选Ra值。
转印介质411的表面、尤其是外层4112的表面、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的表面因此有利地足够光滑,以确保第一增附剂的非常好的转移,尤其是,仅发生小的点增大。
此外,尤其是,改善利用第一增附剂对转印介质411的润湿性。例如,可以大部分或完全防止增附剂5的再分裂。此外,由此优选地确保增附剂5不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在转印介质411上延伸或滴落,并且优选地防止作用在基底上的过强的拔取力。
作为转印介质411,优选使用下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最细的独立线优选具有0.15mm的宽度和/或最小的独立点具有0.15mm的直径。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451
第一转印单元41优选地用于印刷设备中、尤其是用于胶印设备中,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
因此,尤其是实现了以下优点:可通过该印刷设备、尤其是该胶印设备印刷的材料的带宽增加,并且优选地减少了装备改换时间。
图3a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区域11中施加有增附剂5的基底1。
在此,优选还可以设想,给部分区域施加第二增附剂而不是第一增附剂5。
图3b示意性地示出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如图1中也描绘的。
图3b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用于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的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的基底1,所述印刷设备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此外,示出在用于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的方法中,第一增附剂5到基底1上的转移,这尤其用上方箭头示出。此外,用中间箭头示意性地示出经转移的增附剂5的表面的可选的延伸。通过箭头,尤其是示出示意性示出的状态a)、b)、c)和/或d)之间的转变。
状态a)示出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施加到基底1上之前和/或在第一基底滚筒412上在基底1的输送方向上在转印滚筒410、尤其是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与第一基底滚筒412之间的间隙之前的基底。
状态b)尤其是示出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的第一增附剂5的表面,其在此仅示意性地非常粗糙地示出。
状态c)优选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增附剂5在其尤其是由于其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而以有利的方式延伸之后的表面性质。
下方箭头尤其是示出转印膜3的转印层2到基底上的施加。状态d)示出具有第一增附剂5和随后施加到第一增附剂5上的转印层2的基底1,转印层的表面性质尤其是取决于增附剂5的表面性质及增附剂的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并且转印层的表面性质在此有利地是特别光滑和/或有光泽的。
尤其是,这里也可以想到第一增附剂5的未示出的侧向延伸,该侧向延伸通过预固化和/或预固化装置控制。
特别优选地,所述方法可以这样实施和/或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尤其是在转印膜3的载体膜31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2——尤其是根据Bekk根据DIN53107:2016-05测量,优选使用Bekk光滑度测试仪,优选Messmer Büchel公司的533型的Bekk光滑度测试仪——具有至少200s的光滑度和/或——尤其是根据Parker-Print-Surf(PPS)方法测量,优选在根据DINISO8791-4:2008-05的空气流方法中,优选借助Messmer Büchel公司的Parker-Print-Surf PPS 90测试仪——具有在0.05μm至1.5μm的范围内、优选在0.1μm至1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
此外,所述方法可以这样实施和/或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尤其是在转印膜3的载体膜31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2——尤其是使用“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优选Byk Gardner公司的“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gloss”型的仪器测量——在60°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500GU的光泽度和/或在85°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100GU的光泽度。这些测量仪器尤其是用于确定光泽度,优选漆涂层、塑料、陶瓷和/或金属表面的光泽度。该表面在此尤其以限定的角度被照射并且优选地以光电方式测量反射光,优选地通过反射计测量反射光。该测量仪器尤其是符合DIN 67530、ISO 2813、ASTM D 523和/或BS 3900Part D5标准。尤其是对于“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仪器,光泽度优选以光泽度单位或反射率确定。
转印层2和/或具有转印层2的基底1的光泽度、光滑度和/或表面光滑度优选在第一区域11中测量、尤其是在第一区域11中的转印层2的表面上测量。
关于测试器、测试仪器、测量仪器和/或测量方法,特别参考上文的陈述内容。
在此适宜的是,在将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仅发生少量再分裂或基本上不发生再分裂。例如,增附剂5也可以在其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保留在转印介质411上。然而,该量尤其保持得小。如上所述,少量的再分裂尤其是具有以下优点,即,第一增附剂5的表面直接在转移之后已经相对光滑。
此外,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5具有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41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被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尤其是,先前描述的延伸由此是可能的。尤其是,相比之下,非牛顿或几乎非牛顿行为将不允许或仅允许轻微的延伸。
优选地,第一增附剂5的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与恒定粘度、尤其是恒定动态粘度和/或牛顿行为偏离最大50mPa·s至250mPa·s的范围内、优选50mPa·s到200mPa·s的范围内、优选50mPa·s到150mPa·s的范围内的公差,其中,恒定粘度、尤其是恒定动态粘度,优选地是如下平均值,公差值在该平均值上下波动。
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5具有200mPa·s至5000mPa·s的范围内、优选500mPa·s至1500mPa·s的范围内的粘度、优选动态粘度,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41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被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上述的范围内给出的粘度、尤其是动态粘度尤其也可以是如下平均值,公差值在该平均值上下波动。
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以及这样的粘度因此尤其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第一增附剂5的流动性,在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增附剂5的表面粗糙度。
优选改善第一增附剂5的黏合性。如上所述的第一增附剂5的粘度特别有助于这种黏合性。在此,黏合性的测量尤其是如上所述执行。
特别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5以2cm3/m2至10cm3/m2的范围内、优选2.5cm3/m2至7cm3/m2的范围内的施覆体积和/或以3g/m2至15g/m2,优选在4g/m2至8g/m2的范围内的施覆重量转移到基底1上。
增附剂5例如是LEONHARD KURZ Stiftung&Co.KG的WF UV 31 LMI型的胶粘剂和/或具有以下成分: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481
有利地,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PPS10,ISO8791-4测量——具有在0.5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优选带有在0.01μm至0.2μm的范围内的公差。基底1——尤其是根据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482
T480测量,优选使用BYK Gardner公司的microgloss75°测量仪器,优选在75°的角度下——还可具有在20%至80%的范围内、优选在50%至75%的范围内的光泽度。
此外,适宜的是,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ISO3783:2006-07测量,优选使用IGT公司的测量仪器Amsterdam 5(4m/s)——具有0.5m/s至4m/s、尤其是0.75m/s至4m/s的抗拔性。
已经证明特别适宜的是,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具有0.9OD至1.3OD(OD=光密度)的范围内的渗透行为。尤其是在IGT的试样印刷仪器上测量渗透行为。
关于基底1的光泽度、表面光滑度、渗透行为和/或抗拔性的测试仪器和/或测量方法尤其是参考上文的陈述内容。
基底1优选具有至少被涂覆两次并且尽可能光滑的表面,并且优选吸取性小。此外,基底1优选地具有在70g/m2和350g/m2之间的克重、尤其是比重。
此外,基底1可以是Ensocoat 2S、Invercoteg或Performa White型的基底、尤其是Stora Enso和/或Iggesund Paperboard公司的基底。
尤其可以将基底加工成片材,其中,以下列举了四个例子。
在第一个示例中,每小时处理10000张。这优选地对应于大约每小时7,200米和/或每分钟120米。在第一增附剂5的转移和将转印层2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间,具有增附剂5的基底1在1m到1.2m的范围内的区段上和/或在0.5s到0.6s的时间段内输送。从将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至固化和/或固化装置的输送优选在0.2m的区段上执行和/或持续0.1s。
在第二个示例中,每小时处理8000张。这优选地对应于大约每小时5,760米和/或每分钟96米。在第一增附剂5的转移和将转印层3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间,具有增附剂5的基底1在1m到1.2m的范围内的区段上和/或在0.62s到0.75s的时间段内输送。从将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至固化和/或固化装置的输送优选在0.2m的区段上执行和/或持续0.125s。
在第三个示例中,每小时处理12000张。这优选地对应于大约每小时8,640米和/或每分钟144米。在第一增附剂5的转移和将转印层3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间,具有增附剂5的基底1在1m到1.2m的范围内的区段上和/或在0.42s到0.5s的时间段内输送。从将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至固化和/或固化装置的输送优选在0.2m的区段上执行和/或持续0.083s。
在第四个示例中,每小时处理20000张。这优选地对应于大约每小时14,400米和/或每分钟240米。在第一增附剂5的转移和将转印层2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间,具有增附剂5的基底1在1m到1.2m的范围内的区段上和/或在0.25s到0.3s的时间段内输送。从将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增附剂5的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至固化和/或固化装置的输送优选在0.2m的区段上执行和/或持续0.05s。
图4示出图1中描述的第一印刷单元4,其尤其是具有图2a和图2b中描述的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转印单元41还包括网纹辊9。
网纹辊9优选构造为,使得该网纹辊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41的转印介质411上。
尤其是,网纹辊9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这在此处通过双箭头表示。在此,至少网纹辊9优选地构造为可移动和/或可转动和/或可取出的。第一增附剂5通过网纹辊9被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41的转印介质411上,尤其是网纹辊9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
进一步地,此处图4中所示的第一印刷单元4可选地包括第一上墨单元71,该第一上墨单元71至少具有第一上墨辊710和第一印版滚筒711。在此,第一上墨单元71优选地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这在此通过双箭头表示。在此,至少第一印版滚筒711和/或第一上墨单元71优选地构造为可移动和/或可转动和/或可取出的。
“能耦联且能解耦”在此尤其应理解为,与转印介质411和/或转印滚筒410的连接可以建立以及解除,该连接可实现增附剂、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从能耦联且能解耦的构件到转印介质411上的转移。这优选也适用于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上墨单元71和/或润湿单元的情况。
图5尤其是示出图4中描述的第一转印单元41,其中,在网纹辊9上还布置有腔式刮刀系统42。
因此,第一转印单元4还可以包括腔式刮刀系统42,该腔式刮刀系统构造为,使得第一增附剂5从腔式刮刀系统42转移到网纹辊9上。尤其是,腔式刮刀系统42在此可以优选地与网纹辊9耦联和解耦。
在此,腔式刮刀系统42可以包括用于第一增附剂5的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储备容器和用于第一增附剂5的在此未更详细示出的供应系统。腔式刮刀系统42优选地将第一增附剂5从腔室转移到网纹辊9上并通过刮刀刮掉第一增附剂5。有利地防止第一增附剂起泡的负压优选存在于腔式刮刀系统42中。
代替腔式刮刀系统42,也可设想优选具有槽和浸辊的浸渍槽系统,其中,第一增附剂5经由浸渍辊从槽转移到网纹辊9上并且优选借助一个或多个刮刀在网纹辊9上被刮掉。
图6a示出具有凹版90的网纹辊9,例如该网纹辊也用于前述附图的第一转印单元41中。凹版90尤其是布置和/或引入网纹辊9的周面上。
图6b示出具有凹版90的网纹辊91的周面的局部的示例,如图6a中所描述的。
这种凹版90优选地具有小凹部911和桥接部912。在此,小凹部优选地接纳增附剂5、尤其是从腔式刮刀系统42接纳增附剂,并且在增附剂5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时至少部分地被移去。
桥接部优选地是网纹辊9的周面上的凸起区域。小凹部优选地是网纹辊9的周面上的凹陷区域。腔式刮刀系统42的刮刀优选地压到桥接部上,从而将增附剂5从桥接部刮掉。尤其是借助于对向的刮刀,优选较少地在挤压压力下,网纹辊表面没有突出的第一增附剂5,因此优选地桥接部没有突出的第一增附剂5。因此,在凹陷部中,因此尤其是在小凹部中仅保留有限定的且因此可控的增附剂量。网纹辊9将增附剂5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优选其方式为,凹陷部总是均匀地排空。然而尤其是,永远不是完全排空,并且在网纹辊9的每次旋转时优选在小凹部内进行增附剂扫除。通过网纹辊9的旋转以及第一增附剂5的优选伴随旋转的均匀接纳和移除,第一转印单元41优选被供应限定的和可再现的增附剂体积。
图6c示出三个具有相同的汲取容积901的小凹部,它们的排空容积902不同。例如,小凹部也称为单格。
桥接支承部下方的单格的空间体积优选地利用汲取容积来描述。容积数据尤其是理论参量并且与单格的实际排空行为不同。例如,在单格形状不同但网格宽度相同并且容积相同的情况下实现变化的排空。附加地,尤其是以下因素、如增附剂5和/或印刷油墨的流变特性,以及例如其颜色、表面张力、印刷进给、速度、印刷材料(该印刷材料在此优选由基底形成)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对网纹辊9的实际汲取容积有影响。尤其是,处于网纹辊表面上的小凹部911通过其几何结构和分布构成针对汲取容积的影响因素。例如,它们基本上说明了多少量的液体和/或增附剂5被网纹辊9接纳,进一步运送到转印介质411并再次输出到基底1的表面上。
尤其是,由此实现了上述优点,即,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可以处理更大带宽的印刷油墨和/或增附剂。
因此适宜的是,网纹辊9具有10cm3/m2至30cm3/m2的范围内、尤其是15cm3/m2至25cm3/m2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和/或在6.45BCM至19.35B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9.67BCM至16.12BCM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BCM优选十亿立方微米的缩写。尤其是,一个BCM对应于1.55cm3/m2。施覆体积例如为22cm3/m2和/或14BCM。胶粘剂密度例如为1克/毫升。一毫升(ml)尤其对应于一立方厘米(cm3)。每平方米一立方厘米(cm3/m2)优选对应于1μm的层厚。其它数据尤其是以g/m2或ml/m2为单位给出。
从网纹辊9到第一转印介质411上的排空容积和/或施覆体积优选对应于第一增附剂5在基底5上的施覆体积。
此外,适宜的是,第一增附剂5,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期间或之后和/或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具有足够高的表面张力。
网纹辊9的网格宽度可以优选在20L/cm到200L/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0L/cm到100L/cm的范围内、优选在的范围从40L/cm到80L/cm。由此有利地可实现使增附剂5全面地施覆到转印介质410上,尤其是转印介质的外层4112上,优选地其一个或多个图案上。网格宽度优选地也称为划线部。在此,网格宽度例如为80L/cm。
此外,适宜的是,网纹辊9具有在30°至90°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5°至60°的范围内的凹版角。在此,网纹辊具有例如60°的凹版角。
凹版角优选地作为相对于辊轴的角位置计算,尤其是在从上方观察的视角下的角位置。凹版角尤其是通过测量平行于网纹辊轴的平行线与沿着连续的桥接部和/或连续序列的小凹部的直线之间的角度来确定。
网纹辊9例如是陶瓷网纹辊和/或铬网纹辊。在此,辊坯和/或基体尤其是由钢、不锈钢和/或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且尤其是承载网格和/或凹版的表面优选由铬或陶瓷制成。在此,可以将铜层电镀到辊坯上、尤其是仅施加由铬和/或陶瓷制成的最外面的保护层。
铬网纹辊优选具有直至200L/cm的网格细度。还可以想到,尤其是使用具有500L/cm至600L/cm的范围内的网格宽度的陶瓷网纹辊。
凹版尤其具有选自截棱锥、单格、球冠、阴影线、尤其是线结构、具有小凹部的阴影线和/或六边形形状中的一个或多个凹版类型。
图7示出图4中描述的第一印刷单元4,其尤其是具有图6a至6c中描述的网纹辊9,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印刷单元4包括预固化装置101。
因此,第一印刷单元4可以包括预固化装置101,该预固化装置布置为,使得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体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其后、优选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前,预固化装置101预固化第一增附剂5。
因此,图7尤其是描述了第一印刷单元4包括预固化装置101,其中,实施以下步骤:
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其后、优选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之前,预固化第一增附剂55.第一增附剂
优选地,这样执行预固化和/或这样构造预固化装置101,使得预固化装置101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2W/cm2至5W/cm2的范围内。净辐照度优选处于0.7W/cm2至2W/cm2的范围内,和/或,由预固化装置输入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处于8mJ/cm2至112mJ/cm2的范围内。由此实现的是,第一增附剂5经历了所需的粘度增加,但在此没有完全固化,从而当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时,增附剂5的必要粘附作用被保留下来。
在此,第一增附剂5的预固化优选以0.02秒至0.056秒的曝光时间进行。在基底1的提到的处理速度和/或运送速度以及指定的辐照度下,则确保了对于预固化所需的能量输入。
在此,适宜的是,在第一增附剂5的预固化期间,其粘度增加至和/或增加200mPa·s至400mPa·s。通过这种粘度增加确保了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时不会挤压增附剂5,从而在剥离之后,转印层2基本上以在第一增附剂5的印刷过程中实现的分辨率保留在基底1上。
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和/或输送元件也可以包括这样的预固化装置,和/或,在该方法中通过第二印刷单元的预固化装置执行预固化步骤。
第一增附剂5由此在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通过预固化非常快速地固定,从而很大程度上防止增附剂5的不期望的延伸或扩散并且尽可能好地维持分辨率。例如,有利地可实现,第一增附剂5通过延伸在表面上变得光滑,而对分辨率有负面影响的过强的延伸通过预固化或预固化装置101来抑制或减少。
图8示出第一印刷单元4和第二印刷单元6以及输送元件46。
因此适宜的是,印刷设备具有第二印刷单元6,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经由输送元件46与第一印刷单元4连接。输送元件46优选地将基底1尤其是从第一印刷单元4输送到第二印刷单元6。
优选地,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图9示出第二印刷单元6。第二印刷单元6可选地具有第二上墨单元81,该第二上墨单元具有第二上墨辊810和第二印版滚筒811。第二上墨单元81优选地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对于第二上墨单元和/或润湿单元,“能耦联且能解耦”尤其是应理解为,与压靠布621和/或压靠滚筒620或优选胶印布的连接可以建立以及解除,所述连接可实现增附剂5、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增附剂、和/或印刷油墨从能耦联且能解耦的构件到压靠布621和/或压靠滚筒620或优选胶印布上的转移。在此,至少第二印版滚筒811和/或第二上墨单元81优选地构造为可移动和/或可转动和/或可取出的。
此外,图9示例性地描述了第二印刷单元6优选地具有第二转印单元62和第二基底滚筒622。在此,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并且设计为,使得将转印层2从压靠布621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图9在此还尤其是示出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
借助第二印刷单元6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该第二印刷单元具有第二转印单元62,该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在此,转印层2从压靠布621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尤其是,在此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引导穿过压靠布621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的间隙。
此外,适宜的是,在压靠滚筒620上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支承环。机器的挤压优选地处于0.0mm和0.1mm之间。因此,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优选地将压靠布至少局部地压缩0.0mm至0.1mm。
在此,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转印层2到基底1上的施加可以通过压靠压力执行。
压靠布621和/或第二基底滚筒622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在第一区域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时产生压靠压力,尤其是施加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和/或转印层2上。压靠压力优选地是通过压靠布621和第二基底滚筒622的间距可设置的和/或通过该间距设置。该间距尤其是处于-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处于-0.1mm至+0.3mm的范围内和/或可以在这个的范围内设置。这些负值和正值特别涉及基底滚筒、优选第二基底滚筒622相对于压靠滚筒620、尤其是相对于压靠布621的表面的基本设置,优选还考虑到基底1的层尺寸和/或层厚度。从这个基本设置开始,现在可以降低施加到基底1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负值,例如-0.1mm,和/或,增加施加到基底上的压力、尤其是通过设置正值,例如+0.3mm。
尤其是,压靠布621具有5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尤其是7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此外,压靠布621优选地具有在1.5mm至2.5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71mm至1.96mm的范围内的厚度。
这些数据优选涉及不同的压靠布、尤其是呈橡胶布形式的压靠布,并且尤其是能在组合中看到。例如,对于压靠布621,可以尤其是设想下表中的特性: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561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571
压靠布621还可以具有下表中的特性:
Figure BDA0003474652750000572
图10尤其是示出图9中描述的印刷单元6,不同之处在于这里附加地示出换向辊91和固化装置100。此外,示出可选的剥离装置903。
因此适宜的是,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用于固化第一增附剂5的固化装置100。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已经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
-借助固化装置100固化第一增附剂5。
此外,优选地示出固化装置100布置在第二基底滚筒622上,尤其是这样布置在第二基底滚筒上,使得在第一增附剂5固化时基底1布置在固化装置10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然而,也可以想到的是,固化装置100布置在第一基底滚筒412上和/或输送元件46上,尤其是这样布置,使得基底1在第一增附剂5固化时基底1布置在固化装置10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
优选地,这样执行固化和/或这样构造固化装置100,使得固化装置100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160W/cm2至2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汞蒸气灯,和/或处于12W/cm2至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UV-LED灯。优选地,净辐照度处于4.8W/cm2至8W/cm2的范围内,和/或,由固化装置100输入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处于200mJ/cm2至900mJ/cm2的范围内。
固化装置100在一个或多个单个脉冲中、尤其是在两个单个脉冲中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优选分别处于160W/cm2至20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汞蒸气灯,和/或,处于12W/cm2至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UV-LED灯。
在此,第一增附剂5的固化优选以0.04秒至0.15秒的曝光时间进行。在基底1的提及的处理速度和/或运送速度以及指定的辐照度下,则确保了对于固化所需的能量输入。
在此适宜的是,固化装置100在10cm与60cm之间、尤其是15cm与25cm之间和/或20cm与30cm之间的固化区段111上固化第一增附剂5,尤其是固化区段11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向辊91,所述第一换向辊被设计为,使得该第一换向辊沿着固化区段111输送带有转印膜3的基底1。在此,例如,剥离装置903的换向辊91优选地还形成固化区段111的换向辊。因此,第一增附剂5可以在相应的固化区段111上固化,尤其是借助一个或多个第一换向辊91在固化区段111上输送带有转印膜3的基底1。
此外,尤其是可以将具有增附剂5的基底1与转印膜3一起在10cm至60cm、尤其是10cm至40cm、优选15cm至20cm的范围内的区段上输送,尤其是在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31之前。
此外,第一增附剂5可以在将转印层2转移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的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其后、优选之后0.05秒至0.2秒借助固化装置100固化。由此,固化装置100可以设计为,使得该固化装置在将转印层2转移到在第一区域11中已转移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其后、优选之后0.05秒至0.2秒固化第一增附剂5。这里给出的时间段优选基于前面提及的示例,所述示例优选带有在膜施覆、尤其是转印层到基底上的施加与固化(例如在每小时8000到20000张的情况下)固化之间的0.2m的区段。
第一增附剂5优选在固化时借助辐射固化,并且尤其是穿过转印膜3,优选穿过载体膜31和/或载体膜31的转印层2被辐射。
此外,图10尤其是示出印刷设备、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剥离装置903的可行方案。剥离装置903优选地构造为,使得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31,其中,转印层2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基底1上。
因此,印刷设备、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6可以包括剥离装置903,其中,实施以下步骤:
-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31,使得转印层2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基底1上。
这尤其是意味着,转印层2仅保留在第一增附剂5正在和/或已经转移所处的基底1上。
为了剥离,剥离装置903具有例如滚子和/或换向辊,例如换向辊91。此外,剥离装置903可以包括例如分离刀片。
剥离装置可以构造为,使得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其中,转印层2在如下处保留在基底1上,在该处增附剂已施加到基底1上,并且在如下处将转印层2与载体膜31剥离,在该处没有增附剂被施加到基底1上。
在剥离时,少量的增附剂、转印层2和/或其他已施加的材料、例如印刷油墨也可能以不期望的方式被一同剥离。该量在此有利地特别小。
此外,例如示出固化装置100,尤其是在基底1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剥离装置903之前和/或布置在第一转印单元41之后、尤其是在转印介质411之后。
适宜的是,尤其是在基底1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转印膜3之前和/或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执行固化。
图11a示出图10中描述的第二印刷单元6,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示出具有两个换向站22的换向装置21、以及储备卷筒30和卷绕卷筒300。
因此,第二印刷单元6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站22的换向装置21。在此,换向装置21构造为,使得转印层2在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单次或多次引导穿过。尤其是,在此单次或多次重复地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和/或单次或多次重复地至少部分地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31,并且转印层2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因此适宜的是,第二印刷单元6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站22的换向装置21,其中,借助换向装置21使转印层2在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单次或多次引导穿过,尤其是,单次或多次重复地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和/或单次或多次重复地至少部分地剥离转印膜的载体膜,并且转印层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换向装置21优选地在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剥离装置903的后面。由此,转印膜3的载体膜31在此优选从基底剥离,其中,转印层2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上,并且在第一区域外转印层2连同载体膜31被从基底1剥离。尤其是,通过然后由换向装置21横向地移动转印层2,则由此也可以再利用被一同剥离的转印层2。
图11b示例性地示出图11a中所示的换向站22之一的俯视图。在此,换向装置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换向站22,所述换向站例如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另外的换向辊,其中至少两个另外的换向辊92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以一定角度、尤其是不等于0°的角度,优选45°的角度,尤其是相对于转印层2的主要运动方向布置。转印膜3在此优选地从储备卷筒30展开,被拉入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并且然后与基底1一起被运送,使得第一增附剂5可以,尤其是穿过转印膜3,被固化。然后转印膜3再次通过换向辊92引导返回,并重新拉入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的间隙中,该间隙尤其是也称为印刷间隙。
转印层2由此在重复地在带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与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引导通过期间被有利地横向于输送方向偏移地施加到基底1上、尤其是相对于转印层2在先前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时的位置而言。换言之,由此优选地执行转印层2的横向位移。
如果仅使用一个转印膜卷筒30,则适宜的是将转印膜3引导返回至多两次并且重新将转印层2从转印膜3施加到基底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铺设三个带有转印层2的幅材。此外,可以使用分别具有一个转印膜3的两个储备卷筒30。两个储备卷筒30的两个转印膜3尤其可以引导返回一次。因此,则可以装饰带有转印层2的四个幅材。换言之,四个幅材,即分别由两个转印层中的一个组成的两个幅材,优选地施加到具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其中,如果至少载体膜31被剥离和/或换向,则两个转印膜3各引导返回一次,并且因此尤其是四次地相应转印层2的一个幅材保留在基底1上。
这种方法和这种装置尤其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转印膜被最佳地利用,尤其是如果仅小的区域被装饰时,例如在装饰包装的情况下。在此,也可以将转印层多次施加到一个或多个基底上。
图12示出一种印刷设备,其具有图10中描述的第二印刷单元6和图7中描述的第一印刷单元4,它们优选地通过输送元件46彼此连接。在此,基底优选地从第一印刷单元4通过输送元件46输送到第二印刷单元6。
在此例如可以想到,输送元件46是用于输送基底1的输送区段,尤其是,基底1以卷材的形式被处理。此外,输送元件46可以是转鼓,尤其是具有基底支架,以用于输送基底1,尤其是,基底1以片材的形式被处理。除了转鼓之外,输送元件46还可以包括另外的结构元件,例如多个转鼓、引导元件或其他结构装置,它们尤其是可以被驱动或不被驱动。
在此,固化装置100设置在第二基底滚筒622上,其中,在第一增附剂5固化时,基底1设置在固化装置10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
图13示出针对图10描述的印刷设备,其中,例如还示出同样针对图7描述的预固化装置101。
固化和/或预固化可以通过选自以下组的辐射进行:UV辐射、尤其是借助高压UV汞灯、中压UV汞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产生的UV辐射、和/或电子束(E射束)或其组合。
固化装置100和/或预固化装置101有利地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组的发射器:UV发射器、尤其是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压能量UV和/或UV-LED、和/或电子束(E射束)或其组合。
固化装置100和/或预固化装置101优选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到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照射基底1和/或第一增附剂5。有利地,能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到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在固化期间和/或预固化时照射基底1和/或第一增附剂5。
图14示出图13中描述的印刷设备,除了进一步示出如图11a和11b中描述的换向装置21、换向站22以及储备卷筒30和卷绕卷筒200之外。
图15a和图15b示出第一和第二上墨单元71、81。
第一上墨单元71在此与第一润湿单元72连接,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720与第一润湿单元连接。第一上墨单元71尤其具有多个第一上墨辊710、第一墨斗713和可选的刮刀714。
第二上墨单元81在此与第二润湿单元82连接,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润湿辊820与第二润湿单元连接。第二上墨单元81尤其具有多个第二上墨辊810、第二墨斗813和可选的刮刀814。
如果第二上墨单元81处于解耦状态,那么第二印模812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二印版滚筒811上。如果第一上墨单元71处于解耦状态,那么第一印模712也可以不布置在第一印版滚筒711上。
因此,第一印刷单元4可以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墨辊710和第一印版滚筒711的第一上墨单元71,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可以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墨辊810和第二印版滚筒811的第二上墨单元81。
此外,第一印刷单元4可以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720的第一润湿单元72,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可以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润湿辊820的第二润湿单元82。
第一润湿单元72可以优选地和第一上墨单元71共同地与转印滚筒410和/或转印介质411耦联和解耦。第二润湿单元82可以优选地和第二上墨单元81共同地与压靠滚筒620和/或压靠布、尤其是布置在压靠滚筒620上的压靠布耦联和解耦。
因此可以想到,第一上墨单元71在第一上墨单元71的耦联状态下构造为,使得第一上墨单元71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因此在第一上墨单元71的耦联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上墨单元71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
在此适宜的是,第二增附剂52连同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在此,第二增附剂优选在与第一区域部分重叠和/或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中转移到转印介质和/或基底上。尤其是,第二增附剂在此也可以通过预固化装置101预固化和/或通过固化装置100固化。
尤其是由此实现以下优点:根据待生产的产品的要求,印刷设备是可灵活设置的。例如,当使用更具吸取性的基底1时可以使用第二增附剂和/或在转印膜3的更高的期望光泽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增附剂5。
此外,例如实现以下优点:由于增附剂的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对光泽度的上述影响,可以在所施加的转印层2的不同区域中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尤其是具有特别大的光泽差异的光泽效果。尤其是,第二增附剂在此是胶印冷膜胶和/或具有非牛顿或几乎非牛顿行为。由此,例如产生特别吸引人的视觉外观和/或增强了防伪保护。
还可以想到,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通过第一和/或第二上墨单元71、81被转移到基底1上。
在此,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可以通过第一上墨单元71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和/或转移到布置在转印滚筒410上的压靠布上并且在具有或没有第一增附剂5的情况下转移到基底1上。
因此可以想到,借助第一印刷单元4将柔版印刷胶和/或柔版印刷油墨形式的第一增附剂5和胶印胶和/或胶印油墨形式的第二增附剂转移到基底1上。
通过第二上墨单元81、尤其是第二印模812,印刷油墨、尤其是胶印油墨例如被转移到布置在压靠滚筒620上的压靠布上,其中,也可以想到,转印层2在此不借助第二印刷单元6施加到基底1上。
适宜的是,执行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其尤其是以任意顺序单次或多次执行:
-将第一上墨单元71和/或第一润湿单元72耦联或解耦,
-将第二上墨单元81和/或第二润湿单元82耦联或解耦,
-将网纹辊9耦联或解耦、尤其是将网纹辊与腔式刮刀系统42共同地耦联或解耦,和/或,将腔式刮刀系统42耦联或解耦。
此外,通过使转印滚筒承担双重功能由此例如提高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的资源效率。
图16示意性地示出带有载体膜31、转印层2和可选的分离层32的转印膜3的横截面。
载体膜31在此优选为PET膜,其优选具有12μm的厚度。
图17示出图16中描述的转印膜3,其中,转印层2具有保护漆层33、金属化部34和胶粘剂层35、尤其是增附剂层35。
在此,载体膜31涂覆有分离层32和保护漆34,并且保护漆层在高真空下用金属蒸镀以形成金属化部34、尤其是铝。然后将胶粘剂层35、尤其是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时与基底建立结合的胶粘剂层35施加到金属化部35上。除了所示的层之外,尤其是还可以布置另外的层,例如另外的增附剂层、可蒸镀的层、阻挡层和/或有色漆层。
转印层2优选被转印膜3包括,转印膜3具有以下层并且尤其在横截面中以所给出的顺序具有这些层:载体膜31、可选的分离层32、转印层2。
此外,转印层2优选地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在横截面中以所给出的顺序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在转印层2的面向转印膜3中的载体膜31的一侧上的保护漆层33、复制漆层、有色漆层、可蒸镀的漆层、金属层34、尤其是铝层、增附剂层、阻挡层、在转印层2的背离转印膜3中的载体膜31的一侧上的胶粘剂层35。因此,例如转印膜3可以是冷压印膜。
如图16和图17所示,承载膜31可从转印层2分离。
例如,LEONHARD KURZ Stiftung&Co.KG公司的冷转印膜用作转印膜,其尤其是具有如下转印层,该转印层带有至少一个可蒸镀的漆层、在漆层上气相沉积的金属层和增附剂层。转印层2还可以具有另外的层,例如分离层、至少一个保护层、阻挡层、油墨层、另外的胶粘剂层、另外的增附剂层。
附图标记列表
1 基底
11 第一区域
100 固化装置
101 预固化装置
111 固化区段
2 转印层
21 换向装置
22 换向站
3 转印膜
31 载体膜
32 脱离层
33 保护漆层
34 金属层
35 胶粘剂层
30 储备卷筒
300 卷绕卷筒
31 载体膜
4 第一印刷单元
41 第一转印单元
410 转印滚筒
411 转印介质
4111 载体板
4112 外层
412 第一基底滚筒
42 腔式刮刀系统
46 输送元件
5 第一增附剂
52 第二增附剂
53 第三增附剂
6 第二印刷单元
62 第二转印单元
620 压靠滚筒
621 压靠布
622 第二基底滚筒
71 第一上墨单元
710 第一上墨辊
711 第一印版滚筒
712 第一印模
713 第一墨斗
714 刮刀
72 第一润湿单元
720 第一润湿辊
721 第一水斗
81 第二上墨单元
810 第二上墨辊
811 第二印版滚筒
812 第二印模
813 第二墨斗
814 刮刀
82 第二润湿单元
820 第二润湿辊
821 第二水斗
9 网纹辊
90 凹版
901 容积
902 排空容积
911 小凹部
912 桥接部
903 剥离装置
91 第一换向辊
92 第二换向辊

Claims (79)

1.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所述印刷设备用于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其中,印刷设备具有第一印刷单元(4),所述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41),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和第一基底滚筒(412),其中,第一印刷单元(4)的第一转印单元(41)设计为,使得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的表面的第一区域(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时,仅发生少量的再分裂或基本上不发生再分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41)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第一增附剂(5)具有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第一转印单元(41)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第一增附剂(5)具有在200mPa·s至5000mPa·s的范围内、优选在50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0mPa·s至1500mPa·s的范围内的粘度、优选动态粘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增附剂(5)以2cm3/m2至10cm3/m2的范围内、优选2.5cm3/m2至7cm3/m2的范围内的施覆体积和/或以3g/m2至15g/m2、优选4g/m2至8g/m2的范围内的施覆重量转移到基底(1)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具有在0.5mm至10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76mm至6.35mm的范围内的厚度和/或在500mm至2000mm的范围内的长度和/或在500mm至1500mm的范围内的宽度。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包括载体板(4111),该载体板尤其是包括聚酯、优选PET,和/或金属、优选铝或由聚酯、优选PET,和/或金属、优选铝构成,和/或,该载体板优选具有在0.5mm至5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优选地1.0mm至1.5mm的范围内的厚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在载体板(4111)的背离转印滚筒(410)的一侧上——具有外层(4112),所述外层优选地包括光聚合物或由光聚合物组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包括一个或多个图案,所述图案优选被光化学地、尤其是通过曝光和蚀刻、和/或通过铣削、雕刻和/或激光加工引入到转印介质(411)中、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图案具有最大150lpi、优选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L/cm、优选最大47L/cm的网格宽度。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具有在50肖氏A至80肖氏A的范围内、尤其是在55肖氏A至6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包括一条或多条最小线厚为0.05mm、尤其是0.1mm的线和/或一个最小尺寸为0.05mm、尤其是0.1mm的最小点。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优选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案具有在0.05μm至1μ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0.2μm至0.8μm的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优选Ra值。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印刷设备具有第二印刷单元(6),尤其是所述第二印刷单元通过输送元件(46)与第一印刷单元(4)连接。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印刷单元(6)具有第二转印单元(62),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其中,第二转印单元(62)设计为,使得将转印层(2)从压靠布(621)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压靠布(621)具有在5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尤其是在70肖氏A至90肖氏A的范围内的硬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压靠布(621)具有在1.5mm至2.5m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7mm至2.0mm的范围内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将转印层(2)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时,压靠布(621)和/或第二基底滚筒(622)产生压靠压力,其中,压靠压力通过压靠布和第二基底滚筒的间距来设置,尤其是,所述间距能够相对于所述间距的基本设置而在-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在-0.1mm至+0.3mm的范围内设置。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印单元(41)还包括网纹辊(9),所述网纹辊构造为,使得所述网纹辊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41)的转印介质(411)上,尤其是,网纹辊(9)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印单元(4)还包括腔式刮刀系统(42),所述腔式刮刀系统构造为,使得第一增附剂(5)从腔式刮刀系统(42)转移到网纹辊(9)上,尤其是,腔式刮刀系统(42)能够优选与网纹辊(9)共同地耦联和解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网纹辊(9)具有如下网格宽度,该网格宽度每伸展单位的线数在20L/cm至200L/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0L/cm至100L/cm的范围内、优选在40L/cm至80L/cm的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网纹辊(9)具有在10cm3/m2至30cm3/m2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5cm3/m2至25cm3/m2的范围内和/或在6.45BCM至19.35B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9.67BCM至16.12BCM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网纹辊(9)具有在30°至90°的范围内、尤其是在45°至60°的范围内的凹版角。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网纹辊(9)具有凹版,其中,凹版优选地包括选自截棱锥、单格、球冠、阴影线,尤其是线结构、具有小凹部的阴影线和/或六边形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凹版类型。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上墨单元(71),所述第一上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墨辊(710)和第一印版滚筒(711),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二上墨单元(81),所述第二上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墨辊(810)和第二印版滚筒(811)。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润湿单元(72),所述第一润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720),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二润湿单元(82),所述第二润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润湿辊(820)。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墨单元(71)在第一上墨单元(71)的耦联状态下构造为,使得第一上墨单元(71)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尤其是如此转移到转印介质上,使得第二增附剂(52)连同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4、6)包括用于固化第一增附剂(5)的固化装置(100)。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设计为,使得在转印层(2)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转印层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优选在转印层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所述固化装置固化第一增附剂(5)。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412、622)上,尤其是如此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上,使得基底(1)在第一增附剂(5)的固化期间布置在固化装置(100)与第一和/或第二基底滚筒(412、622)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在10cm与60cm之间、尤其是15cm与25cm之间和/或20cm与30cm之间的固化区段(111)上固化第一增附剂(5),尤其是,固化区段(11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向辊(91),所述第一换向辊设计为,使得所述第一换向辊沿着固化区段(111)输送带有转印膜(3)的基底(1)。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4、6)包括预固化装置(101),所述预固化装置布置为,使得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转印层(2)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前,所述预固化装置(101)预固化第一增附剂(5)。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和/或预固化装置(101)包括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组的发射器:UV发射器、尤其是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和/或电子束(E射束)或其组合。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160W/cm2至20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汞蒸气灯,和/或处于12W/cm2至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UV-LED灯,和/或,净辐照度处于4.8W/cm2至8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固化装置(100)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输入处于200mJ/cm2到900mJ/cm2的范围内。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预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在2W/cm2至12W/cm2的范围内,和/或,净辐照度在0.7W/cm2至2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预固化装置(101)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输入处于8mJ/cm2至112mJ/cm2的范围内。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和/或预固化装置(101)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至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辐射。
3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层(2)被转印膜(3)包括,转印膜(3)具有以下层,尤其是在横截面中以给出的顺序具有以下层:载体膜(31)、可选的分离层、转印层(2)。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层(2)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在横截面中以给出的顺序具有以下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在转印层(2)的面向转印膜(3)中的载体膜(31)的一侧上的保护漆层、复制漆层、有色漆层、可蒸镀的漆层、金属层、尤其是铝层、增附剂层、阻挡层、在转印层(2)的背离转印膜(3)中的载体膜(31)的一侧上的胶粘剂层。
3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印膜(3)是冷压印膜。
4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印刷设备、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剥离装置(903),所述剥离装置构造为,使得转印膜(3)的载体膜(31)被剥离,其中,转印层(2)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基底(1)上。
4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100)——尤其是在基底(1)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装置之前和/或在第一转印单元(41)、尤其是转印介质(411)之后布置。
4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转印膜的载体膜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2)——尤其是根据Bekk根据DIN53107:2016-05测量,优选使用Bekk光滑度测试仪,优选Messmer Büchel公司的533型的Bekk光滑度测试仪——具有至少200s的光滑度和/或——尤其是根据Parker-Print-Surf(PPS)方法测量,优选在根据DINISO8791-4:2008-05的空气流方法中,优选借助Messmer Büchel公司的Parker-Print-Surf PPS 90测试仪——具有在0.05μm至1.5μm的范围内、优选在0.1μm至1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和/或——尤其是使用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优选BykGardner公司的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测量——在60°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500GU的光泽度和/或在85°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100GU的光泽度。
4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PPS 10,ISO8791-4测量——具有在0.5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优选带有在0.01μm至0.2μm的范围内的公差,和/或——尤其是根据
Figure FDA0003474652740000081
T480测量,优选使用BYK Gardner公司的microgloss75°测量仪器,优选在75°的角度下——具有在20%至80%的范围内、优选在50%至75%的范围内的光泽度。
4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ISO3783:2006-07测量,优选使用IGT公司的测量仪器Amsterdam 5(4m/s)——具有0.5m/s至4m/s、尤其是0.75m/s至4m/s的抗拔性。
4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尤其是在IGT公司的试样印刷仪器上、优选AMSTERDAM 5型的试样印刷仪器上测量——具有0.9OD至1.3OD(OD=光密度)的范围内的渗透行为。
4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站(22)的换向装置(21),所述换向装置构造为,使得转印层(2)在压靠滚筒(620)与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单次或多次重复地引导穿过,尤其是,转印层(2)单次或多次重复地施加到基底(1)上,和/或,转印膜(3)的载体膜(31)单独或多次重复地至少部分地被剥离并且转印层(2)至少部分地保留在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47.用于借助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将转印膜(3)的转印层(2)转移到基底(1)上的方法,所述印刷设备优选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之一所述的印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第一印刷单元(4)转移第一增附剂(5),该第一印刷单元具有第一转印单元(41),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和第一基底滚筒(412),其中,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的表面的第一区域(11)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时,仅发生少量的再分裂或基本上不发生再分裂。
49.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转印单元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第一增附剂(5)具有牛顿行为或几乎牛顿行为。
50.根据权利要求47至4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被供应给转印单元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期间的状态下测量,第一增附剂(5)具有在200mPa·s至5000mPa·s的范围内、优选在50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0mPa·s至1500mPa·s的范围内的粘度、优选动态粘度。
51.根据权利要求47至5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增附剂(5)以2cm3/m2至10cm3/m2的范围内、优选2.5cm3/m2至7cm3/m2的范围内的施覆体积和/或以3g/m2至15g/m2、优选4g/m2至8g/m2的范围内的施覆重量转移到基底(1)上。
52.根据权利要求47至5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增附剂(5)至少局部以最大为150lpi、优选最大120lpi,和/或最大59L/cm、优选最大47L/cm的分辨率从转印介质(411)、尤其是从转印介质(411)的外层(4112)转移到基底(1)上。
53.根据权利要求47至5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尤其是在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
-借助第二印刷单元(6)将转印层(2)施加到基底(1)上,该第二印刷单元具有第二转印单元(62),该第二转印单元包括具有压靠布(621)的压靠滚筒(620)和第二基底滚筒(622),其中,转印层(2)从压靠布(621)施加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54.根据权利要求47至5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印层(2)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的施加以压靠压力执行,其中,所述压靠压力通过压靠布和第二基底滚筒的间距来设置,尤其是,相对于所述间距的基本设置而在-0.5mm至+0.75mm的范围内、优选在-0.1mm至+0.3mm的范围内设置所述间距。
55.根据权利要求47至5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转印介质(411)将第一增附剂(5)全面地和/或部分地——尤其是以一个或多个图样和/或图案的形式——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到基底(1)上。
56.根据权利要求47至5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印单元(41)还包括网纹辊(9),借助所述网纹辊(9)将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第一转印单元(41)的转印介质(411)上,尤其是,网纹辊(9)是能耦联且能解耦的。
57.根据权利要求47至5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印单元(4)还包括腔式刮刀系统(42),其中,将第一增附剂(5)从腔式刮刀系统(42)转移到网纹辊(9)上,尤其是,腔式刮刀系统(42)能够优选与网纹辊(9)共同地耦联和解耦。
58.根据权利要求56或5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纹辊(9)具有在10cm3/m2至30cm3/m2的范围内、尤其是在15cm3/m2至25cm3/m2的范围内和/或在6.45BCM至19.35BCM的范围内、尤其是在9.67BCM至16.12BCM的范围内的汲取容积。
59.根据权利要求47至5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上墨单元(71),所述第一上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墨辊(710)和第一印版滚筒(711),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二上墨单元(81),所述第二上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上墨辊(810)和第二印版滚筒(811)。
60.根据权利要求47至5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印刷单元(4)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一润湿单元(72),所述第一润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润湿辊(720),和/或,第二印刷单元(6)具有能耦联且能解耦的第二润湿单元(82),所述第二润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润湿辊(820)。
61.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上墨单元(71)的耦联状态下,借助第一上墨单元(71)将第二增附剂转移到转印介质(411)上,尤其是如此转移到转印介质上,使得第二增附剂(52)连同第一增附剂(5)从转印介质(411)转移到基底(1)上。
62.根据权利要求47至6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以下步骤,尤其是以任意顺序单次或多次执行一个或多个以下步骤:
-将第一上墨单元(71)和/或第一润湿单元(72)耦联或解耦,
-将第二上墨单元(81)和/或第二润湿单元(82)耦联或解耦,
-将网纹辊(9)耦联或解耦,尤其是将网纹辊与腔式刮刀系统(42)共同地耦联或解耦,和/或,将腔式刮刀系统(42)耦联或解耦。
63.根据权利要求47至6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4、6)包括固化装置(100),其中,执行以下步骤:
-借助固化装置(100)固化第一增附剂(5)。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层(2)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转印层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优选在转印层转移到带有已在第一区域中转移的第一增附剂的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借助所述固化装置(100)固化第一增附剂(5)。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增附剂(5)在固化时借助辐射而固化,并且尤其是穿过转印膜(3),优选穿过载体膜(31)和/或载体膜(31)的转印层(2)而被辐射。
66.根据权利要求47至6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cm与60cm之间、尤其是15cm与25cm之间和/或20cm与30cm之间的固化区段(111)上固化第一增附剂(5),尤其是,借助一个或多个第一换向辊(91)在固化区段(111)上输送带有转印膜(3)的基底(1)。
67.根据权利要求47至6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印刷单元(4、6)包括预固化装置(101),其中,实施以下步骤:
-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尤其是紧接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优选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后0.05秒至0.2秒和/或在转印层(2)施加到带有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之前,预固化第一增附剂(5)。
68.根据权利要求63至6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和/或预固化借助选自以下组的辐射执行:UV辐射,尤其是借助高压UV汞蒸气灯、中压UV汞蒸气灯、低压UV汞蒸气灯、低能量UV和/或UV-LED实现的UV辐射,和/或电子束(E射束)或其组合。
69.根据权利要求47至6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处于160W/cm2至20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汞蒸气灯,和/或处于12W/cm2至20W/cm2的范围内、优选针对UV-LED灯,和/或,净辐照度处于4.8W/cm2至8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固化装置(100)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输入处于200mJ/cm2到900mJ/cm2的范围内。
70.根据权利要求47至6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固化装置的功率、尤其是毛辐照度在2W/cm2至5W/cm2的范围内,和/或,净辐照度在0.7W/cm2至2W/cm2的范围内,和/或,通过预固化装置(101)实现的到第一增附剂(5)中的能量输入处于8mJ/cm2至112mJ/cm2的范围内。
71.根据权利要求63至7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化和/或预固化时以250nm至410nm的范围内、尤其是310nm至410nm的范围内和/或365nm至405nm的范围内的波长辐射基底(1)和/或第一增附剂(5)。
72.根据权利要求47至7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印刷设备、尤其是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剥离装置(903),其中,实施以下步骤:
-剥离转印膜(3)的载体膜(31),使得转印层(2)在第一区域(11)中保留在基底(1)上。
73.根据权利要求47至7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基底的输送方向上,在剥离转印膜(3)之前和/或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后进行固化。
74.根据权利要求47至7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转印膜的载体膜被剥离之后测量,转印层(2)——尤其是根据Bekk根据DIN53107:2016-05测量,优选使用Bekk光滑度测试仪,优选Messmer Büchel公司的533型的Bekk光滑度测试仪——具有至少200s的光滑度和/或——尤其是根据Parker-Print-Surf(PPS)方法测量,优选在根据DINISO8791-4:2008-05的空气流方法中,优选借助Messmer Büchel公司的Parker-Print-Surf PPS 90测试仪——具有在0.05μm至1.5μm的范围内、优选在0.1μm至1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和/或——尤其是使用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优选Byk Gardner公司的微型三角度光泽micro tri gloss型的仪器测量——在60°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500GU的光泽度和/或在85°的测量几何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大于100GU的光泽度。
75.根据权利要求47至7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PPS 10,ISO8791-4测量——具有在0.5μm至2.0μm的范围内的表面光滑度,优选带有在0.01μm至0.2μm的范围内的公差,和/或——尤其是根据
Figure FDA0003474652740000141
T480测量,优选使用BYK Gardner公司的microgloss75°测量仪器,优选在75°的角度下——具有在20%至80%的范围内、优选在50%至75%的范围内的光泽度。
76.根据权利要求47至7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转移到基底上之前测量,基底(1)——优选根据ISO3783:2006-07测量,优选使用IGT公司的测量仪器Amsterdam 5(4m/s)——具有0.5m/s至4m/s、尤其是0.75m/s至4m/s的抗拔性。
77.根据权利要求47至7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尤其是在第一增附剂(5)转移到基底(1)上之前测量,基底(1)——尤其是在IGT公司的试样印刷仪器上、优选AMSTERDAM5型的试样印刷仪器上测量——具有0.9OD至1.3OD(OD=光密度)的范围内的渗透行为。
78.根据权利要求47至7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印刷单元(6)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站(22)的换向装置(21),其中,借助换向装置(21)使转印层(2)在压靠滚筒(620)与第二基底滚筒(622)之间单次或多次重复地引导穿过,尤其是,将转印层(2)单次或多次重复地施加到基底(1)上,和/或,将转印膜(3)的载体膜(31)单独或多次重复地至少部分地剥离并且转印层至少部分地保留在带有已在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增附剂(5)的基底(1)上。
79.第一转印单元在印刷设备、尤其是胶印设备中的应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具有转印介质(411)的转印滚筒(410)。
CN202080051916.3A 2019-07-18 2020-07-06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41268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19535.7A DE102019119535A1 (de) 2019-07-18 2019-07-18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einer Transferlage einer Transferfolie auf ein Substrat
DE102019119535.7 2019-07-18
PCT/EP2020/069021 WO2021008923A1 (de) 2019-07-18 2020-07-06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einer transferlage einer transferfolie auf ein substra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875A true CN114126875A (zh) 2022-03-01

Family

ID=7152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916.3A Pending CN114126875A (zh) 2019-07-18 2020-07-06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6586A1 (zh)
EP (1) EP3999343A1 (zh)
JP (1) JP2022541037A (zh)
CN (1) CN114126875A (zh)
DE (1) DE102019119535A1 (zh)
WO (1) WO20210089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3957A1 (de) 2022-02-18 2023-08-24 Constantia Pirk Gmbh & Co. Kg Verbund zum Verpacken von Nahrungsmittel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17338A1 (de) * 1991-04-04 1992-10-15 Kurt Lappe Foliendruckverfahren sowie folientransfermaschine
WO2005100028A1 (de) * 2004-04-13 2005-10-27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Prägevorrichtung
EP2172347A2 (de) * 2008-09-12 2010-04-07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Transferfolie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altfolientransferverfahren
CN101973156A (zh) * 2006-05-23 2011-02-1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CN102794987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方法和胶版印刷装置
CN103998244A (zh) * 2011-10-17 2014-08-20 米盖尔伊科斯达斯和米盖尔公司 用于发烟制品的单层纸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2008B1 (fr) * 1991-01-29 1994-09-02 Cros Jean Pierre Materiau pour impression et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impression au moyen de ce materiau.
PL1737659T3 (pl) * 2004-04-13 2010-04-30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Podkładka dla urządzenia tłoczącego
CN101111380B (zh) * 2005-02-04 2012-03-07 曼罗兰公司 用于压印装置的薄膜导向装置
EP1700694A3 (de) * 2005-03-10 2010-03-17 manroland AG Prägeverfahren für Wellpappe in einer Bogendruckmaschine und entsprechende Einrichtung
JP4647444B2 (ja) * 2005-09-16 2011-03-09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用水溶性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水溶性感光性フレキソ印刷原版
DE102006015474A1 (de) * 2006-03-31 2007-10-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olientransferwerk mit integrierter Weiter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US8551688B2 (en) * 2011-04-21 2013-10-08 Ryan W. Vest Photosensitive resin laminate and thermal processing of the same
DE102011054222A1 (de) * 2011-10-06 2013-04-11 Peter Barth Folienpräge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dafür
JP2015123714A (ja) * 2013-12-27 2015-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彫刻用樹脂組成物、レーザー彫刻型フレキソ印刷版原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17338A1 (de) * 1991-04-04 1992-10-15 Kurt Lappe Foliendruckverfahren sowie folientransfermaschine
US5565054A (en) * 1991-04-04 1996-10-15 Lappe; Kurt Film printing method and film printing device
WO2005100028A1 (de) * 2004-04-13 2005-10-27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Prägevorrichtung
EP1737665B1 (de) * 2004-04-13 2011-11-23 manroland AG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 mit einer prägevorrichtung
CN101973156A (zh) * 2006-05-23 2011-02-1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EP2172347A2 (de) * 2008-09-12 2010-04-07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Transferfolie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altfolientransferverfahren
EP3441234A1 (de) * 2008-09-12 2019-02-13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Kaltfolientransferverfahren und transferfolie
CN102794987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方法和胶版印刷装置
CN103998244A (zh) * 2011-10-17 2014-08-20 米盖尔伊科斯达斯和米盖尔公司 用于发烟制品的单层纸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6586A1 (en) 2022-08-25
WO2021008923A1 (de) 2021-01-21
JP2022541037A (ja) 2022-09-21
DE102019119535A1 (de) 2021-01-21
EP3999343A1 (de)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088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d-stamping onto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RU2722435C2 (ru) Металлизированная печат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US4008115A (en) Method for making durable overcoated labels
JP5893010B2 (ja) バクテリオロドプシンを含む製剤を基板に塗布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る製品
CN103612493B (zh) 一种凹印皱纹的印刷方法
AU2004211469A1 (en) Security pap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U20143264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ttern on a substrate web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20200027036A (ko) 다층 인쇄 공정
TW201238788A (en) Proces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rilliant metallic inks to paper or paperboard
CN109263324A (zh) 一种逆向上光的加工工艺
CN114126875A (zh) 用于将转印膜的转印层转移到基底上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85578A (zh) 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
JP2018048329A (ja) 高速印刷用インクの表面張力
FI116799B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substraatin päällystyksessä ja painettu tuote
US20040126507A1 (en) UV inkjet printed substrates
EP3188848B1 (en) Rough tactile radiation curable coating
EP2585635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ated vacuum metallized substrates
JP7424723B2 (ja) 機能紙
WO2021014296A1 (en) A printing system of security materials and anti-forgery documents with raised printing and process thereof
JP2004249586A (ja) 化粧材
JP2016041816A (ja) 高速印刷用インクの粘弾性
JPH09195198A (ja) 強光沢印刷用シート
JPH06191145A (ja) ラベル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ート
OA20479A (en) Security inks and machine readable security features
BR112017019662B1 (pt) Processo e dispositivo para aplicação de uma camada de transferência de um filme sobre um substrato e dispositivo de impressã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