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1663A -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11663A CN114111663A CN202111458379.7A CN202111458379A CN114111663A CN 114111663 A CN114111663 A CN 114111663A CN 202111458379 A CN202111458379 A CN 202111458379A CN 114111663 A CN114111663 A CN 114111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detected
- detection
- carrier plate
- dete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9 lev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载板、调节组件和第二载板;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与机架上表面滑动连接,调节组件与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载板和调节组件之间的龙门架上,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对第一载板上的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或下降;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载板靠近调节组件的一端;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对位于调节组件上的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检测;本发明自动快速的实现对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外观尺寸和下表面外观尺寸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提高了检测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外观检测,主要用于快速识别样品的外观尺寸的检测方法。
传统的尺寸测量需要将产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由人工对产品进行尺寸的测量,工作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对于外观检测而言,传统的检测方式需要人工使用肉眼对产品进行观察,不仅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而且在检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检现象,且检测误差率较高,以及在对产品的上下表面都进行外观检测时,通过人工对产品进行翻转和移动,容易对产品造成损伤和污染。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尺寸外观检测仪器,通过一个2D相机对工件上方采集图像,通过电机带动工件旋转,使侧面相机对工件各侧进行图像的扫描和采集,这种采集方法通过夹紧工件并带动工件转动实现对工件的检测,容易对工件造成损伤,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尺寸较小,强度高且不易变形的工件;无法适用于尺寸过大以及厚度较薄的工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工件检测设备,通过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调节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动快速的实现对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外观尺寸和下表面外观尺寸的检测,可以实现对待检测工件的质量筛选,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提高了检测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包括机架、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载板、调节组件和第二载板;
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与所述机架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调节组件之间的龙门架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靠近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对位于所述调节组件上的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检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在所述机架上表面运动;
所述机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均通过滑动槽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龙门架的上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滑轨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能够沿所述滑轨上下运动;所述滑轨能够沿所述固定支架的上梁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板上升或下降;
所述调节板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机架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控制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以及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沿龙门架上的上梁做往复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为第一载板处于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之前状态时,第一载板上待检测工件靠近龙门架方向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包括:
当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载板持续向龙门架方向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
在所述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的过程中,控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持续对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以获得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
控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带动所述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的同时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载板向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载板离开所述工件升降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之后,还包括:
控制调节组件释放待检测工件,使得待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二载板上;
控制第二载板向远离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第二载板带动完成检测的待检测工件离开工件升降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尺寸数据,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以及第二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将所述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与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进行对齐并校准,即可得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
根据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进行整合并校准,即可获取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的装置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工件检测设备,通过采用调节组件、载板和检测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动快速的实现对待检测工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外观以及孔径尺寸的检测,可以实现对待检测产品的质量筛选,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提高了检测质量。
本发明公开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运动自动实现对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节约了检测时间,且避免采用人工直接接触待检测工件,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尺寸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尺寸外观检测装置的轨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的尺寸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机架,2-驱动装置,3-第一检测装置,301-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2-孔径检测装置,4-第二检测装置,5-第一载板,6-第二载板,7-调节组件,701-固定支架,702-滑轨,703-调节件,8-龙门架,9-待检测工件,10-喷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4,其示出了可用于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工件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第一检测装置3、第二检测装置4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载板5、调节组件7和第二载板6;
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7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调节组件7之间的龙门架8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用于对所述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具体的,龙门架8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载板5能够穿过所述龙门架8向靠近所述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载板5能够穿过所述龙门架8向靠近所述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
所述调节组件7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6靠近所述调节组件7的一端;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用于对位于所述调节组件7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
具体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3沿龙门架8的上梁的滑动轨迹与第一载板5向龙门架8方向滑动的滑动轨迹相互垂直。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在所述机架1上表面运动;
所述机架1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均通过滑动槽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与所述龙门架8的上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与所述第二载板6固定连接;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调节组件7上升或下降;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第一载板5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第二载板6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对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进行检测;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对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本申请通过第一载板5、第二载板6和调节组件7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动快速的实现对待检测工件9上表面外观尺寸和下表面外观尺寸的检测,可以实现对待检测工件9的质量筛选,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速度,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质量。
如图1所示,第一载板5和第二载板6分别设置在调节组件7的两侧,
具体的,第一载板5在向靠近和远离调节组件7的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第二载板6在向靠近和远离调节组件7的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第一载板5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第二载板用于带动第二检测装置4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固定支架701、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701上的滑轨702和调节板703,所述调节板703能够沿所述滑轨702上下运动;所述滑轨702能够沿所述固定支架701的上梁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板703上升或下降;
所述调节板703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9上升或下降;
所述固定支架701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调节件703可以为调节板,固定支架701可以为龙门架。
在本说明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滑轨702与固定支架701的滑动连接;具体的,驱动装置2能够驱动滑轨702沿固定支架701的上梁做往复运动。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包括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1和至少一个孔径检测装置302;
所述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1和至少一个孔径检测装置302均与所述龙门架8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1和所述孔径检测装置302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架8的上梁相对的两侧;
所述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载板5上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的外观尺寸;
所述孔径检测装置30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载板5上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的孔径尺寸。
具体的,外观尺寸检测装置301和孔径检测装置302均可以为扫描相机。
具体的,孔径检测装置302可以检测出待检测工件9上不同特征的孔径尺寸,例如两个带圆角的三角对称孔径的间距与圆角切线长、圆孔直径长、直槽口宽度等;其中,孔径检测装置302的视野宽度需要大于等于待检测工件9的宽度;
优选的,在本说明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若对一个宽40cm的板材进行检测时,孔径检测装置302可以包括5支相机,每支相机的视野宽度为80mm,单像素为0.005mm,这种设计,可以对产品的各种特殊孔径进行检测,能够达到检测需求。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动子,动子分别与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6连接;
驱动装置2通过动子驱动第一载板5和第二载板6运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2设有两个。
具体的,驱动装置2可以为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为双动子驱动电机,其中一个动子与第一载板5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载板5运动;另外一个动子与第二载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载板6运动,进而实现待检测装工件9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检测。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以及控制第一检测装置3沿龙门架8上的上梁做往复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对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进行检测,直至待检测工件9的第二端离开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其中,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此时,可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9上表面的检测;
其中,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可以为,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载板5向第一检测装置3方向运动之前,第一载板5上待检测工件9靠近第一检测装置3的一端;自然的,第二端为第一载板5上待检测工件9远离第一检测装置3的一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完成待检测工件9上表面的检测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载板5继续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
优选的,当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载板5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调节组件7上的滑轨702沿固定支架701滑动直至滑轨702带动调节件703运动至工件升放位置;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运动至工件升放位置以及调节件703运动至工件升放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调节组件7与待检测工件9固定连接以及带动待检测工件9上升至检测位置;
其中,调节组件7在未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工件升放位置可以是调节组件7能够连接或释放待检测工件9的位置,优选的可以是调节组件7位于调节组件7下方(具体的可以正下方)的位置;检测位置可以是待检测工件9升起后能够检测待检测工件9下表面的位置。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运动至工件升放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调节组件7的调节件703下降,直至调节件703与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连接,在调节件703与待检测工件9连接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调节组件7的调节板703沿滑轨上升,直至上升至检测位置;便于对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且这种方式不易对工件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
具体的,在本说明实施例中,调节件703可以与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吸附连接。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当待检测工件9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第二载板6带动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向靠近检测位置的方向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范围;
具体的,对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时,当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检测装置4对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载板6持续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9 的第二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范围,即可完成对待检测工件9 下表面的检测。
具体的,所述第二载板6带动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向靠近检测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第二检测装置4所在的所述第二载板6的一端首先进入检测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当第二检测装置4完成对待检测工件9下表面的检测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调节组件7释放待检测工件9;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第二检测装置4完成对待检测工件9下表面的检测时,控制装置控制调节组件7释放待检测工件9,使得待检测工件9放置在第二载板上;
具体的,当控制装置控制调节组件7释放待检测工件9时,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调节组件7下降,直至待检测工件9与第二载板6的上表面接触,释放待检测工件9;此后,控制调节组件7上升至最初的悬浮状态;
具体的,可以是控制调节组件7的调节件703下降,直至待检测工件9与第二载板6的上表面接触,控制调节件703与待检测工件9分离,此后控制调节件703上升至最初的悬浮状态。
具体的,当所述调节组件7上的待检测工件9放置到所述第二载板6上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第二载板6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远离检测位置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待检测工件9进行后续的处理。
本申请通过驱动第二载板6带动第二检测装置4移动进而完成待检测工件9下表面的检测,并在待检测工件9完成检测后,由第二载板6直接运送离开,使得调节组件7继续进行后续的操作,这种检测方式节约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喷码组件10,所述喷码组件10与所述第二载板6的数量一一对应;
所述喷码组件10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6远离所述调节组件7一侧的机架1上;
所述喷码组件10用于对完成尺寸外观检测的待检测工件9进行喷码。
具体的,当待检测工件9完成下表面的检测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二载板6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远离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带动完成检测的工件运动至喷码组件10能够进行喷码的位置,控制装置控制喷码组件10对准工件进行喷码。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尺寸外观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待检测工件9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待检测工件9放置到第一载板5上;此时,控制驱动装置2的动子驱动第一载板5向龙门架8方向移动,当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运动至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时,第一检测装置3开始对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进行检测,在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过程中,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载板5持续向龙门架8方向移动直至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的第二端离开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此时完成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的检测;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在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检测完成之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的驱动第一载板5继续沿同一方向运动直至第一载板5运动至工件升放位置,此时,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调节组件7的调节件703从悬浮状态下降,直至调节件703与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连接,此时,驱动调节板703升起同时带动待检测工件9升起,直至待检测工件9上升至检测位置;同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的另一个动子驱动第二载板6带动第二检测装置4向靠近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直至位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范围,此时,第二检测装置对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在第二检测装置4检测过程中,驱动第二载板6持续向调节组件7方向移动直至待检测工件9的第二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范围,完成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的检测;此时,第二载板6位于工件升降位置。其中,在待检测工件9升起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的一个动子驱动第一载板5向远离工件升放位置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驱动装置2的另一个动子驱动第二载板6向靠近工件升放位置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载板5和第二载板6的运动方向相同。
当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检测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调节组件7的调节件703下降,同时调节件703带动待检测工件9下降,直至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与第二载板6的上表面接触,控制调节组件7释放待检测工件9;此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二载板6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远离调节组件7的方向运动,使得完成检测的工件进行下一步程序,此处可以是喷码操作,或者直接进行下料处理。
在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中,尺寸外观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载板5、一个所述调节组件7、两个所述第二载板6、一个第一检测装置3、两个第二检测装置4和一个龙门架8;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与所述第二载板6的数量一一对应;
两个所述第一载板5和两个所述第二载板6形成双轨道检测装置;
具体的,两个第一载板5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两个所述第二载板6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
其中一个第一载板5、调节组件7和一个第二载板6为一组检测装置,一组检测装置中的第一载板5的运动轨迹的中轴线和第二载板6的运动轨迹的中轴线重合。
两组检测装置共同形成双轨道检测装置;龙门架8和固定支架701均跨过双轨道检测装置与机架1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载板5,所述调节组件7和两个所述第二载板6能够同时运行;
具体的,也即是两组检测装置可以同时运行,第一检测装置在两个轨道之间滑动,以完成对待检测工件9的检测,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
在检测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检测装置3在龙门架8上运动,实现对两个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的检测;
其中,当对其中一个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检测时,另一个第一载板5不运动,此时,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该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向靠近龙门架8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检测装置3沿龙门架8的上梁滑动,以使得待检测工件9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
当该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检测完成时,该第一载板5带动待检测工件9沿该运动轨道继续运动,以带动该待检测工件9进行后续的下表面的检测;同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另一个第一载板5向靠近龙门架8的方向运动,同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检测装置3沿龙门架8的上梁滑动直至另一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范围,完成对该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是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调节组件7上的滑轨702沿固定支架701滑动,使得滑轨702带动调节件703运动至其中一组检测装置所在轨道上的工件升降位置;以使得调节件703实现对待检测工件9的连接与释放。
在本说明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7可以设有两个,每一组检测装置所在的轨道上均设置一个调节组件。
以下结合图5介绍本发明基于上述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的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本发明是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钣金件。
请参考图5,其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按照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方法包括;
S501,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信息可以包括待检测工件上表面的外观尺寸数据和孔径尺寸数据。
其中,外观尺寸数据可以包括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孔径尺寸数据可以包括待检测工件上表面上的孔径所在位置和孔径的形状和尺寸;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开始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当需要对待检测工件进行检测时,控制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以及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沿龙门架上的上梁做往复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为第一载板处于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之前状态时,第一载板上待检测工件靠近龙门架方向的一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当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载板持续向龙门架方向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
在所述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的过程中,控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持续对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以获得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具体的,在第一检测装置对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时,从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开始检测直至第二端检测结束,也即是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离开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即完成对待检测工件上表面的检测。
S503,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需要待检测工件进行检测时,控制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向靠近调节组件的方向持续运动,直至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运动至工件升降位置;在该运动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S505,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可以控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
具体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控制调节组件的滑轨沿固定支架滑动直至滑轨带动调节件运动至工件升降位置上方;此时,控制调节件沿滑轨下降,直至调节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调节组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之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带动所述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其中,检测位置可以是待检测工件升起后,第二检测装置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检测待检测工件下表面的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控制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的同时,还控制第一载板向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载板离开所述工件升降位置,以使第一载板带动另一个新的待检测工件进行检测。
S507,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信息可以包括待检测工件上表面的外观尺寸数据;其中
外观尺寸数据可以包括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可以是在控制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的同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靠近调节组件的方向运动;
还可以是在控制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之后,再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靠近调节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靠近调节组件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检测装置从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开始对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检测,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结束检测,即可完成对待检测工件下表面的检测;此时,第二载板位于工件升降位置。
在完成检测待检测工件下表面的检测后,基于位于工件升降位置的第二载板,控制调节组件释放待检测工件,使得待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二载板上;
具体的,控制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下降,直至待检测工件与第二载板接触,控制调节组件释放待检测工件;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待检测工件放置到第二载板上之后,控制第二载板向远离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第二载板带动完成检测的待检测工件离开工件升降位置,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S509,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尺寸数据可以包括外观尺寸数据和孔径尺寸数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以及第二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将所述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与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进行对齐并校准,即可得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
根据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进行整合并校准,即可获取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运动自动实现对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节约了检测时间,且避免采用人工直接接触待检测工件,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其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的装置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610,用于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获取模块620,用于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630,用于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第三控制模块640,用于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数据分析模块65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以及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沿龙门架上的上梁做往复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为第一载板处于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之前状态时,第一载板上待检测工件靠近龙门架方向的一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610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载板持续向龙门架方向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的过程中,控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持续对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以获得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30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带动所述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载板向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载板离开所述工件升降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调节组件释放待检测工件,使得待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二载板上;
第七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载板向远离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第二载板带动完成检测的待检测工件离开工件升降位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分析模块650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以及第二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与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进行对齐并校准,即可得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进行整合并校准,即可获取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所述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的内部构造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网络接口及存储器,其中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内的处理器、网络接口及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所示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处理器(或称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移动通信接口等)。存储器(Memory)是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存储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设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设备;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存储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系统(一种操作系统),Linux(一种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对此并不作限定;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中存放的一条或一条以上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设置于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终端之中以保存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相关的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可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服务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第一检测装置(3)、第二检测装置(4)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载板(5)、调节组件(7)和第二载板(6);
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7)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调节组件(7)之间的龙门架(8)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用于对所述第一载板(5)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所述调节组件(7)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二载板(6)靠近所述调节组件(7)的一端;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用于对位于所述调节组件(7)上的待检测工件(9)的下表面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在所述机架(1)上表面运动;
所述机架(1)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载板(5)和所述第二载板(6)均通过滑动槽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与所述龙门架(8)的上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与所述第二载板(6)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固定支架(701)、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701)上的滑轨(702)和调节板(703),所述调节板(703)能够沿所述滑轨(702)上下运动;所述滑轨(702)能够沿所述固定支架(701)的上梁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板(703)上升或下降;
所述调节板(703)用于带动待检测工件(9)上升或下降;
所述固定支架(701)与所述机架(1)上表面固定连接。
3.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方法包括:
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控制第一载板带动待检测工件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以及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沿龙门架上的上梁做往复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为第一载板处于向龙门架方向运动之前状态时,第一载板上待检测工件靠近龙门架方向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包括:
当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载板持续向龙门架方向运动,直至待检测工件的第二端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
在所述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的过程中,控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持续对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以获得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连接;
控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带动所述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的同时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载板向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载板离开所述工件升降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之后,还包括:
控制调节组件释放待检测工件,使得待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二载板上;
控制第二载板向远离调节组件的方向做反向运动,使得第二载板带动完成检测的待检测工件离开工件升降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尺寸数据,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以及第二数据信息中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
将所述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与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位置,进行对齐并校准,即可得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
根据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外观数据、待检测工件上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和待检测工件下表面各个边框的尺寸进行整合并校准,即可获取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10.一种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检测设备,所述的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待检测工件进入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控制第一检测装置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上表面的第一数据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载板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载板的位置信息为工件升降位置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待检测工件上升直至待检测工件上升至检测位置;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待检测工件位于检测位置时,控制第二载板带动第二检测装置向调节组件方向运动,使得处于检测位置的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进入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以获取待检测工件的下表面的第二数据信息;其中,待检测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尺寸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58379.7A CN114111663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58379.7A CN114111663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1663A true CN114111663A (zh) | 2022-03-01 |
CN114111663B CN114111663B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036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58379.7A Active CN114111663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116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8969A (zh) * | 2022-04-18 | 2022-07-15 | 无锡九霄科技有限公司 | 晶圆片背面视觉检测结构、检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4592A (zh) * | 2020-08-28 | 2020-11-20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设备及电子产品零部件检测系统 |
CN212300309U (zh) * | 2020-07-13 | 2021-01-05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机构 |
CN113019988A (zh) * | 2021-03-17 | 2021-06-25 | 东莞奥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 视觉检测设备 |
CN113639979A (zh) * | 2021-07-26 | 2021-11-12 |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治具及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 |
CN113639978A (zh) * | 2021-07-26 | 2021-11-12 |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12-02 CN CN202111458379.7A patent/CN1141116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300309U (zh) * | 2020-07-13 | 2021-01-05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机构 |
CN111964592A (zh) * | 2020-08-28 | 2020-11-20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设备及电子产品零部件检测系统 |
CN113019988A (zh) * | 2021-03-17 | 2021-06-25 | 东莞奥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 视觉检测设备 |
CN113639979A (zh) * | 2021-07-26 | 2021-11-12 |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治具及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 |
CN113639978A (zh) * | 2021-07-26 | 2021-11-12 |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8969A (zh) * | 2022-04-18 | 2022-07-15 | 无锡九霄科技有限公司 | 晶圆片背面视觉检测结构、检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14758969B (zh) * | 2022-04-18 | 2023-09-12 | 无锡九霄科技有限公司 | 晶圆片背面视觉检测结构、检测方法和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1663B (zh) | 2023-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03097B (zh) | 用于从剩余工件移取工件部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966458B (zh) | 一种基板半板检测装置 | |
EP3318363A1 (en) | Laser processing machine, laser processing method, board materi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board material processing method | |
EP3184265B1 (en) |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system | |
CN114111663A (zh) |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工件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4184616A (zh) | 一种锂电池用蓝膜的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639979B (zh) | 一种检测治具及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 | |
CN113865532B (zh) | 一种尺寸外观检测装置及多工位检测系统 | |
CN112104968B (zh) | 一种无线耳机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220084728U (zh) | 线路板点胶多方位旋转自动检测设备 | |
CN113639978B (zh) | 一种用于检测带孔工件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7601031A (zh) | 一种光伏组件的上下料设备 | |
CN204135926U (zh) | 方形电池成对弹簧压紧式检测夹具 | |
CN208044036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件测试设备 | |
CN217739015U (zh) | 一种可移动的自动化检测扫描装置 | |
CN215678143U (zh) | 纺织物瑕疵智能检测标记装置 | |
CN115939900A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装方法 | |
CN111337511B (zh) | 一种集成电路板自动化检测线 | |
CN115966746A (zh) | 一种电池密封钉上钉装置及焊接设备 | |
CN209716786U (zh) | 指纹膜加工精雕机 | |
CN209363536U (zh) | 一种快速更换模座装置 | |
CN113983927A (zh) | 一种视觉检测装置 | |
CN109696125B (zh) | 行车线缆盘装卸位置定位检测系统 | |
CN109279371B (zh) | 一种智能光学自走式码垛机 | |
CN113245565A (zh) | 一种用于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构建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15011 No. 2,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Suzhou Jiaqi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11 No. 2,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JIAQISHI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