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682A -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682A
CN114103682A CN202111385871.6A CN202111385871A CN114103682A CN 114103682 A CN114103682 A CN 114103682A CN 202111385871 A CN202111385871 A CN 202111385871A CN 114103682 A CN114103682 A CN 114103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ail
charging
platform
tramca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58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
姚应峰
叶芹禄
肖潜飞
张明
占俊
石航
葛红
舒冬
陈东
叶冠宏
赵文涛
郭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58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by charging in short intervals along the itinerary, e.g. during short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属于有轨电车相关技术领域,其通过第一充电轨、第二充电轨和中心锚节的对应设置,能够形成连续的充电轨单元,再通过将充电轨单元设置成水平面内的波浪形结构,使得储能式有轨电车在充电轨单元下方运行时其受电弓与充电轨面的接触位置可以连续改变。本发明的波形充电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在储能式有轨电车进站上下乘客的同时进行充电,通过端部翘起结构实现受电弓与充电轨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动态接触,有效提升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的便捷性。通过波形结构减少受电弓上同一部位的长时间磨损,延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降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轨电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逐年递增,对城市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缓解日益增加的城市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交通形式得到了设计与应用。其中,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案,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推广,相较于地铁等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便捷城市出行的可靠选择之一。
对于传统的有轨电车而言,其往往需要在车辆运行的沿线设置接触网,通过有轨电车顶部的受电弓与其上方的接触网接触供电。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有轨电车的设置、运营需求,但是,传统接触网系统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设置成本,还会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景观。因此,随着有轨电车技术的发展和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无接触网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开始日益成为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时的首选,几乎所有新建有轨电车工程均采用储能式供电方式。较之于传统的接触网式有轨电车而言,储能式有轨电车往往具有节能环保、对城市景观影响小、运维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各大城市的广泛青睐,也逐渐成为有轨电车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
储能式有轨电车通过在车站设置充电轨为其持续补充电量,同时也在车辆段(车辆停车、维护和检修的场所)每个停车列位上设置充电轨给回库车辆充电。目前国内外所有的充电轨装置均为直线结构,即车辆受电弓碳滑板在与充电轨接触摩擦过程中,始终摩擦一个固定区域,导致该区域磨耗快、使用寿命低,并且碳滑板的其它区域未得以充分利用。据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统计,平均每3~4万运行公里就要更换一次碳滑板;而地铁和铁路机车平均每10万公里更换一次碳滑板。并且有轨电车受电弓碳滑板仅在车辆充电区域才与充电轨接触磨耗,属于间断性磨耗;而地铁和铁路机车的碳滑板属于持续性磨耗,可见有轨电车与地铁、铁路机车相比,其碳滑板的磨耗能力相差甚远。频繁地更换碳滑板不仅经济性差,也增加了检修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通过端部翘起结构实现受电弓与充电轨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动态接触,有效提升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的便捷性。通过波形结构减少受电弓上同一部位的长时间磨损,延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降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波形充电轨,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其包括连续延伸的充电轨单元,并在该充电轨单元的底部形成有连续的充电轨面;
所述充电轨单元包分设于两端的第一充电轨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充电轨之间的若干第二充电轨,相邻两充电轨的端部之间以中心锚节连接,形成连续结构;且
所述充电轨单元中的各充电轨分别在水平平面内呈波浪形延伸,使得该充电轨单元设置后的俯视图呈波浪状,以用于改变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其受电弓与所述充电轨面相接触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所述第二充电轨的端部向上弯折,在端部形成弧形接触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轨单元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其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缘和底缘,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肋板。
所述顶缘与所述底缘分别呈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肋板以其顶部连接所述顶缘的底部,并以其底部连接所述底缘的顶部,将两者连接成整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轨面为紧贴设置在所述底缘底部外周的光滑金属片;且所述中心锚节与相邻两充电轨的肋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第二充电轨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端部缺口,以缓冲所述第一充电轨刚与所述受电弓接触时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有轨电车车站,包括候车台和支撑设置在该候车台上方的站台顶棚;所述站台顶棚靠近轨行区域的一侧突出所述候车台的边缘,形成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的底部沿纵向延伸设置有所述的波形充电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形充电轨的充电轨单元以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底面;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在竖向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卡爪、绝缘子、悬挂板和若干连接件;所述卡爪固定抓取在所述充电轨单元的顶部;所述绝缘子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爪和所述悬挂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突出部的底面和所述悬挂板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应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件;
所述加强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水平肋板以及设置在两水平肋板之间的若干竖向肋板,各所述竖向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水平肋板;且
各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两水平肋板,并与两所述水平肋板固定连接;以及位于该加强件顶部的水平肋板与所述突出部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候车台与所述站台顶棚之间通过纵向连续设置的站台立墙、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墙单元、或者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轨单元的两端及该充电轨单元背离所述候车台一侧不突出于所述突出部的边缘。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波形充电轨,其通过第一充电轨、第二充电轨和中心锚节的对应设置,能够形成连续的充电轨单元,为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储能充电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将充电轨单元设置成水平面内的波浪形结构,以此来改变储能式有轨电车在充电轨单元下方运行时其受电弓与充电轨面的接触位置,保证受电弓稳定受电的同时,避免受电弓与充电轨面的接触位置始终保持在受电弓顶部的中央,减小受电弓的碳滑板磨损,增并有助于受电弓充分散热,从而延长受电弓的持续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有轨电车车站,其通过在站台顶棚的外缘处对应轨行区域设置波形充电轨,使得储能式有轨电车在进行停站时可以同步进行储能充电,从而保证了有轨电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有轨电车的运营能力。
(3)本发明的波形充电轨,通过对应其设置由卡爪、绝缘子、悬挂板、连接件组成的连接组件,使得充电轨单元可以稳定设置在顶棚或者横梁的下方,保证充电轨设置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充电轨的两端设置为弯曲部形式,并对应设置端部缺口、加强件等结构,使得充电轨单元两端与有轨电车受电弓接触时的瞬时冲击可以得到有效释放,并充分保证充电轨设置的稳定性;
(4)本发明的波形充电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通过在站台顶棚顶部的对应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储能式有轨电车进站上下乘客时的储能充电,通过将充电轨设置为水平面内的波浪形形式,使得受电弓与充电轨接触的部位可以随着列车的行驶而发生改变,继而减少受电弓上同一部位的长时间磨损,延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降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D-D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局部A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局部B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波形充电轨的有轨电车站台的局部C放大图;
图8是有轨电车受电弓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波形充电轨的接触形式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充电轨组件;2、站台顶棚;3、站台立墙;4、候车台;5、受电弓;
101、第一充电轨;102、第二充电轨;103、中心锚节;104、充电轨面;105、卡爪;106、绝缘子;107、悬挂板;108、连接件;109、端部缺口;110、加强件;
201、突出部;202、主体;501、受电接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波形充电轨设置在用于有轨电车临时停靠的车站上或者专门用于有轨电车停放的站场中,使得储能式有轨电车可以在停放时进行车上电能的补充。
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波形充电轨包括垂吊设置于电车轨道上方的充电轨组件1,其包括沿轨道纵向延伸设置的充电轨单元,该充电轨单元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充电轨101和设置于两第一充电轨101之间的若干第二充电轨102。同时,第一充电轨101与第二充电轨102的端部之间、相邻两第二充电轨102的端部之间通过中心锚节103对应连接,继而在纵向上形成连续的充电轨单元。
如图5、图6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轨101和第二充电轨102的截面形式均呈“工字”型,并具体包括平行设置的顶缘和底缘,顶缘与底缘之间通过肋板连接。同时,优选实施例中各充电轨的底缘底部包设有充电轨面104,使得有轨电车的受电弓5可以其顶面接触充电轨面104,并在接触后完成受电作业。在实际设置时,充电轨面104为一层表面光滑的金属片,该金属片的内侧与底缘的外周壁面始终紧贴。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轨101与第二充电轨102分别以若干连接组件连接在其上方的横梁或者顶棚上。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卡爪105、绝缘子106、悬挂板107和连接件108,其中,卡爪105的底部抱设在充电轨顶缘的外周,如图5、图6中所示。同时,卡爪105的顶部与绝缘子106连接,以确保充电轨组件1与连接对象之间的绝缘。此外,优选实施例中的悬挂板107为槽钢,绝缘子106紧固连接在该悬挂板107的底部,且该悬挂板107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件108。实际设置时,连接件108为竖向设置的连接螺栓,其底部紧固在悬挂板107上,顶部与对应连接对象连接。
通过在纵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组件,使得充电轨组件1可以实现稳定设置。另外,为了保证受电弓5与充电轨单元接触的可靠性,接触前的受电弓5顶面往往略高于充电轨单元的底面,即两者接触时,受电弓5处于略微压缩的状态。因此,为了实现第一充电轨101与受电弓5接触时的平稳性,避免第一充电轨101端部对受电弓5的干涉,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轨101背离第二充电轨102的端部向上弯曲设置,如图5中所示,并在该端部的底部形成平滑的弧形轨面,确保受电弓5与充电轨单元的稳定匹配。同时,为了使得第一充电轨101最先与受电弓5接触的端部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充电轨101靠近该端部的顶缘上开设有一定宽度的缺口,即端部缺口109,使得第一充电轨101的端部可以在与受电弓5接触的瞬间向上弯曲一定幅度,避免刚性撞击的发生,延长第一充电轨101的使用寿命。
另外,考虑到第一充电轨101端部与受电弓5接触时承受的冲击力较大,优选实施例中对位于充电轨组件1两端处的连接组件进行了加强处理。具体地,在连接组件中设置有加强件110,该加强件110优选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水平肋板和若干设置于两水平肋板之间的竖向肋板,各竖向肋板分别与两水平肋板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同时,加强件110顶部的水平肋板与对应的连接对象(例如顶棚或者顶部横梁)连接,且各连接件108分别穿过两水平肋板,如图5中所示。
进一步地,在保证充电轨单元底面(即充电轨面104)与受电弓5顶部可靠接触的基础上,将优选实施例中的充电轨单元设置成了波形结构,即第一充电轨101、第二充电轨102分别设置成波形结构。同时,为了保证各充电轨的底面均处于(或近似处于)同一个水平高度,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轨101和第二充电轨102的波形结构在水平面内延伸,这也是如图2中所示正视图看不出波形结构,而图3中所示的剖视结构可以看出波形结构的原因所在。另外,在实际设置时,充电轨单元的波形可以为正弦波形,也可以为余弦波形,且波幅不大于受电弓5顶部有效接触面长度的1/2,以此避免有轨电车在充电轨单元下方运行时,其受电弓5脱离与充电轨单元的接触。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受电弓5与充电轨面104的接触形式由传统的正交接触转换为如图8中所示的接触形式,在这种接触形式下,不难发现,受电弓5顶面上与充电轨面104接触的范围由原始的中部位置扩展到了中部位置的两侧,即如图8中所示的受电接触区域501。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受电弓5顶部中间位置的长期集中磨损,充分利用受电弓5的顶部表面,提高受电弓5接触面的利用率,延长受电弓5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充电轨组件1设置在如图1~4中所示的有轨电车站台顶部,该有轨电车站台优选包括候车台4、站台立墙3和站台顶棚2,候车台4用于乘客的候车和上下车,其往往比有轨电车的轨行地面高出一定高度。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站台立墙3设置在候车台4背离轨行区域的一侧,其可以为沿纵向连续设置的一块立墙,也可以是纵向上间隔设置的多块立墙单元组成,如图3中所示。显然,在实际设置时,站台立墙3可以由立柱等其他支撑结构替换,或者设置为立柱、立墙同时支撑的形式。
其次,优选实施例中的站台顶棚2设置在候车台4的上方,用于遮挡阳光或者雨水;其一端与站台立墙3连接,另一端延伸突出于候车台4的边缘,形成如图4中所示的主体202和突出部201。其中,主体202的设置尺寸优选与候车台4的尺寸对应,或者略大于候车台4的设置尺寸,其一侧连接站台立墙3的顶部,另一端与突出部201连接。突出部201在竖向上与候车台4一侧的轨行区域对正,充电轨组件1对应设置在突出部201的底部。优选地,充电轨组件1背离站台立墙3一侧和两端均不突出于站台顶棚2的边缘。
上述设置得到的有轨电车站台,其不仅可以实现有轨电车停靠后的乘客上下车,还能实现车辆停靠时的充电蓄能。通过在有轨电车运行沿线设置若干上述有轨电车站台,实现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能耗与充电的动态平衡,保证车辆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另外,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所有连接结构、传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等均采用动力学计算分析、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设计和选型,确保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中的波形充电轨,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在设置后实现与有轨电车受电弓的充分接触匹配,避免受电弓的受电接触区域始终集中在其顶部中间,有效提升受电弓顶部受电区域的利用率,延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降低有轨电车交通的运营成本;同时,通过上述波形充电轨在有轨电车站台上的对应设置,可以实现有轨电车车辆进出站过程以及停站过程中的储能充电,为储能式有轨电车的长距离运营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有轨电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波形充电轨,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延伸的充电轨单元,并在该充电轨单元的底部形成有连续的充电轨面;
所述充电轨单元包分设于两端的第一充电轨和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充电轨之间的若干第二充电轨,相邻两充电轨的端部之间以中心锚节连接,形成连续结构;且
所述充电轨单元中的各充电轨分别在水平面内呈波浪形延伸,使得该充电轨单元设置后的俯视图呈波浪状,以用于改变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其受电弓与所述充电轨面相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所述第二充电轨的端部向上弯折,在端部形成弧形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充电轨单元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其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缘和底缘,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肋板;
所述顶缘与所述底缘分别呈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肋板以其顶部连接所述顶缘的底部,并以其底部连接所述底缘的顶部,将两者连接成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充电轨面为紧贴设置在所述底缘底部外周的光滑金属片;且所述中心锚节与相邻两充电轨的肋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形充电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轨背离第二充电轨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端部缺口,以缓冲所述第一充电轨刚与所述受电弓接触时的冲击力。
6.一种有轨电车车站,包括候车台和支撑设置在该候车台上方的站台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顶棚靠近轨行区域的一侧突出所述候车台的边缘,形成突出部;且
所述突出部的底部沿纵向延伸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形充电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轨电车车站,其中,所述波形充电轨的充电轨单元以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底面;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在竖向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卡爪、绝缘子、悬挂板和若干连接件;所述卡爪固定抓取在所述充电轨单元的顶部;所述绝缘子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爪和所述悬挂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突出部的底面和所述悬挂板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轨电车车站,其中,对应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件;
所述加强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水平肋板以及设置在两水平肋板之间的若干竖向肋板,各所述竖向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水平肋板;且
各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两水平肋板,并与两所述水平肋板固定连接;以及位于该加强件顶部的水平肋板与所述突出部的底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轨电车车站,其中,所述候车台与所述站台顶棚之间通过纵向连续设置的站台立墙、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墙单元、或者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轨电车车站,其中,所述充电轨单元的两端及该充电轨单元背离所述候车台一侧不突出于所述突出部的边缘。
CN202111385871.6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Pending CN114103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871.6A CN114103682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871.6A CN114103682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82A true CN114103682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3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5871.6A Pending CN114103682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68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1730A1 (de) * 1982-11-11 1984-06-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berleitung für elektrische Bahnen, insbesondere U-Bahnen, in einem Tunnel
CN204669048U (zh) * 2015-06-26 2015-09-23 浙江南车电车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无轨电车用快速充电结构
CN104960437A (zh) * 2015-07-23 2015-10-07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储能式有轨电车架空充电轨系统
CN207737136U (zh) * 2018-01-11 2018-08-1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电车充电架
CN110316023A (zh) * 2019-07-10 2019-10-1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1184535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导电轨的过渡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导电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1730A1 (de) * 1982-11-11 1984-06-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berleitung für elektrische Bahnen, insbesondere U-Bahnen, in einem Tunnel
CN204669048U (zh) * 2015-06-26 2015-09-23 浙江南车电车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无轨电车用快速充电结构
CN104960437A (zh) * 2015-07-23 2015-10-07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储能式有轨电车架空充电轨系统
CN207737136U (zh) * 2018-01-11 2018-08-1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电车充电架
CN11184535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导电轨的过渡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导电轨
CN110316023A (zh) * 2019-07-10 2019-10-1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7248U (zh)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CN101927767A (zh)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CN109795332A (zh) 悬挂式磁浮交通轨道系统、悬浮架系统、磁浮车辆及磁浮系统
WO2023198136A1 (zh) 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CN100585081C (zh) 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
CN109736148B (zh) 一种适用于非对称悬挂式单轨的钢箱梁支撑系统
CN109795333A (zh) 一种悬挂式磁浮交通轨道系统、悬浮架系统、磁浮车辆及磁浮系统
KR101243859B1 (ko) 하이브리드 교통 시스템용 차량의 유도바퀴 격납장치
CN114103682A (zh) 一种波形充电轨及包含其的有轨电车车站
WO2017107882A1 (zh) 一种磁悬浮工程侧部授流接触轨系统
CN213836268U (zh) 一种用于有轨电车电缆铺装的桥梁结构
CN212529626U (zh) 一种轨道式电驱车辆系统
CN201250380Y (zh)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
CN113942406B (zh) 一种接触角度可调的伸缩式充电轨结构
CN209923766U (zh) 一种大跨宽体钢箱梁检查系统
CN201250381Y (zh) 城市轨道交通三轨供电方式u型梁
CN216585953U (zh) 一种适用于气体悬浮轨道交通的轨道装置
CN218986367U (zh) 一种单轨列车供电轨斜坡组件
CN110843842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系统
CN115891671B (zh) 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
CN213013705U (zh) 减振浮置板过轨管线剪力槽套装置
CN211547107U (zh) 悬挂式轨道交通轨道梁结构
CN113232555A (zh) 一种空轨牵引网
OGASA Case study of four battery-powered methods to run electric trains on non-electrified lines
CN216287783U (zh) 一种用于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设备的供电系统的绝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