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912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6912B
CN114096912B CN202080048844.7A CN202080048844A CN114096912B CN 114096912 B CN114096912 B CN 114096912B CN 202080048844 A CN202080048844 A CN 202080048844A CN 114096912 B CN114096912 B CN 114096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egrees
display device
substrat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88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6912A (zh
Inventor
黑田美彦
宫地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96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6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3Polyimide, polyamide-im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the alignment material or treatment being different for the two opposit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4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for high pretilt angles, i.e. higher than 15 degre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透过率特性及视场角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域配置有多个像素(30)。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1),设置有具有狭缝(15a)的像素电极(15);第二基板,以与第一基板相向的方式配置;液晶层(13),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第一取向膜(22);以及第二取向膜(23)。第一取向膜及第二取向膜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狭缝配置于设置于像素的多个取向区域中的各取向区域,且具有以相对于像素的各边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倾斜狭缝部。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与将未施加电压时存在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35)的长轴方向投影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γ为1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8月2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9-153145号,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尤其是面向大型电视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视场角、透过率、响应时间等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作为用于使这些性能指标的值良好的液晶显示模式,开发了四域反向扭转向列(4Domain-Reverse Twisted Nematic,4D-RTN)模式、或聚合物稳定取向(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PSA)模式、共面开关(In Plane Switching,IPS)模式、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模式等各种模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目前,使用了这些液晶显示模式技术的大型电视机正在批量生产。
近年来,从至今为止的高清(像素数1920×1080)逐渐实现了更高精细的4K(像素数3840×2160)或8K(像素数7680×4320)。然而,在4K或8K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布线数量或开关元件的增加等,面板透过率处于下降的倾向。若面板透过率下降,则背光的光利用效率下降,因此会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大。
为了解决此种不良情况,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以改善使用了光取向膜的4D-RTN的透过率为目的而有效利用四域电控双折射模式(4Domain-ElectricallyControlled Birefringence,4D-ECB)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个像素内,沿着像素的长边方向配置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彼此不同的四个取向区域,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俯视时,在这些四个取向区域的各取向区域中,液晶分子的扭转角实质上为0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84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7/05721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期待通过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但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场角特性不能说优异。为了获得比之前更高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实现透过率特性与视场角特性的并存。
本公开是鉴于所述课题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率特性及视场角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进行了努力研究,通过着眼于在像素电极中狭缝延伸的方向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本公开的课题。具体而言,本公开采用以下手段。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配置有多个像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第二基板,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的方式配置;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第一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取向膜及所述第二取向膜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各像素具有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取向区域,所述狭缝配置于所述多个取向区域中的各取向区域,且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像素的各边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倾斜狭缝部,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与将未施加电压时存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投影到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即液晶投影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2]根据所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各边中规定的边与所述液晶投影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
[3]根据所述[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规定的边与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配置有多个像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第二基板,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的方式配置;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第一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第一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以及第二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取向膜及所述第二取向膜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各像素具有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取向区域,所述狭缝配置于所述多个取向区域中的各取向区域,且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像素的各边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倾斜狭缝部,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彼此正交,在将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0度,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将未施加电压时存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投影到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即液晶投影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且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4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获得透过率特性及视场角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像素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压-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压-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图8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压-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一取向区域中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压-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压-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1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7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比较例4及比较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比较例6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中的倾斜方位及取向方位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液晶投影角度-透过率特性的图。
图24是表示狭缝角度-透过率特性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
11:第一基板
12:第二基板
13:液晶层
15:像素电极
19:相向电极
22:第一取向膜
23:第二取向膜
30:像素
35:液晶分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彼此相同或均等的部分,在图中附注相同的符号,且关于符号相同的部分引用其说明。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从正面观察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方向为基准来示出上下及左右。
本说明书中,所谓“像素”是表述显示中各色的浓淡(灰阶)的最小单位,在彩色显示装置中,例如相当于表述红(R)、绿(G)及蓝(B)的各灰阶的单位。因此,在表述为“像素”的情况下,是指R像素、G像素及B像素的各像素,而非组合R像素、G像素及B像素的彩色显示像素(像点)。即,在彩色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一个像素对应于彩色滤光片的任一色。所谓“预倾角”是指在不对液晶显示装置施加电压的状态(电压断开的状态)下,取向膜表面与取向膜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所成的角度。
所谓“方位”,是指基板面或与基板面平行的平面上的朝向。其中,方位未考虑基板面相对于法线方向的倾斜角。在未对基准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方位以从显示区域的正面观察时与像素的下边平行且在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为基准方位(0度),将逆时针方向表示为正角度。所谓“液晶层的取向方位”,是指以存在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更详细而言为存在于各像素的液晶层中的层面内的中央附近且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中的配置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第一基板)侧的长轴端部为起点且以另一基板(第二基板)侧的长轴端部为终点的方向。因此,所谓“将存在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投影到第一基板的方位”是指以存在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中的第一基板侧的长轴端部为起点且以第二基板侧的长轴端部为终点的方向投影到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谓“倾斜方位”,是指在电压断开的状态下以存在于取向膜附近的液晶分子的所述取向膜侧的长轴端部为起点且以与取向膜为相反的一侧的长轴端部为终点的方向。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10是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型液晶显示装置,在其显示区域29中排列配置有多个像素30。如图1所示那样,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一对基板,包含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以及液晶层13,配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TFT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本公开应用于其他驱动方式(例如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方式、等离子体选址(plasmaaddress)方式等)。
第一基板11是如下TFT基板:在包含玻璃或树脂等的透明基板14的液晶层13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体的像素电极15、作为开关元件的TFT、扫描线或信号线等各种配线。像素电极15是设置有狭缝的电极(狭缝电极)。第二基板12是如下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基板:在包含玻璃或树脂等的透明基板16的液晶层13侧的表面上设置有黑色矩阵17、彩色滤光片18、包含透明导电体的相向电极19(也称为共用电极)。相向电极19是未形成狭缝的面状电极。
在一对基板11、12,形成有使基板面附近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即电极配置面)在规定方位上取向的液晶取向膜。液晶取向膜是在电压断开时以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相对于基板面为垂直方向的方式使液晶分子取向的垂直取向膜。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形成于第一基板11的电极配置面上的第一取向膜22、以及形成于第二基板12的电极配置面上的第二取向膜23作为液晶取向膜。
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是以第一基板11的电极配置面与第二基板12的电极配置面相向的方式,介隔间隔物24且设置规定的间隙(单元间隙)而配置。再者,图1中,示出了使间隔物24为柱状间隔物的情况,也可为珠状间隔物等其他液晶装置用间隔物。相向配置的一对基板11、12在其周缘部中介隔密封材25而贴合。在由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及密封材25所包围的空间,填充液晶组合物。由此,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形成有液晶层13。在液晶层13填充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液晶层13的厚度(d)例如为1.5μm~8.0μm,优选为2.0μm以上。
在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各自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11侧的第一偏光板27、以及设置于第二基板12侧的第二偏光板28作为偏光板。第一偏光板27的透过轴27a与第二偏光板28的透过轴28a以从显示区域29的正面观察时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基板11的外缘部设置有端子区域。通过在所述端子区域连接用于驱动液晶的驱动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等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10。
(各像素的取向方位)
图2是表示从第二基板12侧观察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区域29时的像素30的配置的示意图。图中,符号35的圆锥体表示液晶分子。液晶分子35中,圆锥体的顶点侧表示第一基板11侧,圆锥体的底面侧表示第二基板12侧。图2中,为了方便,针对一部分像素示出了液晶分子35。
像素30为矩形形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边部30a、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短边部30b(参照图3的(a))。如图2所示那样,在显示区域29中,多个像素30在上下方向(图2中的Y轴方向)及左右方向(图2中的X轴方向)上以矩阵状配置。本实施方式中,像素30的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像素30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另外,x轴方向是与第一透过轴27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
各像素30具有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区域。由此,补偿了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视场角特性。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像素30中形成有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四个取向区域。
具体而言,各像素30具有第一域31、第二域32、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作为多个取向区域。所述四个域31~34在一个像素内在上下方向(即,与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在第一域31~第四域34中,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为α度、180-α度、180+α度、及-α度(其中,满足0≤α≤30度)中的任一者。换句话说,在将第一透过轴27a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第一域31~第四域34中的各域中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范围内。再者,将第一透过轴27a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的方位以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表示。以下,在将第一透过轴27a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定义为90度的情况下,将像素30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与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所成的角度也称为“液晶投影角度α”。液晶投影角度α是指像素30的短边方向与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所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
使用图3对α=10度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中,图3的(a)表示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图3的(b)表示第二基板1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图3的(c)及图3的(d)表示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图3的(e)表示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再者,图3的(a)及图3的(b)的空心箭头表示倾斜方位。图3的(a)及图3的(b)是从液晶层13侧观察在基板上形成的液晶取向膜的示意图。图3的(c)~图3的(e)是从第二基板12侧俯视液晶显示装置10的示意图。图3的(d)及图3的(e)中一并示出了设置于第一基板11的像素电极15。
图3的例子中,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一基板11时第一域31为-10度(=350度),第二域32为10度,第三域33为190度,第四域34为170度(参照图3的(a))。另外,第二基板1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二基板12时第一域31为10度,第二域32为-10度(=350度),第三域33为170度,第四域34为190度(参照图3的(b))。通过以所述一对基板11、12的取向膜面相向的方式构筑液晶显示装置10,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第一域31中为-10度(=350度)、在第二域32中为10度、在第三域33中为190度、在第四域34中为170度(参照图3的(c)及图3的(d))。
(液晶取向膜)
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均为光取向膜。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通过使用光掩模(例如偏振器)对使用含有具有光取向性基的聚合物的聚合物组合物(以下称为“液晶取向剂”)形成的涂膜多次倾斜照射偏光放射线而形成。由此,在一个像素内形成有在电压接通时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区域。
再者,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取向膜”是指通过对使用具有光取向性基的聚合物形成的涂膜进行偏光或非偏光的光照射而形成的液晶取向膜。所谓“光取向性基”是通过光照射所引起的光异构化反应、光二聚化反应、光分解反应或光重排反应而对膜赋予各向异性的官能基。
液晶取向剂的聚合物成分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选自由聚酰胺酸、聚酰胺酸酯、聚酰亚胺、聚有机硅氧烷以及使用具有不饱和键的单量体而获得的聚合物(以下也称为“不饱和单量体系聚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作为不饱和单量体系聚合物,可列举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等。再者,所谓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是指具有源自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优选为具有源自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及源自苯乙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
作为光取向性基,可列举:包含偶氮苯或其衍生物作为基本骨架的含偶氮苯的基、包含肉桂酸或其衍生物(肉桂酸结构)作为基本骨架的含肉桂酸结构的基、包含查耳酮或其衍生物作为基本骨架的含查耳酮的基、包含二苯甲酮或其衍生物作为基本骨架的含二苯甲酮的基、包含苯甲酸苯基酯或其衍生物作为基本骨架的含苯甲酸苯基酯的基、包含香豆素或其衍生物作为基本骨架的含香豆素的基等。这些基中,就光反应性高的方面而言,在形成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时使用的液晶取向剂优选为含有具有含肉桂酸结构的基的聚合物。
就抑制液晶分子35的响应延迟的观点而言,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及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中的至少一者优选为小于90度。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及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均小于90度。预倾角优选为89.9度以下,更优选为89.5度以下,进而优选为89.0度以下。另外,就抑制液晶显示装置10的对比度的下降的观点而言,预倾角优选为81.0度以上,更优选为83.0度以上,进而优选为84.0度以上。
(狭缝)
在像素电极15设置有多个作为开口部的狭缝15a(参照图3的(d)及图3的(e))。狭缝15a是相对于像素30的各边(长边部30a及短边部30b)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倾斜狭缝。狭缝15a形成于像素区域的整个面。由此,在各域31~34,在狭缝15a延伸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线状电极15b配置于整个面。狭缝15a的宽度(以下也称为“狭缝宽度”)例如为1μm~8μm,优选为5μm以下。另外,彼此邻接的狭缝15a之间的距离(即,线状电极15b的宽度。以下也称为“电极宽度”)例如为1μm~8μm,优选为5μm以下。再者,如图3所示那样,像素电极15所具有的狭缝15a可仅由倾斜狭缝构成,也可还具有与长边部30a或短边部30b平行的开口部。
狭缝15a延伸的方位(即线状电极15b延伸的方位)在第一域31~第四域34的各域中为β度或-β度(其中,满足45度≤β≤85度)。换句话说,在将第一透过轴27a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第二透过轴28a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狭缝15a延伸的方位与像素30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所成的角度在第一域31~第四域34的各域中为45度以上且85度以下。狭缝15a延伸的方位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不同,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不同。具体而言,在第一域31及第四域34中,狭缝15a延伸的方位为-β度(=360-β度),在第二域32及第三域33中,狭缝15a延伸的方位为β度。
再者,以下,将像素30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称为“狭缝角度β”。狭缝角度β是两个角度中较小的角度(参照图3的(d)、图3的(e))。狭缝角度β也是第一透过轴27a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可取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值。
在电压接通时,由于由狭缝15a形成的电场发挥作用,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多个取向区域中彼此不同。此时,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是在各取向区域中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平行(参照图3的(e))。例如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β=45度,各域中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分别在电压断开时为-10度(=350度)、10度、190度、170度(参照图3的(d)),在电压接通时为-45度(=315度)、45度、225度、135度(参照图3的(e))。
关于液晶显示装置10,在各像素30的各域31~34中,狭缝15a延伸的方向与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所成的角度γ(两个角度中较小的角度,参照图3的(d))为15度以上且85度以下的范围内。通过使角度γ处于所述范围内,可获得透过率特性及视场角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10。就使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压接通时的透过率特性及视场角特性更优异的观点而言,角度γ更优选为20度以上,进而优选为30度以上,尤其优选为35度以上。另外,角度γ更优选为80度以下,进而优选为70度以下,尤其优选为65度以下。再者,角度γ以狭缝角度β与液晶投影角度α之差表示。图3的例子中,角度γ为35度。
其次,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另一例,使用图4对α=0度且β=60度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的(a)~图4的(e)与图3相同。图4的例子中,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一基板11时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为0度,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为180度(参照图4的(a))。另外,第二基板1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二基板12时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为0度,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为180度(参照图4的(b))。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为0度,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为180度。另外,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是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在第一域31中为-60度(=300度),在第二域32中为60度,在第三域33中为240度,在第四域34中为120度。角度γ为60度。
就可进一步提高视场角特性的改善效果的方面而言,液晶投影角度α优选为0度以上且25度以下,更优选为0度以上且20度以下,进而优选为0度以上且15度以下,尤其优选为0度以上且10度以下。就可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的方面而言,狭缝角度β优选为大于45度的角度,更优选为50度以上,进而优选为55度以上。另外,就可进一步提高电压接通时的透过率特性的改善效果的方面而言,狭缝角度β优选为80度以下,更优选为75度以下,进而优选为70度以下,尤其优选为60度以下。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次,对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可通过包括以下的工序1~工序3的方法来制造。
(工序1:涂膜的形成)
首先,按照公知的方法准备取向膜形成前的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接着,在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各电极配置面上涂布液晶取向剂,在基板上形成涂膜。向基板涂布液晶取向剂优选为利用胶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旋转涂布法、辊涂布机法或喷墨印刷法而进行。在涂布液晶取向剂后,出于防止所涂布的液晶取向剂的流挂等目的,优选为实施预加热(预烘烤)。预烘烤温度优选为30℃~200℃,预烘烤时间优选为0.25分钟~10分钟。之后,实施煅烧(后烘烤)。后烘烤温度优选为80℃~300℃,后烘烤时间优选为5分钟~200分钟。所形成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优选为0.001μm~1μm。
(工序2:取向处理)
接着,为了对液晶取向膜赋予所期望的预倾角特性,对通过工序1形成的涂膜(液晶取向膜)的至少一者进行光取向处理。本实施方式中,对形成于第一基板11上的涂膜及形成于第二基板12上的涂膜分别使用光掩模,并根据在液晶取向膜中显现出的倾斜方位,从相对于基板面倾斜的方向照射偏光放射线(直线偏光)。由此,使涂膜显现出预倾角赋予能力,从而制成液晶取向膜。光取向处理通过涂膜上的曝光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扫描工序来进行。通过所述多个扫描工序,在一个像素内形成有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域(在图3及图4中为四个域)。
作为照射至涂膜的放射线,例如可使用:包含150nm~800nm的波长的光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线。优选为包含200nm~400nm的波长的光的紫外线。作为所使用的光源,例如可列举: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氘灯、金属卤化物灯、氩共振灯、氙灯、准分子激光等。放射线的照射量优选为100J/m2~50,000J/m2,更优选为150J/m2~20,000J/m2
如图3那样,在使液晶投影角度α大于0的情况下,对各基板进行与在一个像素内形成的取向区域的数量对应的次数(本实施方式中合计四次)的扫描曝光。另一方面,如图4那样,在使液晶投影角度α为0的情况下,对各基板进行与在一个像素内形成的取向区域的数量的一半对应的次数(本实施方式中合计两次)的扫描曝光即可。因此,在α=0的情况下,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时可减少取向处理次数,从而可实现制造工艺的效率化。
(工序3:液晶单元的构筑)
接着,使用形成有液晶取向膜的两块基板(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在相向配置的两块基板间配置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由此制造液晶单元。为了制造液晶单元,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等:以液晶取向膜相向的方式介隔间隙将两块基板相向配置,利用密封材将两块基板的周边部贴合,在由基板表面及密封材所包围的单元间隙内注入填充液晶并将注入孔密封的方法、利用液晶滴注(One Drop Fill,ODF)方式的方法。在PSA模式的情况下,在构筑液晶单元后,在对一对基板所具有的导电膜间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液晶单元进行光照射处理。
接着,通过在液晶单元的各外侧表面以透过轴27a与透过轴28a正交的方式贴合第一偏光板27及第二偏光板28,而获得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偏光板,可列举:将一边使聚乙烯醇延伸取向一边使其吸收碘而成的被称为“H膜”的偏光膜利用乙酸纤维素保护膜夹持而成的偏光板、或包含H膜本身的偏光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作用>
其次,对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中,狭缝15a延伸的方向与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所成的角度γ为15度以上且85度以下的范围内。通过将角度γ设为所述特定的范围内,可使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特性与视场角特性优异。关于此方面,使用图5及图6的电压-透过率特性进行进一步说明。所述电压-透过率特性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条件下通过模拟(simulation)而算出的结果。
图5示出了在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预倾角设为89度时的电压-透过率特性。图6示出了在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预倾角设为87度时的电压-透过率特性。图7中,为了比较而示出了图8所示的之前的UV2A模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γ=0度)的例子。图5~图7中,实线是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情况(θ=0度,φ=0度),虚线是从自正面向右方向或左方向倾斜45度的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情况(θ=45度,φ=0度)。θ是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正面为0度的极角,φ是与像素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是以从正面观察显示区域时的右方向为0度的方位角。
如图5所示那样,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θ=0度及θ=45度的任一者中,最大透过率均充分高,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即使增大施加电压(驱动电压),θ=0度与θ=45度之间的透过率差也小,视场角特性也良好。另外,进而,关于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10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图8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若增大施加电压,则θ=0度与θ=45度之间的透过率差变大,与满足角度γ为15度以上且85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条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视场角特性差。
液晶显示装置10可有效地应用于各种用途。液晶显示装置10例如可作为钟表、便携式游戏机、文字处理器(word processor)(字处理器)、笔记型个人计算机(note typepersonal computer)、汽车导航系统、摄录机(camcord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数字照相机(digital camera)、移动电话、智能手机(smartphone)、各种监视器、液晶电视、信息显示器等的各种显示装置来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及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设为均小于90度,但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及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中的其中一者小于90度且另一者实质上为90度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像素30中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如图9所示那样,第一域31~第四域34的各取向区域39中,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设为小于90度,且将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设为实质上为90度。
具体而言,第一取向膜22通过光取向处理而在一个像素内以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按每个区域不同的方式被分割曝光(参照图10的(a))。第一取向膜22是通过使用光掩模(例如偏振器)对使用具有光取向性基的聚合物形成的涂膜多次倾斜照射偏光放射线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二取向膜23未被分割曝光(参照图10的(b)),在电压断开时,将存在于第二取向膜23的附近的液晶分子35的取向方位控制为相同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取向膜22相同的使用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涂膜不照射光而直接用作第二取向膜23。
再者,也可不使用光掩模而从基板法线方向对第二取向膜23的整个面进行非偏光曝光来代替对第二取向膜23不进行光照射的结构。在所述情况下,对第二基板12的曝光可为平行光,也可为扩散光。
就抑制液晶分子35的响应延迟的观点而言,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优选为89.0度以下,更优选为88.5度以下,进而优选为88.0度以下。另外,就抑制液晶显示装置10的对比度的下降的观点而言,预倾角θ1优选为81.0度以上,更优选为83.0度以上,进而优选为84.0度以上。再者,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为90度”,是指90度±0.5度的范围。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优选为90度±0.2度,更优选为90度±0.1度。
再者,在将由液晶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设为在第一取向膜22侧与第二取向膜23侧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使形成液晶取向膜时的加热温度在第一取向膜22与第二取向膜23中为不同的温度,或者使液晶取向膜形成时的后烘烤时间在第一取向膜22与第二取向膜23中为不同的时间,或者使液晶取向膜的膜厚在第一取向膜22与第二取向膜23中为不同的厚度,或者使第一取向膜22与第二取向膜23为不同种类的取向膜,可抑制闪烁或烧印的产生。
图10中示出了α=0度且β=60度的情况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图10中的(a)~图10中的(e)与图3相同。图10的例子中,第一取向膜22通过分割曝光而形成。通过分割曝光,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一基板11时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为0度,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为180度。另一方面,未对第二取向膜23进行曝光处理。通过贴合所述一对基板11、12来构筑液晶显示装置10,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为0度,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为180度。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压接通时,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为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位。具体而言,在第一域31中为-60度(=300度),在第二域32中为60度,在第三域33中为240度,在第四域34中为120度。角度γ为60度。
图11中示出图1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施加电压与透过率的关系。再者,图11是第一基板11侧的预倾角为87.0度,第二基板12侧的预倾角为90度,且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条件下通过模拟而算出的结果。图11中,实线及虚线与所述图5~图7为相同的含义。如图11所示那样,图10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θ=0度)以及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θ=45度)中的任一情况下最大透过率均充分高,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图1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即使增大施加电压,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θ=0度)与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θ=45度)之间透过率差也小,视场角特性也良好。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及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中的其中一者小于90度,另一者实质上为90度的方面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此两者通过分割曝光制作而成的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图12中示出了a=0度且β=60度的情况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图12中的(a)~图12中的(e)与图3相同。图12的例子中,第一取向膜22是通过对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进行分割曝光而形成。由此,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一基板11时,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为0度。再者,对第一取向膜22的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不进行光照射,或者从基板法线方向进行无偏光曝光。另一方面,关于第二取向膜23,对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不进行光照射,或者从基板法线方向进行无偏光曝光,对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进行分割曝光。由此,第二基板1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二基板12时,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为0度。
通过贴合所述一对基板11、12来构筑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在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为0度,在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为180度。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压接通时,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是在第一域31中为-60度(=300度),在第二域32中为60度,在第三域33中为240度,在第四域34中为120度。角度γ为60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一域31~第四域34中的一部分进行光照射而形成第一取向膜22及第二取向膜23。通过此种取向处理,在一个像素内的多个域中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域31及第二域32)中,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设为小于90度,且将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设为实质上为90度。在剩余的域(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三域33及第四域34)中,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设为实质上为90度,且将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设为小于90度。
由被取向曝光的液晶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以下称为“预倾角θ3”)比由未被取向曝光的液晶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以下称为“预倾角θ4”)小。就抑制液晶分子35的响应延迟的观点而言,预倾角θ3优选为89.0度以下,更优选为88.5度以下,进而优选为88.0度以下。另外,就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的下降的观点而言,预倾角θ3优选为81.0度以上,更优选为83.0度以上,进而优选为84.0度以上。预倾角θ4实质上为90度。
在所述液晶显示模式中,可将对一对基板进行的扫描曝光的次数设为与在一个像素内形成的取向区域的数量对应的次数以下(在图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合计两次)。因此,可尽量减少曝光次数,从而可实现产量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一个像素内的多个取向区域中的一部分取向区域,对第一取向膜22实施取向曝光,关于剩余的取向区域,对第二取向膜23实施取向曝光。即,各像素30具有一个像素内的非对称性的朝向彼此成为相反方向的区域。在所述情况下,在对第一基板11侧进行曝光的取向区域与对第二基板12侧进行曝光的取向区域中以彼此为反相的波形产生闪烁。由此,可在实现曝光次数的减少的同时,优化显示品质。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多个取向区域(第一域31~第四域34)在像素30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而成的结构。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取向区域于像素3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分别排列配置有多个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使用图13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α=0度且β=45度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3的(a)~图13的(e)与图3相同。如图13所示那样,第一域31~第四域34是在一个像素内在像素3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分别排列配置有两个。关于邻接的域彼此,狭缝15a延伸的方向彼此不同。具体而言,狭缝15a在俯视像素30时从像素30的中央朝向外周呈放射线状延伸(参照图13的(e))。
图13的例子中,第一基板11附近的液晶分子35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一基板11时第一域31及第三域33为0度,第二域32及第四域34为180度。另外,第二基板12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是在从液晶层13侧观察第二基板12时第一域31及第三域33为180度,第二域32及第四域34为0度。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是在电压断开时在第一域31及第三域33中为0度,在第二域32及第四域34中为180度(参照图13的(c)及图13的(d)),在电压接通时成为与狭缝15a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参照图13的(e))。角度γ为45度。
图14中示出图1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施加电压与透过率的关系。再者,图14是将第一基板11侧的预倾角及第二基板12侧的预倾角分别设为89.0度,且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条件下通过模拟而算出的结果。图14中,实线及虚线与所述图5~图7为相同的含义。如图14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充分高,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即使增大施加电压,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θ=0度)与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θ=45度)之间的透过率差也小,视场角特性也良好。
(其他实施方式)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下方式实施。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设为小于90度,且将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设为实质上为90度,但也可将由第二取向膜23规定的预倾角θ2设为小于90度,且将由第一取向膜22规定的预倾角θ1设为实质上为90度。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像素电极15在像素区域的整个面上形成狭缝15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亦可仅在像素区域的一部分(例如,邻接的两个域的边界部、或像素3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外缘部分)形成狭缝。
·像素的取向分割的数量或像素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可如图15的(a)所示那样在将一个像素取向分割成两个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公开,或者如图15的(b)及图15的(c)所示那样在将一个像素取向分割成八个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公开。另外,亦可如图15的(d)所示那样,在包括包含像素的各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短边部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边部的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公开。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将像素电极15的电极宽度设为L、将狭缝宽度设为S、将液晶层13的厚度(单元间隙)设为d时,优选为满足L<1.1d且S<d。在电极宽度(L)、狭缝宽度(S)及液晶层13的厚度(d)满足所述关系的情况下,在可获得光透过率更高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面适宜。再者,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优选的电极宽度及狭缝宽度随着液晶层13的厚度的变更而变化的主要原因,认为由狭缝结构在电极间产生的倾斜电场对液晶的驱动带来影响。鉴于此方面,通过以满足所述关系(L<1.1d,S<d)的方式设定液晶层13的厚度以及像素电极15的电极宽度及狭缝宽度,可在具有狭缝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获得适宜的倾斜电场,从而可获得透过率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基板12设置彩色滤光片,但也可在第一基板11设置彩色滤光片。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并不由以下的实施例而对本公开限定性地解释。
以下的例子中,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数量平均分子量Mn、聚合物溶液的溶液粘度及环氧当量。以下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化合物及聚合物的需要量是通过视需要反复进行下述合成例中所示的合成规模下的合成来确保。
[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
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是利用以下条件下的GPC来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
管柱:东曹(Tosoh)(股)制造,TSKgelGRCXLII
溶剂:四氢呋喃
温度:40℃
压力:68kgf/cm2
[聚合物溶液的溶液粘度]
聚合物溶液的溶液粘度(mPa·s)是使用E型旋转粘度计在25℃下进行测定。
[环氧当量]
利用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C 2105中记载的盐酸-甲基乙基酮法来测定环氧当量。
1.聚合物的合成
[合成例1]
在氮气下,在100mL二口烧瓶中加入下述(MI-1)所表示的化合物5.00g、4-乙烯基苯甲酸0.64g、4-(2,5-二氧代-3-吡咯啉-1-基)苯甲酸2.82g及4-(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3.29g、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0.31g、作为链转移剂的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52g、以及作为溶媒的四氢呋喃25ml,在70℃下聚合5小时。在正己烷中再沉淀后,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在室温下真空干燥8小时,由此获得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将其设为“聚合物(PM-1)”)。通过GPC以聚苯乙烯换算而测定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30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
[化1]
[合成例2]
在氮气下,在100mL二口烧瓶中加入所述(MI-1)所表示的化合物5.00g、甲基丙烯酸0.86g、及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2-基甲酯1.43g、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0.39g、作为链转移剂的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39g、以及作为溶媒的四氢呋喃25ml,在70℃下聚合5小时。在正己烷中再沉淀后,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在室温下真空干燥8小时,由此获得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将其设为“聚合物(PM-2)”)。通过GPC以聚苯乙烯换算而测定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28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8。
[合成例3]
在氮气下,在100mL二口烧瓶中加入下述(MI-2)所表示的化合物3.00g、甲基丙烯酸1.82g、及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2-基甲酯3.01g、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0.39g、作为链转移剂的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0.39g、以及作为溶媒的四氢呋喃25ml,在70℃下聚合5小时。在正己烷中再沉淀后,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在室温下真空干燥8小时,由此获得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将其设为“聚合物(PM-3)”)。通过GPC以聚苯乙烯换算而测定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27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7。
[化2]
[合成例4]
将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70.0mmol、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基76.9mmol溶解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170g中,在25℃下进行3小时反应,由此获得含有10质量%的聚酰胺酸的溶液。继而,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注入至大量过剩的甲醇中,使反应生成物沉淀。利用甲醇对所得的沉淀物进行清洗,在减压下在40℃下干燥15小时,由此获得聚酰胺酸(将其设为“聚合物(PAA-1)”)。
[合成例5]
将2,3,5-三羧基环戊基乙酸二酐0.121摩尔、6-{[((2E)-3-{4-[(4-(3,3,3-三氟丙氧基)苯甲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酰基)氧基]}己基-3,5-二氨基苯甲酸酯0.109摩尔、5ξ-胆甾烷-3-基2,4-二氨基苯醚0.00604摩尔及3,5-二氨基苯甲酸=5ξ-胆甾烷-3-基0.00604摩尔溶解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185.7g中,在60℃下反应24小时。对所述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进行测定,结果为2100mPa·s。继而,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注入至大量过剩的甲醇中,使反应生成物沉淀。利用甲醇对所得的沉淀物进行清洗,在减压下在40℃下干燥15小时,由此获得聚酰胺酸(将其设为“聚合物(PAA-2)”)。
[合成例6]
在包括搅拌机、温度计、滴加漏斗及回流冷却管的反应容器中投入2-(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0g、甲基异丁基酮500g及三乙基胺10.0g,在室温下混合。继而,在自滴加漏斗花30分钟滴加脱离子水100g后,在回流下进行混合且在80℃下反应6小时。在反应结束后,取出有机层,利用0.2质量%硝酸铵水溶液清洗至清洗后的水成为中性为止,然后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媒及水,由此以粘稠的透明液体的形式获得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EPS-1)。所得的聚有机硅氧烷(EPS-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2,200,环氧当量为186g/摩尔。
继而,在3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聚有机硅氧烷(EPS-1)30.1g、甲基异丁基酮140g、下述式(A-1)所表示的肉桂酸衍生物(A-1)31.9g(相对于聚有机硅氧烷(EPS-1)所具有的硅原子而言,相当于50摩尔)、硬脂酸4.60g(相对于聚有机硅氧烷(EPS-1)所具有的硅原子而言,相当于10摩尔%)、3,5-二硝基苯甲酸0.0686g(相对于聚有机硅氧烷(EPS-1)所具有的硅原子而言,相当于0.2摩尔%)、以及四丁基溴化铵3.00g,在80℃下搅拌5小时进行反应。在反应结束后,利用甲醇进行再沉淀,将沉淀物溶解于乙酸乙酯中而获得溶液。在将所得的溶液水洗五次后,蒸馏去除溶媒,由此获得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2,600(Mw/Mn=1.42)的聚合物(PS-1)的白色粉末55.6g作为感放射线性聚有机硅氧烷。
[化3]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及评价
[实施例1]
1.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在聚合物(PAA-1)80质量份及聚合物(PAA-2)2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溶剂的NMP及丁基溶纤剂(Butyl Cellosolve,BC),而制成溶媒组成为NMP/BC=50/50(质量比)、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对所述溶液进行过滤,由此制备液晶取向剂(AL-1)。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使用TFT基板及CF基板制造液晶显示装置。作为TFT基板的像素电极,使用了各像素的短边方向与狭缝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狭缝角度β)为45度、电极宽度(L)为3.5μm、狭缝宽度(S)为2.5μm的狭缝电极(参照图3,关于以下的实施例2~实施例10、比较例1~比较例6相同)。作为CF基板的相向电极,使用未形成狭缝的整面电极。通过旋转浇铸法在TFT基板及CF基板的各电极配置面涂布液晶取向剂(AL-1)。将其在80℃下进行1分钟预烘烤后,在230℃下进行40分钟后烘烤,形成膜厚为120nm的涂膜。接着,对形成于TFT基板的涂膜(液晶取向膜)进行扫描曝光。关于扫描曝光,依照图3,通过以在一个像素内形成有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四个域的方式,且以各域的曝光方位相对于各像素的短边方向为10度的方式,利用20mJ/cm2的强度合计照射四次313nm的直线偏光来进行。另外,也与TFT基板同样地对在CF基板形成的涂膜(液晶取向膜)进行扫描曝光。
接着,在TFT基板的液晶取向膜的形成面滴加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在CF基板的外缘部配置热硬化性环氧树脂作为密封材。之后,以TFT基板、CF基板的取向膜面彼此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贴合。接着,在130℃下加热1小时而使环氧树脂硬化,从而获得液晶单元。进而,为了去除液晶注入时的流动取向,将液晶单元在150℃下加热后缓冷至室温。其次,在液晶单元的基板外侧的两面,将偏光板以其透过轴彼此正交的方式贴合,从而获得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的取向方位与像素的短边方向所成的角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10度。再者,预倾角是使用信科(Shintech)公司制造的OPTI-Pro而测定出的值(以下相同)。
3.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1)透过率的计算
使用林克环球(LinkGlobal)21公司制造的爱派特(Expert)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并通过模拟而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作为计算条件,应用液晶物性:Δε=3、Ne=1.6、No=1.5、单元间隙:3.4μm、预倾角:测量值(实施例1中为89.0°)。将其结果示于图5中。再者,图5中示出从正面方向(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观察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透过率(参照实线)、以及从倾斜方向(极角θ=45度且方位角φ=0度)观察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透过率(参照虚线)。
(2)基于最大透过率的评价
根据所述(1)的结果(图5),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评价透过率特性。在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80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在小于0.280的情况下评价为“不良”。所述实施例中,最大透过率为0.314,判定为透过率特性“良好”。
(3)基于透过率比的评价
根据所述(1)的结果(图5),通过下述式(1)分别算出成为最大亮度的电压V100及亮度成为最大亮度的20%的电压V20的各电压下的透过率比α(V),根据透过率比α(V)评价视场角特性。
α(V)=(极角θ=0且方位角φ=0的透过率)/(极角θ=45且方位角φ=0的透过率)…(1)
可以说透过率比α(V)越接近1,从正面观察显示区域的情况与从倾斜方向观察显示区域的情况之间的透过率差越小,视场角特性越优异。将成为最大亮度的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及成为最大亮度的20%的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均为0.80~1.15的范围内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及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中的至少一者小于0.80或者大于1.15的情况评价为“不良”。所述实施例中,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08,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01,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2]
1.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在聚合物(PS-1)10质量份及聚合物(PAA-1)10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溶剂的NMP及BC,而制成溶媒组成为NMP/BC=50/50(质量比)、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对所述溶液进行过滤,由此制备液晶取向剂(AL-2)。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2)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6的(a)及图16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变更第一域~第四域的曝光方位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6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10度。
3.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2.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其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85,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a(V100)为1.04,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11,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3]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以倾斜方位成为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变更第一域~第四域的曝光方位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4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再者,扫描曝光在各基板中各进行两次(合计四次)。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其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2,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07,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09,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4]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2)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变更第一域~第四域的曝光方位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4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由此获得图6的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3,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12,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5]
1.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在聚合物(PM-3)10质量份及聚合物(PAA-1)10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溶剂的NMP及BC,而制成溶媒组成为NMP/BC=50/50(质量比)、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对所述溶液进行过滤,由此制备液晶取向剂(AL-3)。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3)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变更第一域~第四域的曝光方位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4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7.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
3.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2.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其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4,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09,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04,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6]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3)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0的(a)所示的方位的方式仅对TFT基板进行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0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为87.0度,在CF基板侧为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2.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由此获得图11的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3,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04,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7]
1.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在聚合物(PM-1)10质量份及聚合物(PAA-1)10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溶剂的NMP及BC,而制成溶媒组成为NMP/BC=50/50(质量比)、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对所述溶液进行过滤,由此制备液晶取向剂(AL-4)。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4)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7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仅对CF基板进行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7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为90度,在CF基板侧为88.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
3.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2.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其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0,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07,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12,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8]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4)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8的(a)所示的方位的方式仅对TFT基板进行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8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为88.0度,在CF基板侧为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20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06,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1,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84,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9]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使用液晶取向剂(AL-4)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9的(b)所示的方位的方式仅对CF基板进行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9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为90度,在CF基板侧为88.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20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08,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1,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85,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实施例10]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以倾斜方位成为图13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图13的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0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由此获得图14的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21,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09,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1.14,判断为视场角特性“良好”。
将实施例1~实施例10中使用的液晶取向剂、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投影角度α、狭缝角度β、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的取向方位与狭缝方向所成的角度γ、及透过率比α(V)汇总于下述表1中。再者,液晶投影角度α等于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的取向方位与TFT基板侧的偏光板的透过轴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狭缝角度β等于狭缝方向与TFT基板侧的偏光板的透过轴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
[表1]
[比较例1]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将未设置狭缝的整面电极用作TFT基板及CF基板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20的(a)及图20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图20)。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再者,图20中,图20的(a)~图20的(c)与图3相同,图20的(d)示出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43,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74,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比较例2]
1.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在聚合物(PM-2)10质量份及聚合物(PAA-1)10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溶剂的NMP及BC,而制成溶媒组成为NMP/BC=50/50(质量比)、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对所述溶液进行过滤,由此制备液晶取向剂(AL-5)。
2.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将未设置狭缝的整面电极用作TFT基板及CF基板的方面、使用液晶取向剂(AL-5)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20中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图20)。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6.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
3.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2.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88,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一方面,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65,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比较例3]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以倾斜方位成为图8的(a)及图8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由此获得图7的结果。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06,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一方面,电压Vl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69,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比较例4]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将未设置狭缝的整面电极用作TFT基板及CF基板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21的(a)及图21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图21)。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再者,图21中,图21的(a)~图21的(c)与图3相同,图21的(d)示出电压接通时的液晶层13的取向方位。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72,判断为透过率特性“不良”。另外,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69,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比较例5]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将未设置狭缝的整面电极用作TFT基板及CF基板的方面、使用液晶取向剂(AL-3)来代替液晶取向剂(AL-1)的方面、以及以倾斜方位成为图21的(a)及图21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的涂膜进行分割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图21)。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7.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298,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一方面,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1,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65,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比较例6]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除了以倾斜方位成为图22的(a)及图22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位的方式对形成于TFT基板及CF基板的涂膜进行曝光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光垂直型液晶显示装置(图22)。所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预倾角在TFT基板侧及CF基板侧均为89.0度。液晶投影角度α为45度。
2.透过率特性的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模拟算出所述1.中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所述实施例中,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06,判断为透过率特性“良好”。另一方面,电压V100下的透过率比α(V100)为1.12,电压V20下的透过率比α(V20)为0.69,判断为视场角特性“不良”。
将比较例1~比较例6中使用的液晶取向剂、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投影角度α、狭缝角度β、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层的取向方位与狭缝方向所成的角度γ、及透过率比α(V)汇总于下述表2中。
[表2]
[实施例11]
通过将狭缝角度β设为固定值且将液晶投影角度α变更为0度、10度、20度、30度及40度,来调查相对于液晶投影角度α的变化的透过率变化。透过率的测定使用林克环球(LinkGlobal)21公司制造的爱派特(Expert)LCD,通过液晶取向剂(AL-1)、施加电压=10V、极角θ=0度、方位角φ=0度的条件进行计算。将其结果示于图23中。再者,图23中,(a)是将狭缝角度β设为60度时的结果,(b)是将狭缝角度β设为75度时的结果。
如图23所示那样,在β=60度的情况下,在液晶投影角度α为30度以下时,施加10V时的透过率大于0.30,与此相对,若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40度,则透过率的下降大。尤其是,在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0度以上且20度以下的情况下,透过率几乎不变化而稳定,透过率特性优异。另外,根据β=75度时的结果,也可以说适宜的是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30度以下。
[实施例12]
其次,通过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固定值且将狭缝角度β变更为45度、50度、60度、70度及80度,来调查相对于狭缝角度β的变化的透过率变化。关于透过率的计算,与实施例11相同。将其结果示于图24中。再者,图24中,图24的(a)是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0度时的结果,图24的(b)是将液晶投影角度α设为20度时的结果。
如图24所示那样,在液晶投影角度α=0度的情况下,在将狭缝角度β设为50度、60度、70度的情况下,与将狭缝角度β设为45度、80度的情况相比,透过率高而良好。根据α=20度时的结果,也可以说适宜的是使狭缝角度β大于45度且小于80度。
[实施例13~实施例24]
关于所述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下述表3那样变更像素电极的电极宽度(L)及狭缝宽度(S)、以及单元间隙(d)的各条件,并调查对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带来的影响。透过率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林克环球(LinkGlobal)21公司制造的爱派特(Expert)LCD并通过模拟而算出。在极角θ=0度且方位角φ=0度下的最大透过率为0.310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透过率特性“优良(◎)”,在0.280以上且小于0.310的情况下评价为“良好(○)”。将评价结果在下文示出。再者,表3中,关于“L<1.1d”及“S<d”栏,在满足相应的条件的情况下表示为“○”,在不满足相应的条件的情况下表示为“×”。
如表3所示那样,实施例1、实施例13~实施例24的最大透过率均为0.280以上,显示出良好的透过率特性。尤其是,在电极宽度小于单元间隙的1.1倍(L<1.1d)且狭缝宽度小于单元间隙(S<d)的情况下(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8、实施例20、实施例21),最大透过率显示出0.310以上的值而特别优异。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配置有多个像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设置有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的方式配置;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
第一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
第二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取向膜及所述第二取向膜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
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各像素具有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取向区域,
所述狭缝配置于所述多个取向区域中的各取向区域,且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像素的各边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倾斜狭缝部,
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与将未施加电压时存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投影到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即液晶投影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0度以上且85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各边中规定的边与所述液晶投影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规定的边与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以及
第二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
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彼此正交,
在将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0度,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所述液晶投影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且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4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区域配置有多个像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设置有具有狭缝的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的方式配置;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
第一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
第二取向膜,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
第一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以及
第二偏光板,隔着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与所述液晶层侧为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取向膜及所述第二取向膜中的至少一者是光取向膜,
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各像素具有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彼此不同的多个取向区域,
所述狭缝配置于所述多个取向区域中的各取向区域,且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像素的各边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倾斜狭缝部,
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彼此正交,
在将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0度,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将未施加电压时存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投影到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即液晶投影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0度以上且30度以下,且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区域中为50度以上且85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将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的所述液晶投影方向为0度以上且20度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将所述第一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0度且将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透过轴的轴向定义为90度时的所述倾斜狭缝部延伸的方向为50度以上且75度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取向区域的各取向区域中,由所述第一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及由所述第二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中,其中一者小于90度,另一者实质上为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取向区域中,一部分的取向区域中,由所述第一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小于90度且由所述第二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实质上为90度,剩余的取向区域中,由所述第一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实质上为90度且由所述第二取向膜规定的预倾角小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取向膜使用选自由聚酰胺酸、聚酰胺酸酯、聚酰亚胺、聚有机硅氧烷及使用具有不饱和键的单量体而获得的聚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取向区域沿着所述各边中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边排列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取向区域分别沿着所述各边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边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边排列配置有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将所述像素电极的电极宽度设为L、将所述狭缝的宽度设为S且将所述液晶层的厚度设为d时,L<1.1d且S<d。
CN202080048844.7A 2019-08-23 2020-07-21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096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145 2019-08-23
JP2019153145 2019-08-23
PCT/JP2020/028305 WO2021039219A1 (ja) 2019-08-23 2020-07-21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912A CN114096912A (zh) 2022-02-25
CN114096912B true CN114096912B (zh) 2024-04-30

Family

ID=7468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8844.7A Active CN114096912B (zh) 2019-08-23 2020-07-2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4775B2 (zh)
JP (1) JPWO2021039219A1 (zh)
CN (1) CN114096912B (zh)
WO (1) WO20210392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42B (zh) * 2022-04-26 2024-04-26 成都京东方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357A (zh) * 2001-08-31 2005-03-30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08693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101943834A (zh) * 2006-04-04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202710885U (zh) * 2009-06-26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04232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WO2017057209A1 (ja) * 2015-10-02 2017-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48594A (zh) * 2014-10-27 2017-09-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39631A (zh) * 2015-10-02 2018-06-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装置
CN108351557A (zh) * 2015-10-30 2018-07-3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84618U (zh) 1974-12-27 1976-07-07
JP2006145992A (ja) * 2004-11-22 2006-06-0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44518B2 (ja) 2005-06-09 2011-08-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748507B (zh) * 2011-08-25 2016-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5163908A (ja) * 2012-06-21 2015-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10725336B2 (en) * 2016-05-20 2020-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357A (zh) * 2001-08-31 2005-03-30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43834A (zh) * 2006-04-04 2011-01-1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0008693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202710885U (zh) * 2009-06-26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148594A (zh) * 2014-10-27 2017-09-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057209A1 (ja) * 2015-10-02 2017-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027539A (zh) * 2015-10-02 2018-05-1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39631A (zh) * 2015-10-02 2018-06-0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装置
CN105204232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8351557A (zh) * 2015-10-30 2018-07-3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94775B2 (en) 2024-05-28
JPWO2021039219A1 (zh) 2021-03-04
US20220252943A1 (en) 2022-08-11
WO2021039219A1 (ja) 2021-03-04
CN114096912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836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6913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782230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007970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
WO201011656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光重合体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
KR101582157B1 (ko) 액정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00084823A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포함되는 배향막 조성물
CN1079425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器及制作方法、液晶介质混合物
KR2012001074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31807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208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652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10111212A (ko) 화소전극 표시판, 액정표시판 조립체 및 이들을 제조하는 방법들
WO2012086715A1 (ja) 液晶配向剤、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347174A (ja)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163566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404592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34279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
WO201810144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09691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142894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1980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2529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749484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2703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