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614A - 聚酯树脂共混物 - Google Patents

聚酯树脂共混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6614A
CN114096614A CN202080050632.2A CN202080050632A CN114096614A CN 114096614 A CN114096614 A CN 114096614A CN 202080050632 A CN202080050632 A CN 202080050632A CN 114096614 A CN114096614 A CN 114096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reactor
temperatur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bl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06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6614B (zh
Inventor
黄多荣
李有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96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6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40Polyesters derived from ester-forming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xylic acids or of polyhydroxy compounds, other than from esters thereof
    • C08G63/42Cyclic ethers; Cyclic carbonates; Cyclic sulfites; Cyclic ortho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88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50/00Compositions for preparing crystalli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4Crystallisation a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酯树脂共混物。即使除了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外还包含可重复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树脂共混物也可以用于制造高度透明的厚容器并且可以作为树脂共混物本身被再次重复使用,并且因此预期被用于提供最近已经引起关注的可持续地重复使用的塑料。

Description

聚酯树脂共混物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聚酯树脂共混物。
背景技术
占海洋污染的约70%的废塑料最近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每个国家都在促进废塑料的重复使用的同时规范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目前,废塑料被收集、粉碎和清洗,并且然后被熔融挤出和再造粒以作为原料重复使用。然而,由于废塑料中的外来物质,提供良好品质的塑料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迫切需要对由废塑料生产良好品质的塑料产品的研究。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日本专利第4771204号
发明的详细描述
技术问题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共混物,该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共混物能够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内容中,提供了一种聚酯树脂共混物,其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树脂,聚酯树脂具有一结构,在该结构中,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通过使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包含乙二醇和共聚单体的二醇聚合而重复,其中聚酯树脂包含相对于衍生自二醇的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20mol%的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并且共聚单体包括异山梨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即使该聚酯树脂共混物包含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未用过的(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21
virgi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外,树脂共混物自身可以被重复使用,并且预期被用于提供最近已经引起关注的可持续地使用的塑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案的目的,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单数形式意图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本公开内容的术语“包括”、“包含”以及类似术语用于指定某些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并且这些不排除其他某些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或添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聚酯树脂共混物,其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具有一结构,在该结构中,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通过使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包含乙二醇和共聚单体的二醇聚合而重复,其中聚酯树脂包含相对于衍生自二醇的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20mol%的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并且共聚单体包括异山梨醇。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其低的价格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在商业上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它具有高结晶度。因此,它在加工期间需要高温,并且由于其高的结晶速率而在提供透明产品方面具有局限性。
本发明人已经进行研究以解决该问题,并且发现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酯树脂共混可以提供能够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的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共混物,所述聚酯树脂包含衍生自包括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聚酯树脂共混物。
根据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与多种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以将其结晶度和结晶速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从而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
因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使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二醇聚合来制备,并且,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主要是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且二醇可以主要是乙二醇。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意指选自二羧酸和二羧酸的衍生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此外,术语“二羧酸的衍生物”意指二羧酸的烷基酯(C1至C4低级烷基酯,诸如单甲酯、单乙酯、二甲酯、二乙酯、二丁酯或类似物)或二羧酸酐。因此,例如,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通常包括与二醇反应以形成对苯二甲酰部分(terephthaloyl moiety)的化合物,诸如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单烷基酯或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以及对苯二甲酸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包含衍生自除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之外的共聚单体的残基。具体地,该共聚单体可以是选自由C8-C14芳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C4-C12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C8-C14芳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实例可以包括通常用于制造聚酯树脂的芳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萘二甲酸,例如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酐、2,6-萘二甲酸等;萘二甲酸二烷基酯,诸如2,6-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二苯基二羧酸等。C4-C12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实例可以包括通常用于制造聚酯树脂的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脂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环己烷二羧酸,诸如1,4-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等;环己烷二羧酸酯,诸如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1,3-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等;癸二酸、琥珀酸、异癸基琥珀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己二酸、戊二酸、壬二酸等。共聚单体可以以相对于总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0mol%至50mol%、0mol%至30mol%、0mol%至20mol%或0mol%至10mol%的量使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包含衍生自除乙二醇之外的共聚单体的残基。具体地,该共聚单体可以是C8-C40或C8-C33芳族二醇、C2-C20或C2-C12脂族二醇、或其混合物。芳族二醇的实例可以包括添加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双酚A衍生物,诸如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2)-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3)-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6)-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3)-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4)-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3.3)-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3.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或聚氧乙烯-(6)-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n)-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n)-2,2-双(4-羟基苯基)丙烷或聚氧丙烯-(n)-聚氧乙烯-(n)-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其中n是聚氧乙烯单元或聚氧丙烯单元的数量)。脂族二醇的实例可以包括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脂族二醇,诸如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等)、1,4-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1,6-己二醇等)、新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2-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四甲基环丁二醇等。共聚单体可以以相对于总二醇的0mol%至50mol%、0mol%至30mol%、0mol%至20mol%或0mol%至10mol%的量使用。
根据上述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不仅可以补充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可以将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降低的物理性能补充到非常好的水平。
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被理解为包括在使用之后收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从其获得的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体地,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通过根据特定标准分离所收集的废塑料,将它们粉碎并洗涤,并且然后通过熔融挤出将它们再造粒来获得,或者可以通过将收集的废塑料解聚至单体水平并使它们再聚合来获得。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在再造粒和结晶之后使用,或者在结晶后以固体状态进一步缩聚之后使用,这取决于加工方法。
通过将废塑料解聚至单体水平而再聚合的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表现出与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易区分的良好性能。然而,通过废塑料的再造粒获得的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如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透明,并且具有非常快的结晶速率,使得即使将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独使用或与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使用,都难以产生具有适当厚度的透明容器。然而,根据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表现出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优异的混溶性,从而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特别地,根据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在没有其他添加剂的情况下提供在表面上不具有流痕的模制物品,因为该聚酯树脂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高度混溶的。
因此,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混合物可以被用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特别地,根据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表现出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具有0.6dl/g至0.8dl/g的特性粘度的树脂的优异的混溶性。
此外,根据上文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用于回收在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包含95mol%或更多的衍生自对苯二甲酸的残基和95mol%或更多的衍生自乙二醇的残基的树脂。因为该树脂可以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制成的均聚物,所以衍生自对苯二甲酸的残基和衍生自乙二醇的残基的上限为100mol%。当衍生自对苯二甲酸的残基和衍生自乙二醇的残基小于100mol%时,可以包含在5mol%内的衍生自上文描述的共聚单体的残基。具体地,可以分别包含在5mol%内的衍生自间苯二甲酸的残基和/或衍生自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
聚酯树脂可以与具有130℃至160℃的结晶温度的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以有效地控制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速率。
聚酯树脂可以与具有250℃或更高的熔融温度的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以提供具有易于加工的熔融温度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根据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是结晶树脂。
特别地,聚酯树脂可以是具有结晶度的树脂,该结晶度使得聚酯树脂即使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起在高温干燥时也不会彼此融合(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61
fuse)。具体地,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树脂被分别造粒为每1g 80片,在160℃的温度干燥持续1小时,并且然后通过具有2.36mm筛尺寸的筛时,通过率可以是97wt%或更多、98wt%或更多、或99wt%或更多。筛尺寸指的是孔的最长长度。
由于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具有这样的结晶度,因此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的共混物可以被重复使用,这与无定形树脂不同。因此,当使用聚酯树脂时,不仅废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且还可以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塑料产品。
有利的是,聚酯树脂具有高透明度以通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来提供高度透明的模制物品。具体地,当根据ASTM D1003-97对6mm厚的样品测量时,聚酯树脂可以具有5%或更小、4.5%或更小、4%或更小、3.5%或更小、3%或更小、2.5%或更小、或者2%或更小的雾度。由于理论上雾度最优选地为0%,因此下限可以是0%或更大。
当在180℃结晶持续100分钟之后测量时,聚酯树脂可以具有210℃至245℃、220℃至240℃或230℃至235℃的熔融温度,使得聚酯树脂可以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并在适当的温度加工,以提供具有上文描述的特征的模制物品。
聚酯树脂可以具有7分钟至95分钟、7分钟至80分钟、7分钟至70分钟、7分钟至60分钟、10分钟至95分钟、30分钟至95分钟、40分钟至95分钟、10分钟至80分钟、30分钟至70分钟、30分钟至60分钟或40分钟至60分钟的半结晶时间(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62
crystallizationhalf-time),使得聚酯树脂可以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并在适当的温度加工,以提供具有上文描述的特征的模制物品。
聚酯树脂通过使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二醇聚合来获得,并且具有一结构,在该结构中,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被重复。在本公开内容中,酸部分和二醇部分指的是在将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二醇聚合以从它们中去除氢、羟基或烷氧基基团之后剩余的残基。
特别地,聚酯树脂包含衍生自包含乙二醇和共聚单体的二醇的二醇部分,并且可以以相对于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20mol%包含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此外,共聚单体可以表现出上文描述的性质,因为它包括异山梨醇(1,4:3,6-二脱水葡萄糖醇)。
当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小于5mol%时,难以提供透明的模制物品,因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导致的高结晶速率不能被调节到适当的水平。当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超过20mol%时,聚酯树脂表现出无定形态,并且可以在加工或模塑过程中容易地融合。此外,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溶性降低,在模制物品的表面上可能出现流痕,并且聚酯树脂共混物不能被重复使用。
聚酯树脂可以包含相对于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15mol%、7mol%至15mol%、8mol%至15mol%、10mol%至15mol%、9mol%至12mol%或10mol%至12mol%的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以便表现出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更好的混溶性。
聚酯树脂基本上包含衍生自异山梨醇的二醇部分作为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并且这种结构使得通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速率调节到适当的水平来制造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成为可能。此外,聚酯树脂甚至在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之后也可以被重复使用,以提供可以持续使用的塑料。另一方面,参考将在后面描述的对比实施例5,包含衍生自非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树脂表现出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良好混溶性,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可加工性。然而,聚酯树脂不能提供透明的产品,因为它不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速率控制到适当的水平。
聚酯树脂可以包含相对于总二醇部分的0.1mol%至15mol%,特别是0.1mol%至10mol%,0.1mol%至9mol%,1mol%至10mol%或1mol%至9mol%的衍生自异山梨醇的二醇部分,以使上文描述的性能最大化。
同时,除乙二醇之外的共聚单体除了异山梨醇外还可以包括环己烷二甲醇。环己烷二甲醇可以以相对于总二醇的0.1mol%至15mol%的量使用,以提供具有上文描述的性能的聚酯树脂。
当异山梨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用作共聚单体时,它们可以以1mol:2至5mol,或1mol:2至4mol的比来使用,以确保更好的物理性能。
除乙二醇之外的共聚单体除上文描述的单体外还可以包括通常用于制造聚酯树脂的二醇。二醇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所列出的可以用于上文描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二醇。然而,有利的是,除乙二醇之外的共聚单体是异山梨醇或是异山梨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组合,以满足上文描述的物理性能。当共聚单体包括除了异山梨醇和环己烷二甲醇之外的二醇时,其含量可以是相对于总共聚单体的10mol%或更少、5mol%或更少、或2mol%或更少。
在聚酯树脂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主要是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如上文描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聚酯树脂可以包含除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之外的共聚单体。共聚单体的类型和含量可以通过参考可以用于上文描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单体的类型和含量来调节。
同时,可以通过包括以下的步骤制备聚酯树脂:对上文描述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上文描述的二醇进行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以及对通过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获得的产物进行缩聚反应。
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中可以使用催化剂。这样的催化剂可以包括钠和镁的甲基化物(methylate);Zn、Cd、Mn、Co、Ca、Ba以及类似物的醋酸盐、硼酸盐、脂肪酸盐或碳酸盐;金属,诸如Mg;以及Pb、Zn、Sb、Ge以及类似物的氧化物。
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可以以间歇方式、半连续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每种原料可以单独添加,但其可以优选地以浆料形式添加,其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被混合在二醇中。
缩聚催化剂、稳定剂、着色剂、结晶剂、抗氧化剂、支化剂以及类似物可以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之前被添加到浆料中,或者在反应完成之后被添加到产物中。
然而,上文描述的添加剂的加入时机不限于此,并且上文描述的添加剂可以在制备聚酯树脂期间的任何时间添加。作为缩聚催化剂,可以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常规的钛基化合物、锗基化合物、锑基化合物、铝基化合物、锡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钛基催化剂的实例包括钛酸四乙酯、钛酸乙酰三丙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1
acetyltripropyl titanate)、钛酸四丙酯、钛酸四丁酯、聚钛酸丁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2
polybutyl titanate)、钛酸-2-乙基己酯、钛酸辛二醇酯、乳酸钛酸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3
lactate titanate)、三乙醇胺钛酸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4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5
triethanolamine titanate)、钛酸乙酰丙酮酸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6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7
acetyl acetonate titanate)、乙酰乙酸乙酯钛酸酯(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098
ethyl acetoacetic ester titanate)、钛酸异硬脂酸酯、二氧化钛、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共聚物、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共聚物以及类似物。此外,优选的锗基催化剂的实例包括二氧化锗及其共聚物。作为稳定剂,通常可以使用磷基化合物,诸如磷酸、磷酸三甲酯和磷酸三乙酯,并且相对于最终聚合物(聚酯树脂)的重量,其添加的含量可以为10ppm至200ppm(基于磷原子)。当稳定剂的含量小于10ppm时,聚酯树脂可能不充分稳定的,并且聚酯树脂的颜色可能变为黄色。当含量超过200ppm时,可能无法获得具有高聚合度的聚合物。此外,为了改善聚合物的颜色而待添加的着色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常规的钴基着色剂,诸如乙酸钴、丙酸钴及类似物。相对于最终聚合物(聚酯树脂)的重量,其添加的含量可以为1ppm至200ppm(基于钴原子)。如果需要,基于蒽醌的化合物、基于芘酮(perinone)的化合物、基于偶氮的化合物、基于次甲基的化合物以及类似物可以被用作有机着色剂,并且商业上可获得的产品包括调色剂,诸如Polysynthren Blue RLS(由Clarient制造)和Solvaperm Red BB(由Clarient制造)。相对于最终聚合物的重量,有机着色剂的添加的含量可以为0ppm至50ppm。当着色剂以在上文描述的范围之外的含量使用时,聚酯树脂的黄色可能不能被充分覆盖或者物理性能可能降低。
结晶剂的实例可以包括晶体成核剂、紫外线吸收剂、基于聚烯烃的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类似物。抗氧化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受阻酚抗氧化剂、基于亚磷酸盐/酯的抗氧化剂、基于硫醚的抗氧化剂及其混合物。支化剂是具有至少三个官能团的常规支化剂,并且其实例可以包括偏苯三酸酐、三羟甲基丙烷、偏苯三酸或其混合物。
此外,酯化反应可以在200℃至300℃或230℃至280℃的温度,以及在0kgf/cm2至10.0kgf/cm2(0mmHg至7355.6mmHg)、0kgf/cm2至5.0kgf/cm2(0mmHg至3677.8mmHg)或0.1kgf/cm2至3.0kgf/cm2(73.6mmHg至2206.7mmHg)的压力下进行。并且酯交换反应可以在150℃至270℃或180℃至260℃的温度,以及在0kgf/cm2至5.0kgf/cm2(0mmHg至3677.8mmHg)或0.1kgf/cm2至3.0kgf/cm2(73.6mmHg至2206.7mmHg)的压力下进行。括号外的压力指的是表压(以kgf/cm2表示),并且括号内的压力指的是绝对压力(以mmHg表示)。
当反应温度和压力在上述范围之外时,聚酯树脂的物理性能可能降低。反应时间(平均停留时间)通常为1小时至24小时或2小时至8小时,并且可以根据反应温度、压力以及所使用的二醇与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摩尔比而变化。
通过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获得的产物可以经历缩聚反应以制备具有高聚合度的聚酯树脂。通常,缩聚反应可以在150℃至300℃、200℃至290℃或260℃至290℃的温度,以及在400mmHg至0.01mmHg、100mmHg至0.05mmHg或10mmHg至0.1mmHg的减压下进行。此处,压力指的是绝对压力。400mmHg至0.01mmHg的减压用于去除缩聚反应的副产物诸如乙二醇以及未反应的材料诸如异山梨醇。因此,当压力在上述范围之外时,副产物和未反应的材料的去除可能是不充分的。此外,当缩聚反应的温度在上述范围之外时,聚酯树脂的物理性能可能降低。缩聚反应可以进行持续所需的时间,直到达到期望的特性粘度,例如持续1小时至24小时的平均停留时间。
为了降低残留在聚酯树脂中的未反应的材料诸如异山梨醇的含量,可以通过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结束时或在缩聚反应开始时,即在树脂的粘度不足够高的状态下,有意地维持真空反应持续长的时间段,来将未反应的原料排出系统。当树脂的粘度高时,残留在反应器中的原料难以流出系统。例如,残留在聚酯树脂中的未反应的材料诸如异山梨醇可以通过在缩聚反应之前将由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获得的反应产物保留在约400mmHg至1mmHg或约200mmHg至3mmHg的减压下持续约0.2小时至3小时而被有效地去除。此处,可以将产物的温度控制为等于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的温度或缩聚反应的温度、或它们之间的温度。
在缩聚反应之后获得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30dl/g至1.0dl/g是合适的。当特性粘度小于0.30dl/g时,固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可能显著降低。当特性粘度超过1.0dl/g时,熔融材料的粘度可能在熔融聚合期间增加,并且因此聚合物变色的可能性可能由于搅拌器和反应器之间的剪切应力而增加,导致副产物诸如乙醛。
如果需要,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通过在缩聚反应之后进一步进行固相反应而具有更高的聚合度。
具体地,将通过缩聚反应获得的聚合物排出反应器以进行造粒。造粒可以通过线切割方法或水下切割方法来进行,在线切割方法中聚合物被挤出成线的形状,在冷却液中固化并用刀具切割,在水下切割方法中模孔被浸入到冷却液中,聚合物被直接挤出到冷却液中并用刀具切割。一般来说,在线切割方法中,冷却液的温度应该保持为低的,以使线很好地固化,使得在切割方面没有问题。在水下切割方法中,优选的是根据聚合物来保持冷却液的温度,以使聚合物的形状均匀。然而,在结晶聚合物的情况下,可以有意地将冷却液的温度保持为高的,以便在排出期间诱导结晶。
可以通过水洗粒状聚合物来去除未反应的原料中可溶于水的原料诸如异山梨醇。颗粒尺寸越小,相对于颗粒重量的表面积越大。因此,颗粒尺寸小是有利的。为了实现该目的,可以将颗粒制造成具有约15mg或更少的平均重量。例如,粒状聚合物可以通过使其留在等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低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5℃至20℃的温度的水中持续5分钟至10小时被水洗。
使粒状聚合物经历结晶步骤以防止固相反应期间的融合。结晶步骤可以在大气、惰性气体、水蒸气或含水蒸气的惰性气体中或在溶液中进行,并且可以在110℃至210℃或120℃至210℃进行。当温度低时,颗粒的晶体的形成速度可能很慢。当温度高时,颗粒的表面熔融的速率可能比晶体形成的速率快,使得颗粒可能彼此粘附以引起融合。由于颗粒的耐热性随着颗粒结晶而增加,所以也可以通过将结晶分成若干步骤并逐步升高温度来使颗粒结晶。
固相反应可以在惰性气体气氛诸如氮气、二氧化碳、氩气和类似气氛下进行,或者在400mmHg至0.01mmHg的减压下以及在180℃至220℃的温度进行,持续1小时至150小时的平均停留时间。通过进行固相反应,可以另外增加分子量,并且可以将在熔融反应中未反应而只是残留的原料以及在反应期间产生的环状低聚物、乙醛和类似物去除。
可以进行固相反应直到结晶聚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0.65dl/g或更高、0.70dl/g或更高、0.75dl/g或更高、或0.80dl/g或更高,其中特性粘度是在150℃将聚合物以1.2g/dl的浓度溶解在邻氯苯酚中持续15分钟之后在35℃测量的。
同时,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在没有特定添加剂的情况下提供在表面上没有流痕的模制物品,即使它包含高达约50wt%的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此,对聚酯树脂共混物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树脂的混合比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包括以1:99至99:1、5:95至95:5、10:90至90:10、20:80至80:20、30:70至70:30、40:60至60:40或50:50的重量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树脂。
同时,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具有225℃至250℃、230℃至245℃或235℃至245℃的熔融温度。即使聚酯树脂共混物包含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树脂共混物也表现出在上文描述的范围内的熔融温度,并且因此可以被再制造为具有优异品质的模制物品。
同时,当根据ASTM D1003-97对6mm厚的样品测量时,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具有5%或更小、4.5%或更小、4%或更小、3.5%或更小、3%或更小、2.5%或更小、2%或更小、或者1%或更小的雾度,这表明高的透明度。由于理论上雾度最优选为0%,因此下限可以是0%或更高。
即使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共混物包含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树脂与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溶性也是优异的,并且因此具有不需要添加剂来补充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性能的优点。然而,作为非限制性实例,聚酯树脂共混物可以包含本领域中通常应用的添加剂。
此外,聚酯树脂共混物能够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即使它包含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外,树脂共混物自身可以被重复使用,并且因此期望用于提供最近已经引起关注的可持续使用的塑料。
在下文中,本公开内容的作用和效果将通过具体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同时,这些实施例以举例的方式提供,并且因此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根据以下方法测量以下物理性能。
(1)特性粘度(IV)
在150℃将样品以1.2g/dl的浓度溶解在邻氯苯酚中持续15分钟之后,使用乌氏粘度计测量样品的特性粘度。具体地,使粘度计的温度保持在35℃,并且测量溶剂通过粘度计的某些内部区段之间所用的时间(流出时间;t0)和溶液通过粘度计所用的时间(t)。随后,通过将t0和t代入式1中来计算比粘度,并且通过将计算的比粘度代入式2中来计算特性粘度。
[式1]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131
[式2]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132
在式2中,A是0.247的哈金斯(Huggins)常数,并且c是0.12wt%的浓度。
(2)结晶后的熔融温度(Tm)
在使聚酯树脂在180℃结晶持续100分钟之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结晶的样品的Tm。使用由Mettler Toledo制造的DSC 1型作为测量装置。具体地,使用除湿干燥机(由Moretto制造的D2T)在120℃在氮气气氛下,将结晶的样品干燥持续5小时至10小时。因此,在样品中残留的水分含量小于500ppm的状态下测量熔融温度。
取约6mg至10mg的干燥样品,装入铝盘中,保持在30℃的温度持续3分钟,以10℃/min的速率从30℃加热至280℃,并保持在280℃的温度持续3分钟(第一次扫描)。然后,使用由Mettler Toledo提供的相关程序(STARe软件)的TA菜单中的积分功能,通过DSC在第一次扫描中分析Tm峰值。第一次扫描的温度范围被设置为从起始点-10℃到Tm峰+10℃,其由程序计算。
(3)雾度
使用聚酯树脂或聚酯树脂共混物制备具有6mm厚度的样品,并且根据ASTM D1003-97使用由Minolta制造的CM-3600A来测量样品的雾度。
(4)半结晶时间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来测量聚酯树脂的半结晶时间。具体地,在聚酯树脂完全熔融之后,将温度保持在结晶温度,并测量产生在结晶期间所生成的总热量的一半所消耗的时间(单位:分钟)。
(5)分子量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来测量。具体地,将0.03g的聚酯树脂添加到3mL的邻氯苯酚中,并在150℃溶解持续15分钟。然后,在冷却至室温的同时,向其中添加9mL的氯仿以制备样品。然后,使用两个柱(Shodex LF804)在40℃的温度以0.7mL/min的流量对样品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聚苯乙烯作为标准材料来计算数均分子量(Mn)。
(6)第二熔融温度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来测量聚酯树脂共混物的第二熔融温度。使用由Mettler Toledo制造的DSC 1型作为测量装置。具体地,使用除湿干燥机(由Moretto制造的D2T)在120℃在氮气气氛下,将聚酯树脂共混物干燥持续5小时至10小时。因此,在样品中残留的水分含量小于500ppm的状态下测量熔融温度。
取约6mg至10mg的干燥样品,装入铝盘中,保持在30℃的温度持续3分钟,以10℃/min的速率从30℃加热至280℃,并保持在280℃的温度持续3分钟(第一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之后,将样品迅速冷却至室温,并且然后以10℃/min的速率从室温加热至280℃(第二次扫描)以获得DSC曲线。然后,使用由Mettler Toledo提供的相关程序(STARe软件)的TA菜单中的积分功能,通过DSC在第二次扫描中分析Tm峰值。第二次扫描的温度范围被设置为从起始点-10℃到Tm峰+10℃,其由程序计算。
(7)流痕的出现
通过注射模制聚酯树脂共混物来制备36g的预成型件。此后,将预成型件再加热至约140℃,并且然后吹塑以制备500mL的瓶子。在吹塑期间,将模具的温度调节至约70℃。目视观察所制备的500mL瓶子,以在观察到流痕时标示“O”并在未观察到流痕时标示“X”。
(8)回收期间薄片(flake)融合的出现
将(7)中被评价为出现流痕的瓶子粉碎,以获得具有约250g/L-600g/L的堆积密度(bulk density)的薄片。将所获得的薄片保留在220℃持续1小时,以目视观察薄片是否融合。当观察到一些融合的部分时,其被标示为“O”,并且当没有观察到一些融合的部分时,其被标示为“X”。
(9)损耗模量起始点
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来测量聚酯树脂共混物的杨氏模量或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并且基于此来评价聚酯树脂共混物的结晶速率。
具体地,将聚酯树脂共混物挤出成片状,切割成30mm×5.3mm(纵向长度×横向长度)的尺寸,并且然后在以下条件下使用DMA测量E'和E"。然后,损耗模量起始点被确定为聚酯树脂共混物开始结晶的时间点。
<测量条件>
频率固定(频率扫描/振幅:15μm)
温度变化:将温度以3℃/min的速率从室温升高达到150℃
当损耗模量起始点高时,聚酯树脂有效地减慢回收的PET的高结晶速率,这对于生产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是有利的。
制备实施例1: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257.4g(19.6mol)的对苯二甲酸、1423.4g(23.0mol)的乙二醇和229.2g(1.6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和0.7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161
melt))的特性粘度(IV)变为0.55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
允许颗粒在15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的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中。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70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5mol%。
制备实施例2:第一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189.1g(19.2mol)的对苯二甲酸、1334.1g(21.5mol)的乙二醇和504.9g(3.5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和0.7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将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50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将由此获得的颗粒储存在70℃的水中持续5小时,以去除颗粒中包含的未反应的原料。
允许颗粒在15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的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中。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95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10mol%。
制备实施例3: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356.5g(20.2mol)的对苯二甲酸、1341.4g(21.6mol)的乙二醇和826.6g(5.7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016g的作为蓝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Polysynthren Blue RLS、0.004g的作为红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SolvapermRed BB、1ppm的作为结晶剂的聚乙烯和1000ppm的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 1076。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0.5kgf/cm2(绝对压力:1127.8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14mol%。
制备实施例4:第一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4297.3g(25.9mol)的对苯二甲酸、1845.8g(29.8mol)的乙二醇、189.0g(1.3mol)的异山梨醇和186.4g(1.3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1.1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和1000ppm的作为支化剂的偏苯三酸酐。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50℃。此后,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50℃,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6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2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5mol%。
制备实施例5:第四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316.0g(20.0mol)的对苯二甲酸、1164.2g(18.8mol)的乙二醇、87.5g(0.6mol)的异山梨醇和230.1g(1.6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和0.8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2.0kgf/cm2(绝对压力:2231.1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55℃。此后,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55℃,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55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2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8mol%。
制备实施例6: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124.0g(18.8mol)的对苯二甲酸、1330.2g(21.5mol)的乙二醇、219.8g(1.5mol)的异山梨醇和216.8g(1.5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1.0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和1000ppm的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 1076。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5kgf/cm2(绝对压力:1863.3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5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5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
允许颗粒在15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中。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75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4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8mol%。
制备实施例7:第四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371.0g(20.3mol)的对苯二甲酸、1435.3g(23.2mol)的乙二醇、177.9g(1.2mol)的异山梨醇和438.6g(3.0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013g的作为蓝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Polysynthren Blue RLS和0.004g的作为红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Solvaperm Red BB。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5℃。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5℃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70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3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15mol%。
制备实施例8:第四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727.0g(19.2mol)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620.5g(42.3mol)的乙二醇和841.5g(5.8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5g的作为催化剂的四水合乙酸锰(II)和1.8g的作为催化剂的Sb2O3、以及0.7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但是不增加反应器的压力(绝对压力:760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4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40℃的同时进行酯交换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交换反应完成时,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6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50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
允许颗粒在16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中。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95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10mol%。
制备实施例9:第一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029.7g(18.3mol)的对苯二甲酸、159.5g(0.96mol)的间苯二甲酸、1334.1g(21.5mol)乙二醇和504.9g(3.5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和0.7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的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50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
允许颗粒在15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95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酸的总残基,衍生自对苯二甲酸的残基的含量为95mol%并且衍生自间苯二甲酸的残基的含量为5mol%,并且相对于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10mol%。
对比制备实施例1: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000.5g(18.1mol)的对苯二甲酸、1064.6g(17.2mol)的乙二醇和1187.5g(8.1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017g的作为蓝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Polysynthren Blue RLS以及0.006g的作为红色调色剂的Clarient'sSolvaperm Red BB。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0.5kgf/cm2(绝对压力:1127.8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将反应器的压力经1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100托(绝对压力:100mmHg),并保持该压力持续1小时。此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25mol%。
对比制备实施例2: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2518.5g(15.2mol)的对苯二甲酸、1044.1g(16.8mol)的乙二醇、398.7g(2.7mol)的异山梨醇和240.3g(1.7mol)的1,4-环乙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010g的作为蓝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Polysynthren Blue RLS以及0.003g的作为红色调色剂的Clarient's Solvaperm Red BB。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5kgf/cm2(绝对压力:1863.3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5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11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11mol%。
对比制备实施例3: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631.3g(21.9mol)的对苯二甲酸和1763.1g(28.4mol)的乙二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5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7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和1000ppm的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2.0kgf/cm2(绝对压力:2231.1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5℃。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5℃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当反应器中混合物的特性粘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时,将混合物排出反应器并制成线料。用冷却液将其固化并造粒,以具有约12mg至14mg的平均重量。
允许颗粒在150℃静置持续1小时以结晶,并且然后将其放入20L固相聚合反应器中。然后,使氮气以50L/min的流量流入反应器中。此处,将反应器的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从室温升高到140℃,并保持在140℃持续3小时。此后,将温度以40℃/小时的速率进一步升高到200℃,并保持在200℃。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直到反应器中颗粒的特性粘度达到0.75dl/g。
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的含量为0mol%,并且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含量为0mol%。
对比制备实施例4: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328.2g(20.0mol)的对苯二甲酸、1479.2g(23.9mol)的乙二醇和175.6g(1.2mol)的异山梨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0.8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和1ppm的作为结晶剂的聚乙烯。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5kgf/cm2(绝对压力:1863.3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70℃。此后,在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70℃的同时进行酯化反应,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75℃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5dl/g。
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3mol%。
对比制备实施例5:第三聚酯树脂的制备
将3247.1g(19.6mol)的对苯二甲酸、1406.8g(22.7mol)的乙二醇和253.5g(1.8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置于连接至柱和能够通过水被冷却的冷凝器的10L反应器中,并且使用1.0g的作为催化剂的GeO2、1.46g的作为稳定剂的磷酸和0.8g的作为着色剂的乙酸钴。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氮气以形成加压状态,其中反应器的压力比正常压力高1.0kgf/cm2(绝对压力:1495.6mmHg)。
然后,将反应器的温度经90分钟升高到220℃,保持在220℃持续2小时,并且然后经2小时升高到260℃。此后,将反应器的温度保持在260℃,直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在肉眼的情况下变得透明。当酯化反应完成时,将加压的反应器中的氮气排放到外部,以将反应器的压力降低到正常压力,并且然后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转移到能够真空反应的7L反应器中。
然后,使反应器的压力经30分钟从正常压力降低到5托(绝对压力:5mmHg),并将反应器的温度经1小时升高到280℃以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将反应器的压力保持在1托(绝对压力:1mmHg)或更小。在缩聚反应的初始阶段,将搅拌速率设定为高,但是当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物的粘度增加而导致搅拌力减弱或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高于设定温度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搅拌速率。进行缩聚反应直到反应器中混合物(熔体)的特性粘度(IV)变为0.60dl/g。
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相对于聚酯树脂中包含的衍生自二醇的总残基的含量为9mol%。
实验实施例1:聚酯树脂的物理性能的评价
在制备实施例1至制备实施例9以及对比制备实施例1至对比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聚酯树脂的物理性能根据上文描述的方法来评价,并且结果在表1中示出。
在制备实施例1至制备实施例9以及对比制备实施例1至对比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聚酯树脂中,除了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和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之外,其余衍生自二醇的残基是衍生自乙二醇。衍生自乙二醇的残基可以包括衍生自二甘醇的残基,衍生自二甘醇的残基是通过使两个乙二醇反应以形成二甘醇,并使二甘醇与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反应而被引入的。
[表1]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291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301
1)对比制备实施例1、对比制备实施例2和对比制备实施例5的聚酯树脂是无定形树脂并且没有结晶,使得无法测量结晶后的熔融温度。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聚酯树脂共混物的制备
将在制备实施例1至制备实施例9以及对比制备实施例1至对比制备实施例5中的一个中制备的聚酯树脂与回收的PET以50:50的重量比共混。具体地,将回收的PET在室温与上述单独造粒的聚酯树脂干混,并在150℃的温度干燥以制备聚酯树脂共混物,该回收的PET是通过将经由粉碎和洗涤废塑料获得的薄片熔融挤出而再造粒的。
回收的PET的组成可以根据废塑料的收集地点、如何对废塑料进行分类以及如何对其再造粒而变化。在本实验中使用的回收的PET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共聚物,其包含相对于总二羧酸在3mol%以内的间苯二甲酸,并且具有0.75dl/g的特性粘度(IV)、130℃的结晶温度以及250℃的熔融温度。
实验实施例2:聚酯树脂共混物的物理性能的评价
上文制备的聚酯树脂共混物的物理性能根据上文描述的方法来评价,并且结果在表2中示出。
[表2]
Figure BDA0003465166600000311
2)当未观察到损耗模量起始点时,其被表示为ND。
参考表2,证实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9使用这样的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包含相对于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20mol%的衍生自包括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低雾度和有利于通过与回收的PET共混来进行加工的熔融温度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特别地,证实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9的聚酯树脂共混物具有高的损耗模量起始点,使得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聚酯树脂可以有效地减慢回收的PET的结晶速率,使得制造具有高透明度的厚容器成为可能。
此外,在通过实施例1至实施例9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加工的瓶子上没有观察到流痕,并且即使瓶子在粉碎之后保留在高温,瓶子也不融合,使得它们可以作为树脂共混物重复使用。
另一方面,在使用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制成的均聚物作为聚酯树脂的对比实施例3和使用包含少于5mol%的衍生自包括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树脂的对比实施例4的情况下,与回收的PET的混溶性是优异的,但是回收的PET的结晶速率无法被降低,这导致非常高的雾度。
此外,使用包含超过20mol%的衍生自包括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树脂的对比实施例1具有与回收的PET的差的混溶性,这导致由其制备的瓶子上的流痕。此外,通过粉碎瓶子获得的薄片在高温融合,并且不能重复使用。
此外,使用包含超过20mol%的衍生自包括异山梨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树脂的对比实施例2具有与回收的PET的差的混溶性,这导致由其制备的瓶子上的流痕。
使用包含衍生自非异山梨醇的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树脂的对比实施例5具有与回收的PET的优异的混溶性,但是回收的PET的结晶速率无法被降低,并且雾度非常高。

Claims (14)

1.一种聚酯树脂共混物,包含: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
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具有一结构,在所述结构中,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通过使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包含乙二醇和共聚单体的二醇聚合而重复,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相对于衍生自二醇的总二醇部分的5mol%至20mol%的衍生自共聚单体的二醇部分,并且
所述共聚单体包括异山梨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未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0.6dl/g至0.8dl/g的特性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包含95mol%或更多的衍生自对苯二甲酸的残基和95mol%或更多的衍生自乙二醇的残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结晶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当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所述聚酯树脂被分别造粒为每1g 80片,在160℃的温度干燥持续1小时,并且然后通过具有2.36mm的筛尺寸的筛时,通过率为97wt%或更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当根据ASTM D1003-97对6mm厚的样品测量时,所述聚酯树脂具有5%或更小的雾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当在180℃结晶持续100分钟之后测量时,所述聚酯树脂具有210℃至245℃的熔融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具有7分钟至95分钟的半结晶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相对于衍生自二醇的总二醇部分的0.1mol%至10mol%的衍生自异山梨醇的二醇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共聚单体还包括环己烷二甲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包含以1mol:2至5mol的比的衍生自异山梨醇的残基和衍生自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共混物具有225℃至250℃的熔融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共混物,
其中当根据ASTM D1003-97对6mm厚的样品测量时,所述聚酯树脂共混物具有5%或更小的雾度。
CN202080050632.2A 2019-07-18 2020-05-28 聚酯树脂共混物 Active CN114096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86936A KR20210009844A (ko) 2019-07-18 2019-07-18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혼합물
KR10-2019-0086936 2019-07-18
PCT/KR2020/006918 WO2021010591A1 (ko) 2019-07-18 2020-05-28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혼합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614A true CN114096614A (zh) 2022-02-25
CN114096614B CN114096614B (zh) 2024-04-05

Family

ID=74210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0632.2A Active CN114096614B (zh) 2019-07-18 2020-05-28 聚酯树脂共混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27922A1 (zh)
EP (1) EP4001361A4 (zh)
JP (1) JP2022540546A (zh)
KR (1) KR20210009844A (zh)
CN (1) CN114096614B (zh)
TW (1) TW202110994A (zh)
WO (1) WO2021010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45400A1 (en) * 2020-02-10 2021-08-12 3Form, Llc Architectural resin panel with incorporated scrap materials
KR20230017535A (ko) * 2021-07-28 2023-02-06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우수한 압출 가공성 및 재활용이 가능한 압출 취입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1235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Us Llc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JP2012126821A (ja) * 2010-12-15 2012-07-05 Toyobo Co Ltd 成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130029068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Extrusion blow molded articles
KR20170076558A (ko) * 2015-12-24 2017-07-04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수지 성형품
TW201906893A (zh) * 2017-05-31 2019-02-16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聚酯樹脂及其製備方法及其所製得的樹脂模造物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1204B2 (ja) 2005-05-19 2011-09-1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US20080242751A1 (en) * 2006-12-27 2008-10-02 Kurian Joseph V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olyesters from post-consumer polyester
US9074092B2 (en) * 2010-12-20 2015-07-0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Miscible polyester blends utilizing recycled polyesters
US9273206B2 (en) * 2012-07-09 2016-03-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Ternary blends of terephthalate or isophthalate polyesters containing EG, CHDM and TMCD
EP3643734A4 (en) * 2017-06-22 2021-04-07 SK Chemicals, Co., Ltd. POLYESTER CONTAIN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KR20200089585A (ko) * 2019-01-17 2020-07-27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1235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Us Llc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JP2012126821A (ja) * 2010-12-15 2012-07-05 Toyobo Co Ltd 成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130029068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Extrusion blow molded articles
KR20170076558A (ko) * 2015-12-24 2017-07-04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수지 성형품
TW201906893A (zh) * 2017-05-31 2019-02-16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聚酯樹脂及其製備方法及其所製得的樹脂模造物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614B (zh) 2024-04-05
EP4001361A1 (en) 2022-05-25
KR20210009844A (ko) 2021-01-27
JP2022540546A (ja) 2022-09-16
US20220227922A1 (en) 2022-07-21
EP4001361A4 (en) 2023-07-19
TW202110994A (zh) 2021-03-16
WO2021010591A1 (ko)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215B (zh) 聚酯树脂
CN114514286B (zh) 聚酯树脂共混物、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73551B (zh) 聚酯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279799B2 (en) Polyester resi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resin molded article formed therefrom
CN114096614B (zh) 聚酯树脂共混物
CN114514287B (zh) 聚酯树脂共混物以及由其形成的物品
TWI831977B (zh) 聚酯樹脂共混物
KR20210039085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혼합물
CN114207028B (zh) 聚酯树脂混合物
CN117693539A (zh) 具有优异的挤出加工性能且可再循环的挤出吹塑树脂以及包含该挤出吹塑树脂的组合物
CN112752785A (zh) 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和透明度的聚酯共聚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