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4024B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4024B
CN114094024B CN202111332397.0A CN202111332397A CN114094024B CN 114094024 B CN114094024 B CN 114094024B CN 202111332397 A CN202111332397 A CN 202111332397A CN 114094024 B CN114094024 B CN 114094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light extraction
layer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23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4024A (zh
Inventor
刘兴华
张晓晋
孙海雁
王斯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23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4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4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4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4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4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每个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为透反电极,多个发光器件至少包括蓝色发光器件;第一光取出层,位于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一光取出层包括:第一光取出部,第一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蓝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透射,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中的一者为左旋圆偏振态,另一者为右旋圆偏振态;圆偏光片,位于第一光取出层远离基底的一侧。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器件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宽、重量轻且厚度薄等特性,是目前平板显示器的理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基底;
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每个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为透反电极,多个发光器件至少包括蓝色发光器件;
第一光取出层,位于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一光取出层包括:第一光取出部,第一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蓝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透射,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中的一者为左旋圆偏振态,另一者为右旋圆偏振态;
圆偏光片,位于第一光取出层远离基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第一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
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第一光取出层还包括:
第二光取出部,第二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绿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二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
第三光取出部,第三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红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三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取出部对波长在500-59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和波长大于59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光取出部对波长在590-680nm范围内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90nm和波长大于68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第一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
第一光取出部还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以及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在440-74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大于74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层的材料包括液晶分子和手性剂,液晶分子包括胆甾相液晶分子或盘状液晶分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分子的材料至少包括以下一种:环氧类液晶单体、丙烯酸酯类液晶单体、乙烯基醚类液晶单体、硫醇类液晶单体、胺类液晶单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层的材料分子量大于5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和1/4相位延迟板,1/4相位延迟板位于线偏光片靠近基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光取出层、第二光透射层、第一光透射层、触控层;
第二光取出层位于第一光取出层和第二电极之间,
第二光透射层位于第二光取出层靠近第一光取出层一侧,
第一光透射层、触控层、圆偏光片位于第一光取出层远离第二光透射层一侧,并沿远离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取出层采用有机材料制成;
第二光取出层的材料的分子量小于5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透射层和第二光透射层的厚度均为0.5-5μm,折射率均为1.5-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层厚度为3-20μm,折射率为1.3-1.8。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显示基板蓝色发光器件部分出射光线的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OLED器件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发光层靠近基底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发光层远离基底的一侧。对于顶发射结构,第二电极为透反电极,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但在OLED的使用过程中,反射电极的高反射率在明亮环境下会降低图像质量,也就是说,环境光在反射电极处被反射,导致图像的对比度降低。在一些示例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为通过应用微腔效应提升图像亮度,并配合圆偏振器或光学干涉叠层。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所使用的材料会吸收OLED器件的发射光,从而降低光输出。虽然可以通过胆甾型液晶层减少圆偏振器对发射光的吸收,但在明亮环境中,由胆甾型液晶层选择的偏振波长范围的环境光依旧会被反射,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在不改变发光材料的前提下提高发射性能,增强显示基板的亮度,同时对图像的对比度不造成影响。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2、第一光取出层3、圆偏光片4。每个发光器件2包括沿远离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21、发光层22和第二电极23,第二电极23为透反电极,多个发光器件2至少包括蓝色发光器件2B。第一光取出层3,位于多个发光器件2的第二电极23远离第一电极21的一侧,第一光取出层3包括:第一光取出部31,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蓝色发光器件2B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31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透射,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中的一者为左旋圆偏振态,另一者为右旋圆偏振态。圆偏光片4,位于第一光取出层6远离基底1的一侧。
在显示基板中,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通常采用磷光材料,而考虑到蓝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使用寿命,其通常采用荧光材料,由于磷光材料和荧光材料本身发光机制的差异,导致荧光材料的出光效率远低于磷光材料的出光效率,即在显示基板中蓝光的出光效率远低于红绿光的出光效率。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光取出层3的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蓝色发光器件2B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进而使第一光取出部31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透射,其中,第一偏振态和第二偏振态中的一者为左旋圆偏振态,另一者为右旋圆偏振态。在发光器件2的发光过程中,第一光取出部31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第一次透射,同时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在将蓝光反射至第二电极23后,第二电极23至少对第一偏振态的部分蓝光反射,形成第二偏振态的蓝光,之后第一光取出部31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第二次透射,由于对蓝光进行了两次透射,因此能够提高蓝色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进而提高整个显示基板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第一光取出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胆甾相液晶分子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沿层的法线方向排列成螺旋状结构,该螺旋状结构成左旋或右旋,按照螺旋状结构的旋向可以将胆甾相液晶层分为左旋胆甾相液晶层和右旋胆甾相液晶层。
下面对胆甾相液晶的螺距进行详细说明。胆甾相液晶包括多层胆甾相液晶分子,每层分子的排列方向相同,但相邻两层分子排列方向稍有旋转,当分子的排列旋转了一周又回到原来的方向时,在分子排列完全相同的两层液晶分子之前的距离成为胆甾液晶的螺距。若入射光的波长与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致,则胆甾相液晶允许与其旋向相同的入射光透射,并将与其旋向相反的入射光反射,若入射光的波长与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不一致,则胆甾相液晶允许全部入射光透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入射光的波长与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致,则胆甾相液晶允许与其旋向相同的入射光透射,具体是指胆甾相液晶所选择的波长窗口对应于入射光波长峰值λ的区间(λ-50nm,λ+50nm),即在波长在(λ-50nm,λ+50nm)区间内的光线,在其偏振方向与螺距为P的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同的情况下,均被允许入射,其中P等于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对手性剂进行固化,会导致手性剂的不均匀分布,诱导产生不同的螺距分布。因此,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光照幅度和辐照时间对手性剂进行光聚合,以调节胆甾相液晶的螺距,进而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反射或透射情况。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圆偏光片4包括线偏光片41和1/4相位延迟板42,1/4相位延迟板41位于线偏光片42靠近基底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外界光线入射到线偏光片41后,外界光线中与线偏光片41的偏振方向平行的光线透过,与线偏光片41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光线被吸收。透过线偏振片41的光线抵到1/4相位延迟板42后,转变为左旋偏振光或者右旋偏振光。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光取出层5、第二光透射层6、第一光透射层7、触控层8;其中,第二光取出层5位于第一光取出层3和第二电极23之间,第二光透射层6位于第二光取出层5靠近第一光取出层3一侧,第一光透射层7、触控层8、圆偏光片4位于第一光取出层3远离第二光透射层6一侧,并沿远离基底1的方向依次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透射层7、第一光取出层3和第二光投射层6能够起到隔水隔氧的作用,且可以将光的线偏振态转换为圆偏振态,有利于增强显示基板的亮度,并降低显示基板功耗。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8和第一光透射层7之间可以是直接接触的,不存在粘合剂。例如,触控层8包括直接形成在第一光透射层7上的触控电极。
实施例一
下面以第一光取出层3的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只覆盖蓝色发光器件2B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一光取出部31中胆甾相液晶为左旋型为例,对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以及该显示基板出射光线的出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基底1上形成每个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21之后,将形成有第一电极21的基底1清洗烘烤,并经过等离子处理后传送至蒸镀腔,在蒸镀腔中蒸镀每个发光器件2中的发光层22。其中发光器件2包括蓝色发光器件B、红色发光器件R和绿色发光器件G。之后,依次形成第二光取出层5、第二光透射层6、第一光取出层3和第一光透射层7。其中,第二光取出层5采用有机材料制成,例如含芳胺类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其可以采用蒸镀的方式形成,第二光透射层6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沉积的方式形成,其材料主要包括SiONx。在形成第一光取出层3时,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打印含有液晶分子和手性剂的溶液,并采用光照的方式进行固化,从而得到第一光取出层。和第一光透射层7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沉积的方式形成,其材料主要包括SiNx。最后采用光学胶贴合1/4相位延迟板42,线偏振片41以及抗反射膜等膜材,最终得到能够提高蓝色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的显示基板。
采用上述固化方式得到的第一光取出层3,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以及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光透射层7和第二光透射层6的厚度均为0.5-5μm,折射率均为1.5-2.5;第一光取出层3厚度为3-20μm,折射率为1.3-1.8;第一光取出层3的材料主要包括液晶分子和手性剂的混合物,其材料分子量大于5000;第二光取出层5采用有机材料制成;其材料的分子量小于5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取出层5的材料可以包括含芳胺类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光取出层3中液晶分子包括胆甾相液晶分子或盘状液晶分子,其中,液晶分子的材料至少包括以下一种:环氧类液晶单体、丙烯酸酯类液晶单体、乙烯基醚类液晶单体、硫醇类液晶单体、胺类液晶单体。
还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光取出层3中手性剂的掺杂比例可以是小于20%,优选为小于10%,从而尽量提高对蓝光的增量效果。当然,也可以为其它比例,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图4为图3中显示基板蓝色发光器件部分出射光线的路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多个发光器件3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图4中,蓝色发光器件2B的发光层发出蓝光a,蓝光a中包括第一偏振态的蓝光(左旋偏振蓝光a1)和第二偏振态的蓝光(右旋偏振蓝光a2),a1、a2依次经过第二光取出层5和第二光透射层6(第二光取出层5和第二光透射层6图中未示出)抵达第一光取出层3之后,由于第一光取出部31中胆甾相液晶为左旋型,则右旋偏振蓝光a2直接透过第一光取出部31转变为蓝光b2;左旋偏振蓝光a1经第一光取出部31反射回第二电极23,由于第二电极23为透反电极,经其反射左旋偏振蓝光a1转变为右旋偏振蓝光a3,右旋偏振蓝光a3透过第一光取出部31转变为蓝光b1;蓝光b1、b2依次经过第一光透射层7、触控层8、1/4相位延迟板42,在经过1/4相位延迟板42之后将蓝光b经由线偏光片41射出(第一光透射层7、触控层8、1/4相位延迟板42图中均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光取出部31中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蓝色发光器件2B的蓝光波长一致,因此,可以将偏振方向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同的偏振蓝光反射,同时将偏振方向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反的偏振蓝光透射;而发光层中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发出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光取出层3之后,仍然为自然光。
经实验,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基板相较于比较例,能够提高出光率并降低功耗,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其中,比较例是将第一光取出层设置为常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显示基板。
表1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发光器件3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第一光取出层3还包括:第二光取出部32,第二光取出部32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绿色发光器件2G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第二光取出部32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第三光取出部33,第三光取出部3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红色发光器件2R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第三光取出部33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图5中,第一光取出层3的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蓝色发光器件2B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第二光取出部32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绿色发光器件2G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第三光取出部3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红色发光器件2R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
在上述图5中,由于第一光取出部31中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蓝色发光器件2B的蓝光波长一致,第二光取出部32中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绿色发光器件2G的绿光波长一致,第三光取出部33中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红色发光器件2R的红光波长一致,因此,第一光取出部31可以将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同的偏振蓝光反射,同时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反的偏振蓝光透射,第二光取出部32可以将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同的偏振绿光反射,同时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反的偏振绿光透射,第三光取出部33可以将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同的偏振红光反射,同时与胆甾相液晶旋向相反的偏振红光透射。则红色发光器件2R发出的红光和绿色发光器件2G发出的绿色在显示基板中的出光路径,与实施例一中蓝色发光器件2B发出的蓝光出光路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第二光取出部32对波长在500-59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和波长大于59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第三光取出部33对波长在590-680nm范围内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90nm和波长大于68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光取出层3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打印含有液晶分子和手性剂的溶液,之后采用光照的方式对溶液进行固化。在光照固化过程中,使用第一掩膜板遮挡住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对蓝色发光器件上方的溶液固化得到第一光取出部31;使用第二掩膜板遮挡住红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对绿色发光器件上方的溶液固化得到第二光取出部32;使用第三掩膜板遮蓝住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对蓝色发光器件上方的溶液固化得到第三光取出部33。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在制作过程中除第一光取出层3之外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显示基板制作过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同样,经实验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基板相较于比较例,能够提高出光率并降低功耗,具体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蓝色发光器件 红色发光器件 绿色发光器件
本公开实施例二 134% 176% 128%
比较例 100% 100% 100%
功耗比较 8.7%↓ 9.39%↓ 4.3%↓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发光器件3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第一光取出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红色发光器件2R和绿色发光器件2G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第一光取出部31还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以及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图6中,第一光取出层3的第一光取出部31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全部发光层22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光取出部31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进行打印,其次采用光照的方式进行固化。但需要说明的是,其光照固化时间和光照辐射强度与实施例一中均不相同,最终得到的第一光取出部31对波长在440-74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大于74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在制作过程中除第一光取出部31之外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显示基板制作过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在上述图6中,蓝色发光器件2B发出的蓝光、红色发光器件2R发出的红光和绿色发光器件2G发出的绿色在显示基板中的出光路径,与实施例一中蓝色发光器件2B发出的蓝光出光路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每个所述发光器件包括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透反电极,多个发光器件至少包括蓝色发光器件;
第一光取出层,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取出层包括:第一光取出部,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蓝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蓝光进行透射,所述第一偏振态和所述第二偏振态中的一者为左旋圆偏振态,另一者为右旋圆偏振态;
圆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光取出层、第二光透射层、第一光透射层、触控层;
所述第二光取出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位于所述第二光取出层靠近所述第一光取出层一侧,
所述第一光透射层、所述触控层、所述圆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层远离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一侧,并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光透射层和所述第二光透射层的厚度均为0.5-5μm,折射率均为1.5-2.5;
所述第一光取出层厚度为3-20μm,折射率为1.3-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和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大于5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光取出层还包括:
第二光取出部,所述第二光取出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
第三光取出部,所述第三光取出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光取出部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取出部对波长在500-590nm之间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和波长大于59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取出部对波长在590-680nm范围内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小于590nm和波长大于68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还包括红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和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光取出部还用于对第一偏振态的绿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绿光进行透射;以及对第一偏振态的红光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态的红光进行透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取出部对波长在440-74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线的透过率为35%-65%,对波长大于74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层的材料包括液晶分子和手性剂,所述液晶分子包括胆甾相液晶分子或盘状液晶分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材料至少包括以下一种:环氧类液晶单体、丙烯酸酯类液晶单体、乙烯基醚类液晶单体、硫醇类液晶单体、胺类液晶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层的材料分子量大于50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和1/4相位延迟板,所述1/4相位延迟板位于所述线偏光片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取出层采用有机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光取出层的材料的分子量小于5000。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111332397.0A 2021-11-11 2021-11-1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094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2397.0A CN114094024B (zh) 2021-11-11 2021-11-1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2397.0A CN114094024B (zh) 2021-11-11 2021-11-1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4024A CN114094024A (zh) 2022-02-25
CN114094024B true CN114094024B (zh) 2023-11-24

Family

ID=8029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2397.0A Active CN114094024B (zh) 2021-11-11 2021-11-1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40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49372A (ja) * 2016-04-11 2016-08-18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1354771A (zh) * 2020-03-10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3729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49372A (ja) * 2016-04-11 2016-08-18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1354771A (zh) * 2020-03-10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3729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4024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8553B (zh) 偏振器和具有该偏振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842271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1022344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468793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JP2001357979A (ja) El素子
JP2007273275A (ja) 有機el発光装置
JP4711541B2 (ja) 照明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または表示機器
US10642112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262817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05101107A1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パネル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15079332A (zh) 一种增亮膜及oled显示装置
KR10172072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094024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6471897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7181267U (zh) 一种具有提高宽视角亮度的圆偏光片及显示器
CN11469579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335672A (zh) 反射式液晶顯示裝置
WO2023028828A1 (zh) 光学叠层结构、显示模组、终端及相关制备方法
KR2003004423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80012631A (ko) 액정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9500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888255A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6417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30012782A (ko) 광학 필름,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WO2022053061A1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