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2247B -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2247B
CN114082247B CN202111306461.8A CN202111306461A CN114082247B CN 114082247 B CN114082247 B CN 114082247B CN 202111306461 A CN202111306461 A CN 202111306461A CN 114082247 B CN114082247 B CN 114082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eam
separator
accommodating cavity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64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2247A (zh
Inventor
梁活
刘金林
鲍小丽
路长冬
纪文英
崔旭阳
刘仲昊
王仙茅
陈韵茵
陈忆晨
欧阳勇
卢向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3064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22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156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76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2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2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gr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8Cleaning-o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本体和第一连接管,分离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分离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分离器本体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管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汽水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汽水混合物在第一容纳腔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通过汽水分离器的顶部进入外部环境,同时,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的内径限制作用,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核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汽水分离器位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中干燥器和重力分离空间的下面,其作用是除去不能通过疏水阀排掉的悬浮在蒸汽中的水分,一般用于蒸汽系统中的汽水分离器仅适用于蒸汽饱和状态的工况,而且不具备将大气泡碎化的功能,进而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提供一种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分离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分离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分离器本体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及多个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离器本体包括壳体和底板,壳体与底板连接并围设出第一容纳腔,进水口设于底板上,第一连接孔设于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进水口,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加强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底板和第二连接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喷嘴,喷嘴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管的数量相等,喷嘴与第一连接管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喷嘴的开口面积总和大于第二连接管的截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远离壳体的一端到与壳体连接的一端,各喷嘴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如上述的汽水分离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箱,水箱设有第二容纳腔和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汽水分离器设于第二容纳腔内;启动箱,启动箱内间隔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第三容纳腔和用于容纳高压氮气的第四容纳腔;及空冷换热器,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分别与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连通,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于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以控制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与第三容纳腔的通断;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于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以控制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与第四容纳腔的通断。
本发明申请的一种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本体和第一连接管,分离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分离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分离器本体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管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汽水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汽水混合物进入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与分离器本体外部的冷水区通过分离器本体分隔开,因此在第一容纳腔内不会发生汽蚀现象,在分离器本体的阻隔和汽泡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汽水混合物将在第一容纳腔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汇集在汽水分离器的顶部,较重的液体聚集在汽水分离器的下部,进而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同时,顶部的气体通过分离器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管进入外部环境,下部的液体也通过分离器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管进入外部环境,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的内径限制,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挡板型-挡板或折板式分离器由很多挡板构成,流体在分离器内多次改变流动方向,由于悬浮的水滴有较大的质量和惯性,当遇到挡板流动方向改变时,干蒸汽可以绕过挡板继续向前,而水滴就会积聚在挡板上,汽水分离器有很大的通流面积,减少了水滴的动能,大部分都会凝聚,最后落到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疏水阀排出。
汽旋型-汽旋或离心型分离器使用了一连串肋片以便产生高速气旋,在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动的蒸汽。
吸附型-吸附型分离器内部的蒸汽通道上有一个阻碍物,一般是一个金属网垫,悬浮的水滴遇到它后被吸附,水滴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重力作用落到分离器底部。
以上类型的汽水分离器均仅适用于蒸汽饱和状态的工况,而且不具备将大气泡碎化的功能,进而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水分离器10,包括分离器本100体和第一连接管200,分离器本体100内设有第一容纳腔110,分离器本体10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容纳腔110连通的进水口120,分离器本体100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腔110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30,多个第一连接孔130可彼此间隔均匀地设于分离器本体100的整个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分离器本体100整体刚度,多个第一连接孔130也可设于分离器本体100的部分表面,第一连接管200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管200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130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管200与第一连接孔130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连接管200的一端可焊接于第一连接孔130上,第一连接管200的内径可在3cm左右。
汽水分离器10使用时通常浸泡在作为热阱的冷源水池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水分离器10在使用过程中汽水混合物通过余热导出系统的热水出口管连接进水口120,热水通过进水口120进入第一容纳腔110内,第一容纳腔110与分离器本体100外部的冷水区通过分离器本体100分隔开,因此在第一容纳腔110内不会发生汽蚀现象,在分离器本体100的阻隔和汽泡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汽水混合物将在第一容纳腔110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汇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顶部,较重的液体聚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下部,进而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同时,顶部的气体通过分离器本体100上的第一连接管200进入外部环境,下部的液体也通过分离器本体100上的第一连接管200进入外部环境,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200的内径限制,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10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器本体100包括壳体140和底板150,壳体140可呈半椭球状或圆锥状,从而得到椭球形的汽水分离器10和圆锥形的汽水分离器10,壳体140与底板150连接并围设出第一容纳腔110,进水口120设于底板150上,第一连接孔130设于壳体140上,多个第一连接孔130可彼此间隔均匀地设于壳体140的整个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壳体140整体刚度,多个第一连接孔130也可设于壳体140的部分表面,具体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为方便连接余热导出系统中的热水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汽水分离器10还包括第二连接管300,第二连接管300的一端连接进水口120,具体的,第二连接管300的一端可焊接于底板120,以将第二连接管300与进水口120连通,进而将第二连接管300与第一容纳腔110连通,使用过程中,余热导出系统中热水通过第二连接管300流入第一容纳腔110,第二连接管300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310,余热导出系统中的热水管可设有外螺纹,以此将余热导出系统中的热水管与第二连接管300螺纹连接,最终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水分离器10连接于余热导出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水分离器10还包括加强筋400,加强筋400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加强筋400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底板150和第二连接管300,具体的,底板150的表面垂直于第二连接管300的纵长延伸方向,以将加强筋400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底板150远离第一容纳腔110的一个外表面和第二连接管300的侧面,加强筋400的两条直角边可分别焊接于底板150和第二连接管300,加强筋400的设置能够增加底板150与第二连接管30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400为不锈钢薄片,加强筋400可设有多个,多个加强筋400可绕第二连接管300的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使第一容纳腔110内的气体喷射的距离较远,汽水分离器10还包括多个喷嘴500,喷嘴500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管200的数量相等,喷嘴500与第一连接管200一一对应连接,喷嘴500与第一连接管200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管200上设有外螺纹,喷嘴500上设有内螺纹,通过喷嘴500与第一连接管200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喷嘴500通过旋转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管200上,以便于喷嘴500的拆卸更换。
多个喷嘴500的开口面积总和大于第二连接管300的截面积,以减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水分离器10的整体阻力,沿远离壳体140的一端到与壳体140连接的一端,各喷嘴500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喷嘴500的长度可设为10cm左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喷嘴500的下半部分可呈圆筒形,上半部分可呈圆锥形,喷嘴500的圆锥形部分从沿远离壳体140的一端到与壳体140连接的一端开口面积依次增大,热水进入第一容纳腔110产生分层效应以后,顶部的气体通过喷嘴500进入外部环境,下部的液体也通过喷嘴500进入外部环境,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喷嘴500的内径限制,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
同时,为了提高汽水分离效率,安装在外壳140顶部的喷嘴500顶部开口直径比安装在外壳140底部的喷嘴500顶部开口直径要小,即随着外壳140高度的降低,喷嘴500顶部开口直径逐渐增大,喷嘴500顶部开口直径可设为0.5cm至2cm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水分离器10,包括分离器本100体和第一连接管200,汽水分离器10使用时通常浸泡在作为热阱的冷源水池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的汽水分离器10在使用过程中汽水混合物通过余热导出系统的热水出口管连接进水口120,热水通过进水口120进入第一容纳腔110内,汽水混合物在第一容纳腔110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汇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顶部,较重的液体聚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下部,进而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同时,顶部的气体通过分离器本体100上的第一连接管200进入外部环境,下部的液体也通过分离器本体100上的第一连接管200进入外部环境,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200的内径限制,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10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如上述的汽水分离器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余热导出系统包括水箱600、启动箱700、空冷换热器800及上述的汽水分离器10,水箱600设有第二容纳腔610和与第二容纳腔610连通的出气口620,第二容纳腔610内装的低温冷水,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余热导出系统运行的传热介质和冷源,具体水装量可根据不同反应堆的需要而定,当水箱600内的冷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汽将通过出气口620进入外部大气环境,使得外部大气环境成为最终的热阱,从而将余热导出至外部环境,汽水分离器10设于第二容纳腔61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600底部可设有一个小型下沉坑,坑的高度比汽水分离器10的高度略大,宽度约为汽水分离器10最大宽度的2至3倍,使得汽水分离器10可完全浸没在该下沉坑中,当水箱600的水位低于汽水分离器10最低层的喷嘴500的出口时,余热导出系统将停止运行,下沉坑的布置可使得水箱600内的水源可得到充分利用,仅剩在下沉坑内少量体积的水源不能完全蒸发。
启动箱700内间隔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第三容纳腔710和用于容纳高压氮气的第四容纳腔720,空冷换热器800的进水端分别与第二容纳腔610和第三容纳腔710连通,空冷换热器800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容纳腔110和第四容纳腔720连通。
空冷换热器800采用换热管设计,管内侧为冷水,管外侧为安全壳40大气,功能是将安全壳40内高温气体混合物的能量传递至换热管内侧的冷水,以对换热管内侧的冷水进行加热,为了增大空冷换热器800的换热面积,空冷换热器800可采用翅片换热管,同时为了增强换热效果,可在安全壳40内布置多个空冷换热器800,不同空冷换热器800之间为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余热导出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第一控制阀20设于空冷换热器800的进水端,以控制空冷换热器800的进水端与第三容纳腔710的通断,当第一控制阀20打开时,第三容纳腔710内的冷水流入空冷换热器800内,以加快空冷换热器800的换热速度,当第一控制阀20关闭时,第三容纳腔710内的冷水不能流入到空冷换热器800内。第二控制阀30设于空冷换热器800的出水端,以控制空冷换热器800的出水端与第四容纳腔720的通断,当第二控制阀30开启时,第四容纳腔720内的高压氮气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内的管路流通,余热导出系统还包括第一隔离阀50、第二隔离阀60及止回阀70,第二隔离阀60的一端与汽水分离器1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控制阀30和空冷换热器800的出水端连通,以控制汽水分离器10分别与第二控制阀30及空冷换热器800的出水端的通断,止回阀70的一端与第二容纳腔61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阀20和空冷换热器800的进水端的连通,第一隔离阀50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容纳腔610和止回阀70的进水端,以控制第二容纳腔610和止回阀70的进水端的通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在初始状态下,系统内的所有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管道以及空冷换热器800内均充满冷水,余热导出系统由安全壳40大气压力高信号开启,当环境压力达到整定值时,分别打开第一隔离阀50、第二隔离阀60以及第一控制阀20,第二容纳腔610内的冷水和启动箱700内的冷水均通过管道流入空冷换热器800内,在启动箱700内冷水的驱动下,空冷换热器800换热管内的冷却水流动加快,加强了空冷换热器800的带热能力,加热后的冷却水通过汽水分离器10流入水箱600内,当启动箱700内的冷水注完时,由启动箱700液位低信号触发第一控制阀20自动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30,将启动箱700的第四容纳腔720内高压氮气注入管道,当氮气注完后,启动箱700内压力低至设定压力值时,关闭第二控制阀30,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的开度均可自动控制,在注水的过程中,第一控制阀20的开度由小逐渐增大,以使注水流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以拉长注水过程,在注气的过程中,第二控制阀30的开度由小逐渐增大,以使注气流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以拉长注气过程。
流入空冷换热器800内的冷水经过空冷换热器800被加热后,热水经过管道通过汽水分离器10流入水箱600内,当水箱600内的冷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汽将通过出气口620进入外部大气环境,使得外部大气环境成为最终的热阱,从而将余热导出至外部环境。在此过程中,因热水管道90内的水温高于冷水管道80内的水温,进而使得热水管道90内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管道80内水的密度,从而在冷水管道80和热水管道90之间产生压力差,进而驱动冷却水沿着水箱600-冷水管道80-空冷换热器800-热水管道90-水箱600循环流动,当启动箱700内的氮气注入热水管道90之后,将进一步减小热水管道90内流体的平均密度,从而增加了冷水管道80内的冷水和热水管道90内的热水之间的压力差,即增大了冷却水流动的驱动力,从而提高了空冷换热器800的换热管内流体流动速度,提高了空冷换热器800的换热能力。
热水通过汽水分离器10流入水箱600内,热水是一种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水分离器10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汇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顶部,较重的液体聚集在汽水分离器10的下部,进而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同时,气体中的较大气泡在汽水分离器10的作用下被击碎成小气泡,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进而减小了汽蚀现象对热水管道90产生的腐蚀效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由启动箱700高压蓄能以及冷水管道80和热水管道90内流体密度差驱动,不需要能动能源的输入,安全可靠性能高,无需人为干预,可在事故后源源不断地导出安全壳40内的热量,保证安全壳40内的压力不超过安全限值,确保放射性物质被包容在安全壳4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导出系统包括上述的汽水分离器10,该汽水分离器10包括分离器本体100和第一连接管200。余热导出系统中的热水通过汽水分离器10,热水是一种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分离器本体100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汇集在分离器本体100的顶部,较重的液体聚集在分离器本体100的下部,进而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同时,气体中的较大气泡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200的内径限制,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进而减小了汽蚀现象对余热导出系统中的管道产生的腐蚀效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器本体,所述分离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分离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器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及
多个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分离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汽水分离器还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喷嘴数量与第一连接管数量相等,所述喷嘴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一对应连接;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到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各所述喷嘴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安装在外壳顶部的喷嘴顶部开口直径比安装在外壳底部的喷嘴顶部开口直径要小,即随着外壳高度的降低,喷嘴顶部开口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本体包括 底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围设出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可绕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环形阵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为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嘴的开口面积总和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截面积。
8.一种余热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水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设有第二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汽水分离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启动箱,所述启动箱内间隔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第三容纳腔和用于容纳高压氮气的第四容纳腔;及
空冷换热器,所述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所述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四容纳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余热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以控制所述空冷换热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通断;及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以控制所述空冷换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容纳腔的通断。
CN202111306461.8A 2021-11-05 2021-11-05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Active CN114082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6461.8A CN114082247B (zh) 2021-11-05 2021-11-05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PCT/CN2022/071567 WO2023077674A1 (zh) 2021-11-05 2022-01-12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6461.8A CN114082247B (zh) 2021-11-05 2021-11-05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247A CN114082247A (zh) 2022-02-25
CN114082247B true CN114082247B (zh) 2023-02-03

Family

ID=8029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6461.8A Active CN114082247B (zh) 2021-11-05 2021-11-05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2247B (zh)
WO (1) WO202307767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5074A (en) * 1990-05-29 1991-1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eam-water separating system for boiling water nuclear reactors
CN102637464A (zh) * 2012-03-30 2012-08-1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强化换热方法及装置
CN202555092U (zh) * 2012-04-01 2012-11-28 天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水分离装置
CN10377897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620575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核电站安全壳潜热式冷却系统
CN210837199U (zh) * 2019-10-22 2020-06-23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余热排出系统与核电系统
CN211400403U (zh) * 2019-12-30 2020-09-01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5212B2 (ja) * 2006-03-02 2013-09-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気水分離器
JP5550318B2 (ja) * 2009-12-10 2014-07-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気水分離装置、および気水分離器
CN102522127B (zh) * 2011-12-23 2014-07-30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CN106499905B (zh) * 2016-11-25 2018-02-1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设置在管道和容器连接位置的汽液两相水锤现象缓解装置
CN207056134U (zh) * 2017-06-09 2018-03-0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汽水分离器
CN107644693B (zh) * 2017-08-01 2019-08-09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用反应堆及直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KR102249809B1 (ko) * 2019-11-15 2021-05-10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원전 장기 냉각 계통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전 장기 냉각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5074A (en) * 1990-05-29 1991-1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eam-water separating system for boiling water nuclear reactors
CN102637464A (zh) * 2012-03-30 2012-08-1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强化换热方法及装置
CN202555092U (zh) * 2012-04-01 2012-11-28 天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水分离装置
CN10377897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620575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核电站安全壳潜热式冷却系统
CN210837199U (zh) * 2019-10-22 2020-06-23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余热排出系统与核电系统
CN211400403U (zh) * 2019-12-30 2020-09-01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7674A1 (zh) 2023-05-11
CN114082247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5160B (zh) 具有液体金属冷却剂的核反应堆
US9786395B2 (e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o remove waste thermal energy from radioactive materials
EP3050063B1 (en) Steam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securing tubes within a steam generator against vibration
US20140362968A1 (en) System for removing the residual power of a pressurised water nuclear reactor
CN114082247B (zh) 汽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
CN114743697A (zh) 一种基于通海冷却无时限热管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WO2023070943A1 (zh) 抑压水池装置及核反应堆
US3991720A (en) J tube discharge or feedwater header
CN211929059U (zh) 一种压水堆非能动换热器
CN201936630U (zh) 一种饱和蒸汽发生器
CN115312217A (zh) 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
RU47487U1 (ru) Блок утилизации тепла
CN210291396U (zh) 一种高效工业用热设备热交换疏水器
CN113799956A (zh) 一种船舶冷却水除气装置及船舶
CN207350800U (zh) 用于生产手套的煤改气锅炉热循环系统
CN109141059B (zh) 一种定排热回收装置
CN111278255A (zh) 基于凝结传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及其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CN216092858U (zh) 一种用于气体发生系统的气液分离设备
RU2196272C2 (ru)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CN217844844U (zh) 一种热电厂烟气余热深度提取装置
CN208606155U (zh) 蒸发器循环系统
CN212523081U (zh) 三甘醇重沸器尾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18568437U (zh) 一种地下核反应堆非能动埋地管余热排出系统
CN218627323U (zh) 一种利用双能源的热水器
CN115019984A (zh) 一种采用蛇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