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8393A - 背板及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板及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8393A
CN114078393A CN202111399544.6A CN202111399544A CN114078393A CN 114078393 A CN114078393 A CN 114078393A CN 202111399544 A CN202111399544 A CN 202111399544A CN 114078393 A CN114078393 A CN 114078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rooves
heat conduction
st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9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8393B (zh
Inventor
孙舸
胡振文
喻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95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8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8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8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8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背板及显示模组,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印制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背板传导至显示面板,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的问题。本公开的背板具有弯折区、设置于弯折区两侧的支撑区;所示支撑区内的部分区域设置有散热区;背板包括:金属支撑层;金属支撑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在散热区,金属支撑层设置有导热沟槽,导热沟槽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撑面;导热沟槽用于将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导出。

Description

背板及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板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大尺寸柔性显示产品的推进,便携性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但伴随便携性的实现,其他的问题也突显出来。
例如,大尺寸柔性显示产品的物理空间狭小,电子器件密集程度较高,较为密集的电子器件的发热效应也随着而来。特别是对于显示模组中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印制电路板上一般集成有大量的驱动芯片、电感等电子器件,随着功率的提高,印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发热情况较为严重。当印制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绑定连接后,印制电路板被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即背离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所产生的热量直接影响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的寿命及发光性能,降低了柔性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背板及显示模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具有弯折区、设置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支撑区;所示支撑区内的部分区域设置有散热区;所述背板包括: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
在所述散热区,所述金属支撑层设置有导热沟槽,所述导热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导热沟槽用于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导出。
可选地,所述导热沟槽为一组或多组;每组所述导热沟槽包括:多个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第一导热沟槽包括:主路、多条支路、及连通所述主路和所述多条支路的连通部;所述主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路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连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路及所述支路的延伸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导热沟槽划分为多级;
本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数量与上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支路的数量相同,且本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与上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支路连通。
可选地,同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中的所述主路、所述支路及所述连通部的深宽比相等;
不同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中的所述主路、所述支路及所述连通部的深宽比随着级数的增加逐级递增。
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导热沟槽划分为四级;
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300微米至500微米;
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
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800纳米至1000纳米;
各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深度为100微米;
各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长度为30微米至100微米;
其中,所述宽度为同一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排列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所述长度为与所述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
可选地,每组所述导热沟槽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热沟槽;
所述第二导热沟槽与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以第一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两侧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和所述第二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线为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二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之间连接点的连线。
可选地,所述导热沟槽为一组或多组;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所述导热沟槽中的部分所述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所述导热沟槽中的部分所述第二导热沟槽。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且覆盖所述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和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且覆盖所述第二级第二导热沟槽、第三级第二导热沟槽和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
可选地,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边缘;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中心;
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边缘;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中心。
可选地,所述导热沟槽内涂覆有石墨烯。
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导热片;
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二支撑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沿垂直于所述弯折区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波浪型。
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隔热片;
所述隔热片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一支撑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隔热片的材料包括:气凝胶。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如上述提供的背板;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一支撑面一侧;
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连接并弯折至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二支撑面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背板沿A-A’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的导热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多个导热沟槽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多个导热沟槽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中的导热沟槽与印制电路板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中的导热沟槽与印制电路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0、显示面板20、及印制电路板30;背板10包括:金属支撑层101;金属支撑层1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第一支撑面可以对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第二支撑面可以对印制电路板30进行支撑,印制电路板30与显示面板20绑定连接并弯折至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二支撑面一侧。
金属支撑层101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支撑层101可以对其上的显示面板20及印制电路板30进行有效支撑,可以避免显示面板20及印制电路板30在弯折过程中受力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显示面板20及印制电路板30在弯折后可以恢复至原状,以实现可折叠效果。显示面板20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其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实现可弯折性能,其中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层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制成。在较高的温度下,有机发光材料的寿命及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容易造成发光器件乃至整个显示面板20的损坏。印制电路板30集成有驱动芯片、电感等电子器件,其与显示面板20绑定连接并弯折至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二支撑面一侧,可以为显示面板20中的发光器件提供驱动信号,以使得发光器件发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
由图1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印制电路30与显示面板20绑定连接后,印制电路板30被弯折至显示面板20的背面,即背离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一侧,金属支撑层101位于显示面板20与印制电路板30之间。由于印制电路板30上集成有驱动芯片、电感等电子器件,并且密集程度较高,随着功率的提升,印制电路板30上的电子器件发热情况较为严重,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传导至显示面板20,直接影响显示面板20中发光器件的寿命及发光性能,降低了柔性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例如,一款折叠显示模组在实际测量中发现连续点亮12小时,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设置为-4v,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设置为5v,显示灰阶为W255画面,发光器件EL的电流约1.2A,印制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及周围电感温度竟从室温升至高达76.3℃而或更高,在印制电路板30与显示面板20绑定连接并弯折至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二支撑面一侧之后,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20加上示面板20自身热效应,最终会对包括发光材料在内发光器件等结构的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及显示模组,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及显示模组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背板沿A-A’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背板10具有弯折区a、设置于弯折区a两侧的支撑区b;支撑区b内的部分区域设置有散热区c;背板10包括:金属支撑层101;金属支撑层1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在散热区c,金属支撑层101设置有导热沟槽201,导热沟槽201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撑面;导热沟槽201用于将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导出。
金属支撑层101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一支撑面可以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第二支撑面可以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以与显示面板及印制电路板构成柔性显示模组。金属支撑层101可以沿着弯折区a的延伸方向进行折叠,在弯折过程中,支撑区b可以保持平整,以保证对显示面板及印制电路板的有效支撑。散热区c可以与印制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电感等电子器件所集中的区域对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支撑层101也可以不设置弯折区a,与显示面板及印制电路板所构成的显示模组可以为非柔性显示模组,其仅起到支撑显示面板与印制电路板的作用。对于金属支撑层101在非柔性显示模组中的应用原理与本实施例及后续的描述中类似,将不再进行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0中,在散热区,金属支撑层101设置有多个导热沟槽201,导热沟槽201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撑面,多个导热沟槽201可以将印制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避免印制电路板所产生升的热量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传导至显示面板中,因此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的导热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导热沟槽201为一组或多组;每组导热沟槽201包括: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第一导热沟槽2011包括:主路2011a、多条支路2011b、及连通主路2011a和多条支路2011b的连通部2011c;主路2011a的延伸方向与支路2011b的延伸方向平行;连通部2011c的延伸方向与主路2011a及支路2011b的延伸方向相交。
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的一条主路2011a通过连通部2011c连通多条支路2011b,形成树状的导热结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支路2011b、连通部2011c的内径一般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由于毛细效应的存在,空气作为流体可以在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支路2011b导入并经过连通部2011c进入至主路2011a中,再由2011a流出,以将印制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导出,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以提高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多个导热沟槽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划分为多级;本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数量与上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支路2011b的数量相同,且本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与上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支路2011b连通。
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可以分级排布,相邻的两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与支路2011b连通,本级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数量要远大于上一级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数量,以增大第一导热沟槽2011所覆盖的面积。这样,空气作为流体可以在各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传输,使得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金属支撑层101的一端以进行散热,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排布方式还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排布,在此不在进行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的主路2011a、支路2011b及连通部2011c的深宽比相等;不同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的主路2011a、支路2011b及连通部2011c的深宽比随着级数增加逐级递增。
各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一般通过对金属支撑层101进行刻蚀形成,对于刻蚀工艺形成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图案来说,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图案的深度与其宽度比值,称为深宽比。如图5所示,同一级中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各个部分的深宽比相同的,相邻级中,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数量越多,其中各个部分的深宽比越大,不同深宽比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相连的主路2011a和支路2011b的连接处可以进行平滑过渡设置。由于不同级中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各个部分的深宽比逐级递增,空气作为流体可以由深宽比较大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传输至深宽比较小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空气可以随着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的各部分的深宽比减小而加快,这样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保证空气在各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快速流动,以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分为四级;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宽度为300微米至500微米;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宽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宽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宽度为800纳米至1000纳米;各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主路2011a的深度为100微米;各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长度为30微米至100微米;其中,所述宽度为同一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排列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所述长度为与所述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
考虑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制备成本和工艺难度,具体地,可以将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划分为四级,其中,各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深度均为100微米,宽度均在微米和纳米级别,并且各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宽度逐级递减,这样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保证空气在各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中快速流动,以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中多个导热沟槽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每组导热沟槽201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热沟槽2012;第二导热沟槽2012与第一导热沟槽2011以第一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两侧相邻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支路2011b和第二导热沟槽2012的支路一一对应连通;第一中心线为相邻的第一导热沟槽2011的支路2011b与第二导热沟槽2012的支路之间连接点的连线。
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导热沟槽2011与多个第二导热沟槽2012可以呈轴对称设置,有利于空气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扩散,使得第一导热沟槽2011可以将热量传导至金属支撑板101的一端,第二导热沟槽2012可以将热量传导金属支撑板101的另一端,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中的导热沟槽与印制电路板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中的导热沟槽与印制电路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导热沟槽201可以为一组或或多组(图7b中以两组为例);印制电路板30在金属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导热沟槽201中的部分第一导热沟槽2011;印制电路板30在金属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导热沟槽201中的部分第二导热沟槽2012。
第一导热沟槽2011和第二导热沟槽2012所在的区域的面积一般大于印制电路板30所在的区域,以将印制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印制电路板30之外的区域,避免印制电路板30所产生升的热量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传导至显示面板中,因此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制电路板30在金属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且覆盖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和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印制电路板30在金属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2012,且覆盖第二级第二导热沟槽2012、第三级第二导热沟槽2012和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2012。
深宽比较小的第一级导热沟槽201(该导热沟槽201可以为第一导热沟槽2011和第二导热沟槽2012),即宽度较大的导热沟槽可以不被印制电路板覆盖,深宽比较大的第二级导热沟槽201、第三级导热沟槽201以及第四级导热沟槽201等可以被印制电路板30覆盖,印制电路板30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到至被其覆盖的各个导热沟槽201,并由未被印制电路板30覆盖的导热沟槽201导出,以将印制电路板30所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印制电路板30之外的区域,避免印制电路板30所产生升的热量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传导至显示面板中,因此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靠近散热区c的边缘;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2011靠近散热区c的中心;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201靠近散热区c的边缘;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2012靠近散热区c的中心。
金属支撑层101的散热区c是与印制电路板30所在的位置是相对应设置的,印制电路板30的中心区域所产生的热量较边缘区域所产生的热量较多,可以将深宽比较大的第四级导热沟槽201(该导热沟槽201可以为第一导热沟槽2011和第二导热沟槽2012)设置于靠近散热区c的中心,将深宽比较小的第一级导热沟槽201设置于靠近散热区c的边缘,以保证热量热可以由散热区c的中心向边缘导出,避免印制电路板30所产生升的热量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传导至显示面板中,因此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沟槽201内涂覆有各向异性导热材料(图中未示出)。
各向异性导热材料可以将空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传输,即使得空气沿着各个导热沟槽201的延伸方向进行传输,避免热量由向垂直于金属支撑层101的方向进行传输,从而若可以避免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穿过金属支撑层101而传导至显示面板,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进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各向异性导热材料可以为石墨烯,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板10还包括:导热片102;导热片102位于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二支撑面的一侧。
导热片102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侧材料制成,印制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片102传导至金属支撑层101,以通过金属支撑层101上的导热沟槽201将热量进行传导,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102沿垂直于弯折区a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波浪型。
波浪型的导热片102可以增大印制电路板与金属支撑层101之间的物理空间,有利于空气在形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流动,以辅助导热沟槽201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102与金属支撑层101的材料相同。
导热片102可以与金属支撑层101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增加热量传导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制备成本,不必采用新的材料及工艺来制备导热片。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片10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成,只要保证导热片10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板10还包括:隔热片103;隔热片103位于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一支撑面的一侧。
隔热片103位于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一支撑面的一侧,与导热片102相对设置,可以将穿过金属支撑层101的热量进行阻隔,防止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中,避免显示面板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隔热片103的材料可以为气凝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弯折区a,金属支撑层101设置有弯折凹槽202,弯折凹槽202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撑面;弯折凹槽202的宽度大于导热沟槽201的宽度。
金属支撑层101的弯折凹槽202,其可以缓解弯折时支撑层所受的应力,避免金属支撑层101在弯折过程中由于应力过大而损坏。该弯折凹槽202可以与导热沟槽201采用同一工艺制成,其宽度远大于导热沟槽201的宽度,以更有效缓解弯折产生的应力。可以理解的是,当金属支撑层101应用于非柔性显示模组时,其弯折凹槽202也可以不必设置,以保证金属支撑层101整体的支撑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0。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20、及印制电路板30;显示面板20位于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一支撑面一侧;印制电路板30与显示面板20绑定连接并弯折至金属支撑层101的第二支撑面一侧。该显示模组可以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大尺寸显示产品或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实现原理及技术效果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实现原理及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背板,具有弯折区、设置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支撑区;所示支撑区内的部分区域设置有散热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
在所述散热区,所述金属支撑层设置有导热沟槽,所述导热沟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导热沟槽用于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沟槽为一组或多组;每组所述导热沟槽包括:多个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第一导热沟槽包括:主路、多条支路、及连通所述主路和所述多条支路的连通部;所述主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路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连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路及所述支路的延伸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热沟槽划分为多级;
本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数量与上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支路的数量相同,且本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与上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支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中的所述主路、所述支路及所述连通部的深宽比相等;
不同级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中的所述主路、所述支路及所述连通部的深宽比随着级数的增加逐级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热沟槽划分为四级;
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300微米至500微米;
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
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宽度为800纳米至1000纳米;
各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深度为100微米;
各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主路的长度为30微米至100微米;
其中,所述宽度为同一级第一导热沟槽的排列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所述长度为与所述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热沟槽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热沟槽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热沟槽;
所述第二导热沟槽与所述第一导热沟槽以第一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两侧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和所述第二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线为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二导热沟槽的所述支路之间连接点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所述导热沟槽中的部分所述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组所述导热沟槽中的部分所述第二导热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且覆盖所述第二级第一导热沟槽、第三级第一导热沟槽和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
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且覆盖所述第二级第二导热沟槽、第三级第二导热沟槽和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第一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边缘;第四级第一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中心;
第一级第二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边缘;第四级第二导热沟槽靠近所述散热区的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沟槽内涂覆有石墨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导热片;
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二支撑面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沿垂直于所述弯折区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呈波浪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隔热片;
所述隔热片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一支撑面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的材料包括:气凝胶。
15.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板;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一支撑面一侧;
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连接并弯折至所述金属支撑层的第二支撑面一侧。
CN202111399544.6A 2021-11-19 2021-11-19 背板及显示模组 Active CN114078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544.6A CN114078393B (zh) 2021-11-19 2021-11-19 背板及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544.6A CN114078393B (zh) 2021-11-19 2021-11-19 背板及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8393A true CN114078393A (zh) 2022-02-22
CN114078393B CN114078393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28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9544.6A Active CN114078393B (zh) 2021-11-19 2021-11-19 背板及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839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408A (zh) * 2018-12-17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212966841U (zh) * 2020-08-13 2021-04-1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140158A (zh) * 2021-04-06 2021-07-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408A (zh) * 2018-12-17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212966841U (zh) * 2020-08-13 2021-04-1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140158A (zh) * 2021-04-06 2021-07-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8393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914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80156519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c structure
US7079396B2 (en) Memory module cooling
JP4969388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JP5097461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20060018093A1 (en) Closed-loop cycling type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01220915B (zh) 光源模块及背光单元
JP2009152147A (ja) 有機発光装置
CN201166759Y (zh) 具有散热模块的平面显示装置
JP2007193946A (ja) 発光装置
US20210126170A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CN11343653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78393A (zh) 背板及显示模组
CN210670726U (zh) 多层pcb板散热结构
CN210670727U (zh) 快速散热型多层pcb板
CN201047576Y (zh) Led模组散热装置
KR20240017019A (ko) 발광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열 발산용 기판들
US20070018311A1 (en) Circuit board and light souce device having same
KR200456702Y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또는 방열부재의 단부에 장치되는 엘이디에 의한 발광체의 구조
CN219876650U (zh) Pcb板散热结构及功能板卡
US20230103336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CN111442206A (zh) 一种基于铜基石墨烯灯具模块
CN100524708C (zh) 直下式面光源模块用的基板及具有该基板的散热装置
JP2024521814A (ja) Ledディスプレイ放熱用の基板
CN11752510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