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6841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6841U
CN212966841U CN202021694057.3U CN202021694057U CN212966841U CN 212966841 U CN212966841 U CN 212966841U CN 202021694057 U CN202021694057 U CN 202021694057U CN 212966841 U CN212966841 U CN 212966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main body
heat
pl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0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0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6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6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6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背板,用于支撑显示面板;后壳,连接在背板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与背板共同围成容纳腔;散热器,位于容纳腔内,且与背板上设置的电路板连接;散热器包括主体和扩展部,主体的一侧表面与电路板上的芯片贴合,扩展部连接于主体的另一侧表面,且扩展部与主体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散热器对芯片的散热效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超大超薄的显示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平板电视为例,现有的平板电视的显示面板、背板及后壳的面积越来越大,显示面板和后壳之间具有较大的对流和辐射换热面积。
目前消费者更青睐于选择超高画质的显示器,因画质、亮度及高性能芯片等对显示器的散热需求,大尺寸平板显示器的散热量已接近自然冷却散热的能力极限。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显示器的主板上连接平板式散热器,平板式散热器包括导热板,导热板的一侧表面与主板上的主芯片贴合,通过该侧表面将主芯片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板,再通过导热板另一侧的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以对主芯片进行散热。
然而,随着显示器对主芯片的高性能的需求,主芯片的发热功率越来越大,现有平板式散热器由于散热面积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大功率主芯片的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散热器对芯片的散热效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背板,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后壳,连接在背板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与背板共同围成容纳腔;
散热器,位于容纳腔内,且与背板上设置的电路板连接;
散热器包括主体和扩展部,主体的一侧表面与电路板上的芯片贴合,扩展部连接于主体的另一侧表面,且扩展部与主体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背板的电路板上连接散热器,散热器用于对电路板上的芯片进行散热;具体的,散热器包括主体和扩展部,通过主体的一侧表面与芯片的贴合,可将芯片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通过在主体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扩展部,主体的热量可传导至扩展部,扩展部可增大散热器有效散热面积;并且,通过扩展部与主体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散热腔内部形成对流散热空间,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器与空气的对流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体为平板状,扩展部包括主散热板和连接于主散热板两侧的侧板,主散热板与主体相对,侧板与主体连接。
主体为平板状可提高与芯片贴合的平整度,也可提高主体的导热性能;扩展部通过侧板连接主体和主散热板,以使扩展部与主体形成散热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侧板连接于主散热板的对应背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侧,散热腔的对应背板的顶部和底部的两端为敞开端。这样空气在散热腔内的流动方向与容纳腔内空气对流方向一致,可保证空气顺畅无阻碍的散热腔内流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散热板与主体平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侧板与主散热板垂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的厚度大于主散热板和侧板的厚度。这样可以降低主体的热阻,提高主体的导热性能和热扩散特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内设有隔板,隔板连接在主散热板和主体之间,且隔板与侧板平行。
通过设置隔板增加主体至主散热板的导热通路,且可增大散热腔内的换热面积,进而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为金属材质形成的一体成型件,且散热器的除主体与芯片接触的一侧表面之外的其他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为金属氧化物表面。
通过将散热器的向外散热的表面设置为金属氧化物表面,可以增强散热器的对外辐射性能,增强散热器的热辐射性能,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包括伸出至扩展部外侧的伸出部,伸出部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散热器连接在电路板上。通过设置伸出部预留出主体与电路板的连接部位,且伸出部可增大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和芯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涂层或导热硅胶垫。这样可使主体和芯片之间接触更紧密,以提高主体的导热效率和导热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与电路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在显示装置中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面板;11-天侧;12-左侧;13-右侧;14-地侧;2-背板;21-电路板;211-芯片;3-后壳;4-散热器;41-主体;411-伸出部;42-扩展部;421-主散热板;422-侧板;43-散热腔;431-隔板;44-连接组件;441-卡扣;442-弹簧;51-导热硅脂涂层;52-导热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显示器向轻薄及大尺寸方向发展,大尺寸超薄的显示器越来越流行,以液晶显示器为例,大尺寸、超高画质的平板电视现已成为时下市场的主流需求,如此也对平板电视之类的显示器的画质、亮度及芯片的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芯片性能的不断提高,芯片的发热功率也越来越大。目前,通常采用平板散热器对芯片进行散热。以平板电视的主板上的芯片为例,通过在主板上连接平板散热器,平板散热器的主要结构为一平板状的导热板,导热板的一侧为导热面,另一侧为散热面,导热板的导热面贴设在芯片上,以将芯片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导热板,再通过散热面将热量以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散发到周围空间内,最终通过电视后壳上设置的散热孔将热量散发至外界,以对电视进行散热。
然而,传统的平板散热器由于散热面积的限制,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大功率电视的芯片的散热需求。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高芯片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满足大功率电视的芯片的散热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与电路板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在显示装置中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等显示装置。
示例性的,显示装置为轻薄、大尺寸、超高画质的平板电视。
显示装置包括天侧、左侧、右侧和地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端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如图1所示,具体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背板2和后壳3。
显示面板1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通过电路板实现对整个显示面板1的驱动显示。示例性的,电路板连接在显示面板1的地侧14。
与显示装置对应的,显示面板1包括天侧11、左侧12、右侧13和地侧14,其中天侧11和地侧14相对,左侧12和右侧13相对,天侧11分别与左侧12的一端和右侧13的一端相连,地侧14分别与左侧12的另一端和右侧13的另一端相连。
背板2位于显示面板1的背面,具有支撑显示面板1的作用。与显示装置相对应的,背板2包括天侧、左侧、右侧和地侧。
后壳3连接在背板2的背面,后壳3和背板2共同围成容纳腔,该容纳腔内用于容纳电路板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其他部件(图中未示出)。以显示装置为LCD为例,LCD还包括光源、反射片、导光板(扩散板)、光学膜片和前壳等部件。
光源用于发出光线,反射片用于将光线反射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导光板(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和增量。
以直下式LCD为例,作为光源的LED灯以矩阵形式排布在背板2上,LED灯的出光方向面向显示面板1,反射片连接在背板2上,扩散板和光学膜片依次设置在光源的出光方向上,显示面板1位于光学膜片前侧。
相应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板)和光学膜片也分别包括天侧、左侧、右侧和地侧。
前壳位于显示面板1的地侧14,用于遮蔽位于显示面板1地侧14的电路板。
如前所述,随着超高画质、大尺寸的显示装置的流行,对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平板电视为例,尤其对于大功率电视的主板上的主芯片的散热要求很高。
可以理解的是,以液晶电视为例,显示装置的主板例如包括电源部分、驱动板、高压板和TV板等部分,电源部分用于供电,将220V的市电转换为12V的液晶电视工作电压;高压板用于将12V电压升压到1500~1800V的高压交流电,用于点液晶盒的背光灯;驱动板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TFT,用于显示信号;TV板用于接收和解调信号,属于解码电视信号的部分。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背板2和后壳3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设置散热器4,散热器4用于对背板2上设置的电路板21进行散热。例如,散热器4用于对主板上的芯片211进行散热,以满足大功率显示装置对主板上的芯片211的散热需求;或者,散热器4也可以用于对背板2上设置的其他电路板21上的其他芯片211进行散热,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的,散热器4包括主体41和扩展部42,主体41的一侧表面与电路板21上的芯片211贴合,扩展部42连接于主体41的另一侧表面,且扩展部42与主体41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43。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主要用于对电路板21上的芯片211进行散热,因而散热器4连接固定在电路板21上,例如散热器4与主板固定连接。散热器4包括主体41和扩展部42,主体41的一侧表面与电路板21上的芯片211贴合,用于将芯片211上的热量传导至主体41,扩展部42连接在主体41的另一侧表面,主体41将热量传导至扩展部42,通过扩展部42和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以对芯片211进行散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后壳3与背板2连接的侧壁上通常设置有散热孔,通过散热孔实现容纳腔内的空气对流,进而带走散热器4的热量。例如,后壳3的底侧壁分布有多个进气孔,与底侧壁相对的定侧壁分布由多个排气孔,显示装置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容纳腔内,冷空气与散热器4进行热交换带走散热器4上的热量,热交换后形成的热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至显示装置外,以此对电路板21的芯片211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器4的主体41上连接扩展部42,扩展部42可以增大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即增大散热器4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因而可以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另外,通过使扩展部42与主体41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43,散热器4的位于散热腔43外的整体的外表面构成散热器4的一部分散热面积,且位于散热腔43内部的内表面构成散热器4的另一部分散热面积,这样可进一步扩展散热器4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大散热器4与空气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其中,进入容纳腔内的冷空气与散热器4外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带走散热器4的一部分热量;同时,冷空气可以通过散热腔43两端的敞口在散热腔43内流动,进而可散热腔43的内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带走散热器4的另一部分热量。
因此,通过在主体41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扩展部42,且扩展部42与主体41部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43,不仅扩展了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且散热腔43外侧和散热腔43内侧均与容纳腔内的冷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这样可有效提升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能够满足大功率显示装置对芯片211的散热需求。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4的主体41为平板状,扩展部42包括主散热板421和连接于主散热板421两侧的侧板422,主散热板421与主体41相对,侧板422与主体41连接。
散热器4的主体41与电路板21上的芯片211贴合,主体41主要用于将芯片211上的热量以热传导的形式传导至散热器4中。因此,主体41可以为平板状结构,平板状的主体41与芯片211为平面接触,因而可以确保与芯片211贴合良好,且平板状的主体41更有利于覆盖芯片211的整个散热面,以更快速均匀的将芯片211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4,并且能够更迅速的将热量传导至扩展部42。
与主体41连接的扩展部42则包括主散热板421和侧板422,主散热板421与主体41相对设置,侧板422连接在主散热板421两侧,通过侧板422将主散热板421连接主体41上,主散热板421、两侧的侧板422及位于两侧的侧板422之间的主板共同围成散热腔43。主板将热量传导至两侧的侧板422,再通过侧板422向主散热板421传导热量。
以显示装置为平板电视为例,随着平板电视向轻薄化发展,受背板2和后壳3之间的空间限制,散热器4的整体尺寸也受到限制。本实施例通过在主板上加设扩展部42,扩展部42的主散热板421和侧板422增大了散热器4的有效散热面积,散热器4的热量主要通过扩散部向外散热。
其中,如图5所示,散热器4依靠其主体41连接在背板2上,位于主体41另一侧的扩散部则朝向后壳3伸出,扩散部的主散热板421与后壳3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间隙,以满足散热器4进行对流换热的需求。另外,受背板2和后壳3之间的空间限制,朝向后壳3延伸的侧壁的伸出长度往往较短,因而扩散部主要依靠主散热板421向外散热。
应理解,散热器4与进入容纳腔内的冷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散热器4可以通过主板与扩散部之间形成的外部表面进行热交换,同时也可通过主板与扩散部之间形成的散热腔43的内表面进行热交换,即散热器4可通过其所有表面向外散热,以此增大了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
其中,对于扩散部而言,通过主散热板421向外散热的同时,也可通过侧板422向外散热,此处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显示装置的后壳3的底侧壁通常设置进气孔,而后壳3的顶侧壁通常设置排气孔,冷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容纳腔内,与散热器4进行热交换后,热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以在容纳腔内形成从底部向顶部的空气流动循环。
针对于此,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器4的侧板422连接于主散热板421的对应背板2左侧和右侧的两侧,散热腔43的对应背板2的顶部和底部的两端为敞开端。
通过将侧板422连接在主散热板421的左右两侧,即主散热板421的与背板2的左侧和右侧对应的两侧,以使散热腔43的对应背板2的底部和顶部的两侧形成其敞开端,这样冷空气从后壳3底部的进气孔进入容纳腔内后,可由散热腔43底部的敞口进入散热腔43内,与散热腔43的内壁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散热腔43顶部的敞口流出,最终通过后壳3顶部的出气孔排出至显示装置外。
如此,在散热腔43内形成的空气流动循环方向与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循环的方向一致,容纳腔内的空气可顺畅的在散热腔43内流动,散热腔43对空气的流动没有阻碍,可以提高散热腔43内部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升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为了使扩散部的设置更为合理,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扩散部的主散热板421与主体41平行。这样主散热板421与主板均与芯片211平行设置,通常后壳3的主平面与背板2平行,因而主散热板421与后壳3平行,扩散部整体占据的体积较小,对于较薄的平板电视,更有利于散热器4的设置。
同时,由于主散热板421与平板状的主体41平行,因而主散热板421也可较为显著的增大散热器4的有效散热面积。主散热板421、侧板422以及主体41之间形成的散热腔43的结构对称性较好,更有利于空气在散热腔43内流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散部的侧板422与主散热板421垂直。随着显示装置向轻薄化发展,受背板2与后壳3之间的空间限制,散热器4在由背板2至后壳3的方向上的尺寸受限,通过将向后壳3伸出的侧板422设置为与主散热板421垂直,侧板422与主体41也垂直,主板、侧板422及主散热板421形成的散热腔4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有限的空间内,侧板422垂直连接在主板和主散热板421之间的方式更为合理,侧板422的延伸长度较短,便于设置,也可使得与其连接的主散热板421有较大的表面积。另外,形成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散热腔43,散热腔43内各部位的空气流动较为均匀,可提升散热器4的散热均匀性。
为了保证散热器4的主体41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41的厚度大于主散热板421和侧板422的厚度。如图2所示,散热器4的主体41主要用于将芯片211的热量传导至扩展部42,且主体41可以为平板状结构,若主体41的厚度过小,则主体41的热阻大,影响其传热性能。
通过使主体41的厚度大于主散热板421和侧板422的厚度,一方面主体41的热阻较小,导热性能和热扩散性能好,可以将芯片211的热量快速均匀的传递至扩展部42。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整体可以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以确保散热器4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热扩散性能,保证散热器4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示例性的,散热器4由铝材制成。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4的散热腔43内设有隔板431,隔板431连接在主散热板421和主体41之间。通过在散热腔43内设置隔板431,隔板431沿散热器4整体的厚度方向设置,隔板431的两端分别与主散热板421和主体41连接。
通过隔板431与主体41和主散热板421的连接,主体41上的热量可通过隔板431以热传导的方式直接传导至主散热板421,增加了芯片211向主散热板421导热的通路,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4的导热效率。
同时,隔板431的设置也增大了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因而可以增强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具体的,隔板431沿背板2向后壳3的方向延伸,以通过隔板431将散热腔43分隔为左右两侧的对流通道。应说明,本实施例中,散热腔43内设置的隔板431的数量应越少越好,例如仅设置一块隔板431,以免设置过多隔板431对空气流动的阻力过大,进而影响散热腔43内的空气流动。
示例性的,隔板431与侧板422平行,即隔板431垂直连接在主体41和主散热板421之间,以提高散热腔43内的空气在散热腔43的宽度方向上的流动均匀性。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散热腔43的内表面可以加工有凸起或凹陷等纹理表面,例如,散热腔43的内表面为波浪形或具有突出的小翅片,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腔43内的换热面积。
另外,在不影响主散热板421的整体平整性的情况下,主散热板421的外表面也可加工有微小的凸起或凹陷结构,以增大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器4为一体成型件,即主体41和扩散部一体成型。例如,主体41和扩散部由铝材经挤压工艺一体成型。这样散热器4的整体性更好,可以提高其强度;另外,散热器4的生产装配更简单,可以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节省劳动力。
另外,散热器4的除主体41与芯片211接触的一侧表面之外的其他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为金属氧化物表面。以散热器4由铝材制成为例,可以通过对散热器4的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这些表面形成为氧化铝层,这样可以增强对外辐射能力,进而可以提高散热器4的热辐射能力,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但是对于散热器4的与芯片211直接接触的表面,即主体41的与芯片211接触的一侧表面,由于需要保证导电性,因而不能形成金属氧化物表面,需要保证金属本体裸露。例如,主体41的与芯片211接触的一侧表面为金属铝层。
如图4所示,由于芯片211表面和散热器4主体41的表面均为硬度较大的表面,若主体41直接和芯片211表面贴合,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缝隙,连接不紧密,这样会降低主体41的导热效果。因此,为了使主体41和芯片211之间贴合更紧密,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41和芯片211之间设有导热硅脂涂层51或导热硅胶垫52。
通过在主体41和芯片211之间设置导热硅脂涂层51或导热硅胶垫52,导热硅脂涂层51或导热硅胶垫52可以填充主体41和芯片211之间的缝隙,使主体41和芯片211连接更紧密,进而提高主体41的导热效率和导热均匀性,以更快速均匀的带走芯片211上的热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41还包括伸出至扩展部42外侧的伸出部411,伸出部411设有连接组件44,连接组件44用于将散热器4连接在电路板21上。
如图4所示,在具体应用中,散热器4对应电路板21上的芯片211设置,散热器4的主体41与芯片211贴合,且散热器4通过连接组件44与芯片211两侧的电路板21固定连接。通过使主体41具有伸出至扩展部42的侧板422外侧的伸出部411,伸出部411主要用于主体41和电路板21的连接,且伸出部411也可增加散热器4的散热面积。
具体的,连接组件44包括卡扣441和套设在卡扣441上的弹簧442。电路板21上设有卡孔(图中未标示),主体41的伸出部411上对应卡孔的位置设有卡扣441,卡扣441可卡入卡孔内。在电路板21上安装散热器4时,主体41伸出部411上的卡扣441卡入电路板21的卡孔内,以将散热器4固定在电路板21上。
示例性的,卡扣441可拆卸的连接在主体41的伸出部411上,卡扣441上套设有弹簧442,未与电路板21连接时,弹簧442处于自然状态,卡扣441连接在主体41的伸出部411上;当与电路板21连接时,通过朝向电路板21的方向压缩弹簧442,卡扣441向电路板21的方向移动,卡扣441可卡入电路板21的卡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背板的电路板上连接散热器,散热器用于对电路板上的芯片进行散热;具体的,散热器包括主体和扩展部,通过主体的一侧表面与芯片的贴合,可将芯片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通过在主体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扩展部,主体的热量可传导至扩展部,扩展部可增大散热器有效散热面积;并且,通过扩展部与主体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散热腔内部形成对流散热空间,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器与空气的对流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背板,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后壳,连接在所述背板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共同围成容纳腔;
散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背板上设置的电路板连接;
所述散热器包括主体和扩展部,所述主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电路板上的芯片贴合,所述扩展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表面,且所述扩展部与所述主体之间围成两端敞开的散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平板状,所述扩展部包括主散热板和连接于所述主散热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主散热板与所述主体相对,所述侧板与所述主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主散热板的对应所述背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侧,所述散热腔的对应所述背板的顶部和底部的两端为敞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散热板与所述主体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散热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厚度大于所述主散热板和所述侧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主散热板和所述主体之间,且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为金属材质形成的一体成型件,且所述散热器的除所述主体与所述芯片接触的一侧表面之外的其他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为金属氧化物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伸出至所述扩展部外侧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和所述芯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脂涂层或导热硅胶垫。
CN202021694057.3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966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057.3U CN21296684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057.3U CN21296684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6841U true CN212966841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057.3U Active CN21296684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68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8393A (zh) * 2021-11-19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显示模组
WO2023035761A1 (zh) * 2021-09-07 2023-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固定结构及板级散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761A1 (zh) * 2021-09-07 2023-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固定结构及板级散热装置
CN114078393A (zh) * 2021-11-19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显示模组
CN114078393B (zh) * 2021-11-19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849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기기
US6954238B2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homogeniz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KR100966940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0580528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KR100982706B1 (ko) 표시 장치, 발광 장치, 및 고체 발광 소자 기판
US72599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296684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310858B (en) Bottom lighting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20040228110A1 (en) Back light unit
TW200832018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solid state light-emitting device substrate
TW201426129A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2124136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291053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3391769B2 (ja) 遊技機用液晶表示装置のための画像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1006057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201426128A (zh) 光源模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CN208956194U (zh) 一种侧入式激光液晶电视的半导体散热结构
KR100706756B1 (ko) 엘시디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방열구조
TWI385449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KR10064481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EP3618595B1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KR100616668B1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방열장치
CN213955264U (zh) 一种散热性能优良的散热装置
CN209962056U (zh) 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液晶屏
CN215576026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源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