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6458A -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6458A
CN114076458A CN202010833084.2A CN202010833084A CN114076458A CN 114076458 A CN114076458 A CN 114076458A CN 202010833084 A CN202010833084 A CN 202010833084A CN 114076458 A CN114076458 A CN 114076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frigerator
compressor
airflow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30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山山
陈建全
曹东强
野田俊典
刘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30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64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3580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7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6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该冰箱包括: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以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箱体,其底部后方具有压机舱,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压机舱内;并且所述压机舱在所述冷凝器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本发明的方案中,冷凝器沿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在冷凝器前方开设气流吸入口,增大了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与冷凝器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凝器可以充分散热,在狭小的压机舱空间内实现了增强冰箱的散热性能的效果提高了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中压缩机舱室的散热结构多为在箱体两侧或后盖板设置风口,风从两侧或后背进出散热。而随着家居一体化的需求,嵌入式冰箱成为了引领家居时尚流的主力军。但现有的传统冰箱嵌入橱柜时,冰箱的压缩机舱两侧或后盖板在散热时容易受到家居的阻挡,导致冰箱的能耗上升,性能恶化,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且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任一方面问题的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优化冰箱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增加散热气流与冷凝器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更加充分。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该冰箱包括: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以及与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箱体,其底部后方具有压机舱,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沿箱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压机舱内;并且压机舱在冷凝器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冷凝器沿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该冰箱还包括:挡风板,设置于压机舱开设气流吸入口的一侧,并且沿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冷凝器固定于挡风板上,使得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沿挡风板流经冷凝器,以对冷凝器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冷凝器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状,其垂直于挡风板方向的厚度小于其从前到后的长度以及其沿箱体横向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地,冷凝器为翅片冷凝器,其翅片沿箱体的进深方向平行排列,并且翅片冷凝器的冷凝管包括:贯穿翅片的直管段以及设置于翅片两侧用于连接直管段的连接管段。
进一步地,挡风板迎风侧的板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固定柱的顶端形成卡槽,连接管段卡接于卡槽内,以将翅片冷凝器固定于挡风板上。
进一步地,挡风板在冷凝器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条,避免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从冷凝器的两侧散出。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箱体还包括底部内胆,设置于压机舱的上方,其内限定出储物空间以及位于储物空间下方的冷却室,蒸发器布置于冷却室的中前部;压机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蒸发器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后方。
进一步地,底部内胆的底壁在冷却室的后部具有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的内胆倾斜部;并且压机舱的顶板包括:与倾斜部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倾斜部,冷凝器的倾斜角度与顶板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进一步地,冷凝器的倾斜角度与顶板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的范围设置为30°至40°。
进一步地,箱体的底部具有底板,底板包括:第一板部,作为压机舱的底壁,第一板部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来自于冷却室化霜水的蒸发皿以及压机支撑座,冷凝器设置于蒸发皿的上方,压缩机安装于压机支撑座上;第二板部,从第一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二板部在蒸发皿的前部开设有气流吸入口,第二板部在压机支撑座的前部开设有气流排出口;分隔件,设置于底板的底面上,并配置成隔离气流吸入口以气流排出口;并且冰箱还包括:散热风机,设置于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并配置成促使形成从气流吸入口进入后依次流经冷凝器以及压缩机后向气流排出口排出的散热气流。
本发明的冰箱,冷凝器沿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在冷凝器前方开设气流吸入口,增大了从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与冷凝器的接触面积,可对冷凝器进行充分散热,充分利用了压机舱有限的空间,实现了增强冰箱的散热性能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挡风板承载倾斜设置的冷凝器。挡风板可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导流,使吸入的空气充分与冷凝器接触,对冷凝器进行散热,进一步增强了冰箱的散热性能,优化了冰箱的散热结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示意性侧剖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冰箱中压机舱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压机舱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压机舱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凝器与蒸发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连接结构中挡风板与蒸发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横向”是指与冰箱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示意性侧剖图。冰箱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箱体10包括外壳、内胆以及其他附件构成。外壳是冰箱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10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内胆可以分为一个或多个,内胆根据功能可以被划分为冷藏内胆、变温内胆、冷冻内胆等,具体的内胆个数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冰箱的使用需求进行配置。本实施例中内胆至少包括底部内胆110,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
底部内胆110设置于压机舱400的上方,其限定有储物空间。底部内胆110一般可为冷冻内胆,底部内胆110限定出储物空间以及位于储物空间下方的冷却室100。蒸发器60可以布置于冷却室100的中前部。箱体10底部限定有压机舱400,且压机舱400位于冷却室100的后方,也就是说压机舱400位于底部内胆110的下部后方。压机舱4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蒸发器60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后方,即压机舱400与蒸发器60在水平方向上交错放置,降低蒸发器60的设置高度,增大储物空间的容积。底部内胆110的底壁在冷却室100的后部具有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的内胆倾斜部111,该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30°至40°,例如可以设置为33°、35°、38°,优选为36.7°。压机舱400的顶板230包括与内胆倾斜部111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倾斜部231,冷凝器40的倾斜角度与顶板倾斜部231的倾斜角度一致,该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30°至40°,例如可以设置为33°、35°、38°,优选为36.7°,从而用于为压机舱400提供足够的空间。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施例的冰箱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节流元件(图中未示出)、蒸发器60、制冷风机30、压缩机20以及与压缩机20连接的冷凝器40。蒸发器60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空间内提供冷量。冰箱通过风路系统实现制冷气流在蒸发器60与储物空间内的循环。由于制冷系统本身的循环构造以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申请的发明点,后文对制冷系统本身不做赘述。
蒸发器60由制冷剂管路与压缩机20、冷凝器40、节流元件连接,共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20启动时,蒸发器60流经的空气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冷冻内胆位于箱体10的下部,其内限定有位于底部的冷却室100。蒸发器60设置于冷却室100中。具体地,蒸发器60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状,横置于冷却室100中,也即蒸发器60的长、宽面平行于水平面,厚度面垂直于水平面放置,而且厚度尺寸明显小于蒸发器60的长度尺寸。通过将蒸发器60横置于冷却室100中,避免蒸发器60占用更多的空间,保证冷却室100上部的储物空间的存储容积。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60也可倾斜地设置于冷却室100内,提高风循环效率与排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中的制冷风机30设置于冷却室100中的内胆倾斜部111上,配置为将回风气流吸入冷却室100中,由蒸发器60进行冷却,并促使冷却后的气流向储物空间流动。本实施例的冰箱还包括向储物空间提供制冷气流的送风风道与制冷风机30的出风端连通,配置为将经蒸发器60冷却后的部分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中。送风风道设置于冷冻内胆的后壁内侧,具有连通储物空间的多个送风出口。冷却室100的前侧形成有与储物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前回风入口,以使得储物空间的回风气流通过至少一个前回风入口进入冷却室100中由蒸发器60进行冷却,从而在冷却室100和储物空间之间形成气流循环。
制冷风机30可以为离心风机。制冷风机30整体位于蒸发器60的后方制冷风机30的排风口位于后侧,并配置成向斜后方送风。送风风道与离心风机的排风口连通,并向上延伸,配置成将制冷气流输送至储物空间。在储物空间的后壁开有与送风风道连通的送风口,将制冷气流排入储物空间。
结合图3-图9所示。压机舱400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0、散热风机50、冷凝器40以及用于安装冷凝器40的挡风板220。压机舱400还包括顶板230、底板210、背板240以及两侧的侧板250。压缩机20以及冷凝器40沿箱体10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压机舱400内,压机舱400在冷凝器40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10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2121。当散热风机50启动时,环境气流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经过冷凝器40,使冷凝器40散热。
冷凝器40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有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充分利用了压机舱400有限的空间,符合压机舱400的空间特点,可有效地利用气流吸入口2121中吸入的空气,使得空气充分与冷凝器40接触,增强散热效果。
挡风板220设置于压机舱400开设气流吸入口2121一侧,并且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冷凝器40固定于挡风板220上,使得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的空气沿挡风板220流经冷凝器40,以对冷凝器40进行散热。蒸发皿214设置于挡风板220下方,用于承接蒸发器60产生的冷凝水。挡风板220相对于蒸发皿214倾斜设置,使得固定于挡风板220上的冷凝器40与蒸发皿214中的冷凝水保证一定距离,避免长期接触冷凝水而导致冷凝器40被腐蚀,缩短使用寿命。蒸发皿214设置于冷凝器40下,可利用冷凝器40产生的热量将蒸发皿214中冷凝水蒸发,同时也可为冷凝器40降温散热。
箱体10具有底板210,底板210包括第一板部211及第二板部212。第一板部211作为压机舱400的底壁,第二板部212从第一板部211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一板部211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来自于冷却室100化霜水的蒸发皿214以及压机支撑座(图中未示出)。冷凝器40设置于蒸发皿214的上方,压缩机20安装于压机支撑座上。第二板部212在蒸发皿214的前部开设有气流吸入口2121,第二板部212在压缩机20的前部开设有气流排出口212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冰箱的气流吸入口2121以及气流排出口2122可以均设置为格栅状,也即通过格栅之间的通风孔与箱体10外部连通,避免异物(例如小动物等)通过气流吸入口2121或气流排出口2122进入箱体1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蒸发皿214是顶部具有开口的大致为长方体的结构,具有底壁和自底壁向上延伸的四个侧壁。
压机舱40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为:箱体10底部的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经由冷凝器40后,进入冷凝器40后部与背板240之间的间隔,流向压缩机20,最终从压缩机20前部的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箱体10。上述散热气流可以带走冷凝器40以及压缩机20的热量,保证冰箱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冷凝器40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可有效地利用气流吸入口2121中吸入的空气,使得空气充分与冷凝器40接触面积增大,增强散热效果。具体地,冷凝器40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状,其垂直于挡风板220方向的厚度小于其从前到后的长度以及其沿箱体10横向方向的宽度,即冷凝器40相对于挡风板220沿厚度方向较薄,沿长度方向扩大,充分利用挡风板220的板面空间,可使得冷凝器40大面积地与空气接触,增强散热效果。冷凝器40前端低点可以设置为与气流吸入口2121在竖直方向上平齐,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的空气可直接接触冷凝器40,使得换热更加充分。
冷凝器40可以为翅片冷凝器,其翅片沿箱体10进深方向平行排列,并且翅片冷凝器40的冷凝管包括贯穿翅片的直管段以及设置于翅片两侧用于连接直管段的连接管段。翅片设置为沿进深方向平行排列且冷凝器40整体沿箱体10进深方向倾斜,当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后,可流畅地通过翅片间缝隙与每片翅片充分接触并换热,大大增强了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40还可以使用微通道式换热器。
挡风板220迎风侧的板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柱221,固定柱221的顶端形成卡槽2211,连接管段卡接于卡槽2211内,以将翅片冷凝器40固定于挡风板220上。通过卡槽2211将冷凝器40稳固的安装在挡风板220上,结构简单,且由于卡槽2211的特殊设计,安装过程简洁方便。
挡风板220在冷凝器40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条,避免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的空气从冷凝器40的两侧散出。密封条可设置在冷凝器40两侧和上部,目的是使进入的空气需完全通过冷凝器40才可进入冷凝器40后部空间,使得冷凝器40散热充分。
冰箱还包括散热风机50。散热风机50设置于冷凝器40与压缩机20之间,并配置成促使形成从气流吸入口2121依次流经冷凝器40以及压缩机20后向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的散热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风机固定架(图中未示出)。风机固定架沿前后方向固定在压机舱400内,位于压缩机20与冷凝器40之间,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0。
当散热风机50启动时,外部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内,经挡风板220导流与冷凝器40均匀接触对冷凝器40进行散热,而后经散热风机50吹过压缩机20,带走压缩机20运行时所产生的部分热量,增加压缩机20的使用寿命,而后从压缩机20前方的气流排出口2122吹出。
在底板210的底面上设置有分隔件213,并配置成隔离气流吸入口2121以气流排出口2122。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50的作用下经位于分隔件213一侧的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内,并一侧流经冷凝器40、压缩机20,最后从位于分隔件213另一侧的气流排出口2122流出,以防止排出后的气体直接进入气流吸入口2121,导致气体在箱体10附近小范围内循环,降低散热效率。具体地,分隔件213可以为长条状,宽度可以为底板210的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冷凝器40的后端与压机舱400的后壁之间、冷凝器40靠近压缩机20的一侧与散热风机50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该间隔可以减小散热气流的风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背板240面向冷凝器40的区段为连续的板面,也即是说背板240面向冷凝器40的板段上没有散热孔。申请人创造性地认识到即使在不增加冷凝器40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反常态的减小压机舱400的通风面积,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而且仍然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申请人突破常规设计思路,将背板240与冷凝器40对应的板段设计为连续板面,将进入压机舱400内的散热气流封闭在冷凝器40处,使得由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的环境空气更多地集中在冷凝器40处,保证了冷凝器40各个冷凝段的换热均匀性,并且有利于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同样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背板240面向冷凝器40的板段为连续板面,不具有进风孔,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出风和进风都集中在压机舱400的后部而导致从压机舱400吹出的热风未及时经环境空气冷却而再次进入到压机舱400中,对冷凝器40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保证了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冰箱的压机舱40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后方。压机舱400中设置有压缩机20,散热风机50,挡风板220以及冷凝器40。挡风板220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倾斜设置,冷凝器40固定于挡风板220上。挡风板220的前方开设有气流吸入口2121。当散热风机50启动时,空气从气流吸入口2121进入压机舱400内,与冷凝器40充分接触后进入冷凝器40后部空间,再通过散热风机50导入压缩机20出,从而带走压缩机20运行产生的热量,在经由气流排出口2122排出压机舱400。通过挡风板220与冷凝器40的倾斜设置,增大了气流与冷凝器40的接触面积,使冷凝器40充分散热,从而优化了冰箱的散热性能,改善了散热结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包括:
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以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
箱体,其底部后方具有压机舱,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压机舱内;并且
所述压机舱在所述冷凝器的前方开设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气流吸入口,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压机舱开设所述气流吸入口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冷凝器固定于所述挡风板上,使得从所述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沿所述挡风板流经所述冷凝器,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冷凝器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状,其垂直于所述挡风板方向的厚度小于其从前到后的长度以及其沿所述箱体横向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冷凝器为翅片冷凝器,其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平行排列,并且所述翅片冷凝器的冷凝管包括:贯穿所述翅片的直管段以及设置于翅片两侧用于连接所述直管段的连接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挡风板迎风侧的板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形成卡槽,所述连接管段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翅片冷凝器固定于所述挡风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挡风板在所述冷凝器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条,以避免从所述气流吸入口进入的空气从所述冷凝器的两侧散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蒸发器;
所述箱体还包括底部内胆,设置于所述压机舱的上方,其内限定出储物空间以及位于储物空间下方的冷却室,所述蒸发器布置于所述冷却室的中前部;
所述压机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蒸发器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底部内胆的底壁在所述冷却室的后部具有从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的内胆倾斜部;并且
所述压机舱的顶板包括:与所述倾斜部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倾斜部,所述冷凝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顶板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冷凝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顶板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的范围设置为30°至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箱体的底部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包括:
第一板部,作为所述压机舱的底壁,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来自于所述冷却室化霜水的蒸发皿以及压机支撑座,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上方,所述压缩机安装于所述压机支撑座上;
第二板部,从所述第一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板部在所述蒸发皿的前部开设有所述气流吸入口,所述第二板部在所述压机支撑座的前部开设有气流排出口;
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并配置成隔离所述气流吸入口以所述气流排出口;并且所述冰箱还包括:
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配置成促使形成从所述气流吸入口进入后依次流经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压缩机后向所述气流排出口排出的散热气流。
CN202010833084.2A 2020-08-18 2020-08-18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Pending CN114076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084.2A CN114076458A (zh) 2020-08-18 2020-08-18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PCT/CN2021/123580 WO2022037718A1 (zh) 2020-08-18 2021-10-13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084.2A CN114076458A (zh) 2020-08-18 2020-08-18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458A true CN114076458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3084.2A Pending CN114076458A (zh) 2020-08-18 2020-08-18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6458A (zh)
WO (1) WO202203771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323A (ja) * 1998-01-20 1999-08-06 Fujitsu General Ltd 冷蔵庫
JP2004317024A (ja) * 2003-04-16 2004-11-11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
JP2011231948A (ja) * 2010-04-26 2011-11-1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202158706U (zh) * 2010-04-26 2012-03-07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US20130067948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Hyun Kim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machine room of a refrigerator using a nacelle-shaped duct
CN210036003U (zh) * 2019-04-26 2020-0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与接水盘相匹配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9750A (ja) * 1995-01-13 1996-07-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00498153C (zh) * 2004-05-27 2009-06-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机械室的冷却结构
CN210220344U (zh) * 2019-02-26 2020-03-3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送风机呈竖向布置于蒸发器后方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323A (ja) * 1998-01-20 1999-08-06 Fujitsu General Ltd 冷蔵庫
JP2004317024A (ja) * 2003-04-16 2004-11-11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
JP2011231948A (ja) * 2010-04-26 2011-11-1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202158706U (zh) * 2010-04-26 2012-03-07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US20130067948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Hyun Kim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machine room of a refrigerator using a nacelle-shaped duct
CN210036003U (zh) * 2019-04-26 2020-0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蒸发器与接水盘相匹配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7718A1 (zh)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3643B (zh) 冰箱
CN209893738U (zh) 具有带蜗壳离心风机的冰箱
CN214039084U (zh) 在压机舱内布置散热风机的冰箱
WO2022037717A1 (zh) 压机舱内形成散热气流通道的冰箱
CN114076455B (zh) 一种嵌入式冰箱
WO2022037719A1 (zh)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CN214039109U (zh) 嵌入式冰箱
WO2024002087A1 (zh) 冰箱
WO2022037382A1 (zh) 嵌入式冰箱
CN114076458A (zh)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CN214094729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1609623B (zh)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CN219037237U (zh)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CN220669894U (zh) 冰箱
CN219390180U (zh) 半导体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063862U (zh) 制冷设备
CN219063863U (zh) 底部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199670U (zh) 冷凝风道组件及冰箱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CN21390128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771499U (zh) 冰箱
CN21390127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9012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037235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5175532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