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2720A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背光源单元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背光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2720A
CN114072720A CN202080047057.0A CN202080047057A CN114072720A CN 114072720 A CN114072720 A CN 114072720A CN 202080047057 A CN202080047057 A CN 202080047057A CN 114072720 A CN114072720 A CN 114072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backlight unit
region
display device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70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072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2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改善漏光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DSP1具有面板PNL、设置于面板PNL的显示区域DA的内部的透明区域TRA、设置于透明区域TRA与显示区域DA之间的框缘区域FRA、背光源单元BLU及边框BZ。在框缘区域FRA中,面板PNL、背光源单元BLU及边框BZ通过胶带TP1而被接合,边框BZ及胶带TP1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背光源 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在显示区域内与像素不重叠的透明区域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搭载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使用具有具备液晶层等的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在电子设备上搭载有摄像头模块或传感器模块等电子部件。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作为罩构件的玻璃上形成摄像头用的孔,并在上述孔的内壁形成由金属薄膜制成的光学阻隔周边部。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作为晶体管层的第1基板及作为滤色器层的第2基板上设置孔,使晶体管层的一部分向上述孔侧鼓出,在该鼓出部与罩构件之间形成透明的嵌入层。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供摄像头模块搭载的孔的附近形成有与栅极电极同层的金属图案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2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98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18793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例如显示装置具备摄像头模块的情况下,摄像头模块设置于由设置在面板的下方的背光源单元包围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说是摄像头模块设置在背光源单元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内部。因此,从背光源单元发出的光存在由于向摄像头模块侧泄露而使得摄像头的特性降低的问题。因此,希望通过开发能够改善上述漏光的显示装置来提高使用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性能的技术。
其他课题及新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图能够明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背光源单元,其具有开口部;边框,其具有覆盖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下方的底部及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侧部;和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内部与所述开口部重叠的第1区域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第1区域之间的第2区域。在此,在与所述第2区域重叠的位置,所述面板、所述背光源单元及所述边框通过具有遮光性的第1胶带而被接合,所述第1胶带被与所述边框的侧部接合。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准备将第3胶带与作为双面胶带的第2胶带贴合而成的第1胶带的工序;(b)以所述第2胶带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对所述第3胶带的外径进行加工的工序;和(c)对所述第2胶带的外径进行加工,并且形成贯通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第3胶带的狭缝的工序。另外,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d)准备具备第1基板、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上方的第2基板及形成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电光层的面板的工序;(e)准备背光源单元的工序;和(f)准备具有底部及从所述底部弯折的侧部的边框的工序。另外,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g)在所述(a)~(f)工序后,以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侧方被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覆盖的方式将所述背光源单元搭载在所述边框的所述底部上的工序;和(h)在所述(g)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从所述第3胶带露出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的前端及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上表面的工序。另外,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下述工序:(i)在所述(h)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被所述第3胶带覆盖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的工序;和(j)在所述(i)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从所述第3胶带露出的部位贴附于所述面板的工序。在此,所述面板具有在俯视观察时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内部的透明区域及在俯视观察时设置在所述透明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的框缘区域,所述背光源单元及所述边框以在俯视观察时不与所述透明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下方。另外,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第3胶带设置在所述框缘区域,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边框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单元具备:导光层,其具有开口部;边框,其具有底部及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侧部;和第1胶带,其接合于所述底部及所述侧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边框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安装有胶带的边框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透明区域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研究例中的透明区域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8B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图8A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9B是示出图8B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图9A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10B是示出图9B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图10A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11B是示出图10B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B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之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中的显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透明区域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公开只不过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具有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清楚,附图存在与实际的方式相比各部分的宽度、厚度或形状等示意性表示的情况,但附图只不过是一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及各附图中,存在对于与关于前面的附图已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或相关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的情况。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附图清楚,还存在剖视图中省略阴影线或俯视图中标注阴影线的情况。
另外,附图中示出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相互正交。以下也存在将X方向及Y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将Z方向设为构造体的高度方向(厚度方向)来说明的情况。
(实施方式1)
以下,作为具有具备液晶层这样的电光层的面板的电光装置,说明在显示区域显示多种图像的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主要说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终端设备等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显示装置,但作为显示装置,也包含车辆的后视镜等所使用的用于控制光透射的快门液晶元件等。
具备液晶层的显示装置根据用于改变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电场施加方向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即,作为第1分类,存在沿着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或显示面的面外方向施加电场的、所谓纵向电场模式。纵向电场模式包括例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及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对齐)模式。另外,作为第2分类,存在沿着显示装置的平面方向或显示面的面内方向施加电场的、所谓横向电场模式。横向电场模式包含例如IPS(In-Plane Switching:共面转换)模式及作为IPS模式之一的FFS(Fringe Field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以下说明的技术能够应用于纵向电场模式及横向电场模式中的任一种,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横向电场模式的显示装置。
以下,使用图1~图6,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作为电光装置的显示装置DSP1。首先,使用图1~图3说明显示装置DSP1的整体构造,之后说明构成实施方式1的主要特征的透明区域TRA的周边构造。
<显示装置DSP1的构成>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DSP1的仰视图,是从面板PNL的背面BS侧观察而得的图。图1中示出显示装置DSP1所具备的面板PNL的大致布局。
如图1所示,面板PNL具有对应于从显示装置DSP1的外部供给的输入信号而形成图像的显示区域DA及俯视观察时位于显示区域DA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为俯视观察时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
在图1中,俯视观察的显示区域DA与非显示区域NDA的边界以双点划线表示。显示区域DA为形成有图2等中示出的液晶层(电光层)LQ的区域,在俯视观察时,显示区域DA由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换言之,非显示区域NDA为未形成液晶层LQ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区域DA为四边形,但显示区域DA也可以是多边形或圆形等四边形以外的形状。
非显示区域NDA具有与显示区域DA邻接的周边区域PFA。周边区域PFA与配置于显示装置DSP1的外部的布线板(柔性布线板)FWB及图2所示的电路基板CB等电连接。
另外,下文将使用图2等进行说明,作为面板PNL的主要构造体的基板SUB1及基板SUB2为例如玻璃基板,但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树脂基板。布线板FWB及电路基板CB等向背光源单元BLU的背侧弯折。因此,在俯视观察时从显示区域DA的法线方向(Z方向)观察到面板PNL的情况下,布线板FWB及电路基板CB实际上不会被视觉辨认。
另外,在图1中,在俯视观察时,在配置有密封材料(接合材料)SLM的区域(密封区域)标注点图案。密封材料SLM以包围显示区域DA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包含周边区域PFA的一部分的非显示区域NDA,而未形成在显示区域DA。
另外,在显示区域DA中,多个栅极线(扫描线)GL沿X方向延伸,多个源极线(信号线、影像信号线)SL沿Y方向延伸。多个栅极线GL在Y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排列,多个源极线SL在X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排列。各栅极线GL与各源极线SL交叉的位置成为形成有像素PX的区域。公共电极CE与在布线板FWB上形成的公共电极驱动电路电连接。在显示期间内,由公共电极CE向多个像素PX供给公共的驱动电位。
多个栅极线GL被拉出到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并与栅极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GD连接。多个源极线SL被拉出到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与开关电路部SWS连接。栅极驱动电路GD及开关电路部SWS未详细图示,经由在面板PNL内形成的布线与布线板FWB电连接。
另外,面板PNL具有俯视观察时位于显示区域DA的内部的透明区域TRA和框缘区域FRA。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区域TRA也可以简单地记为第1区域。在将透明区域TRA按照上述方式记为第1区域的情况下,框缘区域FRA也可以简单地记为第2区域。框缘区域FRA在俯视观察时包围透明区域TRA且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与透明区域TRA之间。另外,框缘区域FRA由后述的遮光膜BM及印刷区域(遮光层)PR遮光。因此,也可以将框缘区域FRA称为“遮光区域”。
框缘区域FRA的一部分及透明区域TRA是供摄像头模块CAM(参照图6)等部件搭载于显示装置DSP1的区域。透明区域TRA以来自显示装置DSP1的外部的可见光射入摄像头模块CAM的方式,由可见光能够透射的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存在在供摄像头模块CAM搭载的区域除了摄像头模块CAM以外还搭载有麦克风或扬声器等部件的情况。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显示区域DA中,面板PNL具有基板SUB1、设置于基板SUB1的上方的基板SUB2及形成在基板SUB1与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电光层)LQ。基板SUB1及基板SUB2在Z方向(厚度方向)上对置。液晶层LQ位于使基板SUB1的表面与基板SUB2的背面贴合的密封SLM的内侧。
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PNL包含偏光板(光学元件)OD1及偏光板(光学元件)OD2。偏光板OD1设置在基板SUB1的下方,偏光板OD2设置在基板SUB2的上方。换言之,偏光板OD1设置在基板SUB1的背面侧,偏光板OD2设置在基板SUB2的表面侧。偏光板OD1及偏光板OD2的各自也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包含相位差板。
另外,在显示区域DA中,基板SUB2的表面侧成为面板PNL(显示装置DSP1)的显示面侧。在实施方式1中,面板PNL的表面以表面FS表示,面板PNL的背面以背面BS表示。
在面板PNL的背面BS的下方隔着偏光板OD1设有背光源单元BLU。背光源单元BLU具有使光沿着从基板SUB1朝向基板SUB2的方向射出的功能。
在面板PNL的表面FS的上方,以覆盖显示装置DSP1的显示面的方式隔着接合层(光学粘合胶带)OCA设有罩构件CVM。罩构件CVM为用于保护面板PNL的构件,由例如玻璃制成。
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基板SUB1及基板SUB2借助密封材料SLM接合。密封材料SLM还具有用于将成为液晶层LQ的液晶封入基板SUB1与基板SUB2之间的作用。
布线板FWB的一部分设置在俯视观察时与背光源单元BLU重叠的位置,与在基板SUB1上形成的端子TM1电连接。电路基板CB与布线板FWB的一部分同样地,设置在俯视观察时与背光源单元BLU重叠的位置,并与布线板FWB内部的布线电连接。
图3是将显示区域D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要部剖视图,示出显示区域DA中的基板SUB1及基板SUB2内部的详细构造。另外,以下说明的栅极线GL、源极线SL、公共电极CE、公共信号线CML及像素电极PE也存在实际上形成于不同的截面的情况,但在图3中,主要示出其Z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首先,说明面板PNL中的形成在偏光板OD1的上方的基板SUB1的详细构造。
基板SUB1具有具备可见光透射的特性的支承基板(绝缘性基板)10。支承基板10为例如玻璃基板。
在支承基板10上形成有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绝缘膜11。绝缘膜11为例如氮化硅(SiN)膜、氧化硅(SiO)膜、氧氮化硅(SiON)膜或氧化铝(AlOx)膜这样的单层膜或将这些膜适当层叠得到的层叠膜。这些膜具有防止水分浸透的效果,作为阻隔膜发挥功能。
在绝缘膜11上,作为第1导电层形成有栅极线GL。栅极线GL为以例如钼(Mo)膜或钨(W)膜为主成分并具备遮光性的金属膜。需要说明的是,栅极线GL与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电连接。另外,也存在栅极线GL构成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情况。
在绝缘膜11上以覆盖栅极线GL的方式形成有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绝缘膜12。构成绝缘膜12的材料与绝缘膜11相同。另外,在绝缘膜11与绝缘膜12之间形成有具有栅极电极及半导体层等的晶体管。
在绝缘膜12上,作为第2导电层形成有源极线SL。源极线SL为由例如铝(Al)膜、钛(Ti)膜及氮化钛(TiN)膜等具备遮光性的金属膜层叠而成的层叠膜。需要说明的是,源极线SL与晶体管的源极电极电连接。在绝缘膜12上作为有机膜以覆盖源极线SL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13。绝缘膜13为例如丙烯酸树脂膜,由感光性树脂材料制成。
在绝缘膜13上作为第3导电层形成有公共信号线CML。公共信号线CML与后述的公共电极CE连接,为用于向公共电极CE供给公共电位或触摸检测电位的布线。构成公共信号线CML的材料与源极线SL相同。在绝缘膜13上以覆盖公共信号线CML的方式形成有由有机材料制成的绝缘膜14。构成绝缘膜14的材料与绝缘膜13相同。绝缘膜13及绝缘膜14发挥作为平坦化膜的作用。
在绝缘膜14上,作为第4导电层形成有公共电极CE。公共电极CE由例如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透明度高的导电材料制成,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制成。公共电极CE是用于对后述的像素电极PE及液晶LQ进行驱动的电极,虽未详细说明,但在面板PNL构成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还具备作为触摸检测电极的功能。在绝缘膜14上以覆盖公共电极CE的方式形成有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绝缘膜15。构成绝缘膜15的材料与绝缘膜11相同。绝缘膜15为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的电容绝缘膜。
在绝缘膜15上作为第5导电层形成有像素电极PE。构成像素电极PE的材料与公共电极CE相同。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俯视观察时,多个像素电极PE位于相互相邻的两个源极线SL之间。在绝缘膜15上以覆盖像素电极PE的方式形成有作为有机膜的取向膜AL1。取向膜AL1具备使液晶层LQ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一致的功能,由例如聚酰亚胺这样的树脂材料制成。另外,取向膜AL1与液晶层LQ相接。
接下来,说明面板PNL中的形成在偏光板OD2的下方的基板SUB2的详细构造。
基板SUB2具有具备可见光透射的特性的支承基板(绝缘性基板)20。支承基板20为例如玻璃基板。
在支承基板20与液晶层LQ之间形成有阻隔膜BR、遮光膜(黑矩阵)BM、滤色器CFR、滤色器CFG、滤色器CFB、平坦化膜PZ及取向膜AL2。
阻隔膜BR形成在支承基板20的整个背面。阻隔膜BR由无机材料制成,为包含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氧氮化硅或氧化铝中的至少1者的无机绝缘膜。另外,在支承基板20的外部存在的水分浸透至支承基板20内部的情况下,阻隔膜BR设置以用于防止该水分进一步向滤色器CFR、CFG、CFB及液晶层LQ等浸透。需要说明的是,基板SUB2也可以是不具备阻隔膜BR的构造。
在支承基板20的背面侧隔着阻隔膜BR形成有三种颜色的滤色器(颜色变换层)。在实施方式1中,红色(R)的滤色器CFR、绿色(G)的滤色器CFG及蓝色(B)的滤色器CFB周期性排列。在显示装置DSP1中,通过将例如红色(R)、绿色(G)及蓝色(B)这三种颜色的像素设为1组,从而显示彩色图像。基板SUB2的多个滤色器CFR、CFG、CFB配置在与基板SUB1上形成的包含像素电极PE在内的各像素PX相互对置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滤色器的种类并非限定于红色(R)、绿色(G)及蓝色(B)三种颜色。另外,实施方式1的滤色器CFR、CFG、CFB还包含能够改变从自身透射的光的波长的颜色变换层。
另外,在多个滤色器CFR、CFG、CFB的各边界配置有遮光膜BM。遮光膜BM由例如黑色的树脂或具有低反射性的金属制成。遮光膜BM在俯视观察时在例如显示区域DA中形成为格子状。换言之,遮光膜BM沿X方向及Y方向延伸,并在俯视观察时在与像素电极PE重叠的位置具有开口部。像这样,通过由遮光膜BM将各像素PX划分开,从而能够在滤色器CFR、CFG、CFB的各自中抑制发生漏光及混色。通常,遮光膜BM的开口部中的、形成在最靠周缘部侧的开口部的端部被规定为显示区域DA与非显示区域NDA的边界。另外,如后所述,遮光膜BM也形成在框缘区域FRA中,但框缘区域FRA及非显示区域NDA中的遮光膜BM不是格子形状。
平坦化膜PZ在支承基板20的背面侧覆盖滤色器CFR、CFG、CFB。平坦化膜PZ为由有机的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膜。平坦化膜PZ为用于防止杂质从滤色器CFR、CFG、CFB向液晶层LQ扩散的保护膜,还具备吸收滤色器CFR、CFG、CFB与遮光膜BM间的层差的作用。另外,平坦化膜PZ也称为覆盖膜(overcoat film)。
取向膜AL2与液晶层LQ相接,形成在液晶层LQ与平坦化膜PZ之间。取向膜AL2由与取向膜AL1相同的材料制成,具有与取向膜AL1相同的功能。
另外,上述构成中的支承基板10、绝缘膜11~15、公共电极CE、像素电极PE、取向膜AL1、取向膜AL2、平坦化膜PZ、阻隔膜BR及支承基板20各自具有可见光能够透射的功能。另外,上述构成中的栅极线GL、源极线SL、公共信号线CML及遮光膜BM中的各自具有可见光无法透射的功能。因此,优选不在透明区域TRA中形成具有可见光无法透射的性质的金属布线及遮光膜BM,但在与显示区域DA相比不会严重妨碍摄像头模块CAM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透明区域TRA的一部分形成上述金属布线及遮光膜BM。
<透明区域TRA周边的构成>
图4是示出覆盖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DSP1使用的背光源单元BLU的下方的边框(框体)BZ的形状的立体图。边框BZ具有可见光无法透射的功能,由1种金属或包含多种金属的合金制成,例如由不锈钢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边框BZ及背光源单元BLU被作为相互不同的构造物处理,但边框BZ也可以作为背光源单元BLU的构造物的一部分而包含在背光源单元BLU中。另外,后述的胶带TP1也被设为背光源单元BLU的构造物的一部分。另外,“边框(bezel)”也可以被称为框体、框架(frame)或壳体(housing)等。
边框BZ的大部分由与由X方向及Y方向构成的水平面平行的底部BZb构成,但在透明区域TRA周围的框缘区域FRA中,边框BZ向Z方向弯折,该弯折部位以边框BZ的侧部BZs表示。侧部BZs例如能够通过使边框BZ(底部BZb)的一部分弯折并对弯折后的部位进行拉拽来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虽未图示,但在边框BZ的外周部处,为了提高与接合于边框BZ的框架等树脂膜的接合力,也可以在由边框BZ的侧部BZs与底部BZb所成的角部的周边设有多个孔。
图5是示出安装有胶带TP1的边框BZ的形状的立体图。
胶带TP1是用于边框BZ的构件,接合于边框BZ的底部BZb及侧部BZs。另外,由于在胶带TP1的一部分设有狭缝SLT,因此边框BZ的侧部BZs的一部分从胶带TP1露出。
胶带TP1包含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双面胶带TP2的一个面直接接合于边框BZ,双面胶带TP2的另一面接合于单面胶带TP3的一个面。单面胶带TP3的未接合于双面胶带TP2的另一面的接合力小于接合于双面胶带TP2的上述一个面的接合力,小于双面胶带TP2的两面具有的接合力。
图6示出透明区域TRA周边的显示装置DSP1的构造,是沿着图1、图4及图5中示出的B1-B1线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面板PNL的下方设有摄像头模块CAM及背光源单元BLU。摄像头模块CAM以俯视观察时与框缘区域FRA的一部分及透明区域TRA重叠的方式设置,背光源单元BLU以俯视观察时不与透明区域TRA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框缘区域FRA及显示区域DA。
另外,背光源单元BLU在与透明区域TRA重叠的位置具有开口部OP1,也可以说是摄像头模块CAM被插入于开口部OP1。
在基板SUB2与罩构件CVM之间设有接合层OCA。另外,偏光板OD2及偏光板OD1以不延伸至透明区域TRA的方式形成,这些偏光板的侧面位于框缘区域FRA位置。通过以避开透明区域TRA的方式配置偏光板OD2及偏光板OD1,从而能够确保透明区域TRA的透明性。
另外,也可以说是偏光板OD1及偏光板OD2分别在与透明区域TRA重叠的位置具有开口部OP2及开口部OP3。开口部OP2及开口部OP3与透明区域TRA、背光源单元的开口部OP1及摄像头模块CAM重叠。
在透明区域TRA中的面板PNL上,未形成栅极线GL、源极线SL、公共信号线CML、遮光膜BM及晶体管这样的由可见光无法透射的材料制成的构造物。换言之,在透明区域TRA中的面板PNL上形成有由可见光能够透射的材料制成的构造物。例如,透明区域TRA中的面板PNL包含支承基板10、绝缘膜11~15、公共电极CE、像素电极PE、取向膜AL1、液晶层LQ、取向膜AL2、平坦化膜PZ、阻隔膜BR及支承基板20中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构造物。
由于透明区域TRA中的面板PNL由上述构造体构成,因此,来自显示装置DSP1的外部的光能够射入搭载于面板PNL的下方的摄像头模块CAM。
另外,显示面板PNL不限于上述构造,也可以是在例如透明区域TRA的区域中从基板SUB1到基板SUB2形成有贯通孔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基板SUB1及基板SUB2的贯通孔与背光源单元BLU的开口部OP1重叠,偏光板OD1及偏光板OD2分别具有与透明区域TRA重叠的开口部OP2及开口部OP3。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液晶层LQ当然不存在于透明区域TRA,而是通过在框缘区域FRA形成的密封SLM设置于非显示区域NDA和框缘区域FRA之间的显示区域DA。由此,能够大幅提高透明区域TRA的透明度。
罩构件CVM设置在面板PNL的上方,以覆盖透明区域TRA、框缘区域FRA及显示区域DA方式设置。在框缘区域FRA中,在罩构件CVM的一部分形成有由例如黑色的油墨形成的印刷区域PR,在基板SUB2与基板SUB1之间形成有由例如黑色的树脂或具有低反射性的金属制成的遮光膜BM。印刷区域PR及遮光膜BM分别具有遮挡可见光的功能。因此,能够防止来自透明区域TRA周围的光混入设置于摄像头模块CAM的摄像头的透镜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框缘区域FRA被遮光膜BM遮光,因此也可以不设置罩构件CVM的印刷区域PR。
边框BZ的底部BZb覆盖背光源单元BLU的下方,边框BZ的侧部BZs设置在背光源单元BLU的侧方。虽未图示,但背光源单元BLU与边框BZ的底部BZb通过双面胶带这样的接合层接合。背光源单元BLU包含隔着上述接合层设置在边框BZ的底部BZb上的反射膜RF、形成在反射膜RF上的导光层LGP及形成在导光层LGP上的光学片。上述光学片包含形成在导光层LGP上的扩散片OPS1和形成在扩散片OPS1上的棱镜片OPS2。
另外,背光源单元BLU的开口部OP1也可以说是被边框Bz的侧部BZs包围的区域。另外,背光源单元BLU的开口部OP1也可以说是分别形成在反射膜RF、导光层LGP、扩散片OPS1及棱镜片OPS2上的开口部。即,反射膜RF、导光层LGP、扩散片OPS1及棱镜片OPS2各自具有开口部OP1。
本说明书中虽未图示,但在显示装置DSP1的背光源单元BLU的附近设有激光二极管等光源。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在导光层LGP的内部传输并通过扩散片OPS1而被扩散,成为更加均匀的面光源。通过扩散片OPS1的光由棱镜片OPS2取向为沿着Z方向的方向。反射膜RF为了提高显示装置DSP1的亮度而具有对射出到与面板PNL侧相反侧的光进行反射并使反射后的光返回面板PNL侧的功能。
在框缘区域FRA中,在面板PNL(基板SUB1)的下方设有树脂膜(胶带)RZ。树脂膜RZ位于偏光板OD1的侧方且与偏光板OD1相比位于靠近透明区域TRA的位置。树脂膜RZ为通过例如涂布法选择性地形成于基板SUB1的膜,为例如聚酰亚胺这样的有机绝缘膜。另外,树脂膜RZ具有遮挡可见光的功能,由例如包含黑色的色素的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膜RZ也可以是由粘合片和接合力小于粘合片的树脂膜层叠而成的胶带。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上述粘合片及上述树脂膜中混入例如黑色的色素而使树脂膜(胶带)RZ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在框缘区域FRA中,边框BZ、面板PNL及背光源单元BLU通过具备遮光性且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的胶带TP1而被接合。具体来说,双面胶带TP2设置在偏光板OD1与棱镜片OPS2之间及在树脂膜RZ与边框BZ的侧部BZs的前端之间。另外,双面胶带TP2从边框BZ的侧部BZs至底部BZb的范围内设置,单面胶带TP3隔着双面胶带TP2覆盖边框BZ的侧部BZs及底部BZb。
双面胶带TP2实际上由上部粘合片、树脂膜及下部粘合片等多个薄膜制成。在此,通过使各薄膜中混入例如黑色的色素而使各薄膜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即,双面胶带TP2具有遮挡某一特定波长的功能,具备遮光性且具有遮挡可见光的功能。另外,为了确保一定程度的接合力,双面胶带TP2的厚度为例如40~60μm。
单面胶带TP3为由例如树脂膜制成的膜,单面胶带TP3自身不具有接合力,而通过双面胶带TP2自身的接合力接合于双面胶带TP2。单面胶带(膜)TP3不需要接合于边框BZ,为设置以用于避免异物等接合于双面胶带TP2的保护胶带。
需要说明的是,单面胶带TP3也可以具有接合力。在该情况下,单面胶带TP3包含设置于与双面胶带TP2接合的面的粘合片及接合力小于粘合片的树脂膜。在该情况下,单面胶带TP3能够使用与上述树脂膜RZ的胶带相同的胶带。即,单面胶带TP3中的不与双面胶带TP2接合的面具有小于双面胶带TP2的两面的接合力,优选不具有接合力。
另外,单面胶带TP3的厚度小于双面胶带TP2的厚度,为例如5~10μm。另外,单面胶带TP3可以具备或者不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DSP1的主要特征>
从背光源单元BLU泄露的光中,包含来自背光源单元BLU的侧方的光。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具有遮挡可见光的功能的边框BZ的侧部BZs设置在背光源单元BLU的侧方,因此能够抑制上述这样的漏光。因此,能够防止从背光源单元BLU发出的光向摄像头模块CAM泄露。因此,由摄像头模块CAM生成的图像更加准确且更加鲜明,因此能够提高具备显示装置DSP1的电子设备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探明了从背光源单元BLU泄露的光中还包含在面板PNL的内部传输的光。特别是,如图6所示,在偏光板OD1的内部传输的光LI与面板PNL的其他部分相比不易衰减,光LI容易传输至偏光板OD1的侧面。
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偏光板OD1的侧方以包围偏光板OD1的开口部OP2的方式设有树脂膜RZ及双面胶带TP2,因此即使存在这样的在偏光板OD1的内部传输的光LI,也能够防止光LI向摄像头模块CAM泄露。
图7是本申请发明人研究的研究例中的显示装置DSP3。
研究例中的显示装置DSP3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DSP1的构造大致相同,但通过具有接合力的树脂膜RZa而非胶带TP1来将边框BZ与树脂膜RZ接合。树脂膜RZa为通过例如涂布法形成的例如聚酰亚胺这样的有机绝缘膜,由与树脂膜RZ相同材料制成。因此,树脂膜RZa也具有遮挡可见光的功能。通过这样的显示装置DSP3,也能够防止从背光源单元BLU发出的光向摄像头模块CAM泄露。
但是,在通过涂布法向边框BZ的侧部BZs形成树脂膜RZa时,容易发生涂布位置不稳定或树脂膜RZa的一部分作为异物RZb附着于透明区域TRA等问题。即,难以仅在侧部BZs形成树脂膜RZa而不在透明区域TRA形成含有异物RZb的树脂膜RZa。
另外,在树脂膜RZa不具有一定厚度的情况下,会出现边框BZ与树脂膜RZ的接合力降低及树脂膜RZa无法充分发挥遮挡可见光的功能的问题。为了尽可能抑制这些问题,增大框缘区域FRA的宽度是有效的,但此时,透明区域TRA或显示区域DA变窄。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采用双面胶带TP2,因此能够使用双面胶带TP2而容易地将边框BZ、面板PNL(树脂膜RZ、偏光板OD1)及背光源单元BLU(棱镜片OPS2)中的各自接合。因此,透明区域TRA中不会产生异物RZb。另外,双面胶带TP2在从偏光板OD1及背光源单元BLU至边框BZ及树脂膜RZ的范围内形成,因此在显示装置DSP1中,能够充分发挥遮挡可见光的功能。另外,双面胶带TP2厚度只要是能够遮挡可见光、确保接合力的程度即可,因此无需增大框缘区域FRA的宽度,透明区域TRA或显示区域DA也不会变窄。
像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能够提供从背光源单元BLU向透明区域TRA发出的光得到抑制的显示装置DSP1。因此,在透明区域TRA搭载有摄像头模块CAM的情况下,由摄像头模块CAM生成的图像变得更加鲜明。即,若使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技术,则能够提高具备显示装置DSP1的电子设备的性能。
<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装置DSP1的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显示装置DSP1的制造方法。图8B、图9B、图10B及图11B为沿着作为各俯视图的图8A、图9A、图10A及图11A中示出的C-C线的剖视图。图12及图13是示出图11B后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8A及图8B所示,将单面胶带TP3贴合于双面胶带TP2,准备由它们的层叠体制成的胶带TP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附图中,方便起见,示出在双面胶带TP2的上表面上设有单面胶带TP3的情形,但二者的上下关系也可以相反。
接下来,如图9A及图9B所示,大体加工出双面胶带TP2的形状后具体地加工单面胶带TP3的外径。单面胶带TP3被加工为,使得双面胶带TP2的上表面中的、在后续工序中将双面胶带TP2接合于边框BZ的侧部BZs的前端、面板PNL及背光源单元BLU的预定区域露出。
接下来,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在对双面胶带TP2的外径进行加工的同时在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上设置狭缝SLT。狭缝SLT贯通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并具有以放射状从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的中央附近扩展的平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双面胶带TP2的外径加工与狭缝SLT的形成能够使用相同的模具同时进行。按照上述方式准备经加工而成的胶带TP1。
接下来,准备分别具备以上说明的构造的面板PNL、背光源单元BLU及边框BZ。这些构件的详细制造工序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准备面板PNL、背光源单元BLU、边框BZ及加工成的胶带TP1各自的工序不分先后。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首先,将背光源单元BLU搭载于边框BZ。背光源单元BLU介由未图示的接合层设置在边框BZ的底部BZb上,背光源单元BLU的侧方由边框BZ的侧部BZs覆盖。接下来,将双面胶带TP2中的从单面胶带TP3露出的部位贴附于边框BZ及背光源单元BLU。具体来说,双面胶带TP2接合于边框BZ的侧部BZs的前端及背光源单元BLU(棱镜片OPS2)的上表面。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将双面胶带TP2中的被单面胶带TP3覆盖的部位使用夹具JG贴附于边框BZ的侧部BZs。从夹具JG的前端与单面胶带TP3相接的状态出发,将夹具JG沿着从背光源单元BLU的上方朝向下方的方向推压。由此,双面胶带TP2被隔着单面胶带TP3按压于夹具JG,双面胶带TP2被贴附于边框BZ的侧部BZs。此时,由于胶带TP1(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设有狭缝SLT,因此即使胶带TP1被弯折、被拉长,也不会对胶带TP1作用很强的应力,能够稳定地将胶带TP1接合于边框BZ的侧部BZs。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将其余的双面胶带TP2及单面胶带TP3弯折,将双面胶带TP2贴附于边框BZ的底部BZb。通过使得胶带TP不仅贴附于边框BZ的侧部BZs还贴附于直至底部BZb的范围内,从而接合强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合强度充分的情况下,胶带TP1也可以不贴附至边框BZ的底部BZb为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图13的工序结束时刻的状态,示出胶带TP1贴附于边框BZ的底部BZb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双面胶带TP2中的贴附于边框BZ的侧部BZs的前端及棱镜片OPS2的上表面的部位从单面胶带TP3露出。通过使该露出的双面胶带TP2接合于面板PNL的树脂膜RZ及偏光板OD1,从而制造图6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SP1。之后,通过将摄像头模块CAM等部件搭载于透明区域TRA,从而制造使用显示装置DSP1的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14~图16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装置DSP2。以下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区别。
图14及图15与图1同样地是面板PNL的仰视图,但为了在图14及图15中简化说明,省略透明区域TRA及框缘区域FRA以外的构成的图示。图16示出沿着图14及图15中示出的B2-B2线的截面。
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设有1个透明区域TRA的显示装置DSP1,而在实施方式2中,例示设有多个透明区域TRA的显示装置DSP2。在图14中,显示装置DSP2设有2个透明区域TRA,在作为变形例的图15中,显示装置DSP2设有4个透明区域TRA。
如图16所示,与显示区域DA邻接的框缘区域FRA的构造与图6相同,但相互邻接的透明区域TRA之间的框缘区域FRA的构造与图6有些差异。在相互邻接的透明区域TRA之间的框缘区域FRA中未设有偏光板OD1、OD2,印刷区域PR、遮光膜BM及树脂膜RZ整体地设置。另外,双面胶带TP2以覆盖背光源单元BLU的整个上方的方式接合于树脂膜RZ。在相互邻接的透明区域TRA之间的框缘区域FRA中,胶带TP1(双面胶带TP2)也接合于面板PNL、背光源单元BLU及边框BZ。因此,从背光源单元BLU发出的光由双面胶带TP2、树脂膜RZ及边框BZ遮挡。
另外,通过设置这样的多个透明区域TRA,从而能够将多个摄像头模块CAM搭载于具备显示装置DSP2的电子设备。另外,也可以取代摄像头模块CAM而搭载接近传感器等其他部件。例如,在透明区域TRA中设有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存在与从背光源单元BLU泄露的光有关的问题,但显示装置DSP2也与显示装置DSP1同样地能够抑制这样的漏光。
另外,树脂膜RZ为对涂布膜进行加工而形成的膜或加工为规定形状的胶带,因此不需要追加新的制造工序。
另外,在将胶带TP1贴附于边框BZ的侧部BZs时,对应于透明区域TRA数量的量使用图12所示的夹具JG进行贴附工序。因此,需要对应于透明区域TRA的数量的量来增加制造工序。但是,在图7中说明的研究例中也对应于透明区域TRA的数量的量追加树脂膜RZa的形成工序,因此由增加透明区域TRA引起的制造工序的增加数量在实施方式2和研究例中大致相同。
此外,在研究例中,对应于透明区域TRA的增加的量而使得透明区域TRA中产生异物RZb的概率增加。因此,存在显示装置DSP3的性能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但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胶带TP1,因此不会产生异物RZb。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与研究例相比,能够抑制制造工序的增加并提高显示装置DSP2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构思的范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及修正例,且应认为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或设计变更得到的方案或进行工序的追加、省略或条件变更得到的方案,只要具备本发明的要旨便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显示装置及组装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20 支承基板
11、12、13、14、15 绝缘膜
AL1、AL2 取向膜
BLU 背光源单元
BM 遮光膜
BR 阻隔膜
BS 背面
BZ 边框(框体)
BZb 底部
BZs 侧部
CAM 摄像头模块
CB 电路基板
CE 公共电极
CFB、CFG、CFR 滤色器
CML 公共信号线
CVM 罩构件
DA 显示区域
DSP1~DSP3 显示装置(电光装置)
FRA 框缘区域
FS 表面
FWB 布线板
GD 栅极驱动电路
GL 栅极线
JG 夹具
LGP 导光层
LI 光
LQ 液晶层(电光层)
NDA 非显示区域
OCA 接合层
OD1、OD2 偏光板
OP1~OP3 开口部
OPS1 扩散片(光学片)
OPS2 棱镜片(光学片)
PE 像素电极
PFA 周边区域
PNL 面板
PR 印刷区域
PZ 平坦化膜
RZ 树脂膜(胶带)
RZa 树脂膜
RZb 异物(树脂膜)
SL 源极线
SLM 密封材料
SLT 狭缝
SUB1、SUB2 基板
SWS 开关电路部
TM1 端子
TP1 胶带
TP2 双面胶带(胶带)
TP3 单面胶带(胶带)
TRA 透明区域

Claims (16)

1.显示装置,其具备;
背光源单元,其具有开口部;
边框,其具有覆盖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下方的底部及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侧部;和
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内部与所述开口部重叠的第1区域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第1区域之间的第2区域,
在与所述第2区域重叠的位置,所述面板、所述背光源单元及所述边框通过具有遮光性的第1胶带而被接合,
所述第1胶带与所述边框的侧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面板与所述背光源单元之间的第1偏光板及具有遮光性的第1树脂膜,
所述第1树脂膜与所述第1偏光板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第1区域的位置,
所述第1胶带在与所述第2区域重叠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第1偏光板与所述背光源单元之间及所述第1树脂膜与所述边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胶带包含第2胶带及第3胶带,
所述第2胶带为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的双面胶带,且设置在所述第1偏光板与所述背光源单元之间及所述第1树脂膜与所述边框之间,
所述第3胶带的一个面在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接合于所述第2胶带,
所述第3胶带的未接合于所述第2胶带的另一面具有比所述第2胶带的两面小的接合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2胶带的厚度大于所述第3胶带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面板中设有多个所述第1区域,
所述第2区域还设置在相互邻接的所述第1区域之间,
在相互邻接的所述第1区域之间的所述第2区域中,所述面板、所述背光源单元及所述边框也通过所述第1胶带而被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面板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及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第1基板具有多个晶体管,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第2基板具有多个滤色器。
7.电子设备,其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在与所述第1区域重叠的位置搭载有摄像头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胶带在与所述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有多个狭缝,
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多个狭缝中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胶带接合于所述边框的所述底部,所述多个狭缝延伸至所述底部为止,所述底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多个狭缝中露出。
10.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准备将第3胶带与作为双面胶带的第2胶带贴合而成的第1胶带的工序;
(b)以所述第2胶带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对所述第3胶带的外径进行加工的工序;
(c)对所述第2胶带的外径进行加工,并且形成贯通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第3胶带的狭缝的工序;
(d)准备具备第1基板、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上方的第2基板及形成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电光层的面板的工序;
(e)准备背光源单元的工序;
(f)准备具有底部及从所述底部弯折的侧部的边框的工序;
(g)在所述(a)~(f)工序后,以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侧方由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覆盖的方式,将所述背光源单元搭载到所述边框的所述底部上的工序;
(h)在所述(g)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从所述第3胶带露出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的前端及所述背光源单元的上表面的工序;
(i)在所述(h)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被所述第3胶带覆盖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的工序;和
(j)在所述(i)工序后,将所述第2胶带中的从所述第3胶带露出的部位贴附于所述面板的工序,
所述面板具有俯视观察时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内部的透明区域及俯视观察时设置在所述透明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的框缘区域,
所述背光源单元及所述边框以俯视观察时不与所述透明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下方,
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第3胶带设置在所述框缘区域,
所述第2胶带及所述边框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面板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下方的第1偏光板及第1树脂膜,
所述第1树脂膜与所述第1偏光板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透明区域的位置,且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
在所述(j)工序中,将所述第2胶带贴附于所述第1偏光板及所述第1树脂膜。
12.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中,
还具有(k)在所述(j)工序后,将摄像头模块搭载于所述透明区域的工序。
13.背光源单元,其具备:
导光层,其具有开口部;
边框,其具有底部及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侧部;和
第1胶带,其接合于所述底部及所述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中,
所述第1胶带在从所述侧部的前端到所述底部的范围内接合于所述边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中,
所述第1胶带包含双面胶带及膜,
所述双面胶带具备遮挡可见光的功能,且接合于所述边框,
所述膜在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接合于所述双面胶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中,
所述双面胶带及所述膜在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具有多个狭缝,
在设有所述多个狭缝的位置,所述边框的所述侧部从所述多个狭缝露出。
CN202080047057.0A 2019-07-22 2020-05-12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背光源单元 Pending CN1140727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344A JP7299092B2 (ja) 2019-07-22 2019-07-22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9-134344 2019-07-22
PCT/JP2020/018939 WO2021014719A1 (ja) 2019-07-22 2020-05-12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2720A true CN114072720A (zh) 2022-02-18

Family

ID=7419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7057.0A Pending CN114072720A (zh) 2019-07-22 2020-05-12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背光源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9970B2 (zh)
JP (1) JP7299092B2 (zh)
CN (1) CN114072720A (zh)
WO (1) WO20210147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69160A (ko) * 2020-11-19 2022-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71313U (zh) * 2014-04-02 2014-08-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373871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105114857A (zh) * 2015-06-26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5139539U (zh) * 2015-11-17 2016-04-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防漏光液晶显示模组
CN105866994A (zh) * 2016-05-09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340643A (zh) * 2017-08-26 2017-11-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器
CN108254975A (zh) * 2018-01-23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57855A (zh) * 2018-07-26 2018-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9799643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3668B2 (en) 2010-10-29 2015-09-22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684613B2 (en) 2012-01-10 2014-04-01 Apple Inc. Integrated camera window
US20160161664A1 (en) * 2013-08-12 2016-06-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01111B1 (ko) 2015-12-28 2023-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59519B1 (ko) * 2016-10-20 202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116621B (zh) * 2018-09-29 2021-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028373U (zh) * 2018-11-30 2019-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71313U (zh) * 2014-04-02 2014-08-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373871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105114857A (zh) * 2015-06-26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5139539U (zh) * 2015-11-17 2016-04-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防漏光液晶显示模组
CN105866994A (zh) * 2016-05-09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340643A (zh) * 2017-08-26 2017-11-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器
CN108254975A (zh) * 2018-01-23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57855A (zh) * 2018-07-26 2018-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9799643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8336A (ja) 2021-02-15
JP7299092B2 (ja) 2023-06-27
WO2021014719A1 (ja) 2021-01-28
US11719970B2 (en) 2023-08-08
US20220137447A1 (en)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996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10001676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0011240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7022614A1 (ja) 表示装置
CN112602142B (zh) 显示装置
US1019784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80274740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CN113039595A (zh) 显示装置
US1171997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light unit
JP200619531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340503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8200350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385475B2 (ja) 携帯電話装置
JP4837293B2 (ja) 表示装置
US12124137B2 (en) Display device
JP7227416B2 (ja) 表示装置
US20220350183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0011241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77479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401940U (zh) 显示装置
JP5714678B2 (ja) 携帯電話装置
KR2010011241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241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241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