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4809A -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4809A
CN114064809A CN202210012612.7A CN202210012612A CN114064809A CN 114064809 A CN114064809 A CN 114064809A CN 202210012612 A CN202210012612 A CN 202210012612A CN 114064809 A CN114064809 A CN 114064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dge
data
carbon emission
ed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26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绪焜
周文闻
邱剑
谢予丛
周凡珂
卢笛
于潇洋
伍歆
张�浩
张甲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26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48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4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48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碳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别布置在多个边缘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从传感器获取各自的边缘数据,并且将边缘数据发送到其他第一节点;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边缘数据,创建新区块;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通过共识机制通知其他节点新区块的创建,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多个边缘设备实现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的采集,避免了人工录入等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此外,通过部署在多个边缘设备的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实现了可靠且安全的碳数据处理。

Description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碳排放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的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于人工手动填写相应碳排放和碳减排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核验和系统录入,存在实效性、准确性不足等问题。
第二、在数据处理方面,上报的碳数据普遍存在数据上报来源单一,故无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网络,也即无法更准确高效地实现碳排放行为的管理。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且可靠的碳数据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别布置在多个边缘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从传感器获取边缘数据,并且将各自的边缘数据发送到其他第一节点;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边缘数据,创建新区块;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通过共识机制通知其他节点新区块的创建,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对应于边缘链,所述区块链系统还包括对应于主链的多个第二节点,所述边缘链配置有所述主链的证书,所述主链配置有所述边缘链的证书,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对应于中心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通过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从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获取边缘数据,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从用户设备获取所述多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管理主体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布置在产品生产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所述管理主体信息包括生产管理信息。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包括:所述中心设备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与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关联;基于关联的边缘数据与生产管理信息,确定产品绿能比例。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包括: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分配每个边缘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的碳资产,其中,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第一时段之后。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变化量;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边缘数据变化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所述中心设备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多个边缘设备实现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的采集,避免了人工录入等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此外,通过部署在多个边缘设备的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实现了可靠且安全的碳数据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碳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碳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可以包括:部署于碳排放主体侧的碳排放源110和碳减排源120、设置于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的源数据采集设备130、部署于网络端的碳数据处理平台140、与碳数据处理平台通信连接的管理终端150、与碳数据处理平台140通信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碳服务平台160。
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碳排放主体可以是任意的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组织、群体或者个人。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主体可以包括:具有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排放行为并应核算的企业、社区或者其他独立核算组织。为便于说明,后续将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简称为碳排放行为,将二氧化碳减排行为简称为碳减排行为。
碳排放源110为碳排放主体产生碳排放行为的源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源可以包括碳排放主体的用能设备,用能设备在使用水、电、煤、石油等一种或者多种能源的过程中可能排放二氧化碳。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用能设备可能是一个单一设备,也可能是多个设备形成的设备集群。在一个示例中,碳排放源可以例如企业中的用电设备、用水设备、用煤设备、混合使用多种能源的用能设备等。需要说明的是,碳排放主体并不一定是以用能设备使用能源的形式来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用能设备仅是碳排放源的一种可选形式;碳排放主体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任意的产生碳排放行为的设备、人等源头均可视为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碳排放源。不同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源形式可能不同,碳排放源的具体形式可视碳排放主体具体的生产、生活等活动而定,本发明实施例并不设限。
碳减排源120为碳排放主体产生碳减排行为的源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主体可能通过获取清洁能源的方式来实现碳减排行为。例如,碳排放主体可通过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来实现碳减排行为。在一个示例中,碳减排源可以是企业、社区等碳排放主体使用的光伏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等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主体也可能通过具体的节能减排活动来实现碳减排行为。例如,碳排放主体可通过关闭用能设备来实现碳减排行为。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关闭用能设备仅是碳排放主体实现碳减排行为的可选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碳排放主体实现碳减排行为的具体形式并不设限。
碳排放源数据和碳减排源数据如果由碳排放主体人工计量和上传,可能存在碳排放源数据和碳减排源数据的计量不准确甚至被篡改的情况,进而导致后续计算的碳排放主体的与碳相关数据(例如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碳排放主体的每个碳排放源和每个碳减排源设置源数据采集设备130。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企业、社区等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进行盘点,对盘点结果中的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加装源数据采集设备。针对碳排放源,源数据采集设备可对碳排放源数据进行采集计量,并上传给碳数据处理平台140;针对碳减排源,源数据采集设备可对碳减排源数据进行采集计量,并上传给碳数据处理平台140。
在一个示例中,以碳排放源为用能设备为例,源数据采集设备可采集用能设备的用能量。例如,源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是采集计量用电量的智能电表、采集计量用水量的智能水表、采集计量用煤气量的智能煤气表等。以碳减排源为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为例,源数据采集设备可以采集计量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发电量;例如,源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是采集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量的光伏计量表。
需要说明的是,源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具有多种类型,相应的,不同类型的源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碳排放源数据和碳减排源数据的类型也可能不同。例如,智能水表采集的碳排放源数据的类型为用水量、智能电表采集的碳排放源数据的类型为用电量。源数据采集设备的具体类型可视碳排放源产生碳排放行为的具体形式、碳减排源产生碳减排行为的具体形式而定,本发明实施例并不设限。进一步的,一个碳排放源可能需要设置多种类型的源数据采集设备,一个碳减排源也可能需要设置多种类型的源数据采集设备。例如,一个用能设备可能同时使用水、电等多种类型能源,因此针对该用能设备需要设置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多种类型的源数据采集设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可能重合,因此源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源数据可能是碳排放源数据,也可能是碳减排源数据。例如,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成为碳排放源,则源数据采集设备在用能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采集的用能量,可成为碳排放源数据;而用能设备在关闭过程中成为碳减排源,则源数据采集设备在用能设备关闭过程中采集并计量的节约用能量,可成为碳减排源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源数据采集设备可将采集计量的碳排放源数据和碳减排源数据实时或定时的传输给碳数据处理平台140。
碳数据处理平台14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部署在网络端(例如云端)的服务器平台,用于为碳排放主体提供碳数据处理服务。作为可选实现,碳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数据处理平台可为碳排放主体提供碳账户。例如,碳排放主体可在碳数据处理平台注册碳账户。从而,碳数据处理平台可基于碳账户,为不同的碳排放主体提供碳数据处理服务。
管理终端150为碳排放主体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主体通过管理终端150可使用碳数据处理平台提供的多种管理服务。作为可选实现,该多种管理服务例如:管理源数据采集设备,编辑碳排放主体信息,浏览不同时段的碳数据处理数据,浏览碳数据处理平台计算的碳排放主体的能耗总量、能耗分布,浏览碳数据处理平台计算的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总量、各类型能源的碳排放量分布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设置的源数据采集设备需要与碳数据处理平台进行通信,因此碳排放主体在新增、修改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的源数据采集设备时,可以通过管理终端对源数据采集设备进行编辑并告知碳数据处理平台。作为一种可选实现,碳排放主体可通过管理终端显示碳账户的设备编辑页面,以对与碳数据处理平台进行通信的源数据采集设备进行编辑。以碳减排源为光伏发电设备,源数据采集设备为光伏计量表为例,碳排放主体可对光伏计量表的设备名称、所属厂区、设备编号、上级设备、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可以决定碳排放源数据、碳减排源数据的具体类型)、计量方向、设备品牌、设备型号、设备属性、所属户号(例如所属碳账户)等信息进行编辑和配置。
作为可选实现,基于管理终端在设备编辑页面编辑的设备信息,碳数据处理平台在获得源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源数据之后,可以确定源数据是属于碳排放源数据还是属于碳减排源数据,并且确定出源数据归属的碳排放主体(例如源数据归属的碳账户)。进而碳数据处理平台可在数据库中基于碳账户分别存储不同碳排放主体在不同时刻的碳排放源数据和碳减排源数据。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碳排放主体侧布置源数据采集设备,并由碳数据处理平台对接收到的不同时刻的源数据进行入库存储,能够为碳数据处理平台实现碳数据处理数据的调整、以及与碳相关数据的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碳服务平台160为提供碳相关服务的服务器平台。碳服务平台可以与碳数据处理平台相通信,从而碳排放主体可通过碳数据处理平台使用碳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例如,碳数据处理平台可提供碳服务平台的服务接口,从而碳排放主体可通过管理终端150,利用该服务接口,使用碳服务平台160提供的服务。
碳服务平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服务平台可以包括碳排放指标转让平台,碳排放指标认证平台,碳排放指标核查平台等。
作为碳服务平台160的示例的碳排放指标转让平台是为不同碳排放主体提供碳排放指标转让服务的平台。例如,当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不够使用时,碳排放主体可以通过碳排放指标转让平台,以资源交换的方式,转让进(例如获得)其他碳排放主体转让出的碳排放指标;当碳排放主体具有多余的碳排放指标时,碳排放主体可以通过碳排放指标转让平台,转让出多余的碳排放指标给其他碳排放主体。
作为碳服务平台160的示例的碳排放指标认证平台是用于为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提供认证服务的平台,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经过认证之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碳排放指标核查平台是用于核查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现状的服务平台,一般由政务机构设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碳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的碳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别布置在多个边缘设备中。
另外,图2的碳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碳数据处理系统。边缘设备可以实现为源数据采集设备130,用于对至少一个碳排放源110进行监测和边缘数据采集。应理解,源数据采集设备130可以实现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设备。物理网设备可以与碳排放主体(例如,工厂或车间)或碳减排主体相关的电能表、燃气计量表、光伏逆变器计量表等。源数据采集设备130中可以配置有区块链系统中的第一节点,即,第一共识节点。多个边缘设备还布置有多个传感器。文中的用户设备可以为管理终端150,用于人工输入碳数据处理辅助信息,例如,管理碳排放源110的碳排放主体的管理主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主体级别、区域主体、法人级别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碳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210: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
S220: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从传感器获取边缘数据,并且将各自的边缘数据发送到其他第一节点。
S230: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边缘数据,创建新区块。
S240: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通过共识机制通知其他节点新区块的创建,以对边缘数据进行管理。
应理解,碳相关活动环节中包括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碳排放主体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碳排放源110,也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碳减排源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源和碳减排源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可以相互重合。例如,用能设备在使用能源时,由于产生碳排放行为而成为碳排放源;如果碳排放主体由于节能减排而关闭用能设备,则关闭用能设备使得本来应产生的碳排放行为被取消,实现了碳减排效果,因此用能设备此时又会成为碳减排源。
还应理解,上报的边缘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发电用能计量数据,边缘数据指示包括用电、用气或用热等与碳排放相关的能源消耗,也包括诸如光伏发电的绿色能源消耗部分等与碳减排相关的能源消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碳排放源产生碳排放行为,因此碳排放源将消耗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例如消耗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指标配额),而碳减排源能够实现碳减排效果,因此碳减排源能够为碳排放主体获得额外的碳排放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控制碳排放主体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的碳排放量的目的,碳排放主体一般会被分配固定的碳排放指标配额。例如,政务机构基于本地区计划的碳排放指标,结合碳排放主体的生产、生活等具体情况,为碳排放主体分配固定的碳排放指标配额。在此基础上,碳排放主体也可通过节能减排、光伏发电、转让进碳排放指标等其他途径获得碳排放指标。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由于二氧化碳属于气体,因此碳排放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并无法直接观测计算,而是需要基于碳排放源产生碳排放行为的源数据,来转换得到碳排放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需要基于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用能量转换得到。例如,用电设备在用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需要基于用电设备在用电过程中的用电量转换得到。
同理,碳减排源产生的碳减排量并无法直接观测计算,而是需要基于碳减排源产生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来转换得到碳减排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产生的碳减排量,需要基于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发电量转换得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能设备关闭过程中产生的碳减排量,需要基于用能设备关闭过程中节省的用能量转换得到。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将碳排放源产生碳排放行为的源数据称为碳排放源数据。例如,碳排放源数据包括用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用能量(比如用电量)等。同时,将碳减排源产生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称为碳减排源数据。例如,碳减排源数据包括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发电量、用能设备关闭过程中节省的用能量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多个边缘设备实现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的采集,避免了人工录入等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此外,通过部署在多个边缘设备的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实现了可靠且安全的碳数据处理。
换言之,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执行区块链的存取,获取碳排主体历史的排放数据和监管执法情况数据,并且基于上述数据进行包括碳资产在内的碳数据处理。
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对应于边缘链,所述区块链系统还包括对应于主链的多个第二节点,即,多个第二共识节点。例如,碳服务平台160可以布置在主链上的第二节点处,作为中心设备,所述边缘链配置有所述主链的证书,所述主链配置有所述边缘链的证书,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对应于中心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通过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从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获取边缘数据,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管理。
换言之,边缘链可实现区域级数据上报存储、碳资产运算、可信认证等。通过主链和至少一个边缘链的多链协同服务,实现了主体级别、区域主体、法人级别的数据在中心链跨链聚合,并且可根据实际服务场景情况进行边缘链和主链的配置。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区块链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一个主链1和多个边缘链2。主链1为负责用户连接接入、担任转发枢纽作用的区块链,主链1和所有的边缘链2建立网络连接,把碳数据的请求通过一定的规则,转发到边缘链2中的某一个,并接受边缘链2处理结果。主链1包括了第二节点3、接入节点4、分工节点5。边缘链2为真正处理计算任务或者存储需求的区块链,每个边缘链2必须连接到主链1,接受并处理来自主链1的请求。边缘链2在接入到主链1后,作为整个一主多侧的区块链网络的一个部分,必须一直运行下去。边缘链2为区块链,区块链多个节点共同支持网络运行的特点为网络的高可用性提供保障。边缘链2包括了第一节点6。
其中,第二节点3和第一节点6指区块链中对碳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广播、共识、执行和存储的网络节点,一般是各区块链成员的可信服务器、工作站等,负责把用户的请求封装成信息再广播到其他碳数据处理节点,或者根据区块链共识算法的规则对其他碳数据处理节点广播的碳数据信息进行共识,对于共识通过的碳数据信息会进行智能合约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生成区块并进行持久化保存。接入节点4负责对边缘链2的接入请求进行处理。每个边缘链2在接入到主链1的时候,通过SSL安全协议建立网络连接。在边缘链2上配置了主链1的证书,在主链1上了配置了边缘链2的证书,主链1和边缘链2需要相互做双向认证。分工节点5负责各个边缘链2的状态定时采集,记录各个边缘链2的状态信息,以及调整各个边缘链2的路由信息。在处理用户碳数据处理请求时,对用户的请求报文的关键字根据一定的哈希算法进行处理,计算出一个综合值,然后根据路由表,匹配当前请求到某个边缘链2,把当前处理任务指定到该边缘链2。
在另一些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中心设备从用户设备获取多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管理主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对用户设备上报的数据的主体进行登记管理。另外,上报数据通过上链的主要监管角色和排放主体通过共识算法,确认数据可信度,完成上链工作。
在另一些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中心设备根据多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管理主体信息,对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
在另一些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中心设备根据多个边缘设备的边缘数据,对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
在另一些示例中,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该方法还包括: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
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
在另一些示例中,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布置在产品生产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所述管理主体信息包括生产管理信息。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包括:所述中心设备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与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关联;基于关联的边缘数据与生产管理信息,确定产品绿能比例。绿能比例指示生产过程中利用低碳绿色能源与碳能源之间的比例,绿能比例越高,说明碳减排指数越高,相应地,碳资产越高。
此外,生产管理信息包括生产时间信息和产品数量信息,产品数量信息指示在生产时间信息指示的时段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可以基于生产时间信息指示的时段内的边缘数据对应的碳排放量和产品数据,确定绿能比例。
此外,在每个边缘设备所在的碳排放主体执行碳资产分配时,可以基于目标时段周期性地分配作为碳资产的碳排放量配额。可以基于当前时段的边缘数据对应的碳排放量比例,分配下一时段的碳排放量配额,例如,当前时段的碳排放量比例越小,下一时段的碳排放量配额越大。此外,对于当前时段的目标排放量阈值,设定了下一时段的碳排放量配额阈值,当前时段的碳排放量与目标阈值相比减小量大于碳排放量配额与碳排放量配额阈值相比的增大量,并且,当前时段之后的所有时段的碳排放量配额阈值大于当前时段的碳排放量与目标阈值相比减小量。换言之,当前时段的排放量减小能够换来下一时间的碳排放量配合的增大,并且减小量大于增大量,有利于鼓励下一时段的碳减排活动。当前时段的排放量减小能够换来整体的碳排放量配额的增大,并且减小量大于增大量,进一步鼓励了下一时段的碳减排活动,另外,虽然,整体的碳排放量配额的增大,但是由于当前时段之后的所有时段趋近于无限长(例如,十年),期间会有更多碳能源的替代绿色能源出现,从而不会增加整体的特定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量。
具体而言,根据碳排放和碳减排计算标准,实时计算相应碳排放和减排量,根据资产形式折算,折算为对应碳资产数。首先,根据相应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计算排放计算因子,根据排放数据和排放计算因子计算相应排放,假设排放源有K个,其中Se,i为第i个排放源对应t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其对应的排放计算因子为fe,i,则对应的单位时间的排放总量为:
Figure 795385DEST_PATH_IMAGE001
对于碳减排,减排源有L个,其中Sr,i为第i个排放源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其对应的排放计算因子为fr,i,则对应单位时间的排放总量为:
Figure 190594DEST_PATH_IMAGE002
其次,根据对应碳资产形式,折算对应碳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值,假设有M种碳资产,每种碳资产对应的排放和减排的资产折算因子为fpe,i和fpr,i,排放和减排对应的资产分配比例因子为rce,i和rcr,i分配比例因子根据碳资产管理策略给出,则实时的,对应的t时刻的碳资产数量Pt,i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Pt-1,i为资产Pt在t时刻上一个单位时间间隔对应的碳资产数量。
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包括:中心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分配每个边缘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的碳资产,其中,第二时段在第一时段之后。
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心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中心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变化量;中心设备根据边缘数据变化量,确定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
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心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中心设备通过从用户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04、存储器(memory)406、以及通信总线408。
其中:
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4、以及存储器406通过通信总线4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4,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
处理器402,用于执行程序4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4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402可能是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智能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406,用于存放程序410。存储器4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4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402执行以下操作: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从传感器获取各自的边缘数据,并且将边缘数据发送到其他第一节点;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边缘数据,创建新区块;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通过共识机制通知其他节点新区块的创建,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管理。
此外,程序410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根据实施的需要,可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部件/步骤拆分为更多部件/步骤,也可将两个或多个部件/步骤或者部件/步骤的部分操作组合成新的部件/步骤,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存储在记录介质(诸如CD ROM、RAM、软盘、硬盘或磁光盘)中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诸如ASIC或FPGA)的记录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例如,RAM、ROM、闪存等),当所述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此外,当通用计算机访问用于实现在此示出的方法的代码时,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转换为用于执行在此示出的方法的专用计算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畴,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碳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节点,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分别布置在多个边缘设备中,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还布置有多个传感器,
所述方法包括:
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
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从各自的传感器获取边缘数据,并且将边缘数据发送到其他第一节点;
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边缘数据,创建新区块;
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通过共识机制通知其他节点新区块的创建,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节点对应于边缘链,所述区块链系统还包括对应于主链的多个第二节点,所述边缘链配置有所述主链的证书,所述主链配置有所述边缘链的证书,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所述多个第二节点对应于中心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通过所述多个第二节点,所述主链和所述边缘链双向认证,从每个边缘设备的第一节点获取边缘数据,以对所述边缘数据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从用户设备获取所述多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管理主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
布置在产品生产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
所述管理主体信息包括生产管理信息,
所述中心设备将每个边缘设备的管理主体信息与相应的边缘数据关联,对所述多个边缘设备进行碳资产分配,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将产品生产活动的边缘数据与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关联;
基于关联的边缘数据与生产管理信息,确定产品绿能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采集碳相关活动的边缘数据,包括:
每个边缘设备的传感器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的边缘数据,计算每个边缘设备对应的碳资产,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分配每个边缘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的碳资产,其中,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第一时段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边缘数据变化量;
所述中心设备根据所述边缘数据变化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的碳排放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碳排放主体各自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碳排放因子。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12612.7A 2022-01-07 2022-01-07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648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2612.7A CN114064809A (zh) 2022-01-07 2022-01-07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2612.7A CN114064809A (zh) 2022-01-07 2022-01-07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4809A true CN114064809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2612.7A Pending CN114064809A (zh) 2022-01-07 2022-01-07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48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341A (zh) * 2022-11-21 2023-05-05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JP7343130B1 (ja) 2022-12-06 2023-09-12 株式会社ゼロボード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26796A1 (en) * 2019-10-24 2021-04-2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Blockchain internet-of-things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CN113469585A (zh) * 2021-09-02 2021-10-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570321A (zh) * 2021-04-29 2021-10-2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氢能数据管理系统
CN113626765A (zh) * 2021-08-02 2021-11-09 上海创能国瑞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26796A1 (en) * 2019-10-24 2021-04-2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Blockchain internet-of-things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CN113570321A (zh) * 2021-04-29 2021-10-2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氢能数据管理系统
CN113626765A (zh) * 2021-08-02 2021-11-09 上海创能国瑞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9585A (zh) * 2021-09-02 2021-10-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振亚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交易及监控机制研究", 《企业经济》 *
袁莉莉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机制设计", 《网络空间安全》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341A (zh) * 2022-11-21 2023-05-05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6074341B (zh) * 2022-11-21 2024-01-12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JP7343130B1 (ja) 2022-12-06 2023-09-12 株式会社ゼロボード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Electric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ed large-scale internet data centers
CN114064809A (zh) 碳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651161A (zh) 采集运维动态派工方法
CN111241465A (zh) 一种用户电表耦合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4037585A (zh) 碳数据处理、交互与展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36596B (zh) 一种基于负荷响应的电力市场调控管理系统
CN113469585A (zh)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231633A (zh) 配电网碳排放量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4452A (zh) 发电机组年度基础电量的分解方法和装置
CN114707776A (zh) 一种基于碳排放双控的低碳用能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1727324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电厂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343571A (zh) 一种农村配电网中的分布式光伏电能消纳方法
CN111968008A (zh) 基于多能协作的综合能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230195587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carbon footprint of a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in real time
CN111311079A (zh) 一种大用户综合用能服务系统
CN115994626A (zh) 一种输电线路检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6316635A (zh)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Sharifi et al. Combing smart grid with community clouds: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CN116228495A (zh) 一种多能互补企业动态碳排放因子确定方法、采集装置
CN116154760A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点对点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6386822A (zh) 一种基于云端和本地端的医院能源托管方法和系统
CN114757560A (zh) 响应负荷调峰需求的电力交易出清方法及装置
Nie et 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legal duties
CN116894568B (zh) 一种充电桩的碳排放综合管理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1180866U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售电偏差考核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74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