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6635A -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6635A
CN116316635A CN202310255805.XA CN202310255805A CN116316635A CN 116316635 A CN116316635 A CN 116316635A CN 202310255805 A CN202310255805 A CN 202310255805A CN 116316635 A CN116316635 A CN 116316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power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value
spe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5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6635B (zh
Inventor
崔传建
潘建宏
陈婧
张增伟
柳维刚
陈奎印
张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of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of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of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of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558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6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6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6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排序表制定配电策略,并在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重新更新排序表后。本发明通过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从而优化配置各个用电区域的电力配送,提高电力协同控制系统的电力配置性能,避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部分区域过度配电或配电量不足。

Description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量测数据能够从较大程度上反映企业运作与社会运行的景气程度,是企业、社会生产经营的晴雨表,是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全要素发力”发展布局下的重要要素,是公司最宝贵的数据资产之一,量测数据服务中心即历史量测中心,基于数据中台建设,与基于业务中台建设的实时量测中心将共同构建企业级量测中心协同支撑业务应用,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量测数据服务中心基于数据中台汇聚全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全量量测数据,依托数据中台存储计算能力,通过量测数据与档案拓扑匹配关联,形成以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用户等为量测对象主体的量测数据,提高量测数据业务属性;以配电线路等为对象主体的量测数据,按天进行冻结操作,实现历史断面量测数据状态可溯;以业务规则逻辑为牵引,实现数据质量治理,提高量测数据可用性;基于业务应用,持续沉淀共性服务,助力数据中台逐步形成权威全量量测数据服务源,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构建服务窗口,基于服务中心、加工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并通过接口、在线主题、在线分析等形式,确保量测数据、服务便捷检索,“灵活调用、立等可取”。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通常为采集区域的日常配电状况来提前制定后一天的配电策略,当遇到特殊时期(如节假日),电力协同控制方法无法提前制定配电策略,通常为根据特殊时期当天进行实时调节,然而,若实时调节过程中与紧急状况(如配电系统故障或储电量不足)时,则可能导致部分用电区域过度配电或配电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电网系统中划分多个用电区域,采集端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
S2: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
S3:控制端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S4:若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
S5: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建立用电指数包括以下步骤:
S1.1: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
S1.2:将用电区域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做归一化处理,去除单位后建立用电指数Zs,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21
式中,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22
为用电效益系数,/>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23
为电负荷系数,i表示t时间段内对用电效益系数的采集次数,ji为用电经济效益值,si为用电社会效益值,dp为用电量,dmax为用电峰值,dmin为用电谷值,a1、a2分别为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的比例系数,且0<a1<a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定评估阈值Yz,将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降低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增加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电经济效益值:ji=dp*dj-df,dj为电价,单位为元/千瓦时,df为电费,单位为元;
所述用电社会效益值:si=dp*pf*hs,pf为排放因子,指电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千瓦时;hs为环境效益系数表示减少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系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用电区域采集时间为用电特殊时期的用电指数Zs,则需要对评估阈值Yz进行校正,包括:
计算用电区域的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减去与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的差值绝对值Jdz,表达式为:Jdz=|dford-dbackd|,dford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dbackd为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Jdz*W;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31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
式中,W为误差修正系数,且W=0.32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特殊日期用电指数Zs与校正阈值Yj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降低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增加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用电指数生成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当天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当天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所述特殊时期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排序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更新模块;
采集模块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排序模块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控制模块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判断模块通过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更新模块依据特殊排序值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通过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生产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计算单元,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具体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获取当天用电指数,获取当天评估阈值;
计算单元: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计算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当天用电指数/当天评估阈值;
设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为Ct,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为Cd
则通过公式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得到特殊排序值,表达式为:M=α*Ct+β*Cd,式中,α、β分别为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的权重系数,M为特殊排序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中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占比>2×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占比,设定α、β的具体值分别为80%、20%,则表达式为:M=80%*Ct+20%*Cd,计算得到每个用电区域的特殊排序值后,通过特殊排序值由大到小更新排序表,在特殊日期前依据更新后的排序表重新制定配电策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排序表制定配电策略,并在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重新更新排序表后,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从而优化配置各个用电区域的电力配送,提高电力协同控制系统的电力配置性能,避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部分区域过度配电或配电量不足;
2、本发明根据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的对比结果,制定用电区域的配电策略,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度,则适当降低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少,则适当增加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适中,则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本申请通过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制定配电策略,使得对后一天配电量的调节更为精准;
3、本发明在特殊日期时,由于用电区域可能会出现用电量急剧减少或者急剧增加的状态,因此,通过重新校正评估阈值与特殊日期的用电指数Zs进行对比,避免评估出现错误,提高下一特殊日期制定配电策略的配电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网系统中划分多个用电区域,采集端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控制端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若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占比>2×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占比,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本申请通过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排序表制定配电策略,并在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重新更新排序表后,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从而优化配置各个用电区域的电力配送,提高电力协同控制系统的电力配置性能,避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部分区域过度配电或配电量不足。
本实施例中,在电网系统中划分多个用电区域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用电区域的划分。
控制端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获取方法为:
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
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
则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
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获取方法为:
获取当天用电指数;
获取当天评估阈值;
则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当天用电指数/当天评估阈值。
设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为Ct,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为Cd
则通过公式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得到特殊排序值,表达式为:M=α*Ct+β*Cd,式中,α、β分别为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的权重系数,M为特殊排序值。
以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对特殊日期的重要度为依据,并且,由于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占比>2×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占比,因此本实施例中,设定α、β的具体值分别为80%、20%,则表达式为:M=80%*Ct+20%*Cd,通过表达式计算得到每个用电区域的特殊排序值后,通过特殊排序值由大到小更新排序表,在特殊日期前依据更新后的排序表重新制定配电策略。
本申请中,日常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用电指数生成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当天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当天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特殊时期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本申请在特殊时期时,通过重新更新排序表来确定用电区域的配电顺序,这样可提前对特殊时期做出配电处理,有效保证每个用地区域的稳定配电。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中,用电区域建立用电指数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
将用电区域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做归一化处理,去除单位后建立用电指数Zs,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81
式中,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82
为用电效益系数,/>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83
为电负荷系数,i表示t时间段内对用电效益系数的采集次数,ji为用电经济效益值,si为用电社会效益值,dp为用电量,dmax为用电峰值,dmin为用电谷值,a1、a2分别为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的比例系数,且0<a1<a2
具体的,用电效益系数包括用电经济效益值ji以及用电社会效益值si
且用电经济效益值:ji=dp*dj-df,dj为电价,单位为元/千瓦时,df为电费,单位为元;
用电社会效益值:si=dp*pf*hs,pf为排放因子,指电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千瓦时;hs为环境效益系数表示减少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系数;
设定评估阈值Yz,将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说明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度;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说明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适中;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说明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少;
根据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的对比结果,制定用电区域的配电策略,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度,则适当降低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过少,则适当增加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用电区域当天配电量适中,则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本申请通过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制定配电策略,使得对后一天配电量的调节更为精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用电区域建立用电指数用于特殊日期,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用电区域特殊日期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
将用电区域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做归一化处理,去除单位后建立用电指数Zs,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91
式中,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92
为用电效益系数,/>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093
为电负荷系数,i表示t时间段内对用电效益系数的采集次数,ji为用电经济效益值,si为用电社会效益值,dp为用电量,dmax为用电峰值,dmin为用电谷值,a1、a2分别为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的比例系数,且0<a1<a2
具体的,用电效益系数包括用电经济效益值ji以及用电社会效益值si
且用电经济效益值:ji=dp*dj-df,dj为电价,单位为元/千瓦时,df为电费,单位为元;
用电社会效益值:si=dp*pf*hs,pf为排放因子,指电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千瓦时;hs为环境效益系数表示减少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系数;
由于特殊日期时,用电区域可能会出现用电量急剧减少或者急剧增加的状态,若选用评估阈值Yz与特殊日期的用电指数Zs进行对比,则会导致评估错误,这样将会导致下一特殊日期制定配电策略时,出现较大的配电误差,因此,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特殊日期的评估阈值Yz进行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用电区域的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减去与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的差值绝对值Jdz,表达式为:Jdz=|dford-dbackd|,dford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dbackd为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Jdz*W;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
Figure BDA0004129566030000101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
式中,W为误差修正系数,且W=0.324。
将特殊日期用电指数Zs与校正阈值Yj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说明用电区域特殊日期配电量过度;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说明用电区域特殊日期配电量适中;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说明用电区域特殊日期配电量过少;
根据用电指数Zs与校正阈值Yj的对比结果,制定用电区域的配电策略,用电区域历史特殊日期配电量过度,则适当降低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用电区域历史特殊日期配电量过少,则适当增加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用电区域历史特殊日期配电量适中,则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排序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更新模块。
其中,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
排序模块:用于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
控制模块: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判断模块:若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
更新模块:依据特殊排序值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通过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生产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端。
判断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计算单元,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具体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获取当天用电指数,获取当天评估阈值;
计算单元: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计算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当天用电指数/当天评估阈值;
设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为Ct,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为Cd
则通过公式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得到特殊排序值,表达式为:M=α*Ct+β*Cd,式中,α、β分别为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的权重系数,M为特殊排序值。
以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对特殊日期的重要度为依据,并且,由于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占比>2×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占比,因此本实施例中,设定α、β的具体值分别为80%、20%,则表达式为:M=80%*Ct+20%*Cd,通过表达式计算得到每个用电区域的特殊排序值后,通过特殊排序值由大到小更新排序表,在特殊日期前依据更新后的排序表重新制定配电策略。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电网系统中划分多个用电区域,采集端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
S2: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
S3:控制端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S4:若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
S5: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建立用电指数包括以下步骤:
S1.1: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
S1.2:将用电区域的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做归一化处理,去除单位后建立用电指数Zs,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29566020000011
式中,
Figure FDA0004129566020000012
为用电效益系数,/>
Figure FDA0004129566020000013
为电负荷系数,i表示t时间段内对用电效益系数的采集次数,ji为用电经济效益值,si为用电社会效益值,dp为用电量,dmax为用电峰值,dmin为用电谷值,a1、a2分别为用电效益系数以及电负荷系数的比例系数,且0<a1<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评估阈值Yz,将用电指数Zs与评估阈值Yz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降低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评估阈值Yz,增加用电区域后一天配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经济效益值:ji=dp*dj-df,dj为电价,单位为元/千瓦时,df为电费,单位为元;
所述用电社会效益值:si=dp*pf*hs,pf为排放因子,指电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千瓦时;hs为环境效益系数表示减少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电区域采集时间为用电特殊时期的用电指数Zs,则需要对评估阈值Yz进行校正,包括:
计算用电区域的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减去与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的差值绝对值Jdz,表达式为:Jdz=|dford-dbackd|,dford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dbackd为历史特殊时期前一天用电量;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Jdz*W;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
Figure FDA0004129566020000021
若用电区域dford-dbackd=0,则校正阈值Yj=Yz
式中,W为误差修正系数,且W=0.3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特殊日期用电指数Zs与校正阈值Yj进行对比;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降低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无需控制调节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若用电指数Zs>校正阈值Yj,增加用电区域后一特殊日期配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用电指数生成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当天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当天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所述特殊时期配电策略的制定方式为:
依据特殊排序值更新的排序表确定多个用电区域配电的先后顺序;
通过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来计算后一天用电量,表达式为:y=y±v,其中,y为后一天用电量,y为历史特殊时期用电量,v为误差系数,且v=50kW·h。
8.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排序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更新模块;
采集模块采集用电区域当天的多项参数建立用电指数,排序模块将多个用电区域依据用电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控制模块依据排序表提前对多个用电区域制定后一天电力协同控制策略,判断模块通过用电区域后一天处于用电特殊时期,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更新模块依据特殊排序值排序表,并制定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通过特殊时期电力协同控制策略生产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计算单元,结合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生成特殊排序值具体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获取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获取当天用电指数,获取当天评估阈值;
计算单元: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历史用电特殊时期用电指数/历史用电特殊时期校正阈值;计算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当天用电指数/当天评估阈值;
设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为Ct,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为Cd
则通过公式计算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得到特殊排序值,表达式为:M=α*Ct+β*Cd,式中,α、β分别为用电区域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与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的权重系数,M为特殊排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中历史用电特殊时期对比值占比>2×用电区域当天对比值占比,设定α、β的具体值分别为80%、20%,则表达式为:M=80%*Ct+20%*Cd,计算得到每个用电区域的特殊排序值后,通过特殊排序值由大到小更新排序表,在特殊日期前依据更新后的排序表重新制定配电策略。
CN202310255805.XA 2023-03-16 2023-03-16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316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5805.XA CN116316635B (zh) 2023-03-16 2023-03-16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5805.XA CN116316635B (zh) 2023-03-16 2023-03-16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635A true CN116316635A (zh) 2023-06-23
CN116316635B CN116316635B (zh) 2024-01-30

Family

ID=86826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5805.XA Active CN116316635B (zh) 2023-03-16 2023-03-16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66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3361A (zh) * 2023-06-30 2023-10-03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审计信息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785A (zh) * 2012-07-03 2012-10-10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大用户智能终端采集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3839389A (zh) * 2021-10-15 2021-12-24 北京北斗信达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方法及系统
CN115577978A (zh) * 2022-11-11 2023-01-0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目标投资决策要素权重系数测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785A (zh) * 2012-07-03 2012-10-10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大用户智能终端采集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3839389A (zh) * 2021-10-15 2021-12-24 北京北斗信达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方法及系统
CN115577978A (zh) * 2022-11-11 2023-01-0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目标投资决策要素权重系数测算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3361A (zh) * 2023-06-30 2023-10-03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审计信息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843361B (zh) * 2023-06-30 2024-02-06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审计信息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635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Joint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a k-out-of-n: F system of multi-state degrading components
WO2019196427A1 (zh) 基于支撑故障事件约束机组组合的备用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6316635B (zh) 基于量测信息的电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372360A (zh) 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882456B (zh) 一种基于大规模电网潮流的电力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69585A (zh)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054507A (zh)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电低压台区理论线损区间计算方法
CN114528951A (zh) 一种配网线路单线图异常诊断分析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611845B (zh) 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050866A (zh) 基于典型负荷曲线的组合式用户缺失电量拟合方法及系统
CN114862229A (zh) 电能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75665A (zh) 新能源电站发电计划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14776B (zh) 分行业用电特性快速响应分析系统
CN114707860B (zh) 一种基于eci的用户用电信息管理系统
CN111027779A (zh) 一种储能项目自充自用综合电价模拟预测方法
CN114462727B (zh) 基于多主体联合的新能源系统能源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2801513B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091325A (zh) 一种基于多模型分层学习的配电台区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598349A (zh) 一种短期用电量预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47108A (zh) 一种基于最优组合模型的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占比预测方法
CN112381436B (zh) 逐时电负荷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5019543A (ja) 電力消費量算出方法、電力消費量算出装置
CN111178939B (zh) 供热机组辅助服务市场调峰报价的测算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780630B (zh) 一种基于用电客户历史用电数据实现表码预测的方法
CN114154848B (zh) 一种终端设备供电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