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7031B - 纱线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纱线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7031B
CN114057031B CN202110890640.4A CN202110890640A CN114057031B CN 114057031 B CN114057031 B CN 114057031B CN 202110890640 A CN202110890640 A CN 202110890640A CN 114057031 B CN114057031 B CN 114057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ntrol unit
replacement
remaining amount
knit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0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7031A (zh
Inventor
上山晃弘
下山恭生
小村善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5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responsive to completion of unwinding of a pac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1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 D04B35/12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responsive to thread consum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responsive to a predetermined size or diameter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spent cores or receptacles and replacing by supply packages at paying-out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纱线的管理的最优化。具备:纱线剩余量检测部,检测配置于横机的纱筒的针织纱的剩余量即纱线剩余量;存储部,存储针织物的编织数据;控制部,进行向横机供给的针织纱的管理;纱线输送装置和纱线更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纱线输送装置向横机输送纱筒,所述纱线更换装置将配置于横机的纱筒更换为新的纱筒,控制部在判断为存在满足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算出的管理条件的纱筒的情况下,通过纱线输送装置和纱线更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该纱筒的针织纱的管理。

Description

纱线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向针织机供给的纱线的纱线管理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管理向针织机供给的纱线的纱线管理系统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检测来自卷绕于纱筒的纱线表面的反射光,来检测卷绕于纱筒的纱线的有无。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如果没有来自纱筒的纱线,则控制装置使显示器显示异常状态而使针织机停止。操作者仅通过观察显示器,就能够获知纱筒的纱线的有无,能够立刻将没有纱线的纱筒更换为新的纱筒。像这样来管理向针织机供给的纱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7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没有来自纱筒的纱线后进行纱线更换,因此需要使针织机停止。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期望纱线的管理的最优化。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状况而创立,其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实现纱线的管理的最优化的纱线管理系统。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本发明的纱线管理系统具备:纱线剩余量检测部,检测配置于针织机的纱线的剩余量即纱线剩余量;存储部,存储针织物的编织数据;控制部,进行向所述针织机供给的纱线的管理;纱线输送装置和纱线更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纱线输送装置向所述针织机输送纱线,所述纱线更换装置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存在满足基于所述纱线剩余量及所述编织数据算出的管理条件的纱线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纱线输送装置和所述纱线更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该纱线的管理。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纱线的管理(纱线管理)最优化。具体而言,基于纱线剩余量和编织数据这两方算出管理条件,基于该管理条件来进行纱线管理(纱线输送、纱线更换),因此能够进行最优的纱线管理。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存在所述纱线剩余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纱线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管理条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断头(糸切れ)。具体而言,纱线剩余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进行纱线管理,因此能够抑制因断头而针织机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存在以当前的所述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编织中的针织物或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的纱线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管理条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断头。具体而言,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编织中的针织物或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的情况下进行纱线管理,因此能够抑制因断头而针织机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纱线输送装置,该纱线输送装置向所述针织机输送纱线,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输送条件,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满足所述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位于多个所述针织机的情况下,按所述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或成为断头的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通过所述纱线输送装置优先输送。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断头。具体而言,优先输送纱线剩余量少的纱线或成为断头的时间早的纱线,因此能够抑制因断头而针织机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纱线输送装置,该纱线输送装置向所述针织机输送纱线,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输送条件,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满足所述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位于多个所述针织机的情况下,取得所述纱线输送装置的位置信息,基于取得的所述纱线输送装置的位置信息来决定纱线的输送顺序。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断头。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从距离纱线输送装置的位置近的针织机搬送纱线,而能够缩短纱线输送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纱线更换装置,该纱线更换装置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更换条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编织数据,在没有将纱线使用于编织的期间中,通过所述纱线更换装置来更换满足所述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线。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不使针织机停止而进行纱线更换。具体而言,通过在不将纱线使用于编织的期间(导纱器不工作的期间)进行纱线更换,而能够防止针织机的停止。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纱线更换装置,该纱线更换装置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更换条件,所述控制部在通过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的纱线而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纱线更换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纱线剩余量及所述编织数据算出能将所述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编织到哪里,根据算出结果来决定更换该纱线的时期。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纱线的使用率。具体而言,例如,在当前编织中的针织物的编织结束时纱线剩余量没有富余的情况下,在该时刻进行纱线更换,另一方面,在纱线剩余量存在富余的情况下,将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编织至中途后进行纱线更换,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纱线。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效果,能取得能够实现纱线的管理的最优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纱线管理系统来进行纱线的管理的横机的整体构成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针床及三角座滑架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纱线管理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纱线输送指示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图5是表示纱线更换指示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图6是表示纱线输送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7是表示纱线更换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的流程图的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 纱线管理系统
10 纱线剩余量检测部
20 存储部
30 纱线输送装置
40 纱线更换装置
50 控制部
100 横机
141 纱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由图中的箭头U、箭头D、箭头F、箭头B、箭头L及箭头R表示的方向分别定义为上方向、下方向、前方向、后方向、左方向及右方向而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纱线管理系统1进行向横机100供给的纱线的管理。以下,在纱线管理系统1的说明之前,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横机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横机100主要具备针床110、三角座滑架120、纱道轨道130及筒子架140。
针床110以隔着齿口S而在前后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前后的针床110配置成朝向前后中央侧(彼此相对的一侧)向上方倾斜的侧视倒V字状(参照图2)。各针床110上,多个织针111以沿着该针床11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前后的针床110在相互进行线圈的交接(移圈)时能够相对地左右移动。
三角座滑架120以相对于前后的针床110从上方相对的方式前后配置一对。前后的三角座滑架120通过以跨过多个纱道轨道130的方式配置的桥120a连结。三角座滑架120能够通过伺服电动机(未图示)沿着针床110的长度方向而往复移动。在三角座滑架120上,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使针床110的织针111动作的选针机构(未图示)、三角机构(未图示)。
纱道轨道130在齿口S的上方以沿着针床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多个。在纱道轨道130上,供给针织纱Y的导纱器131(参照图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在图1所示的筒子架140上设置有纱筒141。纱筒141是在锥筒141a卷绕针织纱Y而成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设置3个纱筒141。3个纱筒141的针织纱Y在横机100的编织中使用,例如颜色、支数等互不相同。来自纱筒141的针织纱Y经过适宜的给纱路径而向导纱器131供给。
这样构成的横机100基于预先作成的编织数据等而控制各部件。具体而言,横机100通过控制所述伺服电动机的动作而能够使三角座滑架120沿着针床1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三角座滑架120在往复移动时与作为给纱对象的导纱器131连动。此时,通过搭载于三角座滑架120的三角机构(未图示)等,使织针111相对于齿口S进退,由此能够进行成圈、集圈、浮线(不编织)等编织动作、及前后的针床110之间的线圈的交接。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三角座滑架120的往复移动,来编织针织物K。
接着,使用图3,对纱线管理系统1的构成进行说明。
纱线管理系统1在设置有横机100的工厂等进行向横机100供给的针织纱Y的管理(以下称为“纱线管理”)。更详细而言,纱线管理系统1通过执行向横机100输送新的纱筒141的过程(以下称为“纱线输送”)、及将配置于横机100的纱筒更换为新的纱筒141的过程(以下称为“纱线更换”),而以配置于横机100的纱筒141不会出现断头的方式进行纱筒141的管理。本实施方式中,纱线管理系统1对多个横机100进行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
纱线管理系统1主要具备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存储部20、纱线输送装置30、纱线更换装置40及控制部50。
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检测卷绕于纱筒141的锥筒141a的针织纱Y的剩余的长度(以下称为“纱线剩余量”)。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配置于适宜的场所,例如配置于横机100的纱筒141的附近。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具备向纱筒141的针织纱Y的侧面照射光的发光部(未图示)、及检测来自针织纱Y的表面的反射光的受光部(未图示)。并且,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能够基于被所述受光部检测的反射光的变化来检测纱线剩余量。需要说明的是,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而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构成。
存储部20存储针织物K的编织所使用的编织数据等数据。存储部20存储各横机100所使用的编织数据。编织数据被送往各横机100,横机100能够基于该编织数据来编织针织物K。
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即,纱线输送装置30向横机100输送新的未使用的纱筒141。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自动输送机(AGV)作为纱线输送装置30。纱线输送装置30构成为能够在设置于多个横机100之间的规定的路径上行走。所述路径以将保管新的纱筒141的仓库等保管场所与各横机100连接的方式形成。纱线输送装置30通过在所述路径行走,而能够在所述保管场所拾取新的纱筒141,并将该纱筒141向各横机100的规定的配置场所输送。
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横机100的纱线更换。纱线更换装置40例如具备捻接器。纱线更换装置40也可以取代捻接器而具备打结器。纱线更换装置40设置于各横机100。纱线更换装置40能够根据需要将设置于筒子架140的旧的纱筒141的针织纱Y在任意的位置切断,将该针织纱Y的端部和由纱线输送装置30输送的新的纱筒141的针织纱Y的端部以不产生结头的方式连接。并且,纱线更换装置40能够将设置于筒子架140的旧的纱筒141的锥筒141a从筒子架140拆卸,将由纱线输送装置30输送的新的纱筒141设置于筒子架140。
控制部50控制纱线输送装置30及纱线更换装置40的动作。控制部50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RAM及ROM等存储部等。控制部50从横机100取得各种信息。另外,控制部50从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取得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另外,控制部50从存储部20取得编织数据。控制部50基于取得的这些信息,控制纱线输送装置30及纱线更换装置40的动作。
这样构成的纱线管理系统1能够通过纱线输送装置30向多个横机100进行纱线输送,并能够通过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
接着,使用图4,对纱线输送指示控制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是如下控制:控制部50进行对纱线输送装置30指示纱线输送的准备及执行的控制。另外,图4所示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通过操作员的操作等而开始,在第2圈以后,在后述的步骤S21中成为“是”的情况下再次开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也有将纱筒141简称为“纱线”的情况。
首先,在步骤S10中,控制部50判定全部的横机100是否在停止中。具体而言,控制部50从各横机100取得表示该横机100是否正在工作的工作信息。并且,控制部50基于各横机100的工作信息,判定全部的横机100在停止中还是在工作中。需要说明的是,“横机100在工作中”是指横机100的电源处于接通的状态的情况。另外,“横机100在停止中”是指横机100的电源处于断开的状态的情况。另外,横机100即使在工作中,也存在正在进行针织物K的编织的时候、及从针织物K的编织结束到下一个针织物K的编织开始之间这样不进行编织的时候。以下,将“工作中”中的横机100正在进行针织物K的编织的时候称为“横机100在编织中”,将横机100不进行针织物K的编织的时候称为“横机100在停止中”。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全部的横机100在停止中的情况下(步骤S10中为“是”),使图4所示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结束。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并不是全部的横机100在停止中(存在工作中的横机100)的情况下(步骤S10中为“否”),向步骤S11转移。
步骤S11中,控制部50取得各种信息。具体而言,控制部50取得在工作中的各横机100上设置的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该纱线剩余量由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检测。另外,控制部50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中从存储部20取得针织物K的编织所使用的编织数据。另外,控制部50从各横机100取得编织的进展状况等信息。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11的处理后转移到步骤S12。
步骤S12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剩余量为“少”、“微量”或“断头”的纱筒141。具体而言,控制部50判断步骤S11中取得的纱线剩余量(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预先设定的多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本实施方式中,纱线剩余量基于规定的基准,被分类成“多”、“少”、“微量”和“断头”这4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阶段按“多”、“少”、“微量”和“断头”的顺序以纱线剩余量从多到少的方式设定。另外,“断头”是指纱线剩余量为0的情况。并且,控制部50判断工作中的横机100的纱筒141的当前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少”、“微量”和“断头”中的哪一个。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为“少”、“微量”或“断头”的纱筒141的情况下(步骤S12中为“是”),向步骤S1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为“少”、“微量”或“断头”的纱筒141(相当于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为“多”)的情况下(步骤S12中为“否”),向步骤S13转移。
步骤S13中,控制部50判定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是否不足。即,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完当前产品的纱线。在此处,“当前产品”表示当前编织中的针织物K。该步骤中,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在步骤S11中取得的各种信息,判断为存在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中的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对于编织完当前产品而言是充足的)。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3中为“是”),向步骤S1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3中为“否”),向步骤S14转移。
步骤S14中,控制部50判定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是否不足。即,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完下一个产品的纱线。在此处,“下一个产品”是指预定接着当前产品编织的针织物K。该步骤中,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在步骤S11中取得的各种信息,判断为存在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中的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4中为“是”),向步骤S1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4中为“否”),使图4所示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结束。
这样,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满足规定的条件(步骤S12、步骤S13或步骤S14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断为需要纱线输送,向步骤S15以后前进。以下,将用于判断为需要纱线输送的所述规定的条件称为纱线输送条件。
步骤S15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是纱线输送准备完毕。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在将后述的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参照步骤S18)向纱线输送装置30发送完毕的情况下,判定为是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完毕。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不是将后述的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向纱线输送装置30发送完毕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完毕。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是纱线输送准备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15中为“是”),向步骤S19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不是纱线输送准备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15中为“否”),向步骤S16转移。
步骤S16中,控制部50判定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是否存在多个。具体而言,控制部50判定满足纱线输送条件(步骤S12、步骤S13或步骤S14中为“是”)、且不是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完毕(步骤S15中为“否”)的纱筒141是否存在多个。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步骤S16中为“是”),向步骤S17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不是多个(为1个)的情况下(步骤S16中为“否”),向步骤S18转移。
步骤S17中,控制部50进行优先顺序设定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50通过进行图8所示的处理,决定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多个纱筒141的输送顺序。即,控制部50决定优先输送哪个纱筒141。以下,参照图8,对优先顺序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8所示的步骤S70中,控制部50按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设定优先顺序。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在步骤S11中取得的纱线剩余量,以越是该纱线剩余量少的纱筒141越成为上位的方式,对于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多个纱筒141设定优先顺序。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70的处理后,使图8所示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结束,向图4所示的步骤S18转移。
步骤S18中,控制部50进行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具体而言,控制部50将成为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的准备的契机的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向纱线输送装置30发送。控制部50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17中设定的优先顺序附加到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将该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向纱线输送装置30发送。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18的处理后,向步骤S19转移。
步骤S19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进行了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纱筒141,在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参照图6所示的步骤S54)的情况下,判定为是纱线输送准备完毕。另一方面,控制部50对于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在没有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纱线输送准备完毕。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19中为“是”),向步骤S20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19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19的处理(在步骤S19中成为“是”之前不推进处理)。
步骤S20中,控制部50进行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具体而言,控制部50将成为纱线输送装置30执行纱线输送的契机的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向纱线输送装置30发送。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20的处理后,向步骤S21转移。
步骤S21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全部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参照图6所示的步骤S59)对各纱筒141分别进行。控制部50对于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了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全部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并没有对于全部的纱筒141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了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存在没有接收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全部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21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21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21中为“是”),使图4所示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纱线输送准备指示(步骤S18)及纱线输送执行指示(步骤S20)对于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在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参照图6所示的步骤S59)的时刻被重置。
接着,使用图5,对纱线更换指示控制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是如下控制:控制部50对于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指示纱线更换的准备及执行的控制。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对各纱筒141分别执行。另外,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在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完成之后执行。
首先,步骤S30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具体而言,控制部50在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图6所示的步骤S59)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没有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后述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完成报告。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30中为“是”),向步骤S31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30中为“否”),使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结束。
步骤S31中,控制部50判定是不是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完毕。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纱筒141将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参照步骤S33及S40)向纱线更换装置40发送完毕的情况下,判定为是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完毕。另一方面,控制部50对于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纱筒141没有将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向纱线更换装置40发送完毕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完毕。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是纱线更换指示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31中为“是”),向步骤S46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不是纱线更换指示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31中为“否”),向步骤S32转移。
步骤S32中,控制部50判定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是否不足。即,控制部50判定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是否不能编织完当前产品。具体而言,控制部50在判断为与纱线输送完毕的纱筒141对应的、在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的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为编织完当前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是不足(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对于编织完当前产品而言是充足的)。
控制部50在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步骤S32中为“是”),向步骤S33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是不足的情况下(步骤S32中为“否”),向步骤S38转移。
步骤S38中,控制部50判定纱线剩余量对于下一个产品是否不足。即,控制部50判定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是否不能编织完下一个产品。具体而言,控制部50在判断为当前的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少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为编织完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
控制部50在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步骤S38中为“是”),向步骤S39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的情况下(步骤S38中为“否”),使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结束。
这样,在工作中的横机100上设置的纱筒141满足规定的条件(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在步骤S32或S38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断为需要纱线更换,向以后的步骤前进。以下,将用于判断为需要纱线更换的所述规定的条件称为纱线更换条件。
步骤S33中,控制部5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具体而言,控制部50将成为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的准备的契机的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向纱线更换装置40发送。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33的处理后向步骤S34转移。
步骤S34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进行了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纱筒141,在从纱线更换装置4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参照图7所示的步骤S64)的情况下,判定为是纱线更换准备完毕。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没有从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纱线更换准备完毕。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34中为“是”),向步骤S3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34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34的处理。
步骤S35中,控制部50判定横机100是否在编织中。具体而言,控制部50从存在纱线输送完成报告的纱筒141的横机100取得工作信息,判定横机100在编织中还是在停止中。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横机100在编织中的情况下(步骤S35中为“是”),向步骤S36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横机100不在编织中(横机100在停止中)的情况下(步骤S35中为“否”),向步骤S37转移。
步骤S36中,控制部50判定导纱器131是否在动作中。具体而言,控制部50判定供给满足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筒141的针织纱Y的导纱器131是否为了针织物K的编织而在动作中。即,控制部50判定满足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筒141的针织纱Y是否使用在针织物K的编织中。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导纱器131在动作中的情况下(步骤S36中为“是”),使处理返回步骤S35。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导纱器131不在动作中的情况下(步骤S36中为“否”),向步骤S37转移。
步骤S37中,控制部50判定到导纱器使用开始为止的时间是否为α分钟以上。在此处,“α分钟”表示纱线更换需要的时间。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到导纱器使用开始为止的时间为α分钟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7中为“是”),向步骤S4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到导纱器使用开始为止的时间不为α分钟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7中为“否”),使处理返回步骤S35。
另一方面,步骤S39中,控制部50判定剩余编织时间是否不足10分钟。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编织数据及横机100的编织的进展信息,判定剩余编织时间是否不足10分钟。在此处,“剩余编织时间”表示从当前时刻到当前编织中的针织物K的编织结束为止的时间。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剩余编织时间不足10分钟的情况下(步骤S39中为“是”),向步骤S40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剩余编织时间不是不足10分钟的情况下(步骤S39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39的处理。
步骤S40中,控制部5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具体而言,控制部50将成为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的准备的契机的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向纱线更换装置40发送。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40的处理后,向步骤S41转移。
步骤S41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进行了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纱筒141,从纱线更换装置4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参照图7所示的步骤S64)的情况下,判定为是纱线更换准备完毕。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没有从纱线更换装置40接收后述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纱线更换准备完毕。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41中为“是”),向步骤S42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41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41的处理。
步骤S42中,控制部50判定当前产品的编织是否结束。具体而言,控制部50在进行了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横机100中,判定是否是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而横机100在停止中。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42中为“是”),向步骤S43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当前产品的编织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42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42的处理。
步骤S43中,控制部50判定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的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是否能编织完。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接收了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纱筒141,基于存储部20中存储的编织数据,算出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时到导纱器131最初停止为止所需要的针织纱Y的量(需要纱线量)。并且,控制部50基于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在该纱线剩余量比所述需要纱线量多或与所述需要纱线量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能编织完。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比所述需要纱线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不能编织完。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步骤S43中为“是”),向步骤S44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步骤S43中为“否”),向步骤S45转移。
步骤S44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成为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接收了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的纱筒141,算出能将下一个产品编织到哪里(在哪里成为断头)。并且,控制部50判定是否成为导纱器131停止的多个时机中的、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131停止的时机。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成为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44中为“是”),向步骤S45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成为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44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44的处理。
步骤S45中,控制部50进行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具体而言,控制部50将成为纱线更换装置40执行纱线更换的契机的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向纱线更换装置40发送。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45的处理后,向步骤S46转移。
步骤S46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更换完成报告。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进行了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纱筒141,判定是否从纱线更换装置4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更换完成报告(参照图7所示的步骤S69)。
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46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46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完成报告的情况下(步骤S46中为“是”),使图5所示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纱线更换准备指示(步骤S33及S40)及纱线更换执行指示(步骤S46)在从纱线更换装置40接收了后述的纱线更换完成报告(参照图7所示的步骤S69)的时刻被重置。
接着,使用图6对纱线输送处理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纱线输送处理是基于从控制部50发送的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18)及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20)而由纱线输送装置30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
步骤S50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18)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没有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准备指示。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0中为“是”),向步骤S51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0中为“否”),使图6所示的纱线输送处理结束。
步骤S51中,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准备。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在规定的路径行走并从所述保管场所拾取新的纱筒141等的用于进行纱线输送的准备。
纱线输送装置3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多个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情况下,对于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进行纱线输送准备。
纱线输送装置30在进行该步骤S51的处理后向步骤S52转移。
步骤S52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是否在纱线输送准备中。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已经开始纱线输送准备的情况下,判定为在纱线输送准备中。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还没有开始纱线输送准备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在纱线输送准备中。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在纱线输送准备中的情况下(步骤S52中为“是”),向步骤S53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不在纱线输送准备中的情况下(步骤S52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52的处理。
步骤S53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纱线输送准备是否完成。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准备完成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输送准备已完成。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并不是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准备已完成(存在纱线输送准备未完成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输送准备未完成。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纱线输送准备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53中为“是”),向步骤S54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纱线输送准备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53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53的处理。
步骤S54中,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向控制部50发送纱线输送准备已完成的报告即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
纱线输送装置30在进行该步骤S54的处理后,向步骤S55转移。
步骤S55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20)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没有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执行指示。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5中为“是”),向步骤S56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5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55的处理。
步骤S56中,纱线输送装置30执行纱线输送。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将在规定的路径行走而拾取的新的纱筒141向作为对象的横机100输送。
在此处,纱线输送装置3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多个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按照在图4所示的步骤S17设定的优先顺序,依次进行纱线输送。
纱线输送装置30在进行该步骤S56的处理后向步骤S57转移。
步骤S57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是否在纱线输送中。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正在执行纱线输送的情况下,判定为在纱线输送中。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没有执行纱线输送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在纱线输送中。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在纱线输送中的情况下(步骤S57中为“是”),向步骤S58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不在纱线输送中的情况下(步骤S57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57的处理。
步骤S58中,纱线输送装置30判定纱线输送是否已完成。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在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已完成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输送已完成。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并不是存在纱线输送执行指示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已完成(存在纱线输送未完成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输送未完成。
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纱线输送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58中为“是”),向步骤S59转移。另一方面,纱线输送装置30在判定为纱线输送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58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58的处理。
步骤S59中,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具体而言,纱线输送装置30将纱线输送已完成的报告即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向控制部50发送。需要说明的是,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对各纱筒141分别进行。
纱线输送装置30在进行该步骤S59的处理后,使图6所示的纱线输送处理结束。
接着,使用图7,对纱线更换处理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纱线更换处理是基于从控制部50发送的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3及S40)及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5),由设置于各横机100的纱线更换装置40的控制部分别进行的处理。图7所示的纱线更换处理对各纱筒141分别执行。
步骤S60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3及S40)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没有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准备指示。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中为“是”),向步骤S61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准备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中为“否”),使图7所示的纱线更换处理结束。
步骤S61中,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
纱线更换装置40在进行该步骤S61的处理后,向步骤S62转移。
步骤S62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是否在纱线更换准备中。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在已经开始纱线更换准备的情况下,判定为在纱线更换准备中。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还没有开始纱线更换准备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在纱线更换准备中。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在纱线更换准备中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是”),向步骤S63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不在纱线更换准备中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62的处理。
步骤S63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纱线更换准备是否已完成。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纱线更换准备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3中为“是”),向步骤S64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纱线更换准备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3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63的处理。
步骤S64中,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将纱线更换准备已完成的报告即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向控制部50发送。
纱线更换装置40在进行该步骤S64的处理后向步骤S65转移。
步骤S65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是否存在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在从控制部50接收了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5)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没有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执行指示。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5中为“是”),向步骤S66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5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65的处理。
步骤S66中,纱线更换装置40执行纱线更换。
纱线更换装置40在进行该步骤S66的处理后,向步骤S67转移。
步骤S67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是否在纱线更换中。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在正在执行纱线更换的情况下,判定为在纱线更换中。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没有执行纱线更换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在纱线更换中。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在纱线更换中的情况下(步骤S67中为“是”),向步骤S68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不在纱线更换中的情况下(步骤S67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67的处理。
步骤S68中,纱线更换装置40判定纱线更换是否已完成。
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纱线更换已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8中为“是”),向步骤S69转移。另一方面,纱线更换装置40在判定为纱线更换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8中为“否”),再次进行步骤S68的处理。
步骤S69中,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完成报告。具体而言,纱线更换装置40将纱线更换已完成的报告即纱线更换完成报告向控制部50发送。
纱线更换装置40在进行该步骤S69的处理后,使图7所示的纱线更换处理结束。
以下,使用图9,说明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具体例。图9示出各横机100的纱线剩余量等的状态、以及各横机100的纱线更换及纱线输送的必要性的有无。图9所示的例子中,设为在3台横机100(横机100A、横机100B及横机100C)进行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情况。另外,设为横机100A将锥筒141A的针织纱YA用于编织,横机100B将纱筒141B的针织纱YB用于编织,横机100C将纱筒141C的针织纱YC用于编织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在各横机100上设置多个纱筒141,将多个纱筒141的针织纱Y用于编织,但为了简化说明,在图9中仅示出1个纱筒141的状态。
如图9所示,在横机100A中,锥筒141A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微量”(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锥筒141A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锥筒141A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其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中为“是”),因此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横机100B中,纱筒141B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否”),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是充足的(图4所示的步骤S13及S14中为“否”),因此纱筒141B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锥筒141B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因此不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横机100C中,纱筒141C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少”(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纱筒141C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C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这样,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存在于多个横机100(图4所示的步骤S16中为“是”),因此进行优先顺序设定处理(图4所示的步骤S17)。
如前所述,横机100A的锥筒141A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微量”,横机100C的纱筒141C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少”。因此,锥筒141A和纱筒141C中,锥筒141A的纱线剩余量比纱筒141C的纱线剩余量少。因此,控制部50以将锥筒141A设为第1位、将纱筒141C设为第2位的方式(以锥筒141A相比纱筒141C成为上位的方式),设定优先顺序(图8所示的步骤S70)。
纱线输送装置30首先进行锥筒141A及纱筒141C的纱线输送准备(图6所示的步骤S51)。并且,纱线输送装置30在锥筒141A及纱筒141C的纱线输送准备完成后(图6所示的步骤S53中为“是”),对控制部50进行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图6所示的步骤S54)。
控制部50在接收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后,对于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锥筒141A及纱筒141C的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20)。纱线输送装置30在接收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后(图6所示的步骤S55中为“是”),首先,将优先顺序为上位的锥筒141A向横机100A输送。并且,纱线输送装置30在锥筒141A向横机100A的输送完成后,向横机100C输送纱筒141C。
这样,向横机100A及横机100C输送新的锥筒141A及纱筒141C而纱线输送完成(图6所示的步骤S59、图4所示的步骤S21中为“是”)。并且,基于控制部50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图4)及基于纱线输送装置30的纱线输送处理(图6)结束。
控制部50在接收锥筒141A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后(图5所示的步骤S30中为“是”),判定锥筒141A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是否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锥筒141A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中为“是”),因此,控制部50对设置于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装置40A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3)。另外,控制部50在接收纱筒141C的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后(图5所示的步骤S30中为“是”),判定纱筒141C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是否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纱筒141C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控制部50等待剩余编织时间成为不足10分钟的情况而对纱线更换装置40C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9、S40)。
以下,首先对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进行说明。
纱线更换装置40A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后(图7所示的步骤S60中为“是”),进行纱线更换准备(图7所示的步骤S61)。并且,纱线更换装置40A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向控制部50发送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7所示的步骤S63中为“是”、S64)。
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A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5所示的步骤S34中为“是”)。锥筒141A1的编织状况(针织纱YA的导纱器131)为在停止中(图5所示的步骤S36中为“否”),因此,纱线更换所需要的时间在导纱器131的下一次工作(10分钟后)之前来得及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37中为“是”),控制部50对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装置40A进行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5)。
纱线更换装置40A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后(图7所示的步骤S65中为“是”),执行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图7所示的步骤S66)。
这样,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完成(图7所示的步骤S69、图5所示的步骤S21中为“是”),基于控制部50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图5)及基于纱线更换装置40A的纱线更换处理(图7)结束。
接着,对横机100C的纱线更换进行说明。
横机100C的纱线更换装置40C在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后(图7所示的步骤S60中为“是”),进行纱线更换准备(图7所示的步骤S61)。并且,纱线更换装置40C在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向控制部50发送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7所示的步骤S63中为“是”、S64)。
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C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后(图5所示的步骤S41中为“是”),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之前待机(图5所示的步骤S42)。在此处,利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在下一次导纱器停止之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是”),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且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时,对纱线更换装置40C进行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4、S45)。
纱线更换装置40C从控制部50接收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后(图7所示的步骤S65中为“是”),执行横机100C的纱线更换(图7所示的步骤S66)。
这样,横机100C的纱线更换完成(图7所示的步骤S69、图5所示的步骤S21中为“是”),基于控制部50的纱线更换指示控制(图5)及基于纱线更换装置40C的纱线更换处理(图7)结束。
如以上所述,纱线管理系统1中,通过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这两方来控制纱线输送装置30及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的管理。具体而言,基于纱线剩余量和编织数据这两方算出纱线输送条件(图4所示的步骤S12、S13、S14中为“是”),对于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进行纱线输送。另外,纱线更换条件(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图5所示的步骤S32或S38中为“是”)也同样地基于纱线剩余量和编织数据这两方算出,对于满足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筒141进行纱线更换。这样,在存在满足通过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这两方算出的管理条件(纱线输送条件及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筒141的情况下,通过纱线输送装置30及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的管理(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因此能够使纱线的管理最优化。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通过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检测配置于横机100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在检测出的纱线剩余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成为相当于“少”、“微量”和“断头”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对于该纱筒141进行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断头而横机100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由横机100的停止引起的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在判断为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当前产品(编织中的针织物K)或下一个产品(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K)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步骤S13、S14中为“是”),对于该纱筒141进行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断头而横机100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基于纱线剩余量等,在存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的情况下,每次进行纱线输送。因此,不需要将预备的保管新的纱筒141的空间设置在各横机100的附近。因此,能够比较短地配置多个横机100的相互的间隔,进而能够实现横机100的配置场所的省空间化。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位于多个横机100的情况下,按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优先进行纱线输送(图4所示的步骤S17、图8所示的步骤S70、图6所示的步骤S56)。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断头而横机100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在没有将针织纱Y使用于编织(针织纱Y的导纱器131在停止中)的期间中,进行纱线更换(图5所示的步骤S36中为“否”、S42中为“是”)。因此,能够不使横机100停止而进行纱线更换。
另外,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在判断为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虽然能编织完当前产品但不能编织下一个产品的纱筒141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算出能将下一个产品编织到哪里,根据算出结果来决定更换该纱筒141的时期(图5所示的步骤S43~S45)。因此,例如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在纱线剩余量不存在富余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否”),在该时刻进行纱线更换。另一方面,在纱线剩余量存在富余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是”),将下一个产品编织至中途后进行纱线更换(图5所示的步骤S44中为“是”、S45)。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卷绕于纱筒141的针织纱Y,进而能够使针织纱Y的使用率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宜的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纱线管理系统1具备纱线输送装置30及纱线更换装置40这两方的情况,但具备纱线输送装置30和纱线更换装置40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即,也可以由操作员以手动作业来进行纱线输送或纱线更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用自动输送机(AGV)作为纱线输送装置30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为使用带式输送机、悬吊系统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横机100分别具备纱线更换装置40的情况,但也可以由1个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各横机100的纱线更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设为控制部50判定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个阶段(“少”、“微量”和“断头”)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对于剩余的纱线的长度自身设定阈值,基于该阈值进行判定。另外,阈值也可以对于剩余的纱线的重量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进行纱线输送后在规定的时机(图5所示的步骤S42~S45等)进行纱线更换的情况,但也可以在进行纱线输送后立即进行纱线更换。另外,也可以在例如纱线剩余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新的纱筒141保管在与横机100不同的保管场所的情况,但也可以将能够储备预备的纱筒141的筒子架与横机100并列设置。筒子架构成为通过旋转而能够切换具有向横机100供给的针织纱Y的纱筒141。在这种筒子架中,在使用完使用中的纱筒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为下一个纱筒141,储备数从初始的值减1。该情况下,通过进行补充以极力避免储备数成为“1”,而能够防止断头。另外,纱线输送装置30也可以以一定的程度储备新的纱筒14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针织机例示横机100进行了说明,但针织机不限于横机100,也可以是经编机、圆编机等其他的针织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不使横机100停止而进行纱线更换的情况,但控制部50也可以为了纱线更换而暂时使横机100停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直接地检测纱线剩余量的情况,但纱线剩余量的检测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仓库等事先取得未使用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的初始值,从该初始值随时减去因编织而消耗的量,由此来间接地检测纱线剩余量。
另外,控制部50也可以在例如纱线输送来不及而纱线剩余量快要成为断头的情况下,在成为断头之前使横机100停止。由此,能够省去使新的纱线重新通过横机100的给纱路径的作业。
另外,编织数据可以对于当前产品和下一个产品相同,也可以对每个产品不同。即,横机100可以反复编织相同种类的产品,也能够编织不同种类的产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按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设定纱线输送的优先顺序的情况(图8所示的步骤S70),但优先顺序的设定方法不限于此。以下,参照图10,对优先顺序的设定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所示的步骤S80中,控制部50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算出到成为断头为止的时间。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等,算出从当前时刻到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图4所示的步骤S12、S13、S14中为“是”)的纱筒141成为断头为止的时间。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80的处理后向步骤S81转移。
步骤S81中,控制部50按成为断头的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设定优先顺序。具体而言,控制部50以在步骤S80算出的成为断头的时间越短的纱筒141越成为上位的方式,对于多个纱筒141设定优先顺序。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81的处理后,使图10所示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结束。
这样,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位于多个横机100的情况下,按成为断头的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优先进行纱线输送(图4所示的步骤S17、图10所示的步骤S81、图6所示的步骤S56)。因此,能够抑制因断头而横机100停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生产效率的下降。
以下,参照图11,对于优先顺序的设定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步骤S90中,控制部50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等,算出到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图4所示的步骤S12、S13、S14中为“是”)的纱筒141成为断头为止的时间。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90的处理后,向步骤S91转移。
步骤S91中,控制部50通过GPS功能等,取得纱线输送装置30的当前的位置信息。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91的处理后,向步骤S92转移。
步骤S92中,控制部50通过后述的方法,决定能够最大限度防止断头的输送路线。在此处,“输送路线”表示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时如何在路径X行走。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92的处理后,向步骤S93转移。
步骤S93中,控制部50基于在步骤S92中决定的输送路线,设定优先顺序。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93的处理后,使图11所示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结束。以下,使用图12,对于纱线输送装置30的输送路线及优先顺序的决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沿着路径X按横机100A、横机100B、横机100C的顺序排列。另外,纱线输送装置30位于横机100C的附近。另外,横机100A到断头为止还要10分钟,横机100C到断头为止还要12分钟。该情况下,假设按照图10所示的步骤S81的方法,则从成为断头的时间短的横机A进行纱线输送。
但是,该情况下,纱线输送装置30位于距离横机100A比较远的位置,因此进行纱线输送直至横机100A,然后进行纱线输送直至横机100C的话,则纱线输送装置30的行走距离进而行走时间变得比较长。因此,根据情况不同,对于横机100A先进行纱线输送的话,也可能发生在该期间横机100C成为断头的情况。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中,综合考虑纱线输送装置30的位置信息和各横机100的到断头为止的时间,以能够最大限度防止断头的方式(以不产生成为断头的横机100的方式)决定输送路线及优先顺序。例如,即使到断头为止的时间长也从接近纱线输送装置30的位置的横机100C优先进行纱线输送,由此能够缩短纱线输送所需要的时间,进而能够防止横机100A及横机100C这两方的断头。
以下,参照图13,对于优先顺序的设定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所示的步骤S100中,控制部50判定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中是否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筒141。具体内容与图5所示的步骤S32相同。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00中为“是”),向步骤S101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00中为“否”),向步骤S102转移。
步骤S101中,控制部50算出到纱线剩余量成为“微量”为止的时间。具体而言,控制部50基于纱线剩余量及编织数据等,算出从当前时刻到纱线剩余量变成相当于“微量”为止的时间。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101的处理后,向步骤S102转移。
步骤S102中,控制部50判定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中是否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筒141。具体内容与图5所示的步骤S38相同。
控制部50在判定为存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向步骤S103转移。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定为没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线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否”),向步骤S104转移。
步骤S103中,控制部50算出剩余编织时间。具体而言,控制部50对于配置有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的纱筒141的横机100,基于编织数据等,算出从当前时刻到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为止的时间。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103的处理后,向步骤S104转移。
步骤S104中,控制部50设定优先顺序。具体而言,控制部50按以下的步骤设定优先顺序。
首先,控制部50以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步骤S100中为“是”)的纱筒141、或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步骤S102中为“是”)的纱筒141相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步骤S100中为“否”、且步骤S102中为“否”)的纱筒141成为上位的方式,设定优先顺序。需要说明的是,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的纱筒141是指纱线剩余量满足图4所示的步骤S12的条件但不满足步骤S13及S14的条件的纱筒141。
接着,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步骤S100中为“否”、且步骤S102中为“否”)的纱筒141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按该多个纱筒141中的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以纱线剩余量越少则越成为上位的方式)设定优先顺序。
接着,在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或下一个产品不足(步骤S100或S102中为“是”)的纱筒141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按该多个纱筒141中的纱线剩余量到成为微量为止的时间(步骤S101)或剩余编织时间(步骤S103)从早到晚的顺序设定优先顺序。
控制部50在进行该步骤S104的处理后,使图13所示的优先顺序设定处理结束。
以下,使用图14,说明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具体例的其他例子。图14示出各横机100的纱线剩余量等的状态、以及各横机100的纱线更换及纱线输送的必要性的有无。图14所示的例子中,设为对3台横机100(横机100A、横机100B及横机100C)进行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的情况。另外,横机100A将锥筒141A1的针织纱YA1、锥筒141A2的针织纱YA2、锥筒141A3的针织纱YA3用于编织。另外,横机100B将纱筒141B1的针织纱YB1、纱筒141B2的针织纱YB2、纱筒141B3的针织纱YB3用于编织。另外,横机100C将纱筒141C1的针织纱YC1、纱筒141C2的针织纱YC2、纱筒141C3的针织纱YC3用于编织。
如图14所示,横机100A中,锥筒141A1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微量”(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锥筒141A1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锥筒141A1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中为“是”),因此锥筒141A1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锥筒141A2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少”(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锥筒141A2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锥筒141A2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锥筒141A2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锥筒141A3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否”),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是充足的(图4所示的步骤S13及S14中为“否”),因此锥筒141A3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锥筒141A3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因此不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横机100B中,纱筒141B1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否”),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是充足的(图4所示的步骤S13及S14中为“否”),因此纱筒141B1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B1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因此不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纱筒141B2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少”(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纱筒141B2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B2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纱筒141B2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纱筒141B3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否”),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是充足的(图4所示的步骤S13及S14中为“否”),因此纱筒141B3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B3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因此不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横机100C中,纱筒141C1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少”(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纱筒141C1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C1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纱筒141C1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纱筒141C2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多”(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否”),相对于当前产品及下一个产品是充足的(图4所示的步骤S13及S14中为“否”),因此纱筒141C2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另外,纱筒141C2不满足纱线输送条件,因此不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另外,纱筒141C3的纱线剩余量相当于“微量”(图4所示的步骤S12中为“是”),因此纱筒141C3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但此处设为已经进行纱线输送的情况。另外,纱筒141C3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满足纱线更换条件。
这样,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存在于多个横机100(图4所示的步骤S16中为“是”)。具体而言,横机100A的锥筒141A1及锥筒141A2、横机100B的纱筒141B2、以及横机100C的纱筒141C1满足纱线输送条件,且不是纱线输送准备指示完毕(图4所示的步骤S15中为“否”、S16中为“是”),因此进行优先顺序设定处理(图4所示的步骤S17)。
如前所述,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全部的纱筒141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或下一个产品不足。即,在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中不存在相对于当前产品或下一个产品不是不足的纱筒141。
满足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筒141(锥筒141A1、锥筒141A2、纱筒141B2及纱筒141C1)中,锥筒141A1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锥筒141A1的纱线剩余量已经相当于“微量”,因此,到纱线剩余量成为“微量”为止的时间为0分钟。
另外,锥筒141A2、纱筒141B2及纱筒141C1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配置有锥筒141A2的横机100A的剩余编织时间为40分钟。配置有纱筒141B2的横机100B的剩余编织时间为25分钟。配置有纱筒141C1的横机100C的剩余编织时间为10分钟。
因此,按锥筒141A1、纱筒141C1、纱筒141B2、锥筒141A2的顺序,到纱线剩余量成为微量为止的时间或到编织结束为止的时间从早到晚。因此,以锥筒141A1为第1位、纱筒141C1为第2位、纱筒141B2为第3位、锥筒141A2为第4位的方式,设定优先顺序(图8所示的步骤S70)。
纱线输送装置30首先进行锥筒141A1、纱筒141C1、纱筒141B2及锥筒141A2的纱线输送准备(图6所示的步骤S51)。并且,纱线输送装置30在全部的纱线输送准备完成后(图6所示的步骤S53中为“是”),对控制部50进行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图6所示的步骤S54)。
控制部50接收纱线输送准备完成报告后,对于纱线输送装置30进行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图4所示的步骤S20)。纱线输送装置30接收纱线输送执行指示后(图6所示的步骤S55中为“是”),首先,将优先顺序为第1位的锥筒141A1向横机100A输送,但也能够将在同一个横机100A中使用的锥筒141A2一起输送。即,纱线输送装置30对横机100A进行锥筒141A1及锥筒141A2的纱线输送。并且,纱线输送装置30在向横机100A的纱线输送完成后,接着,将优先顺序为第2位的纱筒141C1向横机100C输送。然后,纱线输送装置30在向横机100C的纱线输送完成后,接着,将优先顺序为第3位的纱筒141B2向横机100B输送。
这样,向横机100A、横机100B及横机100C输送新的纱筒141而纱线输送完成(图6所示的步骤S59、图4所示的步骤S21中为“是”),基于控制部50的纱线输送指示控制(图4)及基于纱线输送装置30的纱线输送处理(图6)结束。
控制部50在接收纱线输送完成报告后(图5所示的步骤S30中为“是”),对与满足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筒141对应的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具体而言,锥筒141A1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当前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2中为“是”),因此,控制部50对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装置40A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3)。另外,纱筒141C1、纱筒141B2及锥筒141A2的纱线剩余量相对于下一个产品不足(图5所示的步骤S38中为“是”),因此,控制部50等待剩余编织时间成为不足10分钟的情况而对各纱线更换装置40进行纱线更换准备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39、S40)。
以下,首先对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进行说明。
锥筒141A1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A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5所示的步骤S34中为“是”)。锥筒141A1的编织状况(针织纱YA1的导纱器131)为在停止中(图5所示的步骤S36中为“否”),导纱器131预定在10分钟后工作(图5所示的步骤S37中为“是”),因此,控制部50立即对横机100A的纱线更换装置40A进行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5)。另外,锥筒141A2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A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5所示的步骤S34中为“是”)。配置有锥筒141A2的横机100A在40分后编织结束。在此处,以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是”),控制部50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且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时,对纱线更换装置40A进行锥筒141A2的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4、S45)。
这样,接收了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纱线更换装置40A立即进行锥筒141A1的纱线更换,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进行锥筒141A2的纱线更换。
接着,对于横机100C的纱线更换进行说明。
纱筒141C1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C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5所示的步骤S41中为“是”)。配置有纱筒141C1的横机100C在10分钟后编织结束。在此处,以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是”),控制部50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且即将成为断头前的导纱器停止时,对纱线更换装置40C进行纱筒141C1的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4、S45)。
这样,接收了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纱线更换装置40C在下一个产品的编织开始后进行纱筒141C1的纱线更换。
接着,对于横机100B的纱线更换进行说明。
纱筒141B2的纱线更换准备完成后,控制部50从纱线更换装置40B接收纱线更换准备完成报告(图5所示的步骤S41中为“是”)。配置有纱筒141B2的横机100B在25分钟后编织结束。在此处,利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时刻的纱线剩余量在下一个导纱器停止之前不能编织完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步骤S43中为“否”),控制部50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后(25分钟后)立即对纱线更换装置40B进行纱筒141B2的纱线更换执行指示(图5所示的步骤S44、S45)。
这样,接收了纱线更换执行指示的纱线更换装置40B在当前产品的编织结束后(25分钟后)立即进行纱筒141B2的纱线更换。
如以上所述,在纱线管理系统1中,能够最优地进行各横机100的各纱筒141的纱线输送及纱线更换,进而能够抑制断头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及附图所示的控制流程只是一例,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宜的变更。

Claims (6)

1.一种纱线管理系统(1),具备:
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检测配置于针织机(100)的纱线的剩余量即纱线剩余量;
存储部(20),存储针织物(K)的编织数据;
控制部(50),进行向所述针织机(100)供给的纱线的管理;
纱线输送装置(30)和纱线更换装置(40)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向所述针织机(100)输送纱线,所述纱线更换装置(40)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100)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
所述控制部(50)在判断为存在满足基于所述纱线剩余量及所述编织数据算出的管理条件的纱线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和所述纱线更换装置(40)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该纱线的管理,
所述控制部(50)在存在所述纱线剩余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纱线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管理条件。
2.一种纱线管理系统(1),具备:
纱线剩余量检测部(10),检测配置于针织机(100)的纱线的剩余量即纱线剩余量;
存储部(20),存储针织物(K)的编织数据;
控制部(50),进行向所述针织机(100)供给的纱线的管理;
纱线输送装置(30)和纱线更换装置(40)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向所述针织机(100)输送纱线,所述纱线更换装置(40)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100)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
所述控制部(50)在判断为存在满足基于所述纱线剩余量及所述编织数据算出的管理条件的纱线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和所述纱线更换装置(40)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该纱线的管理,
所述控制部(50)在判断为存在当前的所述纱线剩余量比编织完编织中的针织物(K)或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K)所需要的纱线的量少的纱线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管理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管理系统(1),其中,
具备纱线输送装置(30),该纱线输送装置(30)向所述针织机(100)输送纱线,
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输送条件,
所述控制部(50)在判断为满足所述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位于多个所述针织机(100)的情况下,按所述纱线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或成为断头的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通过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优先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管理系统(1),其中,
具备纱线输送装置(30),该纱线输送装置(30)向所述针织机(100)输送纱线,
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输送条件,
所述控制部(50)在判断为满足所述纱线输送条件的纱线位于多个所述针织机(100)的情况下,取得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的位置信息,基于取得的所述纱线输送装置(30)的位置信息来决定纱线的输送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管理系统(1),其中,
具备纱线更换装置(40),该纱线更换装置(40)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100)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
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更换条件,
所述控制部(50)基于所述编织数据,在没有将纱线使用于编织的期间中,通过所述纱线更换装置(40)来更换满足所述纱线更换条件的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管理系统(1),其中,
具备纱线更换装置(40),该纱线更换装置(40)将配置于所述针织机(100)的纱线更换为新的纱线,
所述管理条件包含纱线更换条件,
所述控制部(50)在通过存在以当前的纱线剩余量不能编织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K)的纱线而判断为该纱线满足所述纱线更换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纱线剩余量及所述编织数据算出能将所述预定接着编织的针织物(K)编织到哪里,根据算出结果来决定更换该纱线的时期。
CN202110890640.4A 2020-08-05 2021-08-04 纱线管理系统 Active CN114057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2744 2020-08-05
JP2020132744A JP7460477B2 (ja) 2020-08-05 2020-08-05 糸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7031A CN114057031A (zh) 2022-02-18
CN114057031B true CN114057031B (zh) 2023-07-07

Family

ID=7702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0640.4A Active CN114057031B (zh) 2020-08-05 2021-08-04 纱线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51038B1 (zh)
JP (1) JP7460477B2 (zh)
KR (1) KR102573658B1 (zh)
CN (1) CN1140570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3052A (ja) * 1996-04-05 1997-10-21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糸量制御調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0338424A (ja) * 1997-06-04 1998-12-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品種替え時における粗紡・精紡工程間の粗糸搬送方法及び粗糸搬送システム
JP2008095234A (ja) * 2006-10-11 2008-04-24 Shima Seiki Mfg Ltd タンデム編成方法および横編機
CN101910483A (zh) * 2007-12-06 2010-12-08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由未加捻的纤维材料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和圆型编织机
CN102995259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利用横机的编织方法及编织数据的编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4315A5 (zh) * 1970-03-17 1971-12-17 Schieber Rudolf Kg
IT1202725B (it) * 1987-03-31 1989-02-09 Orizio Paolo Spa Dispositivo di selezione e di comando di filo in macchine da maglieria
JP3089912B2 (ja) * 1993-08-26 2000-09-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搬送システム
JPH08277069A (ja) 1995-03-29 1996-10-22 Tsutomu Fukuda ボビンの糸検知装置
JP3756966B2 (ja) * 1995-05-19 2006-03-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アパレ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リヤン編機
DE19813351A1 (de) * 1998-03-26 1999-09-30 Memminger Iro Gmbh Trägheitsarmer Positivfournisseur für Elastomerfäden
JP4015984B2 (ja) * 2003-10-17 2007-1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糸供給装置
JP4366288B2 (ja) * 2004-10-19 2009-11-1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と編機での糸加工方法、並びに編機での糸加工制御装置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775483B2 (ja) * 2009-08-28 2011-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システム及び糸駒収納装置
JP5984331B2 (ja) 2010-12-29 2016-09-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およびその編地生産方法
JP6108882B2 (ja) * 2013-03-05 2017-04-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と横編機での編成方法
US11131045B2 (en) * 2014-09-15 2021-09-28 Nimbly,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software for manufacturing a knitted article
CN206457601U (zh) * 2017-02-14 2017-09-01 广州市帝棉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织机调线器的告警装置
WO2018183818A1 (en) 2017-03-31 2018-10-04 Nike Innovate C.V. Knitting feeder with a cutting device
WO2019107007A1 (ja) * 2017-11-30 2019-06-06 Spiber株式会社 糸管理装置、糸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58929B1 (ko) * 2019-08-19 2020-02-11 고원니트(주) 원사의 연속공급이 가능한 환편기
CN210886422U (zh) * 2019-09-23 2020-06-30 格瑞夫柔性包装(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圆织机完纬自动上料装置
CN111074418B (zh) * 2020-01-19 2023-09-12 华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袜子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3052A (ja) * 1996-04-05 1997-10-21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糸量制御調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0338424A (ja) * 1997-06-04 1998-12-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品種替え時における粗紡・精紡工程間の粗糸搬送方法及び粗糸搬送システム
JP2008095234A (ja) * 2006-10-11 2008-04-24 Shima Seiki Mfg Ltd タンデム編成方法および横編機
CN101910483A (zh) * 2007-12-06 2010-12-08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由未加捻的纤维材料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和圆型编织机
CN102995259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利用横机的编织方法及编织数据的编辑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提高R14.8 tex转杯针织纱生产效率的措施;郭宇微;宋英莉;侯小伟;王勇;;棉纺织技术(第11期);第56-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17846A (ko) 2022-02-14
JP7460477B2 (ja) 2024-04-02
EP3951038A1 (en) 2022-02-09
JP2022029477A (ja) 2022-02-18
EP3951038B1 (en) 2023-10-18
KR102573658B1 (ko) 2023-08-31
CN114057031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18263B1 (en) Yarn feed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feeding yarn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AU68196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tufts into a tuft carrier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CN108018645B (zh) 添纱编织方法及其使用的横机
EP327912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lying empty tubes to attending devices of a textile machine
US7055349B2 (en) Yarn feeding device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832674B1 (en) Weft knittng machine with density adjusting function, knitting method, and knitting program
CN114057031B (zh) 纱线管理系统
JPS5870755A (ja) 緯糸マガジンおよびフリ−ス供給装置を有する経編機
EP2775020B1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ethod us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1796234B (zh) 横机及其给纱方法
JP2895192B2 (ja) 糸を繊維機械の巻成部へ引渡す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EP3601651B1 (en) Knitting machine with electronic auxiliary component and knitting method with electronic auxiliary component
US3892432A (en) Continuous yarn dra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483130B (zh) 一种自动络纱输送带、输送设备及输送方法
JPH11200162A (ja) 粗紡機とリング精紡機を備えている精紡設備およびこの精紡設備を運転するための方法
EP1908868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stitch press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328707B (zh) 用于将绒头装载到绒头载体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15074897B (zh) 由横编机编织的绒头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022104202A (ja) 編機への糸供給装置
JPH08296127A (ja) 精紡機におけるトレイ移送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運転制御装置
JPH0931802A (ja) 多色シングル編地の編成方法
JPH07118955A (ja) 精紡機への空ボビン搬入方法
JPH08157138A (ja) 糸の巻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