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1702A -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 Google Patents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1702A
CN114051702A CN202080048004.0A CN202080048004A CN114051702A CN 114051702 A CN114051702 A CN 114051702A CN 202080048004 A CN202080048004 A CN 202080048004A CN 114051702 A CN114051702 A CN 114051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gram
user
error
data sec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80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1702B (zh
Inventor
豪格·伯特纳
德克·詹森
艾利克·冯纳美
汉斯·贝克霍夫
汤玛斯·雷帝格
索尔斯登·邦特
乔纳斯·贝克霍夫
圭多·贝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4051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1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1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1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forward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6Notations for structuring of protocol data, e.g.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G06F11/1004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to protect a block of data words, e.g. CRC or checksum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在通信网络中在用户之间以电报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电报具有多个数据区段。用户将电报的端部区域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电报由用户连续处理,使得电报由用户接收并在接收期间转发到相应的下一用户。如果在接收电报时确定电报有错误,用户执行将相关电报发送给在电报的端部具有电报的标记数据区段的下一用户,使得发送给下一用户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标记数据区段是电报的端部区域的组成部分,借助标记数据区段,针对下一用户以如下方式对电报标记,使得电报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被视为后续错误。本发明还涉及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Description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包括多个用户的通信网络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信网络和一种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10 2019 125 693.3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具有多个用户的通信网络中,信息可以在用户之间以离散数据分组(也称为电报)的形式传输。通信网络可以以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系统的形式实现,其中根据以太网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在此,电报可以具有多个数据区段,所述数据区段分别具有一个字节的数据量。
所述电报可以由所述用户连续处理,也就是说,所述电报在接收期间由所述用户转发到另一个用户。电报可以在端部具有包括多个数据区段并且由用户解释为校验值的端部区域。根据可能涉及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校验值可以检查:相关的数据区段是否没有错误或者是否带有错误。
在由用户连续处理的电报中,可以改变电报的内容。这也需要改变电报的校验值。为此目的,用户可以计算关于所接收的数据区段的校验值和关于所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校验值。如果用户在将计算的关于接收的数据区段的校验值与通过接收的电报的端部区域再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时识别出两个校验值之间的差异并且因此识别出错误,则用户也不能发送有效的校验值。然而,由于连续处理,可能已经发送了再现计算出的(有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发送端部区域的被操纵的剩余部分,从而将错误的校验值传送给后续用户。由此,后续用户可以识别出在其处否则正确接收的电报是错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值得期望的是,使后续用户认识到,错误已经在之前被识别出。在具有100Mbit/s的传输速率的基于以太网的系统中,其中数据以4位单元作为5位单元(符号)编码地物理地传输(4B5B编码),用户可以在发送校验值端部区域之后还向后续用户发送半字节(半个字节或四位)。以这种方式,后续用户可以识别出错误已经在之前被识别,并且就此而言将电报视为后续错误。由此提供了定位错误源的可能性。在传输速率为1Gbit/s的基于以太网的系统中,其中以8位单元作为10位单元(符号)编码的数据被物理地传输(8B10B编码),由于所使用的传输技术,上述方法不可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改进方法,其中用户将具有有意错误的校验值端部区域的电报传送给下一个用户,并且还向下一个用户表明,错误的电报不应被视为初始错误,而应被视为后续错误。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应构造的通信网络和一种相应构造的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在通信网络中在用户之间以电报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报具有多个数据区段。所述用户将所述电报的端部区域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所述电报由所述用户连续处理,使得所述电报由所述用户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如果在接收电报时确定电报的错误,则用户执行将相关电报发送给在电报的端部具有电报的标记数据区段的下一个用户,使得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标记数据区段是电报的端部区域的组成部分,借助标记数据区段,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电报标记,使得电报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该方法基于,在用户接收电报时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执行将电报发送给在电报端部具有标记数据区段的下一个用户。这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端部区域,该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或者换句话说,再现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数据区段的错误的或表明错误的校验值。此外,通过标记数据区段针对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电报标记,即,错误已经在之前被识别,并且就此而言,下一个用户将该电报不是作为初始错误而是作为后续错误来考虑。基于此,可以定位错误源,即在哪个用户处首先出现错误。
在电报的端部发送具有电报的这种标记数据区段的电报提供了以高可靠性实现电报作为后续错误的标记的可能性。此外,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普遍地使用并且适用于连续处理电报的通信网络或现场总线系统的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可考虑用于该方法的其他可能的细节和实施方式。
可以提供的是,用户分别为接收的电报或接收的电报的数据区段确定有效的校验值。通过将所确定的校验值与所接收的电报的通过端部区域再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在此如果存在差异,则可确定错误(校验值错误)。其他可能的错误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此外,用户可以分别为发送的电报或发送的电报的数据区段确定有效的校验值。这可以结合对标记数据区段的选择或确定来考虑,如同样在下面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
电报的数据区段,包括用于对电报标记的标记数据区段,可以各自具有相同的数据量。例如,数据区段可以分别包括一个字节或八位。
例如,在通信网络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系统的可能实施方式中就是这种情况。在此可以是具有例如1Gbit/s的传输速率的系统。此外,例如,EtherCAT现场总线系统形式的设计方案是可能的。
由用户解释为校验值的电报端部区域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区段。例如,四个数据区段是可能的。
在由具有标记数据区段的用户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中,标记数据区段是被解释为校验值的电报端部区域的组成部分。在此,标记数据区段可以位于校验值端部区域的末端处并且是端部区域的最后的数据区段。
参考上述设计方案,校验值端部区域可以包括四个数据区段并且就此而言包括四个字节。如果具有标记数据区段的电报被发送给下一个用户,则标记数据区段可以是校验值端部区域的最后或第四数据区段。
关于在该方法中使用的标记数据区段,该数据区段由用户提供或设置为使得接收相关电报的下一个用户可以识别与此相关联的标记,并且因此可以将该电报视为后续错误。在此可以考虑以下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从包括多个不同的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的组中选择标记数据区段。以这种方式,可以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对从一个用户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的标记。在此,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可以存储在用户中。如果用户接收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的电报,并且该电报还具有作为标记数据区段的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则相关用户可以识别以这种方式实现的对电报的标记,并且因此将该电报视为后续错误。
上述组例如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在下文中称为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例如可以是彼此反演的数据区段。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用户选择检查:在发送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时是否存在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计算的校验值,或者换言之,是否存在正确的或表明无误性的计算的校验值。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并且存在无效计算的校验值,则由用户选择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相反地,如果确定在发送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时存在有效的并且因此表明无误性的计算的校验值,则由用户选择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用户选择检查:在发送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时和在发送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时是否分别存在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无效的并且因此表明错误的计算的校验值。对于在由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中存在有效且表明无误性的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或只要确定,则由用户选择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中的另一个作为标记数据区段。在与此不同的情况下,即分别存在无效的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下,由用户从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中选择如下的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利用所述数据区段能够实现与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且表明无误性的计算的校验值的更大的差。以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此外可以实现,通过端部区域再现的无效校验值与有效校验值的差异尽可能大。以这种方式,可以以高可靠性避免以下情况:在将标记的电报发送给下一个用户并且在此可能出现(另外的)错误情况时,下一个用户接收具有传递有效校验值存在的端部区域的电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用户通过使用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即相关电报的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数据区段来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标记数据区段。该方法还提供了以高可靠性执行对电报标记的可能性。根据前述方法提供的标记数据区段在此以对于下一个用户可理解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数据区段相关联。因为用户在此分别被构造用于执行相同的计算步骤。如果用户接收具有再现无效和表明错误的校验值的端部区域的电报,并且该电报还包括基于预先给定的计算创建的并且因此以可识别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相关联的标记数据区段,则相关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至少一个接收的数据区段执行模拟计算来跟踪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对接收到的电报的识别,并且因此将该电报视为后续错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包括:确定用于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且因此表明无误性的校验值,以及通过在其端部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所确定的有效校验值的部分值来形成替代值。为了确定有效的校验值,可以考虑或计算虚拟的无错误电报,在发送该电报时将存在有效的校验值,并且因此在发送该电报时将向下一个用户表明校验值的无误性。所形成的替代值在此被确定为标记数据区段。如上所述,电报的校验值端部区域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区段。以相应的方式,校验值可以包括多个部分值。在此,对于位于虚拟的有效校验值的末端处的部分值,借助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计算替代值。此替代值用作标记数据区段。其结果是,传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以可理解的方式被下一个用户标记,并且由此可以被该下一个用户视为后续错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计算算法是反演算法。与此不同地,也可以使用其他任意的计算算法。
上述对一个(或多个)错误源的定位可以基于未标记的并且因此作为初始错误被考虑的电报以及必要时附加地基于标记的并且因此作为后续错误被考虑的电报可靠地实现。关于通信网络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用户具有相应的计数器。
与此相关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规定,用户具有与初始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如果用户在接收电报时检测到错误,并且电报在其端部没有标记数据区段,则递增用户的与初始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评估用户的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来定位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错误位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用户还确定所检测到的错误或初始错误的错误类型,并且递增用户的与错误类型相关的错误计数器。当在通信网络的运行中在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错误时,可以使用该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解释其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错误类型分别具有相应的错误计数器,并且在确定错误类型之后使所属的错误计数器递增。通过分析用户的错误类型-错误计数器,例如可以做出关于在通信网络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的统计陈述。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用户具有与后续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如果用户在接收电报时检测到错误并且电报在其端部具有标记数据区段,则用户的与后续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和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来定位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错误位置。
如前所述,在通信网络的运行中,在数据交换时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错误。
例如可能的是,在数据传输中物理地传输形式为编码的数据单元或符号的数据单元,如例如在基于以太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干扰可能导致在接收电报时接收到未分配的或无效的符号。这种错误情况也称为符号错误。
此外,电报可以包含长度信息,即关于电报的数据区段的数量的信息。干扰可能导致用户在接收电报时接收与长度信息不同的较大或较小数量的数据区段。这种错误情况也称为长度错误。
此外,如果电报包含长度信息,则错误可以包括当接收到电报时,用户接收到与长度信息相对应数量的数据区段,但是接收到的电报的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并且因此表明错误的校验值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与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相关的并且由接收的端部区域再现的校验值可以与基于先前的数据区段确定的预期校验值不同。这种错误情况也称为校验值错误。
其中电报不包含长度信息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能的。在这里,电报的端部区域也被用户解释为校验值。在接收电报时,接收到的电报的端部区域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再现无效的并且因此表明错误的校验值,使得存在校验值错误。
所提出的方法及其实施方式可以用于所有上述错误类型。如果在用户接收电报时检测到所述错误之一,则以上述方式继续发送电报,即在电报的端部具有标记数据区段。如果从用户接收到的有错误的电报没有被标记,则该电报被视为初始错误。为此,用户的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和必要时关于错误类型的另一错误计数器可以递增。如果由用户接收的电报在其端部具有标记数据区段,则该电报被视为后续错误。为此,可以递增用户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如果在接收电报时检测到错误,则用户根据检测到的错误的错误类型通过发送标记数据区段提前结束向下一个用户发送电报。例如,如果通过用户确定具有与长度信息不同数量的数据区段的电报形式的符号错误或长度错误,则可以考虑该设计方案。由于提前结束,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同样)可能具有长度错误。在该实施例中,可能的是,发送给下一个用户的电报的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的存在是通过发送标记数据区段来提前结束电报的结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信网络具有主从结构。在此,通信网络的上述用户被配置为从站,并且通信网络具有另一活跃的并且被配置为主站的用户。主用户和从用户可以通过传输路径,例如数据线连接。主用户具有网络访问授权并且可以将电报输出到传输路径上并且通过传输路径接收电报。与此不同,从用户自身不具有对通信网络的网络访问授权,并且因此不允许向通信网络输出独立的电报,而是仅与在传输路径上循环的电报执行数据交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CRC校验值作为校验值。在此涉及根据CRC方法(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从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计算的校验值。CRC方法基于使用生成多项式的多项式除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可以被构造用于执行前述方法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通信网络包括多个用户。在通信网络中在用户之间以电报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报具有多个数据区段。所述用户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报的端部区域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此外,用户被配置为连续处理电报,使得所述电报由所述用户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此外,所述用户被配置为,如果在接收所述电报时检测到所述电报的错误,则执行将电报发送给在所述电报的端部具有所述电报的标记数据区段的下一个用户,使得发送给所述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借助为电报的端部区域的组成部分的所述标记数据区段,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电报进行标记,使得所述电报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对于上述通信网络可以使用与上面参考方法所阐述的相同的特征和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考虑相同的优点。
例如,用户可以被配置为从包括多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的组中选择标记数据区段。此外,用户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在使用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情况下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标记数据区段。用户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错误计数器。其中包括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以及多个与不同错误类型相关的错误计数器。此外,用户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所检测到的错误的错误类型通过发送标记数据区段提前结束向下一个用户发送电报。此外,通信网络可以具有主从结构。通信网络还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系统,例如EtherCAT现场总线系统。可以使用CRC校验值作为校验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在此,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前述通信网络。在通信网络中以电报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报具有多个数据区段。所述用户将所述电报的端部区域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此外,用户被配置为连续处理电报,使得电报由用户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此外,所述用户被配置为,如果在接收所述电报时检测到所述电报的错误,则执行将电报发送给在所述电报的端部具有所述电报的标记数据区段的下一个用户,使得发送给所述下一个用户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借助为电报的端部区域的组成部分的所述标记数据区段,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电报进行标记,使得所述电报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以相应的方式,对于上述用户可以考虑与上面所述相同的特征和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考虑相同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除了例如在明确的相关性或不相容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都可以单独地或者也可以彼此任意组合地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面描述的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这些特性、特征和优点的方式和方法结合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楚和明确可理解,所述实施例结合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阐述。示出:
图1示出了具有主从结构的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主从用户;和
图3至12示出了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主从用户连续处理电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以下示意图,描述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的实施方式以及通信网络的实施方式。该方法和通信网络被设计成使得当通信用户接收到有缺陷的电报时,该电报以标记的形式被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用户,并且该下一个用户可以根据标记识别出该电报中的错误被视为后续错误。
为了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可应用该方法的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通信网络100具有主从结构,并且具有一个主用户110和多个从用户120。主用户110和从用户120经由传输路径105彼此连接。通过以数据线的形式实现的传输路径105可以在通信网络100中以电报150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
在图1中示例性示出的通信网络100当前具有四个从用户120,所述从用户为了区分还设有下标的索引0,1,2,3。从用户120例如可以是传感器、致动器、显示装置、操作装置、马达等。与图1中的示例性示图不同,通信网络100也可以包括不同的或更多数量的从用户120。
主用户110是通信网络100的主动用户,该主动用户可以确定数据传输。为此,只有主用户110具有对通信网络100的访问授权,并且可以将电报150输出到传输路径105上并且通过传输路径105接收电报。
与此不同的是,从用户120自身不具有网络访问授权,并且因此不允许将独立的电报150输出到传输路径105上。相反,从用户120可以仅执行与在传输路径105上循环的电报150的数据交换。
在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100中,从用户120和主用户110以链或环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在下文中,从用户120根据其在主用户110之后的传输方向上的顺序也被称为第一从用户1200、第二从用户1201、第三从用户1202和最后从用户1203
以电报150的形式的数据传输在一个方向上由主用户110开始到第一从用户1200,从那里分别从一个到下一个从用户120直至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并且从该最后一个从用户再次返回到主用户110。电报150在各个从用户120中连续地被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电报150由用户120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以通过连续延迟继续发送给相应下一个用户120,或者在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的情况下发送给主用户110。在连续处理电报150时,电报150可以由从用户120在不改变数据内容的情况下或以改变的数据内容继续发送。此外,与图1中的示图不同,电报150可以从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通过其他从用户120(以第三从用户1202、第二从用户1201、第一从用户1200的顺序)发送回主用户110,而无需进一步处理。
图1的通信网络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系统,其中根据以太网标准通过电报150进行数据交换。这可以是传输速率为1Gbit/s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考虑EtherCAT现场总线系统形式的网络100的设计方案。参考这种设计方案,数据作为编码的数据或符号在传输路径105上物理地传输。在1Gbit/s的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在8B/10B编码,也就是说,8位数据单元以编码的方式作为10位数据单元传输。就此而言,在数据传输的范围内,在发送和接收电报150时进行编码和解码。
为此,如图2中基于从用户120所示,从用户120具有接收装置121和发送装置123,其中,借助于接收装置121接收和解码电报150,并且借助于发送装置123编码和发送电报150。从用户120的另一组成部分是位于接收和发送装置121,123之间的处理装置122,借助于该处理装置可以处理电报150并且可以在必要时改变电报150的数据内容。从用户120还可以包括其他未示出的部件,例如数据存储器。如上所述,主用户110控制和触发电报150到传输路径105上的输出,主用户同样具有用于编码和发送电报150的发送装置和用于接收和解码电报150的接收装置,以及其他部件,例如中央控制单元和存储器(未示出)。
在通信网络100中的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干扰。以这种方式,从用户120接收的电报150可能具有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的是,从用户120执行具有标记的有错误的电报150的进一步发送,由此可以将来自下一个从用户120的电报150中的错误视为后续错误。以这种方式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定位错误源,即在从用户120中首先出现或产生错误情况的错误源。如图2所示,从用户120为此目的具有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和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如果从用户120接收到有错误的电报150并且没有对其进行标记,则递增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在接收到被标记的错误电报150的情况下,递增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因此,通过分析从用户120的错误计数器130,131,可以定位一个错误源或多个错误源。
在图2中表明,从用户120可以具有另外的错误计数器132。由此可以附加地考虑不同的错误类型。在此,错误计数器132分别与一种错误类型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在确定接收电报150的初始错误时,从用户120还确定当前的错误类型,并且基于此递增相关联的错误计数器132。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对在通信网络100中出现的不同错误做出统计陈述。
上述步骤,例如确定错误和将电报150标记为后续错误,以及下文将根据图3至图12更详细地解释的其他步骤,可以借助于从用户120的处理装置122来执行。以相应的方式,处理装置122可以启动错误计数器130,131,132的递增。对错误计数器130,131,132的评估可以借助于主用户110进行,错误计数器信息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电报150传输给主用户。
图3至图12示出了图1的通信网络100的从用户120针对不同错误对电报150的处理的图。在每种情况下,错误首先发生在由从用户120接收电报150时,所述从用户将电报150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对于下面的描述,首先发生错误的第二从用户1201和第三从用户1202被视为下一个用户。在图中,与此相关地用RX 1和TX 1表示第二从用户1201对电报150的第一接收和第一发送,并且用RX 2和TX 2表示随后的第三从用户1202对电报150的第二接收和第二发送。部分图(图4、图6、图8、图10和图12)还示出了TX-CRC对由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的电报150的数据的(虚拟的)有效校验值的第一计算以及RX-CRC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的数据的(虚拟的)有效校验值的第二计算。
图3至图12中所示的电报150具有多个数据区段155。在此,每个数据区段155包括相同的数据量,该数据量在以太网的情况下为一个字节或八位。为了区分,数据区段155附加地设有名称,例如D_0、D_n、D0、D1等。根据相应的名称,数据区段155也被称为第零数据区段D0、第一数据区段D1、第二数据区段D2、第三数据区段D3、第四数据区段D4和第五数据区段D5。在最后一组中提到的电报150中的第零至第五数据区段D0、D1、D2、D3、D4、D5之前存在先前的数据区段D_0至D_n,其也被称为另外的第零数据区段D_0至另外的第n数据区段D_n。
在这方面,要指出的是,由相同名称标记数据区段155的数据内容可以彼此不同,因为从用户120可以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处理电报150。以这种方式,例如,在第一接收RX1和第一发送TX1(以及在第二接收RX2和第二发送TX2)中示出的电报150之间不同的数据可以在具有相同名称的数据区段155处。
上述对电报150的标记是借助电报150在其端部的标记数据区段160执行的。标记数据区段160具有与其余数据区段155相同的数据量,即在以太网的情况下为一个字节。
此外,电报150在开始处具有SOF字段151(帧开始)并且在结束处具有EOF字段152(帧结束),借助于所述字段可以在接收电报时向从用户120表明电报150的开始和结束。两个字段151,152可以是特定的发送的符号或信号。数据区段155,160形式的实际有效数据位于两个字段151,152之间。
参考图3至图12,补充地指出,从用户120对电报150的处理分别从左到右进行,即从接收到SOF字段151直至EOF字段152进行。此外,在图3至图12中示出了在连续处理电报150时存在的连续延迟,所述连续延迟当前对应于数据区段155或字节的长度。因此,从第二从用户1201接收到的电报150以数据区段155或字节延迟地被转发到第三从用户1202
从用户120还被配置为使得电报150的位于EOF字段152之前的端部区域157被解释为校验值,基于该校验值可以检查电报150的先前的,即位于端部区域157之前的数据区段155的无误性。端部区域157当前包括四个数据区段155或四个字节。在标记的情况下,标记数据区段160是端部区域157的组成部分并且位于端部区域的末端处,使得端部区域包括三个数据区段155并且随后包括标记数据区段160。
基于由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可以检查电报150的先前的,即位于端部区域157之前的数据区段155的无误性。校验值可以根据预先给定的计算方法由先前的数据区段155计算,并且由此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与这些数据区段155相关联。校验值可以是CRC校验值,该CRC校验值可以根据CRC方法(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由先前的数据区段155计算。如果不存在错误情况并且电报150被从用户120正确地接收,则存在有效的校验值,该校验值表明位于端部区域157之前的数据区段155的无误性。
如上所述,在通信网络100中的数据传输中,由于干扰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图3的图说明存在符号错误。在该错误情况下,接收到的电报150包含未分配的并且因此无效的符号。图3作为实施例示出了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由第二从用户1201接收的电报150不具有正确的第三数据区段D3,而是具有错误的数据区段RX ERR。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在第二从用户1201确定符号错误之后,通过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标记数据区段160并且随后通过发送EOF字段152来结束电报150的发送,提前结束电报150到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延迟转发。此外,进行第二从用户1201的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的递增。如果存在,也可以进行第二从用户1201的与符号错误相关的另外的错误计数器132的递增(参见图2)。
在图3中示出的方法变型方案中,关于标记数据区段160规定,从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和第二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2中选择该数据区段160。相关的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V1,V2在此存储在通信网络100的所有从用户120中,然后从用户120可以识别标记。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可以是反转的数据区段(例如具有值0xA4和0x5B)。可以选择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的一个来确保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具有端部区域157,该端部区域不反映有效的校验值,而是反映无效的校验值。
由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并且由其接收的电报150在当前情况下具有包括第零、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D0,D1,D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的端部区域157(参见第一发送TX1和第二接收RX2)。通过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涉及先前的数据区段,即另外的第零数据区段D_0至另外的第n数据区段D_n。为了确保端部区域157不传达有效的校验值,第二从用户1201可以如下进行。
例如,第二从用户1201可以通过执行相应的计算来检查,在发送具有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的电报150时,是否存在由端部区域157再现的针对先前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有效校验值。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相反,如果第二从用户1201确定通过发送具有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的电报150,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则第二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2由第二从用户1201选择并且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
以这种方式,传送到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第零、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D0,D1,D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还可能的是,由于提前结束发送而缩短的电报150基于较短的电报长度而另外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电报150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即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或第二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2)以第三从用户1202可识别的方式被标记,使得电报150中的错误被第三从用户视为后续错误。为此目的,进行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的递增(参见图2)。
关于选择的另一变型方案在于,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执行相应的计算来检查,在分别以由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或V2中的每一个发送电报150时,是否存在由端部区域157再现的针对先前的数据区段,即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无效校验值。在检查的范围内,第二从用户1201还可以计算用于所发送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有效校验值。如果确定在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的一个发送时有效校验值将通过端部区域157传输,则通过第二从用户1201选择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的另一个并且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
然而,如果确定在发送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的每一个时将通过端部区域157分别传输无效的校验值,则通过第二从用户1201从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并且发送如下的校验值,通过其使用可以实现与之前发送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有效校验值的更大差异。由此同样可以实现,发送给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此外,校验值可以与有效的校验值具有尽可能大的区别。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在将经标记的电报150发送给第三从用户1202时以及在此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下,由第三用户1202以传达存在有效的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接收电报150。
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是,第三从用户1202同样以标记的形式将有缺陷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在本情况下是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第三从用户1202虽然没有确定符号错误,而是确定校验值错误以及必要时附加地确定呈过短的电报150的形式的错误,如下面还将描述的那样。然而,根据上述描述,通过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的一个中选择标记数据区段160并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该标记数据区段来实现对进一步发送给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的电报150的标记。
图4的图示出了另一方法变型方案,该方法变型方案可以在存在符号错误的情况下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从用户1201在识别到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区段RX ERR之后也提前结束电报150向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的进一步发送,其方式是,第二从用户1201在发送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标记数据区段160,然后通过发送EOF字段152结束电报150的发送(参见第一发送TX 1)。以相应的方式进行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一且与符号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的递增。关于标记数据区段160规定,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所述标记数据区段。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网络100的所有从用户120被配置为执行下面解释的预先给定的计算,然后从用户120可以识别标记。
如在图4中借助再现第一计算TX-CRC的行明显看出,第二从用户1201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虚拟的有效校验值C,在当前情况下包括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在该过程中,第二从用户1201基于发送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中在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之后存在的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并且因此将在校验值方面向第三从用户1202表明无误性。为了标记实际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第一从用户1201确定虚拟有效校验值C的最后有效第三部分值C3的第三替代值C3‘。这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第三部分值C3来实现。例如,第三部分值C3的反演是可能的。替代地,也可以使用另一计算算法。这样确定的第三替代值C3‘被确定为标记数据区段160。此外,在此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数据区段D3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被发送给第三从用户1202
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第零数据区段D0、第一数据区段D1、第二数据区段D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还可能的是,由于提前结束发送而缩短的电报150由于较短的电报长度而另外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针对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或通过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数据区段D3以可理解的方式针对用户1202标记为后续错误。
为此目的,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之前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计算(参见第二校验值计算RX-CRC),也就是说,第三从用户1202针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具有第零、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值C0,C1,C2,C3的虚拟有效的校验值C。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基于接收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中在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之后存在的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例如反演)应用到第三部分值C3上来确定用于最后有效的第三部分值C3的第三替代值C3‘。如果由第三从用户1202计算的第三替代值C3‘对应于接收到的第三替代值C3‘,并且因此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识别标记,则可以将由第三用户1202接收到的电报150的错误视为后续错误。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被递增。
图4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第三从用户1202虽然没有确定符号错误,而是确定校验值错误以及必要时附加地确定过短电报150形式的错误。然而,在此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进一步发送的电报150的标记:标记数据区段160根据上述描述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并且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被发送。
在下文中描述可以考虑其他可能的错误类型的其他方法变型方案。在这些变型方案中,类似于根据图3和4解释的图进行,即,从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中的一个(即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或V2)中选择用于标记电报150的在其端部的标记数据区段160,或者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数据区段160。在这方面要指出的是,一致的方法步骤和特征以及相同的和作用相同的部件在下文中不再详细描述。对于对此的细节,而是参考上述描述。此外,关于一个设计方案提到的方面和细节也可以关于另一设计方案使用。
在通信网络100中用于数据交换的电报150可以包括长度信息,即关于电报150的数据区段155的数量的信息。长度信息可以包括在电报150的开始处的数据区段155中。干扰可能导致从用户120在接收电报150时接收与长度信息不同的较大或较小数量的数据区段155,并且因此存在长度错误。
图5的图示出了以过短的电报150的形式存在长度错误。在图5中,作为实施例示出了第二从用户1201在接收电报150时已经在第三数据区段D3之后并且因此过早地接收表明电报150结束的EOF字段152。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的数据区段155的数量小于通过电报150的长度信息再现的数据区段155的数量。
在第二从用户1201确定长度错误之后,通过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标记数据区段160并且随后通过发送EOF字段152结束电报150的发送来结束电报150到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延迟转发。此外,发生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与长度错误(过短的电报150)有关的另外的错误计数器132的递增。
根据图5的方法变型方案,标记数据区段160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V1和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V2中选择。由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并且由其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包括第零数据区段D0、第一数据区段D1、第二数据区段D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的端部区域157(参见第一发送TX1和第二接收RX2)。通过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涉及先前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根据对图3的上述描述,第二从用户1201从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一个,更确切地说如下地选择: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获得端部区域157,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或者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以及与有效的校验值的差别尽可能大的校验值。
因此,由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由于标记数据区段160,电报150以可识别的方式被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使得电报150的错误被第三从用户1202考虑为后续错误。这通过递增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来实现。
图5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一个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由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并且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
图6的图示出了另一方法变型方案,该方法变型方案可以在存在过短的电报150的形式的长度错误的情况下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长度错误之后,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发送标记数据区段160并且随后通过发送EOF字段152结束电报150的发送(参见第一发送TX 1)来结束电报150向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进一步发送。此外,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外的且与长度错误(缩短的电报150)有关的错误计数器132进行递增。
在图6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为此,第二从用户1201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包括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在该过程中,第二从用户1201基于发送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此外,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例如反演)应用到第三部分值C3上来形成第三替代值C3‘。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该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数据区段D3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
由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第零数据区段D0、第一数据区段D1、第二数据区段D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针对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数据区段D3以可理解的方式针对第三从用户1202表征为后续错误。
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之前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计算,其方式是,第三从用户1202针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具有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的虚拟的有效校验值C。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基于接收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正确的校验值C(参见第二校验值计算RX-CRC)。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第三部分值C3来确定第三替代值C3‘。在所计算的第三替代值C3‘与所接收的第三替代值C3‘一致的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识别标记并且将电报150视为后续错误。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递增。
图6还示出了,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被确定并且在第二数据区段D2之后被发送。
图7的图示出了存在过长的电报150的形式的长度错误。为此,在图7中作为实施例示出,当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接收电报150时,第二从用户1201还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区段155,而不是EOF字段152,该数据区段在图7中用问号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的数据区段155的数量大于通过电报150的长度信息再现的数据区段155的数量。在图7中,位于用问号表示的数据区段155之前的四个数据区段155作为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和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示出。在确定长度错误之前,四个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由第二从用户1201作为端部区域157处理,并且因此被解释为关于先前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校验值。因为如果不存在长度错误,则四个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将形成电报150的最后的数据区段155。因此,将四个正确的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传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所述四个正确的校验值数据区段再现之前发送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无误性。
因此,在确定长度错误之后,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将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此外,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与长度错误(过长的电报150)有关的另外的错误计数器132进行递增。
在图7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V1和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V2中选择。由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并且由其接收的电报150在当前情况下具有包括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和标记数据区段160的端部区域157(参见第一发送TX1和第二接收RX2)。通过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涉及先前的数据区段155,即在此数据区段155从另外的第零数据区段D_0直至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类似于上面的描述,第二从用户1201从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一个。这样进行,使得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获得当前涉及另一第零数据区段D_0至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的端部区域157,该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或者该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并且尽可能大地与有效校验值不同的校验值。
由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包括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识别错误的存在:由于附加的标记数据区段160,所接收的电报150在其端部处具有过大的长度。此外,由于标记数据区段160,电报150以更可识别的方式被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使得有错误的电报150被第三从用户1202视为后续错误。这通过递增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来实现。
图7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从由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的一个选出并且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被发送。
图8的图示出了另一方法变型方案,该方法变型方案可以在存在过长的电报150的形式的长度错误的情况下执行。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在确定长度错误之后,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将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参见第一发送TX1)。此外,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与长度错误(过长的电报150)有关的另外的错误计数器132进行递增。
在图8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的数据区段155计算虚拟的有效校验值C,所述数据区段包括另外的第零数据区段D_0至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所述虚拟的有效校验值C包括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在该过程中,第二从用户1201基于发送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此外,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例如反演)应用到第三部分值C3上来形成第三替代值C3‘。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将第三替代值C3‘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或第三数据区段D3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所述第三数据区段在此相应于第三替代值C3‘。
由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包括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识别错误的存在:由于附加的标记数据区段160,所接收的电报150在其端部处具有过大的长度。对于第三从用户1202,电报150还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数据区段D3以可理解的方式为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为后续错误。
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之前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计算,其方式是,第三从用户1202针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数据区段155计算具有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所述数据区段包括另外的第零部分数据区段D_0至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基于接收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正确的校验值C(参见第二校验值计算RX-CRC)。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第三部分值C3来确定第三替代值C3‘。如果所计算的和所接收的第三替代值C3‘一致,则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识别标记并且将电报150视为后续错误。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进行递增。
图8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并且在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之后被发送。
此外,错误的出现可以在于,在接收包含长度信息的电报150时,从用户120接收与长度信息相对应的数量的数据区段155,但是存在无效校验值形式的校验值错误。
图9的图说明了这种校验值错误的存在。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接收电报150,其中包括四个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的端部区域157再现校验值,所述校验值偏离由前面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预先给定的或与其关联的预期校验值。因此,在第二从用户1201可以基于上述校验值的比较来执行的确定校验值错误之后,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将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给发送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此外,进行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外的且与校验值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的递增。
在图9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从第一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和第二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2中选择。由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并且由其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包括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的端部区域157(参见第一发送TX1和第二接收RX2)。通过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涉及先前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类似于上面的描述,第二从用户1201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选出一个,更确切地说如下地选择,即,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获得当前涉及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的端部区域157,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或者所述端部区域再现与有效校验值区别尽可能大的无效的校验值。
因此,由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端部区域157包括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由于标记数据区段160,电报150以更可识别的方式被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使得电报150被第三从用户1202视为后续错误。这通过递增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来实现。
图9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的一个选出并且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被发送。
图10的图示出了另一方法变型方案,在存在已知且正确的电报长度并且存在校验值错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方法变型方案。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在确定校验值错误之后,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将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此外,递增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外的且与校验值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
在图10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包括第零部分值C0、第一部分值C1、第二部分值C2和第三部分值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在该过程中,第二用户1201基于发送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此外,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例如反演)应用到第三部分值C3上来形成第三替代值C3‘。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将第三替代值C3‘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相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
由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该端部区域包括第零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第一校验值数据区段CRC1、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如图10所示,第零、第一和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可以与由前一个或第二从用户1201在计算第三替代值C3‘时所基于的虚拟电报170的第零、第一和第二部分值C0,C1,C2一致(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基于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电报150可以被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对于第三从用户1202,电报150也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以可理解的方式针对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标记为后续错误。
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之前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计算,其方式是,第三从用户1202针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具有第零、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值C0,C1,C2,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基于接收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正确的校验值C(参见第二校验值计算RX-CRC)。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第三部分值C3来确定第三替代值C3‘。在所计算的第三替代值C3‘与所接收的第三替代值C3‘一致的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可以识别标记并且将电报150视为后续错误。为此,递增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
图10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借助于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并且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被发送。
此外,关于通信网络100,电报150不包含长度信息是可能的。在接收电报150时,电报的端部区域157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再现无效的并且因此表明错误的校验值,使得存在校验值错误。
图11的图示出了这种校验值错误的存在。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接收电报150,其中包括四个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的端部区域157再现校验值,所述校验值偏离由先前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预先给定的或与其关联的预期校验值。由于电报150不包含长度信息,因此第二从用户1201只能在接收到EOF字段152时才确定校验值错误。因为第二从用户1201仅基于EOF字段152可以确定电报末端,并且因此确定包括四个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CRC3的端部区域157。在确定校验值错误之后,第二从用户1201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将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此外,递增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一且与校验值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
在图11中示出的方法变型方案中,对应于图9的变型方案,标记数据区段160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或V2中选择。从第二从用户1201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电报150具有包括第零、第一和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的端部区域157(参见第一发送TX1和第一接收RX2)。通过端部区域157再现的校验值涉及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第二从用户1201从两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一个,更确切地说如下地选择: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获得端部区域157,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校验值或者所述端部区域再现无效的并且与有效的校验值区别尽可能大的校验值。
由下一个或第三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使得电报150可以被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此外,由于标记数据区段160,电报150以更可识别的方式被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使得电报150被第三从用户1202视为后续错误。这通过递增第三从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来实现。
图11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从预先给定的第一或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的其中一个选择并且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被发送。
图12的图示出了另一方法变型方案,在电报长度未知并且存在校验值错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方法变型方案。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在确定校验值错误之后,将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的标记数据区段160以及随后将EOF字段152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此外,递增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以及必要时第二从用户1201的另一且与校验值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
在图12中示出的方法变型方案中,标记数据区段160如在图10的变型方案中那样通过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在此,第二从用户1201针对之前发送给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包括第零、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值C0,C1,C2,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在该过程中,第二从用户1201基于发送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有效的校验值C(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此外,第二从用户1201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例如反演)应用到第三部分值C3上来形成第三替代值C3‘。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将其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或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发送给下一个或在此相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从用户1202
由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该端部区域包括第零、第一和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和标记数据区段160。如在图12中所示,第零、第一和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0,CRC1,CRC2可以与由前一个或第二从用户1201在计算第三替代值C3‘时所基于的虚拟电报170的第零、第一和第二部分值C0,C1,C2一致(参见第一校验值计算TX-CRC)。基于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电报150可以被下一个或第三从用户1202识别为有错误。对于第三从用户1202,电报150也通过标记数据区段160或在此对应于第三替代值C3‘的第三校验值数据区段CRC3以可理解的方式针对第三从用户1202标记为后续错误。
为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之前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计算,其方式是,第三用户1202针对由第三从用户1202接收的另外的第零至第n数据区段D_0至D_n计算具有第零、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值C0,C1,C2,C3的虚拟有效校验值C。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从用户1202基于接收虚拟的正确电报170,其端部区域157将再现正确的校验值C(参见第二校验值计算RX-CRC)。此外,第三从用户1202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于第三部分值C3来确定第三替代值C3‘。如果所计算的和所接收的第三替代值C3‘一致,则第三用户1202可以识别标记并且将电报150视为后续错误。为此,递增第三用户1202的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
图12还示出,第三从用户1202将错误的电报150连同标记数据区段160在其端部进一步发送给下一个从用户120(最后的从用户1203,参见图1)(参见第二发送TX 2)。在此,第三从用户1202执行与第二从用户1201相同的步骤,其方式是,标记数据区段160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被确定并且在第二校验值数据区段CRC2之后被发送。
要指出的是,借助图3至12的图阐述的方法变型方案和步骤可以由通信网络100的所有从用户120执行。
除了上面描述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之外,能够设想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另外的实施方式能够包括特征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和/或组合。
一种可能的变型方案例如在于,仅使用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和必要时涉及错误类型的错误计数器132而不使用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或者使用具有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和必要时涉及错误类型的错误计数器132而不使用后续错误-错误计数器131的从用户120。以这种方式也能够定位错误源,在此借助于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用户120可以通过不增加相关联的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来考虑标记电报150作为后续错误。如果不存在标记,则可以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递增初始错误-错误计数器130。
此外要指出的是,在图1中示出的描述所述方法的通信网络100仅仅是一个可能的示例性的设计方案。与此不同的是,可以考虑例如具有不同数量的从用户120和/或不同结构,例如多环结构的其他设计方案。通信网络100也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系统,其具有与上述描述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例如,100Mbit/s的传输速率是可能的。在此,可以存在4B/5B编码,也就是说,4位数据单元以编码的方式作为5位数据单元传输。
尽管已经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示例的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运行通信网络(100)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0)包括多个用户(120),
其中,在所述通信网络(100)中在所述用户(120)之间以电报(150)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电报(150)具有多个数据区段(155),
其中,所述用户(120)将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150)的先前的数据区段(155)的无误性,
其中,所述电报(150)由所述用户(120)连续处理,使得所述电报(150)由所述用户(120)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
其中,如果在接收电报(150)时检测到所述电报(150)的错误,则所述用户(120)执行将所述电报(150)发送给在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具有所述电报(150)的标记数据区段(160)的下一个用户,
使得发送给所述下一个用户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
其中,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是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的组成部分,
并且其中,借助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120)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电报(150)进行标记,使得所述电报(150)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用户(120)从包括多个预先给定的数据区段的组,特别是包括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V1,V2)的组中选择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为了所述选择检查:在发送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V1)时是否存在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计算的校验值,
并且其中,在存在无效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V1)选择为标记数据区段(160),并且在存在有效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V2)选择为标记数据区段(16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
其中,为了所述选择检查:在发送所述预先给定的第一数据区段(V1)时和在发送所述预先给定的第二数据区段(V2)时是否分别存在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无效计算的校验值,
其中,对于在由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存在有效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从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另一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
并且其中,对于分别存在无效计算的校验值的情况,从预先给定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区段(V1,V2)中选择如下的数据区段作为标记数据区段(160),利用所述数据区段能够实现与针对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计算的校验值的更大的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用户(120)通过在使用至少一个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情况下执行预先给定的计算来确定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执行所述预先给定的计算包括确定用于之前发送的数据区段的有效校验值和通过将预先给定的计算算法应用到所确定的有效校验值的部分值(C3)上在其端部形成替代值(C3‘),
并且其中,所形成的替代值(C3‘)被确定为标记数据区段(1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计算算法为反演。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所述用户(120)在接收电报(150)时检测到错误,并且所述电报(150)在其端部不具有标记数据区段(160),
则递增所述用户的与初始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用户(120)还确定所检测到的错误的错误类型,并且递增所述用户的与所述错误类型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所述用户(120)在接收电报(150)时检测到错误并且所述电报(150)在其端部具有标记数据区段(160),则递增所述用户(120)的与后续错误相关的错误计数器(131)。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在接收电报(150)时检测到错误,则所述用户(120)根据所检测到的错误的错误类型通过发送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提前结束向下一个用户发送所述电报(150)。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0)具有主从结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0)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系统,特别是EtherCAT现场总线系统。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CRC校验值(循环冗余校验)作为校验值。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位于所述端部区域(157)的末端处并且是所述端部区域(157)的最后的数据区段。
16.一种通信网络(100),所述通信网络被构造用于执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0)包括多个用户(120),
其中,在所述通信网络(100)中在所述用户(120)之间以电报(150)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电报(150)具有多个数据区段(155),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150)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连续处理所述电报(150),使得所述电报(150)由所述用户(120)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如果在接收所述电报(150)时检测到所述电报(150)的错误,则执行将电报(150)发送给在所述电报的端部具有所述电报(150)的标记数据区段(160)的下一个用户,
使得发送给所述下一个用户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
其中,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是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的组成部分,
并且其中,借助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电报(150)进行标记,使得所述电报(150)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17.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网络(100)的用户(120),
其中,在所述通信网络(100)中以电报(150)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所述电报(150)具有多个数据区段(155),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将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解释为校验值,以检查所述电报(150)的先前的数据区段的无误性,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连续处理所述电报(150),使得所述电报(150)由所述用户(120)接收并且在接收期间被转发到相应的下一个用户,
其中,所述用户(120)被配置为,如果在接收所述电报(150)时检测到所述电报(150)的错误,则执行将电报(150)发送给在所述电报的端部具有所述电报(150)的标记数据区段(160)的下一个用户,
使得发送给所述下一个用户的电报(150)具有再现无效校验值的端部区域(157),
其中,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是所述电报(150)的端部区域(157)的组成部分,
并且其中,借助所述标记数据区段(160),针对所述下一个用户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电报(150)进行标记,使得所述电报(150)不被视为初始错误而是被视为后续错误。
CN202080048004.0A 2019-09-24 2020-09-23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装置 Active CN114051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5693.3 2019-09-24
DE102019125693.3A DE102019125693A1 (de) 2019-09-24 2019-09-24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Teilnehm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PCT/EP2020/076564 WO2021058561A1 (de) 2019-09-24 2020-09-23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teilnehm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1702A true CN114051702A (zh) 2022-02-15
CN114051702B CN114051702B (zh) 2023-01-24

Family

ID=7265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8004.0A Active CN114051702B (zh) 2019-09-24 2020-09-23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03485A1 (zh)
EP (1) EP3987697B1 (zh)
CN (1) CN114051702B (zh)
DE (1) DE102019125693A1 (zh)
WO (1) WO202105856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1157A1 (de) * 2009-10-27 2011-05-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CN102598593A (zh) * 2010-03-30 2012-07-18 德商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寻址方法及具此寻址方法的通信网络
CN103797467A (zh) * 2011-09-19 2014-05-14 西门子公司 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网络装置
CN104995873A (zh) * 2012-12-20 2015-10-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使用协议异常状态的数据传输
WO2016110326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in einem datennetz mit zumindest zweierlei übertragungsmodi mit fragmentier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8109A1 (de) * 2006-06-12 2007-1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reignissignalisierung zwischen Peripheriemodulen und einer Verarbeitungseinheit
DE102007016917B4 (de) * 2007-04-05 2009-12-1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Verfahren sowie System zur sicheren Übertragung von zyklischen zu übertragenden Prozessdaten
DE502007002941D1 (de) * 2007-08-23 2010-04-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EP2400682B1 (en) * 2010-06-23 2013-04-17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checksum modification and identifying a checksum modification
US8902922B2 (en) * 2012-01-05 2014-12-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nified programmable interface for real-time Ethernet
CN114097210B (zh) * 2019-07-11 2023-11-0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尤其在电梯设备中传送数据内容的方法和数据网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1157A1 (de) * 2009-10-27 2011-05-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CN102598593A (zh) * 2010-03-30 2012-07-18 德商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寻址方法及具此寻址方法的通信网络
CN103797467A (zh) * 2011-09-19 2014-05-14 西门子公司 用于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网络装置
CN104995873A (zh) * 2012-12-20 2015-10-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使用协议异常状态的数据传输
WO2016110326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in einem datennetz mit zumindest zweierlei übertragungsmodi mit fragmentier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3485A1 (en) 2022-03-31
EP3987697A1 (de) 2022-04-27
EP3987697B1 (de) 2022-08-24
DE102019125693A1 (de) 2021-03-25
CN114051702B (zh) 2023-01-24
WO2021058561A1 (de)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8251B2 (ja) メッセージの大きさがフレキシブルな直列データ伝送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信頼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RU259658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даптируемой к размерам памяти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RU259596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даптации надежн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й шинной системе
US10567109B2 (en) Method for serially transmitting a frame from a transmitter to at least one receiver by means of a bus system, and a subscriber station for a bus system
US20220239576A1 (en) Error detection test device for a subscriber station of a serial b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echanisms for detecting errors in a communication in a serial bus system
KR20140027382A (ko) 가변 데이터-전송률을 갖는 계측 제어 통신망
US11463198B2 (en) Security module for a serial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1557278A (zh) 用于失效保护地传输的方法、安全开关装置和控制单元
CN113412604B (zh) 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在串行总线系统中通信的方法
JP2009182981A (ja) セキュリティ関連データのパケット指向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1546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チャネルを介してシグナリング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
JP2022513948A (ja) 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用の加入局および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での通信方法
CN114342325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14051702B (zh) 运行通信网络的方法、通信网络和用于通信网络的用户装置
US20230273854A1 (en) 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JP7462044B2 (ja) 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用の加入局および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での通信方法
US7469005B2 (e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memory areas in a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a receiver apparatus, and receiver apparatus
CN111713074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针对在串行总线系统中接收的消息用信号通知错误的方法
KR101642440B1 (ko) 링 네트워크의 선로 장애 복구 방법
JP7422229B2 (ja) 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用の加入者局およびシリアルバスシステムでの通信方法
JP2000022672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