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390A - 无线充电支架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390A
CN114039390A CN202111223483.8A CN202111223483A CN114039390A CN 114039390 A CN114039390 A CN 114039390A CN 202111223483 A CN202111223483 A CN 202111223483A CN 114039390 A CN114039390 A CN 114039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arm
induction
intensity value
signa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34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9390B (zh
Inventor
张勇
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6521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8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9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感应充电设备中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主体,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第一臂,用于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主体的充电侧运动;电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执行预设指令,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一臂运动至感应充电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本发明的无线充电支架能够准确将感应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支架的位置对准,提升充电效果。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地将便携式感应设备中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无线充电支架中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对齐,使得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发射电场,存在一部分未覆盖到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上,降低了充电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综上,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至少提供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能够准确将感应充电设备中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无线充电支架中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对齐,提升充电效果。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
主体,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用于向感应充电接收器件发射电场;
第一臂,用于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主体的充电侧运动;
电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运动;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预设指令,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一臂运动至感应充电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
其中,所述预设指令包括:
基于第一臂的运动,预设第一至第N个位置以及与每个位置对应的预定信号,其中,N大于或等于2;其中,第一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0,第N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
在每个位置处依次检测感应充电设备所发出的充电信号;
判断每个位置的充电信号与对应的预定信号的强度值的大小;
如果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小于预定信号强度值,则停止驱动第一臂运动,将第N个位置作为最佳充电位置。
本申请通过第一臂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充电侧移动的方式,实现了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调节,提升了充电位置对准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对于对感应充电设备充电的效果。
此外,本申请是通过移动感应充电设备,而不是移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来对准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避免了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上的电连接线由于运动而断裂的风险。由此也使得在主体内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布局安装更加容易,因为不再需要考虑电连接线因移动而断裂所带来的困扰。
在上述基础上,本申请还通过控制模块的预设指令检测适合于便携式感应充电设备充电的最佳充电位置,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位置对准的准确度。
更重要的是,本申请的预设指令通过连续比较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与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的方式(对于第N个位置而言,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即是其预定信号强度值),能够快速地获取到多个位置中的充电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拐点;从而得到强度值最大的充电信号,该强度值最大的充电信号对应的位置即最佳充电位置。
由于充电信号强度值越大,说明感应充电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就越对准,充电效果越好;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申请通过预设指令提升了充电效率。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
主体,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
第一臂,用于支撑感应充电设备;
两个第二臂,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两侧,用于夹持感应充电设备;
与两个所述第二臂一一对应的两个动力传递单元,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包括传动件和第一齿形件,所述传动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臂连接,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齿形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齿形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长度之和;和
第一齿轮构件,其与两个所述第一齿形件均啮合连接,且与所述感应充电发射器件连接;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每个传动件上的第一容纳槽均和另一个传动件上的第二容纳槽连通。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臂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充电侧移动的方式,实现了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调节,提升了充电位置对准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对于便携式感应充电设备的充电效果。此外,本申请是通过移动感应充电设备,而不是移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来对准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上的电连接线由于运动而断裂的风险。由此也使得在主体内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的布局安装更加容易,因为不再需要考虑电连接线因移动而断裂所带来的困扰。在前述基础上,本申请还通过控制模块的预设指令检测适合于感应充电设备充电的最佳充电位置,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充电接收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位置对准的准确度。更重要的是,本申请的预设指令通过连续比较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与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的方式(对于第N个位置而言,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即是其预定信号强度值),能够快速地获取到多个位置中的充电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拐点;从而得到强度值最大的充电信号,该强度值最大的充电信号对应的位置即最佳充电位置。由于充电信号强度值越大,说明感应充电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就越对准,充电效果越好;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申请通过预设指令提升了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齿轮构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和第二臂进行动力连接或者解除动力连接,因此可以通过一个动力驱动器件为第一齿轮构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和第二臂的运动提供动力,带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和两个第二臂运动,实现对感应充电设备的夹持以及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位置的调整,能够准确地将感应充电发射器件与感应充电接收器件的位置对齐,从而提升充电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一个充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另一个充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指令的逻辑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一个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在图5的基础上,第一臂朝远离主体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图5中无线充电支架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图5中电驱动机构、第一臂、第二臂在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图8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根据图5至9所示的第二臂、第二齿条构件与第二圆形齿轮,在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无线充电支架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传递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传递单元、第二臂和第一齿轮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构件、第二齿轮构件、电动机和连接杆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此外,术语“包括”和“设置有”、“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以上所述外,仍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40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40中设置有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
主体10,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
第一臂30,用于带动感应充电设备40在所述主体10的充电侧120运动;
电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30运动;
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中存储有预设指令100,通过执行预设指令100,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一臂30运动至感应充电设备40的最佳充电位置;
其中,所述预设指令100包括下述的步骤:
S110、基于第一臂30的运动,预设第一至第N个位置以及与每个位置对应的预定信号,其中,N大于或等于2,第一个位置设置为:第一臂30相对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处,第一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0,第N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
S120、在每个位置处依次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所发出的充电信号;
S130、判断每个位置的充电信号与对应的预定信号的强度值的大小;
如果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小于预定信号强度值,则停止驱动第一臂30运动,将第N个位置作为最佳充电位置。
本申请中,便携式感应充电设备40可以是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电动牙刷、微型电动按摩仪等等。感应充电设备40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可以是充电接收线圈,该充电接收线圈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
主体10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可以是包括充电发射线圈的电学器件,同样可以由现有技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作用是为了对放置在主体10上的感应充电设备40进行感应充电,即无线充电。在实际工作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需要与外部电源接通。当与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位置对应时,接收发射电场112发出的电能,无线充电支架即可对感应充电设备40进行充电。
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臂30的运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只要其能够带动感应充电设备40在主体10的充电侧120运动即可。当然,所述第一臂30的运动也可以按照本文中的其他方案或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式进行设置。
控制模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执行预设指令100对感应充电设备40实施充电工作;控制模块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实现,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处理器、CPU、MPU等等。
还应当理解的是,感应充电设备40夹持在所述充电侧120后,可以与主体10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无论是接触还是不接触,当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之间的位置对应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充电的需要。
在感应充电设备40被夹持在无线充电支架上后,如果需要对其进行充电,通过第一臂30带动感应充电设备40在所述充电侧120移动,直至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位置对准,就可以实现对感应充电设备40的感应充电。
由此,本申请通过第一臂30带动感应充电设备40在充电侧120移动的方式,实现了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位置调节,提升了充电位置对准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对于感应充电设备40的充电效果。
此外,本申请是通过移动感应充电设备40,而不是移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来对准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位置,避免了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上的电连接线111由于运动而断裂的风险。由此也使得在主体10内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布局安装更加容易,因为不再需要考虑电连接线111因移动而断裂所带来的困扰。
实际充电过程中,先将感应充电设备40放置在第一臂30上,此时,第一臂30位于第一个位置,即相对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处,其预定信号强度值为0。接着,在无线充电支架检测到感应充电设备40后,即可通过控制模块执行所述预设指令,寻找适合于感应充电设备40充电的最佳充电位置。
更重要的是,本申请的预设指令通过连续比较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与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的方式(对于第N个位置而言,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即是其预定信号强度值),能够快速地获取到多个位置中的充电信号峰强度值拐点,从而得到最大信号强度的位置,即,最佳充电位置。
由于充电信号强度值越大,感应充电器件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就越对准,充电效果就越好;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申请通过预设指令提升了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指令100还包括:
S140、如果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不小于预定信号强度值,判断第一臂30的位置是否位于第一臂30相当于主体10的最大距离处;
如果不位于最大距离处,则将第一臂30移动预定距离至第N+1个位置,判断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与对应的预定信号强度值的大小,直至获取到最佳充电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指令100还包括:
S150、如果位于最大距离处,则判断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0:
如果大于0,则将第N个位置作为最佳充电位置,
如果不大于0,则将第一臂30移动至其相当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处,重复执行所述预设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指令100还包括:
S160、获取最佳充电位置后,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是否已经脱离充电场域,如果是,则将第一臂30移动至其相当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处,停止充电工作。如果已经脱离充电场域,说明无线充电支架上感应充电设备40已经被拿走了,不再需要充电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是否已经脱离充电场域前,还包括:检测是否有异物保护情况,如果有,则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是否已经脱离充电场域。这里检测异物保护情况的原因在于:当感应发射器件的电磁场范围中出现金属物体时,金属物体在电磁场内感应涡流,产生高温,可能使得感应充电设备40烧毁:因此需要检测是否存在因金属物体引起的高温现象存在,这种高温现象就是所述的异物保护情况。具体地,可以通过测量感应发射器件的发射功率与感应接收器件的接收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计算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是否已经脱离充电场域包括:如果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接收不到感应充电设备40所发出的信号,则将第一臂30移动至其相当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处,停止充电工作。本步骤中,如果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接收不到感应充电设备40所发出的信号,说明感应充电设备40已经脱离充电场域,所以将第一臂30恢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充电。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50-80m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指令100还包括:在每个位置处依次检测感应充电设备40所发出的充电信号时,如果第N个位置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信号,将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设置为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70m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支架通过QI无线充电协议为便携式感应充电设备40感应充电。本申请中的QI无线充电协议引自“The Qi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Power Class 0Specification(Version 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信号为PING信号。所述PING信号指的是:无线充电支架通过PWM电压驱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驱动频率为175khz,驱动电压为9V,驱动持续时间70m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臂20相当于主体10的最小距离为0mm,最大距离为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信号强度值、所述预定信号强度值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2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臂30、第二臂2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支架还包括:两组第二臂20,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0相对的两侧,用于夹持感应充电设备40;其中,第一臂30设置于所述两侧之间,第一臂的运动路径310与第二臂的运动路径210交叉。
本申请中,同时设置第一臂30、第二臂20可以提高放置感应充电设备40的便携度与稳定性,尤其是在所述无线充电支架以一定角度倾斜时,如果将两组第一臂30相互平行的设置在第二臂20的两侧,然后再将感应充电设备40放置在所述第二臂20上,通过第一臂30将便携式感应充电设备40夹紧,可以起到一个稳固的支撑作用。
再有一个优点是,当两组第一臂30相互平行的设置在第二臂20的两侧时,可以将所述无线充电支架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可以是45度),更加便于设备操作者在充电时使用感应充电设备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上电连接线111的排布路径,与第一臂的运动路径310、第二臂的运动路径210隔离设置。避免电连接线111受到第一臂30、第二臂20运动的影响而出现断裂的现象。
关于本申请所述预设指令100作为程序运转时的逻辑结构,可以在上文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结合图4所示,进行理解。在图4中:
符号“=”:表示程序中的赋值。
信号强度值包:充电开始前,无线充电支架发送给感应充电设备40的数据包。
充电信号强度值:定义在信号强度值包中的0-255数值,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越对准,充电信号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本申请主要使用此特征进行对准及充电。
第一臂30的位置:第一臂30相对主体10的距离,最小为0,最大为20mm。图4中第一臂30的位置通过“=”赋值后,代表第一臂30移动到赋值后的第一臂30的位置,可以理解为:赋值前的第一臂30的位置是上文中所述的第N-1个位置,赋值后的第一臂30的位置是上文中所述的第N个位置。
预定信号强度值:程序定义变量,代表最佳充电位置对应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大小。最佳充电位置:程序定义变量,代表最佳充电位置的对应的第一臂30的位置数值。
根据图5-10所示,下文提供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无线充电支架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所示的是无线充电支架的示意图,在图5中,第一臂30与主体10之间的距离为零;图6所示的是,在图5的基础上,第一臂30朝远离主体10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是图5中无线充电支架的一个分解示意图;图8所示的是图5中电驱动机构130、第一臂30、第二臂20在连接后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是图8的一个分解示意图;图10所示的是,根据图5至9所示的第二臂20、第二齿条构件134与第二圆形齿轮135,在连接后的示意图。
如图5-6所示,无线充电支架包括主体10、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0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臂20、位于所述主体10下侧的一个第一臂30。
两个第二臂20可以沿着左右方向运动,也就是说,第二臂20可以朝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体10的方向运动。类似地,第一臂3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运动。两个第二臂2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cm。
通过第二臂20与第一臂30的运动可以带动感应充电设备40在所述主体10上运动,调节感应充电设备40的位置,使得感应充电接收器件410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的位置对准。
继续如图7所示。所述主体10包括面板140、上壳150、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电驱动机构130和下壳160,在图7中,面板140、上壳150、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电驱动机构130和下壳160,依次由上至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40用于支撑感应充电设备40。上壳150与面板140、下壳160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空间,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电驱动机构130设置在该封闭空间内。
上壳150设置有通孔151,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51匹配的卡接部113,所述卡接部113用于卡接在所述通孔151中,使得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与上壳140连接,并呈相对静止关系。
继续结合图7-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电驱动机构130包括:一个带动第一臂30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两个带动第二臂20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构件131、与第一齿条构件131啮合连接的第一圆形齿轮132、驱动第一圆形齿轮132转动的第一电机133;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构件134、与第二齿条构件134啮合连接的第二圆形齿轮135、驱动第二圆形齿轮135转动的第二电机136。第一齿条构件131、第一圆形齿轮132设置在第二齿条构件134、第二圆形齿轮135的上方,使得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在主体10内的运动不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第一臂30还是第二臂20运动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都静止不动。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主体10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现有技术实现。
使用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支架为感应充电设备40充电时。可以先将无线充电支架倾斜一定角度放置,例如图5和图6所示。然后再将感应充电设备40放置在无线充电支架上,由于重力作用,感应充电设备40会自然落在第一臂30上,接着就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臂30运动,移动感应充电设备40至最佳充电位置。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
在此基础上,如图1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具有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主体10a、用于支撑感应充电设备的第一臂30a和两个用于夹持感应充电设备的第二臂20a。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可以调整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位置,准确地与感应充电设备中感应充电接收器件的位置对齐,从而提升充电效果。在调整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位置过程中,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运动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2-1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15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一齿轮构件50a和两个所述第二臂20a一一对应的两个动力传递单元40a,经由它们的协同作用,可以仅在一个动力驱动器件(动力驱动器件可以是电动机70a)的驱动下,就能带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和两个第二臂20a运动,以实现对感应充电设备的夹持以及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位置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臂30a也可以用于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主体的充电侧运动,具体方案可以参见图1-10所述实施例中的阐述。
关于无线充电支架更进一步的结构,具体如下:
继续结合图16-17所示,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40a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40a包括传动件410a和齿形件420a,所述传动件410a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臂20a连接,所述传动件410a具有第一容纳槽411a和第二容纳槽412a,所述齿形件420a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411a内,所述第一齿形件420a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411a和所述第二容纳槽412a的长度之和;
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与两个所述齿形件420a均啮合连接,且与所述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动力连接;换言之,第一齿轮构件50a与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具有同步运动关系,当第一齿轮构件50a运动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也进行相应的运动,当第一齿轮构件50a静止时,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也进行相应静止,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动力驱动器件控制第一齿轮构件50a和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运动;
在长度方向上,每个传动件410a上的第一容纳槽411a均和另一个传动件410a上的第二容纳槽412a连通。
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无线充电支架的工作原理,以下重点结合图16-17所示的左侧的动力传递单元40a和第二臂20a进行阐述。
对于左侧动力传递单元40a,容易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朝第一预定方向转动时,可以带动齿形件420a朝向左侧运动,使得齿形件420a的左端抵触第一容纳槽411a的内壁,从而与对应的传动件410a动力连接,并带动左侧第二臂20a朝左侧运动,远离右侧第二臂20a。这样,左侧和右侧两个第二臂20a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从而可以将感应充电设备放进去。
在感应充电设备放到所述无线充电支架上以后,就可以将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朝第二预定方向转动。此时对于左侧动力传递单元40a,其中的齿形件420a朝在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的带动下向右侧运动,并且与左侧第二臂20a脱离动力连接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只要为第二臂20a设置对应的复位单元,就可以使得左侧第二臂20a在脱离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的动力作用后朝向靠近右侧第二臂20a的方向运动,以将感应充电设备夹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与所述第二预定方向相反,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一预定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将所述第二预定方向设置为逆时针方向。
在感应充电设备被第二臂20a夹紧后,继续向第一齿轮构件50a和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输入动力时,就可以带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继续运动,直至与感应充电接收器件的位置对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齿形件420a的长度小于第一容纳槽411a和第二容纳槽412a的长度之和,所以转动第一齿轮构件50a时,尽管会带动齿形件420a运动,但只要控制齿形件420a在对应的第一容纳槽411a和与该第一容纳槽411a连通的第二容纳槽412a内运动,就不会影响到传动件410a,进而就不会带动第二臂20a运动。示例性地,例如左侧齿形件420a在左侧第一容纳槽411a和右侧第二容纳槽412a内滑动时,不会将动力传递到左侧传动件410a和左侧第二臂20a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齿轮构件50a、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和第二臂20a进行动力连接或者解除动力连接,因此可以通过一个动力驱动器件为第一齿轮构件50a、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和第二臂20a的运动提供动力源,带动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和两个第二臂20a运动,实现对感应充电设备的夹持以及对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位置的调整,能够准确地将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与感应充电接收器件的位置对齐,从而提升充电效果。
进一步地,前述的复位单元可以通过弹性件430a实现,具体地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现,所述动力传递单元40a还包括弹性件430a,所述弹性件430a可以是弹簧;
当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朝第一预定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齿形件420a与对应的第二臂20a动力连接,带动对应的第二臂20a朝远离另一个第二臂20a的方向运动,并使得对应的所述弹性件430a产生形变;
当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朝第二预定方向转动时,所述齿形件420a与对应的第二臂20a脱离动力连接关系,对应的所述弹性件430a恢复形变并带动对应的第二臂20a朝靠近另一个第二臂20a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与所述第二预定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0a还包括壳体120a,所述传动件410a还具有第三容纳槽413a,所述弹性件430a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413a内,所述弹性件430a靠近对应的第二臂20a的端部与所述壳体120a连接。这样,当两个第二臂20a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弹性件430a就会被压缩,从而产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构件60a,
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40a中,所述传动件410a上设置有齿形部414a,所述齿形部414a与所述第二齿轮构件60a啮合连接。
在第二臂20a朝向将感应充电设备夹紧的方向运动时,第二齿轮构件60a和齿形部414a能够为传动件410a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18-20所示,所述无线充电支架还包括:电动机70a、连接杆80a和托盘90a,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所述第二齿轮构件60a依次套设在所述电动机70a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构件50a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构件60a与所述转动轴活动连接;
所述托盘90a用于放置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所述托盘90a设置有连接孔910a,
所述连接杆80a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910a内,具体地,可以在所述连接杆80a的另一端设置凸起部,然后将该凸起部插入到所述连接孔910a内。
通过上述方案,电动机70a输出的动力经由转动轴可以传输到第一齿轮构件50a、连接杆80a上,并进一步经由托盘90a传递到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上,实现第一齿轮构件50a和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的同步运动。另外,第二齿轮构件60a由于只是套设在所述电动机70a的转动轴上,与转动轴是活动连接的,所以不会被电动机70a带动运动,从而也就不会影响到第二臂20a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20a上端开口,所述主体10a还包括面板构件130a;所述面板构件130a连接于所述壳体120a上封闭所述开口。这样可以将感应充电发射器件110a、动力传递单元40a、第一齿轮构件50a、第二齿轮构件60a、电动机70a、连接杆80a、托盘90a等封装在所述壳体120a内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中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
主体,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用于向感应充电接收器件发射电场;
第一臂,用于带动感应充电设备在所述主体的充电侧运动;
电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臂运动;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预设指令,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一臂运动至感应充电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
其中,所述预设指令包括:
基于第一臂的运动,预设第一至第N个位置以及与每个位置对应的预定信号,其中,N大于或等于2,第一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0,第N个位置的预定信号强度值设置为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
在每个位置处依次检测感应充电设备所发出的充电信号;
判断每个位置的充电信号与对应的预定信号的强度值的大小;
如果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小于预定信号强度值,则停止驱动第一臂运动,将第N个位置作为最佳充电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指令还包括:
如果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不小于预定信号强度值,判断第一臂的位置是否位于第一臂相当于主体的最大距离处;
如果不位于最大距离处,则将第一臂移动预定距离至第N+1个位置,判断第N+1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与对应的预定信号强度值的大小,直至获取到最佳充电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指令还包括:
如果位于最大距离处,则判断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0;
如果大于0,则将第N个位置作为最佳充电位置;
如果不大于0,则将第一臂移动至其相当于主体的最小距离处,重复执行所述预设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指令还包括:
获取最佳充电位置后,检测感应充电设备是否已经脱离充电场域,如果是,则将第一臂移动至其相当于主体的最小距离处,停止充电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指令还包括:
在每个位置处依次检测感应充电设备所发出的充电信号时,如果第N个位置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信号,将第N个位置的充电信号强度值设置为0。
6.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该感应充电设备包括感应充电接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
主体,包括感应充电发射器件;
第一臂,用于支撑感应充电设备;
两个第二臂,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两侧,用于夹持感应充电设备;
与两个所述第二臂一一对应的两个动力传递单元,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包括传动件和齿形件,所述传动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臂连接,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齿形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齿形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长度之和;和
第一齿轮构件,其与两个所述齿形件均啮合连接,且与所述感应充电发射器件连接;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每个传动件上的第一容纳槽均和另一个传动件上的第二容纳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还包括弹性件,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中,
当所述第一齿轮构件朝第一预定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齿形件与对应的第二臂动力连接,带动对应的第二臂朝远离另一个第二臂的方向运动,并使得对应的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
当所述第一齿轮构件朝第二预定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齿形件与对应的第二臂脱离动力连接关系,对应的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并带动对应的第二臂朝靠近另一个第二臂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壳体,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还包括弹性件,所述传动件还具有第三容纳槽,所述弹性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靠近对应的第二臂的端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构件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构件,
在每个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中,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齿形部,所述齿形部与所述第二齿轮构件啮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连接杆和托盘,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构件、所述第二齿轮构件依次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构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构件与所述转动轴活动连接;
所述托盘用于放置感应充电发射器件,所述托盘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CN202111223483.8A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Active CN114039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2191.9A CN116488305A (zh)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2256X 2020-10-21
CN202011132256.XA CN112290630A (zh) 2020-10-21 2020-10-21 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2191.9A Division CN116488305A (zh)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390A true CN114039390A (zh) 2022-02-11
CN114039390B CN114039390B (zh) 2023-08-25

Family

ID=7442453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2256.XA Withdrawn CN112290630A (zh) 2020-10-21 2020-10-21 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
CN202310652191.9A Pending CN116488305A (zh)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CN202111223483.8A Active CN114039390B (zh)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2256.XA Withdrawn CN112290630A (zh) 2020-10-21 2020-10-21 便携式的感应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支架
CN202310652191.9A Pending CN116488305A (zh) 2020-10-21 2021-10-20 无线充电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29063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70376A1 (en) * 2015-06-26 2018-12-27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Autonomous Mobile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CN208971210U (zh) * 2018-11-15 2019-06-11 黄天真 一种感应位置可调式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110649719A (zh) * 2019-08-23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405613U (zh) * 2020-01-17 2020-09-01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线充电侦测对位支架
CN111711286A (zh) * 2020-06-30 2020-09-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70376A1 (en) * 2015-06-26 2018-12-27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Autonomous Mobile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CN208971210U (zh) * 2018-11-15 2019-06-11 黄天真 一种感应位置可调式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110649719A (zh) * 2019-08-23 2020-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405613U (zh) * 2020-01-17 2020-09-01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线充电侦测对位支架
CN111711286A (zh) * 2020-06-30 2020-09-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390B (zh) 2023-08-25
CN116488305A (zh) 2023-07-25
CN112290630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4891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 코일 위치 조절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735629B2 (en) Electromagnetic alignment of inductive coils
EP2793359A1 (en) Wireless charger capable of automatic position adjustment and charging method using same
US993548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JP4823148B2 (ja) 非接触充電装置及び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KR20210092827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JP2011250644A (ja) 電池パック、電池駆動機器、充電台及び電池パックの充電方法
CN105914905B (zh) 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置于无线充电发射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39390A (zh) 无线充电支架
KR10204508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차량
JP3182491U (ja) 発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装置
US11650409B2 (en) Seeing aid device having inductive battery charging
TWI696332B (zh) 無線充電裝置
KR102342238B1 (ko) 휴대 단말기 상태에 따라 충전을 제어하는 무선 충전 장치
US1105027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14756142B (zh) 一种手写笔、无线充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054566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1342561A (zh)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及其锅具
KR20170122969A (ko) 무선충전기용 패드
KR102048725B1 (ko) 차량용 거치 시스템
CN112152324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2425142B (zh) 可无线充电便携式终端用支架装置
CN116054353B (zh) 一种自动夹紧无线充电器及自动夹紧方法
CN217427776U (zh) 一种显示无线充电效率的外壳套和无线充电结构
JP2021177126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給電コネ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1

Address after: 518000 201, Floor 2, Building 6, Yunli Intelligent Park, No. 3, Changfa Middle Road, Yangmei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14i, Ziguang Mingyuan tower, 1048 Fuqiang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Zhang Y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